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治時期臺灣篆刻發展研究
作者:簡英智
作者(外文):CHIEN,YING-CHIH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書畫藝術學系
指導教授:李郁周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8
主題關鍵詞:臺灣篆刻澤谷星橋水竹印社石原西涯石原文庫the Seal Carving in TaiwanSawatani Sen(Sing-Chiau)Shui-zhu Seal Art SocietyIshihara Kosaku(Seigai)Ishihara Collec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研究並撰述一部臺灣篆刻發展史,是臺灣篆刻藝術發展的築基工作,「日治時期臺灣篆刻發展」是整部臺灣篆刻發展史中承前啟後的重要章節,然而,卻長期為學界與印壇所忽略。日治時期臺灣篆刻頗為興盛:有傑出的臺籍和日籍的篆刻家群體,有優秀的篆刻作品、印學論述和印譜產出,有蓬勃發展的印學團體,也有豐富的印學活動如展覽,獎賽和報刊發表等。因此,日治時期臺灣篆刻發展之研究,意義重大。
本論文由回顧與檢討歷來研究臺灣篆刻發展的論文入手,回顧從日治時期至今學者的研究論述,闡析其已得的成就,檢討其訛誤與不足的狀況,稽考、驗證並分析收集的文獻資料,尤其是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國立臺灣圖書館和臺北故宮文獻館所藏的圖書和印譜,徵引當時報刊雜誌的報導。深入探討明清時期臺灣篆刻發展、概覽日本篆刻發展以及日治時期的臺灣政經文化環境,並由歷來研究臺灣篆刻所得知的日治時期臺灣篆刻臺籍與日籍印人印事為基點,橫向擴展至更多、更全面的印人、印作、印譜、印學、結社、交流等之研討;縱向探討日治時期臺灣篆刻的源衍、傳承、發展與影響。
最後歸納之,以印宗秦漢、篆刻三法、取法明清篆刻、傳統文人生活美學觀,論述日治時期臺灣篆刻發展的傳承、表現與省思,以為結論。
The research and compilation of a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Taiwan’s seal carving i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seal carving art in Taiwan.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seal carving art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is an important chapter in its history in Taiwan, this era has long been ignored by the academia and the seal carving artists and researchers.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seal carving was popular and prosperous. There were many outstanding Taiwanese and Japanese seal carving artists with great seal carving works. Plentiful discussion and researches were conducted on seal carving as well as collections of seal imprints. Many seal carving societies were active and dynamic at that time. Various exhibitions, competitions and publications were therefore often held. Thus, th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seal carving history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is significant.
This study first reviews and discusses the paper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eal carving art in Taiwan published since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until now. It analyzes the published papers in the past and compares and verifies the outcomes and conclusions. It specifically focuses on the collections stored in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ibrary, the National Taiwan Library and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Library. The reports and articles on new papers and magazines published at that time are also examined in depth. This study then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seal carving art in Taiwan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provides an overview on the seal carving history in Japa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is also looked into. With the research on both Taiwanese and Japanese seal carving artists’ biographies and their activities at that time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study further investigates the seal carving artists, seal carving works, seal carving imprints, seal carving studies, seal carving societies and their exchanges and intersections. The origin, heritage, development and influences of the seal carving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is elucidated afterwards.
