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後現代兒童文學美學現象
作者:顏志豪
作者(外文):YEN CHIH HAO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兒文所
指導教授:林文寶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7
主題關鍵詞:後現代兒童文學美學商品postmodernchildren’s literatureaestheticsmerchandis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後現代兒童文學的確起了不小的變化,在科技的發達與視覺為主的社會下,兒童文學已經從兒童讀物的形式,發展成更多的可能性。兒童文學作品當中,不再只是教育與教條,此論文希望能透過尋找現代兒童文學作品的美學,更為瞭解兒童在後現代社會的價值與美學態度。
後現代兒童文學的創作,開始邁入專業化與商業化,與其說兒童文學商品是一種創作,不如說兒童文學的創作是一種「設計」,創作者為了特定的消費族群,創作出適合他們的作品,以滿足他們的特定需求。
兒童文學創作者的身分從自由創作,逐漸轉變為團體創作。出版社為了提昇銷售量,經過市場調查與評估,由編輯提出企劃案,再交由創作者執行,成為後現代兒童文學作品的生產模式。
在後現代的環境中,兒童文學不再只是單純的文本。受到商業文化的影響,它不停的跨界跨領域,逐漸擴張產業化。例如,以兒童文學文本所衍生的出來的餐廳、主題樂園等。消費者透過對於相關文本商品的消費,延長對於文本的共鳴。消費者不再只是透過閱讀,而是經由實質的消費購買,讓文本可以直接進入購買者的生活。
筆者是個兒童文學創作者,希望透過對於後現代兒童文學作品的研究,試圖站在創作者的角度和研究者的雙重角度,剖析後現代兒童文學作品的風貌。筆者認為:遊戲、滑稽、可愛、懷舊、無意義、怪誕都是後現代兒童文學重要的的美學指標。
在消費文化之下,似乎所有的價值都可以變成商品購買獲得。讀者變成消費者與玩家,他們閱讀兒童文學的方式,已經開始透過手機遊戲、電影、電視閱讀。後現代的兒童文學是一種揉合童心、童年、樂趣、遊戲的文學。在後現代快速變化的環境中,讀者、創作者與出版社仍在共同想像,他們都還在尋找與想像後現代兒童文學可能的樣貌。
That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postmodern society is affected by the Consumption 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 The works are different and show the various Aesthetics. The article intends to find out the postmodern aesthetics involved in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s in Taiwan.
In postmodern society, almost all the children’s works have become merchandises. The works need to be sold, and they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be read, otherwise it will mean nothing, so the publishers start to care what the readers want. They have to make the works they love and need or they won't buy them. So, publishers care readers more and more. They want to purplish the works the readers really like to let the business be good. They have to please the readers.
Children’s literature has turned into commercialization.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creators have to accept the publishers' proposal to write and they don't have complete freedom to write what they want. They have to co-work with publishers.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post-modern society is really different.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visualization changes make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switch its looks.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nteresting in the postmodern society. They really have different aesthetics elements from adult literature works. The Game-like, kawaii, nonsense, nostalgia, queer, pleasure, taboo are the important aesthetics elements affecting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post-modern society.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is not only the paper copy; it can be the movies, games, toys and etc… The readers in the postmodern society expect to read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many ways.
In addition, the internet changes the postmodern society and the social network sites become the popular way to communicate messages with others. The publishers and the creator’s start to use the social network site to promote publication. The readers also use it to gather the company who loves the same stories and they can share their ideas and discussions.In the postmodern society, the readers become players. The texts become games. The creators become game-makers.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becomes the cultural industry; the texts can become the museums, restaurants, amusement parks etc…..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tries to transform to many ways to let the readers enjoy. Also the readers need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to crate the utopia and Nederland.
