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宋代"崇文總目"之研究
作者:張圍東
作者(外文):Chang wei-tung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宋晞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1
主題關鍵詞:宋代崇文總目目錄學崇文院分類與編目Sung DynastyCh''ung-wen Tsung MuBibliographyCh''ung-wen-YuanClassification and catalog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0
宋代是我國目錄學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時期。由於雕版印刷術的發明促進了書籍的流通,為目錄學的繁榮、興盛,提供了客觀物質條件。目錄學本身的發展,到了宋代也已經進入成熟的階段。
『崇文總目』是北宋官方一部重要的藏書目錄,主要是以崇文三館(昭文館、史館和集賢院)及秘閣所藏的圖書編修而成的。它的纂修,是對北宋前期,主要是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大力收集歷史文獻的總結。
『崇文總目』仿唐代開元年間所編『群書四部錄』,每類有序,每書有解題。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四十五類,著錄圖書三萬六百六十九卷。『崇文總目』繼承了自劉向、劉歆以來我國目錄編纂的優良傳統,仿『群書四部錄』而編成了有序有解題的目錄,對宋代及其以後的公私藏書目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也起到了示範的作用。
『崇文總目』編成以後,得到許多目錄學家的讚許;也受到一些人的抨擊,但它對宋代圖書的補缺、辨別圖書存亡、真偽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它的分類和著錄的方法對後世圖書分類和著錄,以及目錄學研究都有深遠的影響,在我國目錄學史上應給予應有的地位。
  因而,針對『崇文總目』編纂過程及其影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分析古籍的種類及分類方法;進而探討它在目錄學發展的影響,並找出目錄學產生和發展的一般規律,這正是本論文所研究的目的。
Sung Dynasty is a very important period of bibliography study. This is because of the invention of engraved printing which profoundly improved the circulation of books. This in turn provided an environment for a rich and varied object bibliography thus the development of bibliography reached its own mature stage during the Sung Dynasty.
“Ch''ung-wen Tsung Mu” is the most important official book bibliography for the Sung Dynasty. It edited book collections mainly from the Ch’ung-wen three Kuans (崇文三館). These were Chao-wen Kuan, Shin Kuan and Chi-hsien Yuan and also partly from Pi-ko. The compilation of this bibliography represented the whole collection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which was collected by T’ai-tsu, T’ai-tsung, Chen-tsung, the three emperors of first period of North Sung Dynasty.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ung-wen Tsung Mu” was copied from the book “Chuan Shu Shi Bu Lu” (群書四部錄) of the Tung Dynasty K’ai-yuan(唐朝開元) period. Each category had a preface and every book had a descriptive bibliography. The whole book was classified by four parts which were Gean(經), Shi(史), Chi(子), Gi(集)and forty five categories. Thirty thousands six hundreds and sixty nine books were catalogued The “Ch’ung-wen Tsung Mu” was inherited from both Liu Cen (劉向) and Liu Hsin (劉歆) and their superior traditional cataloging of bibliography. It had a huge similarity to “Chuan Shu Shi Bu Lu”(群書四部錄)in so much as it had both a preface and descriptive bibliography for each book. It was a role model for bibliography and had a great impact for official and private bibliographies during the Sung Dynasty and later.
After “Ch’ung-wen Tsung Mu” was edited, it was appraised by many bibliographers including some criticisms. But it was most influential in collecting lost books of the Sung Dynasty, verifying where these books were or whether the books were real or forgery. Both it’s categories and the cataloguing had very deep influence upon book classification and bibliography research. It stands as and provides an essential and influential role for bibliography stud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therefore, focuses upon the editing procedures and the influence of “Ch’ung-wen Tsung Mu” to analyse the variety of antique books and their particular way of classification. To research it’s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bibliography history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regulating rule for bibliography, how it happened and how it developed.
