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代臺灣詞研究
作者:許仲南
作者(外文):Chung-NanHsu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王偉勇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0
主題關鍵詞:清代清領時期臺灣詞文人詞詞學Qing DynastyTaiwan under Qing ruleTaiwanese Ci-poetryLiterati’s Ci-PoetryCi-poet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鑒於歷來清代詞學、臺灣古典文學研究對於「清代臺灣詞」探討不多,本論文試以清領時期臺灣文人為對象,探究此間文人詞之內容及其發展。範圍上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臺灣入清版圖,下及光緒二十一年(1895)臺灣割讓。依文人詞作發展情形,將清領臺灣分為三期:嘉慶以前為前期,道光、咸豐、同治期間為中期,光緒以後為後期。臺灣文人詞作始見於康熙三十四年(1695)張僊客〈木蘭花慢〉,是為清領臺灣文人詞之濫觴。臺灣文人則包含游宦、本土兩類。本論文就所見文人存詞情形,探討其獨特發展歷程。清領前期詞作多為附詩生成,詞作零星。中期詞作則以游宦文人為主,逐漸累積醞釀。發展至後期,本土文人已具填詞能力,逐漸嶄露成果。本論文又以感事、風土、言情為主軸,探究此間文人詞發展脈絡及其意義。
其次,本論文針對各期文人及其詞作進行析論。前期詞作不多,存錄於方志、雜著中,此期內容以張僊客、施枚、程師愷、黃朝輔、韓必昌、朱景英詞為探討對象。中期已見具詞學根柢之文人,乃以丁紹儀、劉家謀、黃宗彝、唐壎為探討對象。後期文人詞以張景祁、許南英、施士洁為探討對象,其詞又反映臺灣不同背景。本論文針對各文人生平背景、赴臺離臺行跡、學詞經歷,加以考論,並探討此中與臺灣相關詞作,並以詞學角度析論其填詞習慣及特色。
本論文亦重新探究臺灣詞發展之影響因素,並省思其背後意義。同時藉由借鑒域外詞學發展之不易,表達對傳統文學遺產之重視,進而說明清領時期臺灣文人詞之價值與意義。當時文人詞既反映文人心聲,又因紀寫臺灣主題而彰顯臺灣之獨特;就文學傳承基礎論之,清領時期之文人詞實具有不可忽視之意義。
本論文著重於文史考證及詞學析論,試圖就前人研究再作訂補,期能為清代詞學、臺灣古典文學提供更完整之面向。
Taiwanese Ci-poetry in the period of Qing Dynasty reelect literati’s beliefs and address the uniqueness of Taiwan. As a legacy, hese works comprise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study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This thesis aims at the excavation of history and Ci-poetry analysis, intends to improve and supplement past studies, and expects to offer a more complete perspective to the fields of Ci-poetry from Qing Dynasty and Taiwa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傳統文獻
一、經部
清‧唐壎:《通俗字林辨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本。

二、史部
(一)一般文獻(按著作性質排列)
趙爾巽等編:《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8月。
陳衍:《(民國)福建省閩侯縣志》,《中國方志叢書》,臺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中國方志叢書》本。
民國‧李楁編:《(民國)浙江省杭州府志》,上海:上海書店,1993年6月《中國地方志集成》本。
清‧汪文炳:《浙江省富陽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中國方志叢書》本。
清‧張景祁修,黃錦燦等纂:《(光緒)福建省福安縣志》,上海:上海書店,2000年《中國方志集成》本。
民國‧曹剛修,邱景雍纂:《(民國)連江縣志》,上海:上海書店,2000年《中國方志集成》本。
清‧劉家謀:《鶴場漫志》,新北:龍文出版,2012年《清代宦臺文人文獻選編》本。
清‧李放:《八旗畫錄》,臺北:明文書局,1986年《清代傳記叢刊》本。
清‧張景祁等纂:《浙江忠義錄》,臺北:明文書局,1986年《清代傳記叢刊》本。
顧廷龍編:《清代硃卷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年。
周慶雲:《歷代兩浙詞人小傳》,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中國古代地方人物傳記匯編》本。
閔爾昌:《碑傳輯補》,臺北:明文書局,1986年《清代傳記叢刊》本。
清華大學圖書館科技史暨古文獻研究所編:《清代縉紳錄集成》,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12月。
鄧邦㝩編:《鄧尚書年譜》,北京:北京圖書館,1999年《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本。
清‧譚獻著,范旭侖、牟曉明整理:《譚獻日記》,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臺北:傳記文學雜誌社,1975年《傳記文學叢刊》本。
紀昀總纂:《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6月。
清‧徐沅:《清秘述聞再續》,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清秘述聞三種》本。

(二)臺灣文獻(按著作性質排列)
清‧蔣毓英:《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臺灣文獻叢刊》本。
清‧范咸、六十七纂:《重修臺灣府志》,臺北:文建會出版,2005年6月。
清‧謝金鑾、鄭兼才:《續修臺灣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臺灣文獻叢刊》本。
清‧蔣師轍:《臺灣通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臺灣文獻叢刊》本。
廖漢臣:《臺灣省通志稿》,南臺: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年9月。
