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長期照顧政策的推動與實踐 居家服務人力供應之研究
作者:施秋蘭
作者(外文):Ssu, Chiu-Lan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班
指導教授:龐建國教授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8
主題關鍵詞:長期照顧居家服務人力供應政策評估long-term carehome care serviceworkforce supplypolicy evalu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為因應高齡化、少子女化社會來臨,傳統家庭照顧功能衰微情況下,我國參酌各國長期照顧體系「在地老化」發展趨勢、強調以社區照顧為優先。傳統文化觀念中「家」是終老的地方,對老人及失能者而言,期待能於社區、家庭中得到照顧服務,因之提供充足的居家服務人力實具迫切需求與重要性。
惟現居家服務人力需求、培訓與投入人數的落差,為落實長期照顧政策推動居家服務主要問題關鍵之一。研究顯示居家服務人力招募困難、高流動率的原因包括:社會角色缺乏專業形象、勞動條件與福利待遇不佳、職涯發展不易、工作成就感低、資源與補助機制片段與不足、長期照顧政策措施未有系統性長期規劃等。長期照顧政策之規劃與有效推動,與人力供應策略關係密不可分,為能有效滿足居家服務需求,透過政策規劃推動,充足居家服務人力、吸引投入實為重要。
本研究由中山思想脈絡、人力資本理論梳理我國長期照顧政策推動與實踐過程,對居家服務人力供應之影響暨依政策評估理論由深度訪談長期照顧人力供應政策利害關係人,分析釐清現有長期照顧居家服務人力培訓供應機制的實際運作情形,並具體提出政策建議,以期充足居家服務人力、滿足社會需求。
In response to the coming of aging population, low natality, and the declines of traditional family care function, Taiwan government refers to the long-term care system from other countries of the trend of “aging in place” which emphasizes “community care” as a priority. In addition, “home” is the place of life destination in traditional thinking. Especially, in terms of the elderly and disability, it is critical to obtain care service in their family and community. Hence, providing sufficient home care workforce is critical and urgently in need.
However, there is a gap covering current home care workforce demand, training, and manpower investment, which become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within advancing home care services. Research indicates the reasons of causing the difficulty of recruiting home care service providers and high turnover rates, it is duly because the lacking of professional image in social roles, bad labor conditions and payroll scale, difficulty on future career development, non-apparent accomplishment on works, fragments on resource and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lacking of systematic planning on long term care policy. Effective launching long term policies are closely linking to workforce supply strategy.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atisfy home care service demand, it is critical to have sufficient home care service workforce and attractive involvement through policy launching.
This study is from the Sun, Yat-sen thinking and human resource theory to organize the process of long term care policy launching and practice on home care workforce supply.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 the stakeholders who involve in long term care workforce supply policy, this study analyzes and clarifies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f current long term care workforce training and supplying. The proposed policy suggestions can facilitate sufficient home care workforce and satisfy social demand.
一、中文部分
社論。103/3。〈衛生與福利如何整合〉,《社區發展季刊》,第145期。
大中華民國復興會,2016/8/12。〈國父元年演說〉,《社會主義之派別及批評》,
方彥欽、劉念琪。《企業人力資本累積與組織創新績效之關聯》。
毛慧芬,2007/4。〈台灣長期照顧之職能治療人力需要推估〉,《職能治療學會雜誌》,第25卷,第2期,頁34。
內政部,2005。《照顧服務員訓練實施計畫》,頁1-2。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2007。〈居家服務經費及人力相關統計〉,《內政部統計資訊網》,
內政部,2014/10。《102年老人狀況調查分析》。台北:衛生福利部。
