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不動產登記效力之研究
作者:湯文章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系研究所
指導教授:謝哲勝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8
主題關鍵詞:不動產登記權利登記制度托崙斯登記制度契據登記制度登記生效主義登記對抗主義Estate RegistrationTitle Registration systemTorrens Registration systemDeeds Registration systemRegistration effectivenessRegistration effective agains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本論文主要在闡述不動產登記制度與財產權保障之關係。由於憲法規定人民之財產權,應予保障。不動產為財產權,依法應受保障。但因物權係對於物直接支配的權利,具有優先性及排他性。基於物權這種特性,如果不能從外部察知物權的發生、變更、消滅,必然糾紛不已,難以保證交易的安全。因此物權的變動,就需要有外在的表徵使人知、使人信。但以登記作為不動產物權變動之表徵,須採取契據登記制度以及登記對抗主義,才是不動產財產權保障最有效率之方式。
  現行民法物權編及土地法係採取權利登記制度以及登記生效主義,且以不動產登記簿之方式向外公示,進而賦予公示力、推定力及公信力。然而,不動產權利取得、變更、限制及消滅,不同類型之登記有不同的效力爭議。故本論文聚焦於不動產登記簿以及各種不動產登記效力之探討,闡述登記之效力在財產權保障中所引發的相關爭議,俾使交易糾紛能夠減少發生。
  不動產登記的目的為了保護交易安全,但登記後權利狀態變更、消滅必須辦理變更登記、消滅登記,又會發生登記權利狀態與真正權利不符的情形,由於我國目前登記實務採取權利登記制兼採實質審查主義,應經過實質審查後才能賦予權利,但實際運作係採取書面形式審查,若因審查錯誤導致登記錯誤,應由地政機關負損害賠償,如登記人員有重大過失,登記機關更可向其行使求償權,並不合理,有加以修正之必要。
This thesis mainly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l estate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property protection. Pursuant to article 15 of the Constitution, “the right of property shall be guaranteed to the people.” The real estate is property, which therefore shall be guaranteed, too. The rights in rem, which directly dominate things, feature in priority and exclusiveness. Based on these features, the safety of trade cannot be guaranteed and it might lead to endless disputes if the creation, alternation and loss of rights in rem are unknown from externality. Hence, the changes of rights in rem need external representation to make people be aware of and believe in. If the representation of changes of rights in rem of real property is registration system, it shall be used with deeds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registration antagonism, which is the most efficient way to protect real estate property. The current Part of Rights in Rem of Civil Code and Land Act take rights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registration effectiveness and publicize real estate register, which is endowed with publicity, presumption and credibility. However, the effectiveness disputes of the acquirement, alternation, limitation and loss of rights in rem of real property differs in different types of registrations. The purpose of real estate registration is to protect safety of trade. But after the general registration, any change of rights shall be duly registered, which might lead to the situation that registration rights status does not match to the real rights owner. Because the current registry practice takes rights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principle, rights shall be endowed only after substantive examining. Nevertheless, it actually goes with formality examination of written papers. If the error in registration is caused by error in examination, the competent Land Office shall be liable to pay compensation. If the said damage is a result of gross negligen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ficer, the Land Office shall ask for pay back from the registration officer, which is unreasonable and has the necessity to be revised.
參考文獻
壹、中文
一、書籍
(一)台灣地區
Robert Cooter et al. ,Law and Economics,溫麗琪譯,法律經濟學,華泰文化,2003年6月。
Posner, Richard A 著,蔣兆康譯,楊智傑校訂,法律經濟學,五南出版,2010年8月。
尹田,法國物權法,五南出版,1999年10月。
台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理蕃誌稿第二篇,1918年(大正七年)。
王澤鑑, 民法總則,自版,2014年3月。
王澤鑑,債法原理,第一冊:基本理論、債之發生,自版,2003年10月。
王澤鑑,民法實例研習叢書,第二冊:民法總則,自版,1986年5月。
王澤鑑,民法物權,自版,2011年8月。
王澤鑑,民法物權,第一冊:通則‧所有權,自版,2001年10月。
王泰升,臺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聯經出版,2014年8月。
王志誠,信託法,五南出版,2009年7月。
王志誠,信託法基本法理,元照出版,2005年11月。
史尚寬,物權法論,自版,1987年1月。
史尚寬,土地法原論,正中書局,1975年2月。
我妻榮著,有泉亨修訂,李宜芬校訂,日本物權法,五南出版,1999年3
月。
李肇偉,民法物權,自版,1970年9月。
李鴻毅,土地法論,中國地政研究所出版,三民書局,1993年9月。
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2009年9月。
李建良,損失補償,翁岳生主編,行政法2000(下冊),翰蘆出版,2000年3月。
李建良,行政法基本十講,元照出版,2013年9月。
李淑明,民法例題演練(下冊),保成文化出版,2002年4月。
姉齒松平,日據時期祭祀公業及在台灣臺灣特殊法律之研究,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1983年6月。
林誠二,民法債篇各論(上),瑞興書局,2003年7月。
吳明軒,民事訴訟法,自版,2013年7月。
吳光明,民法物權論,三民書局,2009年9月。
施啟揚,民法總則,自版,2007年10月。
倪江表,民法物權論,正中書局,1956年10月。
姚瑞光,民法物權論,大中國圖書,1995年10月。
姚瑞光,民事訴訟法論,弘揚圖書,2004年2月。
陳計男,民事訴訟法論(上冊),三民書局,2011年8月。
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空中大學,2014年1月。
陳鳳琪,土地登記實用,五南出版,1990年9月
焦祖涵,土地法釋論,三民書局,2002年8月。
陳銘福,土地法導論,五南出版,2005年11月。
陳明燦,土地法學,自版,2015年9月。
陳明燦,土地徵收導論,新學林,2013年9月。
郭振恭,民法,三民書局,2005年10月。
黃立,民法債編總論,元照出版,2002年9月。
黃志偉,不動產登記一手教材,永然出版,2014年2月。
張龍文,民法物權實務研究,漢林出版,1977年6月。
張永健,物權法之經濟分析:所有權(第一冊),元照出版,2015年9月。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經濟學理論與實務(上冊),翰蘆出版,2000年8月。