壹、史料部分
一、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藝文志』一卷,『中國歷代藝文志』,臺北市:遠東圖書,民國四十五年十一月。
二、 (梁)阮孝緒撰,『七錄』序目一卷,『叢書集成續編』第三冊,臺北市:新文豐,民國七十七年。
三、 (後唐)劉昫撰,『舊唐書經籍志』二卷,『中國歷代藝文志』,臺北市:遠東圖書,民國四十五年十一月。
四、 (唐)杜佑撰,『通典』二百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 六○三-六○五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五、 唐玄宗御撰、(唐)李林甫等注,『唐六典』三十卷,『景印四文淵閣庫全書』第五九五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六、 (唐)長孫無忌、魏徵等撰,『隋書經籍志』四卷,『中國歷代藝文志』,臺北市:遠東圖書,民國四十五年十一月。
七、 (宋)王明清撰,『揮麈前錄』四卷、『後錄』十一卷、『三錄』三卷、『餘話』二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三八冊,子部‧小說類一,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八、 (宋)王堯臣等撰,『崇文總目』十二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六七四冊,史部‧目錄類一,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九、 (宋)王欽若等撰,『冊府元龜』一千卷,臺北市:臺灣中華,民國五十六年。
十、 (宋)王稱撰,『東都事略』一百三十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三八二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十 一、(宋)王溥撰,『唐會要』一百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六○六-六○七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十 二、(宋)王應麟撰,『玉海』二百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九四三-九四八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十 三、(宋)王應麟撰,『困學紀聞』二十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八五四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十 四、(宋)王應麟撰,『漢書藝文志考證』十卷,『中國歷代藝文志』,臺北市:遠東圖書,民國四十五年十一月。
十 五、(宋)尤袤撰,『遂初堂書目』一卷,臺北市:廣文,民國五十六年十二月。
十 六、(宋)江少虞撰,『事實類苑』六十三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八七四冊,子部‧雜家類五,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十 七、(宋)沈括著,『夢溪筆談』二十六卷,長沙市:岳麓書社,一九八四年四月,三三○頁。
十 八、(宋)汪藻撰,『浮溪集』三十六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一二八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十 九、(宋)宋敏求撰,『春明退朝錄』三卷,北京市:中華,一九八○年九月,五八頁。
二 十、(宋)李攸撰,『宋朝事實』二十卷,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五十七年三月臺一版。
二十一、(宋)周煇撰,『清波雜誌』十二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三九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二十二、(宋)周密撰,『齊東野語』二十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三,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二十三、(宋)洪邁撰,『容齋隨筆』十六卷、『續筆』十六卷、『三筆』十六卷、『四筆』十六卷、『五筆』十卷,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六十八年六月臺一版。
