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朱彞尊經史之學研究
作者:陳惠美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陳鴻森先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1
主題關鍵詞:朱彞尊經義考明史日下舊聞經學金石學史地學經史之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1
朱彞尊,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醧舫、小長蘆釣魚師、金風亭長。浙江嘉興秀水人。明崇禎二年(1629)八月二十一日生,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十月十三日卒於家中。享年八十一歲。
竹垞「客遊南北,必橐載《十三經》、《二十一史》諸書自隨」,並以「凡學詩文,須根本經史,方能深入古人窔奧」,教其孫朱稻孫,可見竹垞本身之重經史。而潘耒稱「竹垞之學,邃於經,淹於史,貫穿於諸子百家。」王士禎亦言竹垞「獨力古學,研究六藝之旨,於漢唐諸儒注疏,皆務窮其指歸。」足徵竹垞之兼重經史,已為當時學者之看重。然則竹垞實屬清初兼重經、史之名家;惟綜觀歷來研究,於其《經義考》乃就經學專科目錄探論之,而忽略是書所寄託的經學觀與種種考證。至於,竹垞之史學方面,則迄今未有專文出現。足徵前賢研究竹垞經史之學,實尚有發明、深闡之處,因此,本論文以「朱彞尊經史之學研究」為題,就其經學、史學為論。
本論文分為七章。第一章、緒論:首先提出明末清初學術重經、史之學的原因,以知竹垞經史之學,實富涵當時學術精神。其次,概述竹垞生平,以知其人,以論其學。其次,回顧前賢既有的研究成果,企求能有積薪之效,而無疊床架屋之弊,且於竹垞學術之表彰,有所貢獻。其次,略述本論文之研究架構與預期成果。第二章、《經義考》的編纂原委及指導思想:首先探討明末清初的經學氛圍,以了解竹垞纂輯《經義考》時的學術環境。其次,觀察竹垞在康熙年間從事的輯刻工作,與其後纂輯《經義考》之關聯。其次,論述《經義考》的命名、成書過程。再者,分疏《經義考》編纂的指導思想,由竹垞的經學觀與目錄學思想兩方面,標明《經義考》纂輯的思想準則。第三章、《經義考》的體例:以《經義考》的體例為探討焦點,亦即藉前章所考得竹垞的經學及目錄學思想為基礎,探究竹垞如何透過分類、著錄體例的安排,使《經義考》如何以一專科目錄而能呈現經學的各個面向。第四章、《經義考》的得失與特色:竹垞纂輯《經義考》,既透過體例架構,以呈現經學的發展與流衍;且著錄各書往往以按語的形式,表達對個別經學問題的觀點。本章首先即論述竹垞對個別經學問題的觀點,並參酌清儒、今人之說,試言其是非。其次,探討《經義考》體例、分類、著錄上未臻妥貼或確有闕失之處。其次,分析《經義考》之特色,有:其一,曰富涵辨偽精神。其二,曰廣汎輯錄逸經與隋唐以前經說。其三,曰藉由著錄順序以見學術流衍。
第五章、竹垞與《明史》之纂修:竹垞參與《明史》之纂修,於明史館開局月餘,即有<史館上總裁第一書>,其後陸續七次對纂修《明史》提出相關意見,即為「史館上總裁七書」。本章即透過詳析這七篇文章,呈現竹垞對修史的意見,實涵蓋重視史料的蒐集與運用、修史當先訂定體例、纂修史稿的原則與態度,以至於個別傳記之商討,誠為竹垞《明史》編纂之意見彙萃,亦其史學理論所寄託。其末則探討竹垞之史傳。首先比對竹垞「史稿」與今本《明史》的異同,而後論析將竹垞「史稿」與《明史》互勘,可收參互補充之效,並進一步說明竹垞史稿,具有詳於出處大節、攸關典章制度者必詳述之等特色。第六章、竹垞的史地學著作:竹垞的史地學著作,有《檇李先民詩》、《鴛鴦湖櫂歌》、《日下舊聞》、《瀛州道古錄》與《禾錄》等。其中,《日下舊聞》、《鴛鴦湖櫂歌》已成書;而其餘諸種則屬草創而未成者。本章首先討論《日下舊聞》,透過探究是書之編纂動機、與《大清一統志》之關係、分類與體例、特色與缺失等,呈現竹垞以志乘著作「翼經而補史」的意圖與成績。其次分析《瀛州道古錄》,是書乃翰林院沿革史與掌故軼聞編纂之作。既述竹垞編纂動機及纂輯過程,並標出竹垞編纂是書所呈現的意義。其次,論其纂輯《禾錄》是書乃嘉興一地之歷史掌故。先推考此書之編纂緣起與時間,並略述其體例乃沿用《日下舊聞》,及留存資料以俟來者之用心。最後,論其《鴛鴦湖櫂歌》,說明竹垞藉由詩歌創作並加注釋的方式,以保留風土資料。並就《曝書亭集》中,舉出數篇論史地問題的文章,分疏其考證方法,以見竹垞之留心地方史地,欲「以志乘與正史相為表裡」之研究旨趣。第六章附論:竹垞金石之學探析:竹垞平素相當重視金石,惟至今亦無專文論之,因此,本文由竹垞《曝書亭集》中諸篇金石跋文,分疏其內容,並論述其於金石跋文之運用,以略窺竹垞金石學之成就與影響。
第七章結論:梁啟超論竹垞纂輯《經義考》曰:「自己沒有什麼心得,卻是蒐集資料極為淹博。」經由本論文的探究,能見《經義考》一書,實富涵竹垞的經學觀點及考證成果,適足印證四庫館臣「淹通而持擇矜慎」、「所言往往有根柢」等稱譽,亦可知梁氏之說,實非確論。至於,藉由分析文本,能知竹垞的史學論述、史地學著作,亦足當「學有本原,著述最富」、「訂訛辨異,本本原原」的論贊矣。