內政部社會司,2006。《95年度派員「赴日考察長期照顧制度推展情形計畫」報告書》。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統計處,2011。《100年第40週內政統計通報(100年6月底我國老人安養及長期照顧概況)》。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統計處,2015/10/14。〈內政部統計處所指獨居老人之定義〉,
內政部統計處,2018/04/14。〈人口達高齡社會-統計報告〉,
中央研究院。〈日本實施介護保險與長期照護市場民營化的效果檢驗〉,《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3期,頁145-197,
中華百科全書,2016/1/7。〈三民主義/大同主義〉,
中國統計學社,2017。《統計通訊》,第28卷,第9期。
王方,2011/8/16。〈人力資本與就業市場結構:專業能力認證考量因素〉,《T&D飛訊》。第125期。台北:國家文官學院。
王文娟,2012。《中高齡智障者雙老家庭之居住模式建構》。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博士論文。
王明鳳。《居家照顧服務員之人口特徵、工作項目好惡和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以北高雄居家服務機構為例》。
王玠,1991。〈老人在宅服務理念與趨勢-鳥瞰我國施行情況〉,《紅心會訊》,頁14-15。
王卓聖、鄭讚源,2012。〈臺灣長期照顧制度之發展脈絡及借鍳-歷史制度論〉,《社會科學學報》,第19期。台北: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
王品,2015。〈德國長期照顧保險效應分析:1995-2013〉,《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27卷,第1期,頁135-203。
王炯能、林文正。〈人力資本與組織財務績效關係之探討〉,
王俊元,2018/5/1。〈政策評估研究的回顧、挑戰與趨勢〉,《T&D飛訊》,第242期。台北:國家文官學院。
王俊豪,2004。〈德國活動銀髮族計畫與鄉村老年安養照護服務〉,《農政與農情》,第146期。臺北:行政院農委會。
王秦希康,2010/9/1。〈從策略性人力資源觀點談員工未來趨勢〉,《T&D飛訊》,第102期。台北:國家文官學院。
王淑芬,2012。《老人對於美好生活經驗的詮釋-以居家服務使用者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雲東等,2009。《我國長期照護服務需求評估》,頁83-84。台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王雲東,2016。〈長照服務與產業中人力的需求與培育〉,詹火生主編,《台灣長照產業的發展與挑戰》。臺北:財團法人中技社。頁65-84。
王曉麟,2008/7/10。〈政府人力資本之探討〉,《T&D飛訊》,第71期,頁1-17。
田其虎,2011。《高齡教育資源整合與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台中地區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立法院,105/3/23。〈立法院第9屆第1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8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105卷,第15期。
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2015/9/14。《認識台灣長期照護服務模式》,
全國法規資料庫。〈老人福利辦法〉,
全國法規資料庫。〈就業服務法〉,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5/9/14。〈原住民敬老福利生活津貼暫行條例〉,第1條,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6/3/14。〈老人福利法〉,第2條、第17條,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6/6/14。〈長期照顧服務法〉,第3條,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6/6/17。〈長期照顧服務法〉,第10條,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6/09/17。〈老人福利服務專業人員資格及訓練辦法〉,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8。《公共政策分析》。成都,中國: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行政院。〈「江揆宣布「臺灣368照顧服務計畫」 預計三年投入100億元推動一鄉鎮一日照及調高照顧服務費〉,http://www.ey.gov.tw/News_Content2.aspx?n=F8BAEBE9491FC830&s=8CE2B4DD55E167AD>。
行政院,2012/1/9。〈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社會福利政策綱領〉。院臺內字第1010120382號函修正核定,
行政院社會福利推動委員會,2007/11。《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頁28-29、47-51、108、118-121、229。台北:行政院。
行政院社會福利推動委員會長期照顧制度規劃小組,2005。〈改善長期照顧居家式服務各項措施規劃報告〉,頁42-43。台北:行政院。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手冊:人力資本與發展》,企業訓練聯絡網,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綜合計劃處,2005。〈總計畫暨子計畫:重大災害救助政策評估研究:以災害救助金與非災害救助金為例〉,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綜合計劃處,2009。〈我國長期照顧需求推估及服務供給現況〉,《臺灣經濟論衡》,第7卷,第10期。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人口老化相關問題及因應對策研討會總結報告》,台北: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2006。《中華民國臺灣地區民國95年至140 年人口推計》。台北:行政院經建會。