溫俊富,實用信託法,正典,2007年10月。
溫豐文,建築物區分所有權之研究,三民書局,1992年2月。
溫豐文,土地法,自版,2016年9月。
溫豐文,論共有,三民書局,2011年1月。
葉百修,從財產權保障觀點論公用徵收制度,自版,1989年6月。
董保城,國家賠償法,神州出版,2002年6月。
楊建華,民事訴訟法問題研析(四),自版,1995年3月。
楊建華原著,鄭傑夫增訂,民事訴訟法要論,三民書局,2009年3月。
楊松齡,實用土地法精義,五南出版,2014年9月。
鄭玉波編譯,羅馬法要義,漢林出版,1978年1月。
鄭玉波著、黃宗樂修訂,民法物權,頁43,三民書局, 2004年3月。
鄭冠宇,民法物權,新學林,2016年8月。
劉得寬,民法總則,五南出版,2004年8月。
劉昭辰,物權法實例研習,三民書局,2013年11月。
賴源河、王志誠,現代信託法論,五南出版,2003年11月。
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上冊),自版,2014年9月。
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下冊),自版,2014年9月。
謝哲勝,法律經濟學,五南出版,2007年5月。
謝哲勝,土地法,翰蘆出版,2013年9月。
謝哲勝,民法物權,三民書局,2010年6月。
謝哲勝,信託法,元照出版,2009年3月。
蘇志超,土地法規新論,五南出版,1998年09月。
蕭輔導總編輯,土地登記審查手冊,內政部,2011年10月。
顏愛靜、楊國柱,原住民土地制度與經濟分析,稻香出版,2004年7月。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編,台灣私法第1卷(上冊),南天書局複刻本,1910年。
(二)大陸地區
Manfred Wolf著,吳越、李大雪譯,德國物權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9月。
Fritz Baur╱Rolf Stürner著,張双根譯,德國物權法(上冊),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3月。
我妻榮著,有泉亨補訂,羅麗譯,新訂物權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7月。
茨威格特、克茨,抽象物權契約理論─德意志法系的特徵,孫憲忠
譯,論物權法,2008年1月。
近江幸治:民法講義Ⅱ:物權法,王茵譯,渠濤審校,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版。
尹田,法國物權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王利明,物權法研究(上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6月。
王茵,不動產物權變動和交易安全—日德法三國物權變動模式的比較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3月。
王軼,物權變動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
江帆、孫鵬,交易安全與中國民商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
江必新主編,強制執行法理論與實務,中國法制出版社,2014年。
肖厚國,物權變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
周林彬,物權法新論—一種法律經濟分析的觀點,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年9月。
梁慧星、陳華彬,物權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9月。
高富平,物權法專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
孫憲忠,中國物權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03年6月。
孫憲忠,物權法論,法律出版社,2008年1月。
孫憲忠,德國物權法,五南出版,1999年8月初版。
孫鵬,物權公示論─以物權變動為中心,法律出版社,2004年5月。
常鵬翱,物權程式的建構與效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許明月等,財產登記法律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6月。
陳華彬,民法物權論,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5月。
陳華彬,物權法原理,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1998年版。
陳華彬,異議登記制度的比較研究及我國未來民法典的設計,物權法研究,香港金橋文化,2001年版。
曹艷芝,優先權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
董學立,物權法的研究—以靜態與動態的視角,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
羅伯特.考特、托馬斯.尤倫,法和經濟學,上海出版社,1994年12月。
崔吉子,韓國不動產真實權利人名義登記小考,韓國物權法專題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4月。
二、專書論文
(一)台灣地區
王澤鑑,附條件買賣買受人之期待權,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一冊,自版,2002年3月。
王澤鑑,二重買賣,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四冊,自版,2002年3月。
王澤鑑,信賴利益之損害賠償,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五冊,自版, 2002年3月。
王澤鑑,買賣、設定抵押權之約定與民法第七五八條之法律行為,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五冊,自版,2002年3月。
王澤鑑,買賣不破租賃:民法第四二五條規定之適用、準用及類推適用,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六冊,自版,2004年3月。
王澤鑑,基於債之關係占有權的相對性及物權化,民法學與判例研究,第七冊,自版,2003年9月。
王澤鑑,買賣關係上所有與占有分離之現象—從買賣關係上所有與占有分離之現象論基於債之關係占有權之相對性及債權之物權化,法令月刊,第35卷第3期,1984年3月。
王澤鑑,民法總則在實務上的最新發展(四),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6期,2004年3月。
王文宇,從經濟觀點論保障財產權的方式─以財產法則與補償法則為中心,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元照出版,2000年5月。
王文宇,信託財產之獨立性與主體性,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二),元照出版,2003年4月。
朱柏松,論越界、違章建築之法律效力,民事法問題研究—物權法論,元照出版,2010年3月。
林明鏘,論德國土地登記與審查權限—兼論我國相關制度問題,民事法學的現代課題與展望,溫豐文教授六秩五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2011年3月。
紀聰吉,「不動產登記的功能與立法政策」與談意見,謝哲勝編,不動產登記法律與政策,元照出版,2016年2月。
高仁川,不動產登記費,謝哲勝編,不動產登記法律與政策,元照出版,2016年2月。
陳新民,憲法財產權保障之體系與公益徵收之概念,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冊),元照出版,2002年7月。
陳新民,論憲法人民基本利的限制,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冊),元照出版,2002年7月。
陳愛娥,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中財產權概念之演變,劉孔中、李建良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8年6月。
陳立夫,土地登記之公信力及其保護對象之範圍,土地法研究(一),新學林,2007年8月。
陳立夫,論我國土地登記法制上之建築改良物,土地法研究(二),新學林,2011年6月。
陳立夫,土地更正登記之探討,土地法研究(二),新學林,2011年6月。
陳立夫,新物權法之土地登記問題芻議,土地法研究(二),新學林,2011年6月。
陳立夫,我國土地登記法制若干問題之辨析,土地法研究(二),新學林,2011年6月。
陳立夫,論我國土地登記法制上之建築改良物,土地法研究(二),新學林,2011年6月。
陳立夫,土地徵收之公告通知、補償給付與徵收效力,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公法學篇(二),學林文化,2002年5月。
陳明燦,農牧用地興建露天鋼筋混凝土養魚池定性及其申辦建物所有權登
記之權利客體要件,土地法─理論與實務,三民書局,2014年8
月。
陳明燦,台灣土地更正登記與損害賠償之法制經濟分析,土地法專題研究,元照出版,2008年11月。
郭俊佑,區分所有不動產登記,謝哲勝編,不動產登記法律與政策,元照出版, 2016年2月。
黃健彰,不動產登記的客體,謝哲勝編,不動產登記法律與政策,元照出版,2016年2月。
張龍文,論物權契約,鄭玉波主編民法物權論文選輯(上),五南出版,1984年7月。
張龍文,論登記請求權,鄭玉波主編,民法物權論文選輯(上),五南出版,1984年7月。
張格明,不動產登記的功能與立法政策,謝哲勝編,不動產登記法律與政策,2016年2月。
蔡明誠,共有物分管契約與物上請求權問題─最高法院八十七年度台上字第二三五號民事判決評釋」,物權法研究,學林文化,2003年6月。
