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兩岸法人制度之比較-以民法規範為中心
作者:徐正國
作者(外文):Chen-Gow Shu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班
指導教授:林國賢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5
主題關鍵詞:臺灣地區大陸地區法人TaiwanMailand-chinajuridical person syste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本文係以研究民法上兩岸法人制度之比較,隨者全球化之發展,兩岸交流日趨頻繁,研究兩岸法人制度係有必要性,研究發現兩岸法人制度從基本理論上即有不同,同時亦發現兩岸法人制度面臨現有法人分類係有不足處,惟爭點不同,大陸地區面臨法人是否要做基本定性之問題;臺灣地區面臨財團與社團定性後是否還要在繼續做其他法人之定性與更落實法人之監督工作。
This paper was studied “The comparison of the juridical person system between Taiwan and Mailand-china ”
This paper showed the juridical person system between Taiwan and Mailand-china was faced different problems.
Taiwan faced to create new juridical person and rebuild management the juridical person system .
Mailand-china faced to rebuild the juridical person .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台灣
1、1973。《中華民國民法判決解釋義全書》。
2、1997。《“最高法院”裁判要旨》(上冊)。台灣地區“最高法院”判例編輯委員會。
3、1998。《高點精編六法全書 民法‧總則》。臺北:台灣高點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司法民事廳,1994。《民事法令釋示匯編》。臺北:台灣地區“司法院”民事廳。
5、司法院解釋編輯委員會編,1989/6,第五版。《司法解釋彙編》第]二冊,臺北:司法院秘書處印行。
6、吳庚,1999/5,修訂版。《行政爭訟法論》。臺北:三民書局。
7、吳庚,2000/9,增訂六版。《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臺北:三民書局。
8、吳庚,2005/3,增訂9版。《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臺北:三民書局。
9、李宜琛著,1976,第16版。《民法總則》。臺北:正中書局。
10、李模著,1998。《民法總則之理論與實用》。臺北:台灣菩陵企業有限公司。
11、官有垣主編,2003。《台灣的基金會在社會變遷下之發展》。臺北:台灣浩然基金會。
12、林山田著,1992。《法制論集》。臺北: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3、林桓著,2005。《公設財團法人之研究》。臺北:台灣“‘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
14、林榮耀著,1986。《民事個案研究》。臺北:台灣長樂書店。
15、法治試,2003/6,初版。《資訊公開與司法審查》。臺北:正典出版文化公司。
16、法治試教授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2004/5,初版。《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臺北:公益信託法治試教授學術基金。
17、前司法行政部民事司編。《民事法律問題問題彙編》第一冊。
18、施啟揚,1993/12,增訂5版。《民法總則》。臺北:三民書局。
19、施啟揚著,1996。《民法總則》。臺北:台灣三民書局。
20、柯芳枝,1999/10,四版二刷。《公司法論》。臺北:三民書局。
21、范祥偉,2005/9,初版。《英國公共管理與文官制度改革新論》。臺北:華泰總經銷
22、翁岳生,1990/9,十一版。《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臺北:台大法學叢書。
23、翁岳生,1994,初版。《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臺北:月旦出版社。
24、翁岳生,2000,二版。《行政法2000》。臺北:翰蘆出版社。
25、翁岳生等著,1990。《行政程序法之研究》。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
26、翁岳生編,2000/3,二版。《行政法上冊、下冊》。臺北:翰蘆出版社。
27、許宗力,1993/3,初版。《憲法與法治國行政》。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28、許宗力,1995/10,二版二刷。《法與國家權力》。臺北:月旦出版社。
29、郭編,l978/4,重印。《大理院判決例全書》。臺北:司法院秘書處。
30、陳志緯,1984/6。《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和政策執行的關聯性》。臺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1、陳忠五主編,2000。《民法》。臺北:台灣學林出版社。
32、陳美伶,1991/11。《統一財團法人主管機關可行性之研究》。臺北:法務部。
33、陳敏,1999/l2,二版。《行政法總論》。臺北:三民書局。
34、陳惠馨著,1995。《財團法人監督問題之探討》。臺北:台灣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
35、陳鈨雄著,1982。《民法總則新論》。臺北:台灣三民書局1982年版。
36、陳猷龍著,2003。《民法總則》。臺北:台灣五南圖書出公司。
37、陶百川編,1981。《最新六法全書》。臺北:三民書局。
38、程明修,2005/1,初版。《行政法之行為與法律關係理論》。臺北:新學林出版公司。
39、黃右昌,1950/3,初版。《民法總則詮釋》。
40、黃茂榮,1979,初版。《民法判解之理論體系─民法總則》。臺北:植根雜誌社出版
41、黃茂榮著,1982。《民法總則》(增訂版)。臺北:植根法學叢書編輯室。
42、楊建華等主編,1996。《六法判解精編》。臺北: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43、詹中原主編,1999,初版。《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的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44、詹中原主編,2004,初版。《政府再造新藍圖》。臺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45、廖義男,1995/5,增訂版四刷。《國家賠償法》。臺北:三民書局。
46、劉承愚、賴文智、陳仲嶙,2001/9。《財團法人監督法制之研究》。臺北:翰蘆圖書出版公司。
47、劉承愚、賴文智、陳仲嶙,2002/4,初版2刷。《財團法人監督法制之研究》。臺北: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
48、劉春堂,1984,修正版。《判解民法總則》。臺北:三民書局。
49、劉得寬著,1986。《民法總則》。臺北: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50、劉清波著,1979。《民法概論》。臺北:台灣開明書店。
51、蔡惠娟譯,非政府組織法的立法原則(討論草案),世界銀行委由國際非營利法規中心草擬,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出版。
52、蔡墩銘主編,1983/10,增訂再版。《民法(立法理由、判解決議、令函釋示、實務問題)彙編》。 臺北:五南書局。
53、鄭玉波等著、刁榮華主編,1981。《現代民法基本問題》。臺北:漢林出版社。
54、蕭新煌主編,2000/9,初版。《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55、戴森雄編匯,1982。《民事法裁判要旨匯編》(第一冊)。臺北:台灣三民書局。
56、曾世雄,1993/6,初版。《民法總則之現在與未來》。台北:三民書局。
大陸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1996,第3版。《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
2、中國政法大學澳門研究中心、澳門政府法律翻譯辦公室編,1999。《澳門民典法》。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3、卞耀武主編,1995。《當代外國公司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4、尹田著,2003。《民事主體理論與立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5、方嘉麟著,2004。《信託法之理論與實務》。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6、王名、李勇、黃浩明編著,2006年。《德國非營利組織》。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版
7、王伯琦著,2005。《近代法律思潮與中國固有文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8、王利明,2005。《中國民法典學者建議稿及立法理由‧總則篇》。北京:法律出版社。
9、王利明主編,2000。《民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0、王利明著,2003。《民法總則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1、王家福主編、梁慧星副主編,1991。《中國民法學‧民法債權》。北京:法律出版社。
12、王書江譯,2000。《日本民法典》,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13、王澤鑑,2000/10。《民法總則》。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
14、王澤鑒著,2001。《民法總則》。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
15、王澤鑒著,2003。《民法概要》。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
16、史尚寬著,2000。《民法總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7、史尚寬著,2000。《債法各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8、史尚寬著,2000。《親屬法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由嶸著,1987。《日耳曼法簡介》。北京:法律出版社。
20、江平主編,1994。《法人制度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1、江平主編,2000。《民法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2、余能斌主編,2004。《民法典專題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3、佟麗華、白羽著,2005。《和諧社會與公益法──中美工益法比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24、吳兆祥等譯,2002。《瑞士債法典》。北京:法律出版社。
25、李永軍著,2006。《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6、李宜琛著,2003。《日爾曼法概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
27、李芳著,2008。《慈善性公益法人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28、李開國著,2003。《民法總則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29、李雙元、溫世揚主編:《比較民法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30、周小明著,1996。《信託制度比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31、周枏著,1994。《羅馬法原論》(上、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
32、孟勤國著,2002。《物權二元結構理論──中國務權制度的理論重構》。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33、林誠二著,2008。《民法總則》(上、下)。北京:法律出版社。
34、金錦萍、葛雲松主編,2006。《外國非營利組織法譯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5、金錦萍著,2005。《非營利法人治理結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6、柯芳枝著,2004。《公司法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37、胡旭晟著,2006。《法的道德歷程──法律史的倫理解釋》。北京:法律出版社。
38、胡長青著,1997。《中國民法總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39、夏甄陶著,1982。《關於目的的哲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40、孫建江等譯,2005。《魁北克民法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1、孫憲忠著,1997。《德國當代物權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42、孫憲忠著,2001。《論物權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43、孫憲忠著,2003。《中國物權法總論》。法律出版社。
