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競值架構應用在高中校長課程領導角色之研究—以跨校級高瞻課程發展為例
作者:邱緗伶
作者(外文):Hsiang-Ling Chiu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
指導教授:湯家偉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0
主題關鍵詞:課程領導角色高中校長跨校級課程競值架構高瞻課程cross-school curriculum companionshipHigh Scope Curriculumcurricular leaderprincipal of high schoolCompeting Values Framework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校長課程領導角色,就個案學校校長在高瞻計畫的課程領導現況與具體作為,利用競值架構分析校長在校內高瞻課程發展及跨校級課程夥伴關係上扮演的領導角色。透過競值架構進行高中校長課程領導角色的整合性分析,得以更完整地瞭解校長課程領導角色的兼容並蓄樣貌。
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透過個案訪談的方式,運用競值架構之分析概念整合出校長課程領導角色之向度指標,綜合文獻探討和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結論與建議。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 競值架構適於作為校長課程領導角色分析之框架
採取競值架構研究途徑能對校長課程領導角色的複雜多樣,能以兼容並蓄的方式研究,爬梳出通盤性與整合性之面向。校長須因勢扮演不同課程領導角色,發揮彈性化的平衡領導風格。
二、 競值架構下的校長課程領導角色
在校長課程領導指標的四大層面、十六個分層面中個案學校校長扮演的課程角色,分別是:
1、 開放系統領域:校長是「革新課程的發展者和實踐者」、「理念的追尋實踐者」、「資源提供者」和「趨勢與新興議題的感知者」。
2、 人際關係領域:校長在課程領導上扮演「學習型組織的建立者」和「催化者」等角色;對教師扮演的是「教導者」、「關懷者」;「激勵者」和「合作者」等角色;在支持教師發展創新課程上扮演「機會的組織者」、「課程活動領導者」等角色。
3、 內部過程領域:校長的課程領導表現在「協調者」、「人際的溝通協調者」、「成員的領航合作者」、「促進者」和「課程評鑑評估者」等角色。
4、 理性目標領域:校長是「倡導者」、「發展者」、「設定並實施目標者」、「系統的永續工程師」和「學生績效責任者」等角色。
三、 競值架構下的校長課程領導角色之重要性
個案校長在高中與大學合作的課程發展中扮演領導角色的重要性,在競值架構下各層面中校長課程領導角色特點,分別是:
1、 開放系統領域:校長是「促進課程變革的革新者」、「建構學校課程願景的夢想家」和「爭取課程資源的企業家」。
2、 人際關係領域:校長在課程領導上扮演「鼓勵教師參與課程發展-組織跨校級的教師專業社群」和「提升教師課程專業知能-提升教學品質的導師」和「課程利害關係人參與合作-主動關懷組織成員的同理者」等角色。
3、 內部過程領域:校長的課程領導表現在扮演「課程溝通協調能力—課程合作的協調者」、「課程規劃、設計與實施—夥伴關係中問題解決者」和「課程評鑑與回饋—督導高瞻課程執行成效」等角色。
4、 理性目標領域:校長是「設定課程目標—促進教師達成課程目標」、「引領視導課程實施—明確引導學校課程變革方向」和「強化學生學習品質和學習成效—提升課程的價值性」等角色。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俾供教育行政機關、高中校長及後續研究者做參考。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a high school 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hip. Based on particular principals’ curricular leading situations and specific actions, using Competing Values Framework (CVF) as a way to analyze the leadership in intramural High Scope Curriculum and cross-school curriculum companionship.
Making integrated analysis through the CVF, we’re able to get a more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varieties of a 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hip.
To achieve the goal, I interviewed three principals, three professors, and nine teachers as individual cases and organized dimensionalities of the 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hip by the CVF. Combined with literature reviews, results of researching, and discussions, I brought out some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The followings are the main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1. The CVF is a suitable frame to analyze 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ing role.
By using the CVF, we’re able to keep the varieties of 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hip, and clarify the compatibility and integrated aspects.
2.Principals’ curricular leading roles under the CVF.
