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任務轉型之研究-從軍事鬥爭準備到非戰爭軍事行動
作者:曹義修
作者(外文):Tsao, Yi-Hsiu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班
指導教授:丁樹範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4
主題關鍵詞:軍事鬥爭準備非戰爭軍事行動轉型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國防白皮書非傳統安全威脅Preparing for Military Struggle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Transformationdiverse military tasks capabilityDefense White Papernon-traditional security threat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轉型是一個不斷持續的過程,主要係透過可預見的未來威脅,以及因應未來可能威脅而創造出來的最先進技術,加以透過持續不斷進步的技術、持續不斷精簡或新生的組織架構、創新的工作流程與作戰方式、建立可快速反應與適應戰場環境的精良作戰部隊,及可快速編成的任務編組能力,使此一特質成為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突發狀況環境、塑造軍事競合能力,以成為可保衛國家的優勢,以及保護自身不對稱的弱勢。
解放軍轉型即為一個不斷持續的過程,從2003年起透過領導人講話指導、公布重要文件導引、武器裝備更新、訓練模式及演習課目改變、參與國際重要演訓活動等,在整體軍力及人員規模不裁減之基礎下,解放軍順利的由各方面的軍事鬥爭準備,漸次向執行軍事鬥爭準備與從事非戰爭軍事行動轉型。
2005年,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胡錦濤提出「三個提供、一個發揮」,當時解放軍四總部、全軍各大單位,以及武警部隊均召開理論學習會議,主要是站在中共黨、國家及軍隊建設的戰略高度,將解放軍歷史使命科學概括為「三個提供、一個發揮」,此即為-軍隊要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而2005年底胡錦濤首次提出解放軍必須從事「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此開啟解放軍正規作戰部隊正式以成建制的方式投入包括國際維和、排雷、抗洪搶險、海上救難、維護主權、反恐等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
中國大陸為了回應國際對其軍事透明化的要求,從1995年起公布《中國的軍備控制與裁軍》後,自1998年起每2年公布一次「國防白皮書」,從《1998年中國的國防》以迄《2010年中國的國防》;而1995年公布《軍備控制與裁軍》後,計有2003年《中國的防擴散政策和措施》、2005年《中國的軍控、裁軍與防擴散努力》、2013年《國防白皮書: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等共11次。對此,中國大陸不但回應主要大國對其軍事透明化的要求,亦展現其即將成為區域強權及負責任大國的態勢。
從公布的演習課目及統計發現,解放軍的演習自2004年起全面以實彈戰術演習作為部隊訓練的主要模式,並擺脫以往演示性的演習。由於實彈戰術演習具高度危險性,在某種程度上對周邊國家及主要大國都是一種展示武器裝備現代化,及部隊精實訓練的一種方式。演訓課目是隨著武器裝備改變而增加或改變,中國大陸從早期小米加步槍的「三打三防」,於90年代末期演進至新「三打三防」;迄2009年年度軍事訓練指示,「要求全軍和武警部隊,……提高我軍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
2008年後臺海兩岸關係步入新時代,中國大陸不再以領導人講話恫嚇臺灣,亦不再透過官媒積極宣傳對臺軍事鬥爭準備任務,反介入作戰準備也低調在各項演習中持續進行;各軍兵種的一般戰訓演習從2004年的超過五成,逐漸由聯外演習、非戰爭軍事行動演習取代,甚至超過了六成;解放軍與地方政府合作從事反恐任務,專業部隊與國際合作派赴海外執行維和、排雷、醫療、聯合搜救等專業任務。在負責任大國形象下,解放軍意欲擺脫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汙名,並成為文明之師,解放軍的任務轉型、形象轉型,經過多年後已逐漸成形。
Transformation is a continuous process, mainly through the foreseeable future threats, as well as in response to possible future threats, to create the most advanced technology. In addition, transformation needs continuous and progressive technology, streamlined or nascent organization, innovative work processes and modes of operation to help to establish sophisticated battlefield combat troops with rapid response and adaptation to the battlefield environment. Moreover, to have the ability to quickly organize a task force and the special capability of adapting to unexpected situation environments and to shape a capability for military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thereby becoming a national defense advantage, as well as protecting asymmetric vulnerability.
The PLA's transformation is a continuous process. Since 2003, this has been shaped through the speech guidance of leaders, publication of important documents, updates of weaponry and equipments, changes of training mode and exercise subjects, participation in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exercises and through training events. Under a foundation of not cutting overall military power and staff, the PLA has transformed smoothly in terms of military struggle preparations, and gradually transformed to conducting military struggle preparation and engaging in non-war military operations.
In 2005, Hu Jintao, then Chairman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addressed "three providings and a developing". The four headquarters of the PLA, major military units, and the Armed Police Force convened for theoretical study, mainly standing on the strategic leve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state and army construction. The science of the PLA’s historical mission was summarized as "three providings and a developing". It also meant that the military should provide guarantees for consolidating the party’s ruling position, provide a strong security guarantee for maintaining a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period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provide strong strategic support for safeguarding national interests, and develop an important role for maintaining world peace and promoting common development. At the end of 2005, Hu Jintao proposed that the PLA must engage in "diverse military tasks capability", which meant the PLA’s regular combat troops started to join the following tasks: international peacekeeping, demining, flood rescue, sea rescue, maintaining sovereignty, and anti-terrorism etc. and diverse military missions.
