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勞動假處分之研究
作者:丁嘉惠
作者(外文):Chia-Hui Ting
校院名稱: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國家發展研究所
指導教授:張志銘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4
主題關鍵詞:労働仮処分假處分einstweilige VerfuegungEinstweiliger Rechtsschutz Im arbeitsgerichtsverfahre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4
摘 要
勞資紛爭以假處分制度解決不是本來的狀態,而是採取自主解決(如勞資雙方協商或團體協商)、透過第三者干預處理(如日本及臺灣尋求勞工行政主管機關或勞資仲介團體解決爭議)或獨自向法院尋求司法救濟(如德國)等方式,然而往往勞資紛爭當事人無法自行解決,而且第三者機關亦無法處理紛爭時,就會訴諸具有公權力判斷之法院解決紛爭。惟就一般實體法而言,縱然一般認為勞動法關係和市民法關係有不同基礎,勞動法的關係一旦進入民事訴訟之階段,其已經不再是勞動法關係,而是屬於市民法體系的民事訴訟法關係一環。雖然勞資紛爭不論是在日本、德國或是我國均有繼續性、總括性、集體性及複雜性等內容之特異性,然而這些國家對勞資雙方以司法救濟解決勞資爭議的本案訴訟程序因無特別為解決勞資爭議預設規定,所以往往程序冗長耗時,因此當勞資雙方之憲法上的基本權利受到侵害時,為迅速解決勞資紛爭,得主張具有憲法之直接效力,行使憲法保障基本人權,向法院請求裁判的訴訟權利,受到憲法有效的法律保護。因為暫時的法律保護之假處分是從憲法上的保障產生的功能,所以暫時法律保護之假處分的法定形式及法官運用必須遵循憲法上的預先規定,亦即在暫時法律保護之假處分程序運用諸如法定審問權利、武器平等權利、公平的訴訟程序權利暨證據權利等等特別的訴訟上的基本權利,去填補本案訴訟程序的漏洞或彌補缺失。同時基於暫時法律保護的功能是取決於本案法律上的保護功能,即實體法之有利功能,所以暫時法律保護之假處分的功能不能超過本案法律上的保護功能,因暫時法律保護只是訴訟上的法律保護之一個組成部分。這些功能就是文獻上定義的「保障在本案訴訟判決將來的執行」、「強制執行的保障及對危害侵害之法律關係的保護」、「(執行可能性或)執行的保障」。日本、德國暨我國的假處分暫時法律保護程序均是秉持前述的相同立場處理勞動事件。惟這三個國家對於這個暫時法律保護之假處分制度各有其形成背景、基於實際的必要發展出的假處分類型及其運作上的問題。勞動事件利用假處分程序處理各有其特色,顯示出其間的差異。
在日本,勞動事件利用假處分制度處理在民事訴訟上有其重要性,照理說假處分制度是屬於市民法體系為個別的交易關係預設制定,原則上是禁止自力救濟的市民法秩序之形成,而勞資爭議具有本身集體的自力救濟之屬性,從這個關係來說勞動爭議是不會親近作為市民法制度的假處分。而勞動關係事件之所以在無勞動法院制度存在,以民事裁判制度解決,勞動假處分成為民事訴訟之主流是有其必然性。因為不論從勞動假處分的沿革,其本來主要作用因雇主受到工會佔據工廠等強烈勞資爭議手段,對自己的財產有「急迫的強暴」,向法院聲請禁止爭議行為等排除妨害業務假處分,禁止工會之爭議行為侵害,維持法律上的安全。還是從現行解決勞動紛爭雖有勞動委員會的調解及不當勞動行為之審查和救濟制度的獨自機關及制度,然因勞動委員會與法院對事件的處理日數耗費相當長期間且欠缺迅速性,所以對於意圖儘早解決紛爭之當事人必然的就會依據民事保全法利用假處分制度,可以說是因本案訴訟耗時宿命性格無法達到救濟的手段目的,所以顯著使用有迅速強力效果之假處分,完全立即處理紛爭,目的在於彌補本案缺陷。因為勞動事件利用假處分程序處理,並無專訂特別法,回歸至民事保全法(即以前之民事訴訟法)暨強制執行法處理。在民事保全法規定假處分暫時救濟,根據要求保護利益的被保全權利暨以救濟為必要狀況之保全理由的不同,區分為系爭物假處分及定暫時地位假處分二種方式,法院對聲請保全命令全部以裁定裁判,並賦予債權人暨債務人對保全命令救濟方法之程序保障。在日本實務上要求滿足假處分聲請的種類很多,從最初的聲請排除妨害業務假處分事件,至1948–1949年發生大量解僱人員事件,轉換為勞工聲請保全地位假處分,被解僱勞工利用聲請保全地位假處分解決勞動紛爭成為法律手段主流地位。1998年起至自今緩和裁減解僱要件之裁判相繼出現,且對解僱事件連續地裁判勞方聲請假處分裁定敗訴,對於解僱無效案件承認暫時支付工資,不承認復職動向。除了反映社會及經濟動向的裁減解僱聲請的保全地位假處分採取金錢制度解決,連2004.1施行之勞動基準法於修法當時,檢討解決紛爭新設金錢解決制度,就是法院判斷解僱無效案件,命雇主支付勞工一定額數金錢,導入像聲請假處分以金錢解決勞動紛爭制度。目前實施問題除上述以金錢解決以外,另有原本為行使緊急處理特色,實務上不進行第三人審問及訊問人證,假處分程序原則上全部進行書面審理,有時無到達到求真等問題。
德國,勞資紛爭事件利用假處分之情形,與我國暨日本一樣均屬暫時法律保護領域。暫時法律保護重要性增加,始於戰後西德有較大量的失業。當時被解僱勞工會尋求暫時的法律保護之假處分方法爭取(繼續)僱用,同時會有面臨到資源不重複,無法領取救助金暨失業補助金抉擇之困擾,同樣地對於一個雇主而言,於本案訴訟期間可能遭受重大的經濟負擔,其亦會利用假處分程序之暫時的法律保護防禦之。在六○年代充分就業期間,出現假處分型態為違反契約的勞工聲請繼續提供勞務假處分,相對地,雇主聲請禁止僱用假處分問題。目前常見勞動事件利用假處分的類型,除上開(繼續)僱用假處分型態以外,另有禁止解僱假處分、支付工資假處分、要求進入假處分暨禁止罷工爭議行為假處分等類型。在勞動法之暫時法律保護的假處分依據為勞動法院法,該法之訴訟基本原則構成乃是廣泛的結合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作民事訴訟的特殊形式。例如,現行民事訴訟法第八篇第五章之第九百三十五條至第九百四十五條之假處分規定完全適用於勞動法院程序,勞動事件利用假處分規定以勞動法院法第六十二條第二項暨第八十五條第二項為其法源依據,惟該條項之實質內容係依據民事訴訟法第八篇強制執行中第五章假處分規定,並無另外的民事訴訟法假處分規定。而且不同的勞動事件問題究竟是以民事訴訟法之假處分的判決程序還是以裁定程序處理各有依據所循。亦即依據勞動法院法第二條及第二條之一規定採取判決程序與裁定程序。前者之適用範圍為和勞動關係、團體協約或勞資爭議有關之民事糾紛適用判決程序,在勞動法院法中假處分方式有保全處分(即民訴法第935條之系爭物的假處分)暨調整處分(即民訴法第940條)。後者的適用範圍為與廠場組織法有關集體紛爭的訴訟程序,適用裁定程序,假處分方式除前述民事訴訟法之保全處分暨調整處分以外,還有對於特別案件之裁判解釋的給付處分與滿足處分。不論是判決程序或是裁定程序規定雖是依據勞動法院法,實質內容根據民事訴訟法中強制執行涉及假處分規定辦理。