The roles of individual cases’ principals playing inside 4 major targets and 16 related targets of “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ing Targets” are in below:
1) Open Systems Model:
A Principal is a Developer and Doer of renovating courses, a Fulfiller of ideas, a Provider, and a Sensor of trend and upcoming issues.
2) Human Resources Model:
In curricular leading, a principle is playing the roles such as the Constructor of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the Facilitator; to teachers, an Edifier, the one who Shows Concern, a Motivator, and a Cooperator; when supporting teachers to develop renovating courses, an Opportunities Organizer, and an Instructor of curricular activities.
3) Internal Process Model:
The principal’s curricular leadership shows when playing the roles such as the Coordinator, the Bridge of communicating, the Head of cooperation, a Promotor, and an Evaluator.
4) Rational Goal Model:
A principal is an Advocate, Developer, the one who Sets goals and achieves, the engineer of system eternizing, and the one who Takes responsibility of students’ outcomes.
3. The importance of 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hip
Under the CVF, the characteristics in multiple aspects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dividual cases’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ng courses between high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For examples:
1) Open Systems Model:
A principal is a Renovator of curricular reconstructions, the Dreamer of curriculum visions, and an Industrialist of winning curricular resources.
2) Human Resources Model:
In curricular leading, a principal is playing the roles such as the Encourager of organizing cross-school teacher expertise societies, the Mentor of raising the level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he one who Shows initiative empathy.
3) Internal Process Model:
The principal’s curricular leadership shows when playing the roles such as the Coordinator inside curriculum cooperation, the Problem-solver inside the companionship of the curriculum planning,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and the Supervisor of the compliance of the High Scope Curriculum.
4) Rational Goal Model:
A principal Sets curricular goals and Promotes teachers to achieve, Makes a clear guide of curricular renovations, Raises the curricular value while strengthening students’ learning qualities and outcomes.
Lastly, there are som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as a reference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ng agencies, high school principals and follow-up researchers.
一、中文書目
丁一顧(2014)。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調查研究:關注學生學習成效為焦點。課程與教學季刊,17(1),226-227。
方正維(2006)。偏遠地區國小校長課程領導之行動研究-以推動阿拉巴灣國小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台東縣。
王月美(2001)。國小校長課程領導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師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王秀玲(2000)。國民小學校長遴選制度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院國教所,台北市。
王明政(2013)。高中職校長的領導品質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高雄市。
王明華(2015)。校長競值架構領導行為與教師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高屏地區原住民重點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縣。
王建軍、黃顯華(2001)。教育改革的橋樑:大學與學校夥伴合作的理論與實踐。香港:香港教育研究所。
王為國(2001)。邁向九年一貫的課程領導。國教輔導,41(2),頁2-5。
王霄燕(2001)。國小校長課程領導實際之研究-以一位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學校校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王蕙萍(2011)。國民小學校長競值領導風格、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意願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學視導碩士學位學程,屏東縣。
江岷欽(1993)。組織分析。臺北市:五南。
