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羽球教學主觀技術評量-指標建構及評分表編製
作者:龔雅慈
作者(外文):KUNG, YA-TZU
校院名稱:國立體育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研究所
指導教授:周宏室
紀世清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0
主題關鍵詞:羽球修正式德懷術主觀評量指標評分表Rasch模式badminton,modified delphi techniquesubjective assessmentindicatorsrating formRasch mode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大學校院課程資源網(2019)。課程大綱。【原始數據】未出版之統計數據。取自http://ucourse-tvc.yuntech.edu.tw/WebU/index.aspx
王文教、李永波、張家驊(1995)。中國體育教練原崗位培訓教材-羽毛球。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王文科、王智弘(2014)。教育研究法(第16版)。臺北市:五南圖書。
王榮照(2005)。羽球男子選手專項步法爆發力測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王政鴻(2012)。標槍投擲動作技術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王志全、林希彥、邱文信(2015)。大專羽球體育課程運動技能測驗之研究-以反手拍發短球為例。成大體育學刊,47(2),24-37。doi:10.6406/JNCKUPER.201510_47(2).0003
方有恆(1994)。羽球原理。台北:異軍出版社。
朱英義(1998)。教學評量在生活科技課程上的應用。中等教育,49(1),103-109。
肖杰(2016)。羽毛球運動理論與實踐。臺北市:大展出版社。
李誠志(1994)。教練訓練指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余民寧(2009)。試題反應理論及其應用。台北:心理。
邱淑芬、蔡欣玲(1996)。德爾非預測術-一種專家預測的護理研究方法。護理研究,4(1),92-98。doi:10.7081/NR.199603.0092
杜登明(1985)。羽球運動技能因子構造之分析研究。省立體專學報,14,71-131。
吳清山、林天佑(2001)。德懷術。教育研究月刊,92,127。
吳清山、黃美芳、徐緯平(2002)。教育績效責任研究。台北市:高等教育。
吳明隆(2014)。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四版)。臺北:五南。
吳雅玲(2001)。德懷術及其在課程研究上的應用。教育研究,9,297-306。
周宏室(1994):Mosston(摩斯登)體育教學光譜的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師大書苑。
周宏室(2002)。運動教育學研究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市:東華。
林建成(2010)。羽毛球技.戰術訓練與運用。臺北市:大展。
紀世清(1996)。羽球選手專項體能測驗項目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2),63-81。
紀世清(1998)。羽球選手專項技術測驗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9(1),219-240。
紀世清(1999)。國小羽球基本運動技術測驗之建構效度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紀世清(2002a)。羽球訓練指南。臺北市:師大書苑。
紀世清(2002b)。羽球技術測驗專題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紀世清(2002c)。羽球運動教學內容技術分析表之探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3(1),47-61。
紀世清(2002d)。羽球階段性教學內容及其評量方式之探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2(2),191-210。
紀世清(2002e)。編製國小學生羽球運動技術常模參照測驗。體育學報,32,265-278。
黃芳銘、紀世清(2000)。羽球基本運動體能測驗之效度。中華民國大專八十九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265-269頁。
姚漢禱(2002)。體育測驗與評量。臺北市:師大書苑。
姚漢禱(2004)。發展多層面階層Rasch模式分析淘汰賽的排名以2002FIFA世界杯決賽為例。測驗統計年刊,12,141-154。doi:10.6773/JRMS.200412.0141
姚漢禱、姚偉哲(2007)。應用多層面 Rasch 模式分析雙不定向飛靶優秀選手的射擊技術。測驗學刊,55(1),89-104。doi:10.6251/BEP.20121101.1
姚漢禱、紀世清、周嵩益、姚偉哲(2008)。修訂立定跳遠發展階段的觀察檢核表。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論叢,19(1),35-48。doi:10.6591/JNTSU.2008.06.03
孫宜芬(1984)。羽球技能測驗之研究。師大體育,18,50-68。
許義雄、黃月嬋(2001)。體育教學策略。臺北市:麥格羅希爾。
莊美鈴(1976)。羽球技能測驗項目編製之研究,國民體育季刊,5(4),35-42。
郭名集(2007)。認識與預防羽球運動傷害。輔仁大學體育學刊,6,334-343。doi:10.29697/JPE.200705.0027
陳麗珠(1999)。以德懷術(Delphi Method)評估台灣省教育優先區補助政策實施成效之研究。教育學刊,15,35-64。
陳佳宏(2017)。鉛球投擲技術動作的評量與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陳虹婷、杜美華、陸雲鳳(2018)。桌球反手切球動作分析-以大專男子選手為例,中原體育學報,12,33-46。doi: 10.6646/CYPEJ.201812_(12).0004
陳虹婷(2019)。桌球反手切球動作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國立教育資料館編(2007a)。體育理論基礎經典叢書(下)。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國立教育資料館編(2007b)。學校體育教材教法與評量─羽球。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2011)。99年度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報告。臺北市:教育部。
程嘉彥(1980)。羽球教練理論與實際。台北:羽球月刊社。
曾盟堡(2002)。是誰評判不公。測驗統計年刊,10,121-133。doi:10.6773/JRMS.200212.0121
張俊一(2000)。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及其在體育研究應用之探討。運動資訊季刊,3,54-71。
張文瑞(2006)。國小羽球初學者基本運動能力與技術學習效果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張新立、吳舜丞(2008)。多層面Rasch 模式於學術研討會論文評分之應用。測驗學刊,55(1),105-128。doi:10.7108/PT.200804.0105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明祥(2001)。羽球基本技能測驗效標選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教育部體辭編會(1998)。體育大辭典。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健康與體育領域。台北市:作者。
游家政(1994)。國民小學後設評鑑標準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游家政(1996)。德懷術及其在課程研究上的應用。花蓮師院學報,6,1-24。
葉憲清(2007)。運動訓練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葉憲清(2013)。體育教材教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劉協成(2006)。德懷術之理論與實務初探。教師之友,47(4),91-99。
蔡婷朱(譯)(2018)。羽毛球基礎技巧&戰術(原作者:大屋貴司)。新北市:楓葉社。(原著出版年:2017)
蔡金田、趙士瑩(2019)。學校兼任行政教師行政專業能力指標建構與分析。臺北市: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鄭瑞駿、徐曼瑩、王敏華(2008)。臺灣呼吸治療師工作情境與執業能力之德懷先驅研究。呼吸治療,7(2),85-101。doi: 10.6269/JRT.2008.7.1.02
鄭清滿(1989)。五專男生羽球測驗項目之編製研究。台北:美新圖書公司。
鄭宇琪(2016)。「國小羽球隊員專項爆發力步法間歇訓練計畫」編製及驗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潘義祥(1999)。淺談體育教學評鑑。大專體育,44,47-52。doi:10.6162/SRR.1999.44.14
