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原住民職業教育與就業信念關係之研究
作者:陳憶芬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Yi-Fen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指導教授:謝高橋
馬信行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8
主題關鍵詞:原住民學生原住民職業教育就業信念aboriginal studentaboriginal vocational educationemployment prospec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3
本研究由職業學校原住民學生的角度,探討職業教育與就業之間的關係。研究目的在於了解原住民學生如何選擇職業學校、探討原住民職校生所接受的教育與訓練狀況為何、探究原住民職校生對所受教育與訓練與未來就業關係之看法、了解原住民職校生面臨的就業問題並探討職業學校對原住民學生就業所扮演的角色。本研究以十三所原住民重點職校的原住民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並抽取各校二、三年級學生、及就業輔導單位教師為訪談對象,進行訪談,作為調查結果解釋之依據,以彌補問卷調查之不足。 本研究主要結果為:受訪原住民學生並未將職業教育視為第二選擇,相信職業學校可習得一技之長,但他們就讀職校前對職校的教育目標與所學類科的教育內容了解並不多,且多數學生希望未來能繼續升學。喜歡的課程類型、實習過程是否親自操作、上課的了解程度等,影響受訪學生未來從事與所學相關工作之意願;居住地、對所學類科之興趣、上課了解程度等,則影響受訪學生未來再接受職業訓練之意願。就業訊息來源以學校管道居多,其次為親友與報紙;大部分學生均認為求職需具備某些條件,這些條件以技術及學歷最受重視,顯見受訪學生十分重視人力資本存量對就業的影響。求職可能面臨的問題上,亦顯現相同的結果:人力資本存量不足為受訪原住民學生最擔心的求職問題,因勞力市場的雙重結構造成的歧視或就業管道的封閉,則較不受重視。工作地點的偏好受原住民本身族群接觸感受之影響:若與原住民以外其他族群相處融洽、在校較無歧視感受、能接受原住民以外的人成為好朋友,則較喜歡到平地工作。學校就業輔導上,雖然各校受訪教師均明確說出學校的各項就業輔導活動,但有45%的受訪學生並不知道學校有就業輔導,同時,需要學校輔導就業的學生僅佔53%,若將學校就業輔導工作視為職業教育與就業市場的橋樑,則顯然二者間的聯繫有待加強。儘管如此,受訪學生仍對職業教育與就業之間的關係持積極看法,認為職校生有一技之長,比高中生容易就業;但只有68%的受訪學生認為比起國中畢業生就業,仍值得投資於職業教育,另32%的受訪者不認為如此。若職校畢業生仍無法取得比國中畢業生較好的工作,則顯示職業教育之所學與就業之間並非緊密聯繫。最後,有36%的受訪者支持人力資本論的看法,認為在校學業成就影響工作表現,且影響就業機會;有16%的受訪者支持文憑篩選說之看法,認為在校學業成就的確影響就業機會,卻並未影響工作表現;另48%的受訪者並不同意在校學業成就影響就業機會,不管他們是否支持勞力市場區隔論,均顯示學校教育與就業之間的聯繫不夠緊密。 本研究依研究結果做成建議:對職業教育方面,建議職校應重視招生前的宣傳,讓學生於就讀職校前了解各類科的教學內容,以使學生適才適所;且應增加職校畢業生的升學機會,不管是正式教育或推廣教育,升學管道的增加意味學習技能的提升;教學設計應兼顧族群特性,針對原住民學生的文化特性加強學習,比提供各項加分優惠更為實質,且除了職業技能的教導,尚應注意就業訊息的提供,以協助缺乏社會資源及人際脈絡關係之學生。加強原住民生活管理,以改善其就業態度;並加強部分科系與就業市場的連結,減少低效率的投資;同時應加強職校就業輔導工作,真正擔負起職業學校與就業市場的橋樑角色。進一步的研究上,則可以在研究對象、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上有所改進。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