江澈(2007)。私立高級中學校長競值領導、教師專業承諾、組織創新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私立高中有效經營模式之建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江蕙伶、張繼寧(2011)。專業學習社群(PLC)。臺灣師資培育電子報,24。線上檢索日期:2019 年 5月 27 日。
何泰昇(2002)。校長課程領導之個案研究-以桃園縣一所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何憲昌(2009)。嘉義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行為及其成效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余孟和(2019)。國小校長變革領導能力類型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以競值架構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研究所,台東縣。
吳怡儂(2013)。北部六縣市國民中學學校夥伴關係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台北市。
吳明隆(2004)。有效能的學校特性與校長角色。國教之友,55(3),54-63。
吳勁甫(2003)。競值架構應用在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吳勁甫(2008)。競值架構應用在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吳淑敏(2009)。高中職校長領導力、情緒智慧與學校執行力之關係研究。高應科大人文社會科學學報,6(1)41-163。
吳清山(1996)。學校行政。臺北: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2010)。校長課程領導v.s教師教學品質。師友月刊,514,8-13。
吳清山、林天祐(2001)。教育名詞。教育資料與研究,38,47-50。
吳鳳珠(2012)。台南市國民小學校長競值領導與教師專業承諾及專業發展評鑑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教育領導與評鑑研究所,台南市。
吳慧真(2006)。台中縣市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角色知覺與踐行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吳耀明(2005)。校長課程領導理念與實踐之研究:以屏東縣一所國小校長為例。國民教 育研究學報,15,157-182。
宋雯榮(2008)。高雄市國小校長競值領導行為、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李玉娟(2009)。臺北縣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角色知覺與角色踐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李立泰(2018)。教導型組織對高中校長在學校領導經營與實踐策略的啟示。學校行政,115,175-189。
李姿儀(2014)。一位國小校長課程領導之個案研究 -以推動童詩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縣。
李富美(1998)。校長角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一所國民小學之觀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東市。
李錫津(2000)。校長的課程領導。課程與教學通訊,4,1-2。
沈水柱(2004)。國中校長課程領導之行動研究─以大穆降國中九年一貫數學課程銜接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沈志勳(2011)。競值架構應用在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文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縣。
沈進發(2001)。台北縣國民小學初任校長工作內涵入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卓家意(2010)。國民小學校長競值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台北市。
卓靜宜(2011)。以方案改變理論來檢視高瞻計畫中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以三所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周倢如(2013)。實施高瞻計畫之中學與大學夥伴關係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台北市。
林文生(1998)。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以一所學校課程發展的經驗為例。「現代教育論壇:新世紀的新課程」發表之論文,台北師範學院。
林文律(1997)。美國中小學初任校長適應問題及校長培育重點之探討。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0,53-110。
林永發(2010)。從校本課程到高瞻計畫-麗山高中專業學習社群的經驗分享。中等教育,61(2),152-165。
林言同(2014)。學校變革領導歷程中之弔詭現象及因應個案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經營與管理,台南市。
林明地(2000)。校長課程領導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載於國立臺南師範學院(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頁155-175)。高雄:復文。
林明地(2002)。校長學―工作分析與角色研究取向。台北市:五南。
林建良、黃台珠、莊雪華、趙大衛(2013)。發展一延伸性CIPP課程評鑑模式運用於高瞻計畫課程以高中機器人課程為例。科學教育學刊,21(3),237-262。
林建良、黃台珠、莊雪華、趙大衛(2013)。發展一延伸性CIPP課程評鑑模式運用於高瞻計畫課程以高中機器人課程為例。科學教育學刊,21(3),237-262
林思伶、蔡進雄(2005)。論凝聚教師學習社群的有效途徑。教育研究,132,99-109。
林淑芬(2001)。競值架構在國中校長領導行為及學校組織文化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南投縣。
林清江(1998)。教育社會學新論。台北:五南。
林瑞錫(2000)。國民小學校長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新竹市。
林耀堂(2004)。思維模式在學校組織弔詭領導的應用—以阿多諾的「非同一性 思維」深化並提昇「競值途徑」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7(2),131-152。
邱怡和(2009)。競值途徑應用在國民中學校長領導行為、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縣。
邱俊傑(2014)。屏東縣國民中學兼行政教師知覺校長競值架構領導模式、組織氣氛與其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縣。
邱惜玄(2001)。校長課程領導之實踐歷程-以東山國小為例。「論文發表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領導理論與實務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邱瑋芸(2008)。高中「新興科學技術」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實施之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台北市。
