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印刷與文學:清初張潮的出版世界
作者:林小涵
作者(外文):LIN,HSIAO-HAN
校院名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
指導教授:楊玉成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0
主題關鍵詞:張潮清初書籍史出版文化Zhang ChaoQingchubook historypublishing cul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本文以「印刷與文學:清初張潮的出版世界」為題,由文化研究的視角討論身兼出版家/作者的張潮,思考在其圖書事業中,創作及書籍編刊兩大主軸如何交互作用,影響其出版物的內容與性質。此外,以張潮圖書事業為例,突顯印刷文化發展至清初產生的新變,並藉由具體描繪張潮圖書出版過程,補充印刷史研究中長期遺落的資料。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論文的研究背景與目的,並回顧學界相關重要議題的研究成果,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展開討論。
第二章為「印刷尺牘與清初江南出版文化」,聚焦作為本文重要材料的張潮尺牘選,思考張潮編刊此書可能的目的、實際功效,並由此重新思考張潮圖書事業反映清初何種社會文化習尚。
第三章為「遊戲:小品與《幽夢影》的書寫與評點」,分析張潮早期兩部作品,思考這些作品如何成為張潮日後創作、出版的養份。並由出版文化角度重新討論《幽夢影》的編輯規劃及過程,如何對全書的編排、內容與評點產生影響。
第四章為「新聞:《虞初新志》的人間群像」,由對清刊本《虞初新志》的版本之討論,企圖還原目前無法得見之張潮康熙本《虞初新志》樣貌,由此展開對《虞初新志》內容、編評之論述。此外,藉由比對重刊於朝隆時期《虞初新志》篇目、內容之差異,具現此時期文字禁燬政策,如何對書籍樣態造成改變。
第五章為「叢書:《檀几叢書》、《昭代叢書》與出版系列」,分別對兩部叢書的版本、編輯過程及內容進行分析,思考這兩部叢書所呈現何種編輯意識、文學觀,於張潮圖書事業之定位為何。關注由《幽夢影》評者群、選錄於《虞初新志》作者群所構成,同時多為張潮文友的文人群體,如何成為張潮編輯、傳播這兩部叢書的助力。
第六章為「選政:張潮與清初人選清初詩」,以張潮尺牘為線索,描繪張潮所參與清初當代選集的概況,具體分析其成書過程與社會文化意義,大幅拓展對清初當代選集種類、數量的認知。
第七章為「結論」,統整全文研究心得,歸納本文所提出的創見,思考對相關領域的研究貢獻為何,以期成為日後研究的指標。
Based on the topic of “Printing and Literature: Zhang Chao's Publishing World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Zhang Chao, a publisher/auth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tudies, and thinks about his book career, creation and book editing. How large spindles interact to influence the content and nature of their publications. In addition, taking Zhang Chao's book business as an example, it highlights the development of printing culture to the new change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And by specifically depicting Zhang Chao's book publishing process, it supplements the long-term legacy of printing history research.
The first chapter is "Introduction", which explain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purpose of this thesis, and review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important topics in the academic world,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predecessors.
The second chapter is " Printing Ruler and Jiangnan Publishing Culture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 focusing on the selection of Zhang Chaoji as an important material of this article, thinking about the possible purpose and practical effect of Zhang Chao's publication of this book, and rethinking Zhang Chao books The business reflects what kind of social culture i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The third chapter is " Games: Essays and Writing and Commentary on "Dream of Shadows"". It analyzes Zhang Chao's early works and thinks about how these works become the nutrients of Zhang Chao's creation and publication in the future.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shing culture, we will re-discuss the editing plan and process of "Yun Meng Ying", how to influence the layout, cont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whole book.
The fourth chapter is " News: Portraits of the Human of Yu Chu Xin Zhi ", and the discussion on the version of the Qing Dynasty's "Xin Chu Xin Zhi" is attempted to restore Zhang Chao Kang Xiben, who is currently unable to see. The appearance of Zhizhi, from which the discussion on the content and editorial review of "Xinchu New Records" was carried out. In addition,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nt and content of the "Yuchu Xinzhi" in the Chaolong period, the paper banned the policy and how to change the book style.
The fifth chapter is "Series of Books: The Tanjong Series" and "Zhaodai Series", which analyzes the version, editing process and content of the two series, and considers what kind of editorial consciousness and literary view these two books present. What position is occupied in Zhang Chao’s book business. Concerned by the "Yumeng Ying" critics group, selected in the "Yu Chu Xin Xin" author group, and at the same time mostly Zhang Chaowen's literati group, how to become Zhang Chao editor, spread the two books to help.
