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醫療與健康資料加值應用之法律規範--以電子病歷交換為核心
作者:黃維民
作者(外文):Huang, Wei-Min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系研究所
指導教授:謝哲勝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7
主題關鍵詞:開放政府大數據全民健保醫療資訊電子病歷交換全民健保資料庫健康資料加值應用醫療隱私權告知後同意去識別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近年來開放政府資料在全球蔚為風潮,逐漸形成大數據的概念。由於資訊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影響經濟甚巨,各先進國家紛紛推動跨國資訊整合計畫與相關政策。本研究的範圍以醫療法上關於病歷之規範為出發點,逐步擴及資訊科技導入醫療體系後的電子病歷和醫療雲端系統,以及電子病歷交換後所建置完成之全民健保資料庫的規範與執行。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醫療與健康資料加值應用概念下以醫療雲端電子病歷交換為核心,檢視我國在全民健保制度下電子病歷發展的相關歷程,同時比較世界其他先進國家的相關法律規範,並就電子病歷交換時所涉及之病人隱私權與敏感性資料等相關議題做進一步分析,進而探討在大數據概念下之健康資訊加值應用模式之準則與規範,並參照先進國家的相關立法例,以期能對未來制度規範與實務運作上提供建議。
從開放政府資料與大數據衍生而來的醫療與健康資料加值應用,配合醫療雲端的資訊與衛生政策,就必須透過電子病歷的揭露與交換,顯然對既有的醫療隱私人格權產生重大的衝擊。如果沒有完備的法律規範,日後難免引起諸多爭議,為防範未然以減少紛擾應對相關議題做通盤檢視與規劃,盡早做立法準備與討論,這是本研究最主要的目的。
在現行相關法律架構下,電子紀錄的管理與保護是否安全可靠,在尚有疑慮的情形下,如何克服管理與技術上的障礙,以兼顧保障當事人權益以及善用新科技便利性,遂成為今日健康資訊科技應用的主要衝擊與挑戰。為創造一個安全、可信任的電子病歷使用環境,未來應朝向健全的電子病歷管理制度,以及強化資訊安全與當事人隱私權保護的方向發展,以實現資訊科技帶來的利益,滿足人類醫療與照護的需求。本文參照國外相關的經驗,並就台灣目現行的法律規範與未來發展趨勢,提出以下六點結論: 建議制定醫療隱私保護專法、提高民眾的醫療隱私資訊保護意識、建構資訊安全管理制度、資訊財產權體系的建立、強化告知後同意的法律機制和建議嚴格推動去識別化之法律規範。
中文文獻
壹、書籍及研究計畫(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中村敏昭、齊藤靜敬、蔡篤俊、謝瑞智,醫療紛爭與法律,文笙書局,2004年。
2.文衍正,看診法門–醫師之說明、注意與其他義務,永然文化,1998年。
3.王澤鑑,一般侵權行為,王慕華,2006年。
4.王澤鑑,人格權法,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月。
5.台北市護理師護士公會、中華民國民事法學會,護理業務與法律實務,中華民國醫事法法學會,2002年。
6.台灣經濟部,「電子商務個人資料管理制度建置計畫」跨部會考察日本個資保護管理與隱私標章制度參訪團出國報告。
7.立法院公報第97卷第39期。
8.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00年度國家資通安全技術服務與防護管理委外服務案個人資料保護參考指引。
9.余振華,刑法深思.深思刑法,元照出版,2005年9月。
10.吳仁和等著,醫療資訊管理,智勝出版,2010年。
11.吳志正,解讀醫病關係 I、 II,元照出版,2006年9月。
12.李伯璋、曾平杉,醫療紛爭在臨床醫學與法律實務的探討,新學林出版,2010年1月。
13.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出版,2001年11月。
14.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元照出版,2007年9月2版。
15.李震山,人性尊嚴之憲法意義,收錄於作者專書,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2011年10月四版。
16.汪渡村、黃維民、林鴻文,電子病歷委託研究計畫:1-4電子病歷法規強化,衛生福利部103年度委託科技研究計畫。
17.周國隆、楊哲銘,實用醫事法律,五南文化,2010年8月。
18.林山田,刑法通論(下),自版,2005年9月9版。
19.林東茂,刑法綜覽, 一品文化出版, 2007年9月5版。
20.林桓主持,政府機關強化個人資料保護措施之研究,行政院研究考核發展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2009年10月。
21.林鈺雄,新刑法總則,元照出版,2009年9月2版。
22.法治斌主持,政府行政作為與隱私權之探討,國家檔案局籌備處委託研究報告,89年7月。
23.法治斌主持,政府行政作為與隱私權保障之探討,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2001年。
24.法務部,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令解釋彙編,2000年。
25.法務部99年度「公務機關個人資料保護方案」委辦計畫。
26.邱聰智,民法債編通則,自版,1996年6 版。
27.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下),自版,2003年3月。
28.姚志明,債務不履行之研究(二),元照出版,2003。
29.政府資料開放加值應用研究分析,行政院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民國102年12月。
30.柯耀程,刑法概論,自版,2007年4月。
31.美國政府公開資料加值推動現況與執行經驗,美國聯邦政府總務署,民國101年1月。
32.范碧玉,病歷管理理論與實務,合計圖書,2005年2版。
33.孫森焱,民法債篇總論(上),三民書局,修訂版,2008年8月。
34.徐振雄,網際網路法,華立圖書,2005年。
35.財團法人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國外遠距照護法規研究報告。
36.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100年度國家資通安全技術服務與防護管理委外服務案個人資料保護參考指引,中華民國100年12月。