劉寧顏總纂:《重修臺灣省通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10月。
清‧陳培桂:《淡水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臺灣文獻叢刊》本。
清‧陳培桂纂、詹雅能點校:《淡水廳志》,臺北:文建會出版,2006年6月。
清‧盧德嘉纂,詹雅能點校:《鳳山縣采訪冊》,臺北:文建會出版,2007年12月。
清‧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臺南:臺灣史博館,2011年10月。
清‧胡傳:《臺東州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臺灣文獻叢刊》本。
清‧江日昇:《臺灣外紀》,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臺灣文獻叢刊》本。
清‧郁永河:《裨海紀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臺灣文獻叢刊》本。
清‧丁紹儀《東瀛識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臺灣文獻叢刊》本。
清‧朱景英:《海東札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臺灣文獻叢刊》本。
清‧丁曰健:《治臺必告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臺灣文獻叢刊》本。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案彙錄己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臺灣文獻叢刊》本。
清‧林豪著,顧敏耀校釋:《東瀛紀事校注》,臺北:臺灣書房,2011年10月。
吳德功:《戴案紀略》,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年5月。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法軍侵臺檔》,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臺灣文獻叢刊》本。
楊家駱編:《中法戰爭文獻彙編》,臺北:鼎文書局,1974年
王彥威:《清季外交史料選輯》,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臺灣文獻叢刊》本。
清‧劉銘傳:《劉壯肅公奏議》,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臺灣文獻叢刊》本。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鄭氏史料續編》,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臺灣文獻叢刊》本。
鄭亦鄒:《鄭成功傳》,《臺灣文獻叢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臺灣文獻叢刊》本。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南部碑文集成》,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臺灣文獻叢刊》本。
吳幅員:《臺灣文獻叢刊提要》,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臺灣文獻叢刊》本。
連橫:《臺灣通史》,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1992年3月。
王國璠:《臺北市志》,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88年6月。

三、子部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上海:上海書店,2000年7月。
清‧朱仕玠:《小琉球漫誌》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臺灣文獻叢刊》本。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天妃顯聖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臺灣文獻叢刊》本。

四、集部
(一)一般類別
明‧湯傳楹:《湘中草》,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四庫禁燬書叢刊》本。
清‧陳維崧著、陳振鵬點校:《陳維崧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
清‧萬樹:《璇璣碎錦》,臺南:莊嚴文化出版,1997年《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清‧厲鶚:《宋詩紀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4月。
清‧朱景英:《畬經堂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四庫未收書輯刊》本。
清‧朱景英:《畬經堂詩續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四庫未收書輯刊》本。
清‧六十七:《使署閒情》,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5月。
清‧孫元衡:《赤嵌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臺灣文獻叢刊》本。
清‧張惠言著,黃立新點校:《茗柯文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5月。
清‧李佐賢著:《石泉書屋類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清代詩文集彙編》本。
清‧俞樾:《春在堂雜文三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本。
清‧謝章鋌:《賭棋山莊文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75年《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本。
清‧謝章鋌著、陳慶元主編:《謝章鋌集》,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1月。
清‧劉家謀:《東洋小草》,《劉家謀全集彙編》,新北:龍文出版,2012年《清代宦臺文人文獻選編》本。