一、中文論著:
專書
Carol Lynch-Brown、Carl Tomlinson著 林文韵、施沛妤譯 《兒童文學──理論與應用》台北市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5月
David Buckingham著 楊雅婷譯 《童年之死:在電子媒體時代下長大的兒童》 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2013年1月
H‧R姚斯、R‧C霍拉勃著 周寧、金元浦譯 《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遼寧省 遼寧人民出版社 1987年9月
Max Zing著 《日本文創,全球熱賣:從日本動漫產業看成功商機》台北市 御出版有限公司 2010年10月
Michael Wyness著 王瑞賢等譯 《童年與社會──兒童社會學導論》 台北市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7月
Robert Bocock著,張君玫、黃鵬仁譯 《消費》 台北市,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6年3月。
大衛‧A‧普萊斯(David A. Price)著 黃維德譯 《皮克斯傳奇》 台北市 時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8月
方成著 《這就是幽默》 石家庄市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1月
方衛平等主編 《童年的棲居:兒童文化卷》 杭州市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2015年6月
王世穎著 《人本遊戲:遊戲讓世界更美好》北京市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4年3月
王受之著 《動漫畫設計(上冊)》 台北市 藝術家出版社 2009年6月
王受之著 《動漫畫設計(下冊)》 台北市 藝術家出版社 2009年6月
王岳川著 《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台北市 淑馨出版社 2003年3月
王明居著 《通俗美學》 合肥市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1年5月
王明輝主編 《何謂美學》 北京市 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5年5月
王治河、薛曉源編 《全球化與後現代性》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3年8月
四方田犬彥著 陳光棻譯 《可愛力量大》 台北市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4月
平島廉久著 黃美卿譯 《創、遊、美、人》 台北市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0年2月
弗雷德瑞克‧馬泰爾著 林幼嵐譯 《全球文化戰爭》 新北市 稻田出版有限公司 2014年9月
安田雪著 鍾淑芝譯 《海賊王的夥伴力:草帽小子魯夫把周遭的人變成夥伴的絕招》 新北市 紅通通文化出版社 2014年12月
安田雪著 鍾淑芝譯 《海賊王的夥伴力:草帽小子魯夫把周遭的人變成夥伴的絕招》台北市 紅通通文化出版社 2014年12月
朱光潛著《文藝心理學》 台北縣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4年3月
江安‧康德里(Ian Condry)著 江素慧譯 《動畫之魂:創意合作的日本動畫產業》 新北市 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5年11月
吳其南著 《20世紀中國兒童文學的文化闡釋》 北京市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2 年4月
呂大樂、姚偉雄著 《玩具大不同:原創玩具與創意工業的社會學觀察》嘉賓彩印有限公司 2005年
李衣雲著 《讀漫畫:讀者、漫畫家和漫畫產業》 台北市 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2012年9月
李學斌著 《兒童文學與遊戲精神》 南昌市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2011年5月
汪民安主編 《後現代性的哲學話語》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沃爾夫岡‧伊瑟爾著 陳定家譯《虛構與想像:文學人類學疆界》 吉林市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1年1月
佩里‧諾德曼著 徐文麗譯 《隱藏的成人:定義兒童文學》 北京市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4年11月
昂利‧柏格森著 徐繼曾譯 《笑──論滑稽的意義》 台北市 商鼎文化出版社 1992年9月
東浩紀著 褚炫初譯 《動物化的後現代:御宅族如何影響日本社會》 台北市 大鴻藝術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7月
東浩記著 黃錦容譯 《遊戲性寫實主義的誕生:動畫性寫實主義的誕生:動物化的後現代2》 台北市 唐山出版社 2015年9月
林文寶等著 《幼兒文學》 台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2月
林文寶等著 《兒童文學》 台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996年9月
林文寶等著 《兒童讀物》 台北縣 國立空中大學 2007年12月
林良著 《更廣大的世界》 台北市 國語日報社 2012年10月
油谷遵著 東正德譯 《消費者主權時代》 台北市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7月
金耀基著 《金耀基社會文選》 台北市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985年3月
保羅‧布盧姆(Paul Bloom)著 戴莎譯 《快感︰為什麼它讓我們欲罷不能》 萬卷出版公司2011年5月
南西‧艾科夫著 張美惠譯 《美之為物──美的科學》 台北市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11月
姚一葦著 《美的範疇論》 台北市 台灣開明書店 1978年9月
姚一葦著 《藝術的奧祕》 台北市 台灣開明書店 1968年2月