In order to respond to international demands on its military transparency, the Chinese mainland in 1995 published "China's Arms Control and Disarmament". Since 1998, it has published "Defense White Paper" once every two years; from the publication of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in 1998 to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in 2010.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Arms Control and Disarmament" in 1995, another 11 publications were published, including "China's Non-Proliferation Policy and Measures" in 2003, "China's Endeavors for Arms Control, Disarmament and Non-Proliferation" in 2005 and "Defense White Paper: The Diversified Employment of China's Armed Forces" in 2013. In this regard, Mainland China is not only responding to demands on its military transparency by the major powers, but also showing a stance that it will soon become a regional and responsible power.
According to the publication of exercise subjects and statistics, it showed that since 2004 the PLA made comprehensive tactical maneuvers with live ammunition exercises as their main mode of military training, and disposed of the previous exercises as demonstrations. Due to tactical exercises with live ammunition being high risk, it is a way to show, to some extent, its modernization of weapons and equipment and meticulous training of troops to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major powers. Exercise subjects have been increasing or changing with the weaponry changes. Mainland China began its “Three Hits and Three Antis” strategy by using the traditional “millet plus rifles” in early stages, evolving to the "New Three Hits and Three Antis" in the late 1990s. In 2009, the annual military training instructions were “demanding all the armed forces and armed police forces,......to improve our armed forces’ in response to multiple security threats and to accomplish diverse military mission capability."
Cross-strait relations entered a new era after 2008. Mainland China is no longer to use leaders’ speeches to intimidate Taiwan, and is not to actively propagandize its military struggle against Taiwan through official media. Preparation of anti-access war is conducted continuously yet low-key in various exercises. The percentage of general combat training exercises conducted by different branches of the army were over half in 2004, thereafter more than sixty percent concentrated on exercises with foreign forces or 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 The PLA began cooperation with local governments to engage in anti-terrorism mission. The task forces were dispatched overseas and cooperated with foreign forces to perform peacekeeping, demining, medical, joint search and rescue, and other professional tasks. In the image of a responsible power, the PLA intends to get rid of the stigma of the Tiananmen Incident and become a civilized army. After many years of effort, the PLA's mission and image transformation has gradually taken shape.
中文部分
專書
Jared Diamond著,廖月娟譯,2006。《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Fail or Succeed )。臺北:時報文化。