清‧劉家謀:《海音詩》,《劉家謀全集彙編》,新北:龍文出版,2012年《清代宦臺文人文獻選編》本。
清:劉家謀:《觀海集》,《劉家謀全集彙編》,新北:龍文出版,2012年《清代宦臺文人文獻選編》本。
清‧徐宗幹:《斯未信齋全集》,新北:龍文出版,2012年《清代宦臺文人文獻選編》本。
清‧黃鶴齡著,劉榮平、江卉點校:《黃鶴齡集》,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4年5月。
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林則徐全集》,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10月。
清‧張景祁:《揅雅堂詩》,新北:龍文出版,2012年《清代宦臺文人文獻選編》本。
清‧潘衍桐:《兩浙輶軒續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續修四庫全書》本。
清‧倪鴻:《退遂齋詩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清代詩文集彙編》本。
清‧丁日昌,趙春晨編:《丁日昌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
清‧丘逢甲:《嶺雲海日樓詩鈔》,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年3月。
清‧許南英:《窺園留草》,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9月。
清‧施士洁著,黃典權整理:《後蘇龕合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9月。
清‧施士洁著,向麗頻選注:《施士洁集》,臺南:臺灣文學館,2013年11月。
日治‧洪棄生:《寄鶴齋詩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洪棄生先生全集》本。
民國‧林爾嘉:《林菽莊先生詩稿》,臺北:龍文出版社,1992年3月《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本。
民國‧沈琇瑩、沈驥著:《沈傲樵父子詩詞選集》,臺北:慈廬主人自印本,1979年。
民國‧梁啟超著,許俊雅校釋《梁啟超遊臺作品校釋》臺北:國立編譯館,2007年1月。
連橫:《雅堂文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臺灣文獻叢刊》本。
連橫:《劍花室詩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年3月。
李漁叔:《三臺詩傳》,臺北:學海出版社,1976年7月。
李漁叔:《魚千里齋隨筆》,臺北:文海出版社,1983年《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本。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雜詠合刻》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臺灣文獻叢刊》本。
錢仲聯主編:《清詩紀事:光宣朝卷》,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
孫雄:《道咸同光四朝詩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續修四庫全書》本。
連橫:《臺灣詩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年3月。
連橫:《臺灣詩薈》,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年3月。
施懿琳主編:《全臺詩》,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2004年起,迄2019年凡60冊。
黃哲永、吳福助主編:《全臺文》,臺中:文听閣圖書,2007年11月。
許俊雅、簡宗梧主編:《全臺賦校訂》,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4年1月。
許俊雅、簡宗梧主編:《全臺賦補遺》,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4年1月。

(二)詞學
1.詞別集
宋‧柳永著,薛瑞生校注:《樂章集校注(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8月。
宋‧張先著,吳熊和、沈松勤著:《張先集編年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
宋‧蘇軾著,王宗堂、鄒同慶校注:《蘇軾詞編年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9月。
宋‧黃庭堅著,馬興榮、祝振玉校注:《山谷詞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3月。
宋‧秦觀著,徐培均箋注:《淮海居士長短句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7月。
宋‧辛棄疾著,鄧廣銘箋注:《(增訂本)稼軒詞編年箋注》,臺北:華正書局,2007年2月。
宋‧劉克莊著,錢仲聯箋注:《後村詞箋注》,上海:上海古籍,2012年8月。
宋‧姜夔著,夏承燾校箋校:《姜白石詞編年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宋‧姜夔著,陳書良箋注:《白石詞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7月。
宋‧周密著,史克振校注:《草窗詞校注》,濟南:齊魯書社,1993年12月。
宋‧張炎著,吳則虞校輯:《山中白雲詞》,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10月。
宋‧張炎著,黃畬校箋:《山中白雲詞箋》,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
宋‧張炎著,清‧朱祖謀校:《山中白雲詞》,臺北:廣文書局,1970年3月《彊村叢書》本。
宋‧張炎著,孫虹、譚學純箋證:《山中白雲詞箋證》,北京:中華局,2019年12月。
清‧朱彝尊著,屈興國點校:《朱彝尊詞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9月。
清‧尤侗:《百耒詞》,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四庫禁燬書叢刊》本。
清‧唐壎:《蘇庵詩餘》,臺中:文听閣圖書公司,2011年《晚清四部叢刊》本。
清‧唐壎:《蘇庵詩餘》,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