壹、朱彞尊著作
《朱竹垞太史編經義存亡考稿本》存十冊,朱彞尊撰,清‧馮登府經藏本。原國立北平圖書館藏書,後暫存於國家圖書館,現藏臺北故宮博院。有微捲發行。
《經義考》,朱彞尊撰,《四部備要》本,臺灣中華書局據揚州馬氏刻本校刊,民國70年
《日下舊聞》,朱彞尊撰,清康熙二十六年崑山徐氏刊秀水朱氏六峰閣藏板
《日下舊聞考》,清‧于敏中撰(《日下舊聞》亦見錄於此),《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曝書亭金石文字跋尾》,嚴耕望編《石刻史料叢書乙編》本,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55年。亦收入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石刻史料新編》第25冊,民國66年
《明詩綜》,朱彞尊撰,臺北世界書局縮印本,民國51年2月初版
《詞綜》,朱彞尊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曝書亭集》,朱彞尊撰,《四部備要本》,臺灣中華書局據原刻本校刊,民國61年8月臺2版
《朱彞尊選集》,葉元章、鍾夏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鴛鴦湖櫂歌》,清朱彞尊撰,《叢書集成續編》本,臺北新文豐出版社,民國74年
《騰笑集》,朱彞尊撰,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北京圖書館藏康熙間刊本影印出版,1976年
《史傳傳稿》一卷,朱彞尊撰,《叢書集成續編》本,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景《風雨樓祕笈留真本》,民國74年
《潛采堂書目》四種,,朱彞尊撰,《叢書集成續編》本,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4年
貳、專書(依四部分類,各部略依作者朝代先後,近人著作則依出版先後)
經 部
《通志堂經解》,清‧納蘭性德編,清康熙十九年通志堂刊本,東海大學藏本
《子夏易傳》,《通志堂經解》本,清康熙十九年通志堂刊本
《漢上易傳》,清‧朱震撰,《通志堂經解》本,清康熙十九年通志堂刊本
《干寶易解》,明‧姚士粦輯,《無求備齋易經集成》本,臺北成文出版社,民國65年臺1版
《讀易別錄》,清‧全祖望撰,《叢書集成》本,臺灣商務印書館據《知不足齋叢書》本排印
《漢魏二十一家易注》,清‧孫堂撰,《無求備齋易經集成》本,臺北成文出版社,民國65年臺1版
《易義別錄》,清‧張惠言撰,《皇清經解》本,清‧阮元輯、王進祥校,臺北復興書局,民國61年
《尚書綜述》,蔣善國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
《呂氏家塾讀詩記》,宋‧呂祖謙撰,《四部叢刊》本,臺灣商務印書館
《經典釋文》,唐‧陸德撰,《抱經堂本》,臺北漢京文化公司,民國69年。
《經典釋文序錄疏證》,吳承仕疏證,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64年
《通雅》,明‧方以智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十三經詁問答》,清‧馮登府撰,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2年。
《九經考異》,明‧周應賓撰,《四庫全書存目》本,臺南莊嚴文化公司,1997年
《古微書》,明‧孫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群書疑辨》,清‧萬斯同撰,臺北廣文書局,民國60年
《四部正》,明‧胡應麟撰,臺灣開明書店出版,民國72年12月臺2版。
《古今偽書考》,清‧姚際恆撰,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28年。
《偽書通考》,張心澂撰,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28年
《古今偽書考補證》,黃雲眉撰,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61年
《明代考據學研究》,林慶彰先生撰,臺灣學生書局,民國75年10月。
《清初的群經辨偽學》,林慶彰先生撰,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79。
《閩中理學淵源考》,清‧李清馥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梁啟超撰,臺灣中華書局,民國47年6月臺2版
