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唐代漕運運輸之研究
作者:楊淑洪
作者(外文):Yang Shu-Hong
校院名稱: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王吉林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4
主題關鍵詞:唐代 漕運 運輸 經濟T''ang Dynasty Tsauryuh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5
交通運輸是人類經濟活動之一,也是生產到消費的經濟行為必經過程之一
,而漕運運輸正屬交通運輸之一環。本文嘗試以交通運輸學之基本架構,
來探討唐對漕運運輸之經營管理及其功能之發揮,乃至其興衰與影響,以
較全面與深入的探討漕運運輸在唐代發展之全貌。交通運輸由運輸路線、
運輸工具、終點站(運輸站)、動力、通信、經營機構等六個要件組成。
就(一)以運輸路線而言,唐漕運之航道是在隋的基礎上整治完成的。(
二)以運輸工具與運輸設施而言,船舶種類與數量,在安史亂後多於亂前
;運輸設施包括倉儲與水利工程。(三)以管理機構與內容而言,安史亂
前國家事務依律令來運作,在中央與地方有專司機構負責。但在安史亂後
則以轉運使及其地方組織-巡院,代替過去所有漕運運輸之組織與事權,
但原地方組織與事權未廢,所以地方之組織與事權成二元化。至於管理內
容則由敦煌發現之水部式殘卷內容可得知其概況,且由其管理內容知其管
理方法與觀念相當進步。至於在漕運方法方面,唐前期是以長運、綱運法
完成的。裴耀卿主漕運時,配合倉儲制度採分段運輸法。安史亂後,劉晏
在各方面都作重大改革,建立了有系統的漕運制度。但由於此時藩鎮往往
劫運漕糧,使漕運安全受到威脅,乃以軍力護運,且以藩鎮任轉運使。至
於漕運物資包括了(一)各種正稅、苛捐雜稅(二)鹽、茶、酒專賣;(
三)地方進奉;(四)地方土貢;(五)鑄錢;(六)和市。運輸費(即
腳直)與漕運量是衡量交通運輸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由於運輸費之高低
決定於運輸方法,在劉晏主漕運時,重視經濟效益,經其多方改革後,使
漕運費減低不少。至於漕運量方面,漕運量決定於中央需求量、關中供給
量、漕運運輸條件及關東、江淮之經濟條件,而此四項又決定於各時期之
政、經環境,所以每個漕運量並不僅直接體現漕運運輸之狀況,且隱含其
政、經背景,使漕運量含政、經之意義。漕運牽涉的層面甚廣,其與唐中
央之經濟、人民之生活息息相關,若說漕運是唐中央的動脈,那麼漕運應
該是人民的靜脈。漕運是中央的經營管理史,也是人民的血淚史。但在另
一方面,唐中央可以因漕運而生,也可因之而亡;人民可因之而得苦難,
又可因之而得利便,端視中央如何去經營管理它。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