行政院衛生署,2010。《2009-2010年「國民長期照護需要調查」結果報告》,台北: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內政部、行政院經建會人力規劃處,2009。《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初步規劃成果與構想》,頁13。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朱子君,2010/4。〈人力資源培育與職業能力發展──大學教育目標之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93期,頁1-14。
杜麗珍、林藍萍、林金定,2007/6。〈老人養護機構照護提供者工作壓力與健康初探〉,《台灣老人保健學刊》,第3卷,第2期,頁73-75。
李正文,2012。《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少數民族政策與地方治理(1978-2011):以三個民族自治州為例的分析》。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世代,2013/3。〈長期照護與照顧(護)管理〉,《社區發展季刊》,第141期,頁141-160。
李玉春,2013/3。〈台灣長期照護保險的規劃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第141期,頁1-19。
李宗派,2006。〈探討長期照顧人才之培育與需求〉,《社會發展季刊》,第115期。
李佳儒,2011/3。〈日本介護保險下的照顧專業發展與課題〉,《高齡服務管理學刊》,第1期,第1卷,頁76-106。
李易駿、古允文,2002。〈東亞福利體制初探〉,《重訪東亞:全球、區域、國家、公民學術研討會》,頁1-20。
李英明,2005。《新制度主義與社會資本》。台北:揚智出版社。
李柏森、劉靖琁、謝清麟、賴俊揚,2008/6。〈精神分裂病患者工作價值觀之探討〉,《臺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第4卷,第1期,頁55-61。
李素楨,2009。《老人長期照護之倫理分析:儒家與丹尼爾斯公義照護觀點之探討》。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商賢。〈人力資本與教育投資〉,頁1-10,
李隆盛、李信達、陳淑貞,2010/4。〈技職教育證照制度的回顧與展望〉,《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93期,頁31-52。
李增祿,2014。《社會工作概論》,頁17-18。台北:巨流圖書。
呂育誠,2002。〈公共組織變革的另類思維:歷史制度主義觀點的啟示〉,《公共行政學報》,第6期。
呂寶靜,2012/3。〈台灣日間照顧和居家服務之展望〉,「台灣因應高齡社會來臨的政策」研討會。頁1。
呂寶靜、陳正芬,2009/6。〈我國居家照顧服務員職業證照與培訓制度之探究:從英國和日本的作法反思台灣〉,《社會政策與工作學刊》,第13卷,第1期,頁189-191、193-195。
辛炳隆,2004。《我國長期照顧服務人力相關議題之初探》,台北市。
辛炳隆、江哲延,2011/8/10。〈專業證照對薪資影響之淺析〉,《T&D飛訊》,第124期。台北:國家文官學院。
吳玉琴,2008/6。〈台灣居家照顧服務員勞動困境與對策〉,《社區發展季刊》,第122期,頁200-214。
吳定,2002。《公共政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定,2005。《公共政策辭典》,頁371。台北:五南文化。
吳玉琴,2011/3。〈臺灣老人福利百年軌跡-老人福利政策及措施之省思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刋》,第133期,頁139-159。
吳玉琴,2011/12。〈臺灣老人長期照顧政策之回顧與展望:老盟觀點〉,《社區發展季刋》,第136期,頁251-263。
吳玉琴,2013/3。〈照顧服務人力的培育與留任〉,《社區發展季刊》,114期,頁119。
吳宏志,2007。《人力資本彈性與組織資本對組織創新績效的影響-以知識產業為例》,頁15-17。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吳肖琪,2008/12。〈長期照護專業人力培育及配署策略〉,《研考雙月刊》,第32卷,第6期,頁34-38。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吳肖琪等,2008。《長期照護保險法制服務輸送及照顧管理之評估》。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吳京玲,2009/6。〈台灣高等教育教學研究的現況與趨勢:碩博士學位論文研究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五卷,第二期,頁81-112。
吳淑瓊,2004/3。〈從「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之執行看我國社區式長期照護體系之建構〉,《社區發展季刊》,第106期,頁88。
吳淑瓊等,2001/5/29。《考察英國、德國及瑞典長期照護制度報告書》。台北: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
吳淑瓊、陳亮汝、張文瓊,2013/3。〈臺灣居家服務人力:現況與未來發展〉,《社區發展季刊》,第141期,頁101-112。
汪淑芬,2013。《價格因素發展照顧產業外籍看護工反增加》,
余佳蔚,2014。《臺灣外籍看護工政策之探討─ 以日本、德國、加拿大、美國為借鏡》。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三貴等,2011/10。〈人力資本投資策略與國家競爭力〉,《就業安全半年刊》,第十卷,第二期。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林洸民,2002。〈新制度主義的迷思:我國全民健康保險制度之分析〉。台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林志鴻,2008。〈德國長期照顧制度之發展、現況及未來〉,《研考雙月刊》,第32卷,第6期。
林谷燕,2009。《德國長期照護制度之探討》。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社會(析) 098-003 號,
林金立。〈老人居家服務方案之評估研究--以雲林縣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第3卷,第2期,頁123。
林秋靜,2006/3/10。〈知識管理的核心理念與作法〉,《T&D飛訊》,第43期。台北:國家文官培訓所。
林春只、曾明月,2005/4。〈照顧服務員工作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長期照護雜誌》,第9卷,第4期,頁349-360。
林冠宇、毛義方,2009。《醫院看護人員健康及工作危險因子相關性研究》,頁2、25-26、43-45。台北市: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林珍珍,2008。〈從新制度主義論台灣社會政策的發展〉,《人文社會學學刊》,創刊號。