溫豐文,我國建物登記法制之分析與建構,清河雅孝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彙編,民商法制與現代法學理論─清河雅孝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臺灣日本法律家協會、壹灣企業法律學會,2014年月5月。
詹森林,信託法信託之基本問題-最高法院判決與信託法規定之比較分析,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自版,1998年11月。
詹森林,最高法院2002年度契約法判決之研究,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五),元照出版,2007年12月。
楊松齡,時效取得制度之「未經登記不動產」之探討,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財產學篇(一),學林文化,2002年5月。
楊崇森,美國物權法之原理與運用,遨遊美國法Ι美國法之源流與民刑法之運作,國立台北大學,2014年7月。
楊芳賢,不動產移轉登記、物上請求權與債權相對性原則,蘇永欽主編,民法物權實例問題分析,五南出版,2002年1月。
謝在全,分別共有內部關係之理論與實務,民法研究會編民法研究1,學林文化,1999年9月。
謝哲勝,物權行為獨立性之檢討,財產法專題研究,三民書局,1995年5月。
謝哲勝,土地使用之協議性質及其法律效力—最高法院八十三年度台上字第三四七判決評釋,財產法專題研究,三民書局,1995年5月。
謝哲勝,從釋字第三四九號解釋論隨土地所有權移轉的債權契約,財產法專題研究,三民書局,1995年5月。
謝哲勝,民法上相鄰關係與社區管理之探討,財產法專題研究(二),元照出版,1999年11月。
謝哲勝,大陸物權法制的立法建議,財產法專題研究(三),台灣財產法暨經濟法研究協會出版,翰蘆經銷,2002年3月。
謝哲勝、吳春岐,不動產物權變動公示方法的考察與分析,財產法專題研究(四),台灣財產法暨經濟法研究協會出版,翰蘆經銷,2004年11月。
謝哲勝,物權的公示,財產法專題研究(五),台灣財產法暨經濟法研究協會出版,翰蘆經銷,2006年5月。
謝哲勝,不動產財產權的自由與限制,財產法專題研究(六),台灣財產法暨經濟法研究協會出版,翰蘆經銷,2008年11月。
謝哲勝,專有部分與共有部分併為處分,收錄於共有案例類型之探討,元照出版,2017年11月。
謝昆峰、饒倬亞,不動產信託登記,謝哲勝編,不動產登記法律與政策,元照出版,2016年2月。
簡資修,一物二賣—有效率之不履約或債權之侵害,經濟推理與法律,元照出版,2006年11月。
蘇永欽,物權行為的獨立性與無因性,跨越自治與管制,五南出版,1999年1月。
蘇永欽,相鄰關係在民法上的幾個主要問題—並印證於Teubner 的法律發展論,跨越自治與管制,五南出版,1999年1月。
蘇永欽,從效率觀點看幾個共有有關的爭議,走入新世紀的司法自治,元照出版,2002年5月。
蘇永欽,關於租賃權物權效力的幾個問題-從民法第四二五條的修正談起,走入新世紀的私法自治,元照出版,2002年月5月。
(二)大陸地區
尹田,法國不動產公示制度,收錄於氏著「法國物權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5月。
三、期刊論文
(一)台灣地區
王澤鑑,「民法總則在實務上的最新發展(四)─最高法院九0及九一年度若干判決的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6期,頁85-95,2004年3月。
王軼,「論物權變動模式的立法選擇」,月旦民商法雜誌,第2期,頁70-93,2003年12月。
王文宇,「物權法定原則與物權債權區分—兼論公示登記制度」,月旦法學雜誌,第93期,頁138-165,2003年2月。
王文宇,「物權法定、資訊成本與公示制度-兼論物權法修訂」,月旦民商法雜誌,第31期,頁65-92,2011年3月。
王文宇,「信託法原理與商業信託法制」,台大法學論叢,第29卷第2期,頁,309-416,2000年1月。
王珍玲,「淺談土地法中外國人取得我國土地相關規定之妥當性」,現代地政,第332期,頁112-119,2009年10月。
尤重道,「土地登記損害賠償與國家賠償相關問題之探討(三)」,現代地政,第290期,2005年8月。
古振暉,「論公寓大廈管理費負擔之繼受」,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16期,頁95-110,2001年12月。
朱柏松,「民法登記對抗效力規定適用疑義之探討—以流抵契約登記對抗之對抗效力為討論中心」,世新法學,第4卷第1號,頁1-37,2010年12月。
朱柏松,「民法物權編修正系列研討會之五:論不動產登記─以探討民法物權編修正草案之規定為主」,月旦法學雜誌,第68期,頁108-121,2001年1月。
朱柏松,「論習慣物權之承認與時效取得建物所有權」,法令月刊,第68卷第6期,頁1-29,2017年6月。
呂太郎,「所謂非法人團體之權利能力」,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期,頁180-183,1999年8月
沈冠伶,「涉及非法人團體之當事人適格及訴訟擔當」,台灣法學雜誌,第141期,頁29-42,2009年12月。
何鳳嬌,「戰後初期臺灣土地接收的糾紛─以更改日式姓名的臺人遭遇為例」,國館學術集刊,第13期,頁123-154,2004年11月。
阮富枝,「論未辦保存登記建物之強制執行─最高法院99年度台抗字第340號民事裁定之探討」,軍法專刊,第58卷第6期,頁30-44,2012年12月。
李文良,「土地行政與契約文書─臺灣總督府檔案抄存契約文書解題」,臺灣史研究,第11卷2期,頁223-242,2004年12月。
李忠雄,「論買賣不破租賃與逃避債務」,法令月刊,第44卷第5期,頁1-11,1993年5月。
林錫堯,「法律保留原則之理論與實踐」,法學叢刊,第50卷第4期,頁1-22,2005年10月。
林誠二,「買賣不破租賃規定之目的性限縮與類推適用」,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7期,頁143-149,2007年8月。
林誠二,「買賣不破租賃原則限制規定之溯及問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4期,頁127-140,2006年7月。
林誠二,「消滅時效期間起算點之合理性判斷─簡評最高法院95年台上字第167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4期,頁302-306,2007年5月。
林大洋,「借名登記對外效力之探討─法學方法與債法現代化之思考」,中華法學,第17期,頁105-127,2017年11月。
林家祺,「民事訴訟法第254條不動產爭議訴訟繫屬登記要件及其效力之探討」,財產法暨經濟法,第44期,頁55-87,2015年12月。
林俊廷,「違章建築與第三人異議之訴(上)、(下)」,司法周刊第1609期、1610期,2012年8月、9月,第2-3版。
林炫秋,「論遺囑信託之成立與生效」,興大法學第2期,頁51-91,2007年11月。
林永汀,「不動產信託登記之效力」,現代地政雜誌,第280期,頁35-38,2004年10月。
林旺根,「論附屬建物之登記問題─兼論『雨遮一定比例核實登記』之可行性問題」,現代地政,第336期,頁97-108,2010年10月。
林旺根,「日本建物登記法制分析-借鏡我國建物登記改革之方向」,月旦法學雜誌,第231期,頁220-245,2014年8月。
林更盛,「附屬建物」,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1期,頁159-163,2003年10月。
吳光明,「不動產變動登記之探討-兼論美國不動產登記制度」,財產法暨經濟法,第17期,頁1-40,2009年3月。
吳光明,「默示分管契約之探討─兼論最高法院九十九年度台上字第七九○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209期,頁5-21,2012年10月。
吳啟賓,「土地登記司法實務之研究」,中華法學,第16期,頁21-47,2015年11月。
吳啟賓,「不動產物權移轉登記與塗銷登記」,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3期,頁7-22,2005年8月。
吳明軒,「最高法院48年台上字第209號判例存廢之研究─兼論讓與違章建築有無物權移轉之效力」,月旦法學雜誌,第257期,頁52-60,2016年10月。
吳從周,「債權物權化、推定租賃關係與誠信原則─最高法院九五第十六次民事庭會議決議評釋」,台灣法學雜誌,第111期,頁1-25,2008年9月。
吳從周,「互易契約之債權物權化—簡評最高法院97年台上字第1729號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123期,頁194-203,2009年3月。
吳從周、卓心雅,「借名登記與無權處分」,台灣法學雜誌,第137期,頁162-165,2009年10月。
吳從周,「我國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之發展現狀─特別著重觀察內部效力與外部效力演變之互動」,軍法專刊,第61卷第4期,頁47-68,2015年8月。
吳從周,「變遷中之消滅時效期間起算點─從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1312號等三則判決之啟示談起」,東吳法律學報,第17卷第2期,頁93-146,2005年12月。
吳貞賢,「e世紀權利書狀存廢之探討」,現代地政第267期、人與地第236期,頁11-18,2003年9月。
洪家殷,「論信賴保護原則之適用─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二五號解釋評析」,台灣法學雜誌,第27期,頁39-55,2001年10。
胡清六,「地政機關對時效取得地上權登記案件審查責任之探討」,現代地政,第236期,頁49-54,2000年2月。
范姜真微,「土地登記謄本住所資料之公開—個人資料保護界線」,台灣法學雜誌,第181期,頁126-130,2011年8月。
范文清,「地籍重測後土地面積縮減之國家賠償責任」,月旦法學雜誌,第255期,頁108-132, 2016年8月。
范文清,「土地登記錯誤所生國家賠償責任及其消滅時效─評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06年度上國字第7號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276期,頁206-220,2018年5月。
