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小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學習型學校關係之研究
作者:龔祐祿
作者(外文):Kung, Yow-Luh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指導教授:丁一顧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8
主題關鍵詞: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型學校learning schoolprincipals’ leadership for learning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本研究旨在了解國小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學習型學校之現況及關係。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臺灣地區1,240位國民小學教師為調查對象;蒐集的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平均數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式等進行分析。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國小校長具有高度學習領導,以「營造利於學習的環境」表現最佳。
二、國小教師專業發展情形相當良好,以「專業精進與精神」最為突出。
三、國小現況高度符合學習型學校,以「提倡團隊學習」最受肯定。
四、不同性別、最高學歷、現任職務及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知覺校長學習領導現況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性別、最高學歷及現任職務之國小教師知覺教師專業發展現況有顯著差異。
六、不同性別、任教年資及現任職務之國小教師知覺學習型學校現況有顯著差異。
七、校長學習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間屬中度相關。
八、教師專業發展與學習型學校間屬中度相關。
九、校長學習領導與學習型學校間屬高度相關。
十、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學習型學校之結構方程模式適配度良好。
十一、校長學習領導能透過教師專業發展影響學習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具有部分中介效果
本研究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小學、校長、教師及未來研究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rincipals’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school in elementary school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this study adop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samples were 1,240 teachers in Taiwan.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SEM).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were listed bellow:
1.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were indicated to have high performance on principals’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and among all aspects, “to establish a learning environment” scored the highest.
2.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ere indicated to have high performance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among all aspects,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professionalism” scored the highest.
3. Elementary schools were indicated to have high performance on learning school, and among all aspects, “to promote team learning” scored the highest.
4.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did caus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y different variables, including gender, academic degrees, position and school scale.
5.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id caus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y different variables, including gender, academic degrees and position.
6.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learning school did caus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y different variables, including gender, service period and position.
7. There was a medium correlation between principals’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8. There was a medium correlation betwe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school.
9. There was a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principals’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and learning school.
10. The feasibility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mong principals’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school was verified.
11. Principals’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would influence learning school through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dicating a partial medium effect.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elementary schools, principals, teachers and future studies.
中文部分
丁一顧(2014a)。國小校長教練式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17(3),117-151。
丁一顧(2014b)。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調查研究:「關注學生學習成效」為焦點。課程與教學,17(1),209-232。
丁一顧、胡慧宜(2014)。學習與領導的交織、轉化與實踐。教師天地,192,32-37。
王仁男(2015)。國民中學教師參與網路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偏遠地區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王令宜(2016)。面向未來的教師專業發展。教育研究月刊,270,40-53。
王玉貞(2014)。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與學習型學校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王百合(2008)。學習型學校發展的危機與轉機—渾沌理論的觀點。學校行政雙月刊,53,192-210。