Jasper, Scott (史考特‧賈伯斯)編,中華民國國防部譯印,2012。《國防能力轉型-國際安全新策略》(Transforming Defense Capabilities New Approaches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Marsh, David、Gerry Stoker著,陳義彥等譯,2009。《政治學方法論與途徑》(Theory and Methods in Political Science)。臺北:韋伯文化國際。
Peter L. Berger and Samuel P. Huntington主編,王柏鴻譯,2004。《杭廷頓&柏格看全球化大趨勢》(Many Globalizations)。臺北:時報文化。
Richard C. Bush著,林添貴譯,2011。《臺灣的未來:如何解開兩岸的爭端》(UNTYING THE KNOT: Making Peace in the Taiwan Strait)。臺北:遠流。
Strategy and Force Planning Faculty 編,林敏、王徵成、王一鳴譯,1998。《戰略與兵力規劃(上)》(Strategy and Force Planning)。臺北:國防部軍務局。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2010。《2010中共年報》。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2014。《2014中共年報》。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
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譯,2006。〈SIPRI年鑑2005〉。北京:八旗文化。
牛文元主編,2004。《2004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中共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王明武、常永志、徐戈、章楠等,2006。《非戰爭軍事行動》。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何清漣,2010。《中國的陷阱》。臺北:星島國際有限公司。
李慎明、王逸舟,2002。《2002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軍隊突發事件管理研究小組,2008。《軍隊參與處置地方突發事件領導實務》。北京:白山出版社。
曹雄源,2009。《戰略解碼: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布局》。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志武,2010。〈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臺北:八旗文化。
陳進廣,1993。《八九學運與中國民主化的反思》。臺北:致良出版社。
陶堅、陳鳳英,2006。《國際現實社會和諧的經驗與啟示》。北京:時事出版社。
陸忠偉主編,2005。《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4/2005》。北京:時事出版社。
葉至誠、葉立誠,2002。《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店文化出版社。
劉 明,2000。《國際干預與國家主權》。北京:四川人民出版社。
劉慧、趙曉春主編,2014。《中國國家安全研究報告(2014)》。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專書論文
王金存,2002。〈新世紀初的大國關係〉,李慎明、王逸舟主編,《國際形勢黃皮書-2002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32-37。
翁明賢,2004。〈美阿戰爭對臺澎防衛作戰的啟示〉,蘇進強主編,《美國反恐戰爭-臺灣觀點》。臺北:歐亞基金會,頁21-22。
蘇進強,2004。〈新世紀反恐戰爭的戰略視野〉,蘇進強主編,《美國反恐戰爭-臺灣觀點》。臺北:歐亞基金會,頁3-7。

期刊論文
Allen, Ryan P.(章昌文譯),2003。〈美國國防部轉型方向〉,《國防譯粹》,第40卷第7期,頁11-13。
Bechtol, Bruce E.著,劉宗翰譯,2004/5。〈南北韓與美國之三角關係〉,《國防譯粹》,第41卷第5期,頁4-6。
FORUM STAFF著,賀志豪譯,2004/5。〈朝鮮半島上的美韓聯盟〉,《國防譯粹》,第41卷第5期,頁19-22。
Holmes, James R. and Toshi Yoshihara(余忠勇譯),2004。〈中共海權崛起〉,《國防譯粹》,第40卷第10期,頁21-22。
Koehler, Marc著,李育慈譯,2013/10。〈得不償失:九一一事件中共戰略環境的衝擊(The Effect of 9/11 on China’s strategic Environment: Illusive Gains and Tangible Setbacks)〉,《國防譯粹》,第40卷第10期,頁4-5。
王友辰,1998/4。〈中共對90年代國際形勢評估之探討〉,《中共研究》,第33卷第4期,頁74-76。
王信力,2010/6。〈中共海軍發展航母之探討〉,《展望與探索》,第8卷第6期,頁52-58。
王曉彬、左四夕,2010。〈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與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歷史和發展趨勢〉,《軍事歷史》,2010年第5期,頁47。
許其亮,2014/1。〈堅定不移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中國軍事研究》,2014年第1期,頁52-58。
陳欣之,2010/3。〈霸權治理的省思:權力消長與權威起伏〉,《問題與研究》,第49卷第1期,頁59-62。
陳偉寬,2007/6。〈對中共戰略發展及均力增長之觀察-從美國防部2007年中國軍力報告說起〉,《中共研究》,第41卷第6期,頁38-40。
湯紹成,2003/5。〈美國反恐戰爭後中亞的新形勢〉,《海峽評論》,第149期,頁14。
蔡學儀,2012/1。〈中國大陸在亞洲區域外交的多邊主義〉,《展望與探索》,第10卷第1期,頁67-71。

網際網路
〈“遼寧號”形成戰鬥力尚需時間〉,《中華網》,
〈日媒為何唱衰中國航母?〉,《中華網》,
〈行政管理學系碩士班 王光旭教師 質化研究與方法 課程教材〉《國立臺南大學課程網站》,
〈東突厥斯坦簡歷〉,《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