44、徐孟州著,2006。《信託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45、徐海燕著,2004。《民法總論比較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46、徐國建著,1993。《德國民法總論》。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47、徐國棟主編,2002。《民法典譯叢》。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48、徐國棟主編,2004。《綠色民法典草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49、殷生根、王燕譯,1999。《瑞士民法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50、殷生根譯,1987。《瑞士民法典》。北京:法律出版社。
51、馬俊駒、余延滿,2005。《民法原論》(第二版)。北京:法律出版社。
52、馬俊駒、余延滿著,1998。《民法原論》(上、下)。北京:法律出版社。
53、馬俊駒著1988。《法人制度通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54、高富平主編,2005。《民法學》。北京:法律出版社。
55、張文顯著,2006。《二十世紀西方法哲學思潮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56、張倪浩主編,2000。《民法學原理》。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57、張新寶,2007。《侵權責任構成要件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58、梁慧星主編,2000。《為權利而鬥爭》。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59、梁慧星等著,2003。《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北京:法律出版社。
60、梁慧星著,2001。《民法總論》。北京:法律出版社。
61、梅仲協著,1998。《民法要義》。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62、許光著,2007。《構建和諧社會的公益力量──基金會法律制度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63、郭明瑞等著,1999。《民商法原理──民商法總論‧人身權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64、陳金羅等,2006。《中國非營利組織法的基本問題》。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65、陳朝璧著,1936。《羅馬法原理》。北京:商務印書館。
66、陳新民著,2001。《德國公法學基礎理念》(上冊)。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
67、陳衛佐譯,2004。《德國民法典》。北京:法律出版社。
68、陳曉軍著,2007。《互益性法人法律制度研究──以商會、行業協會為中心》。北京:法律出版社。
69、彭萬林主編、覃有士、李開國副主編,1997。《民法學》(修訂版)。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70、曾世雄著,2001。《民法總則之現在與未來》。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71、渠濤著,2004。《民法理論與制度比較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72、費安玲、丁玫譯,1997。《意大利民法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73、費安玲、丁玫譯,2004。《意大利民法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74、馮契主編,1992。《哲學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75、黃右昌,1950/3,初版。《民法總則詮釋》。
76、黃立著,2002。《民法債編總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77、黃立著,2002。《民法總則》。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78、黃茂榮著,2001。《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79、黃風著,2003。《羅馬私法導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
社。
80、塩野宏著,楊建順譯1999/4,一刷。《行政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81、楊與齡主編,2004。《民法總則實例問題分析》。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82、資中筠著,2006。《財富的歸屬──美國現代公益基金會述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83、劉心穩主編,1996。《中國民法學研究綜述》。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84、劉得寬著,2002。《民法諸問題與新展望》。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85、蔡茂寅、李建良、林明鏘、周志宏著,2001/1,初版再刷。《行政程序法實用》。上海:學林出版社。
86、蔡磊著,2005。《非營利組織基本法律問題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87、鄧國勝著,2001。《非營利組織評估》。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88、鄭永寬,2008。《人格權的價值與體系研究》。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89、鄭玉波著,2003。《民法總則》。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
90、鄭冲、賈紅梅,1999。《德國民法典》。北京:法律出版社。
91、
92、賴源河、王志誠,2002。《現代信託法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93、龍衛球著,2002。《民法總論》(第2版)。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94、謝哲勝著,2004。《財產法專題研究》(三)。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95、謝懷栻著,2002。《外國民商法精要》。北京:法律出版社。
96、謝懷栻著,2002。《謝懷栻文選》。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97、韓松、陶信平主編,2004。《民法學》。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98、羅玉珍著,1992。《民事主體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99、羅結珍譯,1999。《法國民法典》。北京:中國法治出版社。
100、羅結珍譯,2005。《法國民法典》(上、下)。北京:法律出版社。
101、蘇永欽著,2005。《民法立法與公私法的接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二)譯著
台灣
1、Hartmut Maurer著,高家偉譯,2002,初版。《行政法學總論》(Pandect of Administrative Law)。臺北:元照出版社。
2、Peter Drucker F.等著;高翠霜譯,2000,初版。《績效評估》(Measuring Corporate Performance)。臺北:天下遠見出版。
3、Peter Drucker F.著,傅振焜譯,1996/9。《後資本主義社會》(Post-capitalist Society) 初版三刷。臺北:時報出版社。
4、Regina Herzlinger E.等著,張茂芸譯,2000/l1,初版。《哈佛商業評論─非營利組織》(Harvard Business Review-Nonprofits)。臺北:天下遠見出版社。
5、四宮和夫著,唐暉、錢孟瑾譯,1995。《日本民法總則》。臺北: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6、
大陸
1、1999。《澳門民法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B. T. 斯米爾洛夫等著,黃良平、丁文琪譯,1987。《蘇聯民法》(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Carlos Alberto da Mota Pinto , 1997。《民法總論》。澳門大學法學院法律翻譯辦公室。
4、J. M. 凱利著,王笑紅譯,2002。《西方法律思想簡史》。北京:法律出版社。
5、K. 茨威格特、H. 克茨著,潘漢典、米健、高鴻鈞、賀衛方譯,2003。《比較法總論》,北京:法律出版社。
6、K. 茨威格特、H. 克茨著,潘漢典等譯,2003。《比較法總論》。北京:法律出版社。
7、Owen Hughes E.著,林鍾沂、林文斌譯,1999/10,初版。《公共管理新論》。臺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8、大村敦志著,江溯、張立艷譯,2004。《民法總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9、山本敬三著,解亙譯,2004。《民法講義》(1)。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0、巴里‧尼古拉斯著,黃風譯,2004,第2版。《羅馬法概論》。北京:法律出版社。
11、卡爾‧拉倫茨著,王曉曄、邵建東、程建英、徐國建、謝懷栻譯,2003。《德國民法通論》(上、下冊)。北京:法律出版社。
12、卡爾‧拉倫茲著,王小曄等譯,2003。《德國民法通論》(上冊)。北京:法律出版社。
13、卡爾斯滕‧施密特,鄭冲譯,2003。《德國法人制度概要》,載孫憲忠主編:《制定科學的民法典──中德民法典立法研討會文集》。北京:法律出版社。
14、托馬斯‧菜塞爾,高旭軍譯,2003。《責任有限與法人特徵》載《復旦民商法學評論》(總第2期)。北京:法律出版社。
15、朱塞佩‧格囉索著,黃風譯,1994。《羅馬法史》。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6、考夫曼著,劉幸義等譯,2003。《法律哲學》。北京:法律出版社。
17、艾倫‧沃森著,李靜冰、姚新華譯,1992。《民法法系的演變及形成》。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8、吳日煥譯,1999。《韓國商法》。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吳兆祥、石佳友、孫淑妍譯,2002。《瑞士債法典》,北京:法律出版社。
20、杜景林、盧諶譯,1999。《德國民法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1、杜景林、盧諶譯,2000。《德國股份法‧德國有限責任公司法‧德國公司改組法‧德國參與決定法》,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2、杜景林、盧諶譯,2000。《德國商法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3、拉德布魯赫著,王樸譯。《法哲學》。北京:法律出版社。
24、金子宏,戰憲斌、鄭林根等譯,2004。《日本稅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25、金邦貴譯,2000。《法國商法典》。中國法制出版社。
26、阿瑟‧庫恩著,陳朝璧譯注,2002。《英美法源李》。北京:法律出版社。
27、哈羅德‧J. 伯爾曼著,賀衛方、高鴻鈞、張志銘、夏勇譯,1993。《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8、星野英一,王闖譯,1997。《私法中的人》,載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8卷)。北京:法律出版社。
29、查士丁尼著,張企泰譯,1997。《法學總論》。商務印書館。
30、約翰‧亨利‧梅利曼著,顧培東等譯,2004。《大陸法系》(第二版)。北京:法律出版社。
31、范高祖等,馮文莊譯,1993。《民法概要1》。北京:法律出版社,第102頁。
32、迪特爾‧梅迪庫斯著,邵建東譯,2001。《德國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
33、迪特爾‧梅迪庫斯著,邵建東譯。《德國民法總論》。北京:法律出版社。
34、桑德羅‧斯契巴尼選編,丁玫譯,1998。《契約之債與準契約之債》。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35、殷生根、王燕譯,1999。《瑞士民法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36、堅金‧布拉圖斯,李光漢等譯,1956。《蘇維埃民法》(第一冊)。北京:法律出版社。
37、凱爾森著,沈宗靈譯,1996。《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38、富井政章著,陳海瀛、陳海超譯,2001。《民法原論》。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39、揚‧施羅德,許蘭譯,2003。《現代德國私法的淵源:羅馬法、“德國法”、自然法》,載米鍵主編:《中德法學學術論文集》(第一輯)。北京:法律出版社。
40、費安玲、丁玫譯,1997。《意大利民法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41、雅克‧蓋斯旦,吉勒‧古博,陳朋等譯,2004。《法國民法總論》。北京:法律出版社。
42、黃道秀、李永軍、鄢一美譯,1999。《俄羅斯民法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43、漢斯. J. 沃爾夫,奧托.巴霍夫,羅爾夫.施托貝爾著,高
家偉譯,行政法(一)(二),商務印書館,2002、8,一版
44、鄭沖、賈紅梅譯,2001。《德國民法典》。北京:法律出版社。
45、謝懷栻譯,2001。《德國民事訴訟法》。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46、羅伯特‧霍恩、海因‧科茨、漢斯‧G. 菜塞著,楚鍵譯,1996。《德國民商法異論》。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47、羅伯特‧霍恩、海因‧科茨、漢斯‧G. 萊塞著,托尼‧韋爾英譯,楚建漢譯,謝懷栻校,1996。《德國民商法導論》。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48、羅結玲譯,1999。《法國民法典》。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三)專書論文