Lastly,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generated from the imitations of the seal carvings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the three skills of using seal characters, the seal carving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the aesthetics of traditional Literati, this study is concluded with a discussion on the inheritance, performance and reflections of the seal carving development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一、專書
‧下中彌三郎編集,《書道全集》27冊‧印譜,東京:株式会社平凡社,1932年4月初版。(第128至148頁是林熊光所藏先秦至宋元鉩印)。
‧下中邦彥編集,《書道全集》別卷II‧印譜(日本附索引),東京:株式会社平凡社,1968年12月20日初版,1980年5月10日初版第15刷。
‧王北岳著,《四十年來臺灣地區美術發展研究報告之四─篆刻研究之研究報告》,臺中臺灣省立美術館,1995年出版。
‧王北岳著,《印林見聞錄 (一)》,臺北麋研筆墨有限公司,2003年8月初版發行。
‧王北岳著,《印林見聞錄 (二)》,臺北麋研筆墨有限公司,2012年6月初版發行。
‧王北岳著,《篆刻藝術》,臺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1月12版。
‧王秀雄著,《日本美術史》上、中、下三冊,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9年8月出版。
‧王耀庭著,《林朝英〈雙鵝入群展啼鳴〉》,,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2年3月出版。
‧《日本書紀》前篇、後篇,東京都:株式會社吉川弘文館,昭和三十五年(1960)四月一日發行。
‧《印章之美》,國立歷史博物館1997年10月出版。
‧西川寧編,《書道講座6─篆刻》,東京:株式会社二玄社,1973年2月初版。
‧《西泠印社早期社員、社史研討會論文集》,杭州市:西泠印社,2006年9月。
‧《西泠印社「重振金石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一版。
‧《西泠印社百年史料長編》,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西嶋慎一著,《風姿花伝》,東京:株式会社芸術新聞社,2015年11月發行。
‧名兒耶明編,《日本書道史年表》,東京:株式会社二玄社,1999年2月初版。
‧沙孟海著,《印學史》,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發行,1987年6月第一版。
‧《「吳門印風」─明清篆刻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杭州市:西泠印社,2012年10月。
‧吳鼎仁著,《西村呂世宜》,金門縣金城鎮:鼎軒畫室,2004年7月出版。
‧李郁周著,《書禪、厚實、曹秋圃》,臺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0月初版。
‧李郁周著,《臺灣書家書事論集》,臺北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2006年8月初版。
‧李郁周著,《書心五十年論集》,臺北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2015年5月初版。
‧《近現代海上篆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市: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上海韓天衡美術館編,2014年9月。
‧李欽賢著,《日本美術的近代光譜》,臺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8月初版。
‧河野 隆著,《書道第10卷‧篆刻》,大東文化大学書道研究所編,東京:株式会社二玄社,2008年3月初版。
‧河野 隆著,《名印百話》,東京:株式会社芸術新聞社,2013年4月初版。
‧徐小虎著,《日本美術史》,臺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6年8月初版。
‧高木森著,潘耀昌、章利國、陳平譯,《亞洲藝術》,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1月初版。
‧高鈿常信編‧徐梦嘉譯評,《日本的篆刻》,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
‧馬國權著,《近代印人傳》,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發行。
‧孫慰祖著,《中國印章一歷史與藝術》,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年第1版。
‧梁乃予著,《意古樓印課》,臺北臺灣印社,2001年11月15日初版。
‧野中吟雪著,《富岡鐵齋‧仙境の書》,東京:株式会社二玄社,2002年3月初版。