清‧馮登府:《種芸仙館詞》,上海:上海書店,1982年《清名家詞》本。
清‧周之琦《心日齋詞》,上海:上海書店,1982年《清名家詞》本。
清‧項廷紀:《憶雲詞》,上海:上海書店1982年《清名家詞》本。
清‧項鴻祚著,黃曙輝點校:《憶雲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
清‧蔣敦復:《芬陀利室詞》上海:上海書店,1982年《清名家詞》本。
清‧鄧廷楨:《雙硯齋詞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清代詩文集彙編》本。
清‧薛時雨:《藤香館詞》,上海:上海書店,1982年《清名家詞》本。
清‧黃燮清:《倚晴樓詩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清代詩文集彙編》本。
清‧張應昌:《煙波漁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清代詩文集彙編》本。
清‧張景祁:《新蘅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續修四庫全書》本。
清‧張鳴珂:《寒松閣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清代詩文集彙編》本。
清‧葉衍蘭:《秋夢庵詞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清代詩文集彙編》本。
林朝崧著,許俊雅校釋:《無悶草堂詩餘校釋》,臺北:國立編譯館,2006年5月。

2.詞選集、總集
後蜀‧趙崇祚編、王兆鵬、譚新紅點校:《花間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唐宋人選唐宋詞》本。
宋‧黃昇:《花庵詞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黃燮清:《國朝詞綜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續修四庫全書》本。
清‧丁紹儀:《清詞綜補》,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2月。
清‧丁紹儀:《國朝詞綜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續修四庫全書》本。
清‧譚獻著,羅仲鼎、俞浣萍點校:《篋中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11月。
清‧譚獻:《篋中詞》,臺北:中國學典館復館籌備處發行,1974年《歷代詩史長編》本。
清‧葉申薌輯,陳叔侗點校:《閩詞鈔‧閩詞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
嚴迪昌《近代詞鈔》,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1月。
嚴迪昌:《近現代詞紀事會評》,合肥:黃山書社,1995年12月。
民國‧林葆恆編:《詞綜補遺》,北京:書目文獻發行,1992年,9月。
民國‧賴柏舟編:《詩詞合鈔》,臺北:龍文出版社,2006年6月《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本。
民國‧龍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詞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7月。
曾昭岷、曹濟平、王兆鵬、劉尊明編:《全唐五代詞》,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2月。
唐圭璋編:《全宋詞》,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1月。
葉恭綽編:《全清詞鈔》,臺北:河洛圖書,1975年。
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全清詞編纂研究室編:《全清詞:順康卷》,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5月。
張宏生主編:《全清詞:順康卷補編》,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
張宏生主編:《全清詞:雍乾卷》,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
劉榮平編:《全閩詞》,揚州:廣陵書社,2016年6月。
許俊雅、李遠志主編:《全臺詞》,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7年8月。
韓國‧柳己洙:《全高麗朝鮮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9月。

3.詞話、詞論、論詞絕句
宋‧王灼:《碧雞漫志》,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詞話叢編》本。
宋‧沈義父著、蔡嵩雲箋:《樂府指迷箋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4月。
明‧楊慎:《詞品》,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詞話叢編》本。
清‧沈雄:《古今詞話》,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詞話叢編》本。
清‧馮金伯《詞苑萃編》,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詞話叢編》本。
清‧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詞話叢編》本。
清‧張宗橚編,楊寶霖補正:《詞林紀事‧詞林紀事補正合編》,上海:上海古籍, 1998年1月。
清‧杜文瀾:《憩園詞話》,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詞話叢編》本。
清‧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詞話叢編》本。
清‧謝章鋌著,劉榮平校注:《賭棋山莊詞話校注》,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年6月。
清‧譚獻:《復堂詞話》,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詞話叢編》本。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詞話叢編》本。
清‧楊希閔:《詞軌輔錄》,南京:鳳凰書版社,2007年《清詞珍本叢刊》本。
清‧楊希閔:《詞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詞話叢編二編》本。
