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刑法責任內涵之研究
作者:曾思堯
作者(外文):TSENG,SZU-YAO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指導教授:余振華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5
主題關鍵詞:責任規範意識自律原則自由意志責任內涵responsibilities connotation of criminal lawself-disciplineTatbestandillegal mindnor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自從三權分立概念的提出用以確保司法權獨立而不受到政治力的干擾之後,人類社會對於權力控制的理念也同時的擴及至政治力以外的所有公權力領域。以近代刑法的出現為例,正是由於自覺到中世紀刑法在人為恣意的操縱下所帶來的惡害性遠遠超過其號稱能達到的維護以及安定社會功能,從而以權力分立作為基礎思維的罪刑法定主義遂應運而生。此外,由於人權保障思想的抬頭,更進一步催生了對於以國家公權力作為核心的國家刑罰權加以制約(主要集中於約束實際行使刑罰權的司法人員)的看法。因而,罪刑法定主義與刑法謙抑性思想可說是支撐近代刑法價值觀的兩大基礎。
職是,要達到罪刑法定主義以及刑法謙抑性所揭櫫的理想與效果,仍然必須依賴嚴謹的法學方法論來適用法律,從而具備客觀性以及可分析性的犯罪階層理論遂應運而生。以社會學以及犯罪學的定義而言,犯罪原本正是泛指對於一切反社會且具有妨害他人社會生活利益之行為。清楚的表現出以違法性以及責任作為刑法本質論的看法。
不同於構成要件行為與違法性層次所呈現的外在客觀判斷模式,本質上作為行為人主觀對於違法行為的責任歸屬問題,在犯罪階層理論的判斷上,僅得從行為人的心理狀態加以推敲。然而責任的內涵是否僅得自規範的要求加以獲得,抑或涉及行為人所應遵守的其他行為模式,例如作為社會一份子所應遵守的自律原則等,莫不成為刑法責任內涵所應充實的元素。本文爰自責任原則的內涵出發,重新檢討責任內涵與規範、社會的關係,並重新回頭省思,並且建構刑法責任內涵。
Since the idea of separation has been mentioned by Baron de Montesquieu to prevent government power or politica strength violate the neutralization and independence of judicial power, human society also extend this idea to the concept of crininal law. For example, modern criminal law scholars realized through medival period’s situation that, if we allow government carry out penalty with out any limitation, the disadventage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en the adventage that we possible gain.
Moreover, the although the human soceity might keep harmonic or peaceful, but human’s dignity would be set in a instable situation. Therefor, the principle of "nulla poena sine lege"; the principle of legality has benn mentioned.Besides, as the humen rithgs protection has been arisen, it also induce the government power selfrestrain it’s punishment power, especialy thoes official who direcly in charge of sentence to punishment. As a result, the principle of legality and selfrestrain is the fundation stone of the modern criminal.
Due to this, if we hope to achieve the best result that might be carrying out by the two principles, we still need go through legal methodology in a conscientious and careful way. Therefore, the objective and analyzable theory of「Die Lehre vom Verbrechen」 will be formed. The sociology and criminology has showed, the definition of crime is a behavior of anti-society and violates other people’s social life benefit. So it clearly point out that criminal law must consider suspect’s illegal mind and responsibility judgment as to build a well structure criminal law to sentence reasonable punishment. This request also make the commentary of criminal law became more subjective and formality.
The responsibility of criminal law is very different from illegal mind which is judged objectively, the responsibility of criminal law is always attribution of responsibility for the offense as the perpetrator subjective in nature. Therefore, on the judgement of Tatbestand which is just by the perpetrator's mental state to be refined.
But the connotation of responsibility is only to be obtained from the specification of requirements to obtain , or involve other actors behavior patterns to be observed , for example, as members of society should abide by the principle of self-discipline , everyone becomes an element of criminal law responsibility should enrich the connotation .
This article departure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 the responsibility to review the meaning and norms , social relations , and again back reflection ,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riminal law liability connotation.
