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航海教育海上實習制度建構之研究
作者:鍾添泉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所名稱:航運管理學系
指導教授:余坤東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0
主題關鍵詞:航海高等教育海上實習課程海上實習實習船Higher Education of NavigationOn-Board Internship CurriculumOn-Board TrainingTraining ship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產業所需人材源自於教育所培育,臺灣航海教育目標定位於培育產業所需之專業航海人才,航海職能係偏重於技術層面的操作,高速化、大型化、科技化的船舶設計為現今產業的趨勢,航海教育的海上實習課程有其相對的重要性。
實習課程在專業人才培育過程中為不可或缺之一環,實習制度建構健全與否,對學生未來投入本業有絕對之影響,臺灣航海高等教育未配置實習船,遠程海上實習課程全程交由國人營運的船隊上執行,船期及實習名額仰賴航商提供,課程及教學悉數任由船上船員義務指導,而且船舶航行於海外,學校輔導未及,長久以來實習課程在受託產業、委託實習院校、實習學生、船上指導實習之船員等多方期待落差下產生議題。
航海職場由於具有離陸、離群以及不確定因素集聚之特性,傳統即不為國人所推崇,相對航海教育亦未受到海島國家應有的重視,長久以來實習資源匱乏,海上實習因依附產業提供資源逐年減少而數度變更實習制度,近年航海高等教育更將實習課程全數調降為選修,航海教育遠景實值堪慮。
本研究由航海人力資源需求導向引申航海教育面向,在航海職場為全球共通之特性下,依循國際海事組織所規範之航海人員培訓公約、美日等國航海教育實習課程規劃,並參考臺灣一般高等教育之實習制度與航海教育實習沿革等文獻進行分析,將海上實習課程問題建構為投入之規劃、課程之執行、產出之評鑑三構面,勾勒為九項準則編制問卷,提請航海實習相關產、官、學界專家,以層級分析過程比對實習問題權重,再以實習問題之九項準則編制半結構式問卷,以訪談模式就教國內參與航海教育實習決策者,做成研究結論與建議。
研究分析中發現,臺灣海上實習最大癥結在於教育專屬實習船之配置,但實習船取得及營運成本高昂,短期內國內購建不易,為維繫完整之航海教育課程,本研究提出現階段無自主實習船模式下,建構實習制度規劃、實習資源統籌、實習後評鑑等面向建議,以重塑臺灣航海教育利機。
All industries need talents, and talents are developed through education. And talents are the fundamental of every long-term plan. Taiwan navigation education specifically focuses on developing navigation professionals. Navigation functions focus on skill level of operations, nowadays, the trend of navigation industry is to design high-speed, large-sized, and technology-based ships, hence, the on-board sea training curriculum is relatively critical.
Internship training curriculum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in talent development process; therefore, the completeness of internship training mechanism will make impact on students’ willingness on joining navigation industry. Taiwan Higher Education of Navigation does not equip with training ships, furthermore, all the long range sea training curriculums were executed by the local operating fleets, also rely on shipping vender to provide cadet quota, and the curriculum and training courses were voluntarily and randomly delivered by the seafarers on the ship. Ships are difficult to reach by school education due to the ship navigates overseas most of the time, so in the long run,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internship training curriculum resulted in gaps and issues among the enterprise, schools, internship students and the seafarers.
Traditionally, people do not highly praise about navigation related job due to the nature of navigation job-away from the land, isolation, and full of uncertainties. Therefore, the island countries did not value navigation education a lot. The sea internship training curriculum is attached to recourses which were provided by industry, and because the resources are de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sea internship training curriculum mechanism was forced to modify several times. Even more, recent Higher Education of Navigation lowered all sea internship training curriculum as elective courses. The future of navigation education really needs more attention.
This research starts from studying the needs of navigation human resources, and then extends to navigation education. Under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global navigation job, after following STCW Convention which was set up by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referring America,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sea internship training curriculum, analyzing current internship training curriculum of Taiwan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 and historic literature, the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in 9 criterion and covered 3 dimensions-the involvement of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the output of sea internship training curriculum. The study invited experts and professionals from industry, education and Government, analyzed and weighted questions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used 9 criterion questions to come out a semi-constructive questionnaire, interviewed decision makers who are involved in local sea training curriculum, and then came out the conclusions.
