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租稅法上之實質主義
作者:陳建宇
作者(外文):Jian-Yu Chen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指導教授:徐正戎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0
主題關鍵詞:個別租稅規避防杜立法實質課稅原則一般租稅規避防杜立法拉姆齊原則經濟實質法理實質重於形式法理經濟觀察法SAARGAARSubstance over form principlethe principle of Substantive TaxationRamsay principleSubstance-over-Form-PrincipleEconomic substance doctrin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租稅法上之實質主義」此思想,因抗制租稅規避行為而生。旨在表彰稅務認定時,不拘泥於納稅人稅務安排或交易的外觀,而應著重於辨明該安排或交易的真實內容。該思想,最早現身於西元1919年德國《帝國租稅通則法》,迄今已為多國稅法所接納,僅各國之形成過程、規定及操作不同。我國則向來使用「實質課稅原則」一詞,惟其內容並不明確,輒致徵納雙方對課稅認知結果互異,屢使「實質課稅原則」之理解產生爭議。故探討「租稅法上之實質主義」理論,並對實際稅務運作進行考察分析,有其必要性與重要性。
  本論文主要以比較法及歷史考察法,探討「租稅法上之實質主義」的內涵與界限。尤其著重於,此思想存立所依憑的重要觀念──「租稅法律主義」與「稅負擔公平原則」,其間之「對峙」究應如何調和。本論文主張「租稅法律主義」為唯一貫穿租稅立法與執法的重要指導原理,在這大原理之下,方再考慮租稅的公平負擔。此與傳統「實質課稅原則」係植基於「稅負擔公平」的立場,有所不同。又在此主張之上,本論文具體演繹「稅法上實質主義」所適用之類型,以供進一步經驗研究之參考。此理解之確立,將利於形成我國「租稅法上之實質主義」之通說,杜絕「實質課稅原則」之爭議。末再探討當今「租稅法上之實質主義」之兩種立法模式,何種較合適於我國。為維護稅法上唯一之指導原理「租稅法律主義」,我國應續採「個別租稅規避防杜立法(SAAR)」為當前租稅法上實質主義的立法模式,現今相關立法僅能理解為抗制避稅之宣示性規定。
The idea of “Substance-over-Form-Principle(SOFP)” in tax law raised because of confrontation to tax-avoidance. It emphasizes that we should differentiate the essence between tax arrangement and transaction, rather than focusing on the form of them. The SOFP was accepted by majority country as it firstly appeared in 1919 German Reich Tax Code, but it differs in formation mechanism, regulations, and operation universally. Unfortunately, the connotation “Substantial taxation” commonly used in Taiwan the state quo is in a quite incoherent manner when it comes to understanding the definition. - And therein lies potential disputes invariabl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for us to analyz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about the SOFP.
This study aims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ontent and circumscription about SOFP, especially put emphasis on adjustments, inter alia, between Principle of Taxation by Law and Tax equality. Besides, this study advocates that Principle of Taxation by Law is the most crucial guiding principle in Tax law, instead of