這些點是德國最大的特色,因為我國與日本之假處分程序均以裁定程序為之。而聲請發布假處分之判決以及駁回該聲請時,得不經言詞辯論(民訟法第937條第2項)。所謂急迫情況意義,係指附加的緊急之必要同樣地要求超過本來在處分理由範圍內必要的緊急性。這種情況存在時,不准許等至在縮短可能的指定言詞辯日期。此後,只有在一個必要的突然效果情況下,一個特別的緊急性才有理由。確認這個特別的緊急性必須在裁判中說明理由。倘附加的緊急性沒有了,就必須指定言詞辯論。而勞動事件利用假處分處理亦是同樣地規定。另一個德國勞動事件利用假處分大特色是法院審理假處分准許與否,很清礎的是判斷發布假處分要件之處分請求權暨處分的理由,以滿足處分為例。滿足處分法律根據為民事訴訟法第九百四十條暨保全處分。前者,前提要有一個命令的必要性。處分理由涉及爭議的法律關係之暫時狀態,在客觀的考慮情況下,必須出現「必要的」(民訴法第940條)。雖然從條文沒有明確充分解釋何謂「避免本質的損害」、「阻止遭受暴力」及「不同的理由」之必要性意義。惟發布滿足處分前提亦須要有必要性,因為本案的法律保護之有效性與期間期滿或因他方的警告破壞行為受到危害有關聯。後者之法律依據保全處分,為達到實現保全,得到有效的法律保護目的,處分理由考慮聲請人有無面臨終局的權利喪失之危險、或聲請人有無危急情況,或被聲請人對於法律禁止的自力救濟(如占有)是否聲請排除處分(或稱遷出處分),如命令遷出(或搬出)廠房(或房屋)的排除處分。倘民事訴訟法第九百三十五條暨九百四十條之必要性無法充分說明處分理由時,就不准許發布滿足處分。因此為能允許滿足處分發布,必須就個別案件進行利益衡量,補充前開條文之「必要性」。而利益衡量的標準為明確的法律情況、以及當事人之保護的必要性與保護的價值。就前者而言,若在解僱明顯無效之情況下,因明確有利於勞工的法律情況時,代表觀點認為應放棄利益衡量範圍,除非雇主主張有相反的利益,如洩漏營業秘密等,才會在處分請求權考慮利益衡量,否則會在處分的理由進行利益衡量。就後者而言,因為前者在一般的單方訴訟程序常有欠缺明確的法律情況,因為本案訴訟程序經常是未結案的,所以雙方當事人取決於「保護的必要性」。亦即衡量假處分准許與否對聲請人與被聲請所受損害之比較。例如,在解僱明顯無效之明確法律情況下,被解僱勞工除得提起解僱保護訴訟以外,亦得主張繼續僱用請求權聲請繼續僱用假處分,法院對該處分請求權進行利益衡量考慮,在解僱保護訴訟確定判決以前,存在雇主不繼續僱用該勞工及雇主繼續僱用該勞工的危險,若雇主不繼續僱用該勞工危險大於繼續僱用該勞工的危險時,法院不准許繼續僱用假處分之聲請。惟倘在沒有結案的法律情況及無相同的當事人之保護必要情況之下,法院對於假處分之債權人與債務人於處分理由進行利益衡量之最終考量標準為「當事人保護的價值」。目前實施假處分出現有錯誤裁判危險及因權利睡著駁回假處分等問題。
在我國,勞動事件利用假處分處理不論於社會經濟背景找不出關聯的脈絡,還是在假處分制度立法條文規定根本無專對勞動事件預設任何規定,藉假處分解決可說是近來基於勞資爭議增多,勞工行政主管機關暨中介團體無力解決之下,國人由原來沒有習慣循法院解決爭議轉向不得不求助法院,惟鑒於一般民事訴訟事件終結日數冗長、學者於司法改革座談會建言、學界對假處分學理介紹暨國人在訴訟上解決爭議之喜好轉變,加上司法院去(92)年民事訴訟法修法中對保全程序的強化及擴大假處分制度的功能,雖在該次修法中無特別為勞動事件預設任何規定,勞動假處分案件仍然依據民事訴訟法暨強制執行法等相關規定辦理。對於現今漸增的勞動假處分事件處理暨爾後辦理有所助益。關於假處分的方式,依據民事訴訟法區分為系爭物的假處分(即第532條第1項)暨定暫時狀態的假處分(即第538條第1項)二種。目前我國在勞動事件利用假處分類型,從本論文蒐集自民國77年至91年為止之十四件案例歸納,有十三件案件為勞方聲請暫時維持僱傭關係假處分,請求內容除暫時與債務人維持僱傭關係以外,併同請求暫時給付工資暨不得拒絕進入廠場。雇主聲請假處分案件極少,僅有因工會行使罷工妨害雇主所有道路之通行而請求的排除妨害假處分一例。實施現況出現問題為法院命債權人供擔保金的額度是否夠高問題,因為法院審理暫時維持僱傭關係假處分案件的趨勢幾乎以「命假處分債權人以供擔保以補釋明之不足,准許假處分裁定」結案,而擔保金的金額於我國的性質係屬備賠償債務人所應受之損害為衡量的標準,為法院的權責。雖然我國勞動事件利用假處分的情形不如德國及日本那樣流行,亦有其問題所在。惟從勞資雙方運用情形呈現假處分對解決爭議亦扮演重要的角色。
論文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1. 司法院編,《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施行法部分修正條文對照表暨總說明》,台北:司法院,民國92年2月。
2. 司法院編,《強制執行法暨辦理強制執行事件應行注意事項新舊條文對照表》,台北:司法院,民國86年1月
3. 司法院民事廳編,《司法業務年報—案件分析》,台北:司法院秘書處,民國87年6月。
4. 司法院司法行政廳編,《司法院八十九年度邀請各界參與司法改革座談會所提建言暨處理意見彙編》,台北:司法院秘書處,民國90年7月出版。
5. 司法院第一廳編,《司法院民事訴訟法研究修正資料彙編(八)》,台北:司法院秘書處,民國81年6月出版。
6. 司法院統計處編,《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司法統計提要》,台北:司法院,民國92年5月。
7. 司法院民事廳編,《司法統計提要九十二年版》,台北:司法院秘書處,民國93年6月。
8.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編,《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勞動統計月報》,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民國88年2月•93年5月。
9. 邱聯恭講述,許士宦整理,《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上》,作者自印。
10. 保成六法全書編輯委員會,《六法全書–民事訴訟法》,台北:保成文化事業出版公司,民國87年8月15日修訂二版。
11. 張登科,《強制執行法》,自印,民國八十七年九月修訂版。
12. 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下)》,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3年5月修訂三版一刷。
13. 楊建華編,《海峽兩岸民事訴訟程序法論》,台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6年2月初版。
14. 謝怀栻譯,《德意志聯邦共和囯民事訴訟法–2000年版》,北京:中囯法制出版社,民國90年7月第一版。本書譯自德國貝克出版社編,Zivilprozessordnung, 32 Autlage, 2000.