台灣
1、ICNL,InternationalCenterforNot-for-ro,2000。〈非政府組織法的立法原則討論草案〉。臺北:喜瑪拉雅基金會。
2、尹章華,1992。〈論公益法人與公益民事訴訟〉,《民法理論之比較與辯正》。臺北:台灣文笙書局。
3、吳庚,2001。《行政法之理論與實務》,增訂7版。臺北:三民書局,第10-17,116,158-159,164頁。
4、李文宗,1984。〈法人民事責任及犯罪能力〉,載鄭玉波主編:《民法總則論文選輯》(下)。臺北: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5、李宗勳,2002/10,初版。《政府業務委外經營理論與實務》,臺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6、李建良,2000/3,二版。〈損失補償〉,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下冊》。臺北:翰蘆出版社。
7、李建良,2001/1,初版再刷。〈行政處分〉,收於蔡茂寅、李建良、林明鏘、周志宏著,《行政程序法實用》。臺北:學林出版社。
8、周志宏,2001/l,初版再刷。〈陳情與附則〉,收於蔡茂寅、李建良、林明鏘、周志宏著,《行政程序法實用》。臺北:學林出版社。
9、林明鏘,2000/3,二版。〈行政契約〉,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下冊》。臺北:翰蘆出版社。
10、林明鏘,2001/l,初版再刷。〈行政契約〉,收於蔡茂寅、李建良、林明鏘、周志宏著,《行政程序法實用》。臺北:學林出版社。
11、林桓,2004/6。〈「財團法人法」草案中區分公設財團法人之必要性探討〉,《蒐錄於林誠二教授祝壽論文集》。
12、林桓。〈“財團法人法”草案中區分公設財團法人之必要性探討〉,《私法學之傳統與現代》(上)。
13、施啟揚,1994。《民法總則》,增訂六版。
14、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焦點團體法,頁223-237。
15、翁岳生,1990/9,十一版。〈論行政處分〉,收錄於氏著,《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
16、翁岳生,1990/9,十一版。〈論行政處分之概念〉,收於氏著,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
17、翁岳生,1990/9,十一版。〈論命令違法之審查〉,收於氏著,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
18、翁岳生,2000/3,二版。〈行政的概念與種類〉,收於氏編,《行政法上冊》,翰蘆出版社。
19、翁岳生編,1998。《行政法(下冊)》。自刊。
20、張文伯,1984。〈論學校法人〉,載鄭玉波主編:《民法總則論文選輯》(下)。臺北: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1、張鏡影,1984。〈論私法人〉,載鄭玉波主編:《民法總則論文選輯》(下)。臺北: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2、許宗力,1995/10,二版二刷。〈論法律保留原則〉,收於氏著,《法與國家權力》,臺北:月旦出版社。
23、許宗力,1995/l0,二版二刷。〈基本權利對國庫行為之限制〉,收於氏著,《法與國家權力》。臺北:月旦出版社。
24、許宗力,1999/3。〈兩岸關係條例中的委任立法與國會監督〉,收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臺北:元照出版社。
25、許宗力,2000/12。〈職權命令是否還有明天?〉,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臺北:五南出版社。
26、許宗力,2000/3,二版。〈行政處分〉,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冊》。臺北:翰蘆出版社。
27、陳春生,2000/l2。〈行政規則外部效力問題〉,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臺北:五南出版社。
28、陳美伶,1991。《統一財團法人主管機關可行性之研究》。臺北:法務部。
29、陳美伶,1991/11。《統一財團法人主管機關可行性之研究》。臺北:法務部。
30、陳清秀,2000/3,二版。〈依法行政與法律的適用〉,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冊》。臺北:翰讀出版社。
31、陳惠馨,1995。《財團法人監督問題之探討》。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32、陳惠馨等,1995/9。《財團法人監督問題之探討》,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
33、陳愛娥,2000/12。〈行政主體、行政機關及公法人〉,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臺北:五南出版社。
34、黃錦堂,2000/3,二版。〈行政組織法之基本問題〉,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冊》。臺北:翰蘆出版社。
35、楊崇森,1981。《財團法人制度之探討》。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36、葉俊榮,2000/3,二版。〈行政命令〉,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冊》。臺北:翰蘆出版社。
37、劉宗德,1990/l2。〈論日本之行政指導〉,收於翁岳生等著,《行政程序法之研究》。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
38、劉宗德,2004。〈日本公益法人、特殊法人及獨立行政法人制度之分析〉,載《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臺北:台灣元照出版社。
39、劉承愚、林美惠,2001。《財團法人主管機關監督權行使方式適法性之分析:以經濟事務財團法人為中心》。臺北:財團法人中技社委託研究計畫。
40、劉德宗,2004。〈日本公益法人、特殊法人及獨立行政法人制度分析〉,載《法制與現代行政法學──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臺北:台灣元照出版社。
41、蔡茂寅,2001/l,初版再刷。〈行政指導〉,收於蔡茂寅、李建良、林明鏘、周志宏著,《行政程序法實用》。臺北:學林出版社。
42、蔡茂寅,2001/l,初版再刷。〈法規命令及行政規則〉,收於蔡茂寅、李建良、林明鏘、周志宏著《行政程序法實用》。臺北:學林出版社。
43、蔡茂寅、李建良、林明鏘、周志宏著,2001/1,初版再刷。《行政程序法實用》。
44、蔡震榮,1993。《公法人概念之檢討,收錄於當代公法人理論──翁岳生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臺北:元照出版社。
45、蕭新煌主編,2000/9。《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大陸
1、尹田,2003。〈中國民法典立法中法人制度的設想〉,載《中國民法百年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文集》。北京:法律出版社。
2、王紹光,1999。《多元與統一:第三部門國際比較研究》。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頁163-219。
3、王運合,2005。〈法人制度理論與制戰若干問題的思考〉,載王作權主編:《昆侖法學論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國家法行政法室,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編,2000。《「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學習輔導讀本》。北京: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5、吳振源,2004。〈團體協約之法律的構成〉,載何勤華、李秀清主編:《民國法學論文精粹》(第三卷)。北京:法律出版社。
6、周志忍、陳慶云,1999。《自律與他律:第三部門監督機制個案研究》。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7、陳夢坤,2005。〈法人制度的人本主義反思〉,載江平、楊振山主編:《民商法律評論》(第二卷)。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8、陳榮宗,2000。〈非法人團體之權利能力論〉,載《鄭玉波先生七秩華誕祝賀文集》。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9、渠濤,2004。〈中國社會團體法律環境與民法法人制度立法──法人制度論序說〉,載其主編《中日民商法研究》(第二卷)。北京:法律出版社。
10、馮興俊,2006。〈信託制度產生的歷史分析〉,載易繼明主編:《私法》第5輯第2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1、錢明星、魏振瀛,1991。〈關於完善我國法人制度的幾個問題〉,《中國民法經濟法理論問題探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12、龍衛球,2000。〈法人的主體性質探討〉,載《民商法縱論──江平教授七十華誕祝賀文集》。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13、蘇力、葛云松、張守文、高丙中,1999。《規制與發展:第三部門的法律環境》。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14、蘇永欽,2006。〈民法制度的移植〉,載王洪亮等主編:《中德私法研究》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四)期刊論文
台灣
1、2003/5/29。〈行政法人法公聽會意見〉,《收錄於立法院公報》,36卷2期。
2、2004/3。〈法人之簡介〉,《公務人員月刊》。
3、2005/3。〈公立大學個別法人化與校長產生問題之探討〉,《公益信託法治斌教授學術基金公法與公共政策論壇》。
4、Fumitoshi Tamakuni.F著,莊文政譯,1991。〈日本非營利組織課稅問題〉,《財稅研究》,第93卷第6期,頁39-52。
5、P‧F‧Drucker著,余佩珊譯,1994。〈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遠流雜誌》。
6、R,E,Herzlinger等著,張茂芸譯,2000。〈非營利組織〉,《台北天下》。
7、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
8、江明修、陳定銘,1966。〈我國基金會之問題與健全之道,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頁215-267。
9、江明修主編,1999。〈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智勝》。
10、呂世壹,2004/12,〈行政法人實際運作問題之研析〉,《人事月刊》,232期。
11、李建良,2002/5。〈論公法人在行政組織建制上的地位與功能─以德國公法人概念與法制為借鏡〉,《月旦法學》,第84期。
12、李逸洋,2004/12。〈我國與日本推動行政法人制度之比較分析〉,《研究雙月刊》,244期。
13、周志宏,2003/8。〈公立大學法人化的變質與隱憂〉,《台灣本土法學》,69期。
14、周志宏,2005/3。〈國立大學法人化後校長產生方式之探討〉,《公益信託法治斌教授學術基金公法與公共政策論壇》。
15、周靜幸,2002/10。〈淺談政府捐助財團法人之管理與審計〉,《審計季刊》,第23卷第1期,第40頁至第42頁。
16、官有垣,2000。〈非營利組織的決策與領導」,收錄於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頁129-176。
17、官有垣,2000。〈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台灣本土的個案分析〉,《台北亞太》。
18、林明鏘,2004/3、4。〈評「行政法人法」草案(上)(下)〉,《人事行政,143》,144期。
19、林明鏘,2006/6、9。〈評「行政法人法」草案─以行政院92年2月草案為中心(上)(下)〉,《人事行政》,第143及144期。
20、林素鳳,日本政府資訊公開法制及施行成效,月旦法學,87期,2002、8
21、邱惠美,2006/4/8。〈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制度初探(上)(下)〉,《政大法學評論》,第90、91期。
22、范姜真微,2005/8。〈日本資訊公開法救濟程序之探討〉,《東吳法律學報》,17卷第l期。
23、范祥偉,2003/12。〈行政法人的政策理念與實務運作〉,《人事行政》,146期。
24、孫本初、劉坤億、范祥偉,2000。〈英、紐、澳、美四國政府再造經驗對我國的啟示〉,《考銓季刊》,24期。
25、高明秋,2005/11。〈行政法人制度立法研究〉,《立法院院聞》,33卷11期。
26、許立一,2002/3。〈新公共管理的省思:以黑堡觀點為基礎〉,《政大公共行政學報》,第6期。
27、許宗力,2000。〈國家機關的法人化―─行政組織再造的另一選擇途徑〉,《月旦法學》,57期。
28、陳淳文,2002。〈論法國法上之公法人〉,《月旦法學》,84期。
29、陳月春,2004/3。〈行政法人推動實例―─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改制行政法人之簡介〉,《公務人員月刊》。
30、陳愛娥,2003/10。〈行政法人化與行政效能―─「行政法人」作為政府組熾改造的另一種選擇?〉,《月旦法學教室》,12期。
31、陳愛娥,2003/3。〈行政任務取向的行政組織法〉,《月旦法學教室》,5期。
32、曾建元 陳錫鋒,2005/3。〈從政府改造論大學行政法人化之問題〉,《教研究集刊》,51卷l期。
33、馮燕,2000。〈「非營利組織的法律規範與架構」,收錄於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頁75-108。
34、黃秀蘭,行政法人中監察人所應扮演角色之體驗,政府審計季刊,27卷1期,2007
35、黃建銘,1999/12。〈組織績效指標的運用與管理意涵──英國經驗之探討〉,《人事行政》,127期。
36、黃昭元,2001/4。〈立法院決議的效力─規範形式與效力的關係〉,《台灣本土法學》,第二十一期。
37、黃昭元,2001/4。〈立法院決議的效力---規範形式與效力的關係〉,《台灣本土法學》,第21期。
38、黃榮志,2003/8。〈行政院組織改造全紀錄──2002年5月至2003年7月〉,《人事月刊》,37卷2期。
39、葉俊榮,2002/1。〈行政院組織改造的目標、原則及推動機制〉,《國家政策季刊創刊號》。
40、董保城,2004/3。〈從「學者共和國」至。「學術企業體」之兩難──論新版大學法草案〉,《月旦法學》,106期。
41、劉坤億、范祥偉,2003/8。〈第二回合的文官改革趨勢──從全觀型治理觀點談起〉,《人事月刊》,37卷2期。