王保進(2004)。多變量分析:套裝程式與資料分析。臺北市:高等教育。
王保進(2006)。中文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
王秋絨(1997)。我國國中師資培育學程之建構。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淑婉(2003)。學習型學校的意涵與特徵。載於吳明烈(主編),組織學習與學習型學校(43-51頁)。臺北市:高等教育。
王慧勤(2005)。教師專業與課程領導。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的教育信念與專業標準(299-333頁)。臺北市:心理。
王曉玲(2017)。國小補救教學績優教學團隊展現學習領導之析論。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6),154-158。
白書維(2013)。特殊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臺南市。
石振國(2002)。跨越學習型組織的七大障礙。人事月刊,34(6),26-40。
江英瑞(2016)。新北市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專業發展之個案研究—以單元教學研究模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健志(2013)。國中國文科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發展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艾淑美(2002)。學習型組織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何千綺(2012)。臺南市國中小特教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臺南市。
何佳瑞(譯)(2011)。學習導向之領導:40年來經驗研究的教導(上)。教育研究月刊,212,95-105。
何福田、羅瑞玉(1992)。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1-30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三靈(2004)。探索學校組織學習的有效作法。研習資訊,21(1),1-12。
吳姍耘(2000)。「學習型學校」經營的策略與方法。學校行政,9,32-40。
吳孟樺(1996)。終身學習的另一途徑--學習型學校的建構與追求。北縣成教,27,65-68。
吳明烈(2002)。知識管理與學習型組織。教育資料與研究,45,49-61。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08)。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長法(2003)。應用學習型組織理念在國小校長領導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吳俊憲(2012)。推動高中職學校優質化—「學習領導」之觀點分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0),39-42。
吳俊憲、林怡君(2014)。從學習領導觀點談學校行政人員未來的培力方向。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4),1-3。
吳美連、林俊毅(1999)。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智勝文化。
吳堂鐘(2016)。國民中學學習領導、學習環境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清山(1997)。學習型組織理論及其對教育革新的啟示。國教月刊,43(5/6),1-7。
吳清山(2006)。教育概論。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2007)。教育行政議題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2012年6月15日)。校長領導與學生學習。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取自:http://epaper.naer.edu.tw/index.php?edm_no=42&content_no=1158
吳清山、王令宜(2012)。校長學習領導的理念與實踐策略。教育行政研究,2(2),1-21。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書。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林天祐(2010)。分布式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5,149-150。
吳清山、林天祐(2012)。學習領導。教育研究月刊,217,139-140。
吳清山、黃建翔(2013)。提升學生學習成就策略之探析,教育研究月刊,232,5-17。
吳清基、陳美玉、楊振昇、顏國樑(2000)。 教育行政。臺北市:五南。
吳愫華(2013)。高雄市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認知、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煥烘(2012)。學校行政領導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呂永財(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應用於專業發展導向教師評鑑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呂悅寧(2013)。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呂瑞芬(2006)。學習型學校校長的領導、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李安明、謝傳崇(2003)。運用知識管理理論與策略以提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2),49-78。
李式薇(2006)。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李芝靜(2008)。學習型組織: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李俊湖(2007)。教師專業成長。研習資訊,24(6),97-102。
李婉玲(2005)。教師發展:理論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李新鄉(1994)。談教師專業承諾。教師之友,35(3),18-21。
李聲吼(1997)。人力資源發展。臺北市:五南。
那昇華(2015)。基隆市國民小學智慧資本、社會資本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周崇儒(2003)。教育行政激勵。載於林天祐(主編),教育行政學(189-216頁)。臺北市:心理。
周麗修(2016)。高級中學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天祐(1996)。認識研究倫理。教育資料與研究,12,57-63。
林君屏(2015)。一所推動理念學校校長學習領導敘說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林杏霏(2012)。南投縣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習型學校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林貝絲(2000)。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學習型學校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林明地(2009)。學校創新經營:組織學習的觀點。載於張鈿富(主編),教育行政:理念與創新(267-294頁)。臺北市:高等教育。
林明地(2013)。學習領導:理念與實際初探。教育研究月刊,229,18-30。
林明地(2014)。學習領導:理念到具體行動。教師天地,192,26-31。
林浩銘(2016)。新竹縣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海清(2002)。知識管理與教育發展。臺北市:元照。
林益昌(1999)。建構企業學習型組織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益昌、周談輝(2004)。知識管理:學習型組織建構與案例。臺北市:全華圖書。