‧陳宏勉著,《書印雙絕─曾紹杰書法篆刻研究展專輯》,國立歷史博物館2000年3月出版。
‧陳宏勉著,《璽印寄情》(《台灣藝術經典大糸‧篆刻藝術卷2.》),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06年4月初版。
‧陳宏勉著,《曾紹杰─二十世紀臺灣書印典範》,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11年12 月出版。
‧黃甞銘著,《篆刻年歷》,臺北市:真微書屋出版社,2001年4月初版。
‧黃甞銘著,《篆刻語錄》,廣州市: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初版。
‧黃甞銘著,《浙派印論文摘》,杭州市:西泠印社出版發行,2015年10月第一版。
‧黃寶萍著,《篆印堂奧》(《臺灣藝術經典大糸‧篆刻藝術卷1.》),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06年3月初版。
‧連橫著,《臺灣通史(上) (中) (下)》,《連雅堂先生全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年3月31日發行。
‧《第三屆「孤山證印」─西泠印社國際印學峰會論文集》,杭州市:西泠印社,2011年10月。
‧《第四屆「孤山證印」─西泠印社國際印學峰會論文集》,杭州市:西泠印社,2014年11月。
‧連橫著,《臺灣語典》《雅言》合輯,《連雅堂先生全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年3月31日發行。
‧《「島嶼風情」一日治時期臺灣美術之研究》,臺灣美術研究論文選集2,臺中市:國立臺灣美術館,2008年6月出版。
‧葉心潭著,《日治時期臺灣小學書法教育》,臺北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1999年9月一版。
‧葉碧苓著,《日治時期臺灣師範學校書法教育》,臺北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2014年11月修訂再版。
‧《臺灣近代史‧社會篇、政治編、經濟編、文化篇》,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6月出版。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張子文、郭啟傳、林偉洲撰文,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輯,國家圖書館2006年12月修訂一版。
‧臺灣總督府編,《慶饗老典錄》,臺北:臺灣總督府,1899年發行。
‧臺灣總督府編纂,《揚文會策議》,臺北:臺灣總督府,1901年11月13日發行。
‧鄭國瑞編,《臺灣書法家小傳( 1662-1945 )》,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9年5月初版。
‧謝汝川編輯,《省廬遺稿》,臺南:謝汝川自版,1954年出版。
‧韓天雍編著,《日本篆刻藝術》,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發行。
‧韓天衡編訂,《歷代印學論文選》,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發行,1999年8月第2版。
‧顏娟英編著,《台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臺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 年10月初版。
‧鷹取田一郎編纂,《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1915年6月15日發行。

二、學位論文:
‧李中然撰,《石原文庫所藏印譜之調查與研究》,2008年淡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何美青撰,《衝擊與交融─1895~1945臺灣篆隸書風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書畫藝術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14年4月。
‧柯詩安撰,《臺灣公藏印譜之調查與研究》,2007年淡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潘宏庭撰,《楊守敬對日下部鳴鶴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7月。
‧葉郁玫撰,《呂世宜書學與書法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7月。
‧謝忠恆撰,《謝琯樵之藝術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6月。
‧蘇英田撰,《日治初期臺灣書法研究─以《高砂文雅集》為例》,明道大學國學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2016年7月。

三、一般論文:
‧魏清德撰,〈紀印譜〉,《台灣日日新報》,1922年5月10日06版。
‧魏清德撰,〈島人士趣味一班‧金石刻畫臣能為〉,《臺灣日日新報》,1930年7月25日n04版。
‧張耀堂撰,〈本島篆刻物語〉,《臺灣時報》(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1934年7月號),頁54~57。