42、劉明堅,1999/2。〈德國政府再造考察報告〉,《立法院院聞》,27卷2期。
43、蔡秀卿,2002/5。〈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制度〉,《月旦法學》,83期。
44、蔡宗珍,2005/3。〈國立大學公法人化的相關法律問題〉,《公益信託法治斌教授學術基金公法與公共政策論壇》。
45、蔡茂寅,1996/8。〈郵政利用關係的法律性質─以公法與私法二元論之檢討為中心〉,《月旦法學》,第15期。
46、蔡茂寅,1996/8。〈郵政利用關係的法律性質---以公法與私法二元論之檢討為中心〉,《月旦法學》,第15期。
47、蔡茂寅,1998/12。〈淺論BOT的幾個公法問題〉,《萬國法律》,第102期。
48、蔡茂寅,2002/1。〈政策統合機關、獨立機關定位及設立原則探討〉,《國家政策季刊創刊號》。
49、蔡進良,2002/4。〈中央行政組織法變革之另一取向─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制度之引介〉,《月旦法學》,第83期。
50、蕭新煌,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現況與特色」,「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頁109-1280。
51、蕭新煌主編,2000。〈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52、賴森本、許哲源,2005/1。〈行政法人監督機制之研究〉,《月旦法學》,第116期。
53、謝蕾,2002。〈西方非營利組織理論研究的新進展〉,《國家行政學院學報》,第1期。
54、蘇永欽,2000/6。〈職權命令的合憲性問題一地方制度法是否創造了特別的合憲存在基礎〉,《台灣本土法學》,第十一期。
55、顧忠華,〈公民社會與非營利組織:一個理論性研究的構想〉,《亞洲研究》,第26期,頁8-23。
56、鹽野宏,林素鳳譯,2002/8。〈日本的資訊公開〉,《月旦法學》,87期。
大陸
1、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教育處,2004。〈日本的公益法人制度與私立學校的運營〉,《世界教育信息》,第1期。
2、尹田,2003。〈論法人的權利能力〉,《法制與社會發展》,第1期。
3、尹田,2004。〈無財產即無人格──法國民法上廣義財產理論的現代啟示〉,《法學家》,第3期。
4、尹鴻翔、陳家適,2003。〈評一人公司性質的縣有理論〉,《廣西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1期。
5、王玫黎,2003。〈法人分類比較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期。
6、王曉冬,2001。〈關於法人制度的幾點思考〉,《當代法學》第6期。
7、冉昊,1999。〈民事主體傳統含義的法理辨析〉,《江海學刊》第2期。
8、左羽書生,1994。〈公司法人所有權和股東的權利──兼與江平、孔祥俊同志《論股權》一文商榷〉,《中國法學》,第3期。
9、田中景、安洋,2002。〈日本特殊法人改革及其前景〉,《國家行政學院學報》,第2期。
10、申素平,2005。〈對學校法人第為的新思考〉,《中國高等教育》,第12期。
11、申毅,2003/3。〈非營利組織興起的經濟分析〉,《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卷第1期。
12、任爾昕,2004。〈我國法人制度之批判──從法人人格與有線責任制度的關係角度考察〉,《法學評論》第1期。
13、全先銀、孫玉芝,2003。〈法人人格要素探析〉,《法政論叢》,第1期。
14、江平、龍衛球,1998。〈法人本質及其基本構造研究──為擬制說辯護〉,《中國法學》第3期。
15、吳開華,2001。〈論建立我國私立學校財團法人制度〉,《現代教育論叢》第2期。
16、李高中等,1996。〈法人組織說批判──兼談國有企業公司化改造問題〉,《法學》,第12期。
17、李擁軍,2005。〈從“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民事主體制度與理念的歷史變遷──對法律“人”的一種解析〉,《法制與社會發展》第2期。
18、李錫鶴,2000。〈論法人是無形主體〉,《法學》第7期。
19、李靜傳、張云,2002。〈法人類型的立法模式研究與借鑒──以“財產性質”和“對外責任”為基礎〉,《學術探索》,第6期。
20、沈佩玲,2003。〈信託:公益事業的最佳選擇〉,《中國民政》,第1期。
21、孟俊紅,2005。〈讓“新世紀”事件不再重演──論民辦學校法人制度的作用及困境〉,《人民教育》第12期。
22、孟勤國,2001。〈鄭百文重組與公司法人所有權說〉,《法學評論》,第4期。
23、官有垣,2000。〈非營利組織在台灣的發展:兼論政府對財團法人基金會的法令規範〉,《中國行政評論》,第10卷第1期,頁75-110。
24、竺效,2000。〈論捐助行為的法律屬性〉,《雲南法學》,第1期。
25、竺效、王坤,2003。〈試論教育有限責任公司的法律特徵──以新蕭山六中為研究模型〉,《當代法學》,第4期。
26、胡光志,1996。〈論我國民事主體結構的重構〉,《現代法學》第2期。
27、孫文序,2001。〈日本的工商社團〉,《中國工商管理研究》,第1期。
28、孫憲忠,1990。《財團法人財產所有權和宗教財產歸屬問題探討》,《中國法學》第4期。
29、徐浩,2003。〈論法人的獨立人格及判斷標準〉,《現代法學》,第1期。
30、徐鳳真,2003。〈法人目的事業制度探析〉,《政法論叢》,第3期。
31、馬存利,2002。〈對法人能力限制的思考〉,《當代法學》2002年第1期。
32、馬駿駒,2004。〈法人制度的基本理論和立法問題之探討(上)〉,《法學評論》,第4期。
33、馬駿駒,2004。〈法人制度的基本理論和立法問題之探討(下)〉,《法學評論》,第6期。
34、馬駿駒,2004。〈法人制度的基本理論和立法問題之探討(中)〉,《法學評論》,第5期。
35、崔世春,1999。〈論財產所有權、法人財產權和產權的關係〉,《經濟學家》,第3期。
36、張克華,1995。〈談談日本的商會社團〉,《中國工商》,第5期。
37、張荊,2005。〈日本公立大學人事制度改革及給我們的啟示〉,《中國高等教育》,第15、16期。
38、張駿,2005。〈關於法人本質的再思考──從“擬制說”出發〉,《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期。
39、曹新明、夏傳勝,2000。〈抽象人格論與我國民事主體制度〉,《法商研究》,第4期。
40、曹漢斌,2005。〈西方大學法人第為的演變〉,《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0期。
41、陳洪玲,2002。〈論英美法上的法人越權原則〉,《當代法學》,第1期。
42、陳純柱,2005。〈村莊法人理念的確立與中國憲政制度的創新〉,《河北法學》,第8期。
43、陳湋、劉寶英,2005。〈關於民辦高校法人性質及相關問題的思考〉,《教育發展研究》,第18期。
44、彭誠信,1997。〈論民事主體〉,《法制與社會發展》第3期。
45、湯德宗,1986/6。〈三權憲法、四權政府與立法否決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INS v. Chadha案評釋〉,《美國研究》,第十六卷第二期。
46、稅兵,2005。〈法人獨立責任辨析──從語境論的研究進路出發〉,《西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
47、廉高波,2005。〈淺議行業協會法人治理結構的建立與完善〉,《生產力研究》第8期。
48、楊振山、孫毅,2005。〈近代民事主體形成的條件與成因〉,《政法論壇》第4期。
49、溫世揚、何平,1999。〈法人目的的範圍外行為與“表現代表”規則〉,《法學研究》,第5期。
50、葛云松,2003。《中國財團法人制度的展望》,《北大法律評論》第5卷第1輯,北京:法律出版社。
51、葛延民,2002。〈法人越權原則比較研究〉,《當代法學》,第5期。
52、虞政平,2001。〈法人獨立責任質疑〉,《中國法學》,第1期。
53、雷興虎、馮果,1997。〈股東的股權與公司的法人財產權〉,《法學評論》,第2期。
54、趙群,1999。〈非法人國體作為第三民事主體問題的研究〉,《中國法學》,第1期。
55、趙轉,2005。〈對法人的人格否認的思考〉,《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
56、蔡磊,2003。〈論基金會的法律問題〉,《學術探索》,第9期。
57、蔡磊,2004。〈經濟法視野中的國家干預、公民社會及非營利組織〉,《雲南大學學報》(法學版),第6期。
58、鄭少華,2001。〈法人運動與第二次法律革命〉,《法學》,第6期。
59、繆建紅、俞安平,2003。〈非營利性組織及其建立CORPS模式初探〉,《市場周刊‧商務營銷》,第4期。
60、謝懷栻,1994。〈大陸法國家民法典研究〉,《外國法譯評》,第4期。
61、譚啟平,2005。〈論合作社的法律地位〉,《現代法學》,第4期
62、顧安詳、鐘娟,2005。〈民事主體制度的選擇性與開放性論詞〉,《行政與法》第10期。
(五)學位論文
台灣
1、石曉晴,2004。《我國國立大學董事會組織架構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朱宗慶,2005。《行政法人對文化機構營運管理之影響,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改制行政法人為例》。臺北: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高階公共管理組碩士論文。
3、江明修,1994。《非營利組織領導行為之研究》。臺北: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4、江明修,2000。《政府與非營利組織關係之理論辯證與實務析探(1)》。臺北: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5、何偉敏,1991。《發掘在地的寶藏:介紹以美國為主的社區基金會之運作與發展現況》,紐約:紐約市立大學慈善研究中心獎助計畫學習報告-公設財團法人之研究。
6、吳美瑤,《從免稅政策改變看非營利組織之經營型態與因應策略》。
7、周志宏,《私人興學自由與私立學校法制之研究》。
8、林金卿,《非營利組織策略管理之研究以財團法人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
9、林建揚。《財團法人與創業投資事業合作研發機制相關法律之研究─以政府捐助》。
10、林惠貞。《我國教育事務財團法人設立與監督制度之研究》。
11、邱聰祥,2005。《國立大學法人化之財務問題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2、洪佳琪,2003。《新公共管理思潮下之大學校務基金制度研究》。臺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13、洪政緯,2004。《行政法人制度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14、胡芷瑜,2004。《日本政策評價制度在我國法制上之可能運用──以行政法人之業績評價為例》,臺北:國立台北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
15、夏慈惠。《財團法人醫院董事會管理機能之研究--以醫學中心為例》。
16、高仁川,2000/7。《資訊公開制度之理論與實際》。臺北: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莫永榮,1997。《行政機關實施再造工程研究──美國「國家績效評估報告」的啟示》,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18、許世雨,1992。《非營利部門對公共行政之影響》。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19、陳志偉。《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和政策執行的關聯性》。
20、陳志璋,1994。《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和政策執行的關聯性》,臺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1、陳忠誠。《國防研發機構轉型財團法人可行性之研究》。
22、陳怡平。《非營利組織與政府部門互動關係之研究--以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嘉義: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23、陳淞慶。《捐款人對非營利機構行銷傳播活動的態度與捐款人市場區隔之研究》。新竹: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
24、程燕玲,2003。《行政機關委外與行政法人化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學程碩士論文。
25、黃兆揚,2004。《國立大學法人化之研究》,臺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26、楊乾聖,2004。《行政法人制度之研究-以我國高雄港務局為例》。
27、溫信學,1997。《從法規與財務論非營利組織與政府之互動關係:以社會福利團體為例》。臺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8、葉大慧,1984/6。《財團法人管理與監督之研究》。臺中: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29、鄭怡世。《台灣非營利組織與企業組織合作募款模式之探討--以民間福利服務輸送型組織為例》。臺北: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30、鄭聰明。《私立醫院法人化之研究》。
31、賴恆盈,2002。《行政法律關係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
32、戴一凡,2004。《我國國立大學行政法人化之論述分析》。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博士論文。
33、韓意慈。《非營利組織政策倡導角色之剖析─以台北市廢除公娼事件中的婦女團體為例》。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34、譚宗保,1998。《中央政府機關組織法制變革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5、蘇洛賢。《我國非營利組織之跨組織合作關係類型及管理機制探討》。台中:靜宜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大陸
1、李韜,《美國的慈善基金會與美國政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際政治專業博士學位論文。
(六)報紙(若為社論、短評、通訊稿或作者匿名,則可不列作者欄)
台灣
1、蘇秀慧,2002/12/19。〈國立大學、公立醫院可改制行政法人〉,《民生報》,版2。
(七)網際網路
台灣
1、賴文智。〈主管機關與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的關係--國家文藝基金會案例評析〉,