林素桂(2007)。教師專業發展活動型態與教師實際應用及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教育部95年度選送公私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出國專題研究報告(編號:C09600354),未出版。
林新發、王秀玲(2003)。國民中小學教師之行政專業知能成長內涵和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8,191。
林新發、黃秋鑾(2014)。推動校長教學領導以提升教師專業學習互動之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1),43-62。
林慶國(2002)。雕塑國民中學成為學習型學校之研究─以兩所學習型學校的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繼生(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下學習領導的實施與挑戰:高中階段。教育研究月刊,229,32-49。
林騰雲(2002)。學習型組織理論在國民小學行政應用之研究─以臺北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邱繼智(2007)。建構學習型組織。臺北市:華立圖書。
凃淳益(2011)。從教師專業成長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屏縣教育季刊,46,17-23。
施佩芳(2010)。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學習文化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施富薇(2004)。建構學習型學校之個案研究─以台中市一所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胡咏梅、張智、孫晨(譯)(2004)。學習型學校的變革 : 共同學習,共同領導(原作者:S. M. Hord)。北京市 :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胡夢鯨(1999)。學習型學校的發展:以美國加速學校與我國補習學校為例。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學習型組織(281-315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范熾文(2008)。學校人力資源管理:概念與實務。臺北市:冠學文化。
范熾文、陳嬿竹(2009)。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品質關係。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8,53-76。
徐玉珊(2007)。國內國民小學教師學習型組織、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縣。
徐惠東(2002)。國中校長教學領導對教師專業發展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徐毓香(2016)。新竹縣國民中學教務主任學習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涂淑雯(2016)。臺北市高中職課程與教學領先計畫的形成與推動:學習領導的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秦夢群(2010)。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楊詠翔(2014)。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智慧資本關係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37(4),1-30。
翁崇文(2008)。邁向學習型學校-國小推動組織學習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翁福元、廖昌珺(2017)。在職教師進修體系對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7),64-70。
高士傑(2015)。幼兒園主管轉型領導、學習型組織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高英捷(2013)。臺南市國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臺南市。
崔念祖(2011)。國民小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以學習型學校為調節變項。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張世璿、丁一顧(2016)。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核心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33(1),1-37。
張宇傑(2010)。學習型組織與數學教學專業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98,103-117。
張玟慧、徐超聖(2011)。國小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關係。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01,31-58。
張信務(2003)。台北縣立國民中小學營造學習型學校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
張美玉(1999)。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在職進修教育的經驗與反省(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張美玲(2007)。學習型學校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以台北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張素貞(1999)。國民小學營造「學習型學校」行與不行。教育資料與研究,27,22-26。
張偉豪、鄭時宜(2012)。與結構方程模型共舞:曙光初現。新北市:前程文化。
張湘芬(2010)。學習型組織在國民小學之運用。取自http://sys.ylc.edu.tw/~wupig/ylc55/fdf/3-12.pdf
張新仁(2012)。臺灣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推動策略。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29(1),13-24。
張嘉亨(2005)。學校組織領導對教師團隊學習與學生學習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德銳、郭淑芳(2011)。我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實務與研究的問題與展望。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4(2),21-44。
張慶勳(2001)。學習型學校組織文化與領導。學校行政雙月刊,14,29-41。
張瓊瑤(2014)。國民中學學習型組織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2013)。校長教學領導網站:計畫目的。取自http://teachernet.moe.edu.tw/Leader/Page.aspx?PN=16&PClass=B
教育部(2015)。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
教育部(2016)。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105年版)。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7)。105學年度國民小學校別資料。取自http://stats.moe.gov.tw/files/detail/105/105_basec.xls
曹文娟(2011)。以空間規劃營造學習型學校之個案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梁凱琳(2009)。初探中小學女性教師在不同專業發展階段之需求。網路社會學通訊,78。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78/78-20.htm
許慧娟(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郭妍玲(2014)。高雄市國中校長課程教學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明雪(2010)。從人本觀念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天地,165,57-62。
