:::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內上市公司代理問題之理論與實證研究
作者:葉銀華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E, YIN-HUA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商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何憲章
邱顯比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3
主題關鍵詞:上市公司代理問題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0
本文以代理成本理論為基礎,探討二個有趣但過去文獻很少提提及的研究主題:股
權結構與利益輸送之理論與實證研究,以及資本結構、股權結構與公司價值關聯性
之實證研究。
一、投權結構與利益輸送之理論與實證研究
國內董事會之組成份子與高階管理者間普遍存在特定關係,使得可用以降低權益代
理問題的董事會監督功能受到質疑。另一方面,如果他們的心態視公司為祖產,透
過控制公司決策,利用關係人交易圖利私己,將導致另一種權益代理問題──利益
輸送。
因為投資者面臨的是資訊不對稱的情況,所以本文擴展了Leland和Pyle(1977)的訊
息傳遞模型,模型所導出來的理論結果如下:
1.探討利益輸送金額的決定因素對其之影響:公司特定風險(正相關)、公司未來
現金流量期望值(負相關)、邊際處罰成本(負相關)、管理當局持投比率(小於
臨界持股比率為正相關,大於臨界持股比率為負相關)以及管理當局風險規避程度
(關係未定)。
2.如果管理者持股比率大於臨界值,其傳遞訊息效果具有雙重效果(未來現金流量
期望值越大,利益輸送金額越小)。如果管理者持股比率小於臨界值,其傳遞訊息
效果具有抵銷效果(未來現金流量越大,利益輸送金額也越大)。
3.有關降低(解決)利益輸送代理問題,可朝向取信活動、監督活動、管理當局在
證券市場建立的信譽以及法規環境修訂等四個方面擴展。
本大於探究國內證券市場現況後,利用關係人股權與土地交易金額以及董監事持股
比率,作為利益輸送金額以及管理當局持股比率的實證變數,利用移轉法驗證本文
所建立的股權。實證結果支持管理當局持股比率假說以及公司特定風險假說。
二、資本結構、股權結構與公司價值關聯性之實證研究
由於公司的股束與債權人之間,以及股東與管理者之間,因為利益衡突引發了許多
代理問題,而產生了負債代理成本與權益代理成本,這些成本對於公司的資本結構
與股權結構有重大影響,並且對於公司價值產生負面的傷害。
過去相關的實證研究,大都只侷限於負債代理成本對資本結構影響或權益代理成本
對股權結構的影響,缺乏一個以代理成本理論為觀點之資本結構、股權結構的公司
價值關聯性的完整實證模型。此外,在進行實證測試時,不同的學者對同一個理理
論決定因素提出不同實證替代變數,造成部分研究成果不同,徒增解釋上的因擾。
因此,本文透過詳細的理論文獻分析,建立有關資本結構與股權結構決定因素的十
六個可驗證假說,以及資本結構、股權結構對公司價值影響的假說。利用因素分析
法為每一個理論因素選擇多重指標,並且利三階段最小平方法來估計資本結構、股
權結構與公司價值關聯性的聯立模型的參數係數。主要結論如下:
1.有關資本結構決定因素的十個假說,實證結果支持了八個假說。假說3 (自由現
金流量)、假說7 (股權結構)支持負債可用來降低股東與管理者間的利益衝突。
其餘的六個假說則找出影響負債代理成本的決定因素,這些因素包括:成長機會(
負向)、獲利性(負向)、股利發放率(負向)、擔保價值(正向)、清價值(正
向)與公司規模(正向)。
2.有關股權結構的決定因素,實證結果發現股權結構可能與長期負債比率、股票報
酬的波動程度、公司營運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關係人資金往來有關。
3.有關股權結構、股權結構對公司價值的影響,實證結果支持資本結構負相關假說
以及股權結構利益收斂假說。由此可見,國內證券市場並不存在如第二章述之解決
代理問題的機能,卻存在顯著的負債與權益代理成本,使公司價值產生了負面的影
響。
綜合而言,資本結構與股權結構具有因果雙的關係,而且資一結構與股權結構對公
司價值有重大影響。這個結果與現有財務理論(特別是代理理論)相當一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