姚麗英(2018)。高中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 學校行政,114,109-134。
施良方(1997)。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洪福源、鄭光燦(2013)。高中校長轉型領導、學校學業樂觀、教師學業樂觀與學生成績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學報,47(2),47-71。
科技部(2016)。第二期高瞻計畫資訊平台。取自: https://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cat=7625
科技部(2016)。第三期高瞻計畫資訊平台。取自:http://highscope.ntue.edu.tw/Nav/about_origin
范秀珠(2008)。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角色知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新竹市。
韋旭陽(2012)。競值架構領導型態對設計組織文化與效能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台北市。
孫瑞霙(2002)。競值架構下領導型態、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技術學院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新北市。
徐吉春(2008)。教學領導與課程領導。載於黃宗顯等(合著),學校領導:新理論與實踐(初版一刷)(頁267-292)。台北:五南。
徐超聖(1999)。發揮校長的課程領導落實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載於台北師範學院主編,「自主與超越:九年一貫課程的變革與展望」(頁27-55)。台北:編者。
秦夢群(1996)。興革理論在教育行政上的應用與反響。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NSC84-2413-H-004-015)。
秦夢群(2013)。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台北市:五南。
高淑惠(2014)架構下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 --以中部三縣市完全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高博銓(2001)。課程領導的理念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89,59-65。
高新建(2002)。學校課程領導者的任務與角色探析。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3,113-128。
張宇樑(2014)。運用專業成長活動促進高職教師探究教學之覺轉變之個案研究。科學教育學刊,22(4),363-388。
張伯瑲(2011)。競值架構應用在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台北市。
張佳琳(2002)。課程改革的政治社會學分析─以技職一貫課程改革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振成(1996)。教育改革聲中校長的角色與作為。高市文教,61,7-12。
張堯卿(2018)。高中實務社群中教師實踐智慧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張雯娟(2005)。高職校長學校本位課程領導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彰化縣。
張嘉育(1998)。認識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23-48。台北:揚智文化公司。
張嘉育(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張嘉育(2002)。學校本位課程改革。新北市:冠學文學。
張德銳(2000)。 我國中小學學校組織變革的新方向。初等教育學刊,8, 279-296
梁慶銅(2008)。中部四縣市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創新經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台中市。
莊明貞主編(2005)。課程領導的理念與實務。臺北市:高等教育。
許惠玲(2007)。桃園縣國小校長競值架構領導型態對教師快樂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縣。
許惠茹(2008)。校長領導學校本位課程永續發展經驗之探究。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6(4),71-108。
許嘉政(2004)。從權力結構的角度談校長的領導角色。學校行政,33,161-166。
許嘉純(2009)。競值架構之校長領導效能與教師工作士氣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南投縣。
郭碧玄(2007)。一位國小女性校長卓越領導風格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學校行政碩士班,新竹縣。
郭福豫(2015)。高職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彰化縣。
陳文慶(2008)。競值架構應用在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臺北市。
陳玉升(2010)。國小優質轉型課程領導策略之研究─以雲林縣的經驗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雲林縣。
陳光煌(2005)。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角色之研究—以台東縣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台東縣。
陳秀卿(2012)。競值架構應用於學校本位課程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班,台南市。
陳育祥(2016)。透過設計思維的藝術教育-以科技部高瞻計畫課程為例。教育脈動,6,100-112。
陳佩英、焦傳金(2009)。分散式領導與專業學習社群之建構:一所高中教學創新計畫的個案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1),55-86。
陳映芝(2007)。冒險教育課程領導風格模式之初探。體驗教育學報,1,1-12。
陳美玉(2004)。合作發展經驗教師專業實踐理論與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49(1),123-138。
陳浙雲(2004)。縣市課程督學課程領導角色知覺與角色踐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陳毓凱(2005)。「問題本位學習」教學模式對國中二年級學生自我導向科學學習傾向與科學學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市。
陳慕能(2011)。高職校長課程領導、教師改革支持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關係(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彰化縣。
