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企業經營過程所產生資金缺口之性質及其因應---以1997至1998年間出現財務危機企業為案例
作者:劉介宇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ieh-Yu Liu
校院名稱:國立交通大學
系所名稱:經營管理研究所
指導教授:謝長宏
曾正權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2
主題關鍵詞:企業經營過程資金缺口動態性複雜性混沌現象Business DevelopmentFunds GapDynamicComplexityChao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民國87年發生財務危機企業之企業主都是深黯台灣地區金融市場甚至地下金融市場操作之企業主,其身旁也不乏學有專精之財務專家從旁協助,可是仍然遭遇財務危機。以1997至1998年間出現財務危機企業案例為例,導致這些案例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原因有很多,每一個原因對於企業之影響方式及程度又有所不同,有許多的影響,可能是企業經營過程中長期累積的,也有可能是短期發生的,但是最後財務危機的爆發的一個主要特徵就是 「資金缺口」。本研究計劃以1997至1998年間出現財務危機企業對於企業經營過程所產生之資金缺口作之觀察為基礎,歸納並演譯出其性質以及因應的重點。一般對於「資金缺口」之研究,目前較多側重在銀行管理方面,在企業財務管理方面,較少以「資金缺口」之研究作為研究重點,而企業財務危機的研究,也較少以「資金缺口」作為研究之對象,來對企業經營過程中其財務操作、環境影響及經營者心態。本研究以「企業資金缺口」作為研究之對象,並且由案例企業發生財務危機之當時環境,回溯對於企業經營過程中企業主之財務操作並經營心態、環境影響,以及資金缺口的變化及企業的因應作一深入的討論。盼能對於企業在經營上,能將無論在長期上或短期上所產生對於日後企業資金缺口的影響,降至最低,提出有效預防的建議。
本研究所獲得的研究成果如下﹕
1. 觀察並歸納若干家在民國87年發生財務危機之公司,其爆發財務危機時資金缺口之彙整。我們發現這些企業都是因為一個可能金額並不是很龐大的跳票或是違約交割,因為當時的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 包括銀行、證券公司、證金公司、票券金融公司、上下游廠商、民間金主等),為求保障自身債權,在採取軋票或是斷頭股票後,陸續引起資金缺口連鎖擴大後,因企業主已無力在面對如此巨大之資金缺口,而導致企業之財務危機。
2. 以「系統管理」為主要處理研究問題之概念,深入其中一家企業,國揚實業,作其企業經營歷史過程(historical process)之整理與觀察。在此發現國揚實業從民國86年由漢陽集團抑注在國揚實業的業績即將告一段落,轉而開始大幅涉入股票炒作時,就是一個值得注意是否朝向財務危機之一個時點。而由所建構之系統動態學模型模擬結果發現,企業在短期負債超過一個臨界值(critical point)後,企業因應「資金缺口」的能力會出現混沌(chaos)的現象,代表在此情況下,任何的因應或補救措施,不一定會對目前的「資金缺口」有所改善,而混沌(chaos)現象之發生時間點,也可以當作是一個財務危機發生之預警指標。
3. 歸納併整理出資金缺口之性質。資金缺口之性質,就本研究所歸納出的結果,是「全面性」及「動態性」的,這其中可觀察到之性質有「多面向性」、「多層次性」、「資金缺口之形式結構與實質結構不同」、以及「複雜性」等性質。本研究並且根據這些性質,提出企業宜針對這些性質,採行「動態性」因應之建議。
During 1997 to 1998, at the end of the Asian Crisis, Taiwan also suffered from the impact of Asian Crisis. Many domestic banks reduced the bank credit of corporations due to increasing bad loans. Many corporations occurred severe financial crisis. Funds gaps were the most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corporations while occurring financial crisis. As we know, the occurrences of funds gaps do not necessarily make corporations fall into financial crisis, while the corporations falling into financial crisis must fail in dealing funds gaps. This phenomenon inspires this research to study the funds gaps in business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research first collected the historical data of some corporations facing financial crisis during 1997 to 1998 as the foundations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aling actions. Secondly, this research also analyzed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dealing actions of these cases. Thirdly, this research also constructed a system dynamics model to analyz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funds gaps and we found there existed the chaos phenomenon in funds gaps adaptability as the debt ratios increased. Finally, we propos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unds gaps are wholeness and dynamic, the attitudes of corporations’ owners have to change static senses into dynamic senses.