2、賴文智,〈主管機關與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的關係─中華航空事業發展基金會案例評析〉,

3、張玉山,〈臺灣省立醫院改制成立公設財團法人或其他經營形式之探討〉,

4、陳誠,〈中央與地方權限爭議解析-以財團法人法草案為中心〉,

5、陳朝政,〈財團法人管理制度的政策分析〉

6、李禮仲,〈財團法人法草案評議-勿讓財團法人成為政治的動員工具〉。

7、台灣公益資訊中心
8、公益圖書網
9、台灣非營利組織研究網
10、青輔會NPO中心
11、陳仲嶙,2001/9/14。〈創設對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的特殊監督法制?─立法規劃上的探討〉,《IS-Law.com》,

12、劉承愚,2002/12/26。〈非營利組織法律的定位〉,《IS-Law.com》,

13、劉承愚,2003/3/7。〈非營利組織立法政策研析─以財團法人法(草案)為核心〉,《IS-Law.com》,

14、陳美伶,2003/4/25。〈NPO法制環境的建構〉,《第三部門發展電子報》期1,

大陸
1、余延滿等。〈企業法人目的行為新探(上)〉,載《中國民商法律網》。
(八)研討會論文
台灣
1、Louis Brandies,2003/11/24 〈Other Peopers Money,1914. 轉引自周康記,「沙氏法案後企業如何強化資訊透明度」〉,「後沙氏法案時代企業革新」研討會,頁2。
2、李建良,2001。〈從德國經驗談公立大學公法人化及其組織〉,「第一屆行政法實務與理論學術」研討會,臺北:台大法律學院公法研究中心。
3、官有垣,2001/3/22。〈內部治理與董事會的功能〉,「世紀曙光: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新途徑」研討會。臺北:台灣世界展望會、台灣亞洲基金會與喜瑪拉雅基金會。
4、紀惠容、鄭怡世,2001/3/8。〈非營利組織主管機關應扮演的角色〉,「台灣非營利組織法律環境修訂」研討會,臺北:財團法人台灣亞洲基金會。
5、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2003/10/14。〈會議報告之重點建議〉,「公設財團法人之發展與運作機制研討會」,第4一4頁第28點。
6、許崇源,2001/3/22。〈非營利組織的賣信與監督機制〉,「世紀曙光: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新途徑」研討會。臺北:台灣世界展望會、台灣亞洲基金會與喜瑪拉雅基金會。
7、許崇源,2001/3/8。〈非營利組織之經濟活動與免稅資格及資訊透明化〉,「台灣非營利組織法律環境修訂」研討會,臺北:財團法人台灣亞洲基金會。
8、陳美伶,2001/3/22。〈非營利組織的賣信與監督機制〉,「世紀曙光: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新途徑」研討會。臺北:台灣世界展望會、台灣亞洲基金會與喜瑪拉雅基金會。
9、陳惠馨,2001/3/8。〈由學理面看非營利組織設立程序及監督準則〉,「台灣非營利組織法律環境修訂」研討會,財團法人台灣亞洲基金會。
10、馮燕,2001/3/8。〈主管機關如何協助非營利組織實現公益目的〉,「台灣非營利組織法律環境修訂」研討會,臺北:財團法人台灣亞洲基金會。
11、劉靜淳,2001/3/8。〈由實務面看非營利組織設立程序及監督準則〉,「台灣非營利組織法律環境修訂」研討會,臺北:財團法人台灣亞洲基金會。
12、蔡日拋,2003/10/14。〈公設財團法人財務及稅務規範之探討〉,「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公設財團法人之發展與運作機制」研討會會議報告,頁2-36-2-42。
13、蔡秀卿,2003/10/4。〈行政組織改革與地方獨立行政法人一從日本地方獨立行政法人制度論起〉,「行政法人與組織改造」學術研討會。臺北: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及台灣行政法會。
(九)官方文件
台灣
1、中華民國立法院,2004/6。〈院會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3卷第34期,頁243-244頁。
2、立法院預算中心,93/9。〈9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整體評估報告(三之一)〉,頁1062-1098。
3、考試院/韓忠謨法學基金會,2003/12。《政府改造與文官體制國際研討會會議實錄》。考試院編印。
4、行政人事行政局,2000/l,初版。《各國行政改革之動向》,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譯,
5、行政院,1997/12/31。〈民國86年12月31日台86人政給051425號函〉。
6、行政院,2004/10/6。〈民國93年10月6日院授主孝一字第0930006242A號函〉。
7、行政院,2004/10/7。〈民國93年10月7日院授人給字第0930064493號函〉。
8、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4/9,初版1刷。《行政法人實例及法規彙編參考手冊》。
9、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5/10。《行政法人理論與實務研討會會議手冊》。
10、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6/4。《外國經驗與我國行政法人推動現況探討會論文集》。
11、行政院主計處,2004/7/9。〈民國93年7月9日處孝一字第0930004361號函〉。
12、行政院主計處,2004/9/15。〈民國93年3月15日處孝一字第0930001668號函附件〉。
13、行政院研考會,1995/9。《財團法人監督問題之探討》,頁259。
14、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2。《政府機關(構)法人化研討會論文集》,台大法律學院公法研究中心。
15、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3/12。《政府改造》,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
16、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4/1。《政府績效評估》。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
17、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2003。《行政法人與組織改造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行政法學會。
18、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2004/6/24。參見http://www.ey.gov.tw/COR/index.htm。
19、何志欽,2003/4。〈美國政府內控及督察制度之研究〉,《行政院主計處委託研究報告》。
20、吳安妮,2002/3。〈公務機關使用平衡計分卡與績效管理之研究〉,《行政院主計處委託研究報告》
21、李逸洋 局長等,2003。《九十二年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日本韓國考察報告》。
22、林友琴 專門委員等,2001。《九十年度考察日本公益法人、特殊法及獨立行政法人制度報告書》。
23、林嘉誠主任委員等,2004。《九十三年度考察韓國、日本行政組織調整實務及其成果》。
24、林嬋娟,2003/9。《因應兩廳院行政法人化之會計制度與財務管理策略規劃研究》。
25、法務部,2003/11。〈財團法人法研擬制定實錄〉。
26、政府改造,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3/12。政府改造委員會參見http//www.president.gov.tw/2_special/innovation/index.html。
27、施能傑 副主任委員等,2005。《九十四年美國政府施政績效管理與風險管理制度》。
28、柯瓊恩,2003/3。〈日本政府之內控與監督機制〉,《行政院主計處委託研究報告》。
29、范祥偉 處長等,2004。《九十三年度美國聯邦政府及州政府員額控管政策與獨立公法人制度考察報告》。
30、孫本初主持,2004/2。各機關推動法人化所需訓練之需求評估,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委託研究報告,
31、高明秋等,2003/10。《文官政策與立法研究》,立法院法制局。
32、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2003/9。《2003年博物館行政法人化座談暨研討會手冊》。
33、國防部,2004/10/26。〈民國93年10月26日睦瞻字第0930014217號令〉。
34、張重昭,2003/11。《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定位策略規劃與行銷策略》。
35、教育部,2004/8/16。〈民國93年8月16日台人(三)字第093OIO4719A號令〉。
36、許介麟主持,1998/10,初版。《日本行政監察制度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
37、許宗力、湯德宗、陳春生、洪家殷,1999。《國家機關組織法人化之研究──以港務局法人化為中心》,臺大法學基金會,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劃。
38、許哲源,2005。《公共團體課責機制之研究―─以英國行政法人為例。》
39、彭錦鵬主持,2005/12。〈公營廣播電臺行政法人可行性之研究〉,《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委託研究報告》。
40、黃秉德,2003/12。《因應兩廳院行政法人化之組織架構與人力規劃研究案結案報告書》。
41、楊秀娟、胡明華、方衍濱、謝亞杰、林靜芳、黃雅文,2001。〈2001「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制度在我國適用之可行性」〉,《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自行研究報告》。
42、葉俊榮 政務委員等,2003。《九十二年度英、法二國政府組織改造業務考察報告》。
43、董保城,1993 。《修改大學法之雛議──以「公立大學公法人化之爭議」為題》,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
44、監察院,2004/9/8。《監察院公報》,第2487期,頁至26頁。
45、銓敘部民國93年7月30日部退三字第0932334242號令。
46、劉宗德 教授等,2004。《九十三年度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化考察報告》。
47、劉宗德主持,2005/2。《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員會行政法人化評估及相關配套措施建置計畫》,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員會。
48、劉宗德主持,2005/4。〈行政法人設置有關問題之研究〉,《考試院委託研究計畫》。
49、劉宗德主持,2006/2。《科學園區管理機構改制行政法人之方向規畫》,科學園區管理局。
50、劉宗德等著,2004、12,初版。《全民健保機構行政法人化之研究―─授予公權力之必要性及其範圍》,行政院衛生署。
51、審計部,2004/4,初版。〈中華民國92年審計報告書〉,頁147-154頁。
(十)法規
台灣
1、1999/7/16。獨立行政法人通則法(法律第103號)。
2、2000。Government Corporation Control Act。
3、2001/12/5。獨立行政法人情報公開法(法律第140號)
4、2004/1/20。中正文化中心設置條例。
5、2005。行政法人實例及法規彙編參考手冊(人事行政局)
6、2005/8/8。行政法人法草案(立法院審議)。
7、行政法人建置原則
8、所得稅法
9、國家教育研究院設置條例
10、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免納所得稅適用標準
二、英文部分
(一)專書
1、2002. Distributed Public Governance Agencies. Authorities And Other Government Bodies OECD Publication.
2、Anheier,H. K. and S. Toepler, eds., 1999. ,Private Funds. Pub1ic Purpose:Philanthropic Foundations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3、B1azek,J., 1999. Tax Planning and Compliance for Tax-Exempt 0rgan1zations: Forms, Checklists, Procedures.
4、Bromberg,A. R.,and L. E. Ribstein, 2002.Bromberg and Ribstein on limited liability partnership,the revised uniform Partnership act,and the uniform limited partnership act(2001). New York: Aspen law & business.
5、Donald C. Langevoort, 2001.Human Nature of Corporate Boards: Law,Norms and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Independence and Accountability. 89 Geo. L.J. 797,810-11.
6、Fishman, J. J. and S. Schwarz, eds., 1995. Nonprofit Organizations:Cases and Materials.
7、Guidance for reviewing NDPBs Civil Service Agencies AndPublic Bodies
8、Hayes,T., 1996. Management, Control and Accountability in Nonprofit/Voluntary Organizations. Aldershot:Ashgate.
9、Henrg Cheeseman, 2002. The legal and Regulatory Envivonment.Third Edition. Printile Hall.
10、Hodgkinson, V. A., R. W. Lyman, and Associateseds., 1989. The Fu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Challenges,Changes and Policy Considerations.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Jossey-Bass.