37.高添富,醫師如何面對醫療糾紛,元氣齋出版社,2002年。
38.國人健康醫療資料加值應用之法律授權疑義,立法院公聽會,102年12月10日。
39.張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台灣健康照護體系資訊化策略概論,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2009年。
40.張慧朗等著,醫療資訊管理學,華杏出版,2007年4月。
41.張麗卿,刑法總則理論與運用,一品文化出版,2006年2 版。
42.許文義,個人資料保護法,三民,2001年1月。
43.許育典,憲法,元照出版,2006年10月。
44.陳子平,共同正犯與共犯論-繼受日本之軌跡及其變遷,五南文化,2000年10月。
45.陳年等,老人服務事業概論,威仕曼文化,2008年11月。
46.陳春山,醫師.病人.醫療糾紛,書泉出版社,2000年2版。
47.陳敏,行政法總論,第8版。
48.陳舜伶、林珈宏、莊庭瑞,藏智於民:開放政府資料的原則與現況,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創用CC 計畫,2013年。
49.陳楚杰,醫院組織與管理,合記圖書出版,2003年9月6版。
50.陳榮基,台灣醫療糾紛的現況與處理(上),健康出版,1993年。
51.陳櫻琴,黃于玉,顏忠漢,醫療法律,五南圖書,2005年3版。
52.陸義淋等,電子商務法律通,五南文化,2003年。
53.曾育裕,醫護法規,五南文化,2006年4版。
54.曾淑瑜,醫療倫理與法律,元照出版,2010年。
55.曾淑瑜,醫療倫理與法律,元照出版,2010年。
56.開放資料及其對政府治理與個人隱私影響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104年2月。
57.黃丁全,醫事法,元照出版,2000年。
58.黃俊杰,行政程序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3月2版。
59.黃茂榮,債法各論,植根法學叢書,2006年9月。
60.黃維民等,醫療資訊管理概論:含網路虛擬醫院的建置與管理,學富文化,2003年9月。
61.黃維民,衛生行政與健康保險,華杏出版公司,2015年9月
62.黃興進,行政院衛生署九十四年度醫療院所病歷電子化現況調查結案報告,2005年。
63.黃興進、余明玲、劉忠峰等,醫療資訊管理,台灣健康資訊管理學會,2008年。
64.楊哲銘,九十三年度「確立及推廣醫療資訊安全與隱私保護之政策」計畫期末成果報告,行政院衛生署,93 年 12 月 30 日,頁14。
65.楊哲銘,臨床案例醫療法律,五南圖書,2005年。
66.葉碧玉、吳月宏,病歷管理,合記圖書出版社,1998年2版。
67.電子病歷法規強化,衛生福利部委託科技研究報告,103年5月
68.劉文瑢,醫事法要義,合記出版,1999年。
69.劉宏恩,﹤冰島設立全民醫療及基因資料庫之法律政策評析﹥,收錄於《基因科技倫理與法律-生物醫學研究的自律、他律與國家規範》,2009年6月。
70.蔡振修,醫事法律總論,自版,2003年。
71.蔡振修,醫療過失的刑事責任析論,自版,1992 年6月。
72.蔡墩銘,醫事刑法要論,翰蘆圖書出版,2005年。
73.鄭逸哲,醫療刑法,瑞興圖書,2009年。
74.賴進祥,醫療關係之危險責任,新文豐出版,2004年。
75.賴溪松,何全德,公開金鑰基礎建設與憑證管理中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2003年。
76.謝博生,醫療概論,金名圖書,2004年。
77.蘇嘉宏,醫事護理法規概論,三民書局,1996年。

貳、學位論文(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台灣刑事法學會主編,過失醫療與刑事責任,台灣刑事法學會,2009。
2.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2005年。
3.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紀念論文集(一),元照出版,2000年。
4.田育菁,社群網站於我國隱私權保障之研究,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5.李震山,基因資訊利用與資訊隱私權之保障,收錄於《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2004年5月。
6.林子儀,從保障隱私的觀點論基因資訊的利用與法的規制,載:基因科技與法律研討會論文集,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264- 266,2003年。
7.林建中,隱私權概念之再思考-關於概念範圍、定義及權利形成方法,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8.柯婉淇,各國電子病歷趨勢分析及台灣電子病歷發展之研究,台北醫學大學資訊研究所,2013年。
9.姜育菁,論電子病歷政策對醫療資訊安全所生之影響-從病患權利保護出發,台北法律碩士,2005年。
10.徐新隆,數位時代下資訊隱私權問題之研究─以個人資料保護為中心,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11.馬興平,論資訊隱私權的保障-從釋字第603號解釋出發,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12.張玉霞,從電子病歷探討醫療資訊隱私權之保護,東吳法律碩士,2004年。
13.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現代憲法論,元照出版,2002年10月3版。
14.郭良基,以知情同意為核心-探討醫學倫理與法律實務,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95年6月。
15.陳群顯,電子簽章法之研究,東吳法律碩士,2000年。
16.楊永惠,醫療隱私資訊適當使用與保護規範,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所碩士論文,2012年。
17.當代公法新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2002年。
18.詹文凱,隱私權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7月。
19.熊愛卿,網際網路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7月。