郭進隆(譯)(1994)。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原作者:P. M. Senge)。臺北市:天下文化。
郭諭陵(2005)。中小學教師專業化之探討。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的教育信念與專業標準(89-113頁)。臺北市:心理。
陳允明(2011)。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地區五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大學,彰化縣。
陳文彥(2016)。跨越教室的力量:教師學習領導之領導實踐分析。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4(3),65-98。
陳永發(2002)。運用知識管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2(3),120-134。
陳佩英、潘慧玲(2013)。校長的學習領導:領導踐行與能力發展的初探。教育研究月刊,229,50-70。
陳怡君(2013)。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怡容、徐明志(2007)。教師專業成長的新思維。國民教育,47(6),68-75。
陳怡蓉(2017)。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陳俊生(2000)。國民小學學習型組織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陳品華(2014)。國小校長學習領導之個案研究:以學習共同體之推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陳秋華(2015)。校長教學領導、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淑雯(2016)。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與教師領導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陳榮賢(2006)。高雄縣市國小教師學習型組織特性知覺與教師專業成長需求、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寬裕、王正華(2010)。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實務:AMOS的運用。臺北市:五南。
陳繁興、蔡吉郎、翁福元(2017)。技術型高中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20(4),63-106。
傅清雪(2003)。學校組織學習方案之規劃─以和順國中為例。載於吳明烈(主編),組織學習與學習型學校(71-84頁)。臺北市:高等教育。
單文經(2013)。試釋學習領導的意義。教育研究月刊,229,1-17。
曾煥淦(2017)。偏鄉國小教師專業發展的困境與策進作為。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12),122-126。
馮丰儀(2007)。校長領導如何協助教師專業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53,71-80。
馮秋桂(2001)。從學習型組織的觀點談建構學習型學校。取自http://www.dsps.kh.edu.tw/html/image/a1.doc
黃乃熒(1995)。一個發展的觀念「學習性領導」在教育行政上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3(1),64-74。
黃乃熒、陳玉娟(2005)。從相信學生能學觀點建構教師專業。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的教育信念與專業標準(3-20頁)。臺北市:心理。
黃月純(2001)。學習型學校之相關論點與實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4(2),1-24。
黃旭鈞(2003)。課程領導: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黃旭絹(2016)。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與教師教學關注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黃東城(2010)。國民小學營造學習型學校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百大特色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黃芳銘(2007)。結構方程模式: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黃郁倫、鐘啟泉(譯)(2012)。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變(原作者:佐藤學)。臺北市:天下雜誌。
黃琦婷(2016)。校長學習領導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黃琬婷、周柏廷(2005)。學校本位課程實踐之教師專業發展探討。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的教育信念與專業標準(115-139頁)。臺北市:心理。
黃嘉莉(2006)。「教師專業」的另一種理念。北縣教育,56,19-24。
黃嘉莉(2015年9月)。校長學習領導與教師教學研究之回顧與啟示。張新仁(主持人),校長學習領導。校長學習領導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立大學。
黃憲君(2014)。校長領導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5),148-151。
楊世英(2009)。智慧與領導。載於張鈿富(主編),教育行政:理念與創新(221-247頁)。臺北市:高等教育。
楊世璋(2007)。教師專業發展之探討。師說,199,22-25。
楊承謙(2003)。學校外部環境與內部結構影響其學習型組織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縣。
楊振昇(2003)。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8,287-318。
楊國德(1999)。學習型組織的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師大書苑。
楊詠翔(2012)。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智慧資本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楊進成(2000)。國民小學校長營造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葉連祺(2017)。應用社會網絡分析探討學習領導與科技領導及其他變項之關係。學校行政,107,59-82。
詹志禹、蔡金火(2001)。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行動研究。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75-99頁)。臺北市:揚智文化。
詹棟樑(1992)。教育專業人員的道德責任與專業精神。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101-128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廖月娟、陳琇玲(譯)(2001)。變革之舞第五項修練Ⅲ變革之舞(上)(原作者:P. M. Senge)。臺北市:天下文化。
榮泰生(2011)。Amos與研究方法。臺北市:五南。
齊若蘭(譯)(2013)。第五項修練II實踐篇(原作者:P. M. Senge等)。臺北市:天下文化。
劉乙儀(2014)。以學習型組織的觀點論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2),115-120。
劉宏鈺(2003)。組織學習的意涵與重要性。載於吳明烈(主編),組織學習與學習型學校(21-39頁)。臺北市:高等教育。
劉辰君(2016)。初任音樂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劉宛甄(2015)。運用海洋教育行動研究促進國小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劉復苓(譯)(2001)。組織學習能力(原作者:A. K. Yeung, D. O. Ulrich, S. W. Nason & M. A. V. Glinow)。臺北市:聯經。
劉鎮寧(2014)。高屏地區國小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動機與專業表現之研究。教育學刊,42,111-150。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市: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8)。再造學習型學校。國民教育,39(2),2-10。