《中國經學史》,馬宗霍撰,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5年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錢穆撰,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第5版。
《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李紀祥撰,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1年12月初版
《學人游幕與清代學術》,尚小明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10月初版
《讖緯論略》,鍾肇鵬撰,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
史 部
《漢書》,漢‧班固撰,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62年6月第1版
《魏書》,北齊‧魏收撰,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74年6月第1版
《南齋書》,梁‧蕭子顯撰,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72年1月第1版
《北史》,唐‧李延壽撰,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74年11月第1版
《北齊書》,唐‧李百藥撰,頁五八四,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72年11月第1版
《隋書》,唐‧魏徵等撰,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73年8月第1版
《明史》,清‧張廷玉等撰,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74年4月第1版
《明史分稿殘本》,清‧方象瑛撰,《叢書集成續編》本,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7年
《擬明史稿列傳》,清‧湯斌撰,《清代傳記叢刊》本,臺北明文書局,民國80年
<論修史籍考略>,清‧章學誠撰,收於《章氏遺書‧校讎通義外篇》,臺北漢聲出版社據吳興劉氏嘉業堂刊本縮印,民國62年元月初版
《明史例案》,劉承幹纂,臺灣世界書局據吳興劉氏嘉業堂刊本縮印,民國50年2月初版
<明史纂修考>,李晉華撰,收入《明史編纂考》,臺灣學生書局,1968年1月初版
<明史稿考證>,陳守賢撰,收入《明史編纂考》,臺灣學生書局,1968年1月初版
<明史編纂考略>,黃雲眉撰,收入《明史編纂考》,臺灣學生書局,1968年1月初版
《建文遜國考》,孟森撰,《明清史論著集刊》,臺灣世界書局,民國50年
《清人明史學探研》,姜勝利撰,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7年
《清史稿》,趙爾巽等撰,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77年8月第1版
《清史列傳》,國史館編,《清代傳記叢刊》本,臺北明文書局,民國75年
《二十五史識語》,楊家駱撰,台北鼎文書局,民國69年8月初版
《二十五史論綱》,徐浩撰,上海世界書局,民國36年
《二十二史考異》,清‧錢大昕撰,《百部叢書集成》本,臺灣藝文印書館,民國53年
《己未詞科錄》,清‧秦瀛撰,《清代傳記叢刊》本,臺北明文書局,民國75年1月初版
《儒林集傳錄存》,清‧阮元撰,《清代傳記叢刊》本,臺北明文書局,民國75年
《國朝耆獻類徵初編》,清‧李桓輯,《清代傳記叢刊》本,臺北明文書局,民國75年
《文獻徵存錄》,清‧錢林輯,《清代傳記叢刊》本,臺北明文書局,民國75年,
《國朝先正事略》,清‧李元度撰,《清代傳記叢刊》本,臺北明文書局,民國75年,
《明清江蘇文人年表》,張慧劍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中國歷代年譜綜錄》,謝巍編撰,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11月第1版
《中國年譜辭典》,黃秀文主編,上海百家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
《顧亭林先生年譜》,清‧吳映奎,存萃學社據清光緒4年潘道根校金吳瀾初刻本景行,周康燮主編,香港崇文書店,1975年10月印行。
<竹垞府君行述>,清‧朱稻孫、朱桂孫撰,見錢仲聯主編《廣清碑傳集》,江蘇蘇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又收入林慶彰先生與蔣秋華主編,陳淑誼編《朱彞尊經義考研究論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民國89年9月初版。