emphasizing Tax equity in traditional opinions. In addition, the study decomposes the types of the SOFP for further empirical research. The conclusion will probe the disputable fields about SOFP aforementioned. Finally, the study compares legislative approach about the SOFP, as to see whichever is the most suitable for Taiwan. In order to maintain Principle of Taxation by Law, we should hold on Specific Anti-Tax Avoidance Rules (SAAR) as the legislative model about the SOFP. Relatively speaking, legislation concerned today shall be taken as declaratory provisions in terms of combatting tax-avoidance.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1.王文婷,2016。《稅法規範生成的解釋》。中國:法律出版社。
2.王建煊、吳嘉勳,2012。《租稅法》。臺灣:王建煊、吳嘉勳。
3.李剛,2014。《稅法與私法關係總論──兼論中國現代稅法學基本理論》。北京:法律。
4.李平雄,1985。《租稅廻避論》。臺灣:文笙。
5.何青,2007。《現代辯證法:資本論新說》。臺灣:台灣《資本論》研究會。
6.周雅榮,2016。《美國法律辭典》。上海:文匯。
7.胡怡建,2008。《稅收學》。中國:上海財經大學。
8.柯格鐘,2014。《稅改專欄論文集》。臺灣:元照。
9.高軍,2011。《納稅人基本權研究》。中國:中國社會科學。
10.陳敏,2019。《稅法總論》。臺灣:陳敏。
11.陳清秀,2006。《稅法總論》。臺灣:元照。
12.陳清秀,1991。《稅務訴訟之訴訟標的》。臺北:陳清秀。
13.陳清秀,2015。《現代財稅法原理》。臺北:元照。
14.陳清秀,1997。《稅法之基本原理》。臺北:三民書局。
15.陳清秀,2006。《稅法總論》。臺灣:元照。
16.陳新民,2002。《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冊)》。臺灣:元照。
17.郭介恆,1988。《稅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運用》。臺北:五南。
18.許宗力主編,2018。《追尋社會國: 社會正義之理論與制度實踐》。臺灣;國立臺灣大學。
19.莊粉榮,2011。《企業所得稅操作實務》。中國:中國經濟。
20.曾華衳,1982。《稅務行政訴訟之研究》。臺灣:司法院。
21.黃茂榮,2011。《法學方法與現代稅法》。北京:北京大學。
22.黃茂榮,2011。《法學方法與現代稅法》。中國:北京大學。
23.黃士洲,2011。《實質課稅與納稅人權利保障》。臺灣:翰蘆。
24.黃士洲,2004。《稅務訴訟的舉證責任》。北京:北京大學。
25.黃俊杰,1998。《憲法稅概念與稅條款》。臺灣:元照。
26.黃俊杰,2002。《稅捐正義》。臺灣:元照。
27.黃仁宇,2000。《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臺灣:聯經。
28.張建映、張躍濱,2005。《馬克思主義哲學讀本》。中國:清華大學。
29.葛克昌,2005。《稅法基本問題──財政憲法篇》。臺灣:元照。14
30.葛克昌,2003。《所得稅與憲法》。臺北:翰蘆。
31.葛克昌,1997。《國家學與國家法》。臺灣:元照。
32.翟繼光,2009。《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經典稅法案例評析》。上海:立信會計。
33.熊偉,2013。《稅法解釋與判例評註(第3卷)》。臺灣:元照。
34.顏慶章、薛明玲、顏慧欣,2010。《租稅法》。臺灣:顏慶章。
(二)專書譯著
1.Brian J. Arnold, Michael J. McIntyre著,張志勇等譯,2005。《國際稅收基礎(第二版)》(Internatiional Tax Primer)。北京:中國稅務出版社。
2.Carl Schmitt著,蘇慧婕譯,2007。《論法學思維的三種模式》(Über die drei Arten des rechtswissenschaftlichen Denkens)。臺灣:左岸文化。
3.Franz Wieacker著,陳愛娥、黃建輝譯,2004。《近代私法史》(Privatrechtsgeschichte der neuzeit)。臺灣:五南。