(二)中文期刊暨文章
1. 邱聯恭講述,許士宦整理,《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上》,作者自印,頁11–22。
2. 張志銘,〈「集體勞資爭議行為規範」立法芻議–解嚴以後勞資雙方對立法者的期待〉,載於國立臺灣大學舉辦,《社會發展與勞工需求研討會》,民國78年6月16日,頁6–7。
3. 許士宦,〈民事訴訟法修正內容概述〉,載於莊品秀編,《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4期,民國92年3月,頁207–215。
4. 許士宦,〈新世紀救濟法之開展–定暫時狀態處分之活用〉,載於莊品秀編,《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8期,民國93年5月,頁51–77。
5. 駱永家,〈當事人訊問〉,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61期,民國89年6月,頁14–15。
6. 駱永家,〈保全程序〉,收錄於楊建華主編,《海峽兩岸民事程序法論》,台北市: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初版,民國86年,頁507–508。

二、日文部分
(一)書籍
1. 山崎潮,《新民事保全法の解說 ‒增補改訂版》,日本東京:社団法人金融財政事情研究会,1992. 5. 28增補改訂版第2刷。
2. 中山和久•岸井貞男•門田信男•深山喜郎•山本吉人•坂本重雄,《労働法入門》,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有斐閣,1991.3.30第3版第3刷。
3. 中野貞一郎•原井龍一郎•鈴木正裕編著,《民事保全講座第1卷–基本理論と法比較》,日本京都:株式会社法律文化社,1996.12.10初版第1刷。
4. 中野貞一郎•原井龍一郎•鈴木正裕編,《民事保全講座第2卷–審理手続と效力》,日本京都:株式会社法律文化社,1996.12.10初版第1刷。
5. 中野貞一郎•原井龍一郎•鈴木正裕編,《民事保全講座第3卷 – 仮処分の諸類型》,日本京都:株式会社法律文化社,1996.12.10初版第1刷。
6. 中野貞一郎等編,《民事手続法学の革新上卷》,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有斐閣,1991.6.30初版第1刷。
7. 日本勞働法学会編,《日本勞働法学会誌–労使紛爭の解決システム》第80号,日本東京:総合労働研究所,1992. 9. 29。
8. 田边公二,《労働紛爭と裁判》,日本東京:株式会社弘文堂,1969.7.20再版。
9. 丹野達•青山善充編,《裁判実務大系第4卷民事保全法》,日本東京:株式会社青林書院,1999.1. 20。
10. 民事訴訟法学会編,《民事訴訟法講座第4卷–民事訴訟法》,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有斐閣,1959. 4. 15初版第5刷。
11. 佐藤幸治,《憲法(第三版)》,日本東京:株式会社青林書院,1999.12.10第3版第9刷。
12. 佐藤幸治編著,《憲法Ⅱ基本的人権》,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成文堂,1990.8.10初版第2刷。
13. 芦部信喜等編,《岩波コンパクト六法–平成9(1997)年版》,日本東京:株式会社岩波書店,1996.10.1第1刷。
14. 芦部信喜編著,《憲法Ⅱ人権(1)》,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有斐閣,1985.12. .25初版第6刷。
15. 芦部信喜,《憲法(第三版)》,日本東京:株式会社岩波書店,2002 .9. 26第1刷。
16. 労働省労政局労働法規課編著,《爭議行為の判例》,日本東京:株式会社第一法規出版,1973. 5. 20三版。
17. 荒木誠之等,《林迪広先生還曆祝賀論文集–社会法の現代的課題》,日本京都:株式会社法律文化社,1983.11。
18. 原井龍一郎先生古稀祝賀論文集刊行委員會編,《原井龍一郎先生古稀祝賀–改革期の民事手続法》,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法律文化社,2000. 2. 25初版第1刷。
19. 菊井維大•村松俊夫•西山俊彥,《仮差押•仮処分》,日本東京:株式会社青林書院,1982 .10. 28三訂版第8刷。
20. 鈴木忠一•三ケ月章等編,《注解民事執行法(7)特殊保全処分•商事•勞働•特許•特別法》,日本東京:第一法規出版株式会社,昭61.1.20初版第3刷。
21. 鈴木忠一•三ケ月章•宮脇幸彥編,《注解強制執行法(4)船舶執行•非金錢執行•仮差押仮処分》,日本東京:株式会社第一法規, 1979. 2 .10,2刷。
22. 鈴木忠一•三ケ月章監修,《新•実務民事訴訟講座11労働訴訟》,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日本評論社,1983. 8. 20第1版第2刷。
23. 鈴木忠一•三ケ月章監修,《新•実務民事訴訟講座14保全訴訟》,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日本評論社,1983. 8. 30第1版第2刷。
24. 窪田隼人•橫井芳弘編,《新版現代労働法入門》,日本京都:株式会社法律文化社,1989.4.10。
25. 橫井芳弘•角田邦重•脇田滋編,《新現代労働法入門》,日本京都:株式会社法律文化社,2003.5.30,第2版第1刷。
26. 諏訪康雄,《労使紛爭の処理》,日本東京:日本労働研究機構•日本労使関係研究協会,1992. 1. 15第四回配本。

(二)期刊暨文章
1. 八代徹也,〈仮処分事件の役割とその命令について〉, 收錄於野村勝法編,《労働判例–労働法の総合情報誌》No.776,日本東京:產労総合研究所,2000.4. 15,頁86–90。
2. 土田道夫,〈労働裁判改革–「法の支配」を雇用社会に定着させるために〉,載於《法律時報》第73卷7號,日本東京:日本評論社,2001.6.1
,頁68–73。
3. 山口和秀,〈社会権〉,收錄於佐藤幸治編著,《憲法Ⅱ基本的人権》,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成文堂,1990.8.10初版第2刷,頁375–436。
4. 山口浩司•江原健志,〈任意の履行に期待する仮処分の諸問題〉,載於東京地裁保全研究会,《詳論民事保全の理論と実務》,日本東京:株式会社判例タイムズ社,1998.5.21第1版第1刷,頁340–354。