潘慧玲(2017)。從學校變革觀點探析學習領導。學校行政,110,1-23。
潘慧玲、陳佩英、張素貞、鄭淑惠、陳文彥(2014)。從學習領導論析學習共同體的概念與實踐。市北教育學刊,45,1-28。
蔡佩娟(2004)。學習型學校理論在國民小學行政策略上應用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蔡青妤(2005)。教育改革中教師專業論述分析-以政府與全國教師會四各溝通場域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琼英(2003)。如何建構學習型學校之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28,69-78。
蔡進雄(2001)。學校行政領導。臺北市:師大書苑。
蔡進雄(2004)。學校行政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研習資訊,21(1),55-59。
蔡進雄(2010)。國民小學教師心目中理想的校長領導行為之研究:本土化之觀點與初探。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6,27-50。
蔡慶文、范熾文、林清達(2006)。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3,59-48。
蔡瓊英(2004)。以教師觀點看「學習型學校」之營造。研習資訊,21(4),81-85。
鄭淑惠(2017)。校長學習領導與學校願景落實。教育研究月刊,274,69-84。
鄭傑文(2013)。教師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相關性研究-以基隆市精進教學計畫學校教師社群成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鄭詩釧(2005)。國民中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載德(2017)。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發展及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鄭燕祥(2003)。教育領導與改革:新範式。臺北市:高等教育。
蕭佳純、崔念祖(2011)。國民小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以學習型學校為調節變項。嘉大教育研究學刊,27,81-128。
賴協志(2008)。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賴協志(2011)。組織學習的發展歷程、內涵及其與學習型組織之關係。研習資訊,28(6),47-60。
賴協志、吳清山(2016)。優質化高中校長知識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教育績效關係之研究。教育學刊,47,1-39。
賴春金(2006)。人力資源發展世代交替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兩項意涵。教師天地,140,58-61。
賴昭貴(2005)。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型態與學習型組織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薛桂美(2008)。國民小學校長以轉型領導推動學習型學校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謝月香(2012)。國民小學校長創新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學校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謝美慧(2001)。從終身進修論教師分級制度之建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2(3),113-131。
謝傳崇、王瓊滿(2011)。國民小學校長分佈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學生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8(1),35-66。
鍾任琴(1994)。教師專業之探討。教師之友,35(3),29-35。
顏美如(2009)。國小教師知覺校長轉型課程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以北部四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魏惠娟(2002a)。建構學習型組織的概念架構及其在學校的實踐。商管科技季刊,3(4),319-335。
魏惠娟(2002b)。學習型學校─從概念到實踐。臺北市:五南。
魏惠娟(2004)。學習型學校的規劃與實踐:一個學校的經驗。研習資訊,21(1),13-19。
魏惠娟、林怡禮(2006)。學校學習型組織的發展型態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9,1-22。
羅文興(2015)。國民小學校長學習領導之研究-以新北市五位校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羅盛堉(2014)。碩士論文學校經營與校長領導行為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蘇筱玲(2010)。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現況與未來可發展策略之探討。取自http://sys.ylc.edu.tw/~wupig/ylc55/fdf/4-2.pdf
饒見維(200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鐵俊、李航敏(譯)(2004)。學習型學校與學習型系統(原作者:P. Clarke)。北京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龔祐祿、丁一顧(2014年10月)。國小校長學習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感關係之研究。郭昭佑(主持人),教育政策創新、制度改革與學生學習。2014「全球教育論壇:教育革新與學生學習」國際學術研討會,國家教育研究院臺北院區。

英文部分
Akan, D. (201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principals’ leadership styles and collective teacher efficacy. Academic Journals, 8(10), 596-601.
Archibald, S., Coggshall, J. G., Croft, A., & Goe, L. (2011).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all teachers: Effectively allocating resources. Retrieved from 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D520732.pdf
Blandford, S. (2000). Manag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chools. New Fetter Lane, London: Routledge.
Borko, H. (2004).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er learning: Mapping the terrain.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3(8), 3-15.
Bredeson, P. V., & Johansson, O. (1997).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A study of the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roles of superintendents in Sweden and Wisconsin.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411583)
Breidenstein, A., Fahey, K., Glickman, C., & Hensley, F. (2012). Leading for powerful learning: A guide for instructional leaders.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Brundrett, M., & Rhodes, C. (2011). Leadership for quality and accountability in education. New York, NY: Routledge.