二十四、(宋)晁公武撰,『郡齋讀書志』四卷,臺北市:廣文,民國五十六年十二月。
二十五、(宋)晁公武撰,『郡齋讀書志』二十卷,影印清阮元進呈本,宛委別藏所收,此衢州本。
二十六、(宋)孫逢吉撰,『職官分紀』五十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九二三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二十七、(宋)張邦基撰,『墨莊漫錄』十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八六四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二十八、(宋)黃伯思撰,『東觀餘論』二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八五○冊,子部‧雜家類二,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二十九、(宋)陳振孫撰,『直齋書錄解題』二十二卷,臺北市:廣文,民國五十六年。
三 十、(宋)曾鞏撰,『元豐類稿』五十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九八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三十一、(宋)葉夢得撰,『石林燕語』十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八六三冊,子部‧雜家類三,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三十二、(宋)楊萬里撰,『誠齋揮麈錄』一卷,『百川學海』,臺北市:新興,民國五十八年七月新一版。
三十三、(宋)歐陽修撰,『文忠集』一百五十三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一○二-一一○三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三十四、(宋)歐陽修撰,『歐陽修全集』一百五十三卷,臺北市:世界,民國五十年一月。
三十五、(宋)歐陽修撰,『歸田錄』二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三六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三十六、(宋)鄭樵撰,『通志』二百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三七二-三八一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三十七、(宋)薛居正撰,校勘『舊五代史』一百五十卷、目錄二卷,臺北市:洪氏,民國六十六年。
三十八、(宋)釋文瑩撰,『玉壺清話』十卷,北京市:中華,一九八四年七月,一一七頁。
三十九、(宋)蘇洵撰,『嘉祐集』十六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一○四,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四 十、(宋)不著撰人,『楓窗小牘』二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三八,子部‧小說家類一,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四十一、(宋)李燾撰,『續資治通鑑長編』五百二十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三一四-三二二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四十二、(宋)程俱撰,『麟臺故事』五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
五九五冊,史部‧職官類一,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四十三、(宋)程俱撰,『麟臺故事殘本』三卷,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五十五年。