《朱竹垞先生年譜》,清‧楊謙撰,《北京圖書館珍本年譜叢刊》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
《朱彞尊年譜》,羅仲鼎、陳士彪撰,收錄於羅仲鼎、陳士彪選注《朱彞尊詩詞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10月
《中國地方志宋代人物資料索引》,沈治宏、王蓉貴編撰,四川辭書出版社,1997年。
《宋人傳記資料索引》,昌師彼得先生、王德毅、程元敏、侯俊德合編,臺北鼎文書局,民國63年10月初版。
《宋人傳記資料索引補編》,李國玲編纂,四川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
《黃梨洲及其史學》,張高評撰,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78年10月
<清初史學之建設>,杜維運撰,見《清代史學與史家》,臺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0年4月再版。
《欽定大清一統志》,清‧和珅等奉敕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嘉慶重修一統志》,清‧和珅等奉敕撰,臺灣商務印書館據上海涵芬樓景印清史館藏進呈寫本縮印,民國55年12月臺1版
《江西通志》,明•林庭昂、周廣纂修,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江西省圖書館藏明嘉靖刻本影印,臺南莊嚴文化公司,1996年
《山西通志》,清‧儲大文等編修,《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江南通志》,清‧黃之雋等纂修,《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浙江通志》,清‧沈翼機等撰,臺灣華文書局據乾隆元年重修本縮印,民國56年8月初版
《光緒嘉興府志》,清‧許瑤光、吳仰賢等纂修,臺北成文出版社,民國78年
《萬曆新昌縣志》明田琯纂,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4年。
《唐會要》,宋‧王溥撰,《叢書集成初編》本,台灣商務印書館
《通志》,宋‧鄭樵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文獻通考》,元‧馬端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續文獻通考》,明‧王圻撰,楊家駱主編《明史藝文志廣編》本,臺灣世界書局,民國52年4月初版
《明英宗實錄》,黃彰健主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印行,民國51年
《大清世祖仁(順治)皇帝實錄》,清‧圖海等奉敕撰,臺北華聯出版社,民國53年
《大清聖祖仁(康熙)皇帝實錄》,清‧馬齊等奉敕撰,臺北華聯出版社,民國53年
《十二朝東華錄》,清‧蔣良騏原纂,王先謙改修,臺北文海出版社,據光緒晚年上海活字本配朱壽朋纂修之《光緒朝東華錄》合稱,民國56年5月初版
《春明夢餘錄》,清‧孫承澤撰,《國學基本叢書》本,長沙商務印書館,民國29年
《嘯亭續錄》,清‧昭槤撰,何英芳點校,《清代史料筆記叢刊》本,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2月第1版
《漢書藝文志考證》,宋‧王應麟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漢書藝文志講疏》,顧實撰,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民國25年
《崇文總目》,清‧錢東垣輯釋,《叢書集成簡編》本,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4年
《授經圖》,明‧朱睦撰,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7年臺1版
《澹生堂藏書約》,明‧祁承撰,《書目續編》本,臺北廣文書局,民國57年
《古書流通約》,清‧曹溶撰,《百部叢書集成》本,臺灣藝文印書館,民國54年
《千頃堂書目》。清黃虞稷撰,瞿起鳳、潘景鄭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5月
《四庫全書總目》,清‧紀昀等奉敕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清‧邵懿辰撰,孫詒讓等參校,邵章續錄,邵友誠重編,臺灣世界書局,民國50年10月
