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街頭防犯監視器之相關法律問題
作者:黃慧娟
校院名稱:中央警察大學
系所名稱:犯罪防治研究所
指導教授:梁添盛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8
主題關鍵詞:監視器人權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9)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6
摘 要 在通信產業扮演推手下,現代社會已邁入電子時代,人民生活環境激變,既有社會規範及價值觀日漸難以維持,社會原有共識面臨逐步瓦解的困境。路上、公園之強盜、強奪有增加的傾向,造成治安惡化、安全崩壞,人民近身之場所因日常之犯罪而受到威脅,隨著人民對警察信任感低下、警察能力受到質疑、不安情緒高漲、相互不信任之社會誕生,致使防犯意識隨之增強,人民企盼能建立安全、安心的社會。為達此目的,犯罪對策的重心,由傳統的事後反應,逐漸轉成事前的先制。在事前先制的諸多手段中,因監視器具有提高保安心理之機能,認為係犯罪預防積極作為中一項新穎的利器,監視器的使用,已成為每個社會追求安全治理與對抗犯罪的必然結果。 設置監視器雖可彌補警方人力不足問題,並藉由本身所具有的功能,發揮事前預防、事中監看以及事後偵查的協助工作,有效發揮打擊犯罪問題。但廣泛地設置監視器,造成人們只要一到公共場所,便極有可能成為鏡頭下的主角,影響民眾個人隱私甚巨。因此,政府在大力推動設置監視器政策時,所必備的重要任務,應是避免個人情報遭到濫用、加強保護民眾隱私、保障其人格發展的自由、並進而確保人性尊嚴。 防犯監視器之設置,其本身具有強烈之社會性格,因此本文從科際整合觀點,探討設置街頭防犯監視器之犯罪學理論基礎、所涉及之憲法與行政法問題、比較分析主要國家設置街頭防犯監視器之規制法制,並提出具體的改進我國相關法制之建議。 全文共計七章,其主要內容如次: 第一章緒論部分,說明設置防犯監視器之社會現象,並提出相關問題;其次針對國內既有之文獻加以評析;並就本文研究範圍及研究方法予以論述。 第二章探討設置防犯監視器之犯罪學理論基礎,包括:理性選擇理論、嚇阻理論、生活型態理論、日常活動理論及新機會理論等。 第三章就設置防犯監視器之憲法問題加以分析,其內容有「憲法上的自由與安全」、「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設置防犯監視器與個人情報保護」、「人格權保護的界限」及「人格權之侵害與損害賠償」等主題。 第四章闡釋設置防犯監視器之法的規制,探討「設置防犯監視器與法律保留原則」、「設置防犯監視器之法的規制」及「設置防犯監視器應遵守之一般法律原則」。 第五章介紹各國防犯監視器規制法制之實況與動向,除了概述國際組織之動向外,並包括「日本」、「德國」、「英國」及「美國」等國之實況與動向,然後就各國規制法制加以比較。 第六章旨在檢討我國設置防犯監視器之法制,就其沿革、發展及若干值得商榷之處,加以申論。 第七章從「理想之立法設計」著手,就設置防犯監視器之規制方式,提出改進現制芻議,並試擬相關法制。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份 一、書籍 1.王和雄,論行政不作為之權利保護,著者自印,1994年5月。 2.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三民書局,1990年4月。 3.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一),三民書局,2005年1月。 4.內政部警察法學研究中心、內政部警政署,95年度警察執法專題研究年報,2006年10月。 5.台灣人權促進會,2004年台灣人權報告,前衛出版社,2005年12月。 6.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五南圖書,2001年8月。 7.司法院編輯,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一),司法週刊雜誌社,1990年10月。 8.杜建人,城市犯罪研究,五南圖書,1997年9月。 9.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學林文化,2003年2月。 10.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2006年9月。 11.李惠宗,行政法要義,元照出版,2007年2月。 12.李震山,警察法論――警察任務編,正典出版,2002年10月。 13.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元照出版,2005年10月。 14.李震山,警察任務法論,登文書局,1998年3月。 15.李震山,警察行政法論――自由與秩序之折衝,元照出版,2007年9月。 16.李震山譯、Scholler/Schloer合著,德國警察與秩序法原理,登文書局,1995年11月。 17.李震山,行政法導論,三民書局,1997年9月。 18.李震山主編,警察人員法律須知(五),永然文化,1999年12月。 19.李鴻禧,憲法與人權,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1991年4月。 20.李鴻禧譯、芦部信喜著,憲法,月旦出版,1995年1月。 21.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三民書局,1997年3月 。 22.李太正、王海南、法治斌、陳連順、黃源盛、顏厥安,法學入門,元照出版,2006年6月。 23.林子儀,權力分立與憲政發展,月旦出版,1993年4月。 24.