〈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精要〉,
〈美國外交學會軍事研究員布賴恩•基洛:“遼寧艦”是正在長大的幼獸〉,《中華網》,
〈航母試航精華鏡頭集錦〉,《鳳凰視頻》,
〈現代社會衝突理論〉,《學習時報》,
〈護航由來〉《人民網》,
《2008年中國國防白皮書公佈(全文)》(北京:環球網,2010年1月20日),
1998/7。〈中國的國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2000/10。〈2000年中國的國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2001/1/26。〈解放軍赴黎巴嫩維和工兵裝備新型探排雷機器人〉《新浪網》,
2001/9/13。〈新一代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頒發〉《人民網》,
2001/9/27。〈中共中央決定成立「反恐怖主義領導小組」〉,《萬維讀者網》,
2002/1/21。〈國務院新聞辦發文《“東突”恐怖勢力難脫罪責》〉,《人民網》,
2002/9/12。〈《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訓練條例》發佈施行〉《新華網》,
2004/12。〈2004年中國的國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2004/12/31。〈首次點名批陳水扁 我國防白皮書警告“台獨”〉,《中國網》,
2004/2/26。〈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04/6/7。〈中國發表首部《國際軍備控制與裁軍年度報告》〉,《中國青年報》,
2004/9/2。〈外國軍事人員觀摩中國海軍“蛟龍-2004”演習〉《新華網》,
2005/1/1。〈2004中國軍隊最搶眼的演習〉《網易新聞》,
2005/1/16。〈解放軍總參謀部部署全軍新年度軍事訓練工作〉,《人民網》,
2005/1/3。〈2004年世界大事回顧(二)〉《BBC中文網》,
2005/1/4。〈國防白皮書是反“台獨”的另一張牌〉,《中國網》,
2005/2/28。〈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05/6/24。〈軍隊參加搶險救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
2005/6/27。〈三大軸線貫穿2005中俄陸海空軍聯合軍演〉,《南方網》,
2005/8/25。〈回顧“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合軍事演習〉,《新浪軍事》,
2005/9。〈《中國的軍控、裁軍與防擴散努力》白皮書〉,《新華網》,
2005/9/1。〈中國副外長介紹軍控、裁軍和防擴散政策(全文)〉,《網易新聞網》,
2006/1/18。〈總參謀部部署全軍和武警新年度軍事訓練工作〉,《新華網》,
2006/12。〈2006年中國的國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2006/12/18。〈回眸2006年中國軍隊演兵場〉,《人民網》,
2006/12/29。〈2006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新華網》,
2006/12/30。〈駐華武官:2006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更務實、透明〉,《中安在線》,
2006/2/28。〈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06/3/11〈胡錦濤:用科學發展觀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新華網》,2006 年3月11日,
2006/6/28。〈加強新世紀新階段軍事訓練〉,《搜狐新聞網》,
2006/8/25。〈“天山-1號”第一階段演習實兵演練在哈境內舉行〉,《新華網》,
2007/1/3。〈聚焦新年度演兵場:看2007年軍事訓練發展走勢(圖)〉,《搜狐新聞網》,
2007/10/12。〈目擊中澳新三國海軍首次海上聯合搜救演習〉,《新華網》,
2007/10/20。〈17大報告首提富國強軍統一 中國國防走"強"局〉,《中國網》,
2007/10/21。〈專家:十七大爲軍隊建設確定新方針提出新任務〉,《中評網》,
2007/10/24。〈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上的報告〉,《新華網》,
2007/2/28。〈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07/3/29。〈海軍編隊圓滿完成"和平-07"演習 創多個第一〉,《新華網》,
2007/4/10。〈透視美國武裝部隊開展聯合訓練全過程〉《中評網》,
2007/8/14。〈組圖:上海舉行“捍衛-2007”軍警民聯合海上演習〉,《人民網》,
2007/9/18。〈中西海軍首次舉行海上聯合軍事演習〉,《新華網》,
2007/9/26。〈"中法友誼——2007"聯合軍事演習首次演兵地中海〉,《新華網》,
2007/9/26。〈瀋陽軍區舉行"勇士-2007"摩步師進攻戰鬥斗演習〉,《人民網》,
2007/9/7。〈中俄“合作─2007”聯合反恐演習圓滿結束〉,《人民網》,
2008/10/17。〈“前鋒-2008”演習考驗我軍山地進攻戰的應用〉,《人民網》,
2008/10/22。〈兩岸將首次聯手演習廈金航線海上搜救〉,《新華網》,
2008/10/7。〈南韓舉行多國聯合海上閱兵儀式及反恐等演習〉,《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網》,
2008/11/2。〈全軍院校第一個非戰爭軍事行動教研室成立〉《新浪博客》,
2008/11/28。〈索馬里駐華大使:索已邀請中國海軍出兵打擊海盜〉,《鳳凰網》,
2008/12/1。〈德國海軍司令當面邀請中國海軍聯手打擊海盜〉,《鳳凰網》,
2008/12/11。〈組圖:中印陸軍反恐聯合訓練進入綜合演練階段〉,《人民網》,
2008/12/17。〈索馬里駐華大使:“我們歡迎中國海軍打擊海盜”〉,《中廣網》,
2008/12/18。〈解放軍護航索馬利亞是15世紀以來最大海軍遠征〉,《華夏經緯網》,
2008/12/22。〈我海軍將赴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護航〉,《人民網》,
2008/12/23。〈中國向聯合國通報海軍艦艇赴索馬里海域護航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2008/12/6。〈中國海軍和外交部已開始研究遠征打擊海盜可能性〉,《鳳凰網》,
2008/12/6。〈近兩年中外軍演回顧〉,《人民網》,