四十四、(宋)陳騤撰,『南宋館閣錄』十卷、『續錄』十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五九五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四十五、(元)馬端臨撰,『文獻通考』三百四十八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六一一-六一六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四十六、(元)脫脫等纂,『宋史』四百九十六卷,臺北市:鼎文,民國六十七年九月。
四十七、(元)脫脫等纂,『宋史藝文志』八卷,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五十五年三月臺一版。
四十八、(明)方以智撰,『通雅』五十二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八五七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四十九、(明)胡應麟撰,『少室山房筆叢』三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八八六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五 十、(明)焦竑撰,『國史經籍志』五卷附錄一卷,『粵雅堂叢書』第五集,臺北市:臺灣華文,民國五十四年五月。
五十一、(明)解縉撰、(民國)郝慶柏輯,『永樂大典書目考』四卷,臺北市:世界,民國五十一年二月。
五十二、(清)丁丙撰,『善本書室藏書目』四十卷、附錄一卷,臺北市:廣文,民國五十六年。
五十三、(清)王鳴盛撰,『十七史商榷』一百卷,臺北市:樂天,民國六十一年五月。
五十四、(清)王聞遠撰,『孝慈堂書目』一卷,『觀古堂書目叢刻』臺北市:廣文,民國六十一年七月。
五十五、(清)永瑢、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二百卷,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十月初版。
五十六、(清)永瑢、紀昀等撰,『欽定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臺北市:河洛圖書,民國六十四年三月臺景印。
五十七、(清)永瑢、紀昀等撰,『欽定歷代職官表』七十二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六○一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五十八、(清)朱彞尊撰,『經義考』三百卷,臺北市:臺灣中華,民國五十四年據揚州馬氏本校刊影印。
五十九、(清)朱彞尊撰,『曝書亭集』八十卷、附錄一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三一七-一三一八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六 十、(清)朱學勤撰,『結一廬書目』四卷,『觀古堂書目叢刻』臺北市:廣文,民國六十一年七月。
六十一、(清)沈嘉轍撰,『南宋雜事詩』七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四七六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六十二、(清)杭世駿撰,『道古堂文集』四十六卷,清乾隆五十五年仁和杭氏校刊本。
六十三、(清)范懋柱撰,『天一閣書目』四卷,清嘉慶十三年揚州阮元文選樓刊本。
六十四、(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十六冊,臺北市:世界,民國六十六年五月再版。
六十五、(清)徐乾學撰,『資治通鑑後編』一百八十四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三四二-三四五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六十六、(清)章學誠撰,『文史通義』十二卷,『粵雅堂叢書』第五集,臺北市:臺灣華文,民國五十四年五月。
六十七、(清)章學誠撰,『校讎通義』三卷,『粵雅堂叢書』第五集,臺北市:臺灣華文,民國五十四年五月。
六十八、(清)張之洞撰,『書目答問』五卷,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五十七年三月臺一版。
六十九、(清)陸心源撰,『皕宋樓藏書志』一百二十卷、『續志』四卷,臺北市:廣文,民國五十七年。
七 十、(清)陸心源輯,『宋史翼』四十卷,臺北縣:文海,民國五十六年一月臺初版。