Bubb, S., & Earley, P. (2007). Leading and managing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ondon, England: Paul Chapman.
Creemers, B., Kyriakides, L., & Antoniou, P. (2013).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improving quality of teaching. Dordrecht, Netherlands: Springer Netherlands.
Danzig, A. B., Borman, K. M., Jones, B. A., & Wright, W. F. (2007). Learner-centered leadership: New directions for school leadership in a national perspective. In A. B. Danzig, K. M. Borman, B. A. Jones, & W. F. Wright (Eds.), Learner-centered leadership: Research, policy, and practice (pp. 3-19).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Darling-Hammond, L., Hyler, M. E., Gardner, M. (2017). Effectiv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alo Alto, CA: Learning Policy Institute.
Dempster, N. (2009).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A framework synthesizing recent research. Retrieved from http://www98.griffith.edu.au/dspace/bitstream/handle/10072/28012/57815_1.pdf?sequence=1
Dempster, N. (2011). Leadership and learning: Making connections down under. In T. Townsend & J. MacBeath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pp. 89-101). Dordrecht, NED: Springer.
Dimmock, C. (2000). Designing the learning-centred school: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London, England: Falmer Press.
Donaldson, G. A. (2006). Cultivating leadership in schools: Connecting people, purpose, and practice.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Duke, D. L., & Stiggins, R. J. (1990), Beyond minimum competence: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J. Millman & L. Darling-Hammond (Eds.), The new handbook of teacher evaluation (pp.116-132). Newbury Park, CA: Sage.
Dunne, K. A. (2002). Teachers as learners: Elements of effect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etrieved from https://images.pearsonassessments.com/images/NES_Publications/2002_08Dunne_475_1.pdf
Eraut, M. (1995).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ithin a client-centered orientation. In T. R. Guskey & M. Huberman (Ed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New paradigms and practices (pp. 227-252).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Fullan, M. (2011). Leading system level change. In H. O’Sullivan & J. West-Burnham (Eds.), Leading and managing schools (pp. 16-23). London, England: Sage.
Glatthorn, A. A. (1987). Cooperat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eer-centered options for teacher growth. Retrieved from http://ascd.com/ASCD/pdf/journals/ed_lead/el_198711_glatthorn.pdf
Glickman, C. D. (2002).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How to help teachers succeed.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Guskey, T. R. (2000). Evalua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ousand Oaks, CA: Sage.
Guskey, T. R. (2002).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er change. Teachers and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8(3/4), 381-391.
Hair, J. F., Black, W. C., Babin, B. J. & Anderson, R.E. (2010).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A global perspective (7th ed.). New York, NY: Pearson.
Hall, J., Benninga, H. & Clark, C. (1983). A three-part model: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the inservice training of teachers. Retrieved from 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916.7628&rep=rep1&type=pdf
Hallinger, P. (2009). Lead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chools: From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to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ied.edu.hk/cplectures/include/getfile.php?file=1267581769.pdf&filepath=resource&filename=Hallinger%20-%20Booklet%20-%20Final.pdf
Harwell, S. H. (2003).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t's not an event, it’s a process. Waco, TX: CORD.
Hassel, E. (1999).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earning from the best. Retrieved from http://publicimpact.com/web/wp-content/uploads/2015/11/Professional_Development_Learning_from_the_Best-Public_Impact.pdf
Isaacson,N., & Bamburg, J. (1992). Can schools become learning organization? Improving school quality, 50(3), 42-44.