謝臥龍(1997)。優良國中教師特質之德懷術分析。教育研究資訊,5(3),14-28。
謝名娟(2013)。以多層面Rasch分析的角度來評估標準設定之變異性。教育心理學報,44(4),793 -811。
蕭智君(2012)。羽球短發球測驗理想試做次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簡茂發(1999)。多元化評量之理念與方法。教師天地,99,11-17。
藍珮君(2012)。以多面向Rasch測量模式分析TOCFL口語測驗評分者訓練效果。永續教育發展-創新與實踐論文集:2010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測驗及評量論文專輯,125-139。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蘇聖翔(譯)(2018)。羽球基本技術全解析(原作者:舛田圭太)。臺北市:東販出版。(原著出版年:2015)
龔雅慈、廖學松、王家閔(2017)。羽球運動技術本質。國教新知,64(2),27-36。doi:10.6701/TEEJ.201706_64(2).0003
龔雅慈、紀世清 (印製中)。利用多層面 Rasch 模式發展大專羽球教學之評量觀察表-以高遠球動作為例。台灣運運動教育學報。
外文部分:
Beattie, D. K. (1997). Assessment Assessment in art education. Worcester, Massachusetts:Davis Publication.
Badminton World Federation (2019). BWF word rankings. [Description of content] Retrieved from http://bwf.tournamentsoftware.com
Cole, E., & Zhu, W. (1994). IRT person fit statistics to diagnose motor function.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March 1994 Supplement, A-61.
Chang Chih-Man Jim. (1980). Tests of fundamental badminton skills for college students(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Iowa, Iowa.
Chin, M. K., Wong, A. S. K., So, R. C. H., Siu, O. T., Steininger, K., & Lo, D. T. L. (1995). Sport specific fitness testing of elite badminton player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9,(3),153-157. doi:10.1136/bjsm.29.3.153
Dalkey, N. C. (1969).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group opinion: the Delphi Method. Futures, 1(5), 408-426. doi:10.1016/S0016-3287(69)80025-X.
Haag, H. (1989) Research in “sport pedagogy”: One field of theoretical study in the science of sport.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35(1), 5-16.
Hicks J. V. (1967). The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battery of five badminton skill test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Texas Women's University, Texas.
Karp, G. G.,Woods, M. L.(2008). Preservice teachers' perceptions about assessment and its implementation.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ducation,27(3),327-346.
Kibler, R. J. (1978). Objectives for i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2nd). Boston:Allyn and Bacon.
Kowert A Eugene. (1968). Construction of a badminton ability test battery for me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Iowa, Iowa.
Linacre, J. M. (1989). Many-facet Rasch measurement. Chicago, IL: MESA Press.
Linacre, J. M. (1999). Investigating rating scale category utility. Journal of Outcome Measurement, 3,103-122.
Linn, R. L., & Gronlund, N. E. (2000).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inteaching (8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Linstone, H. A., & Turoff, M. (1975). The Delphi Method: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Massachusetts, MA: Addison-Wesley.
Louie, L. H., & Lam, B. C. (1996).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badminton wall volley tests. Applied Research in Coaching and Athletics Annual, 106-115.
Morrow, J. R., Jackson, A. W., Disch, J. G., & Mood, D. P. (2016).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Human Performance 5rd ed.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Murry, J.W. & Hammons, J.O. (1995) Delphi: A Versatile Methodology for Conduc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18, 426-436.
Stone, G. E., Beltyukova S., & Fox, C. M. (2008). Objective standard setting for judge-mediated examin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sting, 8, 180-196. doi: 10.1080/1 5305050802007083.
Strand B. N., Wilson R. (1993). Assessing sport skills. Champaign, IL : 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
Todd, R. F. and Reece, C. C. (1989). Desirable Skills and Knowledge Outcomes for an Introductory Education Research Course: A Delphi Stud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05342.
Tony Grice (2007). Badminton: Steps to Success. Blackwell's Oxford, OX, United Kingdom:Human Kinetics.
Tzetzis, G., & Votsis, E. (2006). Three feedback methods in acquisition and retention of badminton skills.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102, 275-284.
Verducci Frank M. (1980). Measurement concep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Missouri:The C. V. Mosby Company.
Wood, T. M. (1996). Assessment in physical education: The future is now. IL: Human Kinetics.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