高孟焄,「土地法第六十八條損害賠償請求權之消滅時效—與國家賠償法、行政程序法之關係」,台灣法學雜誌,第148期,頁169-178,2010年3月。
莊谷中,「從法位階理論談制定不動產登記法之可能性」,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9卷第3期,頁101-105,2010年9月。
許士宦,「程序選擇權與訴訟當事人(下)─二00四年最高法院有關民事訴訟裁判之新展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0期,頁84-104,2006年3月。
許士宦,「法院強制拍賣債務人以外第三人不動產之效力─以拍定人之地位安定與第三人之所有權保為中心」,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1期,頁22-46,2002年2月。
許仁舉,「土地登記審查之重點」,土地事務月刊,第372期,頁4-7,2002年6。
許仁舉,「為擔保承攬關係之報酬額申辦抵押權登記之再探討」,土地事務月刊,第366期,頁4-8,2001年12月。
許政賢,「淺析違章建築事實上處分權之定位」,月旦裁判時報,第30期,頁63-73,2014年12月。
許政賢,「塗銷登記與所有權妨害除去請求權」,月旦法學教室,第118期,頁15-17,2012年8月。
曾品傑,「民法物權篇所有權修正評析─以通則部分為中心」,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27期,頁1-32,2009年11月。
陳愛娥,「公共設施保留地的指定與財產權保障」,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期,頁107-112,2000年5月。
陳立夫,「新物權法之土地登記問題芻議」,法學叢刊,第55卷3期,頁25-53,2010年7月。
陳立夫,「地籍測量及相關土地登記法律問題之探討─以地籍圖面積與地籍線之更正為中心地籍測量錯誤致生登記錯誤損害賠償相關問題之分析」,地籍測量學會會刊,第31卷2期,2012年6月。
陳立夫,「地籍線更正與土地登記公信力」,月旦法學教室,第72期,頁26-27,2008年10月。
陳立夫,「土地登記之損害賠償」,月旦法學教室,第75期,頁26-27,2009年1月。
陳立夫,「土地登記損害賠償制度:土地法第68條、第70條、第71條」, 台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第5期,頁151-166,2013年3月。
陳明燦,「農牧用地上興建養魚池相關法律問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15期,頁89-94,2008年11月。
陳明燦,「土地徵收註記登記之法律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27期,頁24-25,2005年1月。
陳明燦,「德國土地登記與審查制度之法制分析—兼論我國土地登記審查問題」,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36期,頁73-113,2012年4月。
陳明燦,「土地使用與土地登記若干問題之探究─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三判字第一0四三號判決評釋」,財產法暨經濟法,第2期,頁1-30,2005年6月。
陳明燦,「台灣土地更正登記與損害賠償之法制經濟分析」,月旦財經法雜誌,第5期,頁155-174,2006年6月。
陳明燦,「土地更正登記與原登記同一性之辯正-簡論土地法第69條與土地登記規則第144條第1項第2款之意涵」,台灣法學雜誌,第165期,頁143-148,2010年12月。
陳明燦,「土地流失浮覆後之回復所有權」,月旦法學教室,第31期,頁38-39,2005年5月。
陳明燦,「論共有土地分割與權利保護─簡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六七一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第150期,頁179-183,2010年4月。
陳明燦,「土地登記虛偽與損害賠償─最高院99台上1842」,台灣法學雜誌,第167期,頁179-182,2011年1月。
陳明燦,「土地登記費之定性與徵收─行政法院88年判字第69號判例評析」,月旦裁判時報,第7期,頁12-19,2011年2月。
陳明燦,何彥陞,「德國住宅區分所有登記制度之研究」,東吳法律學報,第27卷第2期,頁101-142,2015年10月。
陳明燦、何彥陞,「我國不動產法上債權物權化及其登記相關問題探討」,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74期,頁45-108,2010年6月。
陳明燦、何彥陞,「不動產權利信託登記制度之法制分析—以公示制度與強制執行為中心」,公平交易季刊,第13卷第4期,頁33-65,2005年10月。
陳重見,「違章建築之所有物返還請求權與取得時效」,台灣法學雜誌,第153期,頁130-135,2010年6月。
陳重見,「共有物分割與共同抵押權」,台灣法學雜誌,第137期,頁91-96,2009年10月。
陳重見,「共同抵押法制修正研析」,月旦法學雜誌,第95期,頁8-28,2003年4月。
陳忠五,「地政士的文件查驗義務與損害賠償責任─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328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第189期,頁12-21,2011年12月。
陳華彬、李欣,「債權形式主義下合同效力對所有權歸屬的影響」,月旦民商法雜誌,第51期,頁143-154,2016年3月。
陳榮隆,「物權行為立法主義之研析─兼評吉林省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吉民長再字第12號判決」,月旦民商法雜誌,第51期,頁119-142,2016年3月。
陳榮隆,「擔保物權新修正評析專題研究系列之一新民法擔保物權修正草案總覽」,月旦法學雜誌,第141期,頁208-236,2007年1月。
陳聰富,「脫法行為、消極信託及借名登記契約—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362號民事判決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123期,頁220-231,2005年8月。
康秋桂,「由偽冒事件談地政機關損害賠償責任」,現代代地政雜誌,第340期,頁48-55,2011年11月。
黃茂榮,「民法債編部分修正條文要論(債各部分)大綱(上)」,法令月刊,第50卷第7期,頁7-17,1999年7月。
黃銘傑,「『登記對抗主義』」輓歌─評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度台上字第一六五八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54期,頁233-251,2008年3月。
黃義豐,「論附隨於不動產之特約之效力」,法令月刊,第47卷第2期,頁16-28,1996年2月。
黃健彰,「承攬人抵押權登記之效力─登記生效或登記對抗」,中原財經法學,第25期,頁113-160,2010年12月。
黃健彰,「買賣契約中出賣人的優先權與買受人的優先權」,臺大法學論叢,第38卷第3期,頁349-394,2009年9月。
黃健彰,「應用電子簽章機制申辦土地登記之研究」,月旦民商法雜誌,第50期,頁49-66,2015年12月。
黃健彰,「美國不動產契據登記制與托崙斯登記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中原財經法學,第35期,頁109-167,2015年12月。
黃麟倫,「不動產登記之效力—實務案例檢討」,法官協會雜誌,第15卷,頁202-220,2013年12月。
黃鈺慧,「流抵契約登記必要性之探討」,全國律師,第176卷第6期,頁86-99,頁86-99,2013年6月。
黃佩玲、王健誠,「私有土地流失後浮覆回復登記求權之探討─兼論最高法院庭長、法官聯席會議之相關決議」,法令月刊,第64卷第1期,頁25-36,2013年1月。
張永健,「違章建築事實上處分權之理論建構」,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95期,頁55-97,2015年9月。
張永健,「動產『加工』與『毀損』之法律經濟分析」,法令月刊,第56卷第8期,頁12-39,2005年8月。
張永健,「無主物先占─以祭祀公業先占無主違章建築案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251期,頁226-233,2016年4月。
張永健,「歷久彌新或不合時宜?─民法不動產時效取得制度之實踐與革新」,中研院法學期刊,第18期,頁195-266,2016年3月。
張永健,「物權『自治』主義的美麗新世界?—民法第757條之立法論與解釋論」,交大科法評論,第7卷第1期,頁119-168,2010年6月。
張大為,「消極信託之研究」,月旦財經法雜誌,第35期,頁195-224,2014年11月。
張梅英、李宏志,「從債權物權化論土地登記之效力」,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6卷第2期,頁35-52,2007年6月。
張格明,「土地分區使用管制得否阻礙時效取得地上權」,財產法暨經濟法,第38期,頁71-100,2014年6月。
張龍文,「典權與不動產質權之比較研究」,法學叢刊,第12卷第3期,頁24-31,1967年7月。
張鵬,「物權法定經濟上合理性之批判」,月旦法學雜誌,第108期,頁140-157,2004年5月。
溫豐文,「臺灣土地所有權制度之變遷」,東海法學研究,第10期,頁299-309,1996年3月。
溫豐文,「『不動產登記法』草案之評介」,月旦法學雜誌,第205期,頁135-145,2012年6月。
溫豐文等,「民法物權編修正系列研討會之五:論不動產登記─以探討民法物權編修正草案之規定為主」,月旦法學雜誌,第68期,頁108-121,2001年1月。
溫豐文,「區分所有權─民法物權編修正草案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0期,頁119-132,2007年1月。
溫豐文,「登記之公信力」,月旦法學教室,第140期,頁12-14,2014年6月。