七十一、(清)陳夢雷撰、蔣廷錫等奉敕重編校,『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目錄四十卷,臺北市:鼎文,民國六十六年。
七十二、(清)黃虞稷撰,『千頃堂書目』三十二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七十三、(清)黃虞稷撰,『宋史藝文志補』一卷,臺北市:世界,民國六十四年。
七十四、(清)畢沅撰,新校『續資治通鑑』二百二十卷,臺北市:世界,民國六十九年十二月三版。
七十五、(清)葉昌熾撰,『藏書紀事詩』七卷,臺北市:世界,民國五十年。
七十六、(清)葉德輝撰,『書林清話』十卷,臺北市:世界,民國五十年九月。
七十七、(清)趙翼撰,『廿二史荅 記』三十六卷,臺北市:樂天,民國六十三年十月再版。
七十八、(清)錢大昕撰,『潛研堂文集』七十卷,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六十七年。
七十九、(清)錢大昕撰,『十駕齋養新錄』二十卷,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四十五年。
八 十、(清)錢大昕撰,『二十二史考異』一百卷,京都:中文,一九八○。
八十一、(清)錢大昕撰,新編『元史藝文志』,『中國歷代藝文志』,臺北市:遠東圖書,民國四十五年十一月。
八十二、(清)錢侗等撰,『崇文總目輯釋』五卷,臺北市:廣文,民國五十七年三月,二冊。
八十三、(清)瞿鏞編,『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二十四卷,臺北市:廣文,民國五十六年。
八十四、(清)顧炎武撰,『日知錄』三十二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八五八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七十二年。
八十五、陳漢章補正,『崇文總目輯釋補正』四卷,『中國歷代書目叢刊』第一輯,北京市:現代,一九八○年。
八十六、江南圖書館編,『江南圖書館書目』一冊,臺北市:廣文,民國五十九年。
八十七、河田羆撰,『靜嘉堂秘籍志』五十卷、卷首一卷,日本大正六年靜嘉堂排印本。
八十八、趙士煒輯,『中興館閣書目輯考』五卷,『書目類編』,臺北市:成文,民國六十七年七月,頁五九一─六三八。
八十九、趙士煒輯,『宋國史藝文志』,『書目類編』,臺北市:成文,民國六十七年七月,頁六三九─六六二。
貳、 圖書部分
一、上海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印刷印鈔分會編,『雕版印刷源流』,北京市:印刷工業,一九九○年九月,五○○頁。
二、王余光著,『中國歷史文獻學』,臺北市:天肯文化,一九九五年五月,五○六頁。
三、王錦貴主編,『中國歷史文獻目錄學』,北京市:北京大學,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三一七頁。
四、中國大百科出版社編輯部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北京市:中國大百科,一九九三年一月,六七九頁。
五、中國典籍與文化編輯部編,『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一輯,北京市:中華,一九九三年九月第一版,四九七頁。
六、 『中國古典文獻學』,臺北市:木鐸,民國七十二年九月,二七四頁。
七、『中國歷史年代簡表』,北京:文物,一九九四年八月二版,二六三頁。
八、中國圖書館學會主編,『目錄學文獻學論文選』,北京市:書目
文獻,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三四○頁。
九、 中國圖書館學會出版委員會編,『圖書館學』,臺北市:臺灣學生,民國七十三年七月再版,五六六頁。
十、申暢編,『中國目錄學家辭典』,鄭州市:河南人民,一九八八年,全一冊。
十 一、沈子丞著,『歷代論畫名著匯編』,北京市:文物,一九八二年,六二九頁。
十 二、汪辟疆著,『目錄學研究』,臺北市:文史哲,民國六十二年二月再版,一八七頁。
十 三、李瑞良著,『中國目錄學史』,臺北市:文津,民國八十二年七月,三三一頁。
十 四、李希泌、張椒華編,『中國古代藏書與近代圖書館史料(春秋至五四前後)』,北京市:中華,一九九二年二月,五四六頁。
十 五、李萬健著,『中國著名目錄學家傳略』,北京市:書目文獻,一九九三年六月,二九四頁。
十 六、李玉安、陳傳芸編,『中國藏書家辭典』,武漢市:湖北教育,一九八九年九月,三七四頁。
十 七、李致忠著,『歷代刻書考述』,成都市:巴蜀書社,一九九○年四月,四○八頁。
十 八、余嘉錫著,『目錄學發微』,臺北市:藝文印書館,民國六十三年四月,一六八頁。
十 九、來新夏等著,『中國古代圖書事業史』,上海市:上海人民,一九九○年四月,三八○頁。