2008/2/19。〈大西洋上與航母齊頭並進 "中英友誼2007"聯合軍演〉,《新華網》,
2008/2/28。〈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08/4/30。〈駐華武官赴南京軍區參觀摩步旅 讚嘆解放軍素質〉,《中國網》,
2008/5/2。〈西班牙首相提議中國海軍參與打擊索馬利亞海盜〉,《環球網》,
2008/7/18。〈奧運安保 中國軍隊各就各位〉,《中評網》,
2008/7/18。〈解放軍奧運安保權威人士:反恐襲擊是重中之重〉,《華夏經緯網》,
2008/7/25。〈中泰突擊2008反恐演習紀實〉,《新華網》,
2008/7/3。〈軍隊處置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中國網》,
2008/7/7。〈北京奧運安保部隊部署到位 兵力涉及4個軍區〉,《北方網》,
2008/7/7。〈奧運反恐兩大重點:反核化生恐怖和嚴防爆炸恐怖〉,《中安在線》,
2008/7/8。〈全面解讀奧運安保重點與難點〉,《中評網》,
2008/8/31。〈新加坡海軍"堅定"號隱形護衛艦首次訪問上海〉《東方網》,
2008/9/25。〈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08/9/27。〈36國觀察員來華看軍演“礪兵-2008”演習難度高〉,《人民網》,
2009//5/19。〈中俄邊防軍聯合演練攔截走私團夥等反越境行動〉《新浪網》,
2009/1。〈2008中國的國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2009/1/20。〈2008年中國的國防〉《新浪軍事》,
2009/1/21。〈獨家音頻:解讀《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中廣軍事》,
2009/1/7。〈參謀部部署2009年度軍事訓練工作〉,《新華網》,
2009/1/7。〈總參部署全軍新年度軍事訓練工作〉,《新華網》,
2009/10。〈小小論壇 中共解放軍轉型一體化作戰!〉《壹凸新聞網》,。(20140204)
2009/11/27。〈直擊"安納托利亞之鷹"空軍演習:高度實戰化〉,《廣佛都市網》,
2009/12/18。〈2009年中國軍隊重大演習全掃描〉,《新華網》,
2009/2/26。〈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09/2/28。〈中哈兩國舉行"肩並肩"首次邊境聯合搜索行動〉《新華網》,
2009/3/5。〈“和平-09”海上多國聯合軍事演習〉,《人民網》,
2009/5/11。〈中國的滅災行動〉,《新華網》,
2009/5/13。〈解放軍非戰爭軍事行動力量體系初步構建完成〉,《新華網》,
2009/6/17。〈“和平天使-2009”人道主義醫療救援聯合行動〉,《人民網》,
2009/6/26。〈全軍維和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維和光榮榜〉,《中國軍網》,
2009/6/28。〈新華社:中蒙“維和使命-2009”聯訓舉行開訓儀式〉,《人民網》,
2009/6/29。〈中星聯合演訓 專家:不至於影響台星合作〉《新浪網》,
2009/7/27。〈深度解讀“和平使命-2009”反恐演習新理念、新戰法〉,《人民網》,
2009/8/31。〈中俄在黑河舉辦“國門利劍-2009”聯合演習〉《新華網》,
2009/9/17。〈中俄護航編隊將舉行"和平藍盾-2009"聯合演習〉《新華網》,
2009/9/25。〈中羅兩軍首次聯合訓練在羅馬尼亞圓滿結束〉《人民網》,
201/11/30。〈澳中軍隊進行緊急救援演習(圖)〉《今日悉尼》,
2010/1/23。〈美智庫稱解放軍正發展非戰爭軍事行動能力〉《中評網》,2010年1月23日,
2010/1/25。〈美智庫:中國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將增加中美衝突〉,《騰訊新聞》,
2010/1/30。〈總參曝光2010年解放軍各兵種軍事訓練重點〉,《中評新聞網》,
2010/10/20。〈“前鋒-2009A”陸空聯合火力打擊演習〉,《人民網》,
2010/10/20。〈中泰陸軍特種部隊反恐聯訓圓滿結束〉,《人民網》,
2010/10/7。〈中國海軍舉行“藍海天使-2010”演練〉,《人民網》,<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12885603.html>。
2010/10/9。〈中國軍機過境伊朗參加土耳其“安納托利亞鷹”演習〉,《中華網》,
2010/11/14。〈“友誼行動-2010”中羅陸軍山地部隊聯訓在昆結束〉《新華網》,
2010/11/24。〈“合作-2010”中新安保聯合訓練圓滿結束〉,《中新網》,
2010/11/8。〈中土舉行陸軍突擊分隊聯合訓練〉,《新華網》,
2010/12/1。〈本網直擊:“和平天使-2010”中秘人道主義醫療救援聯合作業圓滿結束〉,《新華網》,
2010/12/12。〈2010年我國軍事演習頻繁 抱團聯演已成常規路數〉,《新浪網》,
2010/12/13。〈2010年我國軍事演習頻繁 抱團聯演已成常規路數〉《新浪網》,
2010/12/14。〈解放軍今年軍演頻密 全面錘煉核心作戰能力〉《中評網》,
2010/2/25。〈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10/2/4。〈中國參加“安納托利亞之鷹”聯合軍演(圖)zt〉,《萬維讀者軍事天地》,
2010/3/16。〈"2010中日聯合海上搜救通信演習"在江蘇南京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2010/4/2。〈羅援少將:應盡快制定涉外非戰爭軍事行動法〉《中國青年報》,
2010/5/24。〈96年台海危機揭秘:40艘美國軍艦開進臺灣海域〉,《鳳凰網》,
2010/7/22。〈新疆塔城︰中哈“肩並肩”行動啟幕〉,《國防部網》,
2010/7/31。〈第六批護航編隊與商船開展聯合反海盜演練(圖)〉《鳳凰網》,
2010/7/6。〈36國駐華武官參觀國防部維和中心〉,《新華社》,
2010/7/8。〈中巴反恐聯合訓練進入綜合演練階段〉,《人民網》,
2010/8/26。〈美軍緣何反思「基於效果作戰」理論〉《華夏經緯網》,
2010/9/13。〈第五批護航艦隊:海盜船隊曾伺機插入商船編隊〉《鳳凰網》,
2010/9/16。〈2010年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在廈金海域啟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http://www.gov.cn/jrzg/2010-09/16/content_1703773.htm>。
2010/9/21。〈我國舉辦首期聯合國維和行動高級指揮官培訓班〉,《止戈網》,
2010/9/24。〈高清組圖:中澳海軍在黃海舉行實彈聯合軍演〉,《騰訊新聞網》,