溫豐文,「論民法上之不動產物權登記」,台灣地政,第154期,頁21-26,1998年12月。
溫豐文,「分管契約之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50期,頁12-13,2006年12月。
溫豐文,「區分所有建築物物權構造之解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68期,頁42-54,2009年5月。
溫豐文,「共有物分割效力之發生時期」,月旦法學教室,第42期,頁8-9,2006年4月。
溫豐文,「從『灌虛坪』論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之若干規定」,台灣法學雜誌,第140期,頁1-8,2009年11月。
溫豐文,「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若干規定之實像─以探究與建商有關條文之內容為主」,月旦法學雜誌,第226期,頁5-15,2014年3月。
溫豐文,「論區分所有建築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台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第6期,頁148-154,2013年7月。
溫豐文,「民法第四二五條修正條文評析—論租賃權物權化之範圍」,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19期,頁195-209,2003年12月。
溫豐文,「地籍測量錯誤之更正與損害賠償問題」,中華民國地測量學會會刊,第31卷第2期,頁99-109,2012年6月。
溫豐文,「地籍測量錯誤之更正與損害賠償問題」, 台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第4期,頁99-106,2012年12月。
溫豐文、鍾政恭,「論土地登記之實質審查」,現代地政,第156期,頁4-9,1994年6月。
溫俊富,「信託契約的要物性─最高法院九十五年度台上字第五00號民事判決及其下級審法院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93期,2011年6月。
溫俊富,「不動產信託約款內容的實質審查」,全國律師,第18卷第7期,頁49-69,2014年7月。
溫俊富,「我國不動產信託的現狀觀察與問題探討─以桃園縣中壢地政事務所九十八年度信託登記案件為素材」,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13期,頁123-168,2010年6月。
溫俊富,「信託契約的法律構造試論—以日本信託立法及學說的變遷為中心—」,法學叢刊,第229期,頁95-130,2013年1月。
游進發,「占有連鎖的存在與本質─在任意規定與當事人意思」,月旦法學雜誌,第231期,頁206-219,2014年8月。
楊松齡,應有部分設定抵押之分割與轉載登記問題之初探,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3期,頁85-96,2005年8月。
楊智守,「從祭祀公業條例之施行探討祭祀公業法律地位之變更及衍生之問題」,台灣法學雜誌,第143期,頁25-49,2009年12月1日。
楊文城,「國家賠償以土地法第68條第1項為中心」,現代代地政雜誌,第349期,2014年1月。
詹森林,「借名登記契約之法律關係」,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3期,頁128-132,2003年2月。
葉張基,「借名登記契約與信託契約之比較—兼評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2028號判決」,全國律師,第9卷第5期,頁115-128,2005年5月。
劉明生,「占有之事實推定與權利推定─評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864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5期,頁64-71,2010年10月。
劉春堂,「論信託之公示」,華信金融季刊,第3期,頁105-115,1998年9月。
劉昌坪,「土地面積登記錯誤之國賠請求權時效起算點與時效制度及誠信原則之探討」,高雄律師會訊,102-3期,頁14,2013年3月25日。
鄭冠宇,「抵押權擔保債權之效力範圍,最高院九十五年台上一五九四」,台灣法學雜誌,第145期,頁225-227,2012年2月。
駱永家,「登記之公信力與假扣押之效力」,臺大法學論叢,第9卷第1-2期,頁201-212,1980年6月。
蔡維音,「財產權之保護內涵與釋義學結構」,成大法學,第11期,頁31-74,2006年6月。
蔡宗珍,「法律保留思想及其發展的制度關聯要素探微」,台大法學論叢,第39卷第3期,頁1-68,2010年9月。
蔡明誠,「占有連鎖原理於物權與債權交錯領域之民法適用問題─以相對占有權與其對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之抗辯權為探討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233期,頁5-20,2014年10月。
蔡明誠,「土地登記之公信力」,月旦法學雜誌,第68期,頁10-11,2001年1月。
蔡明誠,「地上權過短期間約定之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9期,頁14-15,2003年7月。
蔡明誠,「民法普通地上權修正之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80期,頁5-22,2010年5月。
蔡明誠,「二○○三年物權法實務見解回顧」,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6期,頁83-97,2005年月1月。
蔡明誠,因除斥期間經過而抵押權消滅的問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期,頁107-110,1996年6月。
蔡明誠,「預告登記之意義及效力」,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4期,頁127-132,2002年5月。
謝在全,「建物區分所有權要論(上)」,法令月刊,第53卷第4期,頁3-20,2002年4月。
謝在全,「建築物區分所有權要論(下)」,法令月刊,第53卷第5期,頁3-17,2002年5月。
謝在全,「民法擔保物權之新風貌」,法學叢刊,第51卷第4期,頁1-48,2006年10月。
謝在全,「民法物權編修正經緯」,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0期,頁17-33,2007年11月。
謝在全,「承攬人抵押權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69期,頁122-133,2001年2月
謝在全,「物權法新紀元—物權篇通則及有權之修正」,台灣法學雜誌,第122期,頁1-14,2009年2月。
謝在全,「法定共用部分登記為專有部分之效果─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台上字第五八四號民事判決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161期,頁256-265,2008年10月。
謝在全,「建築物附屬物之研究─最高法院八十四年度台上字第一四一一號民事判決評釋」,法令月刊,第49卷第8期,頁29-36,1988年8月。
謝哲勝、吳春歧,「中國大陸不動產物權變動公示方法的分析與考察」,中正法學集刊,第14期,頁113-168,2004年1月。
謝哲勝,「區分所有的理論與實務」,中正法學集刊,第21期,頁71-94,2006年10月。
謝哲勝,「不動產登記客體與效力的檢討」,中原財經法學,第27期,頁1-37,2011年12月。
謝哲勝,「現行土地登記賠償制度的檢討」,臺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第14期,頁71-82,2015年2月。
謝哲勝,「最高法院有關不動產信託登記的相關判決評釋」,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37期,頁145-175,2012年8月。
謝哲勝,「無償受讓可否主張善意受讓」,月旦法學教室,第86期,頁14-15,2009年12月。
謝哲勝,「抵押權設定契約書記載的效力與土地法第34條之1優先承買權的限制─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1031號民事判決評析」,月旦裁判時報,第27期,頁26-34,2014年6月。
謝哲勝,「抵押權設定契約書所記載的債權為抵押權效力所及─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570號民事判決評釋」,月旦裁判時報,第20期,頁27-33,2013年4月。
謝哲勝,「流押契約」,月旦法學教室,第98期,頁12-13,2010年12月。
謝哲勝,「請求塗銷後順位附有流押條款的權設定登記」,台灣本士法學雜誌,第182期,頁98-101,2011年8月。
謝哲勝,「公寓大廈管理費繳納義務的繼受」,月旦法學教室,第37期,頁12-13,2005年11月。
謝哲勝,「租賃的推定」,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8期,頁107-116,2006年1月。
謝哲勝,「以公證代替不動產登記機關的實質審查責任」,公證法學,第11期,頁2-11,2015年8月。
戴炎輝,「台灣不動產物權之清理及其變動方式」,法學雜誌,第2卷第12期,頁212,1951年。
戴東雄,「德國住宅所有權法」,台大法學論叢,第13卷第1期,頁149-175,1983年。
戴東雄,「從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草案論建築物區分所有大樓搭蓋屋頂建築物及懸掛廣告牌之法律問題」,法令月刊,第45卷第12期,頁3-11,1994年12月。
錢政銘、林爵士、黃鼎倫,「論信託登記與效力」,大仁學報,第35期,頁67-82,2009年9月。
蘇永欽,「物權法定主義鬆動下的民事財產權體系─再探大陸民法典的可能性」,月旦民商法雜誌,第8期,頁116-129,2005年6月。