Knapp, M. S., Copland, M. A., Honig, M. I., Plecki, M. L., & Portin, B. S. (2010). Learning-focused leadership and leadership support: Meaning and practice in urban systems. Retrieved from http://www.wallacefoundation.org/knowledge-center/school-leadership/key-research/Documents/Focused-Leadership-and-Support-in-Urban-Systems.pdf
Lee, H. J. (2004). Developing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 model based on teachers’ needs. Retrieved from https://pdfs.semanticscholar.org/a862/53322604c7e0ba8356355a316a996ee2d0d8.pdf
Leithwood, K., Day, C., Sammons, P., Harris, A., & Hopkins, D. (2006). Seven strong claims about successful school leadership. Retrieved from http://iel.immix.ca/storage/6/1307461574/seven-claims-about-successful-school-leadership.pdf
Little, J. W. (2006). Professional community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learning-centered school. Retrieved from http://www.nea.org/assets/docs/HE/mf_pdreport.pdf
MacBeath, J. (2008).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Concluding thoughts. In J. MacBeath & Y. C. Cheng (Eds.),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pp. 327-334). Rotterdam, The Netherlands: Sense Publishers.
Malone, A., & Smith, G. (2010). Developing schools a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The TL21 experience. US-China education review, 7(9), 106-114.
Mexico Public Education Department (2006).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ramework. Retrieved from http://www.nmcpr.state.nm.us/nmac/parts/title06/06.065.0002.htm
Middlewood, D., Parker, R., & Beere, J. (2005). Creating a learning school. London, England: Paul Chapman.
Mizell, H. (2010). Wh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atters. Retrieved from https://learningforward.org/docs/pdf/why_pd_matters_web.pdf
National College for Leadership of Schools and Children‘s Services (2010). 10 strong claims about successful school leadership. Retrieved from http://www.almaharris.co.uk/files/10strongclaims.pdf
O’ Sullivan, H. (2011). Leading and manag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in schools. In H. O'Sullivan & J. West-Burnham (Eds.), Leading and managing schools (pp. 111-125). London, England: Sage.
OECD (2016). What makes a school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oecd.org/edu/school/school-learning-organisation.pdf
Rhodes, C., Stokes, M., & Hampton, G. (2004). A practical guide to mentoring, coaching and peer-network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chools and colleges. New York, NY: Routledge.
Rhoton, J., & Stiles, K. E. (2002). Explor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esign process: Bringing an abstract framework into practice. Science educator, 11(1), 1-8.
Robinson, V. M. J. (2007). School leadership and student outcomes: Identifying what works and why. Retrieved from http://www.cred.unisa.edu.au/SILA/resource/frase9.pdf
Ruebling, C. E., Stow, S. B., Kayona, F. A., & Clarke, N. A. (2004).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n essential ingredient for 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The educational forum, 68, 243-253.
Rulloda, R. B. (2011). School improvement model to foster student learning.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523516)
Shulman, L. 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 1-22.
Southworth, G. (1994). The learning school. In P. Ribbin & E. Burridge (Eds.), Improving education: Promoting quality in schools. London, England: Cassell.
Southworth, G. (2011). Connecting leadership and learning. In J. Robertson & H. Timperley (Eds.), Leadership and learning (pp. 71-85). London, England: SAGE.
Stronge, J. H., & Tucker, P. D. (2003). Handbook on teacher evaluation: Assess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Larchmont, NY: Eye on Education.
Swaffield, S., & MacBeath, J. (2009a).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In J. MacBeath & N. Dempster (Eds.), Connecting leadership and learning: Principles for practice (pp. 32-52). New York, NY: Routledge.
Swaffield, S., & MacBeath, J. (2009b). Researching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across international and methodological boundaries. Retrieved from http://www.educ.cam.ac.uk/centres/lfl/about/swaffieldmacbeath%20aera09.pdf
Tennessee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4). Framework for evaluation & professional growth: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Retrieved from http://www.state.tn.us/education/frameval/comprehensive_assessment.pdf
The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2000). Leadership for student learning: Reinventing the principalship. Retrieved from http://www.iel.org/programs/21st/reports/principal.pdf
Thompson, S. C., Gregg, L., & Niska, J. M. (2004).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leadership, and student learning. Research in middle level education online, 28(1), 1-15.
Wahlstrom, K. L., Louis, K. S., Leithwood, K., & Anderson, S. E. (2010). Investigating the links to improved student learni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wallacefoundation.org/knowledge-center/Documents/Investigating-the-Links-to-Improved-Student-Learning.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