5. 山川隆一,〈労働紛爭解決システムの新展開と紛爭解決のあリ方〉,載於下村幸一編,《季刊労働法》No.205,日本東京:株式会社労働開発研究会,2004.6.15,頁4–。
6. 山內一浩,〈解雇を爭う仮処分の現狀と課題〉,載於〈解雇を巡る現状と課題〉,收錄於《季刊労働者の権利》No.241,2001.10,頁3–21。
7. 上田哲,〈保全異議等の申立てと執行の停止•取消し〉,載於丹野達•青山善充編,《裁判実務大系第4卷民事保全法》,日本東京:株式会社青林書院,1999.1.20,頁505–515。
8. 大和田敢太,〈爭議行為の前倒し実施の正当性評価と損害賠償責任〉,載於《労働法律旬報》No.1511,日本東京:旬報社,2001.9.10,頁32–35。
9. 三島卓郎,〈労働爭議をめぐる仮処分〉,載於中野貞一郎•原井龍一郎•鈴木正裕編,《民事保全講座第3卷–仮処分の諸類型》,日本京都:株式会社法律文化社,1996. 12. 10初版第1刷,頁488–517。
10. 上原敏夫,〈不作為仮処分の執行〉,載於中野貞一郎•原井龍一郎•鈴木正裕編,《民事保全講座第2卷–審理手続と效力》,日本京都:株式会社法律文化社,1996.11.10初版第1刷,頁384–401。
11. 上原敏夫,〈不作為を命ずる仮処分諸問題〉,鈴木忠一•三月章,《新•実務民事訴訟講座14》,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日本評論社,1983.8.30,頁252–253。
12. 井上治典,〈民事救済手続の理念と構造〉,載於井上治典•佐上善和•佐藤彰一•中島弘雅編,《民事救済手続法》,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法律文化社,2001.3.30初版第2刷,頁3–19。
13. 日本経営者団体連盟,〈司法制度改革に対する意見(最終報告)〉,載於労働法律旬報社編,《労働法律旬報》No.1499,2001.3.10,頁52–56。
14. 中山勳,〈受益権〉,載於佐藤幸治編著,《憲法Ⅱ基本的人権》,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成文堂,1990.8.10初版第2刷,頁437–452。
15. 中山勳,〈基本的人権の妥當範囲〉,載於佐藤幸治編著,《憲法Ⅱ基本的人権》,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成文堂,1990.8.10初版第2刷,頁61–75。
16. 中込秀樹•瀬木比呂志,〈民事保全法施行後の民事保全に関する理論上•実務上の諸問題–東京地方裁判所保全部における施行後の実務を踏まえて〉,收錄於民事訴訟法学会編,《民事訴訟雑誌》No.43,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法律文化社,1997,頁92–112。
17. 中筋一朗,〈任意の履行を期待する地位保全の労働仮処分再考〉,載於原井龍一郎先生古稀祝賀論文集刊行委員會編,《原井龍一郎先生古稀祝賀–改革期の民事手続法》,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法律文化社,2000. 2. 25初版第1刷,頁422–452。
18. 石川明,〈地位保全仮処分の必要性〉,載於染野義信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刊行会編,《民事訴訟法の現代的構築–染野義信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日本東京:株式会社勁草書房,1989.1.10第1版第1刷,頁161‒172。
19. 石井妙子,〈労働紛爭の現状と望ましい紛爭解決システム〉,載於下村幸一編,《季刊労働法》No.205,日本東京:株式会社労働開発研究会,2004.6.15,頁56–。
20. 田中真由美,〈九州日誠電氣事件․熊本地裁仮処分決定(平成14年8月30日)について〉,載於真田聡一郎編,《労働法律旬報》No.1540,日本東京:旬報社,2002.11. 25,頁44–45。
21. 平川亮一,〈団結権侵害排除の仮処分の当否をめぐって〉,載於荒木誠之等,《林迪広先生還曆祝賀論文集–社会法の現代的課題》,日本京都:株式会社法律文化社,1983.11,頁175–199。
22. 民主法律協会,〈労働事件の審理に関する申入書〉,載於《労働法律旬報》No.1507,日本東京:労働法律旬報社,2001.7.10,頁64–68。
23. 寺沢勝子等,〈パ–ト労働者の雇止めと解雇法理の適用–三洋電機事件仮処分との〉,載於《労働法律旬報》No.1286,日本東京:労働法律旬報社,1992 .4. 25,頁53–59。
24. 安枝英訷,〈組合活動•爭議行為–その1〉,載於飯田穣一郎編,《労働判例-労働法の総合情報誌》No.788,日本東京:產労総合研究所,2000.11.1,頁91–95;。
25. 竹內久治,〈民事保全法–労働仮処分を中心に–と労働委員会〉,載於《中央労働時報》第867号,日本東京:財団法人労働協会,1993.12
,頁21–23。
26. 江森民夫,〈労働事件と裁判制度の課題〉,載於阜岐浩編,《法学セナ》第43卷第12號,1998.12 1本東京:株式会社日本評論社,頁61–23。
27. 伊藤真,〈地位保全•賃金仮処分とその取消し〉,載於《ジュリスト–労働の爭点-新版》,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有斐閣,1990.11,頁292–。
28. 佐上善和,〈仮の救済手続〉,載於井上治典•佐上善和•佐藤彰一•中島弘雅編,《民事救済手続法》,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法律文化社,2001.3.30初版第2刷,頁164–177。
29. 佐上善和,〈民事保全の執行〉,載於井上治典•佐上善和•佐藤彰一•中島弘雅編,《民事救済手続法》,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法律文化社,2001.3.30初版第2刷,頁178–187。
30. 杉本正樹,〈任意の履行を求める仮処分〉,載於丹野達•青山善充編,《裁判実務大系第4卷民事保全法》,日本東京:株式会社青林書院,1999.1. 20,頁547–556。
31. 沖野威,〈労働事件における本案訴訟と仮処分との役割〉,載於鈴木忠一•三ケ月章監修,《新•実務民事訴訟講座11労働訴訟》,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日本評論社,1983. 8. 20第1版第2刷,頁3–34。