二 十、來新夏著,『古典目錄學』,北京市:中華,一九九一年三月,三二七頁。
二十一、來新夏主編,『清代目錄提要』,濟南市:齊魯書社,一九九七年一月,四八二頁。
二十二、昌彼得著,『版本目錄學論叢(二)』,臺北市:學海,民國六十八年八月,三一一頁。
二十三、昌彼得、潘美月著,『中國目錄學』,臺北市:文史哲,民國七十五年九月,二五二頁。new window
二十四、周少川著,『古籍目錄學』,鄭州市:中州古籍,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四三頁。
二十五、周彥文主編,『中國文獻學』,臺北市:五南,民國八十二年七月,四六七頁。
二十六、周彥文著,『中國目錄學理論』,臺北市:臺灣學生,民國八十四年九月,一六五頁。new window
二十七、洪本健編,『歐陽修資料彙編』三冊,北京市:中華,一九九五年五月。
二十八、洪湛侯著,『中國文獻學要籍解題』,杭州市:杭州大學,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三五四頁。
二十九、施金炎編著,『中國書文化要覽(古代部分)』,長沙市:湖南教育,一九九二年二月,四二○頁。
三 十、柳詒徵編著,『中國文化史』三冊,臺北市:正中,民國三十七年三月。
三十一、姚名達著,『中國目錄學年表』,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六十年三月臺二版,一七五頁。
三十二、姚瀛艇主編,『宋代文化史』,臺北縣:雲龍,一九九五年九月,七二二頁。
三十三、高路明著,『古籍目錄與中國古代學術研究』,南京市:江蘇古籍,一九九七年十月,三○六頁。
三十四、袁詠秋、曾季光主編,『中國歷代圖書著錄文選』,北京市:北京大學,一九九五年十月,六五九頁。
三十五、袁詠秋、曾季光主編,『中國歷代國家藏書機構及名家藏讀敘傳選』,北京市:北京大學,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四六一頁。
三十六、徐規主編,『宋史研究集刊』,杭州市:浙江古籍,一九八六年四月,四一○頁。
三十七、徐雁、王燕均主編,『中國歷史藏書論著讀本』,成都市:四川大學,一九九○年七月,七五一頁。
三十八、許世瑛編著,『中國目錄學史』,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民國七十一年十月新一版,二三四頁。
三十九、梁啟超著,『佛學研究十八篇』,臺北市:臺灣中華,民國四十五年五月臺一版,全一冊。
四 十、梁啟超著,『圖書大辭典簿錄之部』,臺北市:臺灣中華,民國四十七年六月臺一版,六一頁。
四十一、張秀民著,『中國印刷史』,上海市:上海人民,一九八八年八月,八六一頁。
四十二、張治江、王輝主編,『目錄學辭典』,北京市:機械工業,一九九○年八月,三一二頁。
四十三、張旭光編著,『文史工具書評介』,濟南市:齊魯書社,一九八六年五月,四七九頁。
四十四、張家璠、閻崇東主編,『中國古代文獻學家研究』,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一九九六年六月第一版,五四三頁。
四十五、陳登原著,『古今典籍聚散考』,臺北市:河洛圖書,民國六十八年五月臺影印初版,五四四頁。
四十六、陳威禎撰,『北宋之徵書與校理』,私立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四月,一二六頁。
四十七、馮浩菲著,『中國古籍整理體式研究』,北京市:北京圖書館,一九九七年二月,四一五頁。
四十八、彭斐章等編,『目錄學研究文獻匯編』,武昌市:武漢大學,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七四四頁。
四十九、喬衍琯著,『宋代書目考』,臺北市:文史哲,民國七十六年四月,一九八頁。new window
五 十、喬好勤編著,『中國目錄學史』,武昌市:武漢大學,一九九二年六月,四四二頁。
五十一、焦樹安著,『中國古代藏書史話』,臺北市:臺灣商務,一九九四年五月,一五四頁。
五十二、程千帆、徐有富著,『校讎廣義─目錄編』,濟南市:齊魯書社,一九九八年四月第二版,三七四頁。
五十三、程煥文著,『中國圖書文化導論』,廣州市:中山大學,一九九五年十月,四一四頁。
五十四、楊燕起、高國抗主編,『中國歷史文獻學』,北京市:北京圖書館,一九八九年九月,三七○頁。
五十五、趙國璋、潘樹廣主編,『文獻學辭典』,南昌市:江西教育,一九九一年一月第一版,一○五四頁。
五十六、臺灣中華書局編輯部編,『中國歷代經籍典』八冊,臺北市:臺灣中華,民國五十九年十月臺一版。
五十七、潘美月著,『宋代藏書家考』,臺北市:學海,民國六十九年四月,二四六頁。new window