‧石原西涯撰,〈赤壁印譜に就て〉(上)、(下),《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12月21、22日n3版。
‧尾崎秀真撰,〈臺灣四十年史話〉之(三一)三板橋(下) ,《臺灣時報》,昭和13年(1938)2月號。
‧中田勇次郎撰,〈日本印章概說〉,《書道全集》別卷II,東京:株式会社平凡社,1968年12月初版,1980年5月10日初版第15刷,頁1~18。
‧王國璠撰,〈臺灣開拓過程中的書畫藝術〉《臺灣研究叢刊‧臺灣地區開闢史料學術論文集》,台北市聯經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
‧李郁周撰,〈臺灣書人參加日本書道作振會展覽會介析〉,《臺灣美術》第91期,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3年1月1日,頁4~29。
‧林文彥撰,〈錢瘦鐵年譜〉,《錢瘦鐵印譜》下冊,林文彥編輯,臺南:文沛美術圖書出版社,1997年12月,頁537~539。
‧林柏亭撰,〈中原繪畫與臺灣的關係〉,《明清時代臺灣書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4年5月發行。
‧林柏亭撰,〈三位傑出的畫家〉,《明清時代臺灣書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4年5月發行。
‧林朗庵撰,〈臺灣へ金石學を導入した呂西村先生〉,《書菀》第六卷第九號,東京:株式會社三省堂,昭和17(1942)年9月發行,頁14~19。
‧林朗庵著.黃水沛譯,〈臺灣金石學導師呂西村〉,《文獻專刊》第四卷第三.四期,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3年12月27日出版,頁11~14。
‧林熊光口述,〈臺灣的書畫、工藝〉,《臺灣風物》第十八卷第ㄧ期,1968年2月28日出版,頁56~58。
‧邱各容撰,〈被遺忘的一方天地—張耀堂〉,《全國新書資訊月刊》民國九十六年十月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7年10月,頁8~16。
‧和田大卿(日)撰 ,〈淺談一近代日本印壇概要〉(2016年7月10日發表於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105年書法篆刻主題展」專題演講講義。)
‧河野 隆撰,〈老子語印五十方─中村蘭臺(二世)之木印〉,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方寸天地東亞金石篆刻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10年5月26日發表。
‧孫慰祖撰,〈漢唐璽印的流播與東亞印系〉,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方寸天地東亞金石篆刻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10年5月26日發表。
‧陳奇祿撰,〈明清時代的臺灣〉,《明清時代臺灣書畫》,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4年5月發行。
‧莊伯和撰,〈明清臺灣書畫談〉,《明清時代臺灣書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4年5月發行。
‧莊伯和撰,〈臺灣金石學導師─呂世宜〉,《明清時代臺灣書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4年5月發行。
‧黃華源撰,〈清末到日治(1885-1945)社會變遷下的臺灣書法發展考察〉,《書畫藝術學刊》第10期,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書畫藝術學系,2011年6月。
‧黃華源撰,〈臺灣金石學導師呂世宜─兼論臺灣金石學推手〉,《西泠印社「重振金石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一版。
‧葉碧苓撰,〈日冶時期臺灣出版之書畫圖錄〉,《臺灣學研究》第18期,新北市:國立臺灣圖書館,2015年12月。
‧韓天衡撰,〈印苑巨匠錢瘦鐵〉,《錢瘦鐵印譜》上冊,林文彥編輯,臺南:文沛美術圖書出版社,1997年12月,頁3~8。
‧陳宏勉,〈臺灣篆刻推手—戴壽堪〉,《典藏》,2007年7月號(臺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7月1日出刊),頁82~89。
‧簡英智撰,〈臺灣明鄭時期、清朝時期文人用印初探〉(2005發表於杭州西泠印社)。
‧簡英智撰,〈西泠印社與臺灣印學發展的關系〉(2006發表於杭州西泠印社),《西泠印社早期社員、社史研討會論文集》杭州市:西泠印社,2006年9月,頁95~104。
‧簡英智撰,〈臺灣篆刻發展的回顧與展望〉(2006發表於華梵大學),《當代書藝新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華梵大學美術學系,2006年10月,頁55~77。
‧簡英智撰,〈二十世紀前半活耀在台灣的四位篆刻家〉(2011杭州西泠印社),《第三屆「孤山證印」─西泠印社國際印學峰會論文集》杭州市:西泠印社,2011年10月,頁62~72。
‧簡英智撰,〈二十世紀前半在台印人的篆刻創作思維〉(2012發表於高雄明宗書法藝術館),《書法與當代哲學/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高雄市:高雄市明宗書法藝術館,2012年5月,頁壹─1~壹─12。