陳諭葳(2010)。國民小學教育夥伴關係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陳錦蓮(2005)。學校層級課程評鑑之課程領導與作為。國教新知,52(2),62-72。
傅斌暉(2013)。高中藝術教師跨領域領導與協同教學之個案研究— 以中山女中高瞻計畫(2007~2010)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台北市。
單文經、高新建、游家政、蔡清田、張明輝等譯(2000)。革新的課程領導。台北市:學富文化。
曾崇賢、段曉林、靳知勤(2011)。探究教學的專業成長歷程─以十位國中科學教師的 觀點為例。科學教育學刊,19(2),143-168。
曾榮華(2006)。一位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實踐智慧之研究:課程美學探究取向(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市。
曾懿慧(2006)。苗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女性校長領導角色知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臺北市。
游家政(1999)。再造九年一貫課程圖像-課程綱要的規畫構想與可能問題。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編:現代教育論壇(五),71-89。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游家政(2005)。國中校長的轉型課程領導。北縣教育,54,16-20。
鈕文英(2007)。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馮清皇(2000)。台北市校長證照制度之我見。載於現代論壇。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黃中昕(2017)。高中學校本位課程轉化之中間領導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台北市。
黃旭鈞(2001)。中小學校長實施課程領導的重要課題與策略。初等教育學刊,10,
黃旭鈞(2003)。課程領導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黃志豪(2009)。競值架構應用在高雄市國小校長組織變革領導角色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黃秀霞(2013)。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社群互動、學校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黃怡雯(2012)。國中校長課程領導指標建構與實證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高雄市。
黃政傑(1992)。課程改革。台北市:漢文。
黃政傑(1998)。課程設計。台北:東華書局。
黃振球(1992)。有效能的校長。中等教育,4,73–85。
黃淑馨(1997)。新世紀國民小學校長之角色與作為。教師天地,87,58-63。
黃富揚(2019)。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之個案研究:創新擴散理論視角(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台中市。
黃富揚、賴志峰(2019)。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之個案研究:創新擴散理論視角。教育科學期刊,18(2),107-130。
黃琡晴(2012)。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競值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市。
黃華起(2010)。國民小學校長競值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台中市。
黃超陽(2003)。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行為之研究-以花蓮縣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縣。
黃超順(2000)。校長在九年一貫課程應扮演的角色。師友,393,21-24。
黃開成(2006)。競值途徑模式在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應用-以彰化縣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南投縣。
黃鳳瑛(2003)。國民小學女性校長領導角色知覺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黃麗燕(2014)。競值架構應用在校長領導效能、教師專業承諾及學校校能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台中市。
黃馨慧(2006)。競值架構應用在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行政與領導研究所,花蓮縣。
楊文堯(2013)。360度領導者之挑戰-高中校長的全方位領導。學校行政,86,1-19。
楊文慶(2002)。一所國中校長課程領導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楊巧玲(2002)。變遷中的校長角色與職責及其對校長培訓、甄選與評鑑的啟示。載於林文律(主編),中小學校長培育證照甄選評鑑與專業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51-168。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楊怡婷 (2019)。十二年國教校訂課程實施之挑戰與因應。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1),201-204。
楊豪森(2008)。綜合高中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葉連祺(2014)。國小校長課程領導之實踐課題。學校行政,91,1-32。
葉興華(2000)。從課程領導的角色期望-談我國國小校長課程領導之困境與展望。載於課程領導理論與實務國際學術研討會手冊資料,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葉興華(2002)。從課程領導者的角色期望-談我國國小校長課程領導之困境與展望。初等教育學刊,13,177-200。
過修齊(2011)。競值架構應用在國民小學校長領導效能、學校組織效能與教師工作士氣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南投縣。
廖文川(2018)。競值架構應用在國民中學校長領導行為、學校組織創新與組織變革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南投縣。
甄曉蘭(2001)。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台北:元照出版社。
趙梓晴(2011)。高雄縣市國小初任校長競值領導角色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趙廣林(1996)。校長教學領導的行動策略。中等教育,53,156-165。
劉治明(2011)。高雄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校長角色知覺及其向上影響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縣。
劉芹樺、馮丰儀(2019)。以課程領導共譜課程發展協奏曲。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10),105-112。