The study found out that the most critical issue of Taiwan sea internship training curriculum is lacking of training ships resource. However, the operating cost of acquiring training ships is extremely expensive and is not easy to obtain in a short term.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completeness of navigation education and re-establish the niche of Taiwan navigation education, this study proposed to construct sea internship training curriculum mechanism, to consolidate internship training resources 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fter the internship training curriculum.
中文部份
1.丁吉峰、梁金樹、顏進儒 (2004),「國輪航商選擇僱用本國籍船員及外國籍船員分析」,運輸學刊,第16卷,第1期,頁 27-47。
2.中國交通部教育司 (1995),中國航海教育發展戰略,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
3.王勇 (2008),「我院駕駛專業海上認識實習問題與對策」,青島遠洋船員學院學報,第2期,頁 73-75。
4.王素芸、賴光真 (2004),「教育實習的概念分析--論我國教育實習制度及其改革」,國立編譯館刊,第32卷,第1期,頁 48-59。
5.王淑滿 (2005),海上船員人力供需模式之構建與應用,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市。
6.台灣省立基隆海事高級職業學校 (1996),日本航海訓練實習手冊,基隆:基隆海事職業學校。
7.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1998),台灣省八十六學年度海事職校實習船工作檢討會報告書,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8.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1999),台灣省八十七學年度公私立海事水產職校學生實習船教育暨實習船隊未來營運發展檢討會手冊,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9.交通部 (2002),海事院校學生上船實習辦法,台北:交通部。
10.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1996),1978年航海人員訓練、發證及當值標準國際公約1995年修正案,台北:交通部。
11.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及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 (2003),航空人員證照檢定給證制度之探討,台北:交通部。
12.考選部 (2008),中華民國九十六年考選統計,台北:考選部。
13.考選部 (2009),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暨普通考試航海人員考試規則及附表一,台北:考選部。
14.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2001),海洋白皮書,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15.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2004),國家海洋政策綱領,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16.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2006),海洋政策白皮書,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17.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2007a),日本海洋政策發展與對策--政策建議書,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18.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2007b),海洋人才培育與運用策略研究,邱文彥主編,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19.何鐵生、陳文喜、羅逢源 (1995),「現階段大專院校海勤科系學生實習課程與制度之探究」,載於中國海事專科學校主編,海事院校海勤系科實習暨就業輔導研討會成果報告,台北:中國海事專科學校。
20.余坤東 (2008),企業倫理:商業道德規範,台北:前程文化事業。
21.余坤東、曹忠毅 (1998),「船員職業之就業選擇行為研究」,海運學報,第6期,頁23-39。
22.余德成(2000),海外派遣之個人特質、組織社會化戰術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航運業為例,載於國立高雄海洋技術學院主編,校慶周論文發表會。
