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兒童歷史人物傳記書寫範式研究--以台灣兒童版鄭成功傳記為例
作者:林慈鳶
作者(外文):Lin, Tzu-Yuan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兒童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黃雅淳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0
主題關鍵詞:兒童傳記書寫範式鄭成功歷史人物biography for childrenwriting formatKoxingahistorical fig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傳記以文學方式描繪真實人物的生平,既可引導兒童認識歷史、進入文學世界,又提供理想行為典範,是台灣出版界長年不曾缺乏的兒童讀物。鄭成功在台灣開發史上具有重要歷史地位,其完人形象是國人長久效法的典範。然而二次戰後逾半世紀,台灣經歷戒嚴、解嚴的變革,近二、三十年來言論開放、台灣主體意識日趨高漲,開始有較多評論者對鄭成功反清復明、經營台灣等事蹟,以及鄭成功性格等提出質疑的看法,不同於過往國人普遍認知鄭成功是純粹偉大的民族英雄。本研究以1949年迄今,台灣坊間發行的兒童版鄭成功傳記共八本為研究對象,採內容分析法,分析比較八版本所體現的兒童歷史人物傳記書寫範式--從「作品定位」、「敘介方式」、「行文紀年」、「傳主稱呼」、「謀篇布局」、「持寫立場」六維面加以析理。研究結果發現,八本兒童版鄭成功傳記,在書寫範式的六個維面都呈現多元的面貌,並且某程度顯示出時代變遷和作者專業的差異。其中較值得重視的有三,一是在持寫立場上,解嚴後版本不再強調民族英雄,但對鄭成功征台事蹟,大部分仍是持「收復」台灣說法。二是各版本都重視「讀者意識」為不同年齡層兒童做區隔,但缺乏有共識的區隔章法。三是作者和出版社編輯都不重視加附可佐證史實的實物照片,和可增加讀者空間感的地圖。從研究結果省思,兒童歷史人物傳記的書寫,作者對傳記文類特徵、對歷史人物特色,以及對所訴求年齡層讀者的特性,能有充足的認知,最是關鍵所在。
The biography, written with literary words to depict real individuals, can help children to learn history and intimate paragon of virtue. In Taiwan, the biography books for children are flourishing continuously. Koxinga(Zheng Chenggong) is famous for the exploitation of Taiwan and keeps a perfect image for a long time in Taiwan. However, after the World War Ⅱ, Taiwan went through from declaring martial law to ending martial law. The freedom of speech till now puts into practice for over 30 years. Taiwan Identity is rising to an unprecedented high. The deeds and perfect image of Koxinga was denounced strongly. People did not deem Koxinga as a national hero as before. This study used the method of content analysis to compare the writing format of the historical figure biography based on six dimensions: Genre Identification; Depiction Way; Way of Numbering the Years; Designation of Figure; Content Arrangement; Composing Positi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each dimension possessed multiple writing formats and also exposed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time editions and in authors of expertise. Among them, there are three points deserved to pay attention: 1. After ending martial law, national hero was not emphasized as before, but the view of Taiwan recovery all the same. 2. Audience Sense was paid attention by each author but lack of consistency. 3. Neither author nor editor attached much importance to photos and maps related history.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for depicting historical figure biography for kids that the biography traits, figure's life merits, and audience sense are significant to keep in mind.