2010/9/25。〈上合組織“和平使命-2010”聯合軍演勝利收兵〉,《人民網》,
2011/1/14。〈總參軍訓和兵種部部長就新年度軍事訓練答記者問〉,《中國軍網》,
2011/1/30。〈媒體認為解放軍漸成國際反海盜關鍵角色〉《新華網》,
2011/1/6。〈國務院新聞辦發佈《2008年中國的國防》(全文)〉,《新華社》,
2011/10/20。〈評論稱中國維和歷程顯示多邊外交日益成熟自信〉,《新華網》,
2011/11/1。〈"前鋒-2011確山"涉外演習結束 外國軍官印象深〉,《中國網》,
2011/11/11。〈泛太平洋跨國海嘯演習沿海七省聯動〉《文匯報》,
2011/11/16。〈中巴“友誼-2011”聯合反恐訓練〉,《人民網》,
2011/11/21。〈中韓海軍艦艇將在上海海域展開搜救演習〉《中評新聞網》,
2011/11/22。〈我空降兵完成委內瑞拉叢林反恐聯訓23課目全優〉《新浪網》,
2011/12/29。〈中國海軍“和平方舟”拉美四國醫療服務紀實〉,《人民網》,
2011/2/28。〈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11/3。〈2010中國的國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2011/3/20。〈我軍首赴印尼參加救災演練〉《中國網》,
2011/3/31。〈中國政府發表《2010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全文)〉,《新華社》,
2011/3/3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國防》白皮書,
2011/3/7。〈中日舉行海上搜救通信演習〉《新華網》,
2011/3/8。〈“和平11”多國海上聯合軍事演習〉,《人民網》,
2011/4/1。〈2010年中國國防白皮書九大亮點〉,《新華每日電訊》,
2011/4/2。〈我國首次舉辦聯合國維和教官國際培訓班〉,《新華網》,
2011/4/2。〈解放軍已基本建成初中高三級維和培訓體系〉,《解放軍報》,
2011/5/8。〈“天山-2號(2011)”:展示中國反恐力量〉,《新華網》,
2011/6/22。〈中越海軍第11次海上聯合巡邏〉《新浪網》,
2011/6/30。〈1993年的美國陸軍作戰綱要誰著的〉《雅虎知識堂》,
2011/6/6。〈中國和印尼特種部隊聯合訓練在萬隆開訓〉,《人民網》,
2011/7/16。〈中俄和平使命-2011軍事演習〉,《止戈網》,
2011/7/20。〈中國與白俄羅斯首次空降兵聯合訓練圓滿結束〉《中評網》,
2011/7/20。〈近年來舉行的中外反恐聯合訓練和演習〉《華夏經緯網》,
2011/7/21。〈新疆和田警方披露遭襲案細節 屬嚴重暴力恐怖事件〉,《國際在線》,
2011/9/1。〈西方看中國「威脅論」思維含蓄了許多〉《金羊網》,
2011/9/13。〈中塞聯手鑄“藍盾”〉《解放軍畫報》,
2011/9/15。〈中巴維和部隊舉行“藍盔衛士”聯合救治演練〉《中評網》,
2011/9/16。〈中國軍隊維和21年 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不斷提高〉,《人民網》
2011/9/17。〈2013中俄界河應急聯合演習在黑龍江黑河舉行〉《中新網》,
2011/9/24。〈中外空軍軍官展開首次模擬對抗演練 合訓六個月〉《中國網》,
2012/1/11。〈總參公布2012年軍事訓練指示 部署全軍新年度軍事訓練工作〉,《中國軍網》,
2012/10/29。〈“合作精神-2012”聯合演練正式開始〉,《新華網》,
2012/11/16。〈中國人民解放軍和約旦武裝部隊舉行特戰分隊反恐聯合訓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2012/11/17。〈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網》,
2012/11/23。〈第十二批第十三批護航編隊舉行任務交接儀式〉,《中國軍網》,
2012/12/1。〈中美兩軍人道主義救援減災聯合室內推演在成都舉行〉《新華網》,
2012/12/2。〈中老緬泰第七次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啟動〉《新華網》,
2012/12/21。〈中國海軍第十三批護航編隊〉,《中國軍網》,
2012/12/21。〈在聯合軍演中揚我軍威〉,《中國軍網》,
2012/12/6。〈高清:"神鷹-2012"中國白俄空降兵聯合反恐演練〉,《人民網》,
2012/2/22。〈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12/3/12。〈中日聯合在南京舉行海上搜救通信演習〉《增城之窗》,
2012/3/21。〈中國國防部維和中心〉,《中國網》,
2012/3/25。〈中國維和工兵營在黎巴嫩開展安全軍事援助演練〉《新華網》,
2012/3/29。〈中老緬泰湄公河第三次聯合巡邏執法行動結束〉《鳳凰視頻》,
2012/3/5。〈法國海軍“葡月”號護衛艦訪問青島〉《中國評論新聞網》,
2012/4/27。〈海上合作2012聯合演習今結束 達到預期目標〉,《中國網》,
2012/5/12。〈中泰海軍陸戰隊“藍色突擊-2012”反恐演習〉,《人民網》,
2012/5/12。〈公安部官員談湄公河未來安全:需根治毒品問題〉《騰訊新聞網》,
2012/5/12。〈新聞鏈接:"藍色突擊-2010"中泰海軍陸戰隊聯合訓練〉,《人民網》,
2012/6/26。〈東盟與中日韓武裝部隊非傳統安全論壇開幕〉《中國軍網》,
2012/6/8。〈和平使命──2012聯合反恐軍事演習〉《網》,
2012/7/15。〈中國和印尼“利刃-2012”特種部隊反恐聯合訓練落幕〉,《新華網》,
2012/7/28。〈中國軍隊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顯著提升〉,《解放軍報》,
2012/7/8。〈中老緬泰四國將強化合作確保湄公河流域安全〉《超級大本營》,
2012/8/12。〈“可汗探索-2012”多國維和軍演在蒙古國舉行〉《中國新聞網》,
2012/8/9。〈湄公河第五次聯合巡邏執法任務圓滿完成〉《新華網》,
2012/9/18。〈中印等五國在斯里蘭卡聯合軍演 日本也參加〉《搜狐軍事網》,
2012/9/27。〈中老緬泰四國湄公河第6次聯合巡邏執法任務完成〉《中國新聞網》,
2013/1/21。〈總參發"全軍軍事訓練指示":部隊訓練向實戰靠攏〉,《中國網》,
2013/1/26。〈中老緬泰第八次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啟動〉《中國軍網》,
2013/10/12。〈和平方舟醫院船圓滿完成"和諧使命-2013"任務〉,《中國軍網》,
2013/10/25。〈第十五次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圓滿完成〉《新華網》,
