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殷墟甲骨刻辭地名字研究
作者:余風
作者(外文):YU FONG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宋建華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3
主題關鍵詞:甲骨文地名文字學地理文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本文以殷商甲骨刻辭之地名文字為研究對象,研究材料包括《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花園莊東地甲骨》以及2012年發表的《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等書,統計整理823例地名,包括普通地名、國族名等專名字,以及15例的地名通名。在地名的研究中,不同於以往以地望為主的探究,本文側重於地名的構形及功能,並藉以觀察地名文字的文化根源以及先民在地理上的活動概況。論文首先建立甲骨文地名字的判斷依據,再將823例的地名字由文例中分析其功能,歸納有祭祀、田獵、軍事、農業、行政、建築等六大功能,再依甲骨地名文字的偏旁,依偏旁字的本形本義,分為山川、草木、建築、人體、天象、動物、軍武、器物以及構形不明等九大偏旁類別。每一偏旁類別下,再歸入相關的偏旁,而每一偏旁下,再依序探析相關的地名字,藉由同一偏旁的地名構形觀察地名字的結構、功能、分期、方位、背景等共通性。部份的構形偏旁,明顯具有辨義的功能,如山川系統中,从水偏旁以表水名、从山偏旁以表山名,且國族名及軍事功能較少,是較為和平的地名;而人體系統中的从大、从卩、从丮、从女、从子等的構形偏旁,則多見用為國族名,且集中於武丁時期。因此,藉由地名的構形分析,可理解先民的地理文化思維,並有系統地綜理為數眾多的甲骨地名字。最後,再依時間關係和空間關係,綜合整理甲骨文地名字的時空關係,並旁及地名字結構及偏旁的變化,以及地名屬性變化等現象。
一、古籍
■(漢)司馬遷:《史記》,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漢)班固:《漢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尚書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影清嘉慶二十一年阮元主刻重刋宋本《十三經注疏》,1997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影清嘉慶二十一年阮元主刻重刋宋本《十三經注疏》,1997年
■(東漢)許慎著、(南唐)徐鉉校訂:《平津館校刊說文解字》,台北市,世界書局,1960年
■(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圈點段注說文解字》,台北:萬卷樓圖書,1999年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影清嘉慶二十一年阮元主刻重刋宋本《十三經注疏》,1997年
■(晉)郭璞注,(宋)刑昺疏:《爾雅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影清嘉慶二十一年阮元主刻重刋宋本《十三經注疏》,1997年
■(北魏)酈道元注,陳橋驛校證:《水經注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新校本漢書集注并附編二種,1981年
■(清)王筠:《說文釋例》,台北:世界書局,1984年
■(清)桂馥:《說文解字義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王筠:《說文釋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
■(清)王筠:《說文解字句讀》,台北,廣文書局,1972年
■(清)郝懿行:《爾雅義疏》,台北,台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據中華書局家刻足本校刋,1972年


二、甲骨材料(依著者筆劃序)
■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編:《小屯南地甲骨》,上海:中華書局,1983年
■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編:《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
■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編:《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 李學勤主編:《英國所藏甲骨》,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 許進雄主編:《懷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1979年
■ 郭沫若主編:《甲骨文合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三、專書(依著者筆劃序)
■ 丁山:《甲骨文所見氏族及其制度》,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 丁福保編:《說文解字詁林》,台北:鼎文書局,1996年
■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頁231
■ 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 王宇信、楊升南主編:《甲骨學一百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 王國維:《史籀篇疏證》,台北:藝文印書館
■ 王國維:《觀堂集林》,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 王獻唐:《那羅延室稽古文字》,濟南:齊魯書社,1985年
■ 王蘊智:《殷商甲骨文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年
■ 朱歧祥師:《朱歧祥學術文存》,台北:藝文印書館,2013年
■ 朱歧祥師:《殷墟卜辭句法論稿》,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
■ 朱歧祥師:《殷墟甲骨文字通釋稿》,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 朱歧祥師:《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校釋》,台中:東海大學中文系語言文字研究室,2006年
■ 朱歧祥師:《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論稿》,台北:里仁書局,2008年
■ 朱歧祥師《甲骨文字學》,台北:里仁書局,2005年
■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 宋建華師:《說文新論》,台北:聖環圖書,2006年
■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5年
■ 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上海:上海世紀出版社,1999年
■ 李學勤:《殷代地理簡論》,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 余風:《說文解字邑部及其地理文化研究》,台中:逢甲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6年
■ 季旭昇師:《說文新證》,台北:藝文印書館,2004年
■ 季旭昇師:《說文新證》,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
■ 屈萬里:《殷虛文字甲編考釋》,台北:聯經出版社,1984年
■ 俞偉超:《中國古代公社組織的考察-論先春兩漢的單-僤-彈》,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