23.余德成、連淑君、王韻婷 (2001),「企業福利之調查與分析:以台灣航運業為例」,航運季刊,第10卷,第3期,頁 49-64。
24.余德成、連淑君、張玲慈 (1999),「高雄地區航運業薪資制度之研究」,海運研究學刊,第8期,頁 47-58。
25.吳兆麟 (2003),航海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
26.吳兆麟、王躍輝、陳敬根 (2008),「論中國航海教育的定位」,航海教育研究,第4期,頁 1-8。
27.吳思華 (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城邦文化
28.吳清山、林天佑 (1999),「教育名詞:學校本位課程、三明治課程」,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28期,頁 74-75。
29.吳靖國 (2000),教育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30.李台生 (2004),「如何落實在校一年之海上實習制度」,海技月刊,第116期,頁 6-10。
31.李台生、余坤東 (2003),海事類高職轉型方向之研究結案報告,台北:教育部委託研究計畫。
32.李先強 (2009),「建立由國家負責的海上專業學生認識實習船隊的構想」,青島遠洋船員學院學報,第1期,頁 19-22。
33.李勇、趙玉良 (2008),「中國船員現況分析與發展對策」,航海教育研究,第4期,頁 1-8。
34.李福登 (1997),「三明治教學法在技職教育學習效果上之驗證」,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第38期,頁 14-17。
35.杜煜慧 (1989),「英國航海人員考試制度之研究(1-6)」,考選週刊,台北:考選部。
36.沙允仁 (1976),「航運技術學系簡介」,交大航技,創刊號,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航運技術學會,頁 3-5。
37.周和平 (1990),「我國海運人才培育政策」,海洋科技,第7期,頁 55-68。
38.周和平 (1992a),「我國航海教育—課程之探討」,海運學刊,第1期,頁 1-17。
39.周和平 (1992b),英、美、日等國商船教育制度與我國商船教育制度之比較研究,台北:中華民國教育部。
40.周和平 (1993),英、美、日等國商船教育制度與我國商船教育制度之比較研究,台北: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
41.周和平 (1995),「商船艙面工作人員職業能力發展分析之研究」,載於中國海事專科學校主編,海事院校海勤系科實習暨就業輔導研討會成果報告,台北:中國海事專科學校。
42.周和平 (1999),航海技職教育配合STCW1995年修正案暨一貫課程之研究,台北:教育部技職司研究計畫。
43.周和平 (2001),航海技職教育配合STCW國際公約一九九五年修正案曁一貫課程之硏究,台北:教育部委託硏究計畫。
44.周和平 (2006),「我國商船人才培育政策」,航海技術,第6期,頁 1-15。
45.周和平(1997),1978年航海人員訓練、發證及當值標準國際公約1995年修正規定對我國船員管理體制之影響及規劃因應方案,台北:交通部委託研究計畫結案報告。
46.周和平、林彬 (1999),「一九七八年航海人員訓練、發證及當值標準國際公約一九九五年修正案」對我國海事教育之影響,載於教育部技職司主編,第十四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47.周和平、陳彥宏、林彬、林銘智 (2000),「STCW 95規範下我國航海技職教育之課程之銜接問題研究」,載於教育部技職司主編,2000年航海技職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教育部技職司。
48.周和平、陳彥宏、林彬、郭俊良 (2000),航海技職體系教育配合STCW國際公約1995 年修正案暨一貫課程之研究成果報告,台北:教育部專題計畫。
49.周和平、陳哲雄、林彬、莊水旺、陳彥宏(1999),1978年海人員訓練、發證及當值標準國際公約附錄之1995年修正案我國資料遞送之擬訂,台北:交通部委託研究計畫結案報告。
50.周和平、陳哲雄、林彬、莊水旺、陳彥宏(1999),1978年航海人員訓練、發證及當值標準國際公約附錄之1995年修正案我國資料遞送之擬訂,台北:交通部委託研究計畫結案報告。
51.林光、張志清 (2009),航業經營與管理,第六版,台北:航貿文化事業。
52.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 (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第3卷,第2期,頁.122-136。
53.林海清 (2000),教育與人力發展,台北:復文書局。
54.林新發 (1994),調查研究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頁255-289),臺北:師大書苑。
55.林俊彥 (2006),「從技職人才培育產訓的落差談產學合作」,技職簡訊,172期。
56.林彬 (2007),商船航海類、商船輪機類、造船類海事人才培育策略模式及內涵之規劃,台北:教育部委託硏究計畫。
57.林彬 (2007),海事人才培育策略模式及內涵之規劃彙整報告,台北:教育部委託硏究計畫。
58.林梅琴 (2007),「教育實習輔導制度運用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之策略」,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3卷,第1期,頁 143-173。