《續修四庫總目提要》,柯劭忞等撰,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1年。
《經義攷補正》,清‧翁方綱撰,《叢書集成》本,臺灣商務印書館據《粵雅堂叢書》本排印
《經義考目錄》,清‧羅振玉撰,《書目續編》本,臺北廣文書局,民國57年
《經義考索引》,吳政上編,臺北漢學研究中心,民國81年3月
《小學考》,清‧謝啟昆撰,《書目三編》本,臺北廣文書局,民國58年。
《溫州經籍志》,清‧孫詒讓撰,《書目三編》本,臺北廣文書局,民國58年
《補晉書藝文志》,清‧丁國鈞撰,《叢書集成簡編》本,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4年12月臺1版。
《目錄學發微》,余嘉錫撰,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63年4月初版
《鄭樵的校讎目錄學》,鄭奮鵬撰,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72年2月2版
《兩浙著述考》,宋慈抱撰,浙江杭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
《中國目錄學》,昌師彼得先生、潘師美月先生撰,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75年9月初版
《中國古代圖書分類學》,傅榮賢撰,台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八十八年
<千頃堂書目考>,王重民撰,見《中國目錄學史論叢》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12月初版
《燕京古籍考》,王燦熾撰,北京京華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
《古佚書輯本目錄》,孫啟治、陳建華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8月第1版。
《古籍目錄與中國古代學術研究》,高路明撰,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
《東湖叢記》,清‧蔣光煦撰,《書目叢編》本,臺北廣文書局,民國56年。
《嘉業堂藏書志》,清‧繆荃孫、吳昌綬、董康撰,吳格整理點校,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 年12月初版
《持靜齋藏書紀要》,清‧莫友芝撰,《書目類編》本,臺北成文出版社,民國67年。
《中國善本書提要補編》,王重民撰,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經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朱彞尊經義考研究論集》,林慶彰先生、蔣秋華主編,陳淑誼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籌備處,民國89年9月初版
《西清古鑑》,清‧梁詩正、蔣溥等奉敕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石柱記箋釋》,鄭元慶為箋釋,《叢書集成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4年
《漢石例》,清‧劉寶楠撰,《連筠簃叢書》本,道光29年靈石楊氏刊本
《漢魏六朝唐代志墓金石例》,清‧吳鎬撰,《百部叢書集成》據《後知不足齋叢書本》,台灣藝文印書館,民國54年
《漢魏六朝墓銘纂例》,清‧李富孫撰,《百部叢書集成》據《別下齋叢書本》收錄,台灣藝文印書館,民國54年
《潛研堂金石文跋尾》,清‧錢大昕撰。《石刻史料新編》本,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66年
《授堂金石跋》,清‧武億撰。《石刻史料新編》本,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66年
《金石例補》,清‧郭撰,《百部叢書集成》據《式訓堂叢書本》收錄,台灣藝文印書館,民國54年
《誌銘廣例》,清‧梁玉繩撰,《百部叢書集成》據《式訓堂叢書本》收錄,台灣藝文印書館,民國54年
《金石綜錄》,清‧馮登府撰,《槐廬叢書》本,台灣藝文印書館,民國54年
《金石學》,朱劍心撰,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1月臺1版
《石學蠡探》,葉國良撰,台北大安出版社,民國78年5月初版
《困學紀聞》,宋‧王應麟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翁注困學紀聞》,宋‧王應麟撰,清‧翁元圻注,台北世界書局影印本,民國52年