一、中文部分
(一)圖書
三民書局大辭典編纂委員會(編)(1985)。大辭典。台北市:三民書局。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1996)。現代漢語詞典(三版)。北京:商務印書館。
尹萍(譯)(2014)。故事造型師 老編輯談寫作的技藝(原作者:Renni Browne, Dave King)。台北市:雲夢千里。(原作2004年二版,原書名:Self-editing for Fiction Writers, Second Edition)
方素珍(文)、蔡達源(圖)(2008)。廖添丁。台北市:青林。
方蘭生(1995)。形象魅力。台北市:希代書版集團。
王志宏(2009)。民眾對警察人員認知程度與警察形象觀感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新竹市。
王明珂(1997)。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市:允晨文化。
王曉波(2001)。鄭成功開台的歷史與意義。載於台灣意識的歷史考察(頁19-27)。台北市:海峽學術。
王麗秋(2008)。戰後台灣教科書中鄭成功之歷史論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台北市。
史明(1980)。鄭氏王朝封建殖民統治下的台灣。載於台灣人四百年史(上)(頁100-113)。San Jose: Paradise Culture Associates(蓬島文化公司)。
田英華(2012)。語言學視角下的傳記體研究。上海市:東方。
石萬壽(1992)。明鄭時期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編),民國以來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頁1153-1175)。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組。
朱文艾(主編)(1985)。世界名人偉人傳4。台北市:圖文。
朱和之(2015)。鄭森(上、中、下卷)。新北市:INK印刻文學。
江仁傑(2000)。日本殖民下歷史解釋的競爭--以鄭成功的形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桃園市。
江仁傑(2006)。解構鄭成功--英雄、神話與形象的歷史。台北市:三民書局。
江日昇(清)。臺灣外記。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按此書為1995年版,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江樹生(譯註)(2003)。梅氏日記:荷蘭土地測量師看鄭成功(原作者:Philippus Daniel Meij van Meijensteen)。台北市:英文漢聲。
余棼蘭(編劇),吳福漳、李幸昇(漫畫)(1990)。鄭成功。台北市:牛頓。
吳正龍(2000)。鄭成功在清史中的定位與評價。載於鄭成功與清政府間的談判(頁227-269)。台北市:文津。
吳安蘭(1980)。鄭成功。台北市:名人。
吳松江(主譯)(2009)。文學術語詞典(七版)(原作者:Meyer Howard Abrams)。北京市:北京大學。(原出版年:1999)
吳建儀(主編)(2007)。鄭成功年譜。載於婆娑之眼--國姓爺足跡文物特展(頁251-253)。台南市:臺南市政府。
吳英長(2007)。兒童傳記文學的分析。載於汪覆維、林俊賢、洪文瓊、陳雅鈴等(編),吳英長老師學思集(一):兒童文學與閱讀教學(頁84-94)。台東市:吳英長老師紀念文集編輯委員會。
吳婉珣(2004)。政治權力與歷史詮釋:以蔣渭水之形象變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新北市。
呂姿穎(2011)。「謝雪紅」書寫中的形象轉化與性別論述--以《我的半生記》、《謝雪紅評傳》與《自傳の小說》為分析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台中市。
李永熾(2004)。什麼是台灣主體性。載於李永熾、李喬、莊萬壽與郭生玉(編)台灣主體性的建構(頁10-19)。新北市:財團法人群策會李登輝學校。
李永熾、李喬、莊萬壽與郭生玉(2004)。台灣主體性的建構。新北市:群策會。
李政賢(譯)(2007)。質性研究品質的紮根。載於質性研究導論(頁349-482)(原作者:Uwe Flick)。台北市:五南。(原出版年2002,二版)
李純青(1993)。鄭成功的歷史地位。載於台灣論(頁33-43)。台北市:人間。
李喬(2004)。文學主體性的建構。載於李永熾、李喬、莊萬壽與郭生玉(編)台灣主體性的建構(頁64-79)。新北市:財團法人群策會李登輝學校。
李筱峰(2013a)。鄭成功真的要「反清復明」嗎?。載於台灣史101問(頁104-106)。台北市:玉山社。
李筱峰(2013b)。鄭成功的兒子鄭經放棄閩南的據點,在台灣建立東寧政權,這算不算是一次台灣獨立建國。載於台灣史101問(頁107-108)。台北市:玉山社。