參考文獻一覽表
壹、中文部分(依作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一、中文著作
1、甘添貴,體系刑法各論第一卷,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9月修訂再版。
2、甘添貴˙謝庭晃合著,捷徑刑法總論,甘添貴自版,93年4月初版。
3、危芷芬譯,Jerry M.Burger著,人格心理學,新加坡商聖智學習亞洲私人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2012年9月4版1刷。
4、余振華,刑法總論,三民書局,2013年10月修訂二版1刷。
5、余振華,刑法違法性理論,作者自版(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經銷),2010年9月二版一刷。
6、沈宗靈譯,Hans Kelsen著,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商務印書館,2013年3月第1版。
7、沈明譯,Eric A.posmer著,法律與社會規範,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4月初版第1刷。
8、何勤華等著,德國法律發達史,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1月。
9、李雄揮編譯,William K. Frankeha著,倫理學,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80年9月初版2刷。
10、肖晚祥,期待可能性理論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1版1刷。
11、邱振訓譯,斯賓諾莎著,倫理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3月初版一刷。
12、林山田,刑罰學,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4月修訂版第四次印刷。
13、林火旺,倫理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4月2版8刷。
14、林紀東譯,美濃部 達吉著,法之本質,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月臺3版1刷。
15、林秀麗˙林庭瑤˙洪惠芬譯,E.C.Cuff˙W.W.Sharrock˙D.W.Francis合著,特新社會學理論的觀點(Perspectives In Sociology),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6 年1月出版。
16、周偉馳譯,奧古斯丁著,論原罪與恩典-駁佩拉糾派,道風書社,2005年初版。
17、法治彬、董保城著,憲法新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3月3版第2刷。
18、洪鐮德,法律社會學,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0月2版1刷。
19、侯玉波,社會心理學(第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7月第3版。
20、袁繼紅,社會科學解釋研究-規律˙規範、原因˙理由、與社會科學解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21、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9月3版第1刷。
22、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下),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9月3版第1刷。
23、黃天中、洪英正合著,心理學,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4月初版2刷。
24、陳子平,刑法總論(上),作者自版,2005年5月初版第1刷。
25,國立編譯館主譯,魯貴顯譯,George Kneer、Armin Nassehi著,盧曼社會系統理論導引,巨流圖書公司,2000年9月1版。
26,國立編譯館主譯、李君韜譯,Niklas Luhmann著,社會中的法,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2月初版1刷。
27、童世駿譯,Jürgen Habermas著,事實與格式,臺灣商務印書館,2003年12月初版1刷。
28、張承漢譯,Leonard Broom、Charles M. Bonjean、Dorothy H. Broom著,社會學,巨流圖書公司,82年11月1版2刷。
29、張甘妹,犯罪學原論(增訂版),張甘妹自版,1995年3月增訂10版。
30、曾慶豹,哈伯瑪斯,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3月初版3刷。
31、楊日然,法理學,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8月初版第2刷。
32、楊智傑譯,Ian Mcleod著,法理論的基礎,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月。
33、鄧曉芒譯,康德著,實踐理性批判,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2月初版第3刷。
34、蔡德輝˙楊士隆合著,犯罪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2月修訂再版。
35、錢志純編譯,笛卡兒著,我思故我在,志文出版社,2012年10月重排再版。
36、鍾沛君譯,Michael S. Gazzaniga著,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意識、抉擇與背後的大腦科學,貓頭鷹出版,2013年3月初版。
37、羅達仁譯,Wilhelm Windelband著,西洋哲學史,臺灣商務印書館,2000年初版3刷。
二、中文期刊論文
1、王乃彥,作為犯罪論根基的行為規範與制裁規範之考察,網路資料來源:http://www.cit.edu.tw/110/20100814052109.pdf,最後造訪日期:20150108。
2、甘添貴,古典學派與近代學派於現代刑法理論之影響,收錄於刑法之重要理念,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6月初版。
