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漢字屬性探討錯覺組合現象之運作機制
作者:賴惠德
作者(外文):Lai, Hwei-Der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心理學系研究所
指導教授:黃榮村
---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8
主題關鍵詞:錯覺組合Illusory ConjoiningIllusory Conjunc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2
本研究旨在利用漢字豐富的形、音、義、位置、頻率等特徵,以全面探討錯覺
組合現象之低階與高階運作機制。過去有關錯覺組合的研究,對錯覺組合現象之本
質,由於使用方法或實驗材料所具備的初級與次級特徵不同,而出現紛歧的看法。
本研究系列的八個實驗,利用漢字豐富而完整的初級與次級特徵,以澄清錯覺組合
現象之真正面貌。實驗一操弄四類漢字外部結構形式與漢字頻率在錯覺組合發生率
上的影響,結果初步證實了在錯覺組合現象中有初級與次級運作機制同時存在。實
驗二操弄漢字外部結構形式與部件位置適合性在錯覺組合發生率上的影響,結果發
現以漢字為材料所觀察到的錯覺組合現象,有外部結構形式與部件位置的限制存在
,並非形符特徵喪失位置消息而可以完全自由的錯誤再組合。實驗三操弄部件音義
性、刺激字真假性、目標字真假性在錯覺組合發生率上的影響,結果發現三個變項
的操弄均有顯著效果。在漢字字彙性的操弄可得到顯著結果,顯示錯覺組合現象的
本質確有次級運作機制的介入。受試者在注意力不足底下並不會傾向於對非字作出
真字的知覺,顯示錯覺組合現象應是反映了一個知覺現象而非猜測策略。實驗四操
弄聲旁部件與目標字的同音性,以及刺激字與目標字的同音性,結果發現在部件層
次以及在整字層次的音碼特徵,均會介入錯覺組合現象之中而發生顯著效果。實驗
五操弄提示字是否與目標字同音,以及提示字是否為其中一個刺激字的聲旁部件,
結果發現提示字與目標字同音會導致較高的錯覺組合發生率,而提示字部件性的操
弄則沒有顯著效果。綜合實驗四和實驗五的結果,證實了錯覺組合現象的本質,是
有次級的運作機制,藉由同音效果的機制介入發生作用。實驗六運用漢字特有的高
限制性雙字單純詞的首字激發,探討在錯覺組合現象之中是否有次級的詞彙地位力
量介入。結果發現高限制性單純詞首字的促進促發會導致較高的錯覺組合發生率,
顯示錯覺組合現象的本質,確有次級的運作機制如詞彙地位力量的介入。實驗七操
弄刺激字頻率與目標字頻率在錯覺組合發生率上的影響。研究發現刺激字頻率與目
標字頻率均會對錯覺組合發生率產生顯著影響。實驗八操弄刺激字與目標字的邊際
頻率,探討是否存在有邊際頻率效應介入到錯覺組合現象之中。研究發現邊際頻率
高低也會對錯覺組合發生率產生顯著影響。顯示在錯覺組合現象中,亦存在有次級
的運作機制,藉邊際頻率效應的形式在發生作用。系列的八個實驗大抵證實了錯覺
組合現象的本質,並不單純如Treisman有關注意力特徵整合論所預測,為發生在前
知覺處理形符特徵喪失位置消息而自由漂移重組的一個由下往上的歷程,而是在初
級運作機制之外,也存在有次級運作機制,如構形、音、義、位置、頻率等介入在
發生作用。但本研究目的並不在否證 Treisman的特徵整合論或Mozer的交互激發模
型,而是在探討錯覺組合現象之真正面貌。本研究系列實驗的結果,分別對此二理
論不足之處提供了補充說明或修正看法。由於過去實驗材料所具備的性質不同,故
使用不同材料可能分別揭示出在錯覺組合現象的部分不同面貌,本研究利用漢字豐
富而完整的初級與次級特徵,揭示了對錯覺組合現象本質更完整的了解。
When attention is overloaded or diverted, simple features which are
extracted from early visu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the scene could
be free-floating with respect to one another. The features may therefore
at times be incorrectly recombined to form "illusory conjunction". Based
on the attributes of Chinese character, eight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of illusory conjunction. It is revealed
the contributions of bo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attributes.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期刊論文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