劉恆昌(2014)。「領導場域」的實作邏輯: 一所高中校本課程發展的個案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台北市。
歐用生(2000)。學校本位課程改革:爭議與回應。國民教育,40(3),2-9。
歐用生(2004)。校長的課程領導和專業成長。研習資訊雙月刊,21(1),60-70。
歐用生(2017)。校長學習即領導-校長的學習與學習領導。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新航向---校長領導與學校創新(頁27-52)。台北市:學富文化。
潘慧玲、楊錦心、張嘉育、王如哲、張樹倫、黃文振(2004)。高職學校層級課程領導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成果報告。
潘慧貞(2001)。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角色與任務之研究-以盛世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蔡松諺(2013)。屏東縣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校長角色內涵與角色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蔡培村、武文瑛(2004)。領導學:理論、實務與研究。高雄:麗文文化。
蔡進雄(2009)。國民中小學校長領導之硏究:專業、情緖與靈性的觀點(初版)。台北:高等教育。
鄭崇趁(2013)。教育經營學:六說、七略、八要。台北市:心理。
鄭彩鳳(1996)。競值途徑應用在高中職校長領導角色、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高雄市。
鄭彩鳳(1999)。競值途徑應用在學校組織行為分析之研究。教育研究,6,53-68。
鄭彩鳳(2007)。校長競值領導效能研究:理論、指標與衡量。臺北:高等教育。
鄭淵全(2006)。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角色知覺與作為之研究。當代教育研究,14(3),59-89。
盧正川、黃新賢、吳百祿(2019)。新興科技融入STEM教學之研究-以六龜高中執行科技部高瞻計畫為例。工業科技教育學刊,12,100-114。
蕭錫錡、陳慕能(2005)。因應課程變革職業學校課程管理者應有之作為。課程與教學季刊,8(1),31-48。
賴志峰、張盈霏(2012)。教師領導的研究成果之初步分析。庶民文化研究,6,1-29。
薛仲平(2009)。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競值領導與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台北市。
謝淑琴(2010)。國民中學校長領導角色與學校效能關係之實證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所),新竹市。
謝傳崇(2013)。國際卓越的校長領導:學習關鍵的領導行為。載於黃宗顯等(合著),校長卓越領導的素養與實踐(頁20-35)。台北市:高等教育。
謝傳崇(2014)。翻轉領導的興起與意義。師友月刊,570,78-80。
羅清雲(2010)。高級中學校長課程領導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彰化縣。
羅錦財(2001)。國民中學領導角色與學校組織文化之競值途逕研究--以桃園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羅寶鳳(2017)。透過專業社群建構教師的再學習之路:以花蓮海星中學高瞻計畫的教師社群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10),23-29。
蘇美麗(2003)。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角色與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龔素丹(2002)。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行為及困難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二、西文書目
Adams, J. (2007).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n initial model of curricular leadership culture in middle schools (Doctoral dissertation, Texas Tech University).Retrieved from:http://education.qld.gov.au/curriculum/framework/p-12/
Allport, G. W.(1961).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The American Journal svchiatry, 18, pp.518-523.
Anderson, K. D. (2004). The nature of teacher leadership in schools as reciprocal influences between teacher leaders and principals.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15(1), 97-113.
Bailey, G. D.(1990). How to improve curriculum leadership─Twelve tenets.
Bascia, N., & Hargreaves, A. (2000). Teaching and leading on the sharp edge of change. In N. Bascia & A. Hargreaves (Eds.), The sharp edge of educational change: Teaching, leading and the realities of reform (pp.3-26). New York, NY: Routledge Falmer.
Bolman,L. G. and T. E. Deal(1984). Modern Approaches to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Bradley, L. H.(1985). Curriculum leadership and development handbook.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Brady, L. H.(1988). The principal as a climate factor in Australian schools: Overview of studi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26(1), 73-81.
Brooker, R., Macpherson, I., & Aspland, T. (1999). Moving from the local to the global in theorizing curriculum leadership within an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Retrieved from http://www.aare.edu.au/99pap/mac99332.htm
Bryman, Alan(1999).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In Clegg, S. R., C. Hardy and W. R. Nord eds., Managing Organizations, London:Sage Publications,pp.26-42.