11、Holcombe, R. 0., 2000. Writing off Ideas:Taxation. Foundations and Philanthropy in America. New Brunswick:Transatction Publishers.
12、Holcombe,R. G., 2000. Writing off Ideas:Taxation. Foundations and Philanthropy in America. New Brunswick: Transatction Publishers.
13、Hopkins, B. R., 1998. The Law of Tax-Exempt Organizations.,7th ed.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14、Janoski, T., 1998.Citizenship and Civil Society:A Framework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n Liberal. Traditional, And Social.
15、Kearns, K. P., 1996. Managing for accountability:Preserving the public trust in public and nonprofit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co.
16、Leifer, J. C. and M. B. Glomb., 1992. The Legal Obligations of Nonprofit Boards:A Guidebook for Board Members.
17、Lester Salamon, 2001. The New Governance and Tools of Public Action:An1ntroduction, 28 Fordham Urb. L.J. 1611.
18、Putnam, R. D., 1993. Making Democracy Work: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Putnam, R.D., 2000.Bowling Alone: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ew York:Simon and Schuster.
20、Sa1amon, L. M. and H. K. Anheier., 1996. The Emerging Nonprofit Sector:An Overview. Manchester and New York: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1、Salamon, L. M. and H. K. Anheier., 1997. Defining the Nonprofit Sector: A Cross-National Analysis. New York: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2、Salamon, L.M., 1995. Partners in public service:Government-nonprofit relations in the modern welfare state.
23、Schmitter, P. C., 1996. On Civil Society and the Consolidation of Democracy:Ten General Propositions and Nine Speculations about Their Relation in Asian Societies, Paper present in the Third Wave Democracies Conference, Taipei.
24、Takako,J. D., C. Rochester and R. Hedleyeds., 1995. An Introduction to the Voluntary Sector. London:Routledge.
25、UNDP.,1993. UNDP and Organization of Civil Society. New York:UNDP.
26、Ware, A., 1989.Between Profit and State:Intermediate Organizations i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Cambridge/Oxford: Polity Press in association with Basil Blackwell.
27、Wolf, T., 1999. Managing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Simon & Schuster.
28、Wolf. T., 1990. Managing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ew York:Prentice Hall.
29、Young, D. R., R. M. Holliser, and V. A. Hodgkinsoneds., 1993. Governing,Leading and Managing NonprofitOrganization.
(二)專書論文
1、“Legal Systems in Ten Asia Pacific Societies,”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p.47-84.
2、Anheier, H. K. and S. Toepler, eds.,1999. “Private Funds,”Public Purpose:Philanthropic Foundations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3、Light, P. C.,1994. “Federal Inspectors General and the Paths to Accountability,” in T. L. Coopered., Handbook of Administrative Ethics. New York:Marcel Dekker.pp.267-283.
4、McGregor-Lowndes, M., 1999. “Australia,”in T. Silk ed., Philanthropy and Law in Asia:A Comparative Study of Nonprofit
5、Mouzelis, N., 1995.“Modernity,Late Development and Civil Society,” in J. Halled., Civil Society:Theory, History,Comparison. Cambridge:Polity.
6、Mulgan, R., 2000. “'Accountability': An Ever-Expanding Concept?” Public Administration, 78(3), 555-573.
7、Rochester, C., 1995. “Voluntary Agencies and Accountability,”in J. D. Smith,C. Rochester and R. Hedleyeds.,An Introduction to the Voluntary Sector(pp.190-207). New York:Routledge.
8、Takako Amemiya., 1999.“Japan,”in T. Silked., Philanthropy and Law in Asia:A Comparative Study of Nonprofit Legal Systems in Ten Asia Pacific Societies(pp.131-162).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9、Weber,E. P., 1999. “The Question of Accountability in HistoricalPerspective:From Jackson to Contemporary Grassroots Ecosystem Management,”Administration & Society, 31(4), 451-494.
10、Xin Chunying and Zhang Ye., 1999. “China,”in T. Silk ed., Philanthropy and Law in Asia:A Comparative Study of Nonprofit Legal Systems in Ten Asia Pacific Societies (pp.85-124). SanFrancisco:Jossey-Bass.
11、Yoshinori Yamaoka., 1999. “Japan,”in T. Silked., Philanthropy and Law in Asia:A Comparative Study of Nonprofit Legal Systems in Ten Asia Pacific Societies(pp.163-198). San.
(三)期刊論文(請依個別刊物實際出版項,完整臚列)
1、“JUVENILE DELINQUENCY--Agencies Concerned:Govern-
ment-Private,”Congressional Digest, Vol. 33, Issue 12, p295
2、2001. “Uniform laws annotated,”I, Business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 associations laws, Vol. 6 Pt. West Group.
3、2003. “Uniform laws annotated,”Business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associations laws,Vol 6A, Thomson West.
4、Baorong Guo, 2006/3. “Charity for Profit? Exploring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 Service Nonprofits,”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Vol. 35, No. 1, Sage Publications.
5、Bromberg, 2004. “A. R.,and L. E,”Ribstein. Bromberg and Ribstein on partnership, Vol. I, New York:Aspen Publishers.
6、Christopher S. Horne & Janet L. Johnson & David M. Van Slyke, 2005/3. “Do Charitable Donors Know Enough─and Care Enough─About Government Subsidies to Affect Private Giving to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Vol. 34, No. 1 ,Sage Publications.
7、Evelyn Brody, 1996. “Agents without Principals:the Economic Convergence of the Nonprofit and for-Profit Organizational Forms,” N. Y. Law School L. 40 , Rev. 457.
8、Evelyn Brody, 1998. The Limits of Charity Fiduciary Law, 57 Md. L. Rev. 1400.
9、Henry B. Hansmann, 1981. “Reforming Nonprofit Corporation Law,”129 U. Pa. L. Rev. 497,504-09.
10、James Edward Harris, 1994. “ The Nonprofit Corporation Act of 1993 : Considering the Election To Apply The New Law To Old Corporations,”16 U. Ark. Little Rock L. J. 1.
11、Jenkins. “W.I.POLICY EVALUATION/POLICY DYNAMICS,”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61, Issue 3, p.331.
12、Jill R. Horwitz, 2003. “Why We Need the Independent Sector: the Behavior,Law,and Ethics of Not-for-Profit Hospitals,” 50 UCLA L. Rev. 1345.
13、Lewis D. Solomon, Karen C. Coe, 1997. “Social Investments by Nonprofit Corporations and Charitable Trusts : A Legal and Business Primer for Foundation Managers and Other Nonprofit Fiduciaries,” 66UMKC L. Rev. 213.
14、Margaret M. Blair & Lynn A.,2001.“Stout, Trust, Trustworthiness,and the Behavioral Foundations of Corporate Law,”149 U. Pa. L. Rev. 1735,1739-40.
15、Mayne, John1, 2004/7-9. “Public power outside government?”Political Quarterly, Vol. 64, Issue 3, p327.
16、Nina J., 2001. “A Case Study of a Private Foundation’s Governance and Self-interested Fiduciaries calls for Further Regulation,” Crimm, 50 Emory L.J. 1093.
(四)學位論文
1、Louis Fisher, 1997. Constitutional Conflicts Between Congress and the President.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10-114(4thed.)
(五)研討會論文
1、“Comparative Chary of NGO Framework Legislation In Selected EU Member States”, download from:

