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東西兩德統一之研究
作者:吳滄海
作者(外文):WU, CHANG-HAI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山學術研究所
指導教授:周煦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3
主題關鍵詞:東西兩德統一研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0
分裂國家的再統一,非僅複雜萬端,更難能一蹴即成。但東西德卻能突然間快速、和
平而有序地完成統一。其何以致此,是本文研究之主要角的所在。
雖論白多注目於蘇聯有意結束冷戰,讓東德「走自己的路」,以及東德人民追逐西德
馬克的結果。然則,在本文研究中發現,除上述兩端外,倘無「民主自由」、無「民
族認同」,則斷無此項統一。而「經濟福祉、民主自由、民族認同」,實西德實行達
四十年之「德國政策」的中心任務。西德「德國政策」推行四十年才有此項成果,絕
非倖致。其中「民族主義」在德國統一中,尤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西德雖從一九七
二年才推動兩德之間的「民族認同」,但是從一九四九年起東德人民即不斷用逃向西
德的方式以認同於德意志民族。在一九八九年底也是東德人民主動喊出:「我們是同
一民族」,才迫使德國走上統一之路。所以抽除了「民族主義」,絕無此兩德國統一
,乃可斷言。
西德完成德國統一之「三標的」政策,正是我國 孫中山先生所倡「民族、民權、民
生」三大主義之實質內涵。孫先生此三大主義向被國人以「意識型態」而輕之,甚至
欲去之而後快。而今此三大主義業已藉由西德四十年之實驗,獲得了成功的驗證,不
知能予具有「中國自卑情結」之國人予當頭棒喝否?德國能在實踐此三大主義四十年
後完成統一,台海兩岸自應藉此為鑑,在業已實施幸四十多年之「民主自由」與「經
濟富裕」的基礎上,再努促進兩岸為同一民族之認同,中國當有統一的可能。這非僅
中國統一,亦是成為二十一世紀主人的唯一道路。這也是本立最終的結論。
本文研究方法兼採歷史分析研究法、精英理論研究法、溝通及傳播理論研究法、國際
政治系統研究法。文獻則分別來自西德兩德關係部之「德國政策文件」和「德國檔案
」等官方文件、重要報刊和成書。原始資料甚多為我僑委會駐德代表兼立法委員,也
是行政院「東西德交流研究」計畫主持人郭石城博士提供,並對本文內容提供甚多建
議。大學前校長傅宗懋博士也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資料。指導教授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
所長周煦博士,非僅對本文架構和方向有日確指正,全文內容並字斟句酌修訂,同時
建議採一九八二年「芝加哥手冊」(The Chicago Mnuel Style) 規定為註。沒有他們
的指導和協助,本文將很難完成,特此敬表謝意。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