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英國文官政治中立之研究
作者:鄧志松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eng, Chih-sung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三民主義研究所
指導教授:呂亞力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8
主題關鍵詞:政治中立匿名性部長責任政治效忠新公共管理文官Political Neutralityanonymityministerial responsibilitypolitical loyalty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the Civil Servi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6
一般對文官政治中立的界定是文官政治立場超然無私,如此得以公平對待
不同的黨派、利益;然而,就英國文官政治中立的傳統言,它並不強調文
官公平地對待不同黨派,因為這於事實不可能。文官效忠於政府,與政府
間互動密切,要求他們完全公平地對待包括在野黨在內的不同黨派,恐怕
陳義過高。因此,政治中立的真締不在文官對不同政黨間的公平,而是對
不同政府間的公平。亦即,文官必須以同樣的忠誠、同樣的效率,服務不
同的政府,甚至在感情上也要認同,不論其政治立場為何。就這個觀點而
言,英國的文官是具有黨派傾向的,只是他們如同變色龍般會隨時調整自
己的黨派色彩。不過,有黨派傾向並不代表政府可以為所欲為,濫用文官
。相反地,基於傳統,英國文官體系發展成一個具有高度自主、自我管理
的體系。表面上,文官完全臣屬於內閣,絲毫沒有法律地位,然而究其實
,他們組織嚴密、立場堅定,捍衛憲政傳統不遺餘力,如同護國者一般。
如果文官與政府在關鍵問鍵上意見相左,經常政府不得不牽就文官。基於
主客觀因素使然,英國政府甚為仰賴文官,恣意支使文官乃不可能。英國
為不成文法國家,傳統、慣例、內規乃至於文化是政府與文官間互動的依
據。經常,政府或文官會這麼做或不這麼做不是基於規定,而是基於慣例
。實際運作與法律規範間常存有很大的落差。這個落差經常也是矛盾與衝
突的來源。所幸,英國人尊重傳統,政府與文官間,謹守界線,彼此信賴
、矛盾方得以化解。不過,二次大戰以後,英國國力衰退,經濟發展不如
歐洲鄰邦,文官漸成政策失當的代罪羔羊。政府與文官的關係乃遭受質疑
。文官真如傳言中的謹守「政治中立」的原則嗎?如何才叫「政治中立」
?引發激烈的爭辯。八O、九O年代英國發生不少與文官有關的政治醜聞
,一般認為這是保守黨長期執政,以及激進文官改革造成的結果。實則這
些個案突顯了英國制度的內在矛盾。以前這些矛盾未浮出檯面,主要是英
國特殊的時空背景(或傳統)掩蓋了問題。等到情境改變,矛盾隨時會引爆
。本論文從「政治」與「行政」二分的觀點出發,探討英國部長與文官間
的互動關係。簡單地說,部長代表民意,決定政策,負政治責任,隨政黨
的更迭而進退;文官則效忠首長,客觀建言,執行政策,與政治無涉。部
長與文官的地位與角色區隔非常清楚,沒有混淆的可能。從這個角度來說
英國的制度深深符合二分法的精神。不過,英國文官雖然以「非政治性」
聞名,究其實,他們高度界入政策制定過程,文官長甚至經常被捲入紛爭
,協助處理敏感的政治議題。就這個意義言,英國的「政治」與「行政」
是高度結合的。部長與文官密切合作,然又不逾矩,可謂「合中有分」、
「分中有合」。從很多角度看來,英國的制度都是很特殊的。我國現在正
探討文官政治中立的問題,當然全盤接受英國的制度不可能;但是,英國
相關的經驗,值得仔細推敲。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