32. 芦部信喜,〈私人間における人権の保障〉,載於芦部信喜編著,《憲法Ⅱ人権(1)》,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有斐閣,1985.12 . 25初版第6刷,頁39–106。
33. 阿部照哉,〈私法関係と人権(三菱樹脂事件)〉,載於樋口陽一編《基本判例シュリズト》,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有斐閣,1985.12 . 25,頁14–18。
34. 和田肈,〈整理解雇法理の見直しは必要か〉,載於《季刊労働法》
No.196,日本東京:総合労働研究所,2001.7.15,頁12–26。
35. 青木宗也•片岡曻•中山和久•外尾健一•本多淳亮•籾井常喜編,《労働判例大系第20卷労働訴訟》,收錄於日本東京:労働旬報社,1993.3.5,頁90–。
36. 岸井貞男,〈団結権–労働組合と不当労働行為制度〉,載於中山和久•岸井貞男•門田信男•深山喜郎•山本吉人•坂本重雄,《労働法入門》,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有斐閣,1991.3.30第3版第3刷,頁27–69。
37. 長門榮吉,〈地位保全仮処分の必要性〉,收錄於渡辺昭•小野寺規夫等編著,《裁判実務大系第5卷労働訴訟法》,日本東京:株式会社青林書院,1986.3.30初版第2刷,頁197–206。
38. 松浦馨,〈民事保全の基本構造〉,載於中野貞一郎•原井龍一郎•鈴木正裕編著,《民事保全講座第1卷–基本理論と法比較》,日本京都:株式会社法律文化社,1996.12.10初版第1刷,頁30–65。
39. 松野嘉真,〈地位保全仮処分の諸問題〉收錄於鈴木忠一•三月章監修,《新•実務民事訴訟講座11労働訴訟》,日本東京:日本評論社,1983. 8. 20第1版第2刷,頁35–63。
40. 浅井隆,〈いわゆる整理解雇の四要件について〉,載於飯田穣一郎編
,《労働判例》No. 824,日本東京:産労総合研究所,2002.6.15,頁2。
41. 畠山稔,〈民事保全の審理方式〉,載於丹野達•青山善充編,《裁判実務大系第4卷民事保全法》,日本東京:株式会社青林書院,1999.1.20,頁38–47。
42. 荻澤清彥,〈労働民事訴訟の軌跡と課題〉,載於中野貞一郎等編,《民事手続法学の革新上卷》,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有斐閣,1991.6.30初版第1刷,頁683–706。
43. 荻澤清彥,〈解雇をめぐる労働仮処分(地位保全•賃金仮払い)〉,載於中野貞一郎•原井龍一郎•鈴木正裕編,《民事保全講座第3卷–仮処分の諸類型》,日本京都:株式会社法律文化社,1996. 12. 10初版第1刷,頁432–455。
44. 森井利和,〈労働仮処分の最近の傾向と裁判官会同の問題点〉,收錄於《季刊労働法》No. 154,日本東京:総合労働研究所,1990.2.20,頁76–84。
45. 森井利和,〈労働法における実体法と訴訟法〉,收錄於中央大学法学会編,《橫井芳弘先生古稀紀念論文集–法学新報》第101卷第9․10号,日本東京:中央大学出版社,1995. 6.30,頁539–565。
46. 森井利和,〈使用者側仮処分の問題点〉,載於飯田穣一郎編,《勞働判例》No.442,日本東京:産労総合研究所,1985.2.15,頁4–15。
47. 最高裁判所事務総局行政局,〈平成一一年度労働関係民事•行政事件の概況〉,載於友定幹雄編,《法曹時報》第52卷第8號,日本東京:財団法人法曹会,2000.8.1,頁121–160。
48. 最高裁判所事務総局行政局,〈平成一三年度労働関係民事•行政事件の概況(上)〉,收錄於《法曹時報》第54卷第8号,日本東京:財団法人法曹會,2002. 8. 1,頁33–54。
49. 福岡右武,〈労働事件にをる差止〉,載於《判例タイムス》第1062卷,日本東京:判例タイムズ社,2001.8.30,頁257–259。
50. 窪田隼人,〈生存権と労働基本権〉,載於窪田隼人•橫井芳弘編,《新版現代労働法入門》,日本京都:株式会社法律文化社,1989.4.10,頁22–24。
51. 橫井芳弘,〈現代社会と労働法〉,載於橫井芳弘•角田邦重•脇田滋編,《新現代労働法入門》,日本京都:株式会社法律文化社,2003.5.30
,第2版第1刷,頁3–18。
52. 澤榮三,〈仮の地位を定める仮処分〉,載於民事訴訟法学会編,《民事訴訟法講座第4卷–民事訴訟法》,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有斐閣,1959. 4. 15初版第5刷,頁1247–1269。
53. 樫村志郎,〈労使紛爭解決システムー法社会学の視角から〉,載於日本勞働法学会編,《日本勞働法学会誌–労使紛爭の解決システム》第80号,日本東京:総合労働研究所,1992. 9.29,頁84–86。
54. 藤川久昭,〈合同労組による使用者の取引先への取引停止申入れ行為に対する営業妨害禁止仮処分の可否–西成合同労組(船場池田商店)事件〉,載於《ジュリスト》No.1064,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有斐閣,1995.4.1,頁121–123。
55. 藤田耕三,〈滿足的仮処分再論〉,原井龍一郎先生古稀祝賀論文集刊行委員会編,《改革期の民事手続法》,日本京都:株式会社法律文化社,2000.2.25初版第1刷,頁571–592。
56. 鵜飼良昭,〈整理解雇法理の現状と実務上の課題〉,載於《季刊労働法》No.196,日本東京:総合労働研究所2001.7.15,頁60–71。
57. 鵜飼良昭•毛塚勝利•豐川義明,〈司法改革と労働法–労働裁判改革のあり方を中心に〉,《労働法律旬報》No.1499,收錄於日本東京:労働法律旬報社,2001.3.10,頁6–29。
58. 櫻井忠明,〈不作為を命ずる仮処分〉,載於丹野達•青山善充編,《裁判実務大系第4卷民事保全法》,日本東京:株式会社青林書院,1999.1.20,頁164–171。

(三)裁定
1.〈三井物產関西支社事件–執務スぺ–ス立入禁止仮処分命令申立〉,大阪地裁,2000(平12).9. 29決定,平12(ヨ)10079号,載於飯田穣一郎編,編,《労働判例》No.804,日本東京:產労総合研究所,2001.7.15,頁75–80。
2.〈日本海員掖済会塩釜病院就労妨害禁止事件〉,仙台地裁裁定,1985.2.5
,昭和59(ヨ)573号。
3.〈田中屋本店事件〉,大阪地裁,2001.4. 20判決,平12(ヮ)9346号,損害賠償請求,認容(確定),載於飯田穣一郎編,《労働判例-労働法の総合情報誌》No. 808,日本東京:產労総合研究所,2001.10.1,頁87。