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著者自印,2005年9月。 25.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第一冊),三民書局,1982年2月。 26.林素鳳,行政爭訟與行政法學(二),中央警察大學,2005年10月。 27.林錫堯,行政法要義,元照出版,2006年9月。 28.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公益信託法治斌敎授學術基金,2004年5月。 29.法治斌,人權保障與釋憲法制,月旦出版,1993年9月。 30.法治斌主持,行政檢查之研究,行政院研考會,1996年6月。 31.周悦儀,美國保護隱私權法制之研究,法務部,1993年12月。 32.孟維德,警察犯罪控制,五南圖書,2005年2月。 33.邱素慧譯、Orwell, G.著,一九八四,書華出版社,1994年1月。 34.吳懿婷譯、Alderman, E.,Kennedy, C.著,隱私的權利,商周出版,2001年2月。 35.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三民書局,2003年4月。 36.洪文玲,行政調查與法之制約,學知出版,1998年3月。 37.洪文玲、蔡震榮、鄭善印合著,警察法規,國立空中大學,2005年12月。 38.翁岳生編,行政法(上),翰蘆圖書,1998年3月。 39.翁岳生,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月旦出版,1994年6月。 40.翁岳生主持,資訊立法之研究,行政院研考會,1985年11月。 41.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當代公法理論――翁岳生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月旦出版,1993年5月。 42.梁添盛,警察法專題研究(一),中央警官學校,1993年2月。 43.梁添盛,警察法專題研究(二),作者自印,2006年8月。 44.梁添盛,警察權限法,作者自印,2000年11月。 45.梁添盛,行政法總論講義,作者自印,2005年8月。 46.梁添盛,國家賠償法講義,作者自印,2008年2月。 47.許文義,個人資料保護法論,三民書局,2001年1月。 48.許宗力,法與國家權力,月旦出版,1994年10月。 49.許宗力,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元照出版,2007年1月。 50.許春金,人本犯罪學,三民書局,2006年4月。 51.許春金,犯罪學,中央警察大學,2007年12月。 52.許春金,犯罪預防與私人保全,作者自印,2004年9月。 53.許慶雄,憲法入門,月旦出版,1997年9月。 54.陳敏,行政總論,作者自印,2007年110月。 55.陳運財,刑事訴訟與正當之法律程序,月旦出版,1998年9月。 56.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三民書局,1992年3月。 57.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 (下),三民書局,1992年1月。 58.陳銘祥,內政部主管法律有無侵犯人權顧慮之檢討研究期末報告,內政部法規會委託研究報告,2004年3月。 59.陳滄海,法學大意,學富文化,2007年8月。 60.國際刑法學會臺灣分會主編,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2005年9月。 61.黃富源、范國勇、張平吾,犯罪學概論,中央警察大學,2006年1月。 62.黃榮堅,刑罰的極限,月旦出版,2000年4月。 63.張平吾,被害者學概論,中央警察大學,1999年1月。 64.趙中麒編著,法學緒論,風雲論壇出版社,1995年6月。 65.葉俊榮、許宗力主持,政府資訊公開制度之研究,行政院研考會,1996年8月。 66.楊仁壽,法學方法論,三民書局,1994年1月。 67.董娟娟,新加坡監視社會之分析,憬藝企業,2005年2月。 68.廖義男,國家賠償法,作者自印,1998年9月。 69.廖義男,企業與經濟法,著者自印,1980年4月。 70.蔡廷榕、簡建章、李錫棟、許義寶,警察職權行使法逐條釋論,五南圖書,2005年2月。 71.蔡茂寅,地方自治之理論與地方制度法,新學林,2006年4月。 72.蔡德輝、楊士隆,犯罪學,五南圖書,2004年3月。 73.蔡震榮,警察職權行使法概論,中央警察大學,2004年11月。 74.鄧煌發,犯罪預防,中央警察大學,2003年7月。 75.劉北成、楊遠嬰譯,Foucault著,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桂冠圖書,1994年8月。 76.劉江彬,資訊法論,台大法學叢書第43輯,1988年1月。 77.劉宗德,行政法基本原理,學林文化,1998年8月。 78.蕭美惠譯、Brin, David.著,透明社會:個人隱私vs.資訊自由,先覺出版,1999年7月。 79.羅明通,國家賠償法上公權力概念之比較研究,作者自印,1995年12月。 二、論文 1.王千維,「論人格法益損害之賠償方法」,月旦法學雜誌第99期,2003年8月。 2.王兆鵬,「重新定義高科技時代下的搜索」,月旦法學雜誌第93期,2003年2月。 3.王佳煌,「資訊科技與監視宇宙」,東吳社會學報第10期,2001年5月。 4.王郁琦,「NⅡ與個人資料保護」,資訊法務透析,1996年1月。 5.王智民,「行政許可制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6.王綺華,「行政調查與國家賠償」,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5月。 