The sixth chapter is " Edit Anthologies: Zhang Chao and The Selections of Early Qing Poetry by the Early Qing People", with Zhang Chao ji as a clue, depicting Zhang Chao's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selec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analyzing its book-making process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Greatly expand the cognition of the types and quantities of contemporary collection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The seven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which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the full text, summarizes the original ide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nd considers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research in related fields, with a view to becoming an indicator of future research.
一、張潮著作與所編書籍
清・張潮:《詩幻》,中國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間詒清堂刻本。
清・張潮:《張山來詩集》,國家圖書館藏舊抄本。
清・張潮:《花影詞》,收入清・聶先、清・曾王孫編:《名家詞鈔》,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康熙刻本。
清・張潮:《心齋詞》:收入孔傳鐸輯《名家詞鈔》,中國國家圖書館藏鈔本
清・張潮:《心齋詩鈔》,收入清・聶先編:《百名家詩鈔》,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康熙刻本。
清・張潮:《奚囊寸錦》,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潀川羅氏清遠閣刊本。
清・張潮撰,合山究譯註:《幽夢影》,東京:明德出版社,1986。
清・張潮撰,清・曹溶、清・張竹坡等評:《幽夢影》,《子海珍本編・大陸卷》,第一輯,小說家類,第111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年,影印山東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刻本。
清・張潮:《尺牘友聲偶存》,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張氏心齋定本。
清・張潮:《心齋聊復集》,收入《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稀見清人別集叢刊》,第6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影印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詒清堂刻本。
清・張潮:《心齋雜爼》,美國國家圖書館藏清詒清堂刻本。
清・張潮:《筆歌》,寧波天一閣藏清刊本。
清・張潮輯:《集字詩》(《集李白詩》、《集杜詩》、《詩杜雁字詩》),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詒清堂刊本。
清・張潮輯:《下酒物》附《酒律》,美國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清康熙十六年(1677)序刊本。
清・王晫、清・張潮同輯:《檀几叢書》,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藏清康熙間霞舉堂刻本。
清・王晫、清・張潮同輯:《檀几叢書續集》,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藏清康熙間霞舉堂刻本。
清・王晫、清・張潮同輯:《檀几叢書餘集》,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藏清康熙間霞舉堂刻本。
清・王晫、清・張潮編纂:《檀几叢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霞舉堂刊本。
清・張潮輯:《尺牘友聲初集》(又稱《尺牘友聲前集》),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張氏心齋定本。
清・張潮輯:《尺牘友聲二集》(又稱《尺牘友聲後集》),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張氏心齋定本。
清・張潮輯:《尺牘友聲三集》(又稱《尺牘友聲新集》),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張氏心齋定本。
清・張潮輯:《虞初新志》,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清乾隆間翻刻本。
清・張潮輯:《虞初新志》,臺灣大學圖書館藏清乾隆年(1760)張繹重刊袖珍本。
清・張潮輯:《虞初新志》,日本島原圖書館肥前島原松平文庫藏清乾隆年間張繹重刊袖珍本。
清・張潮輯:《虞初新志》,德國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藏清遠閣羅興堂重刻袖珍本。
清・張潮輯;荒井鳴門訓點:《虞初新志》,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日本文政六年(1823)浪華河內書局刻本。
清・張潮輯:《虞初新志》,德國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藏清咸豐元年(1851)小瑯環山館刻本。
清・張潮輯:《虞初新志》,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 北京出版社,2000,子部,第38冊,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康熙刻本。
清・張潮輯:《昭代叢書甲集》,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藏清刊本。
清・張潮輯:《昭代叢書乙集》,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藏清刊本。
清・張潮、清・楊復吉、清・沈楙惪等編纂:《昭代叢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道光世楷堂刊本縮葉影印本。

二、古典文獻
春秋・老子撰;漢・河上公注;王卡點校:《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北京:中華書局,1993。
周・左丘明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春秋左傳正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經部,第117冊,影印北京圖書館藏宋慶元六年(1200)紹興府刻宋元遞修本。
漢・司馬遷撰;日本・瀧川資言考證:《史記會注考證》,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1955。
漢・荀悅:《申鍳》,收入《四部叢刊》,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子部,第46冊,影印江南圖書館藏明嘉靖四年(1525)刊本。
漢・劉歆撰:《西京雜記》,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年(1602)陝西布政使司刊本。
漢・劉安著:《淮南鴻烈解》,收入《叢書集成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第20冊。
晉・陶潛著;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
劉宋・范曄撰;梁・劉昭補;唐・李賢等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
劉宋・劉義慶撰;宋・劉辰翁評點:《世說新語》,國家圖書館藏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劉應登原刊元坊肆增刊評語本。