4.〈杉本石油ガス事件決定 ‒賃金仮払分等仮処分命令申立事件〉,東京地裁,2002(平成14).7.31,平成14(ヨ)第21064号,一部認容,一部却下,載於飯田穣一郎編,《労働判例–労働法の総合情報誌》No.835,日本東京:產労総合研究所,2002 .12 .15,頁38–39。
5.〈労働大学事件決定–地位保全等仮処分命令申立事件〉,東京地裁,2001(平成12).5.26,平成11(ヨ)第21273号,載於《労働法律旬報》No.1483,日本東京:旬報社,2000.7.10,頁61‒71。
6.〈労働契約上の地位保全等仮処分命令申立事件〉,神戶地裁尼崎支部,2001.4.19決定,平13(ヨ)第34号。
7. 東京高裁,1993.5.26,平成4年(ネ)4825号千代田化工建設賃金仮払仮処分一部取消事件。
8. 浦和地裁,1987(昭和62).12 . 28 ,昭和59(ワ)724号ヒのゲ仮仏賃金返還請求事件。
9.〈営業を妨害する組合の宣伝活動の差し止め請求が認められた例 ‒大沢生コン事件〉 ,東京地裁民事第19部,平成7年(ヨ)第21165号,妨害排除仮処分命令申立事件,1996(平成8).1.11決定,載於日経連事務局編,《労働経済判例速報》 No.1611,1996.11.30,頁22–27。
10. 最高裁1988(昭和63).3.15第三小法廷判決,昭和58年(オ)第1406号仮仏金返戾請求事件。
11.〈業務妨害禁止仮処分事件〉,東京地裁,1962(昭和37)(ヨ)2104号。
12.〈業務妨害禁止の宣伝活動の差し止め請求につき、一部が認められた、一部が却下された例 ‒神友興產事件〉,大阪地裁第1民事部,平成6年(ヨ)第3920号,業務妨害禁止等仮処分命令申立事件,1995(平成7).11.14決定,載於日経連事務局編,《労働経済判例速報》 No.1611,1996.11.30,頁28–33。
13.〈業務妨害禁止等本訴請求事件〉,2001(平成13年).12.7,名古屋地裁,平成7年(ワ)第3246号;平成7年(ワ)第4388号損害賠償反訴請求事件。
14.〈廣川書店事件決定 ‒賃金仮払分仮処分命令申立事件〉,東京地裁,2000(平12). 2. 29決定,平11(ヨ)第21162号,載於労働法律旬報社編,《労働法律旬報》No.1483,2000.7.10,頁55–61。
15.〈暴力団の事務所等として使用されている建物について、一年間の執行官保管を命ずる仮処分決定が維持された事例〉,載於《判例タイムズ》第1105卷,日本東京:判例タイムズ社,2003.1.1,頁250–258。
16.〈整理解雇事件をめぐる最近の東京地裁の決定•判決②〉,載於労働法律旬報報社編,《労働法律旬報》No.1483,2000.7.10,頁29–71。
17.(エ–ス損害保險事件決定–地位保全等仮処分申立〉,東京地裁,2001(平成13). 8. 1,平成13(ヨ)第21081号,一部認容,一部却下,載於《勞働判例》No.820,2002 .4.15,日本東京:産労総合研究所,頁74–87。
18.〈エッソ•スタンダ–ド 石油ビラはリ禁止禁止事件〉,東京地裁,1981(昭和56).12. 25決定,昭和56(ヨ)2247号。
19.〈エム•デ ‒•エス事件 ‒会社閉鎖等禁止仮処分命令申立〉,東京地裁,2001(平成13).9.7決定,平成13(ヨ)第21101号,一部認容,一部却下,載於《勞働判例》No.814,2002 .1.15,日本東京:産労総合研究所,頁141–143。
20.〈オクト事件 ‒地位保全等仮処分命令申立〉,大阪地裁,2001(平成13).7.27決定,平成13(ヨ)第10044号,一部認容,一部却下,載於飯田穣一郎編,《労働判例–労働法の総合情報誌》No.815,日本東京:產労総合研究所,2002 .2 .1,頁84–87。
21.〈サンケイ開発事件〉,大阪地裁,2000.12.18判決,平11(ヮ)14019号,損害賠償請求,棄却(控訴),載於飯田穣一郎編,《労働判例-労働法の総合情報誌》No.808,日本東京:產労総合研究所,2001.10.1,頁89–91。
22.〈タクシ‒会社におけるストライキに際し労働組合員が行った営業用自動車の運行阻止の行為が正当な爭議行為に当たらないとされた事例〉,收錄於判例時報社編,《判例時報》No.1453,日本東京:判例時報社,1993.6.11,頁167–173。
23. 〈ナショナル•ウェストミンスタ ‒ 銀行解雇事件〉,東京地裁,1998.1.7
,平成9(ヨ)第21200号,地位保全等仮処分命令申立,認容,一部却下,載於飯田穣一郎編,《労働判例–労働法の総合情報誌》No.736,日本東京:產労総合研究所,1998.6.15,頁78–85;〈ナショナル•ウェストミンスタ ‒銀行(二次仮処分)事件〉,東京地裁,1999.1.29,平成10(ヨ)第21249号,地位保全等仮処分命令申立,一部認容,一部却下,載於前揭書No.782,2000.7.15,頁35–46;〈ナショナル•ウェストミンスタ ‒バンク‒ 銀行(三次仮処分)事件〉,東京地裁,2000(平成12).1.21決定,平成11(ヨ)第21217号,地位保全等仮処分申立却下,載於前揭書No.782,2000.7.15,頁23–35暨労働法律旬報報社編,《労働法律旬報》No.1483,2000.7.10,頁29–39。
24.〈ネスレ日本(論旨解雇•仮処分)事件〉,水戶地裁龍ヶ崎支部,2001.7.23判決,平13(ヨ)14号,労働契約上の地位保全仮処分命令申立,一部認容,一部却下,載於飯田穣一郎編,《労働判例–労働法の総合情報誌》No.813,日本東京:產労総合研究所,2001.12.15
,頁32–41。


三、德文部分
(一)書籍
1. Alexander Ostrowicz•Reinhard Künzl•Horst Schäfer, Der Arbeitsgerichtsprozess–Eine systematische Darstellung des gesamten Verfahrensrechts mit einstweiligem Rechtsschutz und Zwangsvollstreckungsrecht ,Erich Schmidt Verlag GmbH & Co.,Berlin 2000.
2. Alexander Schwonberg , Die einstweilige Verfügung des arbeitgebers , In Mitbestimmungsangelegenheiten im Rechtsschutzsystem der Betriebsverfassung, Duncker &Humblot•Berlin 1997.
3. Alexander Wolf,Vorläufiger Bestandsschutz des Arbeitsverhältnisses durch Weiterbeschäftigung nach §102 Abs.5 BetrVG,Berlin Verlag Arno Spitz GmbH, 2000.