《學齋占畢》,宋‧史繩祖撰,《百部叢書集成》據民國十六年武進陶氏覆本宋咸淳左圭原刻景行,臺灣藝文印書館,民國54年
子 部
《震澤長語》,明‧王鏊撰,《百部叢書集成》據《寶顏堂秘笈》本景行,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54年
《井觀瑣言》,明‧鄭瑗卷三,頁七一八,收入《百部叢書集成》本,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54年
《焦氏筆乘》,明‧焦竑撰,《叢書集成》本,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28年
《筆乘續集》明‧焦竑撰,《金陵叢書》本,臺北大西洋圖書公司,民國59年
《汰存錄》,清‧黃宗羲撰,《仰視千七百二十九鶴齋叢書》本,臺灣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民國54年
《三魚堂日記》,清‧陸隴其撰,《國學基本叢書》本,上海商務印書館
《漁洋讀書記》,清‧王士禎撰,山東青島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居易錄》,清‧王士禎撰,《叢書集成》本,臺灣商務印書館
《池北偶談》,清‧王士禎撰,《人人文庫》本,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5年。
《金鰲退食筆記》,清‧高士奇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十駕齋養新錄》,清‧錢大昕撰,《國學基本叢書》本,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45
《拜經日記》,清‧臧庸撰,《皇清經解》本,臺北復興書局,民國61年
《篛園日札》,清‧成瓘撰,台北世界書局影印本
《吹網錄》,清‧葉廷琯撰。《筆記小說大觀》第二輯,臺北新興書局,民國76年
《過庭錄》,清‧宋翔鳳撰《皇清經解續編》本,臺北復興書局,民國61年
《鄭堂讀書記》,清‧周中孚撰,臺北世界書局,民國49年
《桃花聖解盦日記》,清‧李慈銘撰,《叢書集成續編》本,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7年
《越縵堂讀書記》,清‧李慈銘撰,臺北世界書局,民國50年
《玉海》,宋‧王應麟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集 部
《文選》,梁‧昭明太子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影印古迂書院刊本,1980年7月
《文苑英華附作者姓名索引》,宋‧李昉等編,北京中華書局,1966年劉知幾文,見卷七六六。
《明文衡》,明‧程敏政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文海》,清‧黃宗羲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升菴外集》,明‧楊慎撰,焦竑編,臺灣學生書局,民國60年
《升菴合集》,明‧楊慎撰,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7年
《歸震川全集》,明‧歸有光撰,臺北世界書局,民國66年
《澹園集》,明‧焦竑撰,臺北偉文圖書公司,民國66年
《思問初編》,明‧陳元齡撰,臺灣學生書局,民國60年
《高子遺集》,明‧高攀龍,《乾坤正氣集》本,臺北環球書局縮印本,民國55年9月初版
《亭林文集》,清‧顧炎武撰,《四部備要》本,臺北中華書局,民國59年6月臺2版。
《南雷文定》,清‧黃宗羲撰,《梨洲遺著彙刊》本,臺北隆言出版社,民國58年10月臺初版。
《憺園文集》,清‧徐乾學撰,臺北漢華文化公司景印臺灣大學藏清康熙36年刊本,民國60年8月初版
《遂初堂文集》,清‧潘耒撰,史語所藏清康熙雍正間刊本
《松桂堂全集》,清‧彭孫遹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樸村文集》,清‧張雲章撰,清康熙五十三年家刊本,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藏本。
《西河文集》,清‧毛奇齡撰,《國學基本叢書》本,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7年
《湛園未定稿》,清‧姜宸英撰,民國19年寧波大酉山房刊本
《湯子遺書》,清‧湯斌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笥河文集》,清‧朱筠撰,《叢書集成簡編》據《畿輔叢書本》排印,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5年