7.王澤鑑,「人格權之保護與非財產損害賠償」,氏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三民書局,1990年4月)所收。 8.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一)――人格權、人格尊嚴與私法上的保護」,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0期,2006年3月。 9.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二)――憲法上人權與私法上人格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1期,2006年4月。 10.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1)」,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3期,2006年6月。 11.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2)――姓名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6期,2006年9月。 12.王澤鑑 ,「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3)――肖像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6期,2006年10月。 13.尤英夫,「新聞媒體與隱私權」,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月旦出版,1997年3月)所收。 14.古清華,「個人資料保護相關議題探討」,資訊法務透析,1993年6月。 15.朱柏松,「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研究――近代隱私權概念之形成及發展(上)」,法學叢刊第114期,1984年4月。 16.朱柏松,「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研究――近代隱私權概念之形成及發展(下)」,法學叢刊第115期,1984年7月。 17.朱柏松,「隱私權概念之衍變及其損害防止立法之動向」,法學叢刊第134期,1989年4月。 18.朱柏松,「資訊時代的新權利――個人資料權」,中信通訊第181期,1991年9月。 19.朱昭勳,「論人格權」,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66年12月。 20.江玉林,「人性尊嚴與人格尊嚴」,月旦法學教室第20期,2004年5月。 21.江慶興,「閉錄監視器(CCTV)應用於警察工作之探討――以英國為例」,警專學報第2卷第8期,2000年9月。 22.艾鵬,「監視錄影系統在犯罪防制效果之研究――以警察人員、鄰里長為例」,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23.何賴傑,「正當法律程序原則」,憲政時代第25卷第4期,2000年4月。 24.李尚仁,「老大哥在看著你――監視攝影機的使用與濫用」,科學發展月刊第353期,2002年5月。 25.李怡諄,「傳統國家主權概念之批判――Zygmunt Bauman 之自由及現代性觀點」,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1月。 26.李科逸,「網際網路之隱私保護」,資訊法務透析,1999年3月。 27.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9卷第1期,1997年3月。 28.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學林文化,2003年2月)所收。 29.李建良,「戶籍法第八條捺指紋規定釋憲案鑑定意見書」,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3期,2005年8月。 30.李惠宗等,「資訊隱私權與刑事訴訟」議題討論,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6期,2006年9月。 31.李惠宗,「從基本權功能論司法獨立與訴訟平等權」,東海法學研究第9期,1995年9月,第78頁。 32.李惠宗,「平等權之概念」,憲政時代第14卷第1期,1988年7月。 33.李湧清、徐芃、黃啟賓、艾鵬,「監視錄影系統與犯罪預防」,執法新知論衡第1卷第1期,2005年9月。 34.李湧清、徐芃、黃啟賓、艾鵬,「以SWOT分析法論監視錄影系統設置之依據」,執法新知論衡第2卷第1期,2006年6月。 35.李錫棟、梁世興,「警察資料蒐集權之研究」,內政部警察法學研究中心、內政部警政署95年度警察執法專題研究年報,2006年10月。 36.李錦雀,「日本國憲法保障下之隱私權研究」,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12月。 37.李震山譯,「警察使用蒐集所得之個人資料――儲存、變更、利用、傳遞、修正、註銷及凍結」,警學叢刊第22卷第3期,1992年3月。 38.李震山譯,「德國北萊茵西伐邦警察法」,新知譯粹第7卷第2期,1991年6月。 39.李震山,「論資訊自決權」,氏著「警察任務法論」(登文書局,1998年3月)所收。 40.李震山,「論資訊自決權」,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旦祝賀論文集」(月旦出版,1997年3月)所收。 41.