59.俞克維 (2008),海事職校之海勤系科教育內涵分析與學生升學就業意向探討期末報告,台北:教育部委託研究計畫。
60.胡幼慧 (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出版。
61.胡正華 (2000),職業類科教學行為,台北:師大書苑。
62.胡志武、耿鶴軍 (2007),「委託實習模式在航海實踐教學中的應用」,航海教育研究,第3期,頁 47-50。
63.胡念祖 (1997),海洋政策之理論與實務研究,台北:五南圖書。
64.孫珽 (2006),「航海專業學生實習的現狀與探討」,中國水產,2月,頁 63-64。
65.徐宗國 (1997),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書局。
66.徐珮 (1999),「從教師專業看導師角色扮演」,教師專題研究集刊,第2輯,台北:新店高中。
67.徐國裕 (2006),船舶管理,台北:五南圖書。
68.袁方 (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圖書。
69.袁智清 (2002),論二十一世紀我國之海運政策-當前海運政策之規劃與整體評估,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市。
70.財團法人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 (2007),2007年海洋教育高峰會議結案報告,台北。
71.高迪里、尤幸玲 (2003),社會工作實習--學生指引手冊,台北:雙葉書廊。
72.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商船學系 (2007年 8月),96年海事人才與課程規劃座談會專輯,海洋大學商船系主編,基隆市:海洋大學商船系。
73.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2007),波蘭海事大學交流考察報告書,高雄:張始偉、胡家聲、陳昭銘、羅德章。
74.基隆海事高級職業學校 (1996),中華民國海事教育歐洲考察團報告,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75.康自立 (1985),建教合作教育原理,台北:全華書局。
76.張媛甯 (2007),一所技術學院產學合作教育管理機制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南市。
77.教育部 (1984),改進商船教育及船員訓練計畫修正案,台北:教育部。
78.教育部 (2007),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79.教育部 (2007d),教育部學生實習船聯合輔導會設置要點,台北:教育部。
80.教育部 (2010),技職教育再造方案-落實學生校外實習課程作業參考手冊,台北:教育部。
81.曹勝雄、容繼業、劉麗雲 (2000),「專科餐旅教育三明治教學制度實施認知之研究」,高雄餐旅學報,第3期,頁 53-68。
82.莊慶達 (2000),「我國航海人員勞動界業環境與海事教育現況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第52卷,第2期。
83.許全守 (2000),「三明治課程在高等教育的實施策略」,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第58期,頁 46-51。
84.許洪烈 (2002),「我國實施STCW 95的回顧與展望」,海運月刊,第200期,頁 2-16。
85.郭俊良、余坤東、梁金樹 (2006),「航商之船員僱用聲望對本國籍高級航海人員工作相關態度之影響」,航運季刊,第15卷,第2期,頁 57-77。
86.郭俊良、袁智清、林銘智 (2004),「台灣地區高級航海專業人力現況剖析」,海技,第114期,頁 1-17。
87.郭俊良、梁金樹、余坤東 (2004),「台灣船員職場之現況剖析」,海運與航運技術研討會論文集 (頁 245-263),基隆: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運研究中心。
88.郭俊良、梁金樹、余坤東(2004),「航海科系應屆畢業生上船工作意願之主觀影響因素探討」,航運季刊,第13卷,第2期,頁17-37。
89.郭彥谷 (2008),服務品質、企業形象、顧客滿意度對顧客忠誠度關聯性之研究:以高等海事教育機構為例。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基隆。
90.郭軍武、許東平(2009),「中日航海專業海上實踐教學的比較分析」,航海教育研究,第1期,頁 49-50。
91.郭軍武、許東平、王士局 (2008),「中日航海教學實習船的比較與思考」,海教育研究,第3期,頁 34-36。
92.陳立民 (2004),「如何因應未來我國海事人才之需求」,海技,第112期,頁 1-11。
93.陳彥宏 (1997),「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航海人員訓練發證及當值國際公約規範下我國海事教學體制之檢討與評估」,航運季刊,第6卷,第4期,頁 1-20。
94.陳彥宏 (1998),「從我國高級航海專業人力養成規劃論培育體制之重新定位」,航運季刊,第7卷,第4期,頁 30-50。
95.陳彥宏 (1998),「從船員之適任能力論港口國管制政策對我國海事教學體制之衝擊」,航運季刊,第7卷,第1期,頁 40-54。
96.陳彥宏 (1999),「從教師教學品質需求論台灣高等航海教育師資之問題與對策」,航運季刊,第7卷,第4期,頁 1-34.