《三魚堂文集》,清‧陸隴其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鮚埼亭集》,清‧全祖望撰,《四部叢刊初編》本,臺灣商務印書館據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原刊本,民國64年
《吾亦廬稿》,清‧崔應榴撰,《皇清經解》本,臺北復興書局,民國61年
《校經廎文稾》,清‧李富孫撰,道光元年刊本,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本
《嶼樓文集》,清‧徐時棟撰,清同治光緒間刊本,藏傅斯年圖書館
《徵刻唐宋祕本書目》,清‧黃虞稷、周在浚編,葉德輝輯刻《郋園全集》本,長沙中國古書刊印社,民國24年彙印本
《左盦外集》,劉師培撰,民國25年寧武南氏刊本
《胡適文存》,胡適撰,臺北遠東圖書公司,民國42年
《文章辨體彙選》,明‧賀復徵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靈芬館詞話》,清‧郭撰,見唐圭璋編《詞話叢編》本,臺北廣文書局,民國56年
《雪橋詩話》,清‧楊鍾羲卷十,頁三十三。《叢書集成續編》本,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4年
<朱彞尊文學批評研究>,吳宏一撰,見《文史論文集》,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6月
《朱彞尊之詞與詞學研究》,蘇淑芬撰,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3月
《清詩鑒賞》,朱則杰撰,浙江大學出版社,1991年
《明清文學史‧清代卷》<朱彞尊與浙西詞派>,唐富齡撰,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年12月1版
《清代文化與浙派詩》<浙派發展中的頓挫>,張仲謀撰,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8月1版
《清代史部序跋選》,見楊翼驤、孫香蘭主編,南開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選天津古籍出版社,1982年4月。
參、期刊論文
<朱彞尊經義考>,翁衍相撰,《文華圖書科季刊》第3卷第4號,1931年12月
<清人五代史學著作述要>,劉樊撰,《責善半月刊》,第1卷第10、11期,1940年7月
<經義考所引千頃堂書目彙證>,喬衍琯撰,《書目季刊》第6卷第3及4期合刊,1972年6月
<論千頃堂書目經義考與明志的關係>,喬衍琯撰,《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新第10卷第1期,1977年6月
<朱彞尊與經義考>,田鳳台撰,《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1卷第2期,1978年2月,亦收入《古籍重要目錄書析論》,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90年10月
<歷代集句詩發展總論>,裴普賢撰,《東吳文史學報》第3期,民國67年6月
<朱彞尊經義考--主諸本>,日‧杉山寬行撰,《日本中國學會學報》第31輯, 1979年10月。金培懿譯,《四川圖書館學報》1985年第2期,1985年4月
<朱彞尊的詞論及其創作>,高建中撰,《文學遺產》1981年第4期
<朱竹垞詞與詩略論>,孫克寬撰,《大陸雜誌》第63卷第2期,1981年8月
<實證精神的尋求--明清考據學的發展>,林慶彰先生撰,見《中國文化新論--學術篇》,臺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72年
<朱彞尊宗經載道的文學思想>,施隆民撰,《孔孟月刊》第20卷第6期,民國71年2月
<朱彞尊的詞論>,林湮撰,《浙江師範學院學報》1982年第3期
<朱彞尊詞發凡在詞學理論上的貢獻>,雷屐平撰,《四川師範學報》1982年第4期
<晚明經學復興運動>,林慶彰撰,《書目季刊》第18卷第3期,民國73年12月
《子夏易傳考辨》,陳師鴻森先生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6本第2分,1985年
<經義考及補正、校記綜合引得敘例>,喬衍琯撰,《屈萬里院士紀念論文集》,臺北學生書局,1985年5月,又收於《古籍整理自選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5月
<朱彞尊的詠物詞>,蘇淑芬撰,《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20卷第8期,1986年8月
<清代學術思想史重要觀念通釋>,余英時撰,見《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76年3月初版。