蘇永欽,「夏蟲語冰錄(八十七)一違章建築與小產權房」,法令月刊,第66卷第4期,頁179-188,2015年4月。
(二)大陸地區
加賀山茂,于敏譯,「日本物權法中的對抗問題」,外國法評釋,頁18-25,2000年第2期。
丁曉春,「權利外觀原則及其類型研究」,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3卷第5期,頁43-49,2009年9月。
尹田,「不動產登記與不動產物權變動的關係」,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頁74-77。
王睿,「期待權概念之理論源流與界定」,北方法學第11卷(總第62期),頁57-62。
王利明,「所有權保留制度若干問題探討—兼評〈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相關規定」,法學評論,2014年第1期(總第183期),頁176-183。
王利明,「關於債權與物權及合同無效與撤銷的關係」,判解研究,頁110-119,2002年1月。
田士永,「〈物權法〉中物權行為理論之辨析」,法學,2008年第12期,頁93-102。
石曉莉,「進一步完善不動產登記制度」,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5期,頁53-58,2009年9月。
朱慶育,「物權行為的規範結構與我國之所有權變動」,法學家,2013年第6期,頁62-80。
朱廣新,「論物權法上的權利推定」,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頁99-105。
朱廣新,「不動產登記制度探究─不動產登記簿為中心」,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總第121期),頁91-98。
朱廣新,「不動產適用善意取得制度的限度」,法學研究,2009年第4期,頁40-61。
江河,「不動產占有人在交易中的權益保護」,北方法學,2014年第4期,頁33-43。
江必新、梁鳳雲,「物權法中的若干行政法問題」,中國法學,2007年第
3期,頁8-146。
安暉,「交易中的物權公示分析」,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第19卷第4期,頁37-39,2006年12月。
向逢春,「質疑我國物權法中的二元公示主義」,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科學版),第64卷第1期,頁46-50,2011年1月。
庄加園,「預告登記在強制執行程序中的效力」,當代法學,2016年第4期,頁128-138。
庄加園、李昊,「論動產占有的權利推定效力—以《德國民法典》第1006條為借鑑」,清華法學,第5卷第3期,頁123-141,2011年。
李永軍,「中國物權法中不動產物權設立與變動的模式及評價」,慶熙法學,第45卷第2期,頁321-336,2010年。
吳光榮,「論不動產登記簿的形式拘束力」,清華法學,第3卷第5期,頁151-158,2009年。
吳一鳴,「論美國不動產登記之公信力」,交大法學,2014年第1期,頁149-166,2014年。
吳一鳴,「論“單純知情”對雙重買賣效力之影響—物上權利之對抗來源」,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頁107-116。
金曼,「不動產登記資料的查詢主體研究」,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6年第4期,頁56-62。
金可可,「預告登記之性質─從德國法的有關規定說起」,法學,2007年第7期。
林誠二,「不動產物權變動登記之實與虛─以我國台灣地區借名登記契約之相關問題為說明」,北方法學,第8卷第43期,頁5-12,2014年。
孟勤國、申惠文,「我國《物權法》沒有承認登記公信力」,東方法學,2009年第5期,頁92-100。
孟強,「論不動產登記機構登記錯誤的賠償責任─兼評《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徵求意見稿》相關規定」,政治與法律,2014年第12期,頁18-266。
柴效武、葉益東,「企業集群和公共政策─一種新制度經濟學的分析」,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第8卷第1期,2005年2月。
高富平,「物權公示與公信力原則新論」,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1年第5期(總第18期),頁23-33。
馬新彥,「一物二賣的救濟與防範」,法學研究,2005年第2期,頁85-95。
孫憲忠,「不動產登記基本範疇解析」,法學家,2014年第6期,頁12-25。
孫憲忠,「我國物權法中物權變動規則的法理評述」,法學研究,2008年第3期,頁42-51。
孫憲忠,「交易中物權歸屬的確定問題」,法學研究,2005年第2期,頁75-84。
孫鵬,「不動產二重買賣研究─意思主義與形式主義制度設計之比較」,比較法學,2005年第1期,頁34-42。
郜飛燕,「論債權形式主義模式的修正—以不動產借名買賣中物權合意的存在為視角」,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9卷第4期,頁46-50,2016年8月。
張學文,「非依法律行為之不動產物權變動」,法學研究,2003年第1期,頁41-49。
張靜,「不動產占有公示效力否定論─連成賢訴臧樹林案的批判性分析」,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頁67-79,2017年3月。
張淞綸,「物權公示的經濟學分析─強制公示之反思」,法商研究,2017年第6期,頁98-106,
陳永強,「未登記已占有的房屋買受人的權利保護」,環球法律評論,2013年第3期,頁59-72。
陳永強,「論中間型物權變動之多元要素解釋方法」,法商研究,2016年第2期(總172期),頁86-94。
陳光華,「論登記對抗主義在物權變動中形成的利益衝突」,現代財經,2008年第8期(總第223期),頁83-87,2008年8月。
郭明瑞,「關於物權法公示公信原則諸問題的思考」,清華法學,第11卷第2期,頁28-37,2017年。
郭志京,「也論中國物權法上的登記對抗主義」,比較法研究,2014年第3期,頁95-113。
曹義蓀、高其才,「當代中國物權習慣─廣西金秀六巷瑤族“打茅標”考察報告」,政法論壇,第28卷第1期,頁115-125,2010年1月。
程嘯,「不動產登記簿之研究」,清華法學,第1卷第4期,頁64-81,2007年。
程嘯,「不動產登記簿之推定力」,法學研究,2010年第3期,頁106-118。
程嘯,「不動產登記簿的權利事項錯誤與不動產善意取得」,法學家,2017年第2期,頁44-55。
程嘯,「論不動產登記簿公信力與動產善意取得的區分」,中外法學,第22卷第4期,頁524-539,2010年。
程嘯,「論不動產善意取得之構成要件─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106條釋義」,法商研究,2010年第5期(總第139期),頁74-84。
程嘯,「論不動產登記簿上的初始錯誤與嗣後錯誤」,中國房地產,頁23-26,2011年9月上半月刊。
程嘯,「論異議登記的法律效力與構成要件」,法學家,2011年第5期,頁64-77。
程嘯,「婚內財產分割協議、夫妻財產制契約的效力與不動產物權變動─唐某訴李某某、唐某乙法定繼承糾紛案評釋」,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3期(總第194期),頁49-59,2015年3月。
董學立,「論不動產的善意取得與無權占有─兼評連成賢訴臧樹林排除妨害糾紛案」,法學論壇,第31第6期(總第168期),頁78-84,2016年11月。
楊冰,「從《物權法》的規定看登記對抗主義的合理性」,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總第106期),頁72-74,2010年8月。
劉艷,「論英美不動產交易中契據交付制度的形成及作用」,山東社會科學,2014年第2期(總第222期),頁188-192。
劉靜,「論交付的法律性質」,知識經濟,2011年第21期,頁34。
劉競元,「不動產交付占有物權變動效力的證成與其對抗力分析」,政治與法律,2015年第10期,頁30-44。
齊毅保,「論物權公示的性質和制度價值」,中外法學,第3期,1997年。
葛雲松,「物權行為︰傳說中的不死鳥─《物權法上》的物權變動模式研究」,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總第55期),頁102-118。
趙海萍,「農村不動產物權變動模式之立法選擇」,農村經濟,2012年第12期,頁100-104。
龍俊,「中國物權法上的登記對抗主義」,法學研究,2012年第5期,頁136-153。
羅朗-埃耐斯,「法國法律中的不動產擔保和公證人作用」,Courrier du通訊,第7期,上海中法公證法律交流培訓中心,頁4-10,2003年6月。
四、研討會論文
(一)台灣地區
李志殷,論區分所有建物第一次測繪與標示登記,2014年兩岸四地土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2014年9月20日。
黃健彰,登記機關就優先購買權的審查—土地登記規則第九七條規定的說明與商榷,2014年兩岸四地土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2014年9月20日。
陳榮宗,非法人團體之權利能力論,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三),民事訴訟法研究會,1993年3月。
陳明燦,憲法解釋對物權與土地法制發展之影響,司法院大法官94年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及紀錄,2005年12月。
薛志文,優先購買權之經濟分析-以「土地法第三十四條之一」為中心,2008年第12屆科技整合管理研討會,2008年5月31日。
楊宏暉,臺灣不動產登記費的檢討,20714年不動產稅法律與政策研討會學術論文集(上冊),2017年3月4日。
(二)大陸地區
王克穩,我國不動產登記中的行政法問題,中國法學會行政法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
五、學位論文
(一)碩士論文