Butcher, J. Bezzina, M. Moran, W. (2011). Transformational partnerships: A new agenda for higher education. 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 36(1), 29-40.
Cameron, K. S., and Quinn, R. E. (1999). Diagnosing and chang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Based on the competing values framework. New York: Addison-Wesley.
Cameron, K. S., Quinn, R. E., DeGraff, J., & Thakor, A. (2006). Competing values leadership: Creating value in organizations . Northampton, MA: Edward-Elgar.
Daresh , J. C., & Playko , M. A. (1997). Beginning the principalship : A practical guid for new school leaders. California : Thousand Oaks.
Day, C., Sammons, P., Hopkins, D., Harris, A., Leithwood, K., Gu, Q., & Brown, E. (2010). 10 strong claims about successful school leadership. Nottingham, UK: National College for Leadership and Children’s Services.
Deal, T. E., & Peterson, K. D. (1994). The leadership paradox: Balancing logic and artistry in school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Dimmock, C., & Lee, J. C. (1999). Curriculum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in second- ary schools: A Hong Kong case study. Schoo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19(4), 332-358.
Drake, T. L., & Roe, W. H. (2003).The principalship (6th ed.).Upper Saddle River, NJ:Merrill.
Drake, T. L.,&Roe, W. H. (1999). The principalship (5th ed.). NJ:Prentic-Hall.
Eisner, E. W. (1995).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he ecology of schooling. In A. C.
Eisner, E.W.(1995).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he ecology of schooling.In A.C.Ornstein&L.S.Behar(eds.),Contemporary issues in curriculum,pp.390-402,Boston:Allyn and Bacon.
Eisner, E.W.(1999).Educational reformand ecology of schooling. In Ornstein ,A. C. & Behar-horstein,L.S.(eds.), Contemporary issues in curriculum. Boston: Allyn and Bacon.
Fidler, B. (1997). School leadership: Some key ideas. 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
Fullan, M.G., & Stiegrlbauer,S.(1991).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2th,N.Y.;Teacher College Press.
Glatthorn, A. A. (2000). The principal as curriculum leader: Shaping what is taught and tested.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Glatthorn, A. A.(1997). The principal as curriculum leader: Shaping what is
Goldring, E. B., & Rallis, S.F. (1993). Principals of dynamic schools: Taking charge of change. Newbury Park, CA: Corwin Press.
Goodlad, J. I. (Ed.). (1987). The ecology of school renewal.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Gross, S. J. (1998). Staying centered: Curriculum leadership in a turbulent era. Alex- andria, VA: ASCD.
Hall, J. M. (1996). Curriculum leadership as perceived by North Denotable monetary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he Dokota.
Hannay, L. M.& Seller, W.(1991). The curriculum role in facilitating curriculum
Hanny, L. M., & Seller, W. (1991). The curriculum leadership role in facilitating curriculum deliberation. Journal of Curriculum and Supervisions, 6(4), 340-357.
Hargreaves, A. & Goodson, I (1996). Teacher''s professional lives: aspirations and actualities . Goodson,I. & Hargreaves,A.(eds), Teacher''s professional lives.London:Falmer Press.
Harrison, M. (1981). School-based curriculumdecision-making: A personal viewpoint. Curriculum Perspective, 2(1), 47-52.
Hart, S. L. and R. E. Quinn (1993). Role Executive Play:CEOs, Behavioral Complexity, and Firm Performance. Human Relations, Vol.46, pp.543-574.
Hawthorne, R. D. , & McConnell, J. R.(1995). The principal and curriculum
Herderson, J. G., & Hawthorne, E.D. (2000). Transformative curriculum leadership(2nd ed.).Upper Saddle River, NJ : Prentice-Hall.
Hoban, G. F. (2002). Teacher learning for educational change: A systems thinking approach. Open University Press.
Hord, S. M., & Hall, G. E. (1983). Three images: What principals do in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Hunt, J. G.et al.(1988). Emerging Leadership Vistas. Massachusetts: Lexington Books.
Jones, R. (2007). The principal''s role in building teacher leadership capacity in high-performing elementary schools: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Florida.
