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共和南韓建交及其影響
作者:朴起徹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楊逢泰
邵宗海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7
主題關鍵詞:中共南韓建交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4
本論文將採用了現實主義(realism)的立場。雖然國際政治學者中,主張相互依賴性的學者批評現實主義理論過於簡單而且也過於單面向,可是筆者認為它將國家置於國際關係分析的中心點,並且區分國內政治和國際政治領域。
本論文共分為七章:
第一章、為本論文的導論,首先略述研究動機與目的,其次探討「外交政策」的理論及有關概念,再者探討研究途徑及研究範圍。
第二章,探討中共和南韓的世界觀及外交政策,同時分析兩國關係正常化之前的中共和南韓關係之演變,文中分為三節,第一節首先探討中共的世界觀及外交政策,第二節探討南韓的世界觀及外交政策,第三節探討冷戰時期中共和南韓關係之演變。其時間範圍是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八七年為止,本章採用歷史研究法。
第三章、將分析中共和南韓關係正常化的背景變數,在這採用變數分析途徑(factor analysis approach)。首先把影響兩國關係正常化的變數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國際環境變數,其次是兩岸關係變數和朝鮮半島變數。國際環境變數可再分為政治(high politics)和經濟(low politics),兩岸變數為北京的現代化戰略和臺北的務實外交的成就及北京的回應。朝鮮半島變數,即南韓的北方政策,南北韓的同時加入聯合國及南北韓關係的改善。在中共和南韓關係正常化的分析中,除了以上的變數以外,應該還會有其他的變數,但就筆者的觀點而言,認為以上所探討的是較為重要的變數。
第四章,探討的是從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四日,中共和南韓關係正常化以後之兩國關係發展和限制。雖然中共和南韓因目前的國家利益而達成關係正常化,但兩國之間還存在著許多矛盾之處。尤其是,當朝鮮半島發生問題時(如北韓核武危機),中共仍然站在北韓一邊。而且目前中共採取的朝鮮半島政策是「兩個韓國」政策,這對朝鮮半島統一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其次是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在冷戰結束後,中共仍然持續增加軍事力量,這對朝鮮半島造成威脅,且造成兩國關係的一大障礙。而最近中共和南韓在經貿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象也同樣是個障礙。
第五章、探討的是南北韓統一政策的演變及中共和南韓關係正常化對朝鮮半島統一之影響。這章將分為三節,第一節先論述南北韓的統一政策之演變及中共和南韓建交之後兩國統一政策變化的比較,第二節,則探討朝鮮半島未來統一的三個模式及中共的反應,第三節探討中共和南韓關係正常化對南北韓交叉承認之影響。
第六章,將探討的是中共和南韓建交對東北亞四強關係之影響。此事件給中共在東北亞擴大影響力的一個機會,同時中共本身企圖成為東北亞地區的霸權,因此美國希望與日本軍事上合作而阻止中共的勢力擴張。中共也與俄羅斯關係加強來對付美國和日本的軍事合作,所以圍繞朝鮮半島的東北亞不可避免四強權力結構的重新調整。因此在這將探討中共和南韓建交以後的四強的東北亞政策變化及研析對東北亞權力平衡會帶來何種影響。
第七章,為本文的結論,將本文中各章的精華及中共和南韓關係正常化問題及對東北亞四強關係作整體性的評價與展望。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