<談羅振玉經義考目錄及校記>,王渭清撰,廣東圖書館學刊1987年第3期,1987年9月
<朱彞尊詞學理論>,金望恩撰,《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7年第1期
<談經義考中的易考--兼及全祖望讀易別錄>,王渭清撰,四川圖書館學報1988年第2及3期合刊,1988年5月
<朱彞尊詞學平議>,屈興國、袁李來撰,《南京大學學報》1989年第1期
<經義考綜論>,盧仁龍撰,《社會科學戰線》1990年第2期
<經學目錄巨著--經義考>,吳梁撰,《圖書館理論與實踐》1990年第4期
<從目錄學角度看經義考>,蔡瑱琪撰,《津圖學刊》1991年第3期,1991年3月
<黃虞稷和徵刻唐宋祕本書運動>,張明華撰,《古籍整理與研究》第6期,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6月
<朱彞尊曾參與抗清活動考>,葉元章撰,《寧波大學學報》,第4卷第1期,1991年6月
<時代新潮激蕩下的弘通文學觀--朱彞尊論唐宋詩歌遺產>,江湧豪撰,《復旦學報》1991年第6期
<論早期讖緯及其與鄒衍書說的關係>,陳槃先生撰,收於《古讖緯研討及其書錄解題》,國立編譯館排印本,1991年。
<顧亭林與金石學>,傅榮珂撰,《中國學術年刊》第13期,民國81年4月
<朱彞尊著述考略>,吳梁撰,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2年第4期
<朱彞尊學術貢獻述評>,朱則傑撰,《杭州師範學院學報》1993年第2期
<經義考所載今存或可考之北宋詩學要籍述評>,黃忠慎撰,《孔孟月刊》第32卷第6期,1994年2月
<朱彞尊的經義考>,朱則杰撰,《文史》,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9月
<從艷詞發展之歷史看朱彞尊愛情詞之美學特質>,葉嘉瑩撰,《中外文學》第23卷第7期、8期,1994年12月及1995年1月
<清初金石學的復興對八大山人晚年書風的影響>,白謙慎撰,《故宮學術季刊》第12卷第3期,民國84年
<朱彞尊揚唐抑宋說>,束忱撰,《文學遺產》1995年第2期
<朱彞尊的詩文理論>,曾聖益撰,《中國文化月刊》195期,1996年1月
<經義考初探>,曾貽芬撰,《史學史研究》1996年第4期,1996年12月
<四庫全書處理經義考引錄錢謙諸說相關問題考述>,楊晉龍撰,《第七屆所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1998年5月
<續修四庫提要孝經類辨證>,陳師鴻森先生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9本第2分本,1998年6月
<論朱彞尊靜志居中之愛情詞所表現的美感品質>,葉嘉瑩撰,《九州學報》第6卷第2期,1998年7月
<四庫館臣纂改經義考之研究>,林慶彰先生撰,《西岸四庫學--第一屆中國文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學生書局,1998年9月
<羅振玉經義考目錄、校記研究>,楊果霖撰,《書目季刊》第33卷第4期,2000年3月
<經義考孝經類別錄>,陳師鴻森先生撰,《書目季刊》第34卷第1期<經義考徵引文獻通考經籍考考述>,楊果霖撰,《孔孟月刊》第38卷第10期,2000年6月
肆、學位論文
《清代浙江詞派研究》,張少真撰,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6年
《千頃堂書目研究》,周彥文撰,台北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0年4月
《清初浙派詞論研究》,楊麗珠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朱竹垞詞研究》,權寧蘭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明末東林運動新探》,林麗月撰,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3年7月
《徐乾學及其藏書刻書》,陳惠美撰,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9年5月。
《四庫全書總目經部研究》,莊清輝撰,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6月
《朱彞尊及其詞研究》,曾純純撰,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朱彞尊經義考研究》,楊果霖撰,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6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