‧簡英智撰,〈明清篆刻對二十世紀前半臺灣篆刻的影響〉(2012發表於蘇州昆山),《「吳門印風」─明清篆刻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杭州市:西泠印社,2012年10月,頁107~116。
‧簡英智撰,〈陳介祺對上一世紀七○年代台灣篆刻的影響〉(2012發表於山東濰坊「陳介祺金石學學術研討會」)。
‧簡英智撰,〈臺灣篆刻與外交流的回顧與展望〉(2013發表於高雄明宗書法藝術館) ,《臺灣書法與海外的互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市:高雄市明宗書法藝術館,2013年4月,頁貳─1~貳─20。
‧簡英智撰,〈海上印派在臺流布初探〉(2014發表於上海韓天衡美術館),《近現代海上篆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市: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上海韓天衡美術館編,2014年9月,頁85~95。
‧簡英智撰,〈從臺灣所藏古印譜試析對篆刻流風的影響〉(2014發表於杭州西泠印社),《第四屆「孤山證印」─西泠印社國際印學峰會論文集》杭州市:西泠印社,2014年11月,頁813~823。

四、印譜
1. 國家圖書館藏:
《支那畫家落款印譜》三卷,明治三十九年(1906),齋藤謙輯,鈐印本。51
《道德經印譜》,昭和元年(1926),塩谷彌壽次刻,鈐印本。56
《壽石印譜》,昭和元年(1927),塩谷彌壽次刻,鈐印本。56
《今古印品》不分卷一冊,昭和十年(1935),翠石印社輯,鈐印本。58
2. 國立臺灣圖書館藏:
《支那畫家落款印譜》三卷,明治三十九年(1906),齋藤謙輯,景印本。64
《藏書印譜》不分卷一冊,大正十一年(1922),三村清三郎輯,景印本。68
《磊齋鉨印選存》十四冊,民國二十年(1931),林熊光輯,鈐印本。69
《晚悔堂印識》六卷六冊,明治十年(1877),濱村藏六刻,鈐印本。69
《菡萏居印萃》,明治三十三年(1900),中井敬所刻,鈐印本。70
《雲笈印範》六輯八冊,明治三十五年(1902),木村鐵耕刻,景印本。70
《蘇氏印略》河間本四冊,明治四十二年(1909),高芙蓉刻,景印本。72
3. 中央研究院藏:
《支那畫家落款印譜》三卷,明治三十九年(1906),齋藤謙輯,鈐印本。88
《令號璽史四卷四冊》,久松心甫手鈔,手鈔本。112
4. 歷史博物館藏:
《聽鶯山房印存二集:赤壁賦)不分卷四冊,昭和十年(1935),石原幸作刻,鈐印本。114
5. 臺灣大學圖書館藏:
《芙蓉山房私印譜》不分卷一冊,天明五年(1785),高芙蓉刻,鈐印本。117
《晚悔堂印識》六卷六冊,明治十年(1877),濱村藏六刻,鈐印本。122
《對鷗莊印賞》二卷二冊,明治十一年(1878),中井敬所刻,鈐印本。122
《三輔餘塵》,明治二十六年(1893),足達彥輯,景印本。126
《雕蟲》,明治三十二年(1899),長思印會輯,鈐印本。128
《雕蟲窟印藪》初集二卷二冊,明治三十二年(1899),濱村藏六刻,鈐印本。128
《藏書印譜》,明治三十六年(1903),集古會誌輯,景印本。129
《蘇氏印略》河間本四冊,明治四十二年(1909),高芙蓉刻,景印本。132
《現代作家印存》,大正元年(1912) ,石原幸作輯,剪貼本。133
《蘭亭印興》,日大正三年(1914),長思印會輯,鈐印本。133
《印存(鼓溪漁人)》不分卷二冊,大正八年(1919),石原幸作刻,鈐印本。135
《司空圖廿四詩品印譜》一冊,民國九年(1920),查元鼎刻,鈐印本。135
《百壽印譜》不分卷一冊,民國九年(1920),查元鼎刻,鈐印本。135
《梅軒遺篆》二卷二冊,大正十年(1921),岡村梅軒刻,鈐印本。135
《香草印譜續集》二卷二冊,大正十年(1921),中村蘭台刻,鈐印本。136
《古村讀餘印存》,大正十一年(1922),尾崎古邨輯,鈐印本。136
《赤壁印興》四卷四冊,大正十一年(1922),長思印會輯,鈐印本。136
《婆娑小景》五集五冊,大正十二年(1923),婆娑洋印會輯,鈐印本。137
《香雲印譜》不分卷二冊,大正十四年(1925),香雲松木刻,鈐印本。137
《佐藤一齋生印譜》一卷一冊,大正十四年(1925),佐藤一齋刻,景印本。137
《香遠印草》不分卷二冊,昭和三年(1928),益田香遠刻,鈐印本。138
《教育敕語印譜》不分卷一冊,昭和五年(1930),高澤壽刻,景印本。139
《磊齋鉥印選存》不分卷十冊,民國二十年(1931),林熊光輯,鈐印本。139
《印譜》不分卷一冊,昭和七年(1932),尾崎古邨輯,鈐印本。140
《讀古邨莊收藏印譜》一卷三冊,昭和八年(1933),尾崎古邨輯,鈐印本。140
《陋室銘》不分卷一冊,昭和八年(1933),石原幸作刻,鈐印本。140
《拾逸印集》四卷四冊,昭和九年(1934),趣味同人會輯,鈐印本。140
《聽鶯山房印存》不分卷二冊,昭和十年(1935) ,石原幸作刻,鈐印本。141
《西涯漁史印箋》不分卷一冊,石原幸輯,鈐印本。141
《古今印賞》二卷二冊,服部耕石輯,鈐印本。142
《西涯漁史印箋(老子)》不分卷一冊,石原幸作刻,鈐印本。142
《聚好印林》不分卷二冊,汲古印會輯,鈐印本。143
《磊齋古銅印譜》,林熊光輯,鈐印本。143
《聽鶯山房印存》不分卷五冊,昭和八年(1933),石原幸作刻,鈐印本。144
《聽鶯山房印存》不分卷九冊,昭和十年(1935),石原幸作刻,鈐印本。144
《聽鶯山房印存二集》不分卷四冊,昭和十年(1935),石原幸作刻,鈐印本。145
《聽鶯山房藏印》不分卷二冊,昭和十年(1935),石原幸作刻,鈐印本。145
《讀古邨莊藏印譜》,尾崎古邨輯,鈐印本。146
《朗庵印存》一冊,林熊光輯,鈐印本。146
《水竹遺景》,澤谷星橋刻,鈐印本。147
《小品拓本印譜》不分卷一冊,寸珍會輯,鈐印本。147
《趣味同人會出品小印》不分卷一冊,趣味同人會輯,鈐印本。148
《星橋印存》不分卷一冊,澤谷星橋輯,鈐印本。149