林梅香、黃慈心、徐秀琹、王寶鈺、李金英,2009。〈原住民籍照顧服務員工作壓力源、工作生活品質、工作滿足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長庚護理》,第20卷,第2期。
林素卿、陳燕萍,2014。〈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實施成效-以Stak回應式評鑑模式為例〉,《東海教育評論》,第10期,頁79-99。
林萬億,1994。《福利國家-歷史比較分析》,頁117-121。台北:巨流圖書。
林萬億,2013/1/25。《我國的年金制度改革:危機與轉機》。
林萬億,2007。〈全球化台灣社會福利分工的變遷〉,「全球化時代的公民與國家」研討會。
林萬億,2012/10。《台灣的社會福利:歷史經驗與制度分析》,頁152。台北:五南圖書。
林靜羭,2006。《老人居家服務督導功能發揮與居家服務員工作滿意度之相關性研究》。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林靄玲,2016。《從政策評估檢視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之運作功能-以新北市為例》。台北: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金國誠,2010。《我國居家照護政策執行之評估》。台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邱泯科、徐伊玲。〈老人居家照顧服務員考訓現狀與工作困境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110期,頁284-300。
邱連枝,2013。《台灣社區發展的新圖像-以桃竹苗地區社區型社會企業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博士論文。
邱淑玲、應立志、陳筱瑀,2010。〈從護理之家實務工作者觀點探討照顧服務員培訓課程之適用性〉,《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第6卷,第3期。
周世珍,2007/7。〈日本介護保障法制及其基本理念之發展〉,《明新學報》,第33卷,頁105-128、121-122。
周威廷,2008/8。《美國聯邦政府人力資本策略管理之研究》。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周新富、王財印,2006/9。〈社會資本在家庭代際人力資本傳遞作用之探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第19卷,第2期,頁281-306。
周毓文、曹毓珊、莊金珠、蔣翠萍,2009。「日本介護保險制度之研究」出國報告書,頁27-29。台北:行政院經建會、內政部、衛生署。
卓敏惠,2016。《閱讀磐石計畫之回應性評估:以台中市三所國民小學為例》。嘉義: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公共政策研究碩士班碩士論文。
邵靄如等,2009。《我國長期照顧服務內涵、成本及調整機制分析計畫》。台北:內政部委託研究計畫。
胡月娟等,2009。《長期照顧》,頁101-112。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胡滌生、魯炳炎,2006/3。〈高雄港自由貿易港區之產業引進政策論證分析〉,《航運季刊》,第15卷,第1期,頁83-114。
胡譪若,1999/9。〈民生主義老人福利思想之內涵〉,《復興崗學報》,第67期,頁77。台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洪玉芬,2008。《榮家長期照護系統自負盈虧之可行性研究》。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經營管理組碩士論文。
紀金山、劉承憲。〈台灣長期照顧服務政策與治理:以「居家服務」為例〉,「第一屆發展研究年會」會議。
徐翠玉,2011。《社會福利服務契約委託外包之課責與運作-以台北市老人居家服務為例》。台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施秋蘭。〈我國長期照顧專業人力培育現況與困境〉,《銀髮世紀》,第56期。
施秋蘭。《從勞動部「外籍看護工外展看護服務試辦計畫」老人照顧科系畢業學生任居家督導員的應具備的資格與能力》。
施秋蘭、周家穎、張浩峰。《高齡化社會長期照顧專業人力培育後流失問題探討》。
施智瀚,2016。《結合平衡計分卡與層級分析法建構長期照護評估體系》。高雄:樹德科技大學金融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馬財專、余珮瑩。〈外籍看護工現況之探討〉,《就業安全半年刊》,
高志正,2016。《臺中市社會住宅政策推動之探討-從政策過程評估角度分析》。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財團法人中技社,2016。《台灣長照產業的發展與挑戰》。
連文豪,2015。《關係資本與人力資本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以離職成本為中介變數》。桃園:國防大學管理學院運籌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陸文豪、梁雅雯、蕭柱惠。《反應式評鑑的發展及內涵》。
陸敏清,2010。《國家擔保責任於長期照護之實現》。台北: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
郭成森,2013。《失智症高齡者團體家屋行為與空間使用特性之探討-以台灣天母團體家屋為例》。桃園: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國父紀念館,2014。《三民主義全文檢索系統暨三民主義電子書》。台北,國父紀念館。
國家教育研究院。〈回應性評估Responsive Evaluation〉,《教育大辭書,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2。《中華民國101至149年人口推計》。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6/8。《中華民國人口統計推估(105年至150年)》,頁66-67。
黃有志,2013。《居家照顧服務員之專業知能》。台北: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志忠,2014/9。〈居家服務照顧品質之探討以「案家為中心」觀點出發〉,《社區發展季刊》,第147期,頁300-316。
黃志忠,2016/11/5。〈台灣長期照顧政策及照顧服務人力發展之探討〉,「2016年兩岸社會福利」研討會-人口變遷與社會福利:政策發展與實務創新。台北:財團法人中華文化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頁193-206。