唐・王定保撰:《唐摭言》,《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唐・李肇:《國史補》,《叢書集成新編》,冊83,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唐・李延壽:《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5。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2000。
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
唐・韓愈撰;宋・朱熹校異;宋・王伯大音釋:《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藏元至元七年(1270)日新書堂刊本。
後晉・劉昫等奉勅修;明・聞人詮校刻;明・沈桐同校:《舊唐書》,《四部叢刊》,史部,百衲本二十四史,第16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影印涵芬樓據常熟瞿氏鐵琴銅劒樓蔵宋刊本,闕卷以聞人詮覆宋本配補。
宋・王柏:《魯齋王文憲公文集》,《叢書集成續編》,冊132,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
宋・林駉撰:《古今源流至論前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94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宋・葉夢得:《石林避暑錄話》,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影印嘉禾項氏堂本校印、涵芬樓藏版。
宋・羅大經撰:《鶴林玉露》,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87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宋・蘇軾著;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
宋・蘇軾撰;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
宋・釋曉瑩集:《羅湖野錄》,《卍續藏經》,冊142,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3。
元・陶宗儀輯;明・陶珽重校:《說郛》,臺灣大學圖書館藏淸順治三年(1646)兩浙督學周南、李際期宛委山堂刊本。
元・陶宗儀輯;張宗祥校:《說郛》,臺北:商務印書館,1972,影印涵芬樓藏板明鈔本。
元・陶宗儀等編:《說郛三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明・汪廷訥:《人鏡陽秋》,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環翠堂刊本。
明・汪廷訥:《坐隱先生集》,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環翠堂刊本。
明・何偉然輯:《廣快書》,國家圖書館藏明崇禎二年(1629)刊本。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59。
明・李贄:《初潭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124冊,臺南:莊嚴出版社,影印山東省圖書館藏明萬曆閔氏刻本。
明・吳永編:《續百川學海》,河南大學圖書館藏明末刻本。
明・吳從先:《小窗清紀》,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53冊,臺南:莊嚴出版社,1995,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
明・陳繼儒輯:《寶顏堂祕笈》,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間(1573-1620)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
明・陶珽:《續說郛》,臺灣大學圖書館藏淸順治三年(1646)兩浙督學周南、李際期宛委山堂刊本。
明・凌迪知編:《國朝名公翰藻》,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13冊,臺南:莊嚴出版社,1997,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明萬暦十年(1582)刻本。
明・耿定向:《耿天臺文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70。
明・屠本畯編纂:《山林經濟籍》,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惇德堂刻本。
明・屠隆:《娑羅館清言》,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間(1573-1620)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
明・許自昌:《樗齋漫錄》,《續修四庫全書》,子部,第113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影印明萬曆刻本。
明・程榮輯:《漢魏叢書》,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十年(1592)序刊本。
明・閔景賢輯:《快書》,國家圖書館藏明天啓六年(1626)刊本。
明・曾燦輯:《過日集》,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康熙曾氏六松草堂刊本。
明・湯顯祖原輯:《虞初志》,收入《中國古代短篇小說集》,上冊,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
明・華淑:《清睡閣快書十種》,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明萬曆間刻本。
明・華夏:《過宜言》,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第六輯,第28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影印清鈔本。
明・馮可賓輯:《廣百川學海》,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明末刻本。
明・馮夢龍輯:《笑府》,收入魏同賢主編:《馮夢龍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 41冊。
明・馮夢禎:《快雪堂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164冊,臺南:莊嚴出版社,1997,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黃汝亨、朱之蕃等刻本。
明・鄭元勳輯:《媚幽閣文娛》,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172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
清・丁廷楗修;清・趙吉士纂:《〔康熙〕徽州府志》,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藏康熙三十八年(1699)萬青閣刊本。
清・王謨輯:《增訂漢魏叢書》,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乾隆五十六(1791)年金谿王氏刊本。
清・允祹等奉敕撰:《欽定大清會典則例(乾隆朝)》,《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62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清・孔尚任:《湖海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257冊,臺南:莊嚴出版社,1997,影印山西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介安堂刻本。
清・尤侗:《艮齋雜説》,《續修四庫全書》,子部,第113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刻全集本。
清・尤侗:《西堂雜組》一至三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第140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刻本。
清・王昶等纂修:《(嘉慶)直隸太倉州志》,《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69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影印清嘉慶七年(1802)刊本。
清・王昶輯:《青浦詩傳》,《歷代地方詩文總集彙編》,冊40,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6,影印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經訓堂刻本。