3、余振華,刑法規範論與犯罪體系論之構造,收錄於甘添貴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上冊),甘添貴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出版,2012年4月1版1刷。
4、吳耀宗,從德國刑法交通事故現場不容許離開罪看我國刑法肇事逃逸罪,收錄於軍法專刊第56卷第6期,2010年12月。
5、姚珩,古典力學的奠定-數學觀與機械論的統合,資料來源網址:http://phy.ntnu.edu.tw/~yao/Newton-mechanics.pdf,最後造訪日期為2015年1月26日。
6、陳士誠,康德於「單在理性範圍內之宗教」中的自由理論,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15期,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2006年元月。
7、陳友鋒,期待可能性-刑法上地位之回顧及展望,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5月。
8、陳晉華,運用民主基礎系列叢書實施國小四年級品德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以責任核心價值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11年10月。
9、蔡蕙芳,故意犯罪(三)-客觀處罰條件,收錄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6期。
貳、日文部分(依作者姓氏日文發音排序)
一、日文著作
1、碧海 純一,法哲學概論,弘文堂,1977年3月20日全訂第1版第8刷。
2、井田 良,刑法総論の理論構造,成文堂,2005年8月10日初版第2刷。
3、井田 良,犯罪の現在と目的的行為論,成文堂,1995年3月3日初版1刷。
4、石川 善助,法社会学序説,岩波書店,1983年5月17日第1刷。
5、大谷 實,刑法講義総論新版第2版,成文堂,2007年4月。
6、下村 康正,犯罪論の基本的思想,成文堂,1999年6月初版。
7、白井 成允、小倉 貞秀譯,カント道徳哲学,Kant著,岩波書店,1992年9月28日第27刷。
8、莊子 邦雄,近代刑法思想史序說,有斐閣,昭和58年(1983年)2月25日初版第1刷。
9、田中 成明,法理學講義,有斐閣,2004年7月20日初版第9刷。
10、高橋 則夫,規範論と刑法解釈論,2007年10月20日初版第1刷。
11、團藤 重光,法学の基礎(第二版),有斐閣,2008年5月30日2版3刷。
12、内藤 謙,刑法理論の史的展開,有斐閣,2007年10月30日初版第1刷。
13、內藤 謙,刑法講義(下),有斐閣,1991年5月30日初版第1刷。
14、內藤 謙,岩波書店,刑法原論,2005年9月5日第6刷。
15、林 幹人,刑法總論,東京大學出版會,2005年6月15日初版第5刷。
16、前田 雅英,現代社会と実質的犯罪論,東京大学出版会,1992年2月10日初版。
17、前田 雅英,可罰的違法性論の研究,東京大學出版會,1982年6月30日初版。
18、前田 雅英,刑法總論講義,東京大學出版會,1998年3月第三版。
19、増田 豊,規範論によって責任刑法の再構築,勁草書房,2009年2月25日第1版第1刷。
20、町野 朔、吉田 宣之監訳,クラウス‧ロクシン,刑法総論第一巻第3版(翻訳第1分冊),信山社,2003年8月30日,第1版第1刷。
21、松宮 孝明,刑事立法と犯罪体系,成文堂,2003年5月初版第1刷。
22、三島 淑臣,法思想史,青林書房,2003年12月25日新版第6刷。
23、宗岡 嗣郎,犯罪論と法哲学,成文堂,2007年6月10日初版第1刷。
24、山口 厚,問題探究刑法總論,有斐閣,2005年2月20日第1版第9刷。
25、山口 厚,刑法總論第2版,有斐閣,2007年4月30日第2版第1刷。
26、山中 敬一,刑法総論第2版,成文堂,2008年3月1日第2版第1刷。
27、山中 敬一監訳,クラウス‧ロクシン,刑法総論第一巻第4版(翻訳第2分冊),信山社,2009年5月25日,第1版第1刷。
28、米田 泰邦,犯罪と可罰の評価(刑事法研究第一巻),成文堂,昭和58(1983)年12月10日第一刷。
二、日文期刊論文
1、植田 重正,期待可能性,收錄於刑法講座˙3責任,有斐閣,1976年4月30日初版第17刷。
2、江藤 隆之,刑罰法規としての行為規範,收錄於桃山法學第17號,2011年3月。
3、大山 弘,可罰的責任論の構造,收錄於神戸学院法学第34巻第3号,2005年3月出版。
4、金澤 文雄,刑罰目的の多元的˙発展的考察,收錄於中山研一先生古稀祝賀論文集第四卷,成文堂,1997年2月22日初版第1刷。
5、木村 龜二,刑法の目的と機能,收錄於刑法講座1,有斐閣,昭和52年(1977年)3月10日初版第13刷。
6、斉藤 誠二,刑罰の正当性の根拠をめぐって,收錄於宮澤浩一先生古稀祝賀論文集第二卷,成文堂,2000年初版。
7、鈴木 晃,責任の予防的再構成に関する一考察,收錄於中京大学大学院生法学研究論集第2号,1981年12月1日出版。
8、関 哲夫,いわゆる機能主義刑法学についてー機能主義刑法学の検討(1),收錄於国士舘法学22号。
9、曾根 威彥,本條目收錄於刑事法辞典,信山社,2003年3月28日第1版第1刷。
10、高橋 広次,法価値として正義,收錄於法哲学入門,成文堂,2005年2月10日第3刷。
11、富田 敬一,ビンディングの規範論,收錄於國士館大學法學會國士館法學第2號,1970年。
12、永尾 孝雄,法とは何だろうか,收錄於法哲學入門,成文堂,2005年2月10日第3刷。
13、林 幹人,意思の自由と規範の防衛,收錄於上智法学論集39(1),上智大学,1995年6月20日。
14、福田 平,現代責任理論の問題點,收錄於刑法解釈学の基本問題,有斐閣,1975年6月25日初版第1刷發行。
15、福田 平,責任主義の展開,收錄於刑法解釈学の基本問題,有斐閣,1975年6月25日初版第1刷發行。
16、藤木 英雄,刑法における学派の対立―旧派˙新派、客観主義˙主観主義,收錄於刑法の爭点,有斐閣。
17、松宮 孝明,今日における犯罪論と刑罰論の関係,收錄於立命館法學第317號,2008年1月。
18、三上 正隆,宮本英脩の規範理論2,收錄於早稻田法學會誌第56卷,2006年。
19、宮沢 浩一,責任主義,收錄於現代刑法講座第2巻(違法と責任),成文堂,昭和57年7月25日初版第2刷。
20、村上 淳一,ドイツ法学,収録於法学史,東京大学出版会,1989年4月20日初版第11刷。
21、山中 敬一,犯罪體系論における行為規範と制裁規範,收錄於鈴木茂嗣先生古稀祝賀論文集(上卷),成文堂,2007年5月12日初版第1刷。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