20.劉汗曦,由病人資訊隱私權觀點論我國全民電子病歷政策,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7月。
21.劉彥辰,論醫療資訊隱私之保護規範,世新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22.蔡秉錡,敏感性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23.蔡婷婷,以健保資料建置台北市症候群監測系統之評估,陽明大學衛生資訊與決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24.論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元照出版,1997年。
25.簡榮宗,網路上資訊隱私權保護問題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参、期刊文章(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王千維,侵權行為:第五講-有責性-過失,月旦法學教室,第33期,頁62-66,2005年。
2.王俊文,我國憲法上隱私權相關問題之釐清,東吳法研論集,第25卷,頁 189-228,2006年。
3.王皇玉,論醫師的說明義務與親自診察義務-評九十四年度台上字第二六七六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37期,頁265-280,2006年。
4.王郁琦,資訊時代隱私權理論基礎初探,世新法學,第1期,2004年5月。
5.王郁琦,網路上的隱私權問題,資訊法務透析,1999年10月號。
6.王瑋綸、王俊堯等,病歷e 化-淺談電子病歷,銀鏵雜誌,第2卷2期,頁47-62,2004年。
7.王澤鑑, 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6期,頁21- 44,2007 年。
8.朱郁欣、游子慶,數位e療到你家,商業現代化,頁1-17,2007年。
9.何定為、賴才雅,衛生署遠距照護試辦計畫服務架構介紹,護理雜誌,第55卷4期,頁17-28,2008年。
10.余啟民,由肺結核病患名單資訊外洩談公務機關就醫資訊管控與監督,月旦民商法雜誌,第24期,頁5-24,2009年。
11.吳正吉,醫療過失的法律涵義和法律責任,醫事法學,第1卷1期,頁185-231,1985年。
12.呂丁旺,淺析修正「個人資料保護法」,月旦法學雜誌,第183期,頁131-146,2010年。
13.宋佩珊,遠距健康照護之法律議題研析,科技法律透析,第21卷11期,頁19-33,2009年。
14.宋珮珊,個人醫療隱私保護之立法趨勢研究—以美國、加拿大為例,科技法律透析,2010年5月,頁44-63。
15.李智仁,日本金融隱私權保障規範之發展-兼論我國面臨之問題與對策,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第19期。
16.李榮耕,個人資訊外洩及個資外洩通知條款的立法芻議,東吳法學報,第20卷4期,頁251-291,2009年。
17.李震山,資訊時代下資訊權入憲芻議,律師雜誌,第307期,頁15- 25,2005年。
18.李震山,「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回顧與前瞻,中正法學集刊,第14期,頁87- 123,2004年。
19.李震山,「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回顧與前瞻,中正法學集刊,第14期。
20.李震山,政府資訊公開法與資訊隱私權保障,研考雙月刊,第31卷第3期。
21.周道君,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簡介,醫療品質雜誌,第1卷6期,頁30-33,2007年。
22.林世隆、劉立等,以訊息導向之HL7介面引擎,亞太HL7健康資訊交換標準研討會,2002年。
23.林四海,病歷管理之相關法律問題(上),醫事法學季刊,頁14 -26,1991年。
24.林安邦,德國「資訊自主權」之概念在我國法律上之應用,公民訓育學報第十二輯,2002。
25.林欣柔,隱私與公益的拔河- 論醫病關係中的保密義務,全國律師,第10卷8期,頁47- 56,2006年。
26.林萍章,醫療準則與刑事責任,月旦法學雜誌,第175期,頁233- 252,2009年。
27.林綺芬,工研院啟動遠距居家照護計畫,生技與醫療器材報導月刊,頁32-40,2004年。
28.邱文聰,從資訊自決與資訊隱私的概念區分-評「電腦處理個人資料 保護法修正草案」的結構性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68期,頁172- 189,2009年。
29.邱文聰,從資訊自決與資訊隱私的概念區分-評「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草案」的結構性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68期,頁172- 189,2009年。
30.邱永仁,當前資訊通信與遠距醫療之發展概況,台灣醫界,頁33- 35,2006年。
31.侯英泠,醫療行為的民事上賠償責任(下)-從德國醫師責任法切入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73期,頁112-119,2001年。
32.范姜真媺,個人資料自主權之保護與個人資料之合理利用,法學叢刊,2012年1月。
33.范薑真媺,他律與自律共構之《個人資料保護法》制-以日本有關民間法制為主,東吳法律學報,第21卷第1期。
34.洪子洵,外國法與我國健保資訊應用之比較--以美國醫療保險可攜性及責任法(HIPAA)為鑑,醫事法學,第20卷第2期,2013年
35.翁清坤,論個人資訊保護標準之全球化,東吳法學報,第22卷1期,頁1-60 ,2010年。
36.張乃文、宋珮珊,各國個人醫療資訊隱私標準之法制研析,醫事法學,第17卷第2 期,2010年6月。
37.張國清,隱私權保護概念得比較探討,全國律師,第6期,頁4-20,2001年。
38.郭戎晉,APEC跨境隱私保護規則、運作與我國參與課題,科技法律透析,2015年6月。
39.郭戎晉,日本「個人資料保護管理體系」與「隱私標章」制度之初探,科技法律透析,2008年12月。
40.陳子平,團隊醫療與刑事過失責任(上), 月旦法學雜誌,第190期,頁147-157,2011年。
41.陳子平,團隊醫療與刑事過失責任(下),月旦法學雜誌,第191期,頁160-176,2011年。
42.陳立愷,病人隱私權及醫療行為之受密義務,台灣法學雜誌,第165期,頁67-72,2010年。