2013/11/1。〈打擊恐襲 解放軍嚴陣以待〉,《文匯網》,
2013/11/1。〈軍方回應天安門恐怖襲擊:必要時軍隊參加反恐〉,《中國網》,
2013/11/11。〈中國和印尼空降兵反恐聯合訓練落幕〉《新華網》,
2013/11/13。〈“攜手-2013”中印陸軍反恐聯合訓練圓滿結束〉《新華網》,
2013/11/13。〈中美海軍舉行人道主義救援減災聯合實兵演練〉《新華網》,
2013/11/19。〈中老緬泰第十六次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正式啟動〉《鳳凰網》,
2013/11/21。〈開啟富國強軍的新徵程〉,《新華網》,
2013/11/26。〈巴基斯坦海軍艦艇編隊訪上海 將進行海上聯合演練〉《中國新聞網》,
2013/11/27。〈中國首個航母戰鬥群正式亮相 航線和訓練成焦點〉,《商都網》,
2013/11/7。〈中俄“東方2013”聯合管控邊境行動總結會舉行〉《和訊網》,
2013/12/12。〈俄媒:解放軍對北京奧運貢獻不為人知 鳥巢配導彈〉,《北京新浪網》,
2013/12/14。〈我國周邊安全環境面臨的威脅和挑戰〉,《人人網》,
2013/12/15。 〈中國認定恐怖組織和恐怖分子的具體標準〉,《新華網》,2013年12月15日,
2013/12/17。〈新疆暴恐案細節:暴徒持刀襲警〉,《文匯網》,
2013/12/19。〈中老緬泰第十七次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啟動〉《新華網》,
2013/12/31。〈新疆官媒:莎車襲擊者為暴恐成員〉,《BBC中文網》,
2013/12/8。〈“突擊-2013”中泰陸軍特種部隊聯合訓練將在泰國舉行〉《新華網》,
2013/2/22。〈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13/3/10。〈“和平-13”演習落幕 中國編隊前往亞丁灣護航〉,《鳳凰網》,
2013/3/12。〈 少將:遼寧艦尚無作戰任務 駐青島非威懾日〉,《中評新聞網》,
2013/4。〈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2013/4/16。〈國防白皮書: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全文)〉,《新華社》,
2013/4/17。〈解讀《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白皮書(1)〉,《中國網》,
2013/4/19。〈中國維和醫療隊參加聯黎部隊“天使救援演習” 〉《新華網》,
2013/4/21。〈中老緬泰四國第九次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行動正式啟動〉《中國軍網》,
2013/4/22。〈地方官員不賣賬 李克強救災連碰軟釘子〉,《阿波羅新聞》,
2013/5/21。〈中老緬泰第十次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勤務圓滿完成〉《世界新聞網》,
2013/5/29。〈聯黎部隊組織“藍色豪豬”應急防衛演練〉《中國網》,
2013/6/16。〈中國武警與俄羅斯內衛部隊“合作-2013”聯合訓練——戰術射擊訓練〉,《中國軍事圖片網》,
2013/6/17。〈“上合組織”中亞國家舉行反恐軍演 震懾三股勢力〉,《新華網》,
2013/6/17。〈“救援協作—2013”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聯合救災演練日前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網》,
2013/6/21。〈東盟防長擴大會機制人道主義援助救災和軍事醫學聯合演練落幕〉,《中國綜和災害信息網》,
2013/6/26。〈中老緬泰第十一次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圓滿完成〉,《昆明信息網》,
2013/6/26。〈中越最先進護衛艦海上聯合演習〉,《環球網》,
2013/6/27。〈國防部就中國將向馬利派遣維和部隊等答問(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2013/6/28。〈中國將首次派遣作戰部隊參加維和行動〉,《FT中文網》,
2013/7/1。〈2012年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觀演記〉《黃埔軍校同學會》,
2013/7/15。〈趙京民:維和安全部隊無重武器 裝甲車僅自衛〉,《環球網》,
2013/7/27。〈中俄千余名官兵今起參加和平使命聯合軍演(1)〉,《中華網》,
2013/7/28。中老緬泰第12次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圓滿完成〉《法治中國網》,
2013/7/5。〈“海上聯合-2013”中俄軍演〉,《華夏經緯網》,
2013/7/5。〈外交部:涉疆問題事關中國主權 反對暴力恐怖行徑〉,《中國網》,
2013/8/11。〈“聯合決心-2013”反恐演習在中吉邊境地區舉行〉,《新華網》,
2013/8/22。〈中美兩國海軍將在亞丁灣舉行聯合軍演〉,《中評網》,
2013/8/23。〈中老緬泰第13次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勤務圓滿完成〉《新華網》,
2013/8/23。〈中國海軍兩批護航編隊開始聯合護航(組圖)〉,《中評網》,
2013/8/4。〈“可汗探索-2013”14國軍演在蒙古舉行 中俄觀摩〉《鳳凰網》,
2013/8/7。〈中美亞丁灣舉行反海盜演習 兩軍直升機互降〉《新華網》,
2013/9/1。〈中國反恐協調小組升級為領導小組 反恐主力在新疆〉,《大公網》,
2013/9/1。〈中國反恐協調小組升級為領導小組〉,《文匯網》,
2013/9/11。〈中美海軍在夏威夷舉行海上搜救演習〉《解放日報》,
2013/9/13。〈中蒙軍隊將在蒙古舉行“草原先鋒”聯合訓練〉《環球網》,
2013/9/25。〈中老緬泰圓滿完成第十四次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新華網》,
2013/9/26。〈中俄首次舉行界河防汛應急聯合演習〉《新華網》,
2013/9/28。〈中國海軍第十四批護航編隊完成各項任務回國〉,《戰略網》,
2013/9/29。〈我航母遼寧艦初步形成戰力 駛向遠洋指日可待〉,《雷霆軍事》,
2013/9/6。〈巴基斯坦殲7與“幻影”赴中國參加中巴聯合軍演〉《華夏經緯網》,
2013/9/9。〈斯里蘭卡將舉行海陸空聯合軍演 中印等6國參與〉《搜狐軍事》,
2014/1/24。〈中國海軍第十五批護航編隊凱旋 抵達湛江某軍港〉,《全球軍情》,
2014/1/24。〈新疆新和縣發生爆炸案〉,《鳳凰網》,
2014/1/26。〈新疆新和縣爆炸案 擊斃6暴徒抓獲5人〉,《鳳凰網》,