清・王貞儀:《德風亭初集》,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民國五年(1916)蔣氏(國榜)愼脩書屋校印本。
清・王晫:《今世說》,《續修四庫全書》,子部,第117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霞舉堂刻本。
清・王晫:《霞舉堂全集定本》,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藏清康熙間霞舉堂刻本。
清・王士禛撰;孫言誠點校:《王士禛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2。
清・王晫:《霞舉堂集》,《清代詩文集彙編》,第14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清康熙刻本。
清・王豫、清・阮亨輯:《淮海英靈續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第168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道光刻本。
清・世宗編纂:《大義覺迷錄》,《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第22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影印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圖書館藏清雍正內府刻本。
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上海:商務印書館,1931。
清・朱彝尊:《曝書亭集》,《四部叢刊》,集部,第1693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影印上海涵芬樓藏原刊本。
清・金松橋等纂修:《愛新覺羅宗譜》,《中國少數民族古籍集成》,第48冊,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清・朱觀評選:《國朝詩正》,《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古籍珍本叢刊》,第105冊,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2,影印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刊本。
清・江藩:《國朝宋學淵源記》,臺北:中華書局,1969,影印四部備要聚珍排印本。
清・吳光國編:《吳氏家傳》,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刻本。
清・吳肅公:《街南文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148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影印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吳承勵刻本。
清・吳肅公:《街南續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148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康熙程士琦等刻本。
清・余金:《熙朝新語》,《續修四庫全書》,子部,第1178冊,影印清嘉慶二十三(1818)刻本。
清・宋如林修;清・孫星衍、清・莫晉纂:《(嘉慶)松江府志》,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松江府學明倫堂刻本。
清・李汝珍:《鏡花緣》,《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第二輯,冊122,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道光十二年(1832)芥子園重刊本。
清・李桓;周駿富輯:《國朝耆獻類徵初編》,《清代傳記叢刊》,第189冊,臺北:明文書局,1985。
清・李驎:《虬峰文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131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刻本。
清・李定夷編纂:《游戲文章》,上海:國華書局,1935。
清・汪士鈜輯:《新都風雅》,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康熙刻本。
清・汪淇、清・徐士俊輯評,《分類尺牘新語》,《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96冊,臺南:莊嚴出版社,1997,影印湖北省圖書館藏清康熙二年(1663)刻本。
清・汪淇箋定;清・徐士俊輯評:《尺牘新語》(二編),臺北:廣文書局,1971。
清・汪懋麟:《百尺梧桐閣集》,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藏清康熙乙未(1715)汪荃、費錫璜續刊本。
清・沈德潛輯評:《國朝詩別裁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158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教忠堂刻本。
清・卓爾堪等編:《合刻曹陶謝三家詩》,國家圖書館藏清初寫刊本。
清・卓爾堪輯撰:《遺民詩》,《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21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影印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刻本。
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92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影印吳興嘉業堂刊本。
清・法式善:《八旗詩話》,附於氏著:《梧門詩話》,《續修四庫全書》,集部,第170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影印北京圖書館藏稿本。
清・法式善:《陶廬雜錄》,《續修四庫全書》,子部,第117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影印北京圖書館藏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陳預刻本。
清・胡孝思輯:《本朝名媛詩鈔》,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凌雲閣刻本。
清・姚覲元:《清代禁毀書目》,上海:商務印書館,1957。
清・查為仁:《蓮坡詩話》,《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集部,第1701冊,影印乾隆刻蔗塘外集本。
清・冒襄輯:《同人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85冊,臺南:莊嚴出版社,1997,影印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淸康熙十七年(1752)冒氏水繪庵刻本。
清・夏荃輯:《海陵文徵》,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藏光緖九年(1883)補刊本。
清・孫默輯:《四家詩餘》,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康熙七年(1668)孫氏留松閣刊本。
清・徐世昌輯:《晚晴簃詩匯》,《續修四庫全書》,集部,第1629-163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影印民國十八年(1929)退耕堂刊本。
清・徐崧、清・張大純輯:《百城煙水》,《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237冊,臺南:莊嚴出版社,1996,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刻本。
清・陶煊、張璨輯:《國朝詩的》,《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157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影印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圖書館藏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刻本。
清・倪匡世選定:《振雅堂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