清‧葉申薌:《本事詞》,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詞話叢編》本。
清‧冒廣生:《小三吾亭詞話》,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詞話叢編》本,
民國‧郭則澐著,屈興國點校:《清詞玉屑》,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6月。
民國‧蔡嵩雲:《柯亭詞論》,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詞話叢編》本。
民國‧蔣兆蘭:《詞說》,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詞話叢編》本。
民國‧陳兼與:《閩詞談屑》,《近代詞話叢編》,合肥:黃山書社,2009年3月。
王偉勇、趙福勇編:《清代論詞絕句初編》,臺北:里仁書局,2009年10月。
馮乾編:《清詞序跋彙編》,南京:鳳凰出版社,2013年12月。
孫克強編:《論詞絕句二千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4年12月。
楊傳慶:《詞學書札萃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5年9月。

4.詞律、詞譜
清‧賴以攽編,吳熊和點校:《填詞圖譜》: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6年《詞學全書》本。
清‧萬樹:《詞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4月。
清‧王奕清纂:《御製詞譜》臺北:聞汝賢出版,1976年1月。
龍榆生:《唐宋詞格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1月。
謝桃坊:《唐宋詞譜校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

近人研究
一、專書(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幼華:《考辨與詮說:清代臺灣論述》,臺北:文津出版社,2008年8月。
王兆鵬:《詞學史料學》,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5月。
王偉勇:《宋詞與唐詩之對應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3月。
王偉勇:《詩詞越界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9年9月。
王熙元:《歷代詞話敘錄》,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3年7月。
朱惠國:《中國近世詞學思想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6月。
朱德慈:《常州詞派通論》,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1月。
李惠玲:《清代嶺西詞人群研究》,桂林:廣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5月。
李寶龍:《韓國高麗詞文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
孟森:《清史講義》,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12月。
林志宏:《民國乃敵國也──政治文化轉型下的清遺民》,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9年3月。
林玫儀:《詞學考詮》,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年12月。
余美玲:《日治時期台灣遺民詩的多重視野》,臺北:文津出版社,2008年1月。
施蟄存著,林玫儀編:《北山樓詞話》,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
施懿琳:《從沈光文到賴和──臺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高雄:春暉出版社,2005年11月。
夏承燾:《唐宋詞論集》,杭州 : 浙江古籍出版、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
孫克強:《清代詞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7月。
孫克強:《清代詞學批評史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1月。
徐楓:《嘉道年間的常州詞派》,臺北:雲龍出版社,2002年5月。
徐慧鈺:《鯤島逐華波──清領時期的本土文人與作品》,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3年8月。
袁志成、曾娟:《晚清民國湖湘詞壇研究》,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7月。
袁志成:《晚清民國福建詞學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
商衍鎏:《清代科舉考試述錄及有關著作》,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7月。
張宏生:《清代詞學的建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
張宏生:《清詞探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
張錦郎主編:《臺灣歷史辭典補正》,臺北:學生書局,2009年10月。
曹辛華:《民國詞史考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4月。
莫立民:《近代詞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12月。
莫立民:《晚清詞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5月。
許宗元:《中國詞史》,合肥:黃山書社,1990年12月。
許俊雅:《講座FORMOSA:臺灣古典文學評論合集》,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4年11月。
許俊雅:《瀛海探珠──走向臺灣古典文學》,臺北:國立編譯館,2007年12月。
陳慷玲:《清代世變與常州詞派之發展》,臺北:國家出版社,2012年2月。
程玉凰:《洪棄生及其作品考述》,臺北:國史館出版,1997年5月。