2014/2/12。〈上合組織聯合反恐軍演首輪磋商在京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2014/2/13。〈新疆駐軍和武警部隊迅即投入抗震救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2014/2/14。 〈新疆阿克蘇再發暴恐事件襲巡邏車成新手段〉,《香港新聞網》,
2014/2/24。〈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14/3/17。〈“遼寧”號航母服役對中國海軍的影響〉,《鐵血傳媒網》,
2014/3/2。〈昆明暴恐案:2名車站保安員殉職 7民警受傷〉,《騰訊新聞》,
2014/3/21。〈中國海軍護航編隊與歐盟編隊進行反海盜聯合演練〉,《華夏經緯網》,
2014/3/24。〈海軍第17批護航編隊提前啟航 赴印度洋搜索客機〉,《華夏經緯網》,
2014/4/21。〈新聞背景:中國海軍與外國海軍歷次聯合軍事演習〉《新華網》,
2014/5/1。〈新疆爆炸砍人案 3死79傷〉,《中央社》,
2014/5/10。〈政治局集體學習凸顯總體國家安全觀〉,《人民網》,
2014/5/21。〈亞信峰會:習近平倡議亞洲新安全秩序〉,《BBC中文網》,
2014/5/22。〈新疆軍區政委:「新辟疆土」名新疆之說易被利用必須澄清〉,《人民網》,
2014/5/23。〈兩車狂撞人群 擲炸彈再自爆 烏市恐襲 喪殺31人〉,《雅虎新聞》,
2014/5/24。〈烏市恐襲案告破 兇徒四死一落網〉,《大公網》,
2014/5/27。〈習近平主持政治局會議 研新疆長治久安〉,《文匯網》,
2014/5/3。〈美國世界日報二日社論--人肉炸彈首現 中國反恐不祥訊號〉,《中央日報網路報》,
2014/5/31。〈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數居五常任理事國之首〉,《新浪新聞》,
2014/5/31。陳敏莉,〈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維和 有成效也有隱憂〉,《香港南華早報》,
2014/5/6. “China: Radicalism Could Spread After Another Railway Attack,”Stratfor Global Intelligence, .
2014/6/4。〈中國喀麥隆海軍開展首次反海盜聯演〉,《中國網》,
2014/6/6。〈港媒:三任總理拍案批政令不通 朱鎔基現場怒斥地方官〉,《大公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995/11。1995年《中國的軍備控制與裁軍白皮書》,
尹航,2013/4/21。〈傳達貫徹習主席重要指示精神 部署軍隊和武警部隊參加四川蘆山抗震救災工作〉,《中國軍網》,
王舒、倪子牮,2013/12/4。〈中國首支維和作戰部隊飛赴非洲馬利執行任務〉,《中華網》,
王維洛,〈溫家寶與多難興邦〉《爭鳴動向》,
王寶付,2010/2/5。〈海地救災 美國軍隊詮釋非戰爭軍事行動〉,《中國評論新聞網》,
白瑞雪,2013/4/24。〈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在蘆山地震災區執行四大任務〉,《中國軍網》,
李宣良,2012/4/24。〈中國軍隊國家級氣象保障應急專業隊首次亮相〉,《騰訊網》,
李廣民、李進浩,2008/9。〈國際非傳統安全領域中的日本公共外交〉《東北亞論壇》,第17卷 第5期,
阿瑟‧塞布羅夫斯基,〈軍隊轉型旨在創造未來〉,《數字中國》,
俞雨霖,200/9/4。〈中共以靜制動 調整對台基調〉,《中時電子報》,
唐納德‧拉姆斯,〈軍隊轉型不是一蹴而就〉,《數字中國》,
徐飛彪,2009/11/26。〈恐怖主義與「北京奧運」安保〉,發表於「第五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研討會。桃園:中央警察大學恐怖主義研究中心等,頁5,
高永光,2004/4/19。〈2004年總統大選與兩岸關係的發展〉,《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CL/093/CL-C-093-065.htm>。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999/9。〈中國的少數民族政策及其實踐〉,《新華網》,
張哲維,〈台灣的政治變遷--2004總統大選之結果與意義〉,《臺灣法律網》,
張蔚然,2013/4/10。〈中國將首次向非洲派遣成建制維和警察防暴隊〉,《中國新聞網》,
張蘊嶺,2012/12/14。〈我們的周邊安全形勢究竟如何〉,《龍源網》,2013年第4期,
陳勁甫、邱榮守,2007。〈論析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的立法要求與影響〉,《問題與研究》,第46卷第3 期,2007 年,頁2-6,
陳婧,2013/12/5。〈中國將更積極、深入地參與國際維和行動〉,《中青在線》,
陳輝、王經國,2008。〈積極防禦軍事戰略的推進〉,《瞭望新聞週刊》,2008 年第30期,
陶社蘭,2011/4/1。〈解放軍總參謀長稱中國將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中國新聞網》,< http://big5.eastday.com:82/gate/big5/mil.eastday.com/m/20110401/u1a5819820.html >。
傅文豪,2013/4/22。〈蘆山地震抗震救災部隊舉行首場新聞發佈會〉,《中國軍網》,
程必杰,2014/5/25。〈駐滇部隊緊急投入盈江地震救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隋雲雁,2014/5/23。〈新疆啟動為期一年嚴打暴恐活動專項行動〉,《國際在線》,
劉凝哲,2014/4/16。〈習近平:堅持總體安全觀〉,《文匯網》,

英文部分
網際網路
《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US:GlobalSecurity.org),
2008/7/16. “French navy looking to strengthen ties with China against Somalia piracy,” AFP, .
Carlson, Allen R., 2014/5/23. “China’s Xinjiang After the Bombings: Going from Bad to Worse,” The National Interest, .
Erickson, Andrew & Austin Strange, 2013/11/15. “Erickson and Strange: China’s Far Seas ‘Five-Year Pl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