2、“Germany-The Status of Political Activities of Association and Foundation”, download from:

3、“The present requirments are obstructing unnecessarily the development of foundations in Germany”, see Maecenata Institute and the Bertelsman Foundation: 〈BRIEF ANALYSIS OF THE DESIRED REFORM OF THE LAW GOVERNING FOUNDATION IN GERMANY〉. Download from:



4、1997/12/4. “Reform of Tax Laws Governing Non-Commercial bodies and Socially-Useful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Legislative Decree, No.460, OFFICIAL GAZETTE OF THE ITALIAN REPUBLIC. download from :

5、2004/10.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Fiscal Documentation,”GET-II, Suppl. No. 177, download from :

6、Alceste Santuari ,“THE ITALIAN LEGAL SYSTEM RELATING TO NOT-FOR-PROFIT ORGANIZATION : A HISTORICAL AND ECO-LUTION OVERVIEW”, download from:

7、CANON LAW, download from :

8、Dr. Klaus NEUHOFF, Essen. “Country Report GERMANY─The Legal and Fiscal Provision for Nonprofit Activities and Institutions,” download from:
9、Hopkins,B. R. and J. Blazek.,1997. “Private Foundations:Tax Law and Compliance,”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dependent Sector(2000a). "On Accountability."(report)

10、Independent Sector(2000b). "On Accountability."(report 2)

11、Ku-Hyum Jung、Tae-Kyu park、Chang-Soon Hwang: KOREA. Philanthropy And Law IN Asia, p.203, download from :
12、Michael Ernest,2004/10/12-24. “Third Sector Organization in Germany: Legal Forms and Taxation”, International Charity Law : Comparative Seminar, Beijing, China. download from:

13、Orange County Government,
14、Rolf Muller. “German fondations─the Actvities and Essentials”, download from :