李震山,「論人民要求政府公開資訊之權利與落實」,月旦法學雜誌第62期,2000年7月。 42.李震山,「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回顧與前瞻」,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4期,2004年1月。 43.李震山,「憲法未列舉之固有權――生命、身體、尊嚴與人格」,氏著「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元照出版,2005年10月)所收。 44.李震山,「從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普設監視錄影器論個人資料之保護」,東吳法律學報第16卷2期,2004年12月。 45.李震山,「資訊權――兼論監視錄影器設置之法律問題」,氏著「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元照出版,2005年10月)所收。 46.李震山,「個人資料保護與監視錄影器設置之法律研究問題――以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條為中心」,內政部警政署警察法學第4期,2005年12月。 47.李震山,「國家蒐集資訊與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內政部警察法學研究中心、內政部警政署95年度警察執法專題研究年報,2006年10月。 48.李震山,「資訊時代下資訊權入憲之芻議」,律師雜誌第307期,2005年4月。 49.李震山,「監視錄影器設置的合法性――對「電眼」的恐懼vs.還好老天有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8期,2006年1月。 50.李震山,「警察機關設置監視錄影器的法制問題――人權保障與治安維護的動態平衡」,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6期,2006年9月。 51.李震山等,「街頭監視系統法律規範基礎」議題討論,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7期,2006年10月。 52.李震山,「論憲法意義下之資訊權」,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編輯委員會「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2002年7月)所收。 53.李震山,「德國抗制恐怖主義法制與基本權利保障」,月旦法學雜誌第131期,2006年4月。 54.李震山,「論行政許可行為」,華岡法粹第26期,1998年12月。 55.李萬益,「閉路監視系統運用於犯罪偵查之研究」,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 56.李憲人,「行政警察活動與犯罪偵查」,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5月。 57.李鴻禧,「資訊、憲法、隱私權――資訊化社會與人權問題之探討」,氏著「憲法與人權」(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1991年4月)所收。 58.李鴻禧,「資訊、憲法、隱私權――資訊化社會與人權問題之探討」,中國論壇第211期,1984年7月。 59.呂世志,「警察推動裝設錄影監視系統在偵防效果上之評估」,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 60.呂美嫻,「日本債權管理回收業規制法制之研究――兼論我國債務催收管理之法制之建構」,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1月。 61.林子儀,「資訊取得法――立法政策與法制之研究」,氏著「權力分立與憲政發展」(月旦出版,1993年4月)所收。 62.林子儀,「言論自由的限制與雙軌理論」,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月旦出版,1997年3月)所收。 63.林世宗,「隱私權」,全國律師第5卷第4期,2001年4月。 64.林明鏘,「警察職權行使法基本問題之研究」,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6期,2004年3月。 65.林東昌,「我國憲法上人身自由保障之界限」,憲政時代季刊第5卷第1期,1979年7月。 66.林建中,「隱私權概念初探――從美國法之觀點切入」,憲政時代第23卷第1期,1997年7月。 67.林建中,「隱私權概念之再思考――關於定義、概念範圍與權利形成方法」,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1月。 68.林俊宏,「檢視電子化政府與資訊安全機制之建置」,植根雜誌第22卷第6期,2006年6月。 69.林素鳳,「日本現行個人資訊保護法制初探」,氏著「行政爭訟與行政法學(二)」(中央警察大學,2005年10月)所收。 70.林渭富,「獨處的權利」,司法改革雜誌第62期,2006年6月。 71.林達峰,「行動生活之隱私權――現行法制能否妥善處理位置資訊衍生問題」,科技法律透析,2006年6月。 72.林達峰,「簡介日本U-Japan政策」,科技法律透析,2006年1月。 73.林錫堯譯,「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法學叢刊第144期,1991年10月。 74.林錦鴻,「警察運用監視器之法律問題分析――以警察職權行使法為中心」,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75.