4.Helmut Coing著,林榮遠譯,2002。《法哲學》(Grundzüge der Rechtsphilosophie)。中國:華夏。
5.Martin Daunton著,范澤思、李欣譯,2017。《公平稅賦:1914-1979年英國稅收政治》(Just Taxes: The Politics of Taxation in Britain, 1914- 1979)。北京:經濟科學。
6.Marc Leroy著,陳郁雯、詹文碩譯,2012。《關於稅,你知道多少?》(La sociologie de l’impot)。臺灣:衛城。
7.Nicholas Shaxson著,劉道捷譯,2019。《大逃稅》(Treasure Islands)。臺灣:商周。
8.Reuven S.Avi-Yonah著,熊偉譯,2008。《國際法視角下的跨國徵稅》(International Tax As International Law)。北京:法律。
9.Victor Thuronyi著,丁一譯,2006。《比較稅法》(Comparative Tax Law)。北京:北京大學。
10.北野弘久著,陳剛、楊建廣譯,2000。《稅法學原論》(税法学原論)。北京:中國檢察。
11.西野襄一著,蔡宗羲譯,1981。《法人稅法原論》(法人税法原論)。臺灣: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12.李浩培等譯,1978。《拿破倫法典:法國民法典》。中國:北京商務印書館。
13.金子宏著,戰憲斌、鄭林根等譯,2004。《日本稅法》(租税法)。北京:法律。
14.金子宏著,蔡宗羲譯,1985。《租稅法》(租税法)。臺灣: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15.林大造著,簡錦川譯,1984。《所得稅之基本問題》(所得税の基本問題)。臺灣: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16.美濃部達吉著,林紀東譯,1998。《法之本質》(法の本質)。臺灣:臺灣商務。
17.殷生根譯,1987。《瑞士民法典》。中國:法律出版社。
18.陳敏譯,2013。《德國租稅通則》(Abgabenordnung)。臺灣:司法院。
19.新井隆一著,林燧生譯,1997。《租稅法之基礎理論》(租税法の基礎理論)。臺灣: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20.雷敦龢譯,2002。《英國大憲章今譯》。臺灣:輔仁大學若望保祿二世和平對話研究中心。
(三)專書論文
1.Yuri Grbich,2012。〈形式與實質的區別與超越──致華人稅法界關於重視法治原則的指引〉,葛克昌、買紹華、吳德豐主編,《實質課稅與納稅人權利保護》。臺灣:元照。頁115-152。
2.王晶,2005。〈一般反避稅條款制定的必要性〉,劉劍文主編,《財稅法論叢(第6卷)》。中國:中國法律圖書,頁320-356。
3.周曉光,2014。〈美國企業併購重組反避稅規則及其借鑒〉,熊偉主編,《稅法解釋與判例評註(第4卷)》。臺灣:元照。頁319-338。
4.柯格鐘,2009。〈論實質課稅原則〉,臺北市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編,《訴願專論選輯—訴願新制專論系列之十》。臺北:臺北市政府。頁209-340。
5.張克,2015。〈夫妻房產權變更的契稅評析〉,熊偉編,《稅法解釋與判例評註(第5卷)》。臺灣:元照。頁61-82。
6.楊萍,2012。〈關於中國大陸實質徵稅原則的立法探討〉,葛克昌、買紹華、吳德豐主編,《實質課稅與納稅人權利保護》。臺灣:元照。頁335-356。
7.劉繼虎、葛婉婉,2006。〈違法所得可稅論〉,漆多俊編,《經濟法論叢(第12卷)》。中國:中國法律,頁169-192。
8.劉映春,2012。〈實質課稅原則的憲政評價與適用界限〉,葛克昌、買紹華、吳德豐主編,《實質課稅與納稅人權利保護》。臺灣:元照。頁235-254。
9.蔡孟彥,2012。〈從日本租稅法律主義與實質課稅原則之爭論稅法解釋與納稅人保護〉,葛克昌、賈紹華、吳德豐主編,《實質課稅與納稅人權利保護》。臺灣:元照。頁743-766。
10.鄭勇,2002。〈稅收法定主義與中國的實踐〉,劉劍文主編,《財稅法論叢(第1卷)》。中國:法律,頁81-83。
11.鍾騏,2012。〈以美國Coltec Industries案例簡介「經濟實質標準」〉,葛克昌、賈紹華、吳德豐主編,《實質課稅與納稅人權利保護》。臺灣:元照。頁725-742。
(四)專書論文譯著
1.中川一郞著,鄭玉波譯,1983。〈稅法之解釋要素〉,鄭玉波編,《民商法問題研究(一)》。臺灣:鄭玉波,頁585-607。
2.金子宏著,鄭玉波譯,1982。〈論租稅法律主義〉,鄭玉波編,《民商法問題研究(三)》。臺灣:鄭玉波,頁207-215。