周宗賢(2002)。是非爭議。載於海上遊龍鄭成功(頁137-160)。台北市:理得。
周英雄、劉紀蕙(編)(2000)。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台北市:麥田。
周素鳳、陳巨擘(譯)(2006)。後殖民主義--歷史的導引(原作者:Robert J. C. Young)。台北市:巨流、國立編譯館。(原出版年:2001)
林一琳(2012)。從金門延平郡王祠看鄭成功信仰、形象與歷史記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桃園市。
林太乙(1996)。林家次女。台北市:九歌。
林文韵、施沛妤(譯)(2009)。兒童文學--理論與應用(原作者:Carol Lynch-Brown與Carl M. Tomlinson)。台北市:心理。(原出版年:2005,五版)
林守為(1988)。兒童文學。台北市:五南。
林念葦(2008)。迷群解讀傳媒訊息與形塑歌手形象之研究--以流行音樂歌手之網路新聞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台北市。
林野文(譯)(2011)。被遺誤的台灣:荷鄭台江決戰始末記(原作者:C. E. S.)。台北市:前衛。
邱子修(編)(2012)。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臺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台北市:臺灣大學。
邱貴芬(1997)。「發現台灣」:建構台灣後殖民論述。載於仲介台灣.女人(頁153-177)。台北市:元尊文化。
邱貴芬(2003)。「後殖民」的台灣演繹。載於後殖民及其外(頁259-299)。台北市:麥田。
施佩君(2003)。臺灣少年小說中的少女形象--以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台東市。
施敏輝(編)(1988)。台灣意識論戰選集--台灣結與中國結的總決算。台北市:前衛。
洪文瓊(2009)。傳記類圖書/寫人類記敘文文本分析架構。載於洪文瓊、藍孟祥(編),國語課可以不一樣:國小國語文教學探索研討紀錄(頁56-57)。台東市:國立台東大學。
胡適(2013)。自序。載於四十自述(頁9-12)。香港:香港中和。(按此書最早是在1933年由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
唐曙(1994)。鄭、清時期台灣是中國的「殖民地」嗎?--駁一種「台獨」的歷史觀。載於史明台灣史論的虛構(頁31-48)。台北市:人間。
徐万晴(2010)。晚清士人對李鴻章的形象塑造與記憶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台北市。
徐明(主編)(1991)。成功名人傳6。台北市:漢幼文化。
浦忠成(2003)。鄭成功與原住民:歷史建構中的扭曲、淡化與除去。載於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編),中國近代文化的建構與重建【鄭成功、劉銘傳】(第五屆中國近代文化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市:台南市政府。頁205-223。
海嶽出版社(編繪)(1978)。延平郡王 鄭成功。台北市:黎明。
秦就(2002)。台灣之父鄭成功(台灣第一世家2)。台北市:實學社。
張世明(編繪)(1998)。鄭成功畫傳(上、下冊)。台北市:南天書局。
符玉梅(2010)。台灣抗戰背景少兒小說中兒童形象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台東市。
莊萬壽(2003)。台灣文化論--主體性之建構。台北市:玉山社。
許淑真(2000)。政治與傳記書寫:謝雪紅形象的變遷(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台中市。
許德金、崔莉(2006)。傳記。載於趙一凡等(編),西方文論關鍵詞(頁891-900)。北京市:外語教學與研究。
陳芳明(2004)。鄭成功與施琅--台灣歷史人物評價的反思。載於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頁293-314)。台北市:麥田。
陳芳明(2011)。台灣新文學史。台北市:聯經。
陳洋(2007)。思考朱成功。載於吳建儀(主編),婆娑之眼--國姓爺足跡文物特展(頁10-24)。台南市:台南市政府。
陳蒼多(譯)(1986)。傳記面面觀(原作者:André Maurois)。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原出版年:1929)
陳麗喬(2006)。《中國創作童話》之人物形象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台東市。
陳蘭村(2013)。中國傳記文學發展史(二版)。北京市:語文。
陶東風(2000)。後殖民主義。台北市:揚智文化。