黃拔荊:《中國詞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
黃美娥:《古典臺灣:文學史‧詩社‧作家論》,臺北:國立編譯館,2007年。
楊永智:《明清時期臺南出版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7年11月。
楊明珠:《臺灣海東四子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3年3月。
楊柏嶺:《近代上海詞學繫年初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楊柏嶺:《晚清民初詞學思想建構》,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
萬柳:《清代詞社研究》,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10月。
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日譯註解版)》,高雄:春暉出版社,2010年9月。
廖一瑾:《臺灣詩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3月。
廖春金:《許南英傳》,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年7月。
廖振富:《櫟社研究新論》,臺北:國立編譯館,2006年3月。
劉兆璸:《清代科舉》,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79年10月。
劉揚忠:《唐宋詞流派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2月。
劉登翰:《臺灣文學史》,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1年6月。
劉榮平:《詞學考論》,揚州:廣陵書社,2014年5月。
劉曉南、張令吾主編:《宋遼金用韻研究》,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
劉麗卿:《清代臺灣八景與八景詩》,臺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4月。
鄭騫:《景午叢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2016年7月。
龍沐勛:《龍榆生詞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
龍沐勛《倚聲學(詞學十講)》,臺北:里仁書局,1996年1月。
謝永芳:《廣東近世詞壇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0月。
謝桃坊:《中國詞學史(修訂本)》,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12月。
謝崇耀:《月映內海灣──清領時期的宦遊文學》,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1年12月。
譚新紅:《清詞話考述》,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
嚴迪昌:《清詞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
嚴迪昌:《陽羨詞派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93年2月。
嚴迪昌:《嚴迪昌自選論文集》,北京:中國書店,2005年8月。
蘇淑芬:《湖海樓詞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2月。
顧敏耀、薛建蓉、許惠玟著:《一線斯文──臺灣日治時期古典文學》,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2年11月。
日本‧神田喜一郎著、高野雪譯:《日本填詞史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

二、期刊論文(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幼華:〈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試析〉,《臺灣風物》第50卷第3期,2000年9月。
王幼華:〈清末張景祁的宦臺詞作〉,《臺灣文藝》,第186期,2003年2月。
王偉勇:〈析論清領、日治時期臺灣文人填詞之若干問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學報》,第59期,2016年6月。
向麗頻:〈《後蘇龕詞草》研究〉《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第48卷,2007年7月。
何仟年:〈越南的填詞及詞學──漢文學移植背景下的文體案例〉,《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3期,2008年3月。
余美玲:〈海東進士施士洁的詩情與世情〉,《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1期,2000年11月。
李名媛:〈臺灣傳統文人林玉書之詞作探析〉,《興大人文學報》,第50期,2013年3月。
李嘉瑜:〈殉國殉夫淚有痕──臺灣古典詩對殉節五妃的詮釋〉,《成大中文學報》,第14期,2006年6月。
李遠志:〈林朝崧無悶詞析論〉,《花蓮教育大學學報》,第24期,2007年11月。
林文龍:〈海東書院山長唐壎小考〉,《高縣文獻》,第11期,1991年11月。
林玫儀:〈余一鼇與楊芳燦、顧翰、丁紹儀諸家親族關係考〉,《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8期,2011年3月。
林振宏:〈臺南的名進士──施士洁〉,《臺南文化》,新3期,1977年7月。
秦瑋鴻:〈嶺南詞人倪鴻及其《花陰寫夢詞》〉,《河池學院學報》,第34卷第3期2014年6月。
張劍:〈清代科舉文人官年現象及其規律〉,《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2017年7月。
許博:〈試論晚清臺灣詞的文學意義及文化意義〉,《臺灣研究集刊》,第127期,2013年。
許嘉瑋:〈群體的選擇──清初詞學復興原因考論〉,《漢學研究》,第29卷,第2期2011年6月。
陳邦炎:〈笳吹鯤洋,蒼涼詞史──論新蘅詞〉,《詞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6年6月。
黃美娥:〈清代流寓文人楊浚在臺活動及其作品〉,《臺北文獻》,第127期,1999年3月,頁73-122。