3.金錫煥著,趙銀姬譯,2012。〈韓國企業所得稅立法與判例的最近動向〉,劉劍文主編,《財稅法論叢(第12卷)》。中國:中國法律。頁19-26。
(五)期刊論文
1.于曉潔,2005/12。〈英國反避稅“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的演變〉,《山東行政學院 山東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6期,頁73-75。
2.王文欽,1999/1。〈英國判例上反避稅政策的演變〉,《中外法學》,第1期,頁104-107。
3.呂炳寬、王淑婷,2019/3。〈我國非營利組織租稅減免與司法審查〉,《財稅研究》,第48卷第2期,頁26-52。
4.吳德華,2012/9。〈美國經濟實質原則成文法化對稅務實務影響之探討〉,《高大法學論叢》,第8卷第1期,頁137-216。
5.余鵬峰,2018/2。〈反避稅視角下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改〉,《稅務研 究》,總第397期,頁68-73。
6.李惠宗,2017/12。〈稅法上「經濟觀察法」的適用及其界限-兼論錯誤的實質課稅「原則」(上)〉,《法令月刊》,第68卷第12期,頁1-22。
7.李惠宗,2018/1。〈稅法上「經濟觀察法」的適用及其界限-兼論錯誤的 實質課稅「原則」(下)〉,《法令月刊》,第69卷第1期,頁1-33。
8.李大慶,2012/6。〈從財產稅到環境稅:中國大陸資源稅改革之綜合考 量〉,《月旦財經法雜誌》,第29期,頁141-159。
9.李弘仁,1995/7。〈稅法上借用概念之解釋與私法之關係〉,《經社法制 論叢》,16期,頁247-266。
10.林文生,2008/8。〈新《企業所得稅法》中反避稅一般條款法律適用的困境與對策〉,《稅務研究》,第279期,頁57-60。
11.林其玄,2017/7。〈美國稅法上經濟實質原則之規定〉,《全國律師》,第21卷第7期,頁57-73。
12.施智謀,1976/4。〈從租稅債務關係談民法規定之適用〉,《憲政思潮》,第34期,頁1-9。
13.施智謀,1979/11。〈民法之規定如何適用於租稅法(一)〉,《財稅研 究》,第11卷第6期,頁6-24。
14.柯菲菲,2011/10。〈我國實質課稅原則研究之批判——兼論實質課稅原 則的定位與適用〉,《四川理工學院院報(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5期,頁63-66。
15.高陽、賈蘭霞,2015/1。〈深入解讀《一般反避稅管理辦法(試行)》─訪國家稅務總局國際稅務司副司長王曉悅〉,《國際稅收》,2015年1期,頁39-41。
16.徐孟洲、葉姍,2008/2。〈特別納稅調整規則法理基礎之探究〉,《稅務研究》,第2期,頁54-56。
17.陳敏,1982/12。〈租稅課徵與經濟事實之掌握—經濟考察方法〉,《政大法學評論》,第26期,頁1-25。
18.陳敏,1981/12。〈憲法之租稅概念及其課徵限制〉,《政大法學評論》, 第24期,頁33-58。
19.陳清秀,1991/3。〈論租稅規避〉,《植根雜誌》,第7卷第3期,頁1-21。
20.陳新民,2000/10。〈一個新的立法方法─論「綜合立法」的制度問題─〉,《法令月刊》,第51卷第10期,頁137- 161。
21.陳榮哲、陳建宏,2009/4。〈經濟觀察法與實質課稅原則─兩個概念的再考〉,《軍法專刊》,55卷2期,頁121-152。
22.陳清秀,2016/3。〈稅法的融合理論〉,《植根雜誌》,32卷第8期,頁293-324。
23.陳清秀,1993/12。〈法律行為無效與稅捐之課徵--介紹行政法院82 年9 月庭長評事聯席會議決議〉,《植根雜誌》,第9卷第12期,頁36-40。
24.黃茂榮,2011/1。〈稅捐法與民事法(三)〉,《植根雜誌》,第27卷第1 期,頁19-40。
25.黃茂榮,2011/2。〈稅捐法與民事法(四)〉,《植根雜誌》,第27卷第2期,頁1-27。
26.黃曉韡、陳文裕,2015/5。〈一起特別納稅調整案的啟示〉,《稅務研究》,總第363 期,頁78-81。
27.湯潔茵,2012/9。〈《企業所得稅法》一般反避稅條款適用要件的審思與 確立─基於國外的經驗與借鑒〉,《現代法學》,第34卷第5期,2012年9月,頁162-171 。
28.張璐怡,2007/7。〈”非法所得课税”辨析〉,《法制與社會》,頁54-55。
29.張軍立、李霞,2010。〈新《企業所得稅法》的一般反避稅條款再審視〉,《河北法學》,28期第9號,頁170-173。
30.楊靜怡,2018/10。〈中國稅制發展概況〉,《財政園地》,第71期,頁6-10。
31.楊葉承、張雅鈞,2015/11。〈我國實施反避稅制度之影響評估〉,《財 稅研究》,第44卷第6期,頁38-68。
32.葛克昌,1977/6。〈租稅規避之研究〉,《台大法學論叢》,第6卷第2 期,頁169-187。
33.葛克昌,2014/1。〈租稅法律解釋與違憲審查〉,《人權會訊》,第111 期,頁10-18。