林燦璋、鄧煌發、毛昆益,「社區問題導向警政在犯罪預防上的實證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37期,2000年10月。 76.林燦璋,「犯罪測量與社會治安指標之製作」,八十五年度行政院國科會犯罪問題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1996年12月。 77.法治斌,「私法關係與憲法保障」,氏著「人權保障與釋憲法制」(月旦出版,1993年9月)所收。 78.吳秋宏,「拍照攝影――評京都府學連遊行示威事件」,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7期,2006年10月。 79.吳信華,「基本權利的體系思考」,月旦法學教室第9期,2003年6月。 80.周慧蓮,「資訊隱私保護爭議之國際化」,月旦法學雜誌第104期,2004年1月。 81.周慧蓮,「論行動化生活之資訊隱私侵害――以定位服務為例」,月旦法學雜誌第99期,2003年8月。 82.周慧蓮,「以互動電視為例談新興媒體之資訊隱私保護」,萬國法律131期,2003年10月。 83.邱俊欽,「隱私權與新聞攝影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12月。 84.邱豐光,「CCTV與犯罪預防研究」,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2006年犯罪問題與對策研討會,2006年11月。 85.范姜真媺,「監視攝影系統設置、使用之法律問題」,律師雜誌第307期,2005年4月。 86.范姜真媺,「日本個人資訊保護法之立法」,銘傳大學灋學論叢創刊號,2003年11月。 87.范姜真媺,「政府資訊公開法與個人資訊保護法之交錯適用」,銘傳大學灋學論叢第4期,2005年6月。 88.范姜真媺,「日本資訊公開法有關個人資訊之保護」,銘傳大學灋學論叢第6期,2006年6月。 89.洪文玲,「治安資料的蒐集與管理」,洪文玲、蔡震榮、鄭善印合著「警察法規」(國立空中大學,2005年12月)所收。 90.洪文玲、曹昌棋,「論警察蒐集資料之職權」,警專學報第3卷第7期,2006年8月。 91.洪榮彬,「資訊時代之資料處理與資料保護――以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5期,1995年9月。 92.洪榮彬,「資訊時代之資料處理與資料保護――以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為中心」,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6月。 93.洪蘭,「從證人證詞到被壓抑的記憶――記憶是可靠的嗎?」,刑事法雜誌第42卷第3期,1998年6月。 94.柯少齋譯,「美國資訊自由及隱私權法案」,新聞學研究第46集,1992年9月。 95.高光義,「論日本憲法上之隱私權」,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月旦出版,1997年3月)所收。 96.高誌懋,「監視錄影系統相關法制規範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97.涂可欣譯,「小心!有人在看你」,國家地理雜誌第3卷第11期,2003年11月。 98.翁岳生譯,「基本人權之保障在私人間的法律關係」,憲政思潮第4期,1968年10月。 99.翁岳生,「不確定法律概念、判斷餘地與獨占事業之認定」,氏著「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月旦出版,1994年6月)所收。 100.翁岳生,「行政法與國家賠償」,氏著「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月旦出版,1994年6月)所收。 101.梁添盛,「警察任務與警察權限」,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2期,1997年3月。 102.梁添盛,「行政警察活動與司法警察活動」,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9期,2004年3月。 103.梁添盛,「警察官權限法序說」,氏著「警察法專題研究(一)」(中央警官學校,1993年2月)所收。 104.梁添盛,「論行政上之即時強制」,氏著「警察法專題研究(一)」(中央警官學校,1993年2月)所收。 105.梁添盛,「經濟活動與行政介入」,氏著「警察法專題研究(一)」(中央警官學校,1993年2月)所收。 106.莊國榮,「西德之基本權理論與基本權的功能」,憲政時代第15卷第3期,1990年1月。 107.莊耀嘉,「資訊與隱私權(上)」,法務通訊1202期,1985年2月。 108.莊耀嘉,「資訊與隱私權(下)」,法務通訊1203期,1985年3月。 109.陸潤康,「美國憲法與隱私權」,憲政時代第12卷第1期,1986年7月。 110.郭志裕,「保全設備在治安應用相關課題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36期,2000年3月。 111.章秀明,「人格權保護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7月。 112.康清敬,「台灣隱私權保護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113.許文義,「從比較法觀點論警察蒐集個人資料之原則與方法」,警政學報第25期,1994年6月。 114.許文義,「論警察蒐集、處理與保護個人資料之關係及其法律基礎」,警學叢刊第25卷第2期,1994年12月。 