參考文獻
1. 田弘茂等,上市(櫃)公司發生財務危機之案例分析與因應措施之研究,台灣證券交易所,台北,民國八十九年九月。
2. 康榮寶,陳曉珮,財務問題公司之財務報表分析與建立財務預警制度之研究,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台北,民國八十九年四月。
3. 謝長宏,系統動態學﹕理論、發展與應用,中興管理顧問公司,台北,民國六十九年。
4. _______,系統概論,華泰文化事業公司,台北,民國八十八年九月。
5. 陶在樸,系統動態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民國八十八年三月。
6. 許振明,企業交叉持股與改善之道,證交資料,452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十五日,pp1-8。
7. 吳克昌,集中交易市場「借殼上市」之探討,證交資料,452期,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十五日,pp9-17。
8. 鍾偉傑,「營建業產業競爭分析架構之建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9. 陳肇榮,「運用財務比率預測企業財務危機之實證研究」,政治大學企研所未出版博士論文,民國72年4月。
10. 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台大經濟系,「金融危機後台灣問題廠商及金融機構之探索」研討會實錄,民國89年2月26日。
11. 邊裕淵,亞洲金融危機的省思與啟示,輔仁學誌(法管學院之部),民國88年,第29期,pp21-42。
12. 袁坤祥,「從公司監控之失靈探討現行相關規範之有效性研究」,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台北,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
13. 余盛河,「我國企業短期融資型態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6月。
14. 李昆隆,「台灣上市公司融資選擇」,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5月。
15. 邱潤容,「銀行實務」,初版,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7年。
16. 馮麗華,「運用混沌理論預測企業財務危機」,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17. 吳政金,「財務結構之動態分析」,交通大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2年6月。
18. 中華徵信所,「國際金融及貿易大辭典」,修訂第二版,中華徵信所出版,民國88年。
19. 勤業會計研究基金會,柯承恩主編,「會計人常用辭典」,勤業會計研究基金會出版,民國88年。
20. 國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年報,民國86,87,88,89年度(含重編後)。
21. 羅際棠,「銀行授信與經營」,再版第二刷,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8年。
22. 聯經出版社,「中國文化新論,經濟篇,民生的開拓---通貨利商---貨幣與信用(陳國棟著)」,民國71年,台北︰聯經出版社,pp379,其資料來自:楊聯陞著,陳國棟譯,「佛教寺院與中國歷史上四種籌措金錢的辦法」,國史探微。
23. 商務出版社,「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五冊,經濟學」 (施建生主編),商務出版社,民國60年。
24. 環華證券金融公司年報,1999年。
25. 黃國男,「動態授信管理」,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出版,民國83年7月。
26. 郭敏華,「財務報表分析」,台北︰智勝出版社,民國90年8月。
27. 林慧婷,「台灣地區本國銀行利率風險管理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管研究所,民國87年6月。
28. 劉真德,「銀行資金缺口管理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4年6月。
29. 劉凌峰,「中小企業之財務問題研究---以電子零組件貿易商為例」,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民國87年6月。
30. 賴進林,「我國中小企業轉型的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民國89年6月。
31. 周行一,「健全交易制度以有效防範重大違約交割之研究」,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民國90年12月。
32. 台灣證券交易所,股市觀測站資料庫,http://www.tse.com.tw。
33. 中國時報新聞資料庫,http://www.chinatimes.com.tw。
34. 聯合報新聞資料庫,http://www.udnnews.com。
35. Amy, H. L., “A Five State Financial Distress Prediction Model,”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pp127-138, Spring 1987.
36. Andreas Charitou, George Panagiotides, “Fianacial analysis, future earnings and cash flows, and the prediction of stock return: evidence for the UK,”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 vol.29, No.4, pp281-298, 1999.
37. Beaver, W. H. “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 Empiric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 Selected Studies, Supplement to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4, pp71-111, 1966.
38. Bruce Hannon, Matthias Ruth, Dynamic Modeling, Springer, 2001.
39. Chieh-Yu Liu,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and Grey Forecasting of Short-Term Stock Prices,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No.4, 2002,forthcoming.
40. La Porta, R., F. Lopez-de-Silanes, A. Shleifer, “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 Journal of Finance 54, 1999, pp471-517.
41. Mintzberg, H., “Crafting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1987, pp66-75.
42. Murthy, P. N., “Paradigm Shift in Management”, System Research, Vol.13, No.4, 1996, pp457-468.
43. Robert W. Johnson, Financial Management, 4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71.
44. Shleifer, A., and R. Vishny, “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52, 1997, pp737-783.
45. Stewart C. Myers, “The Capital Structure Puzzle,”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 XXXIX, No.3, 575-592, July 1984.
46. _____________,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 5 147-175, 1977.
47. _______________, Nicholas S. Majluf,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13, 187-221, 1984.
48. Toves, Alden L., “Gap Management: Managing Interest Rate Risk in Banks and Thrifts.”, Economic Review, spring 1983, pp.20-35.
49. William E. Boyce, Richard C. DiPrima, Element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John-Wiley & Sons, 199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