黃秀青,2014。《社會福利政策執行與評估-以嘉縣居家照顧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宗昊,2010。〈歷史制度論的方法立場與理理論建構〉,《問題與研究》,第49卷,第3期
黃柏菁,2014。《居家服務員工作壓力及壓力因應之探討》。台南:私立長榮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黃榆舒,2014。《中高齡與高齡者對於團體家屋的市場區隔分析:以臺灣中部地區為例》。台中:弘光科技大學健康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曉薇,2009。《後工業社會下的親職照顧策略:比較瑞典、德國與西班牙的兒童照顧體系》。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博士論文。
許沛煜。《瑞典加入歐洲聯盟後社會褔利政策之演進》。
許佩蓉、張俊喜、林靜宜、林壽惠、李世代等,2006。〈機構式長期照護綜論〉,《台灣老年醫學雜誌》,第1卷,第4期,頁203。
莊亦琦、李鈞元,2003。〈如何衡量人力資本:理論與台灣實證〉,《經濟論文叢刊》,第31卷,第1期,頁51-85。
莊昌鑫。《我國長期照護各階段制度與人力培育之探討》。
張正穎,2009。《照顧服務員的就業與勞動條件之探討-以嘉義縣居家服務的照顧服務員為例》。嘉義: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世賢,2013/9/10。〈主管人員績效評估:回應性評估的觀點〉,「提昇公共管治能力2013年兩岸四地」學術研討會。澳門:SAFP行政公職局等。頁1-19。
張江清、林秋菊、蔡和蓁、陳武宗,2011。〈困境向前行~高雄縣市居家照顧服務員服務經驗探究〉,《弘光學報》,第64期,頁70-89。
張芳全,2004。《教育政策分析》,頁98-99。臺北:心理出版。
張英陣,1999。〈高雄市社區居家服務支援中心作業模式之研究〉,《高雄市政府社會局長青綜合服務中心委託報告》,頁43-44。
張美惠,2015。《全球化觀點下台灣高等技職院校中雙語教學政策之探討》。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麗君,2013。《法鼓山與慈濟社會福利思想實踐的比較:非營利組織的觀點》。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小紅,2018/5/3。監察委員新聞稿,2018/8/24,
陳世堅,2003/12。〈老人長期照護系統模式之建構-以個案管理導向為例〉,頁12。台北:內政部社會福利工作人員研習中心。
陳正芬,2011。〈我國長期照顧政策之規劃與發展〉,《社會發展季刊》,第133期。
陳玉蒼,2005/6。〈日本介護保險之介紹〉,《社區發展季刊》,第110卷,頁354。
陳仲良等,2016/1/12。《日本長期照顧制度與老人福利服務考察》。台中:臺中市政府社會局。
陳伶珠,2006。《中高齡長期障礙者老化經驗與老年生活期待之研究》。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博士論文。
陳伶珠,2007。《2007年台灣地區居家服務發展歷史之相關法規一覽表》。
陳秀卿,2006。《營造農村健康生活及生產支援體系計畫成果》。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陳明珍,2009/9。〈我國居家服務政策發展與省思〉,《社區發展季刊》,第127期,頁288-289。台北:內政部。
陳恆鈞,2007/4/10。〈由政策選擇觀點談政策變遷〉,《T&D飛訊》。第56期。台北:國家文官培訓所。
陳重佑,2012。《我國老人福利機構產業之成本結構與政府補助分析》。雲林:國立芸連大學管理研究所博士班會計組博士論文。
陳家瑜,2013。《照顧好我們的照顧者:我國照顧服務人員就業歷程及人力發展之探討》。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碩士論文。
陳振盛、謝振裕,2017/3。〈居家照顧服務員受訓後投入工作與離職相關因素分析-以南部某縣市為例〉,《社科法政論叢》,第5期。
陳曼華、李世代、張宏哲、謝碧晴,2006/1。〈照顧服務員工留任意願因素之探討-以台北縣市長期照護之機構為例〉,《新台北護理期刊》,第8卷,第1期,頁69-77。
陳得文,2010。《我國新移民子女教育政策之實施與問題之研究》。台南: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淑君,2009。《居家服務督導制度現況之研究-以台北市委託辦理居家服務機構為例》,頁9。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敦源,2001。〈新制度論的範圍與方法:一個理性選擇觀點的方法論檢視〉,《行政暨政策學報》,第3期。
陳敦源、劉宜君、蕭乃沂、林昭吟,2011/6。〈政策利害關係人指認的理論與實務:以全民健保改革為例〉,《國家與社會》,第10期,頁1-65。
陳惠姿,2005。《我國長期照顧資源開發規劃研究》。台北:內政部。
陳惠姿,2008。〈老人及長期照護人力培育〉,《護理雜誌》,第55卷,第4期。
陳惠姿等,2007。《長期照護保險法制服務提供及服務人力之評估》。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陳曼華、李世代、張宏哲、謝碧晴,2006。〈照顧服務員留任意願因素之探討-以台北縣市長期照護之機構爲例〉,《新台北護理期刊》,第8卷,第1期。
陳美純,2000/7。《資訊科技投資與智慧資本對企業績效影響之研究》,頁2-6-2-7。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陳輝宇,2010/12。〈長期照護體系中社區式與居家式復健服務的輸送〉,《台灣老年學論壇》,第8期,頁1-12。
傅從喜等,2008/9。《德國、日本、美國及韓國社會保險年金保險制度面臨問題及改革方向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編號:PG9611-0124。頁32。
傅從喜等,2011/1。《英國、德國私營部門參與年金改革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0)006.802。
游麗裡。〈台灣居家服務之人力運用現況及相關議題〉,「應對人口老齡化:兩岸的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頁6。
游麗裡。〈居家服務督導員之工作有效性分析〉。政府委託居家服務方案。
勞工委員會,2013。《產業自由化對台灣就業市場的影響》。台北:勞委會。
勞委會職訓局,2010。〈職業訓練課程資訊〉,《職訓e網》,
勞動部。〈推動長照,勞動部將積極配合衛福部共同培植本國長照人力〉,2015/12/12,
勞動部。〈辦理照顧服務職類職業訓練補助要點〉,《勞動法令查詢系統》,
勞動部,2015。〈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簡章〉,頁28。
勞動部,2017。〈105年外籍勞工管理及運用調查統計結果〉,