34.葛克昌,2008/11。〈經濟觀察法與量能原則〉,《月旦法學教室》,第73期,頁69-75。
35.葛克昌,2002/1。〈信託行為與實質課稅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 80期,頁26-31。
36.葛克昌,2010/4。〈納稅者權利之立法與司法保障(上),《人權會訊》, 96期,頁26-33。
37.翟繼光,2007/3。〈也論非法所得的可稅性─非法所得課稅問題爭論之誤區〉,《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3期,頁33-36。
38.蔡朝安、游成淵,2004/9。〈淺談稅捐規避與逃漏稅捐之區別〉,《稅務旬刊》,第1908期,頁32-34。
39.鍾芳樺,2018/3。〈租稅正義與一貫性原則:論Tipke租稅正義理論及其 對稅捐法律的標準〉,《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7卷第1 期,頁1-61。
40.熊偉、王宗濤,2013。〈一般反避稅立法思辨〉,《國際稅收》,第4期, 頁6-10。
41.蕭茜文,2013/9。〈遏止稅基侵蝕與利潤移轉國際發展近況〉,《當代財 政》,第33期,頁99-103。
(六)期刊論文譯著
1.北野弘久著,許志雄譯,1985/9。〈實質課稅原則〉,《財稅研究》,第17卷5期,頁125-134。
2.谷口勢津夫著,蔡孟彥譯,2016/7。〈日本稅基侵蝕與利潤移轉(BEPS)對策基本內容〉,《財稅研究》,第45卷第4期,頁37-46。
(七)學位論文
1.宋政佳,2014。《稅捐歸屬之研究》。臺灣: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2.沈忠義,2007。《實質課稅原則在稅法上之適用-以公共設施保留地與建地分割課徵贈與稅適法性之探討為中心》。臺灣: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3.李梅英,2010。《營利事業不合營業常規交易課稅之研究》。臺灣:成功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4.林其玄,2019。《論租稅規避之認定與實質課稅原則之適用》。臺灣: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5.林瑞豐,2007。《我國納稅者權利保護之探討-以大法官會議解釋為中心》。臺灣:逢甲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6.林坤陽,2005。《稅法實質課稅原則一般規範立法之研究》。臺灣: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7.宮春河,2005。《實質課稅原則之法律理論研究》。中國: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8.施朝明,1995。《經濟觀察法在稅法上的應用》。臺灣: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曹超,2007。《論信託避稅的立法規制》。中國:中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10.陳山正,2019。《實質課稅原則與稅捐法律主義之界限--以最高行政法院102年度判字第824號判決為中心》。臺灣:南臺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11.莊文甫,2008。《美國法上所得稅規避之研究》。臺灣: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12.曾本懿,2012。《論租稅規避之法律效果》。臺灣: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13.張育鈴,2006。《從租稅公平原則論我國租稅減免優惠》。臺灣: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14.黃栖堂,2004。《關係企業非常規交易租稅問題之研究》。臺灣:逢甲大學會計與財稅研究所碩士論文。
15.劉健右,2008。《租稅規避之研究》。臺灣: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16.羅瑞玉,2005。《租稅法律主義與實質課稅原則之個案研究》。桃園: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7.蘇美惠,2006。《供應鏈管理考量租稅因素之研究》。臺灣:朝陽科技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18.蘇意釗,2004。《所得稅法第四十三條之一非常規交易調整的研究》。臺灣: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八)官方文件