115.許文義,「警察預防犯罪任務之分析與探討」,警學叢刊第29卷第5期,1999年3月。 116.許文義,「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李震山主編「警察人員法律須知(五)」(永然文化,1999年12月)所收。 117.許文義,「德國警察資料處理職權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35期,1999年9月。 118.許文義,「論個人資料蒐集或處理之合法性」,警學叢刊31卷6期,2001年5月。 119.許正忠,「資訊保護法――美國隱私權法之研究」,軍法專刊第31卷第7期,1985年7月 。 120許正忠,「知之權利與隱私權(上)――美國資訊自由法與隱私權之探討」,軍法專刊第33卷第11期,1987年11月。 121.許正忠,「知之權利與隱私權(下)――美國資訊自由法與隱私權之探討」,軍法專刊第33卷第12期,1987年12月。 122.許志雄,「隱私權之保障」,月旦法學教室(3)公法學篇,2002年10月。 123.許育典,「基本權的本質」,月旦法學教室第14期,2003年11月。 124.許宗力,「基本權利――基本權利的起源與發展」,月旦法學教室試刊號,2002年9月。 125.許宗力,「基本權利對國家權力的拘束」,月旦法學教室第7期,2003年4月。 126.許宗力,「基本權的保障與限制(上)」,月旦法學教室第11期,2003年8月。 127.許宗力,「基本權的保障與限制(下)」,月旦法學教室第14期,2003年11月。 128.許宗力,「民主法治國家的情報活動――重建情報法制的若干建議」,氏著「法與國家權力」(月旦出版,1994年10月)所收。 129.許宗力,「基本權的功能與司法審查」,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元照出版社,2007年1月)所收。 130.許宗力,「論法律保留原則」,氏著「法與國家權力」(月旦出版,1994年10月)所收。 131.許宗力,「行政處分」,翁岳生編「行政法(上)」(翰盧圖書,1998年3月)所收。 132.許義寶,「論公共場所監視器設置之法律程序(上)」,法令月刊第57卷第2期,2006年2月。 133.許義寶,「論公共場所監視器設置之法律程序(下)」,法令月刊第57卷第3期,2006年3月。 134.許福生、高誌懋,「監視錄影系統法制規範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政治大學第二屆風險社會與安全管理學術研討會,2008年6月。 135.陳中慶,「刑事程序諸原則於行政程序之適用――以警察實施交通路檢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136.陳志成譯,「犯罪預防的方法:環境設計」,新知譯粹第3卷第5期,1987年12月。 137.陳志忠,「個人資訊自決權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1月。 138.陳東輝,「論政府資訊公開與個人資訊自決之衡平」,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139.陳虹年,「政府對資訊之取得與運用――以隱私權為中心」,銘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140.陳宏達,「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7月。 141.陳怡汝,「日常生活的監視――以埔里鎮與日月潭國家風景區之監視器應用為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6月。 142.陳秀峰,「日本個人資訊保護法制――以個人資訊保護法為中心」,成大法學第4期,2002年12月。 143.陳秀峰,「日本之個人資訊保護制度──兼論歐美之資訊保護法」,憲政時代第17卷第1期,1991年7月。 144.陳秀峰,「司法審查之基準――二重基準論在美日之演變」,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月旦出版,1997年3月)所收。 145.陳河泉,「隱私權在我國法制之規範現況與未來展望」,全國律師第5卷第6期,2001年6月。 146.陳祖輝,「初探社會監控現象:監視器擴散設置之論述分析」,警專學報第3卷第7期,2006年8月。 147.陳起行,「資訊隱私權法理探討――以美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62期,2000年12月。 148.陳通和,「警察資料蒐集職權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42期,2005年7月。 149.陳通和,「警察情報蒐集活動法律建制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150.陳清秀,「依法行政與法律的適用」,翁岳生編「行政法(上)」(翰蘆圖書,1998年3月)所收。 151.陳清秀,「行政程序法簡介」,全國律師第3卷第4期,1999年4月。 152.陳景發,「行政調查之研究――以其在警察法學領域之展開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153.陳景發,「論行政調查之法的統制」,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創刊號,1996年3月。 154.陳慈幸,「俯瞰當前日本警察政策之特點──從社區與民眾安全問題而論」,日新第3期,2004年8月。 155.陳運財,「監視攝影與正當程序之保障」,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6期,2006年9月。 