4. Andreas Busemann•Horst Schäfer•Franzjosef Bleistein , Kündigung und Kündigungsschutz im Arbeitsverhältnis , Erich Schmidt Verlag, Berlin ,3 .,völligneu bearbeitete Auflage , 1997.
5. Claas–Hinrich Germelmann•Hans–Christoph Matthes•Hanns Prütting , Arbeits–gerichtsgesetz , C.H.Beck’sche Verlagsbuchhandlung , München,3., überarb. Aufl.,1999.
6. Dieter Knöringer, Die Assessorklausur im Zivilprozess–Das Zivilprozessurteil Hauptgebiete des Zivilprozess Klausurtechnik,8., überarbeitete und aktualisierte Auflage,Verlag C.H. Beck München, 2000.
7. Dieter.Leipold,Grundlagen des einstweiligen Rechtsschutzes–im zivil–erfassungs-und altungsgerichtlichen Verfahren,C.H. Beck’che Verlags buchhandlung München Mcmlxxi 1791.
8. Eberhard Schilken,Die Befriedigungoverfügung,Duncker &Humblot, Berlin, 1976.
9. Eugen Stahlhacke, Arbeitsgerichtsgesetzgebung und Arbeitsrechtsprechung,Hermann Luchterhand Verlag,Kriftel,Berlin,1995.
10. G.Hueck•Matthes•Neumann•Stumpf•Wiedemann, Rechtsprechung des Bundesarbeitsgerichts Arbeitsrechtliche Praxis–Systematische Sammlung der wichtigsten Entscheidungen des BAG bis 1989,Verlag C.H.Beck München,1992.
11. Hartwig Rohmyer,Geschichte und Rechtsnatur der einstweiligen Anordnung im Verwaltungsprozess und ihre Konsequenzen für die einstweilige Anordnung in Ermessens und Beurteilungsangelegenheiten,1967.
12. Horst Schäfer,Der einstweilige Rechtsschutz im Arbeitsrecht–Eine Darstellung der wichtigsten Anwendungsgebiete im arbeitsgerichtlichen Urteils und Beschlußverfahren sowie im Arbeitskampf,Ericht Schmidt Verlag GmbH ﹠Co.﹐Berlin 1996.
13. Konrad Hesse , Grundzüge des Verfassung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 C.F.Müller Juristischer Verlag GmbH,Heidelberg , 1984.
14. Manfred Löwisch, Arbeitsrecht 4.Auflage,Werner-Verlag GmbH Düsseldorf,1996.
15. Masahisa Deguchi, Die prozessualen Grundrechte im japanischen und deutschen einstweiligen Rechtsschutz in Zivilsachen ,Verlag Peter Lang GmbH,Frankfurt am Main,1992 .
16. Michael H.Korinth , Einstweiliger Rechtsschutz Im arbeitsgerichtsverfahren–Kommentierung der §§ 916–945 ZPO mit Antrags–und Klagemustern für die Arbeitsrechtspraxis ,Rudolf Haufe Verlag GmbH & Co. KG. Freiburg•Berlin, 2000.
17. Michael Kittner•Wolfgang Däuble•Bertram Zwanziger, Kündigungs–schutzrecht–Kommentar für die Praxis zu Kündigungen und anderen Formen der Beendigung des Arbeitsverhältnisses ,Bund–Verlag GmbH, Köln , 2001.
18. Uwe Luckscheiter,Der einstweilige Rechtsschutz gegen Streiks,Hartung–Gorre Verlags,1989.
19. Wolfgang Däubler,Das Arbeitsrecht 2-Leitfaden Arbeitnehmer, Rowohlt Taschenbuch Verlag GmbH,1998.
20. Wolf–Dieterich Walker, Der einstweiligen Rechtsschutz im Zivilprozeß und im arbeitsgerichtlichen Verfahren, J.C.B.Mohr(Paul Siebeck)Tübingen,1993.
21. Arbeitsgesetz ,des Verlages C. H . Beck , München ,53., neubearbeitete Auflage,Stand:1.März,1998.

(二)期刊暨文章
1. Bertram Zwanziger, Kündigungsschutzprozeß , In Michael Kittner•Wolfgang Däuble•Bertram Zwanziger, Kündigungsschutzrecht–Kommentar für die Praxis zu Kündigungen und anderen Formen der Beendigung des Arbeitsverhältnisses , Bund–Verlag GmbH, Köln, 2001, SS.164–281.
2. Christian Hilbrandt,Versetzung aufgrund vermeintlichen Weisungsrechts Und einstweiliger Rechtsschutz,In RdA 1998, Heft 3.SS.155–168 .
3. Horst Schäfer, Einstweiliger Rechtsschutz,In Alexander Ostrowicz•Reinhard Künzl•Horst Schäfer,Der Arbeitsgerichtsprozess–Eine systematische Darstellung des gesamten Verfahrensrechts mit einstweiligem Rechtsschutz und Zwangsvollstreckungsrecht ,Erich Schmidt Verlag GmbH & Co.,Berlin 2000, Rdnr.369–415.
4. Horst Schäfer,Main , Inhalt und praktische Konsequenzen der Weiterbeschäftigungsentscheidung des Großen Senats,In NZA 1985, Heft 21, Bl. 691–696.
5. Günter Grotmann–Höfling ,Die Arbeitsgerichtsbarkeit 2000 im Lichte der Statistik, In ARBEIT und RECHT–Zeitschrift für Arbeitsrechts–praxis, Arbeitsrecht im Betrieb Verlagsgesellschaft mbH.,
3.2002, SS.90–94.
6. Günter Grotmann–Höfling ,Die Arbeitsgerichtsbarkeit 2002 im Lichte der Statistik, In ARBEIT und RECHT–Zeitschrift für Arbeitsrechts–
praxis, Arbeitsrecht im Betrieb Verlagsgesellschaft mbH.,
11.2003, SS.416–419.


(三)判決暨裁定
1. Beschluß des ArbG Berlin vom 18.5.1990–18BV Ga 2–90,§85 ArbGG 1979 Nr.1,Textausdruck von der EzA CD–ROM,(c)2000 Hermann Luchterhand Verlag GmbH Neuwied.
2. Urteil des Kreisgerichts Rostock–Land vom 19.2.1991–Ga 2/91 §611 BGB Beschäftigungspflicht Nr45, Textausdruck von der EzA CD–ROM,(c)2000 Hermann Luchterhand Verlag GmbH Neuwied.
3. Urteil des ArbG Stralsund vom 14.5.1993–62Ga 5 / 93,§ 9 GG Nr.103,Textausdruck von der EzA CD–ROM,(c)2000 Hermann Luchterhand Verlag GmbH Neuwied.
4. Beschluß des ArbG Oldenburg vom 28.10.1993–3BVGa2/93,§111 BetrVG 1972 Nr.29,Textausdruck von der EzA CD–ROM,(c)2000 Hermann Luchterhand Verlag GmbH Neuwied.