楊永智:〈瑯嬛有奇應得見:清代閩臺地區漢文學出版考述〉,《臺灣古典文學研究集刊》,第2號,2009年12月。
劉俊雄〈Mata──語言、書寫與實踐的比較研究〉,《博物館學季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16年10月。
賴子清:〈臺灣科甲藝文集‧南臺灣篇之上〉,《臺北文物》,第7卷第3期,1958年10月。
賴麗娟〈道、咸年間寓臺詞人黃宗彝在臺詞作考〉,《成大中文學報》,第14期2006年6月。
賴麗娟〈劉家謀詩寫「在臺親友」考論〉,《臺灣古典文學研究集刊》,第2號,2009年12月。
蘇淑芬〈清領時期游宦人士張景祁筆下的臺灣──以張景祁臺灣詩詞為例〉,《輔仁國文學報,第29期,2009年10月。
蘇淑芬〈日治時代臺灣詞社初探〉《東吳中文學報》第18期,2009年11月。
蘇淑芬〈日治時期《臺灣日日新報》所刊載之詞研究〉《東吳中文學報》第21期,2011年5月。
蘇淑芬:〈戰後題襟題填詞會與鷗社詞作研究〉,《東吳中文學報》,第22期,2011年11月。
蘇淑芬〈日治時代臺灣醫生廖煥章在上海的焦慮書寫──以詩詞為例〉,《東吳中文學報》,第28期,2014年11月。
蘇淑芬:〈清領時期海東山長唐壎詞中的臺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報》,第64期,2018年12月。
釋慧嚴:〈臺南古剎彌陀寺四百年滄桑史〉,《玄奘佛學研究》,第21期2014年3月。

三、學位論文(按成書時間排序)
王文顏:《臺灣詩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9年,劉述先先生指導。
王惠琛:《清代臺灣科舉制度的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石萬壽先生指導。
楊明珠:《許南英及其詩詞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金榮華先生指導。
陳淑美:《施士洁及其《後蘇龕合集》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論文,2006年,王文顏先生指導。
賴麗娟:《劉家謀及其寫實詩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論文,2006年,龔顯宗先生指導。
向麗頻:《施士洁及其文學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7年7月,吳福助先生指導。
楊憲欽:《謝章鋌詞學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8年7月,蘇淑芬先生指導。
許薰文:《日治時期櫟社四家詞析論──林癡仙、陳貫、陳懷澄、蔡惠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1月,廖振富先生指導。
林素霞:《賴惠川《悶紅詞草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進修部碩士論文,2009年1月,吳福助先生指導。
許博:《清代邊塞詞研究》,南京大學文學院研究所(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論文,2011年5月,張宏生先生指導。
潘美芝:《日治時期及戰後初期嘉義文人詞作析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許俊雅先生指導。
越南‧梁氏海雲(Lương Thị Hải Vân):《越南阮朝漢詞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論文,2017年4月,朱惠國先生指導。
越南‧武氏青簪(Vũ Thị Thanh Trâm):《越南阮綿審《鼓枻詞》,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9年7月,王偉勇先生指導。

四、工具書、索引目錄
王偉勇:《中外詞學碩博士論文索引1935-2011》,臺北:里仁書局,2016年6月。
朱德慈《近代詞人考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江慶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江慶柏:《清朝進士題名錄》,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6月。
吳熊和、嚴迪昌、林玫儀編:《清詞別集知見目錄彙編》,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7年6月。
李榮主編:《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林玫儀編:《詞學論著總目:1901-1992》,臺北: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5年6月。
施懿琳、廖美玉編:《臺灣古典文學大事年表(明清篇)》,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11月。
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2月。
袁行雲:《清人詩集敘錄》,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4年8月。
張子文:《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修訂版)》,臺北:國家圖書館,2006年12月。
蔡志展:《清代臺灣三十三種地方志采訪冊紀略人名索引》,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2000年12月。
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北京:中華書局,1954年4月。
許雪姬總策畫:《臺灣歷史辭典》,臺北:遠流出版社,2003年5月。
黃文吉編:《詞學研究書目1912-1992。》,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4月。
楊廷福、楊同甫編:《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海:上海古籍,2001年。
燕京大學引得編纂處編:《增校清朝進士題名碑錄》,臺北:成文書局,1966年。
魏秀梅:《清季職官表附人物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年6月。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清時期》,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7年4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