勞動部。〈社福外籍勞工人數〉,《勞動部勞動統計查詢網》,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2016/12/10。〈鼓勵失業勞工受僱特定行業作業要點〉,《勞動力發展署》,
覃玉蓉,2013。《地方治理與居家服務-比較南投縣與新北市的經驗》。台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植根法律網。〈台灣省推行居家老人服務實施要點〉,
植根法律網。〈居家服務提供單位營運管理要點〉,
曾怡華,2005。《影響照顧服務員工作滿意度之探討-以嘉縣居家服務為例》,頁94。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冠球,2016/9。〈從政策評估觀點精進我國個案計畫之審議機制〉,《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第4卷,第3期,頁58-85。
曾薏芬,2017。《德國長期照顧保險制度之探討-誰照顧你:公營長照?民營長照?》台北: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財務金融組碩士論文。
葉建鑫,2009。《老人長期照顧機構人力資源管理措施與專業人力之留任意願關係探討》。台北:長庚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培珊,2000/5。〈女性居家照顧服務員工作中遭受性騷擾工作經驗之探討〉,《臺大社會工作學刊》,第2期,頁101-103。
彭安娜、吳怡萱,2006/10/28。〈照顧服務員留任意願之研究〉,《2006健康與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16。
彭鳳貞,2012。《臺灣客家族群政策建構研究----國際視野下之發展策略》。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論文。
經建會人力規劃處,2009/10。〈我國長期照顧需求推估及服務供給現況〉,《台灣經濟論衡》,第7卷,第10期,頁67、70。台北,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綜合計劃處。
龔雅雯等,2016。《新北市樂齡學習中心人力資源整合模式與運用之研究》。台北: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新北市新聞網,2014。〈照顧服務員需求倍增 失業者換跑道新選擇〉,
虞立莉,2013。《以軍作家:老榮民的福利政策與關懷》。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博士論文。
趙建蕾、龔建吉、吳惠琪、許哲瀚,2009。〈長期照護之照顧服務員情緒智慧與職業倦怠關聯性探討〉,《長期照護雜誌》,第13卷,第1期。
裴曉梅、房莉杰,2010。《老年長期照護導論》。台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潘怡君、劉念琪。《供應鏈顧客關係對企業人力資源活動的影響》。
潘玲莉,2000。《基隆市老人居家照顧服務之評估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劉子瑋。《臺灣長期照顧政策之發展與內涵-兼論長照十年計劃與長照保險規劃》。新竹:玄奘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劉金山,2013/6。〈從長期照顧政策發展趨勢論人力培育規劃之方向〉,《社區發展季刊》,第142期,頁304-316。
劉宛欣、莊秀美,2009/6。〈居家照顧服務員工作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以伊甸基金會為例〉,《社區發展季刊》,第125期,頁454-468。台北:內政部社會司。
劉淑娟等,2007。《長期照護》。台北:華杏出版。
劉漢倫,2013。《健康城市建構下-苗栗縣居家服務人力需求推估》。苗栗:國立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瑋楹,2010/1/10。〈新公共管理理念對日本政策評估之影響〉,《T&D飛訊》。第89期。台北:國家文官培訓所。
劉曉芬,2006。〈歷史制度主義觀點的教育政策分析:以高職轉型綜合高中為例〉,《教育政策論壇》,第9卷,第2期。
蔣海明,2013。《中國國民黨在野時期兩岸交流策略及影響之分析(2000-2008)》。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論文。
鄭美娟,2014/10。〈居家服務員工作面貌之探討〉,《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第4卷,第2期,頁1-44。
鄭茂松,1993。《日本高齡化社會老人在宅福利政策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欽龍。〈林業政策分析與評估〉,《台灣大學森林環資學系》,< http://homepage.ntu.edu.tw/~kimzheng/PLC/plc008-1.htm>。
鄭婕妤,2010。《照顧服務員勞動條件影響工作意願之探討》,頁42-72。台北: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
蔡秀涓,2002/3。〈政府部門人力資本理論與應用〉,《東吳政治學報》,第14期,頁135-166。
蔡相廷,2010。〈歷史制度主義的興起與研究取向-政治學研究途徑的探討〉,《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第41卷,第2期。
蔡秋敏,2012。《從社會資本觀點探析居家式托育服務輸送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博士論文。
蔡漢賢,2011/3。〈百年中央社會行政機關的傳承與蛻變〉,《社區發展季刊》,第33期,頁42。
衛生福利部。〈老人福利機構院長(主任)社會工作人員照顧服務員在職訓練注意事項〉,
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服務量能提升計畫(104~107年核定版)》,頁29。
衛生福利部。〈醫院照顧服務員管理要點〉,
衛生福利部,2010。《長期照顧需求調查》。
衛生福利部,2013/11/26。《長期照護服務網計畫(第一期)-102 年至105 年》,頁6-7、27、44。
衛生福利部,2016。《長照服務法問答集》。
衛生福利部,2016。《長照人力發展之困境與挑戰》,立法院第9屆第1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專案報告。
衛生福利部,2016/9/29。《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報告》,頁19,