43.陳仲嶙,醫療隱私的法規範現況,醫事法學,第11卷第2期,2003 年6 月。
44.陳佳慧等,遠距居家照護系統,台灣醫學期刊,第8卷6期,頁837- 845,2004。
45.陳怡安,現行醫師法與相關行政解釋函令之探討,醫事法學,第7卷2期,頁27-44,1999。
46.陳美杏,健保資料利用之實務與挑戰,個人醫療資訊保護及利用研討會大會手冊,臺北醫學大學,2013年11月。
47.陳起行,資訊隱私權法理探討-以美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第64期,頁297-341,1990年。
48.陳鈺雄、劉庭妤,從「個人資料保護法」看病患資訊自主權與資訊隱私權之保護,月旦民商法雜誌,第34期,2011年12月。
49.陳鋕雄,遠距醫療與醫師親自診察檢驗義務,中原財經法學,第22期,頁47-93,2009年。
50.陳鋕雄,遠距醫療的法律衝擊,全國律師,第11卷1期,頁41-51,2007年。
51.陳鋕雄、劉庭妤,從「個人資料保護法」看病患資訊自主權與資訊隱私權之保護,月旦民商雜誌,頁23-57,2011年12月。
52.陳鋕雄、劉庭妤,遠距醫療之民事過失責任標準,東吳法學報,第22卷1期,頁61-99,2010年。
53.陳聰富,醫療契約之法律關係(上),月旦法學教室,第72期,頁87- 98,2008年。
54.陳聰富,醫療契約之法律關係(下),月旦法學教室,第73 期,頁57- 68,2008年。
55.陳聰富,醫療訴訟之舉證責任-最高法院 98 年度台上字第276號民事判決評釋,法令月刊,第61卷4 期,頁28-55,2009年。
56.陳麗娟、周于舜,歐洲聯盟個人資料保護準則與英國生物銀行之應告知事項與監督管理機制論台灣生物銀行建制及個人資料保護,台灣科技法律與政策論叢,第3卷第3期,2006年9月。
57.陸哲駒,遠距醫療的發展與落實,臺灣醫學,第8卷6期,頁826- 831,2004年。
58.曾更瑩、羅淑文,新修正「個人資料保護法」,理律法律事務所,頁6-7,2010年。
59.曾德宜,美國電子簽章法述評,立法院院聞,第29卷第2期,頁54-66,2001年。
60.游進發,民法上過失概念-最高法院90年度台上字第1682號民事判決為反思出發點,月旦法學雜誌,第170期,頁248- 260,2009年。
61.程明修,資訊自決權--遺傳基因訊息,法學講座,第19期,2003年7月。
62.程法彰,我國為因應個人資訊保護的趨勢所為對「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的立法評析,萬國法律,第172期,頁1-8,2010年。
63.開放政府資料的基本原則和相關政策議題,公共治理季刊,第1期,2014年。
64.黃三榮,個人資料之保護–兼評我國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資訊法務透析,頁38-53,1998年。
65.黃棟樑,遠距醫療照護產業與服務應用,工程雜誌,頁13-14,2007年10月。
66.楊秀儀,論健全病歷制度之建立及健康資訊隱私權保護,全國律師,第10卷8期,頁39- 46,2006年。
67.楊秀儀等 ,「我國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的現況與展望」研討會,台灣本土法學,第39期,頁102-120,2002年。
68.楊智傑,個資法下健康資料保護與研究利用豁免-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102年訴字第36號判決,2014年臺灣《醫療法》學術研討會,2014年12月13日。
69.楊漢湶,電子病歷與病人隱私權保護,澄清醫護雜誌,第8卷第1期,2012年。
70.詹士賢、沈忠憲,健康資料加值應用雲端化服務計畫簡介,數據分析,2013年8月,8卷4期。
71.詹文凱,美國法上個人資訊隱私權的相關判決,律師雜誌,第233期,頁30-40, 1999年。
72.廖淑君,APPs 是醫療器材嗎?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透析,頁38-62,2012年 6月。
73.廖緯民,論資訊時代的隱私權保護-以「資訊隱私權」為中心,資訊法務透析,頁20-27,1996年。
74.廖緯民,以個資法做為公設街頭監視系統的法律規範基礎-一個比較法上的觀點,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7期,頁122-153,2006年。
75.劉佐國,我國個人資訊保護隱私權益之保護-論「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 之立法與修法過程,律師雜誌,第307期,頁42- 51,2005年。
76.劉宏恩,書本中的法律(Law in books)與事實運作中的法律(Law in action),月旦法學,94 期,2003年3月。
77.劉定基,個人資料保護法初論,台灣法學雜誌,第159期,頁1-8,2010年。
78.劉靜怡,隱私權的哲學基礎、憲法保障及其相關辯論,月旦法學教室,第46期,頁40- 50,2006年。
79.劉靜怡,不算進步的立法:「個人資料保護法」初步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83期,2010年8月。
80.劉靜怡,資訊科技與隱私權焦慮─誰有權塑造我的網路形象,當代雜誌,第124期,1997年。
81.劉靜怡,隱私權的哲學基礎、憲法保障及其相關辯論,月旦法學教室,第46期,頁40- 50,2006年。
82.盧映潔、葛建成、高忠漢,論醫療行為之常規診療義務,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5卷4期,頁161-188,2006年。
83.盧映潔、周慶東、葛建成,醫療準則之意義與功能,輔仁法學,第40期,頁59-83,2010年。
84.顏雅倫、賴文智,電子簽章法之重點及其衝擊,網路資雜誌,第121期,頁91-95,2001年。

肆、網頁資料
1.http://www.cc.kyoto-su.ac.jp/~suga/hanrei/10-1.html,最後查訪日期:2015/12/09
2.https://ico.org.uk/about-the-ico/,最後查訪日期:2015/12/09
3.https://ico.org.uk/for-organisations/guide-to-data-protection/key-definitions/ ,最後查訪日期: 2015/12/09
4.http://www.ros.gov.uk/public/about_us/foi/sia/SENSITIVE%20PERSONAL%20DATA.pdf,最後查訪日期2015/12/09
