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老子存有論
作者:趙衛民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ao, Wei Ming
校院名稱: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王邦雄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3
主題關鍵詞:前識工具日常世界還原Beingpre-understandingequipmenteverdaynessworldreduc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1
敘述道之略義與西方存有論之分際,與胡賽爾現象學、海德格存在主義在
存有論的轉向,以觀老子之道與此一家可有會通之處。解明當代老學四家
的老學進路,說明老子存有論入路可由道的前識觀開始。老子存有論問題
的提出。對道的前識可分為日用而不佑與天下皆知,在有文化感受層面的
天下皆知時,是對道的遺忘。老子存有論可以人道為基本入路。由胡賽爾
現象學可開實踐的存有論,海德格的基本存有論與老子的人道相近。老子
的人道實是以致虛守靜所達到的存有論知見為主,而能觀天地萬物之。由
人要進至於聖人,在老子存有論須經由物道一袖折、胡賽爾對物的觀念,
是由實踐而有的價值義----行為物,海德格則能就物之存有結構而說明,
物化即回歸。老子更說明物道即是物在存有結構中可有回歸的存有結構,
而不是順物勢發展。老子的天地可有兩義,一是自然--物理義的天地,此
非現代物理學義。此義則是由天道、地道以成天地之道,天道係客觀義,
地道係成就天下萬物之義。天地第二義是天下,近乎胡賽爾及海德格的日
常世界義,人生活著的世界。老子致虛守靜之聖人形態。並由老子學衡定
胡賽爾現象學就人而言則係屬廣德,然較近儒家聖人的形態,老子學與海
德格學較近,都有視人為容器的觀念,列維那斯的面貌觀念更可說明老子
聖人境界。說明老子聖人形態是是對天下萬物有摃任。人法地之虛靜,是
成就道的內在性,人不能直接法客觀的天道(道),而是需經地道一袖折,
在虛靜中方可順承客觀的天道。客觀的天道會有其時間,此即道的紀元,
客觀的天道會持續一段時間,然後因無力持續而隱退。人對客觀的天道是
沒有主宰力的,人只能順承之。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