衛生福利部,2016/12。《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106~115年核定本)》,頁1-2、51-53、64。台北: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社會福利政策綱領》,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2016。《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社會福利政策綱領》。台北: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6/12/24。〈3.身心障礙者人數〉,《社會福利統計月報表》,第3季。
賴亭君、林宜勳、郭懿芝、陳柏思、黃煒霖、王啟忠,2018。〈居家照顧服務員留任意願之探討〉,《台灣家醫誌》,第28期,頁1-8。
戴玉慈等,2002。《長期照護服務員角色和培訓留任策略之研究》。台北:內政部社會司。
戴淑媛,2001。《中高齡者職業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第一屆碩士論文。
韓俊彥,2015/9。〈我國居家服務使用概況〉,《統計通訊》,第28卷,第9期,頁18-19。
謝佳怡,2010。《高齡者居家照服人力之離職因素探討》。台南:長榮大學健康科學學院醫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謝國璋,2007。《民主鞏固概令與台灣個案之探討》。台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蕭晴惠、成之約、林國榮,2015/10/15。〈翻轉樂齡長照服務系統-臺灣試辦外籍看護工外展看護服務計畫初步成效之研究〉,「2015年勞動與就業關係學術」研討會,頁299-325。台北:中華勞動與就業關係協會。
薛承泰。《台灣地區人口高齡化與長期照護政策》。
鍾秉正,2006/6。〈德國長期照護法制之經驗〉,《長期照護雜誌》,第10卷,第2期,頁119-135。
鍾道明,2014。《兩岸高鐵執行過程與決策分析之比較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論文。
簡月娥,2010。《從入住老人觀點探討失智症老人團體家屋之生活品質-以天母團體家屋為例》。台北:實踐大學家庭研究及兒童發展學系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
羅紀瓊,2007。《台灣外籍勞工研究》。台北:璋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龐建國,1993。《國家發展理論-兼論台灣發展經驗》。台北,巨流出版社。
蘇惠珍,2011。《臺灣老人社區式長期照顧階層需求與服務模式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博士論文。
蘇群芳,2013。《由居家服務督導與照顧服務員角度探居家服務督導的督導功能與滿意度-以大台南市為例》。台南: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老年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麗瓊,2012。《獨居未婚女性老人生命歷程與老年準備之探索研究由》。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博士論文。
蘇麗瓊、黃雅鈴,2005/6。〈老人福利政策再出發-推動在地老化政策〉,《社區發展季刊》,第110期,頁5-13。
Harris M. Cooper著,高美英譯,1999。《研究文獻之回顧與整合》。台北:弘智文化。
William N. Dunn著,李明寰譯,2002。《公共政策分析》(Public Policy Analysis:An Introduction)。台北:時英出版社。


二、外文部分
Abramson, C. M., 2009. Who are the Clients?: goal displacement in an adult day care center for elders with dementia, Vol. 68, No. 1, pp. 65-92. Development of Aging and Human.
Assisted Living Federation of America (ALFA), 1996. An Overview of the Assisted Living Industry.
Assisted Living Federation of America (ALFA), 1999. The Assisted Living Industry 1999: An Overview. Fairfax. VA: Price Waterhouse Coopers and the National Investment Center.
Beck, E. M., P. M. Horan & C. M. Tolbert, 1978. “Stratification in a Dual Economy: A Sectoral Model of Earnings Determination,” American Sociology of Review, Vol. 43, No. 5, pp. 704-720.
Becker, G., 1993. Human Capital.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ecker, G. S., 1964. Human Capital: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ducation. New York: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Press.
Blaug, M., 1976. “The Empirical States of Human Capital Theory: A Slighy Jaundiced Surve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Vol. 14, No. 3, pp. 827-855.
Brannon, D., Barry, T., Kemper, P., Schreiner, P. & Vasey, J. Job, 2007. “Perceptions and Intent to Leave Among Direct Care Workers: Evidence from the Better Jobs Better Care Demonstrations,” The Gerontologist, Vol. 47, No. 6, pp. 820-829.
Brody, S. J., 1982. The hospital role in providing health care to the elderly: Coor-dination with other community services. In The hospital's role in caring for elderly: Leadership issue. Chicago: The hospit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trust.