5.http://lis.ly.gov.tw/pubhearc/ttsbooki?N097489:0083-0118:_self ,最後查訪日期:2015/12/09
6.http://www.un.org/en/documents/udhr/index.shtml#a12,最後查訪日期:2015/09/28
7.https://www.cidh.oas.org/Basicos/English/Basic2.American%20Declaration.htm,最後查訪日期:2015/09/28
8.http://www.oas.org/dil/treaties_B-32_American_Convention_on_Human_Rights.htm,最後查訪日期:2015/09/28
9.http://www.refworld.org/docid/3ddcafaac.html ,最後查訪日期:2015/09/28
10.http://www.hkhrm.org.hk/database/13f1.html,最後查訪日期:2015/09/28
11.http://www.oecd.org/sti/ieconomy/oecdguidelinesontheprotectionofprivacyandtransborderflowsofpersonaldata.htm#part1最後查訪日期:2015/09/28
12.http://www.oecd.org/sti/ieconomy/declarationontransborderdataflows.htm,最後查訪日期:2015/09/28
13.http://www.oecd.org/sti/ieconomy/oecdguidelinesforthesecurityofinformationsystems1992.htm,最後查訪日期:2015/09/28
14.http://www.oecd.org/sti/ieconomy/guidelinesforcryptographypolicy.htm,最後查訪日期:2015/09/28
15.http://www.oecd.org/sti/ieconomy/oecd_privacy_framework.pdf (註188)
16.http://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1995L0046,最後查訪日期:2015/10/28
17.http://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1995L0046; SECTION III, Article 8。最後查訪日期:2015/10/28
18.http://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1995L0046; Article 14。最後查訪日期:2015/10/28
19.http://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1995L0046; Article 15。最後查訪日期:2015/10/28
20.http://ec.europa.eu/justice/data-protection/document/review2012/com_2012_11_en.pdf。最後查訪日期:2015/10/28
21.http://www.export.gov/safeharbor/eu/eg_main_018476.asp,最後參訪日2015/11/21。
22.http://www.export.gov/safeharbor/eu/eg_main_018475.asp,最後參訪日2015/11/21
23.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x_Schrems,最後參訪日2015/11/21
24.http://curia.europa.eu/juris/document/document.jsf?text=&docid=169195&pageIndex=0&doclang=EN&mode=req&dir=&occ=first&part=1&cid=125031,最後參訪日2015/11/21。
25.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european-court-of-justice-safe-harbor-ruling-2015-10?op=1,最後參訪日2015/11/21。
26.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european-court-of-justice-safe-harbor-ruling-2015-10?op=1,最後參訪日2015/11/21。
27.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B8%EA%AE%C6&pieceLen=50&fld=1&cat=&ukey=-1993014746&serial=1&recNo=14&op=f&imgFont=1,最後查訪日期:2015/12/09
28.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B8%EA%B0T&pieceLen=50&fld=1&cat=&ukey=-1993014746&serial=2&recNo=23&op=f&imgFont=1 ,最後查訪日期:2015/12/09
29.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n/8/today-p4.htm,最後查訪日期:2015/06/08
30.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A7%E9%96%A3%E8%BE%A6%E5%85%AC%E5%AE%A4 ,最後查訪日期2015/12/9
31.http://emr.mohw.gov.tw/doc/100/%E9%86%AB%E9%99%A2%E5%AF%A6%E6%96%BD%E9%9B%BB%E5%AD%90%E7%97%85%E6%AD%B7%E5%8F%8A%E4%BA%92%E9%80%9A%E8%A3%9C%E5%8A%A9%E8%A8%88%E7%95%AB%28%E5%85%AC%E5%91%8A%E6%AD%A3%E5%BC%8F%E7%89%88%29_1000601.pdf,最後查訪日期:2015/12/9
32.http://emr.mohw.gov.tw/doc/%E8%A3%9C%E5%8A%A9%E8%A8%88%E7%95%AB/%E9%86%AB%E9%99%A2%E7%94%B3%E8%AB%8B%E6%9F%A5%E9%A9%97%E6%9B%B8%E9%9D%A2%E5%AF%A9%E6%9F%A5%E5%B8%B8%E8%A6%8B%E7%BC%BA%E5%A4%B1.pdf,最後查訪日期:2015/12/9