156.陳運財,「偵查之基本原則與任意偵查之界限」,氏著「刑事訴訟與正當之法律程序」(月旦出版,1998年9月)所收。 157.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及對第三者效力之理論」,氏著「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下)」(三民書局,1992年1月)所收。 158.陳新民,「論憲法人民基本權利的限制」,氏著「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三民書局,1992年3月)所收。 159.陳新民,「公共利益的概念」,氏著「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三民書局,1992年1月)所收。 160.陳愛娥,「政府資訊公開法制之憲法基礎」,月旦法學雜誌第62期,2000年7月。 161.陳慧珍,「治安與隱私的平衡:探討台中市公共空間中錄影監視系統之設置」,私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7月。 162.陳瀚權,「國家與個人的關係――由古典自由主義出發」,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163.陳耀祥,「論廣播電視中犯罪事實之報導與人格權保障之衝突」,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編輯委員會「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2002年7月)所收。 164.程明修,「國家透過公共場所的監視器對人民基本權利的干預」,法學講座第3期,2002年3月。 165.湯德宗,「資訊革命與正當行政程序――行政程序法施行兩週年展望」,月旦法學雜誌第96期,2003年5月。 166.湯德宗譯、Notes著,「由美國憲法觀點析論限制揭露個人資訊之利益」,憲政思潮第77期,1987年3月。 167.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憲政時代第25卷第4期,2000年4月。 168.張國清,「隱私權保護概念的比較探討」,全國律師第5卷第5期,2001年6月。 169.張煜麟,「台灣監視器系統作為集體逃避自由的機制?一種自由主義的觀點」,資訊社會研究第7期,2004年7月。 170.張慶裕,「推動社區守望相助制度之構想及規劃」,社區發展季刊第82期,1998年6月。 171.曾隆興,「隱私權之公法上保護及其界限」,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五南圖書,2001年8月)所收。 172.黃三榮,「個人資料之保護――兼評我國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資訊法務透析,1998年1月。 173.黃茂榮,「一般人格權及其保護」,軍法專刊第45卷第3期,1999年3月。 174.黃昭元,「憲法權利限制的司法審查標準:美國類型化多元標準模式的比較分析」,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3卷3期,2004年5月。 175.黃昭元,「無指紋則無身分證?」,國際刑法學會臺灣分會主編「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2005年9月)所收。 176.黃清德、陳斐鈴,「公共場所監視錄影器設置與基本人權的關係――以資訊自決權為討論重心」,警專學報第3卷第6期,2005年10月。 177.黃清德,「論對於警察蒐集處理人民資料的救濟――異議訴願行政訴訟」,警專學報第3卷第7期,2006年8月。 178.黃越欽,「資料保護法――奧地利DSG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29期,1984年6月。 179.黃富源譯,「以環境設計防制犯罪」,新知譯粹第1卷第2期,1985年6月。 180.黃富源,「被害者學理論的再建構」,犯罪防治學報第3期,2002年12月。 181.黃榮堅,論風險實現,氏著「刑罰的極限」(月旦出版,2000年4月)所收。 182.黃齡慧,「從警察蒐集資料活動論線民之運用――兼論資料使用」,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183.馮震宇,「企業E化的新挑戰――企業權益與員工隱私權保護的兩難與調和」,月旦法學雜誌第85期,2002年6月。 184.詹文凱,「美國法上個人資訊隱私權的相關判決」,律師雜誌第233期,1999年2月。 185.詹文凱,「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之界限」,月旦法學教室第2期,2002年11月。 186.詹文凱,「隱私權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7月。 187.塩野宏演講,林素鳳譯,「日本的政府資訊公開(情報公開法制)」,月旦法學第40期,1998年8月。 188.葉淑芳,「行政資訊公開之研究――以隱私權益之保障為中心」,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1999年7月。 189.楊士隆,「情境犯罪預防之技術與範例」,警學叢刊第25卷第1期,1994年9月。 190.楊士隆,「運用環境設計預防犯罪之探討」,警學叢刊第25卷第4期,1995年6月。 191.楊士隆、程敬閏,「搶奪犯罪被害者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犯罪學期刊第7卷第2期,2004年12月。 