星野克美編 彭德中譯 《新消費文化剖析》 台北市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5月
柯林‧黑伍德(Colin Heywood)著 黃煜文譯 《孩子的歷史:從中世紀到現代的兒童與童年》台北市 麥田出版 2004年1月
約翰‧胡伊青加(Johan Huizinga)著 成窮譯 《遊戲人》 新北市 康德出版社 2013年7月
美特爾海姆(Bettelheim, B.)著 舒偉、丁素萍、樊高月譯 《童話的魅力:童話的心理意義與價值》北京市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5年7月
孫治本著 《個人化與生活風格社群》 台北市 唐山出版社 2004年7月
高田公理著 李永清譯 《遊戲化世界》 台北市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0年5月
高宣揚著 《後現代論》台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10月
培利‧諾德曼(Perry Nodelman)、梅維絲‧萊莫(Mavis Reimer)著 劉鳳芯、吳宜潔譯 《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 台北市 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3月
張盈堃主編 《童年的凝視:兒童的文化研究選集》屏東市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2009年7月
張庭庭著 《人文品牌心法──讓顧客用荷包為你喝采》 台北市 大塊文化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4月
陳世敏著 《中文可讀性公式試擬》 台北市 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1976年1月
陳仲偉著 《台灣漫畫文化史:從文化角度看台灣漫畫的興衰》台北市 杜葳廣告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5月
陳坤宏著 《消費文化論》 台北市 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12月
陳鋼著 《兒童文化論叢──信息時代的兒童:媒介與兒童論文集》 昆明市 晨光出版社 2015年10月
博‧伯格森(Bo Bergstrom)著 陳芳誼譯 《視覺溝通的方法》 台北市 圓點出版 2013年1月
喬安尼‧羅達立(Gianni Rodari)著 楊茂秀譯《幻想的文法》台北市 財團法成長文教基金會 2008年3月
喬爾.巴肯(Joel Bakan)著 陳齊鈞譯 《被出賣的童年》 台北市 天下雜誌 2013年6月
彭懿著 《世界幻想文學導論》 台北市 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1998年12月
曾琮琇著 《台灣當代遊戲詩論》 台北市 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9年1月
覃冠豪著 《第五波產業革命──文化創鑫》 台北市 上奇資訊 2013年11月
黃瑞祺著 《現代與後現代》 台北市 巨流圖書公司 2000年4月
傻呼嚕同盟著 《動漫2000》 台北市 藍鯨出版有限公司 2001年1月
楊清貴著 《立體書的異想世界》 台北市 蔚龍藝術有限公司 2012年6月
楊實誠著 《兒童文學美學》 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4年12月
葉怡君著 《妖怪玩物誌》 台北市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9月
葉朗主編 《現代美學體系》 台北市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993年8月
鈴木敏夫著 鍾嘉惠譯 《樂在工作:進入宮崎駿‧高畑勳的動畫世界》 台北市 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7月
蜜雪兒‧布朗著 蘇有薇譯 《泰迪熊百年風華小史》 台北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12月
赫爾德、麥克格魯主編 王生才譯 《全球化理論──研究路徑與理論論爭》北京市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9年5月
趙靜蓉著 《懷舊:永恆的文化鄉愁》北京市 商務印刷館 2009年9月
趙靜蓉著 《懷舊:永遠的文化鄉愁》 北京市 商務印書館 2009年9月
劉維公著 《風格社會》 台北市 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8月
劉維公著 《風格競爭力》 台北市 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8月
樊美筠著 《兒童的審美發展》 台北縣 愛的世界出版社 1990年8月
嚴翅君、韓丹等著 《後現代理論家關鍵詞》 南京市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1年4月
露易絲‧克拉斯薇姿(Louise Krasniewicz)著 楊茜譯 《迪士尼》 台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3月
鷲尾賢也著 陳寶蓮譯 《編輯力──從創意企劃到人際關係》 台北市 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5月

學術論文

丁君君著 《兒童玩具書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5年1月
林德姮著 《圖畫故事書中的後設策略》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年8月
范郁玟著 《橋樑書的現象觀察──以【閱讀123】童書系列為例》 國立臺東大學 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9年6月
顏志豪著 《兒童詩歌的滑稽美學──以幼獅出版詩歌選集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9年3月

二、外文論著
John Dewey, ART AS EXPERIENCE, New York: The Berkley Publishing Group, 1934.
Seth Lerer, Children's Literature: A Reader's History, from Aesop to Harry Potter,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9
Cole, William. & Willard, Nancy. Nonsense Literature for Children. United States: Library Professional Publication, an imprint of The Shoe String Press, 1989


三、單篇論著

〈美日動漫畫雜談〉Alplus著 《動漫2000》 頁140-149 台北市 藍鯨出版有限公司 2001年1月
〈無理文學的樂趣屬於誰?〉黃惠雅著《兒童哲學》47期 頁 15-21 台北市 財團法人毛毛蟲兒童基金會 2016年2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