33.http://www.apec.org/About-Us/About-APEC/History.aspx最後查訪日期:2015/10/28
34.http://www.apec.org/Groups/Committee-on-Trade-and-Investment/~/media/Files/Groups/ECSG/05_ecsg_privacyframewk.ashx,最後查訪日期:2015/10/28
35.http://www.cbprs.org/GeneralPages/About.aspx ,最後查訪日期:2015/12/09
36.http://www.cy.gov.tw/sp.asp?xdurl=./CyBsBox/CyBsR1.asp&ctNode=910 ,最後查訪日期:2015/12/9
37.http://www.pipa.gov.cn/NewsDetail.asp?ID=273 ,最後查訪日期:2015/12/09
38.http://privacymark.org/news/2013/0301/ThePrivacyMarkSystem2013.pdf ,最後查訪日期:2015/12/09
39.http://www.bsigroup.com/en-GB/about-bsi/our-history/ ;最後查訪日期2015年10月06日
40.http://www.twse.com.tw/ch/about/press_room/tsec_news_detail.php?id=10966 最後查訪日期:2015/12/09
41.https://www.taifex.com.tw/chinese/11/NewsDetails.asp?thetype=2&idx=5017,最後查訪日期:2015/12/10
42.http://www.iso.org/iso/home/about/the_iso_story.htm,最後查訪日期:2015/10/06
43.http://www.tpipas.org.tw/model.aspx?no=132,最後查訪日期:2015/10/5。
44.http://www.tpipas.org.tw/system_list2.aspx?no=130,最後查訪日期:2015/10/5
45.http://www.tpipas.org.tw/model.aspx?no=160,最後查訪日期:2015/10/06
46.http://www.tpipas.org.tw/model.aspx?no=159, 最後查訪日期:2015/10/5。
47.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57204,最後查訪日期:2015/12/9
48.http://www.snipview.com/q/Whalen_v._Roe,最後查訪日期: 2015/3/11
49.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3A4C302170D4BA4F&DID=0C3331F0EBD318C2313CAE3A4EB9C67B,最後查訪日期:2015/12/09
50.http://pipa.moj.gov.tw/cp.asp?xItem=1301&ctNode=386&mp=1,最後查訪日期:2015/12/07
51.https://www.finance.gov.au/archive/publications/gov20taskforcereport/,最後查訪日期:2015/12/07
52.http://www.teg.org.tw/,最後查訪日期:2015/10
53.http:// www.mohw.gov.tw/,最後查訪日期:2015/10
54.https://stli.iii.org.tw/,最後查訪日期:2015/10
55.http://www.hhs.gov/ocr/privacy/hipaa/understanding/summary/,最後查訪日期:2015/10
56.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letter-to-government-departments-on-opening-up-data,最後查訪日期:2015/10
57.https://techcrunch.com/2009/08/19/san-francisco-opens-the-city%E2%80%99s-data/,最後查訪日期:2015/10
58.http://www.opengovpartnership.org/about/open-government-declaration,最後查訪日期:2015/10
59.http://hrlibrary.umn.edu/instree/coerecr97-5.html,最後查訪日期:2015/10

外文文獻
壹、書籍及研究計畫(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NPO 日本ネットワークセキュリティ協會セキュリティ被害調査ワーキンググループ,2011年情報セキュリティインシデントに関する調査報告書~個人情報漏えい編~,NPO日本ネットワークセキュリティ協会,2011年。
2.Alpmann, J. A: Alpmann Brockhaus Fachlexikon Recht, 2. Aufl., 2005.
3.Deutsh, E. & A. Spickhoff, Medizinrecht5. (2003).
4.Hill, D., Walker, J., & Hale, J., Privacy Considerations for Health Information Exchanges. In Medical Data Privacy Handbook, 289-311,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5).
5.J Tauberer, Open Government Data Definition: The 8 Principles of Open Government Data, (2nd ed., 2014).
6.Marshall, Catherine, and Gretchen B. Rossman, 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Newbury Park,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1989).

貳、期刊文章(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AbuKhousa, E., Mohamed, N., and Al-Jaroodi, J., e-Health clou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4 Future Internet 3. 621-645 (2012).