97.陳彥宏 (2000),「台灣航海科系學生海上實習制度的基本問題分析」,航運季刊,創新版第9卷,第4期,頁 44-52。
98.陳彥宏 (2000),「台灣高等航海教育教師在STCW 95衝擊下所面臨之問題分析與檢討」,2000年海事技職教育研討會,頁 25-52,台北:教育部技職司。
99.陳彥宏 (2008),「澳大利亞海事教育體制」,海安論壇。
100.陳彥宏、江義清、翁吉村 (2002),「STCW公約規範下航海人員訓練紀錄簿之設計與管理研究」,第17屆全國技職教育研討會。台北:教育部技職司。
101.陳昭雄 (1984),技術職業教育教學法,台北:三民書局。
102.陳昭雄 (1989),職業科目教學方法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師大書苑。
103.陳哲雄 (1998),「1978年STCW國際公約1995年修正案對我國技職教育的影響及啟示」,海事水產技職教育,第10期,頁 1-61。
104.陳哲雄 (1998),「現代化船舶輪機人員職業能力分析之研究」,海事水產技職教育,第11期,頁 35-91。
105.陳哲雄 (1999),輪機技職教育配合STCW1995年修正案暨一貫課程之研究,台北:教育部技職司研究計畫。
106.陳家彌 (2003),師徒式教育實習之理論與實踐,台北:心理出版社。
107.陳倬民(1991),「發展內太空事業」,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第3期,頁 4-6。
108.陳嘉彌 (1998),「自情境教學探討師徒式教育實習」,教育研究資訊,第6卷,第5期,頁 21-41。
109.單文經 (1997),教學原理。台北:遠流出版社。
110.揚深坑、歐用生、王秋絨、湯維玲 (1994),各國實習教師制度比較。台北:師大書苑。
111.曾懷恩 (1998),以Connector為基的組裝規劃模式,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新竹。
112.黃光雄 (1996),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書苑。
113.黃政傑 (1997),「教學的意義與模式」,輯於黃政傑主編,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114.黃英忠、黃培文 (2003),「實習工作價值觀的建構及其與工作投入的關係―以大專觀光、休閒、餐旅相關科系學生為例」,觀光研究學報,第10卷,第1期,頁 63-79。
115.黃廣茂 (2007),「美國航海教育的經驗對我國航海教育的啟示」,南通航運頭班技術學院學報,12月,頁 88-92。
116.楊家瑾 (1978),「談航海教育的幾個問題」,交大航技,第3期,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航運技術學會,頁 4-5。
117.楊朝祥 (1984),技術職業教育辭典,台北:三民書局。
118.楊朝祥 (1985),技術職業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三民書局。
119.趙健、張吉平、何慶華 (2009),新加坡航海教育研究,航海教育研究,第1期,頁 41-44。
120.劉正江 (2007),「美國海運院校實習船情況的考察報告」,航海教育研究,第1期,頁 21-24。
121.劉祥得、方福梁 (2005), 「未來全球船員短缺問題─兼論我國船員人力資源政策」,航運季刊,第14卷,第2期,頁 21-40,。
122.樊印海、李濤 (2001),「烏克蘭高等航海教育情況述要」,航海教育研究,第3期,頁71-72。
123.蔡源二 (1990),日本商船教育實習制度之研究,教育部技職司研究案。
124.鄭旭紅、倪沈建 (2009),「實習訓練船的建造與使用--緩解高級船員短缺危機的有效途徑」,貨櫃化,第4期,頁 16-17。
125.鄭禮標 (2008),「航海專業海上實踐教學的現況與思考」,航海技術,第4期,頁 70-71。
126.鄧振源、曾國雄 (1989a),「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分析運用(上)」,中國統計學報,第27卷,第6期,頁 5-22。
127.鄧振源、曾國雄(1989b),「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分析運用(下)」,中國統計學報,第27卷,第7期,頁 1-15。
128.盧水田 (2004),「台灣航運界船員供需現況探討」,載於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高雄海洋科技大學、中國海事商業專科學校主編,我國船員培訓制度研討會論文集,頁 9-13,台北。
129.謝寶梅 (1997),「教學效能」,黃政傑主編,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130.鍾添泉、余坤東 (2008),「台灣航海教育女生投入船員職場之調查研究」,載於中華海員總工會主編,2008中華海員品質提升研討會論文集,頁261-271,台北:中華海員總工會。
131.鍾添泉、余坤東 (2009a),「我國實習船運作與管理模式之探討」,海運學報,第18卷,第2期,頁 77-101。
132.鍾添泉、余坤東 (2010),「STCW公約架構下我國航海教育課程探討--以操作級艙面航海人員培育為例」,航運季刊,第19卷,第1期,頁 15-42。
133.鍾添泉、余坤東、謝曉琪 (2009b),「海運業務人員核心職能之建構」,海運學報,第18卷,第1期,頁 89-105。
134.顏素霞 (1993),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實習課程學生個人背景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高雄。
135.魏兆歆 (1990),海事教育之變革與發展,台北:黎明文化。
136.羅文基 (1986),教育、訓練與人力發展,台北:複文圖書。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