王柏淨,借名登記契約一以不動產物權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7月。
巫智豪,地上權之財產權界定及消滅後地上物清理之法律經濟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11月。
李俊賢,我國憲法上財產權之研究─從大法官會議解釋析論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李瑀,民法上時效取得法理之研究,文化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2013年6月。
李寶卿,我國時效取得制度與財產權保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1月。
李志殷,台灣土地登記制度變遷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律學院碩士論文,2010年1月。
李志殷,臺灣光復初期土地權利憑證繳驗工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12月。
李宏志,從債權物權化論土地登記之效力,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1月。
何彥陞,我國現行不動產登記制度之研究─以債權物權化公式方法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5月。
林似英,論不動產公示制度及其法律效力,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6月。
林秉毅,不動產承攬人抵押權之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6月。
吳綉絹,論國家賠償法之求償權行使─以土地登記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5月。
吳昭霖,應有部分設定抵押權後共有物分割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7月。
宮畑加奈子,日治前期台灣不動產登記制度之研究─以台灣土地登記規則為主軸,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7月。
梁煒智,百年來臺灣原住民族土地分配制度的變遷與國家法令,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1月。
張琬宜,土地登記制度對財產權保障之研究─從新制度經濟學之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碩士論文,2011年7月。
張淑娟,我國土地登記審查制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1月。
陳志誠,善意受讓制度之比較研究,私立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陳昆成,我國土地登記制度及現行地籍問題之研究─以地籍清理條例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碩士論文,2010年5月。
陳良駿,土地法對自然流失土地擬制為所有權消滅妥當性之研究,私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6月。
陳品甫,債權物權相對化下不動產公示態樣之研究─以登記制度的效益分析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7月。
許智勇,托崙斯登記制度之研究─兼與台灣土地登記制度比較,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1月。
黃德聖,不動產借名登記之理論與實務─以實體與程序交錯適用為核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6月。
黃子峻,借名法律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12月。
康芸馨,我國土地登記制度之公信力問題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7月。
莊淑君,我國土地塗銷登記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1月。
傅香蘭,不動產共同抵押權部分塗銷登記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科技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1月。
葉秦寧,不動產時效取得相關問題之法律經濟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1月。
蔡嘉容,信託財產強制執行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
楊曉珞,台灣原住民族司法權之探討與建構,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1月。
魏家弘,台灣土地所有權概念的形成經過─從業到所有權,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二)博士論文
何鳯嬌,戰後初期臺灣土地的接收與處理﹙1945-1952﹚,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研究部博士論文,2003年6月。
李文良,帝國的山林—日治時期台灣山林政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11月
林淑雅,解/重構台灣原住民族土地政策,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年1月。

六、研究報告
古慧文,不動產登記制度的經濟分析研究成果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2007年6月30日。
沈冠佑,土地登記損害賠償初探,台北市政府地政處員工自行研究報告,台北市建成地政事務所,2005年。
建業法律事務所,研訂不動產登記法委託研究案研究報告,內政部委託研究計畫,2011年9月。
徐麗莉,地籍測量錯誤爭議之研究─以司法判決為中心,新北市政府105年度自行研究成果報告,新北市新店地政事務所,2006年10月。
陳立夫,適用法律保留原則之重要登記事項範圍之研究─以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為中心─以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為中心,司法院委託研究案,2011年5月。
陳立夫,土地徵收失效及收回被徵收土地爭議問題之研究報告書,司法院委託研究案,2009年12月。
陳明燦,不動產權利登記爭議問題之研究,司法院行政訴訟土地事件專題研究計畫案,2010年7月5日。
陳玉偵,兩岸不動產登記機關體制之初探,臺北縣政府中和地政事務研究報告,2007年10月31日。
許惠峰,96年法學專業教育改革計畫,「法學新思維─經濟效率之追求」結案成果報告。
新北市淡水地政事務所,臺灣光復前後各時期登記簿介紹與應用,2016年12月。
蔡瑞仁,土地登記審查制度之研究,嘉義市地政事務所95年度自行研究成果報告,2006年10月。
黃健彰,應用電子簽章機制申辦土地登記之研究案,內政部委託,2014年12月。
黃致清,我國土地徵收註記登記之探討,台北縣淡水地政事務所研究報告,2010年2月至7月。
鄒瑋玲、尚魯英,臺灣光復初期土地總登記後登記簿冊判讀之問題分析與因應方式,新北市政府104年自行研究報告,2015年10月。
七、網路資料
內政部地政司,網址:https://www.land.moi.gov.tw/onlinebill/705-n1.pdf
司法院編纂之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1號判決司法知識庫。網址:http://172.16.16.149/index_doc.aspx?id=385&txt=&where=0&laws=&bDoc=1&bDebate=1&bFactExc=1&bAnalysis=1&Court=TPS&Year=97&Case=%e5%8f%b0%e4%b8%8a&No=1&Sys=
司法院編纂之最高法院99年度台抗字第340號民事裁定司法知識庫。網址:http://172.16.16.149/index_doc.aspx?id=2556&txt=&where=0&laws=&bDoc=1&bDebate=1&bFactExc=1&bAnalysis=1&Court=TPS&Year=99&Case=%e5%8f%b0%e6%8a%97&No=340&Sys=
江振源,義務人單獨申請土地登記可行性之研究,司法官學員第47期研究報告,司訓所,2008年8月。網址:http://ja.lawbank.com.tw/pdf2/138%E6%B1%9F%E6%8C%AF%E6%BA%90.pdf
李永然、黃敏哲,第三人施詐術行為致地政機關登記不正確與國家賠償─評臺灣高等法院96年度重上國更(一)字第6號民事判決。網址:http://land.law119.com.tw/personcontent.asp?idno=5826&ktop=%B2%C4%A4T%A4H%ACI%B6B%B3N&keywords=&kname=
周家寅,公證人在不動產交易中扮演之功能,網址:http://blog.xuite.net/noeljou/twblog/122402176
周家寅,從法國公證實務談我國民法第166條之1規範公證人角色,網址:http://www.notarypublic.idv.tw/data/Data%206-1-2.pdf
紅契和白契的區別,網址:
http://www.twword.com/wiki/%E7%B4%85%E5%A5%91.
許惠峰,96年法學專業教育改革計畫,「法學新思維─經濟效率之追求」結案成果報告。網址:file:///D:/My%20Documents/Downloads/0406-Dr-018-001-i.pdf.pdf
陳良駿、余俊賢,運用地理資訊系統主動清查國有非公用未登記土地,以化整為零方式申請登記,增裕國家資產。網址:http://www.mof.gov.tw/public/data.