■ 姚孝遂、肖丁:《小屯南地甲骨考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 姚孝遂主編:《殷墟甲骨刻辭類纂》,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 姚萱:《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的初步研究》,北京:線裝書局,2006年
■ 胡厚宣:《甲骨文合集釋文》,北京:中國社科院,1999年
■ 胡厚宣:《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濟南: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1944年
■ 唐蘭:《天壤閣甲骨文存并考釋》,北京:北京圖書館,2000年
■ 孫海波主編:《甲骨文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34年
■ 島邦男:《殷墟卜辭研究》,台北:鼎文書局,1958年
■ 馬敘倫:《說文解字六書疏證》,台北:鼎文書局印行,1975年
■ 商承祚:《殷契佚存及考釋》,北京:北京圖書,2000年
■ 張玉金:《20世紀甲骨語言學》,上海:學林出版社,2003年
■ 張玉金:《甲骨卜辭語法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 張秉權:《甲骨文與甲骨學》,台北:國立編譯館,1988年
■ 張秉權:《小屯第二本.殷墟文字.丙編.考釋》,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1957年
■ 郭沫若:《卜辭通纂》,北京:北京圖書館,2000年
■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圖書館,2000年
■ 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 陳潔:《商周姓氏制度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 童書業:《童書業歷史地理論叢》,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 楊樹達:《卜辭求義》,台北:大通書局,1970年
■ 楊樹達:《積微居甲文說》,台北:大通書局,1974年
■ 葉玉森:《殷虛書契前編集釋》,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 趙誠:《甲骨文簡明詞典》,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 蔡信發師:《六書釋例》,台北:蔡信發發行,2001年
■ 蔡信發師:《說文部首類釋》,台北:蔡信發發行,1997年
■ 鄭杰祥:《商代地理概論》,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
■ 魯實先:《殷栔新詮》,台北:黎明文化,2002年
■ 魯實先:《假借遡原》,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3年
■ 魯實先:《說文正補.轉注釋義》,台北:黎明文化,2003年
■ 鍾柏生:《殷商卜辭地理論叢》,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 魏慈德:《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辭研究》,台北:台灣古籍,2006年
■ 羅振玉:《增訂殷墟書契考釋》,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 饒宗頤:《殷代貞卜人物通考》,香港:香港大學,1959年
■ 饒宗頤:《饒宗頤史學論著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四、單篇論文(依著者筆劃序)
■ 何琳儀:〈古璽雜釋續〉,《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輯,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頁470-479
■ 張金光:〈秦鄉官制度及鄉、里、亭關係〉,《歷史研究》1997年,第6期,頁22-39
■ 周振鶴〈從漢代「部」的概念釋縣鄉里亭制度〉,《歷史研究》1995年,第05期,頁36-43
■ 楊際平:〈漢代內郡的吏員構成與鄉、亭、里關係-東海郡尹灣漢簡研究〉,《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年,第4期,頁28-36
■ 陳煒湛:〈甲骨文行為動詞探索(一)〉,《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頁335
■ 姚孝遂:〈再論古漢字的性質〉,《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頁316。
■ 孫海波:〈讀王靜安先生古史新證書後〉,《考古學社社刊》第二期,北平,燕京大學,1935年,頁55-58
■ 張秉權:〈殷代的農業與氣象〉,《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刋》第四十二本第二分,台北,中央研究院,1970年,頁277
■ 齊文心:〈殷代的奴隸監獄和奴隸暴動〉,《中國史研究》1979年第14期,頁72-75
■ 陳煒湛:〈甲骨文中的商代方國聯盟〉,《古文字研究》第六輯,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頁78
■ 余風:〈說文解字地理通名字探析〉,《第22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逢甲大學,2011年,頁1-20
■ 葉玉森:〈說契〉,《甲骨文硏究資料匯編叢書》,原載於《學衡》第三十一期,北京:北京大學圖書館,2000年
■ 徐中舒:〈耒耜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二本第一分,中央研院,1930年,頁727。
■ 王慎竹:〈商代建築技術考〉,《殷都學刋》1986年第2期,安陽:安陽師範學院,1986年,頁9
■ 屈萬里:〈岳義稽古〉,《清華學報》第二卷第一期,頁62-67
■ 劉釗:〈卜辭所見殷代的軍事活動〉,《古文字研究》十六輯,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頁122。
■ 王光鎬:〈甲骨文楚字辨〉,《江漢考古》1984年第2期。
■ 黃德寬〈卜辭所見中字本義試說〉,《文物研究》第三期,1988年,頁112-114
■ 朱歧祥師:〈說卲-兼論花東甲骨的時期〉,《語言文字與文學詮釋的多元對話》,台中:東海大學中文系,2010年,頁295
■ 胡厚宣:〈殷代的史為武官說〉,《全國商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安陽:安陽師範學院,1985年,頁183-195。
■ 柯昌濟:〈殷墟卜辭綜類例證考釋〉,《古文字研究》第十六輯,(\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 金祥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安達黎奧博物館所藏一片牛胛骨刻辭考釋〉,《中國文字》第九卷,台北:台大中文,1969年,頁42-54
■ 朱歧祥師:〈小屯南地甲骨釋文正補〉,《香港浸會學院學報》第十三卷,香港:香港浸會大學,1986年
■ 陳邦懷:〈小屯南地甲骨中所發現的若干重要史料〉,《歷史研究》第2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982年,頁130
■ 齊文心:〈甲骨文字考釋〉,《考古與文物》1988年第4期,西安:陝西省考古研究所,1988年
■ 沈建華:〈商代冊封制度初探〉,《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3年
■ 張秉權:〈甲骨文所見人地同名考〉,《慶祝李濟先生七十歲論文集》,台北:清華學報社,1967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