Brooking, A., 1996. Intellectual Capital. London: 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Codd, J. A., 1988. “The construction and de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policy docum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Vol. 3, No. 3, pp. 235-247.
Cooper, H. M., 1989. Integrating research: A guide to literature reviews.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
Dess G. G. & Picken, J. C., 1999. “Creating Competitive (Dis) Advantage: Learning from Food Lion’s Freefall,”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Vol. 13, No. 3, pp. 97-111.
Dunn, William N., 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2thed.).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A. Simon & Schuster Company.
Dunn, William N., 2008. Public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4th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Dzinkowski, R. 2000. “The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An introductio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Study, Vol. 78, No. 2, pp. 32-36.
Engberg J & Castle N, 2005. “Staff Turnover and Quality of Care in Nursing Homes,” Medical Care, Vol. 43, No. 6, pp. 616-626.
Filter, Randal, Daniel Hammermesh & Albert Ress., 1944. The Economic of Work and Pay.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Geoffrey Bloor & Patrick Dawson, 1994. “Understanding Professional Cuture,” in Organizational Context Organization Studies, Vol. 15, pp. 282.
Nadine Genet, Wienke GW Boerma, Dionne S Kringos, Ans Bouman, Anneke L Francke, Cecilia Fagerström (et al.), 2011. “Home care in Europe: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Vol. 11, pp. 207.
Hall, P. A. & Taylor, R. C. R., 1998. “The potential of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A response to Hay and Wincott,” Political Studies, Vol. 46, No. 5, pp. 958-963.
Kane, R. A., L. R. Kane & C. R. Ladd, 1998. “Chap,” 5 Home Care and Personal.
Mark M. M., Henry G. T. & Julns, G., 2000. Evaiution: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guilding, and improving policies and program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Mehrotra C & Kosloski K, 1991. “Foster home Care for Older Adults: Issues and evaluations,” Home Health Care Quarterly, Vol. 12, pp. 115-136
Montoro-Rodriguez, J. & Small, J. A., 2006. “The Role of Conflict Resolution Styles on Nursing Staff Morale, Burnout,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Long-Term Care,” 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 Vol. 18, No. 3, pp. 385-406.
Morris M. Kleiner, 2006. Licensing Occpations: Ensuring Quality ou Restricting Competition? Kalamazoo, MI: W. E. Upjohn Institude for Employment Research.
Nashville & Tenn. Contemporary Long-Term Care. Advantage Pub.
Neysmith, S., 1997. “Toeard a women friendly long-term care policy,” in P. Evans & G. Wekerle, eds., reconstructing the welfare stat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2011. “Help Wanted? Providing and Paying for Long-Term Care,” Available, .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1996. Caring for Frail Elderly People: Policies in evolution e. Paris: OECD publishing.
Ozga, J., 2000. Policy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Settings: Contested Terrain. Buc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Poister, T. H., 1978. Public Program Analysis: Applied Research Method. Maryland, US: University Park Press.
Press, 1998. “Assistant Services,” in R. A. Kane (et al.), eds., The Heart of Long-Term Car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p. 119-158.
Reinardy, James & Kane R. A., 1999. “Choosing an Adult Foster Home or a Nursing Home: Residents’ Perceptions about Decision Making and Control,” Social Work, Vol. 44, No. 6, pp. 571-585.
Schultz, T. W., 1960. “The Formation of Human Capital by Educational,”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68, pp. 571-583.
Silverstein, N. M., C. M. Wong (et al.), 2008. Living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 Study of Adult Day Health Services in Massachusetts. Gerontology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Boston.
Skocpol, Theda and E. Amebta, 1986. “States and Social Policie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Vol. 12, pp. 131-157。
Spense, A. M., 1973. “Job Market Signaling,”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88, pp. 255-274.
Stake, R. E., 1975. “To evaluate an arts program,” in R. E. Stake, eds., evaluating the arts in education: A responsive approach. Columbus, OH: Merrill. pp. 13-31.
Stewart, T. A., 1997. Intellectual Capital: 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 New York: Bantam Doubleday Dell Publishing Group, Inc.
Stoker, G., 1998. “Governance as Theory: Five Propositition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Vol. 50, No. 155, pp. 17-28.
Suchman, E. A., 1967. Evaluation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Public Service & Action Program.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Tarricone R. & Tsouros AD, 2008. Home care in Europe, ed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iwana & Amrit, 2002. Knowledge Management.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rson Education, Inc.
Tobin, S. S. & Toseland, W., 1990. “Models of Service for the Elderly,” in A Monk, eds., Handbook of Gerontological.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United Kingdom Home Care Association, 2001. Who Cares? A Profile of the Independent Sector Workforce in England.
United Nations, 2001.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00 Revision”, October 18, 2016, .
Vedung, Evert, 1997. Public Policy and Program Evalution. New York: Routledge.
Weissert, W. G., 1991. Quality and Cost Containment in Care of the Elderly: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Perspectives.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