五十八、鄭宗榮編著,『社科中文工具書使用』,瀋陽市:遼寧教育,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四四七頁。
五十九、鄧廣銘等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宋史卷』,上海市:上海辭書,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五四三頁。
六 十、劉兆祐著,『中國目錄學』,臺北市:五南,民國八十七年七月,四三四頁。new window
六十一、劉紀澤著,『目錄學概論』,臺北市:臺灣中華,民國七十三年七月臺四版,一○四頁。
六十二、劉德清著,『歐陽修論稿』,北京市:北京師範大學,一九九一年一月,三○二頁。
六十三、劉簡著,『中文古籍整理分類研究』,臺北市:文史哲,民國七十二年二月增訂再版,三六四頁。new window
六十四、盧震京著,『圖書學大辭典』,臺北市:臺灣商務,民國六十八年十月修訂臺二版,全一冊。
六十五、謝灼華等著,『中國圖書和圖書館史』,臺北市:天肯文化,一九九五年四月,三八○頁。
六十六、蕭東發著,『中國圖書』,北京市:新華,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一六○頁。
六十七、蕭東發主編,『中國編輯出版史』,瀋陽市:遼寧教育,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四六八頁。
六十八、羅孟禎著,『中國古代目錄學簡編』,重慶市:重慶,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三六頁。
六十九、藤島達朗、野上俊靜編,『中日韓對照年表』,臺北市:文史哲,民國七十二年十一月,一五七頁。
參、期刊論文部分
一、 王心裁「從古典目錄學到現代目錄學─中國目錄學產生發展演變的軌跡」,『圖書館情報工作』一九九九年第四期,頁二∼七。
二、 王濤「四部分類法與傳統文化」,『圖書館理論與實踐』一九九七年第四期,頁一二∼一四。
三、 王培聚「『通志‧圖譜略』的價值、意義及其地位」,『圖書館工作與研究』一九九八年第四期,頁四九∼五一。
四、 王培聚「『通志‧校讎略』的創見及特色」,『福建圖書館學刊』一九九七年第二期,頁四七∼四九。
五、 王建生「歐陽修傳」,『中國文化月刊』第一三八期,民國八十年四月,頁四三∼六三。
六、 王巍、徐星「論北宋發達的官府藏書體系及其特色」,『圖書館學研究』一九九六年第二期,頁八三∼八四。
七、 王晟「宋人在分類和目錄編制上有所創新」,『河南圖書館學
刊』一九八六年第二期,頁三三∼四二。
八、 公振「簡論北宋三館秘閣的地位和作用」,『圖書情報知識』一九八三年第二期,頁四七∼五二。
九、 江向東「試論宋代國家圖書館的設置沿革和職能」,『內蒙古圖書館工作』一九八六年第四期,頁五∼九。
十、 宋立民「北宋時期的校讎機構及其制度」,『古籍整理研究學刊』一九八六年第三期,頁一一○∼一一六。
十一、杜文才「歐陽修藏書題跋略論」,『福建圖書館學刊』一九九七年第一期,頁五四、一五。
十二、杜定友「類例論」,『圖書館學季刊』第二卷第四期,民國十七年十二月,頁五二五∼五四三。
十三、李圖「歐陽修與『崇文總目』修撰考」,『晉圖學刊』一九八六年第三期,頁五六∼五八。
十四、李婷「宋代館職考略」,『福建圖書館學刊』一九九七年第三期,頁五○∼五一、二二。
十五、李婷「談談宋代館閣藏書的詔求之道」,『津圖學刊』一九九八年第二期,頁一二二∼一二四。
十六、李婷「兩宋時期的館閣藏書機構」,『北京圖書館通訊』一九八九年第三期,頁七一∼七八。
十七、李婷「略論宋代館閣藏書的基本來源」,『江蘇圖書館學報』
一九九七年第二期,頁四六∼四九。
十八、林範三「宋代圖書館小史」,『廣州大學圖書館季刊』第一卷第二期,民國十一年九月,頁三六七∼三七二。
十九、邱進友「對宋代『崇文總目』的探討」,『圖書館學研究』一九九七年第四期,頁八七∼八九。
二十、周駿富「北宋館閣典校圖籍考」,『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二十二期,民國六十二年六月,頁三○五∼三四七。new window
二十一、柯平「史學家與目錄學」,『河南圖書館季刊』一九八四年第二期,頁五一∼五四。
二十二、袁同禮「宋代私家藏書概論」,『圖書館學季刊』第二卷第二期,民國十七年三月,頁一七九∼一八七。
二十三、徐達琦「我國唐宋時期目錄學的主要成就」,『四川圖書館學報』一九九七年第一期,頁七八∼八○。
二十四、翁同文「印刷術對書籍成本的影響」,『清華學報』第六卷第一期,民國五十六年十二月,頁三五∼四一。new window
二十五、師曾志「宋代私家藏書目錄淺析」,『晉圖學刊』一九九○年第二期,頁六四∼六六。
二十六、倪士毅「北宋官修目錄-崇文總目」,『宋史研究集刊』一九八六年四月,頁三三一-三四○。
二十七、許志潔「『崇文總目』、『郡齋讀書志 』、直齋書錄解題」