192.楊士隆、林坤村、林居宏,「警察與民眾對閉路監錄系統的重視度與滿意度之研究」,警學叢刊第36卷第6期,2006年7月。 193.楊永明,「聯合國之反恐措施與人權保障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31期,2006年4月。 194.楊敦和,「論隱私權」,法律評論40卷第9期,1974年9月。 195.楊敦和,「論隱私權(續)」,法律評論40卷第10期,1974年10月。 196.楊敦和,「隱私權在美國之起源與發展」,輔仁法學第2期,1983年1月。 197.楊敦和,「論美國法對隱私權與新聞自由之有關規定」,中興法學16期,1980年3月。 198.楊雅玲,「美麗新視界?――臺灣都市公共空間中錄影監視系統之興起」,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6月。 199.管歐,「資訊保護法之研究」,法律評論第57卷第3期,1991年3月。 200.熊愛卿,「網際網路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7月。 201.廖元豪,「多少罪惡假「國家安全」之名而行?──簡介美國反恐措施對人權之侵蝕」,月旦法學雜誌第131期,2006年4月。 202.廖義男,「從經濟法之觀點論企業之法律問題」,氏著「企業與經濟法」,(著者自印,1980年4月)所收。 203.廖緯民,「論資訊時代的隱私權保護――以資訊隱私權為中心」,資訊法務透析,1996年11月。 204.廖緯民,「以個資法做為公設街頭監視系統的法律規範基礎論――一個比較法上的觀點」,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7期,2006年10月。 205.劉佐國,「我國個人資料隱私權益之保護」,律師雜誌第307期,2005年4月。 206.劉宗德,「日本行政調查制度之研究」,氏著「行政法基本原理」(學林文化,1998年8月)所收。 207.劉淑範譯, Franz-Ludwig Knemeyer 講,「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憲法(基本法)對於法治國家警察法之要求」,憲政時代第14卷第4期,1989年4月。 208.劉國華,「美國侵權行為法上隱私權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1月。 209.劉靜怡,「資訊科技與隱私權焦慮:誰有權塑造我的網路形象?」,當代第124期,1997年12月。 210.劉靜怡,「錄影監視器、警察蒐集資料職權與個人資料保護」,2004年台灣人權報告(前衛出版社,2005年12月)所收。 211.劉靜怡,「國家監聽與隱私權的拔河戰――從通訊隱私的程序保障到資訊自主控制的落實」,司法改革雜誌第62期,2006年6月。 212.劉營霖,「社區錄影監視系統對居民犯罪恐懼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文山區為例」,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5月。 213.蔡宗珍,「憲法、國家權力與人性圖像」,國際刑法學會臺灣分會主編「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2005年9月)所收。 214.蔡佩潔,「警察之犯罪偵查活動與國家賠償――以日本法之學說及判例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215.蔡達智,「開放空間中的的隱私權保障」,月旦法學雜誌第145期,2007年6月。 216.蔡震榮,「有關裝設監控設備之要件(上)」,警光雜誌第587期,2005年6月。 217.蔡震榮,「有關裝設監控設備之要件(下)」,警光雜誌第588期,2005年7月。 218.鄧煌發,「犯罪分析與犯罪學理論――環境犯罪學理論之應用與評析」,警學叢刊第38卷1期,2007年7月。 219.蕭文生,「自基本權保障觀點論街頭監視錄影設備裝設之問題」,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公益信託法治斌敎授學術基金,2004年5月)所收。 220.蕭文生,「自程序與組織觀點論基本權利之保障」,憲政時代第25卷第3期,2000年1月。 221.蕭文生譯,「一九八三年人口普查案判決」,司法院編輯「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一)」(司法週刊雜誌社,1990年10月)所收。 222.駱貞輝,「運用科技監視設備強化治安管理」,警光雜誌第519期,1999年10月。 223.盧廷彰,「警察職權行使法中監視錄影器設置管理之法律問題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法律專業組碩士論文,2006年1月。 224.謝咏庭,「合理隱私期待與搜索概念」,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 225.簡建章,「警察職權行使法逐條釋論(第十條)」,蔡庭榕、簡建章、李錫棟、許義寶合著「警察職權行使法逐條釋論」,(五南圖書,2005年2月)所收。 226.簡榮宗,「隱私權的歷史」,司法改革雜誌第62期,2006年6月。 227.藍培青,「隱私權在美國演進歷程之研究」,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5月。 228.羅明通,「德國國家責任法上公權力概念之趨勢」,法學叢刊第28卷第1期,1983年1月。 229.蘇逸修,「行動蒐證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