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莊》《列》思想比較研究
作者:林秀香
作者(外文):Lin hsiu-hsiang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林文欽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7
主題關鍵詞:莊子列子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0
本篇論文研究共分九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莊》《列》的時代背景」、第三章「莊列其人其書」、第四章「自然哲學」、第五章「人生哲學」、第六章「處世哲學」、第七章「藝術思想」、第八章「《莊》《列》思想對後世的影響」及第九章「結論」。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和研究方法。從道家學派的來源與發展說起,指出代表道家學派的二部重要經典-《莊》《列》二書。
第二章「《莊》《列》的時代背景」,分析《莊》《列》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包括政治、經濟與社會三方面的因素。
第三章「莊列其人其書」,分為兩節。第一節探討莊列其人的問題,包括生平事蹟與生卒年代。《史記》記載:「莊子者,蒙人也。」莊子究竟為何處的「蒙人」,或說是今河南商丘,或說是今安徽蒙城,至今說法尚未有定論。關於莊子生卒年,《史記》中沒有明言莊子生卒年代,近來研究的學者甚多,時代的斷定也不盡相同。列子則約活動於春秋末到戰國初期或中期,但正確年代亦難詳定。《史記》中關於莊子的記載不多,《莊子》書中有關莊子的部分記載甚多,大多以寓言方式表現,亦可提供後人作為參考。此外,《莊子》書中還多處提及列子,如〈逍遙遊〉、〈應帝王〉、〈至樂〉、〈達生〉、〈田子方〉、〈讓王〉等篇,甚至有〈列禦寇〉一篇,可作為列子生平事蹟之補充。
第二節討論《莊》《列》其書的問題,分為書籍真偽、作者、重出篇章三方面加以分析。書籍真偽的問題:《莊子》一書的真偽並未被質疑過,《列子》的真偽問題則是歷來學術界聚訟不休的問題。或主張《列子》是偽書,或認為《列子》非偽書,各自有所堅持。作者問題:二書的作者雖同有爭議,但一般認同《莊子》內篇是莊子自己寫的;至於外雜篇或為莊子弟子所作,或為後世學莊者推衍莊義,或為後人增補,或為後人誤竄。而列子其人,或以為列子為虛構人物,或認為確有其人,大致同意有列子其人之說。《列子》一書的作者是否為列子,則說法紛紜。重出篇章的問題:《列子》中記載的寓言,有些互見於其他古籍,尤其與《莊子》重複的更多。二書篇章有重出之處, 有內容幾乎相同者,如《莊子‧達生》與《列子‧黃帝》中「醉者之墜車」一段、「操舟若神」一段、「呂梁丈人蹈水」一段;有內容相似,文字更動較多者,如《莊子‧齊物論》與《列子‧黃帝》中「狙公養狙」一段,但兩則寓言說明有些不同。前者說明「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後者揭示出「聖人以智籠群愚」。因此互見重出,並不減低寓言的意義與價值。
第四章「自然哲學」,探討有關「道」的問題。道雖不可名,不可見,卻是真實的存在,不僅具有普遍性,且是超越時空的存在,萬物皆因之而得以生長。第五章「人生哲學」,探討人生觀、生死觀、認識論與命觀等問題,試著以道來詮釋人生。人的生命、形體有限,只有道是無窮盡的。世俗之人以各自的價值標準去判斷是非、善惡,實為多餘且不必要。《莊》《列》要人們通過不斷地自我超越,由修養功夫的實踐體驗,達到精神的絕對自由。第六章「處世哲學」,探討政治觀、處世之道與理想社會等問題。《莊》《列》告誡世人,不可因外物損害自然本性,並勸告統治者要施行無為之治,同時勾勒了理想中的社會、國家藍圖。
第七章「藝術思想」,探討《莊》《列》二書二種最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及其所表達的思想內涵-神話與寓言的表現形式。《莊子》文章活潑而具有蔥籠的想像力,其中編制或選錄的寓言多達二百則左右,所以在《莊子‧寓言》中稱「寓言十九」。司馬遷《史記‧老莊申韓列傳》中說:「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 《列子》中記載的寓言亦是非常豐富,共有一百餘則。《列子新書目錄‧序》中說《列子》:「且多寓言,與莊周相類。」 「至於書中許多附有價值的寓言故事,如『愚公移山』、『鮑氏之子』等,皆為他書所無,全賴《列子》得以保存至今。」 這四章在架構上,先說明《莊子》的部分,再說明《列子》部分,以觀其主要思想,並可清楚看出其思想特色及相異處。最後將兩者分析比較,將其相通近似之思想互為對照。除了清楚了解《莊》《列》思想上的主要觀點之外,也能對兩者間的關係做進一層的理解。
第八章「《莊》《列》思想對後世的影響」,分為精神意志、藝術創作、漢賦文體及萬物平等四節。第一節描寫《莊》《列》所推崇的理想人格,強調重視精神的自由。《莊子》一書,描寫了許多形體殘缺,相貌醜陋,卻有著高尚的品德,重視整體的人格生命。《列子》對於這類外貌醜陋,但內在精神充實的人物,雖然沒有特別的描寫,但也有其所推崇的理想人格。第二節說明從事藝術創造時,要能擺脫世俗、時空的束縛與侷限,使主體進入形如槁木的虛靜狀態。並透過長時期的反覆實踐的功夫來積累技藝,透過技藝的提升,由技來進道。第三節描寫《莊》《列》對漢賦此一文學體裁,所造成的廣泛且深刻的影響。第四節強調萬物平等的觀念,使人類重新思考與自然的關係,學習尊重與共生共融,萬物能夠和諧地生存與發展。
第九章結論,總結全文。《莊子》與《列子》在老子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闡揚道家思想,以「道」作為其哲學的核心思想。其哲學思想宏闊深廣,對於自然、人生與處世方面的問題,有深入的思考,並提供解決之道。藝術思想亦為二書特出之處,書中大量使用神話與寓言故事,將抽象的哲理透過具體的事例加以說明,表現手法的運用亦多變化,使人更易於接受、理解其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實是令人印象深刻、回味無窮。透過《莊》《列》二書的思想研究,不僅對於《莊》《列》思想有更深的認識,對於所體認到的哲理,更可將之與現實生活結合,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思考與反省,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也能有更高的智慧去面對、處理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研究主題 學位論文
體道修養功夫:張子昂〈莊子之體道與工夫論問題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沙慶強〈心齋與道-莊子功夫論所展現之境界〉(香港新亞研究所哲學組碩士論文,1997)、施依吾〈莊子修養論工夫次第研究〉(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