6. 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
《鐵網珊瑚》八集三冊,日大正四至六年(1915至1917),水竹印社輯,鈐印本。
7. 其他:
(日)小林斗盦編集,《中國篆刻叢刊》四十卷,(日本)東京二玄社,1983年9月第一版。
(日)小林斗盦編,《篆刻全集》10冊,(日本)東京二玄社,2002年1月初版。
《蓬萊印存》,劉國棟先生所藏,一函二冊。
林文彥編輯,《錢瘦鐵印譜》上中下三冊,臺南:文沛美術圖書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
臺灣印學會輯《百壽石刻印譜》,戴壽堪半千石室藏刊,1951年12月。

五、圖錄
‧尾崎秀真編,《臺灣史料集成─臺灣文化三百年》,臺灣文化三百年記念會,昭和六年(1931)12月發行。
‧尾崎秀真編,《翰墨因緣》,臺北市了覺寺,昭和六年(1931)11月發行。
‧林錫慶編,《東寧墨蹟》,臺北市東寧墨蹟編纂會,昭和八年(1933)5月發行。
‧吉川利一、松尾德壽編,《高砂文雅集》,高砂文雅集社出版,1914年9月出版。
‧小林斗盦,《懷玉印室藏印選》,2009年11月10日發行。
‧王北岳藏,《歷代閑章展圖錄》,台北麋研筆墨有限公司2003年5月初版發行。
‧王北岳《石璽齋藏西泠印社早期社員篆刻篆刻》圖錄,1994年撰。
‧日本古河市篆刻美術館《林朗庵自用印展》專輯,平成25年(2013)9月28日發行。
‧吳守禮監校林宗毅編刊,《板橋林氏叔侄藏印選輯三種》,1978年臺灣印刷,昭 和53年4月日本出版。
‧吳鼎仁編,《金門民間古字畫珍藏集》,金門縣立文化中心2002年9月初版。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振玉鏘金‧臺灣早期書畫展圖錄》,國立歷史博物館2005年6月初版。
‧《迎曦送晚三百年:竹塹先賢書畫展專集》,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3年6月出版。
‧巴東主編,《欣得印彙藏印》,國立歷史博物館2010年5月初版。
‧陳雲程,《陳雲程百歲書法展》,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4年10月出版。
‧《曹秋圃詩書選集》,臺北澹廬書會,1983年8月6曰初版。
‧ 黃才郎執行編輯,黃華源副執行編輯,《明清時代臺灣書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4年5月發行。
‧游國慶撰,《印象深刻‧院藏璽印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7年3月初版。
‧李維真、許淑容、陳迪華編,《臺灣早期書畫專輯》,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3年12月初版。
‧李維真、陳迪華編,《翰墨因緣─臺灣早期書畫專輯(二)》,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8年12月初版。
‧黃宏森、陳迪華編,《翰墨大觀─臺灣早期書畫專輯(三)》,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1年元月初版。
‧謝世英編,《魏清德舊藏書畫》,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7年11月初版。
‧楊儒賓編,《鯤島遺珍:臺灣漢人書畫圖錄》,新竹:清大出版社,2013年10月初版。
‧楊儒賓編,《瀛海掇英:臺灣日人書畫圖錄》,新竹:清大出版社,2013年10月初版。
‧陳貺怡編,《丹青憶舊─臺灣早期先賢書畫展》,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3年12月初版。
‧崔成宗編,《翰墨珠林一臺灣書法傳承展作品集》,新北市: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2004年4月出版。
‧吳國豪‧高明一主編《四百年時空名家書法─第七屆漢字文化節》,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文化局,2010年12月出版。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臺灣先賢書畫選》,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1年9月出版。
‧林韋旭主編,《瀛臺先賢書畫展》,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6年6月出版。
‧《臺灣先賢丹青書畫展圖錄》,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10年5出版。
‧陳偉編,《臺灣書法三百年》,臺中:國立台灣美術館,2004年11月30日出版。


六、報紙、雜誌
‧《金石書學》第1至19號,京都:藝文書院,2000至2015年出刊。
‧《昭和新報》,臺北:昭和新報社,1929─1938。
‧《南瀛新報》,臺北:南瀛新報社,1928─1937。
‧《臺南新報》,臺南:臺南新報社,1921─1937。
‧《臺灣日日新報》,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898─1944。
‧《臺灣時報》,臺北:臺灣總督府,1919─1945。
‧ 藤原喜一編輯,《書菀》第1卷第1號至第8卷第2號,東京:株式会社三省堂,昭和12年(1937)3月至昭和19年(1944)2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