陳立夫,漫談地籍法規:理論與實務,網址:http://www.creaa-wks.org.tw/hyfiles/info/80_file10.pdf
陳長文,「天堂不撤守-政府有錯不賠,小民有苦難伸」。網址:https://groups.google.com/forum/#!msg/yotu/CTT_nLYNyEM/t2sdOC9ep_EJ
張聰耀,論消極信託與借名登記契約,司法官學員第47期報告報告,司訓所,2008年8月。網址:
http://ja.lawbank.com.tw/pdf2/042.pdf
新北市最大地主 土地公與媽祖, 中國時報,2014年10月14日 。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4000540-260107.0
楊詩韻,不動產信託為「登記生效主義」或「登記對抗主義」與公示方法之探討,台北縣政府新莊地政事務102年度自行研究報告,2010年10月31日,網址:http://www.xinzhuang.land.ntpc.gov.tw/web66/_file/1355/upload/10622/376410700A -CZ0-114-report.pdf
監察院98年9月3日98年內政0035號。網址:https://www.cy.gov.tw/sp.asp?xdURL=./di/RSS/detail.asp&ctNode=871&mp=1&no=3039
監察院99年6月3日99年內政0020號。網址:https://www.cy.gov.tw/sp.asp?xdURL=./di/RSS/detail.asp&ctNode=871&mp=1&no=3192
監察院99年11月4日99年內調0113號。網址:https://humanrights.cy.gov.tw/sp.asp?xdUrl=./di/RSS/detail.asp&no=936
監察院101年11月13日101年內調0089號。網址:https://humanrights.cy.gov.tw/sp.asp?xdUrl=./di/RSS/detail.asp&no=1891。
八、其他
謝哲勝,不動產契約公證制 快上路,聯合報,A12,2017年2月24日。
金門議政月刊,第35期,2010年12月16日。
貳、外文
一、書籍
(一)英文
Black's Law Dictionary,.West Publishing Co,(5 thed.1979).
Bromley,D.W,Environment and Economy:Property Rights and Public Policy, Oxford Blackwell.(1991).
Bruce Hardwood & Charles J.Jacobus, Real Estate Principles,(7 th ed .1996).
Barlow Burke & Joseph A.Snoe, Property:Examples and Explanations ,New York:Wolters Kluwer, (4 thed.2012).
Barlow Burke, Real Estate Transactions:Examples and Explanations, New York:Wolters Kluwer, (6 thed .2014).
Cooter Robert & Ulen Thomas, Law and Economics,(3 thed.2000).
Dnes, A. W. The Economics of Law:Economics of Law: Property, Contracts and Obligations with Economic Applications ,10,South-Western College,(1 thed.2004).
Joseph William Singe,Introduction to Property.(2003).
Joseph William Singer,Property Law:Rules,Policies,and Pratice, New York:Aspen Publishers,(6 th ed.2014).
Jesse Dukeminier & James E. Krier,Property,New York:Aspen Publishers, (5 th ed.2002).
Jennings,Marianne M.,Real Estate Law,South-Western Cengage Learning, Mason, Ohio,(2011).
Jennings,Real Estate Law,West Educational Publishing Company,(1999).
Milgrom, Paul & John Roberts, Economics, Organization & Management,New Jersey: Pres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1992).
Peter Hay, An introduction to United States law.(1976).
Robert Megarry, H.W.R.Wade, The Law of Real Property,London:Steven & Son,limited,(5th ed.1984).
Roger Bernhardt,Real Property,St.paul:West Publishing Co,( 3 th ed.1993).
Roger H. Bernhardt & Ann M. Burkhart, Real property,( 4 th ed.2004).
Roger A.Cunningham,William B.Stoebuck & Dale A.Whitman,The Law of Property,West Publishing Co,(2nd ed.1993).
Robin Paul Malloy & James Charles Smith, Real estate transaction: problems, cases and materials,( 2nd ed.2003).
Steven L.Emanue, Property (2003).
Sandra H.Johnson&etc,Property Law:Cases,Materials and Problems,(3 thed.2006).
(二)日文
石田剛,不動產買賣における公序良俗,收錄於奧田昌道先生還曆記念,民事法論理諸問題(下卷),成文堂,1995年7月。
加藤永一,登記推定力ついて,收錄於財產法學新展開,幾代通先生獻呈論集,有斐閣,1993年1月。
横田秀雄,物權法,清水書院,明治42年改訂增補版。
末弘嚴太郎,物權法(上卷),有斐閣,大正10年版。
我妻榮,物權法:民法講義2,岩波書店,昭和27年版。
舟橋諄一,物權法,有斐閣,昭和35年版。
沢聿代,物權變動の理論,有斐閣,昭和62年版。
末川博,物權法,日本評論新社,昭和31年版。
內田貴,民法I,東京大學出版會,2008年版。
原島重義、兒玉寬,對抗の意義,載舟橋谆一、德本鎮编集:新版註釋民法6,有斐閣,平成9年版。
石田文次郎,物權法,有斐閣,昭和22年版。
二、期刊論文
(一)英文
Besley,Timothy,Property Rights and Investment Incentive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Ghana,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103, No. 5,903-937(l995).
Calabresi,Guido and Melamed, A. Douglas,Property Rules, Liability Rules, and Inalienability: One View of the Cathedral, Harvard Law Review,Vol.85,1093-1105(1972).
Chien-Chang Huang, The system of real estate registration /recordation in Taiwan—A comparison with Australia ,23 Australian Property Law Journal,1222-137(2014)
Dahlman,Carl J.The Problem of Externality, 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Vol.22,141-162(1979).
Dan S.Schechter, Judicial lien creditors versus prior unrecorded transferees of real property: rethinking the goals of the recording system and their consequences,62 S.CAL.L. REV.105-186(1988).
Epstein,Richard A.Past and Future: The Temporal Dimension in the Law of Property ,64 Washington University Law Quarterly ,667-722(1986).
Emily Bayer-Pacht, The computerization of land records: how advances in recording systems affect the rationale behind some existing chain of title doctrine, 32 Cardozo L.Rew,337-338 (2010).
Ian Ayres and Robert Gertner,Majoritarian v. Minoritarian Defaults, Stanford Law Review,l591-1613(1999).
John H. Scheid, Down Labyrinthine Way: A Record Acts Guide for First Year Law Student,80 U.Det.Mercy.L.Rev,91-110(2002).
O.Lee Reed,What Is Property ? 41 Am.Bus.L.J.459-493,Summer(2004).
Quintin Johnstone, Title Insurance, 66 Yale L.J,492-525(1957).
R. H. Helmholtz, Adverse Possession and Subjective Intent, 61 WASH. U.L.Q,331-358(1983) .
Thomas W. Merrill & Henry E. Smith, Optimal Standardization in the Law of Property:The Numerus Clausus Principle, 110 YALE L.J,1-70 (2000).
(二)日文
石田剛,不動產物權變動における公示原則登記 效力(三),立教法學,第51號,頁53-120,1999年1月。
神田孝夫,登記 推定力,北大法學論集,第20卷1號,頁88-123,1969年7月。
半田正夫,不动产の二重讓渡への一つのアプローチ,北大法學論集,第16卷4号,頁38-59,昭和41年5月号。
筱塚昭次,物權の二重讓渡,法学セミナー,頁44-47,昭和40年8月号。

三、網路資料
Peter L. Murray, Real Estate Conveyancing in 5 European Union Member States: A Comparative Study-Short Preliminary Report 77 (2007). available at:
http://www.cnue.be/cnue-2010/fr/006/murray-short-preliminary-report-final-25-06-07-en.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