Kotter J. P. (1990). What Leaders Really Do.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1990, pp.103-111.
Krug, S. E.(1992) .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A constructive perspectiv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8 (3),430-443.
Lakshman, C. (2007).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leadership: 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 28(1), 51-75.
leadership. People and Education, 3(1), 111-122.
Lieberman, A. & Rosenholtz, S. (1987). The road to school improvement : barriers and bridge.
Marsh, C. J. (1997).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ideology:Key concepts for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2. London:Falmer Press.
Marsh, C., Day, C., Hannay, L., & McCutcheon, G. (1990). Reconceptualizing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New York, NY: The Falmer Press.
Mintzberg, H.(1973). The Nature of Management. New York:Harper and Row.
Mintzberg, H.(1975). The Manager’s Job:Floklore and Fac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pp.49-61.
Murphy, J. & Beck, L. G.(1994). Reconstructing the principalship:Challenges and possibilities. In Murphy, J. & Louis, K. S. Eds.). Reshaping the principalship (pp. 3-17). Corwin Press.
OECD (2014). TALIS 2013 Results: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ALIS, OECD Publishing. Retrieved from:http://www.keepeek.com/Digital-Asset-Management/oecd/education/talis-2013- results_9789264196261-en#page3
Osguthorpe, R. T. , Harris, R. C., Black, S.(Eds.). (1995). Partner schools: Centers for educational renewal.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Owen, R. G. (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6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Pajak, E., & McAfee, L. (1992). The principal as school leader, curriculum leader. NASSP Bulletin, 7(6), 21-29.
Passe, J. (1995). Elementary School Curriculum. Iowa: Brown & Benchmark.
Quinn, R. E. (1988). Beyond the rational management:Mastering the paradoxes and competing demands of high effectiveness. San Francisco, CA:Jossey-Bass.
Quinn, R. E. and K. S. Cameron (1988). Paradox and Transformation:Toward a Theory of Change i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Cambridge, MA: Ballinger.
Quinn, R. E.(1984), “Applying the Competing Values Approach to Leadership: Toward an Integrative Model”, in Hunt J. G., R. Stewart, C. Schreisheim and D. Hosking (Eds.), Managers and Leaders: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New York:Pergamon.
Quinn, R. E., & Rohrbaugh, J. (1983). A spatial model of effectiveness criteria: Towards a competing values approach to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Management Science, 29(3), 363-377.
Ramsden, P. (2003). Learning to teach in higher education (2nd ed.). London: Routledge.
Romberger,J. L.(1988).Curriculum development leadership for elementary principals.
Sendelbach, N. B.(1993). The Competing Values Framework for Management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A Tool for Understanding Complex Issues and Task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Vol.32, No.1, pp75-99.
Sergiovanni, T. J. (1995). Leadership and excellence in school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1(5), 4-13.
Shen, J., & Crawford, C.S. (2003).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condary principalship. NASSP Bulletin, 87(634), 2-8.
Sorenson, R. D., Goldsmith, L. M., Mendez, Z. Y., & Maxwell, K. T. (2011). The principal’s guide to curriculum leadership.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Stake, J., Briggs, C., & Rowland-Poplawski, J. (2000). Curriculum leadership roles of chairpersons in continuously planning departments.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43(3), 329-356.
Stark, J. S. (2002). Testing a model of program curriculum leadership.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43(1), 59-82.
Tanner, D., & Tanner, L. (1995).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ory into practice(3r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taught and tested.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Tye, K. A. (2003). Global education as a worldwide movement. Phi Delta Kappan, 85(2), 165-168.
Wasley, P. A. (1991). Teachers who lead.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Wiggins, G., & McTighe, J.(2005).Understanding by Design(Expanded 2nd ed.). Alexandria, Virgini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Woods, P. A. (2005). Democratic leadership in education. London: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York-Barr, J., & Duke, K. (2004). What do we know about teacher leadership? Findings from two decades of scholarship.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4 (3), 255-31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