2.Adjerid, I., Acquisti, A., Telang, R., Padman, R., and Adler-Milstein, J., The Impact of Privacy Regulation and Technology Incentives: The Case of Health Information Exchanges, 62 Management Science. 1042-1063 (2015).
3.Angst, C.M., and Agarwal, R., Adoption of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in the presence of privacy concerns: The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and individual persuasion, 33 MIS Quarterly. 339-370 (2009).
4.Boeker, M., A. Hauss and A. Rosener, Datenschutz: Informationssicherheit and Telematik im Gesundheitswesen, in: Boeker (Hrsg.), Medizinische Informatik, 2008, S. 4-24.
5.Burns, A. J., Young, J., Roberts, T. L., Courtney, J. F., and Ellis, T. S., Exploring the Role of Contextual Integrity in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EMR) System Workaround Decisions: An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Privacy Perspective, 7 AIS Transactions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142-165 (2015).
6.Danello, P. F., Preparing for Interoperability: EHRs and the Law, 27 Health Management Technology. 30-35 (2006).
7.Daniel Benoliel, Law, Geography and Cyberspace: The Case of On-line Territorial Privacy, 23 Cardozo Arts and Ent. L.j. 125. 127 (2005).
8.Dehling, T., and Sunyaev, A., Secure provision of patient-centered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n public networks—leveraging security and privacy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German nationwide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24 Electronic Markets. 89-99 (2014).
9.Elger, BS,Iavindrasana, J,Lo Iacono, L., Strategies for health data exchange for secondary, cross-institu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99 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 230-251 (2010).
10.Fernández-Alemán, J. L., Señor, I. C., Lozoya, P. Á. O., and Toval, A: Security and privacy in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Journal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 2013, S. 541-562.
11.Gajanayake, R., Lane, B., Iannella, R., and Sahama, T., Accountable-ehealth systems: The next step forward for privacy, 8 Electronic Journal of Health Informatics. 11 (2013).
12.Geist, M., Canada's digital economy strategy: toward an openness framework, 8 Canadian Journal of Law and Technology. 277-298 (2010).
13.Goldschmidt, Peter C., HIT and MIS: implications of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48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69-74 (2005).
14.Health and Human Service, US, The HIPAA Privacy Rule’s Right of Access and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4).
15.Iqbal, U,Ho, CH,Li, YC,Nguyen, PA,Jian, WS,Wen, H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age intention and adoption of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at primary care clinics, 112 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 731-737 (2013).