15、The Asia Foundation Annual Report,

16、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六)官方文件
1、2005, Modernising Government OECD Publication
(七)法規
1、1987, Revised Model Nonprofit Corporation Act
2、Uniform Unincorporated Nonprofit Association Act
3、州立法(State Laws for Not-For-Profit Corporation)
4、美國內地稅法(Internal Revenue Code)403及501節相關規定
5、模範法草案
(1)The Revised Model Nonprofit Corporatlon Act
(2)The Mode1 Charitable Solicitations Act
(3)Un1form Management 0f Inst1tut1onal Funds Act
(4)Un1form Pr1nc1pal and Income Act
(5)Un1form Trust Act
三、日文部分
(一)專書
1、1995。《六法全書》。有斐閣。
2、2000。《小六法》。有斐閣。
3、2004。《公益法人の運營實務與稅務‧會計》。中央青山監察法人編纂。
4、さくら綜合事務所,2000。《社團法人財團法人實務》。中央經濟出版社。
5、大場民男監修、法人化研究會編,1988。《法人格なき團體の實務》,新日本法規出版株式會社。
6、大塚英明‧川岛いづみ‧中東正文著,2001。《商法總則‧商行為法》。有斐閣。
7、大橋洋一,2001/3。《行政法現代行政過程論(初版)》。有斐閣。
8、小西砂千夫,2002。《特殊法人改革の誤解》。
9、小林 博志,2000。《行政組織と行政訴訟》。
10、小林一俊‧吉田豐著,2000。《民法媳則》(第2版)。酒井書店。
11、小關紹夫監修、吉武義典著,1979。《法學》。鳳舍。
12、川島武宜著,1960。《民法總則(現代法律學全集)》。有斐閣。
13、中井浩一,2004/9。《徹底検証大学法人化(初版)》。中央公論社。
14、中央青山監查法人編著,2001/2,初版。《公益法人の運營實務Q&A》(增補版)。きようせい。
15、內田貴著,1999。《民法I》(第2版)(總則‧物權總論)。東京大學出版會。
16、公益法人研究學會編,1999/3,初版。《實務必攜公益法人》。財團法人運輸政策研究機構。
17、加藤雅信著,2002。《民法總則》。有斐閣。
18、北川善太郎著,2001。《民法總則(民法講要I)》(第2版)。有斐閣。
19、北澤正啟著,1998。《會社法》(第5版)(現代法律學全集18)。青林書院。
20、四宮和夫‧能見善久著,2000。《民法總則》(第5版增補版)。弘文堂。
21、田山輝明著,2001。《民法總則》。成文堂。
22、田中誠二著,1974。《新版民法概說(三全訂版)》。千倉書房。
23、甲斐道太郎‧乾昭三‧椿壽夫著,2001。《新民法概說(1)》(改訂版)。有斐閣。
24、吉田克己著,1999。《現代市民社會と民法學》。日本評論社。
25、宇賀克也,1998/12。《情報公開法の理論(初版)》。有斐閣。
26、宇賀克也,2002/1。《新情報公開法の逐条解說(初版)》。有斐閣。
27、宇賀克也,2002/9。《政策評價の法制度(初版)》。有斐閣。
28、宇賀克也,2004/2。《個人情報保護法の逐条解說(初版)》。有斐閣。
29、西村峯裕‧久得宏之著,2000。《コモンス民法‧I總則》。中央經濟社。
30、佐高 信,2000。《「總檢證特殊法人の真實》。
31、君村昌編著,2001/5。《行政改革の影響分析:独立行政法人制度の創設と在り方(初版)》。行政管理研究セソター。
32、我妻栄、有泉享著,1954。《民法Ⅰ(總則‧物權法)》。一粒社。
33、我妻栄、有泉享著、遠藤浩補訂,1994。《新版民法3‧家族法‧相統法》。一粒社。
34、我妻栄著,1954。《債權各論(上)(民法講義Ⅵ)》。岩波書店。
35、我妻栄著,1957。《債權各論(中1)(民法講義V2)》。岩波書店。
36、我妻栄著,1962。《債權各論(中2)(民法講義V3)》。岩波書店。
37、我妻栄著,1964。《新訂債權總論(民法講義Ⅳ)》。岩波書店。
38、我妻栄著,1965。《新訂民法總則(民法講義Ⅰ)》。岩波書店。
39、我妻栄著,1972。《債權各論(下1)(民法講義V4)》。岩波書店。
40、我妻栄著,1993。《民法總則》。一粒社。
41、我妻栄著、洪錫恒譯,2003。《中國民法債編總則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42、村上武則,2002/11。《給付行政の理論(初版)》。有信堂高文社。
43、谷口知平著,1988。《民法總論‧物權の研究》。有斐閣。
44、並河/信乃,2002。《検証行政改革──行政改革の過去‧現在‧未來(初版)》。イマツン出版。
45、岩本慧著,1998。《新訂商法I(總則‧商行為法)》。法律文化社。
46、松尾弘著,2001。《民法の體系──市民法的基礎》(第2版)。慶應義塾大學出版會。
47、松原 職,1995。《特殊法人改革》。
48、林良平、前田達明,1991。《新版注釋民法(2)總則(2)法人》。有斐閣。
49、近藤光男著,2002。《商法總則‧商行為法》(第4版),(有斐閣法律學叢書)。有斐閣。
50、室井力編,2004/5。《新現代行政法Ⅱ行政組織,主要な行政領域(初版)》。法律文化社。
51、星野英一著,1990。《民事判例研究:總則、物權》。有斐閣。
52、柚木馨著,1956。《債權各論(契約總論)(現代法學全書)》。青林書院。
53、浙江幸治著,2005。《民法總則》。成文堂。
54、涉谷幸夫,2000/11,二版。《公益法人の機關匕運營》。全國公益法人臨會。
55、高島平藏著,1985。《民法總則》。成文堂。
56、崛田力、雨宮孝子編,1998/12。《NPO法コメンタールー」特定非營利活動促進法の逐條解說》。日本川論社。
57、幾代通著,1984。《民法總則》(第2版)(現代法律學全集)。青林書院。
58、森本滋著,1998。《會社法》(第2版)(現代法學)。有信堂。
59、森田 寬二,2000。《行政機關と內閣府》。
60、森泉 章,1996。《公益法人判例研究》。
61、森泉章著,1971。《民法總則講義》。一粒社。
62、森泉章著,1979。《公益法人の研究》。勁草書房。
63、森泉章著,1992。《法人法入門》。有斐閣。
64、森泉章著,2002。《民法入門.民法總則》(第2版)。日本評論社。
65、滋賀秀三著,張建國、李力譯,2003。《中國家族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
66、給理府編,2000。《公益法人白書─公益法人に関す年次報告》。
67、塚本重賴著,1987。《英米民事法の研究》。中央大學出版部。
68、塩野 宏,2001。《行政法第二版(3)行政組織法》。
69、塩野宏,1988。《公法と私法(初版)》。有斐閣。
70、塩野宏,2001。《行政法III行政組纖法(2版)》。有斐閣。
71、塩野宏著,1991。《行政組織法の諸問題(初版)》。有斐閣。
72、新井誠著,1992。《財產管理制度與民法‧信託法》。有斐閣。
73、鈴木祿彌著,2003。《民法總則講義》。創文社。
74、鈴木祿彌著。1990。《民法總則講義》(改訂版)。創文社。
75、熊代昭彥,1998/9。《日本のNPO法一特定非宮利活動促進法の意義と解說》。
76、福地 俊雄,1998。《法人法の理論》。
77、福家俊朗、浜川 清、晴山一穗合著,2001/3。《獨立行政法人その概要と問題點(初版)》。日本評論社。
78、廣田達人,2000。《独立行政法人の財務‧會計(初版)》。行政管理研究センター。
79、稻葉 馨,1994。《行政組織の法理論》。
80、稻葉 馨,1994/4。《行政組織の法理論(初版)》。弘文堂。
81、獨立行政法人研究會編,2001/3。《獨立行政法人制度の解說(初版)》。第一法規出版株式会社。
82、彌永真生著,2001。《リーがルマイン商法總則.商行為法》(補訂版)。有斐閣。
83、穗積重遠著,1934。《民法總論》。有斐閣。
84、總務廳行政監察局編,1997/12。《行政代行型法人の透明化·適正化のためにー指定法人等の指導監督に関する行政監察》。
85、總務廳行政監察局編、1992/7。《公益法人の現狀と課題─總務廳の行政監察局結果からみて》。
86、藤田 宙靖,2001。《行政組織法(新版)》。
87、藤田宙靖著,2005。《行政組織法(初版)》。有斐閣。
(二)期刊論文
1、2000/3/26。〈新しい「国立大学法人」像について〉,《国立大学等の独立行政法人に關すゐ調查檢討会議》。
2、2002/11。〈政策評価、独立行政法人評価委員會〉,《平成13年度におけゐ独立行政法人の業務の実續に關すゐ評価の結果についての第1次意見》。
3、2003/1。〈政策評価、独立行政法人評価委員會決定〉,《独立行政法人の主要な事務及び事業の改廢に關すゐ勧告の取組の方針》。
4、2004。《政策評価 实施に關すゐ計画》
5、2004。《独立行政法人日本藝衛術文化振興會要覽》
6、山本清,2003/9。〈 NPMの國際比較─その有用性と課題─〉,《行政管理研究》,第103期。
7、市橋克哉,2006。〈国立大学の法人化〉,《公法研究》,第68號。
8、田边国昭,2003/9。〈新しい公共管理論〉《の潮流の課總ー政策執行、管理、リーダーシップー行政管理研究》,第103期。
9、田端博邦,2003/9。〈國立大學法人法の成立〉,《法律時報》,75卷10期。
10、宇賀克也,2000。〈特殊法人と独立行政法人──日米比較〉,《公法研究》,第62號。
11、西山慶司,2004/12。〈独立行政法人制度における評価の機能―─中期目標期間終了時の見直しの意義とその課題─〉,《行政管理研究》,第108期。
12、村上武則,2000。〈行政の監視と評價〉,《公法研究》,第62號。
13、村松歧夫,2004/3。〈─独立行政法人評価の經驗から─仕組みについて─〉,《行政管理研究》,第105期。
14、和田肇,2000。〈大掌改革の現狀と課題─独立行政法人化問題を中心〉,《法律時報》,72卷12號。
15、岡村勝義。〈公益法人白書の視點〉,《月刊公益法人》,第二九卷,第四號。
16、林修山著,〈今後の經濟社會における公益法人の役割七課題〉,《ジユウリスト》,第870期。
17、雨宮孝子,〈財團法人制度と公益信託制度の比較研究〉,《法
律のひろば》,第三九卷,第六號。
18、政策評価、独立行政法人評価委員會,2002/12。〈平成13年度におけゐ独立行政法人の業務の実續に關すゐ評価の結果についての第2次意見~独立行政法人評価の嚴格性、幸賴性の向上のために~〉。
19、福家俊朗,2000。〈独立行政法人の虛像と實像〉,《法律時報》,72卷5號。
(三)網際網路
1、公益法人の設立許可及び指導監督基準の運用指針關係。

2、特殊法人の情報公開の制度化に関する調查研究。

3、特殊法人情報公開檢討委員會,特殊法大情報公開制度整備
充實相關意見。

四、德文部分
1、Andrick, Bernd - Suerbaum, Joachim, Stiftung und Aufsicht, München 2001
2、Deutsches Stiftungswesen 1948-1966. Wissenschaft und Praxis. Hrsg. von Albert K. Franz, Hans Liermann, HansHe1mut zur Nedden, Götz Freiherr von Pölnitz, Tübingen 1968
3、Deutsches Stiftungswesen 1966-1976. Wissenschaft und Prax1s. Hrsg.von Rolf Hauer, Hans Pilgram, Winfried Freiherr von Pölnitz-Egloffstein, Tübingen 1977x
4、Deutsches Stiftungswesen 1977-1988. Wissenschaft und
Praxis. Bd. 3. Hrsg von Rolf Hauer, Reinhard Goerdeler, KurtKreuser, Winfried Freiherr von Pölnitz-Egloffstein, Bonn 1989
5、Münchner Kommentar zum Bürglichen Gesetzesbuch, Hrsg. Rebmann, Kurt-Säcker, Franz Jürgen, Bearbeiter: Reuter,
D1eter. 2. Aufl., München 1984
6、Schindler,Ambros, Familienstiftungen. Recht, Steuer, Betriebswirtschaft(Moderne Rechtsformen der Wirtschaft)
Bielefeld 1975
7、Str1ckrodt, Georg,Stiftungsrecht. Geltende Vorschriften und rechtspolitische Vorschläge, Baden-Baden 1977
(St1ftungsrecht)
8、Weber,Karl,Neue Gesetze und Verordnungen - Sammlung
für das Königreich Bayern, Bd. 1, Nördlingen 1880
9、Weiss, Hans – Niedermaier, Franz –Summer, Rudolf -
Zängl, Siegfried – Wittmann, Johann – Basslberger,
Maximi1ian – Conrad, Michael, Bayerisches Beamtengesetz
mit beamtenrechtlichen Nebengesetzen und Vo11zugsvorschriften, München. Stand: 1. November 2OO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