5. Urteil des ArbG Dortmund vom 10.3.1998–6Ga 15 / 98,§ 611BGB Berufssport Nr.10,Textausdruck von der EzA CD–ROM,(c)2000 Hermann Luchterhand Verlag GmbH Neuwied.
6. Beschluss des ArbG Berlin vom 12.7.1999–7BV Ga 19686-99(nicht veröffentlicht), In http: // www.betriebsrat–aktuell.de.
7. Beschluß des LAG Hamm vom 9.3.1972–8BVTa 2 /72, §2 BetrVG 1972 Nr1,Textausdruck von der EzA CD–ROM,(c)2000 Hermann Luchterhand Verlag GmbH Neuwied.
8. Beschluß des LAG Hamm vom 27. 4.1972–8BVTA 6 /72, §103 BetrVG 1972 Nr1,Textausdruck von der EzA CD–ROM,(c)2000 Hermann Luchterhand Verlag GmbH Neuwied .
9. Urteil des LAG Berlin vom 24.9.1979-9Sa 73/79 §611 BGB Beschäftigungspflicht Nr4, Textausdruck von der EzA CD–ROM,(c)2000 Hermann Luchterhand Verlag GmbH Neuwied.
10. Urteil des LAG München vom 19.12.1979–9Sa 1015 /79,§9 GG Arbeitskampf Nr.35,Textausdruck von der EzA CD–ROM ,(C)2000 Hermann Luchterhand Verlag GmbH Neuwied.
11. Urteil des LAG Düsseeldorf, kammern in Köln vom 28.11.1980–8Sa 203 / 80,§ 9 GG Nr31,Textausdruck von der EzA CD–ROM,(c)2000 Hermann Luchterhand Verlag GmbH Neuwied.
12. Beschluss des LAG Berlin,10.Kammer vom 7.9.1995–10TaBV5 / 95,
§111 BetrVG 1972 Nr.36, In AP H.2 ,1997 Bl. 323–328.
13. Urteil des LAG Köln vom 14.6.1996–4 Sa 177 / 96,§ 9 GG Nr.125,
Textausdruck von der EzA CD–ROM,(c)2000 Hermann Luchterhand Verlag GmbH Neuwied.
14. Urteil des L AG Bremen ,4.Kammer vom 5.12.1997–4Sa 258/97,§611 BGB Weiterbeschäftigung Nr.10, In AP H.10,1998 , Bl.1581–1583.
15. Urteil des L AG Schleswig–Holstein ,4.Kammer vom 22.11.1999–4Sa 514/99, §102 BetrVG 1972 Weiterbeschäftigung Nr.12, In AP H.6,2000, Bl .873–875.
16. Urteil des LAG Schleswig–Holstein, 4.kammer vom 25.11.1999–4 Sa 584 / 99,§ 9 GG Nr.157, In AP H.7, 7.2000 , Bl.1027–1031.
17. Urteil des LAG Köln , 2.Kammer vom 27.3.2003–2(9)Sa 211 / 01, In http: // www.justiz.nrw.de.
18. Urteil des BAG vom 26.5.1977–2AZR 632/76,§611BGB Beschäftigungspflicht Nr.2, Textausdruck von der EzA CD–ROM ,(C)2000 Hermann Luchterhand Verlag GmbH Neuwied.
19. Urteil des BAG vom 19.1.1982–1AZR 279 / 81,§9 GG Nr34,
Textausdruck von der EzA CD–ROM,(c)2000 Hermann Luchterhand Verlag GmbH Neuwied.
20. Beschluß des BAG ,Großer Senat vom 27.2.1985–GS 1/84 ,§611BGB Beschäftigungspflicht Nr.14,In Hueck•Matthes•Neumann•Stumpf•Wiedemann, Rechtsprechung des Bundesarbeitsgerichts Arbeitsrechtliche Praxis–AP–Systematische Sammlung der wichtigsten Entscheidungen des BAG bis 1989,Verlag C.H.Beck München,1992 , SS.966–995.
21. Urteil des BAG vom 7.3.1996–2AZR 435 / 95, §102 BetrVG 1972 Beschäftigungspflicht Nr9,Textausdruck von der EzA CD–ROM,(c)2000 Hermann Luchterhand Verlag GmbH Neuwied.
22. Urteil des BAG ,4.Senat vom 18.12.1996–4AZR 129 / 96,§1 TVG ,
§626 BGB Abs1, In Herausgegeben von Mitgliedern des gerichtshofes
, Entscheidungen des Bundesarbeitsgerichts, 85. Band ,Walter de Gruyter &Co.Berlin,1998. SS. 28–45.
23. Urteil des BAG vom 5. 2.1998–2AZR 227/ 97 ,§626 BGB Unkündbarkeit Nr.2 , Textausdruck von der EzA CD–ROM,(c)2000 Hermann Luchterhand Verlag GmbH Neuwied.
24. Urteil des BAG ,1.Senat vom 17.2.1998–1AZR 364 / 97,§ 9 GG Nr.87, In AP H.10,1998 Bl.1502–1508.
25. Urteil des BAG vom 11.3.1999–2AZR 507/ 98 ,§626 BGB n.F.Nr.176 , Textausdruck von der EzA CD–ROM,(c)2000 Hermann Luchterhand Verlag GmbH Neuwied .
26. Beschluß des BAG ,1.Senat vom 20.4.1999–1ABR 72 / 98,§ 9 GG Nr.89, In AP H.10,1999 Bl.1256–1266.
27. Urteil des BAG ,2.Senat vom 17.6.1999–2AZR 608 / 98 ,§102 BetrVG 1972 Weiterbeschäftigung Nr.11, In AP H.12,1999 ,Bl.1596–1600.
28. Urteil des BAG vom 17.6.1999–2AZR 608 / 98,Weiterbeschäftigungs–
anspruch–Annahmeverzug, §102BetrVG․§§611,242BGB․§§1,2GG
, In NZA H.21 ,1999, SS.1154–1157.
29. Urteil des BAG 2.Senat vom 11.5.2000–2AZR 54/ 99 , Weiterbeschäftigung–Annahmeverzug , In http://juris. Bundes–
arbeitsgericht.de.
30. Urteil des BAG vom 28. 5.2002–9AZR 751 / 00, Konkurrentenklage im öffentlichen Dienst,Textausdruck von der EzA CD–ROM,(c)2000 Hermann Luchterhand Verlag GmbH Neuwied.
31. Urteil des BAG vom 10.12.2002–1AZR 96 / 02, Streik um Firmentarif–
vertrag, In http://juris.Bundesarbeitsgericht.de.
32. Urteil des BAG vom 18.2.2003–1AZR 142 / 02, Streik um Verbands–
tarifvertrag gegen Außenseiter–Arbeitgeber–ultima–ratio–Prinzip, In http://juris.Bundesarbeitsgericht.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