16.James G. Hodge, Jr., Nat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rivacy and Newfederalism, 14 Nd J. L. Ethics& Pub Pol'y 791. 791 (2000).
17.Johnson, C. III., OMB memorandum: Policies for federal agency public websites. (2004).
18.Joy L. Pritts, Altered States: State Health Privacy Laws and the Impact of the Federal Health Privacy Rule, 2 Yale J. Health Pol'y L. & Ethics 325. 328 (2002).
19.Kapoor, A., and Nazareth, D.L., Medical data breaches: What the reported data illustrat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ransitioning to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8 Journal of Applied Security Research. 61-79 (2012).
20.Laric, M.V., and Pitta, D.A., Preserving patient privacy in the quest for health care economies, 26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477-486 (2009).
21.Lawrence O. Gostin, James G. Hodge, Jr., Nat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rivacy Regulations Under HIPAA: Personal Privacy and Common Goods, A Framework for Balancing Under the Nat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rivacy Rule, 86 Minn. L. Rev. 1439. 1450-1454 (2002).
22.Leng, C., Yu, H., Wang, J., and Huang, J., Securing personal health records in the cloud by enforcing sticky policies, 11 Indonesian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2200-2208 (2013).
23.Lovis, C., Schmid, A., and Wyss, S., Coordinating E-Health In Switzerland, Ehealth Suisse. 46-47 (2008).
24.Mason, J. K. and G. T. Laurie, Medical Confidentiality, Law and Medical Ethics, 7 (2006).
25.McKinsey and Company, The big-data revolution in US health care: Accelerating value and innovation. (2013).
26.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The socioeconomic effects of 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 on digital networks: towar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access and reuse policies: workshop summary,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9).
27.Noelle, G.: Scipox – elektronische Kommunikation im Gesundheitswesen: Auf dem Weg zur integrierten Versorgung, in: Deutsches Ärztblatt, 2001, S.2-6.
28.Orszag, P.R., Open government direc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Memorandum. 1-11 (2009).
29.Parks, W., The open government principle: applying the right to know under the constitution, 26 George Washing Law. 1-22 (1957).
30.Peixoto,T., The un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open data and accountability: A response to Yu and Robinson's the new ambiguity of 'open government', 60 UCLA Law. 200-213 (2013).
31.Perera, G,Holbrook, A,Thabane, L,Foster, G,Willison, DJ, Views on health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privacy from primary care practices using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80 Int J Med Inform. 94-101 (2011).
32.Raines, J., The Digital Accountability and Transparency Act of 2011(DATA): Using open data principles torevamp spending transparency legislation, 57 New York Law School Law. 313-360 (2013).
33.Raines, J., The Digital Accountability and Transparency Act of 2011(DATA): Using open data principles to revamp spending transparency legislation, 57 New York Law School Law. 313-360 (2013).
34.Robinson, D. G., Yu, H., Zeller, W. P., and Felten, E. W., Government data and the invisible hand. 11 Yale Journal of Law and Technology, 160 (2009).
35.Samuel Warren, Louis Brandeis, The Right to Privacy, 4 Harvard Law Review 193. 193-220 (1890).
36.Shah, J. R., Murtaza, M. B., and Opara, 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23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10 (2014).
37.Steven A. Hetcher, Norm Proselytizers Create A Privacy Entitlement in Cyberspace, 16 Berkeley Tech. L.j. 877. 894-895 (2001).
38.Swartz, N., A Prescription for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38 Information Management Journal. 20-26 (2004).
39.Van Deursen, N., Buchanan, W. J., and Duff, A., Monitor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s within health care, 37 computers and security. 31-45 (2013).
40.Van Deursen, N., Buchanan, W. J., and Duff, A., Monitor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s within health care, 37 computers & security. 31-45 (2013).
41.Weichert, T., Die Elektronische Gesundheitskarte, 28 Datenschutz und Datensicherheit. 391-403 (2004).
42.Westerman, C. Y., Currie-Mueller, J. L., Motto, J. S., and Curti, L. C., How Supervisor Relationships and Protection Rules Affect Employees’ Attempts to Manage Health Information at Work, Health Communication. 1-9 (2016).
43.Xhafa, F., Li, J., Zhao, G., Li, J., Chen, X., and Wong, D. S., Designing cloud-based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system with attribute-based encryption, 74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3441-3458 (2015).
44.Yan, H,Gardner, R,Baier, R., Beyond the focus group: understanding physicians' barriers to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38 Jt Comm J Qual Patient Saf. 184-91 (2012).
45.Yu, H. and Robinson, D.G., The new ambiguity of 'open government, 59 UCLA Law. 178-208 (2012).
46.Yüksel, B., Küpçü, A., and Özkasap, Ö: Research issues for privacy and security of electronic health services,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2017, S. 1-1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