1.財政部稅制委員會,1992/6。《租稅法規解釋適用之探討(研究人員:顏慶章、鄭俊仁、王淑美、姚肇昌、李昭融、徐正筠)》。
2.財政部稅制委員會,2008/11/1。《2008年主要國家稅制概要》。
3.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編,2012/4/30。《中國稅收研究報告(2011年)》。
(九)研究計畫
1.刑愷明,2011。《實質課稅原則在租稅規避上的運用(臺北市政府100年度自行研究報告)》。臺北:臺北市政府。
2.柯格鐘,2013。《公益財団法人交流協会フェローシップ事業成果報告書:日本地方税法之研究》。日本:公益財団法人交流協会。
(十)網際網路
1.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個稅法修正案討論小組,2018/7/21。〈對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的五點建言〉,
2.工商時報,2014/11/21。〈社論-遺產及贈與稅率確應適度調高〉,
3.中國評論新聞,2011/8/31。〈“加名稅”朝令夕改印證了“趁火打劫”的本相〉,
4.中國評論新聞,2011/8/29。〈“加名稅”、“月餅稅”合法徵稅更讓人焦慮〉,
5.中國評論新聞,2011/8/29。〈“月餅稅”流傳折射稅務部門失職〉,
6.行政院新聞傳播處,2017/2/9。〈行政院會通過「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與美國在台協會合作促進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執行協定」〉,
7.江彥佐,2018/11/12。〈稅法之解釋與適用—兼論法學論文寫作方法〉,
8.朱敬一,2014/5/30。〈《21世紀資本論》導讀與對照(3): 遺產稅的絕對必要〉,《風傳媒》,< https://www.storm.mg/article/23036?page=1>。
9.自由時報,107/7/9。〈配套+誘因 租稅專法盼引資回台〉,
10.自由新聞網,2004/9/16。〈娼妓課稅?一場誤會〉,
11.巫其倫,2019/5/7。〈避稅天堂洗污名 開曼群島再修法〉,《自由時報》,
12.陳清秀,2010/7/13。〈稅捐規避與處罰〉,《國政研究報告》,
13.陳朝建,2005/5/21。〈財政法教室:憲法對租稅法律主義的定位〉,
14.陳新民,2007/1/19。〈一個新的立法方法─論「綜合立法」的制度問題〉,
15.郭幸宜,2019/1/30。〈避稅天堂消失了!以後到BVI、開曼群島設境外公司要有實質經濟活動〉,《鉅亨網》,
16.蘋果日報,2004/9/16。〈四萬娼妓不再免稅 財部擬廢陋規 私娼:寧繳稅不願送紅包〉,
17.蘋果日報,2014/1/25。〈蘋論:錦衣玉食還避稅〉,
18.蘋果日報,2014/11/17。〈張忠謀:降遺產稅 錯誤決策〉,
19.梁發芾,2011/8/31。〈稅收國庫主義應該緩行〉,《中國經濟時報》,

二、 日文部分
(一)專書
1.八ツ尾順一,2011。《租税回避の事例研究》。東京:清文社。
2.川田剛,2009。《節税と租税回避―判例にみる境界線》。東京:税務経理協会。
3.川田剛.ホワイト&ケース外国法事務弁護士事務所,2010。《ケースブック海外重要租税判例》。東京:財経詳報社。
4.中川一郞編,1977。《税法学体系》。日本:ぎょうせい。矢內一好,2015。《一般否認規定と租税回避判例の各国比較―GAARパッケージの視点からの分析》。東京:財経詳報社。
5.今村隆,2015。《租税回避と濫用法理―租税回避の基礎的研究》。東京:大蔵財務協会。
6.木村弘之亮,1998。《租税法総則》。東京:成文堂。
7.日本租税理論學會20周年記念出版編集委会編,2012。《税金百名言》。東京:中央経済社。
8.田中二郞,1990。《租税法》。日本:有斐閣。
9.北野弘久,1983。《現代税法の構造》。東京:勁草書房。
10.北野弘久,1981。《税法講義(改訂版)》。東京:中央経済社。
11.北野弘久,1980。《日本税法体系》。日本:学陽書房。
12.北野弘久,2007。《税法学原論(第六版)》。日本:青林書院。
13.北野弘久,1972。《税法学の基本問題》。日本:成文堂。
14.谷口勢津夫,2014。《租税回避論―税法の解釈適用と租税回避の試み》。東京:清文社。
15.谷口勢津夫,2012。《税法基本講義》。東京:弘文堂。
16.佐藤信祐,2009。《組織再編における包括的租税回避防止規定の実務》。東京:中央經濟社。
17.村井正,1973。《現代租税法の課題》。日本:東洋経済新報社。
18.吉田和夫,1991。《入門現代日本財政論―公共部門の現実と理論》。日本:有斐閣。