三書體例之異同」,『幼獅月刊』第四十六卷第五期,頁三四∼三七。
二十八、梁容若「中國歷代佚亡典籍的總合觀察」,『東海學報』第九卷第二期,民國五十七年七月,頁一九∼三○。new window
二十九、梁啟超「佛家經錄在中國目錄學上的位置」,『圖書館學季刊』第一卷第一期,民國十五年一月,頁三∼二九。
三 十、黃潮宗「宋代的國立圖書館」,『大陸雜誌』第四十六卷第二期,民國六十二年二月,頁二○∼三六。
三十一、黃素欽「試論宋代私家藏書目錄」,『福建圖書館學刊』一九九八年第三期,頁三四∼三六。
三十二、張樹華「中國古代藏書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圖書館雜誌』一九九一年第五期,頁一七∼一九。
三十三、陳守義「兩宋目錄學的發展」,『史學』第十九期,民國八十二年六月,頁一○九∼一二六。
三十四、陳垣「與畢業同學談談我的一些讀書經驗」,『中國青年』第十六期,一九六一年,頁二∼三。
三十五、陳樂素「宋初三館考」,『圖書季刊』第三卷第三期,民國二十五年九月,頁一○七∼一一六。
三十六、陳紅豔「北宋官府校勘古籍述論」,『津圖學刊』一九九三年第三期,頁一二五∼一三六。
三十七、曾貽芬、崔文印「宋代的文獻收集與官方藏書目」,『史學史研究』一九九一年第三期,頁五四∼六○。
三十八、喬衍琯「崇文總目考略」,『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五十二期,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頁一∼二九。
三十九、喬衍琯「宋代目錄學概述」,『圖書與圖書館』第三輯,民國六十六年四月,頁四九∼五六。
四 十、喬衍琯「崇文總目輯本勘異」,『故宮學術季刊』第四卷第四期,民國七十六年,夏季,頁一五∼四四。new window
四十一、喬好勤「試論歐陽修在目錄學上的主要成就及其貢獻」,『吉林省圖書館學會會刊』一九八○年第四期,頁一一一∼一一六。
四十二、喬好勤「宋代目錄學思想簡論」,『圖書與情報』一九九二年第二期,頁一三∼一九。
四十三、傅振倫「編輯中國史籍書目提要之商榷」,『圖書館學季刊』第七卷第二期,民國二十二年六月,頁二二三∼二五○。
四十四、傅榮賢「論中國古籍分類」,『圖書館理論與實踐』一九九六年第四期,頁二四∼二七。
四十五、傅榮賢「鄭樵目錄學思想的理論背景」,『福建圖書館學刊』一九九七年第三期,頁四六∼四八、一八。
四十六、葛光、禹成明「宋代圖書館事業發展初探」,『山東圖書館季刊』一九八五年第二期,頁三八∼四二。
四十七、趙士煒「宋國史藝文志輯本序」,『圖書館學季刊』第七卷第二期,民國二十二年六月,頁三四○∼三四二。
四十八、趙士煒「宋中興國史藝文志輯佚」,『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第六卷第四號,民國二十一年七、八月,頁二一∼四四。
四十九、趙其莊「古代圖書分類體系與我國傳統學術的知識形態」,『大學圖書館學報』一九九八年第四期,頁三三∼三五。
五 十、潘天禎「北宋崇文院的建院目的和藏書利用」,『圖書館(北京)』一九六三年第一期,頁五五∼六二。
五十一、鄭偉章「唐代藏書機構考」,『津圖學刊』一九八四年第一期,頁一二四∼一三二。
五十二、鄭偉章「(續)唐代藏書機構考」,『津圖學刊』一九八四年第二期,頁一一六∼一二二。
五十三、劉子明「宋代的目錄學成就及其發展的原因」,『圖書館學研究』一九八八年第三期,頁八一∼八五。
五十四、蕭魯陽「北宋目錄事業的發展與校勘學的關係」,『中州學刊』一九八二年第六期,頁一一八∼一二一。
五十五、蕭魯陽「歐陽修在古籍整理上的貢獻」,『史學月刊』一九八三年第二期,頁三八∼四二。
五十六、蕭魯陽「北宋官書整理事業的特點」,『上海師範學院學報』一九八二年第一期,頁七七∼七九、九九。
五十七、蕭魯陽「北宋校書的方法」,『河南圖書館季刊』一九八二年第三期,頁四三∼四五。
五十八、盧賢中「我國古代的佛經目錄」,『江蘇圖書館學報』一九九二年第一期,頁四六∼四七。
五十九、錢亞新「我國四種公藏目錄研探」,『圖書館』一九八五年第四期,頁一∼一三。
六 十、錢穆「歐陽修新五代史與新唐書」,『錢賓四先生全集』第三十三冊『中國史學名著』,民國八十四年,頁二四七-二六五。
六十一、應裕康「鄭樵及其目錄學」,『故宮學術季刊』第十卷第三期,民國八十二年春季,頁九五∼一三一。new window
六十二、謝德雄「宋代目錄學的發展及其成就」,『目錄學論文選』,頁二二七∼二三五。
六十三、薛志斌「北宋國家藏書機構─崇文院」,『河南圖書館季刊』一九八二年第三期,頁二八∼二九。
六十四、羅偉倫「藏書樓與衙門之間─北宋崇文院淺談」,『圖書館學刊(輔大)』第十一期,民國七十一年十二月,頁七二∼八一。
六十五、嚴佐之「目錄學對古籍整理的功用」,『圖書館雜誌』一九八二年第四期,頁一九∼二一。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