19.吉良実,1980。《実質課税論の展開》。東京:中央経済社。
20.金子宏,2016。《租税法(第21版)》。日本:弘文堂。
21.松沢智,1999。《租税法の基本原理―租税法は誰のためにあるか》。日本:中央経済社。
22.松田直樹,2009。《租税回避行為の解明―グローバルな視点からの分析と提言》。東京:ぎょうせい。
23.清永敬次,2007。《税法》。日本:ミネルヴァ書房。
24.清永敬次,1995。《租税回避の研究》。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
(二)專書論文
1.今村隆,2016。〈租税回避の意義と G8 各国の対応〉,財務省財務総合政策研究所編,《フィナンシャル・レビュー》,平成28年第1号(通巻第 126 号),頁17-46。
2.谷口勢津夫,2015。〈租税回避と税法の解釈適用方法論〉,岡村忠生編著,《租税回避研究の展開と課題》。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頁1-34。
3.岡村忠生,2008。〈グレゴリー判決再考-事業目的と段階取引-〉,税務大学校編,《税務大学校論叢40周年記念論文集》。日本:税務大学校。頁86-131。
(三)專書論文譯著
1.K.ラーレンツ著,米山隆譯,1991。《法学方法論》(Methodenlehre der Rechtswissenschaft)。東京:勁草書房。
2.アルベルト・ヘンゼル著,杉村章三郞譯,1931。《獨逸租税法論》。東京:有斐閣。
(四)期刊論文
1.小田信秀,1999。〈所得税における同族会社の行為計算否認を巡る諸問題〉,《税務大学校論叢》,33号,頁1至124。
2.小山廣和,2001/10。〈戦後日本税法学説史研究序論――『科学的』税法学の誕生と当時の若干の理論的課題──〉,《法律論叢》,第74巻第2.3号,頁57-148。
3.上平範璋,1976/11。〈現代租税法の基礎理念〉,《中央学院大学論叢》,第11卷,976年11月,頁221-247;
4.今村隆,2011/5。〈借用概念論・再考〉,《税大ジャーナル》,16期,頁25-53。
5.片上孝洋,2010/9。〈租税法律主義の再考―「租税立法権制約の基本原理」の提唱―〉,《社学研論集》,16号,頁267-282。
6.戶松秀典,2011。〈訴訟・裁判:武富士贈与税決定処分取消等請求事件〉,《学習院法務研究》,第3号,頁145-151。
7.石黑秀明,2012/7。〈租税原則と租税正義に関する一考察〉,《上武大学ビジネス情報学部紀要》,第11巻第1号,頁1-30。
8.本部勝大,2015。〈経済的実質主義の制定法化に関する一考察(2・完)-アメリカ連邦所得税における議論を中心として-〉,《法政論集》,264 号,頁229-260。
9.白木康晴,2011/10。〈裁判例における租税回避行為否認理論の研究〉,《税大ジャーナル》,第17期,頁59-96。
10.矢內一好,2014/7。〈英国税務会計史⑼〉,《商学論纂》,第56巻第1.2号,頁199-223。
11.矢內一好,2015/3。〈英國稅務會計史(10)〉,《商學論纂》,56巻第3.4號,頁159-184。
12.辻富久,2006。〈租税回避行為に関する一考察〉,《國士舘大學政經論叢》,18期3.4巻,頁93-128。
13.池田里江,2006。〈税法入門(第10回)相互売買による代金相殺決済は補足金付交換契約と認定しうるか〉,《LIBRA》,3 卷6号,頁36-37。
14.村上泰治,1977。〈同族会社の行為計算否認規定の沿革からの考察〉,《税務大学校論叢》,11号,頁228-308。
15.長谷川忠一,1964。〈税務原則序說──租税法律主義と実質課税の限界──〉,《駒沢大学商経学会研究論集》,第5輯,頁20-34。
16.松田直樹,2007。〈実質主義と法の濫用の法理-租税回避行為の否認手段としての潜在的有用性と限界-〉,《税務大学校論叢》,55号,頁1-154。
17.茂木繁一,1972/7。〈税法における実質主義について-その総論的考察-〉,《税務大学校論叢》,第6卷,頁53-99。
18.高木克己,2010/9。〈実質課稅の原則における論理〉,《駒大經営研究》,第41卷(第3.4號),頁83-410。
19.森信茂樹,2016/3。〈BEPSと租税回避への対応--一般的否認規定の整備〉,《租税研究》,頁5-16。
20.趙珍姬,2008。〈韓国の租税法における実質課税原則の適用限界一判例を中心として-〉,《国士館大学大学院政経論集》,11号,頁121-147。
(五)研討會論文
1.金子宏,2008。〈随筆 シャウプ博士の想い出〉,《税務大学校論叢40周年記念論文集》。日本:稅務大学校。頁1-9。
(六)網際網路
1.東京税経新人会分科会発表チーム,2011年8月。〈改正国税通則法納税者の権利を守るためには〉,《税経新報》,592号,《税経新人会全国協議会》,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