傅林統(編譯)(1999)。歡欣歲月--李利安.H.史密斯的兒童文學觀(原作者:Lillian H. Smith)。新北:富春文化。
曾迺敦(1954)。鄭成功。台北市:海外文庫。
游珮芸(文),周見信(漫畫)(2020)。來自清水的孩子。台北市:慢工文化。
游勝冠(2009)。臺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市:群學。
程紹剛(譯註)(2000)。荷蘭人在福爾摩莎(原著:東印度事務報告)。台北市:聯經。
華鏞(編著)(1993)。民族英雄傳。台南市:企鵝。
辜也平(2018)。中國現代傳記文學史論。台北市:萬卷樓。
黃立平(2011)。安妮在臺灣的形象流變(1981-2008):《清秀佳人》中譯本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台東市。
黃典權(1975)。鄭成功復臺偉績。載於鄭成功史事研究(頁33-74)。台北市:臺灣商務。
黃俊傑(2006)。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黃春玲(2011)。我國兒童圖畫書中原住民形象之內容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碩士班,台北市。
黃國彥(譯)(1999)。國姓爺的明暗兩面--鄭氏時代(一六六一~一六八三年)。載於台灣--苦悶的歷史(頁52-65)(原作者:王育德)。台北市:草根。
楊正潤(2009)。現代傳記學。南京市:南京大學。
溫璧綺(2009)。傳統父親角色形象--以「紐伯瑞兒童文學獎」作品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台東市。
葛琳(1986)。兒童文學--創作與欣賞(二版)。新北市:康橋。
詹素嫻、楊文考(譯)(2000)。亂世英雄 鄭成功(原作者:白石一郎)。台北市:商鼎。(原出版社:東京:每日新聞社)
廖月娟、姜雪影、謝凱蒂(譯)(2011)。賈伯斯傳(原作者:Walter Isaacson)。台北市:天下遠見。(原作2011年出版,原書名:Steve Jobs)
廖卓成(2011)。兒童文學批評導論。台北市:五南。
廖炳惠(2003)。關鍵詞200。台北市:麥田。
管家琪(2006)。少年鄭成功。台北市:文經社。
趙稀方(2009)。後殖民理論與台灣文學。台北市:人間。
劉自荃(譯)(1998)。逆寫帝國--後殖民文學的理論與實踐(原作者:Bill Ashcroft, Gareth Griffiths與Helen Tiffin)。板橋市:駱駝。(原出版年:1989)
廣東、廣西、湖南、河南辭源修訂組、商務印書館編輯部(編)(1988)。辭源(大陸版,單卷合訂本)。台北市:遠流。
蔡狄秋(編著)(?)。中華民族英雄傳(本書無版權頁)。
蔡明原(文)、金姵池(圖)(2011)。賽德克:莫那.魯道。台北市:聯經。
鄧昭陽(1999)。子虛烏有的「延平王國」--論國民中學教科書《認識台灣》(歷史篇)對鄭氏政權的杜撰。載於《認識台灣》教科書評析(頁83-95)。台北市:人間。
鄭仰峻(2003)。鄭成功民族英雄形象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台北市。
鄭宗弦(文)、曹泰容(圖)(2016)。媽祖林默娘。台中市:晨星。
鄭尊仁(2006)。台灣當代傳記文學研究。台北市:秀威。
盧建榮(2003)。台灣後殖民國族認同1950-2000。台北市:麥田。
蕭伊君(2007)。候選人競選期間形象修護策略之研究--以2006年高雄市長候選人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彰化縣。
蕭阿勤(2012)。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台北市:聯經。
駱芬美(2013)。被誤解的台灣史--1553~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台北市:時報文化。
薛雅茜(2011)。秋瑾歷史形象的公眾書寫(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博士班,台南市。
謝碧連(1994)。鄭成功應稱朱成功(府城文化資產叢書十四)。台南市:台南市政府。
謝慧如(2004)。李潼少年小說的後殖民論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管所國語文教學碩士班,台南市。
羅世宏(譯)(2008)。古典內容分析:回顧。載於質性資料分析:文本、影像與聲音(頁167-195)(原作者:Martin W. Bauer)。台北市:五南。(原出版年:2000)
辭海編輯委員會(編)(1992)。辭海。台北市:臺灣東華書局。
蘇川琪(2012)。人物故事及其勵志特質--以小天下人物館系列作品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台東市。

(二)期刊論文
公孫策(2005)。一個鄭成功,各自表述。商業周刊,904,20。
尹章義(2002)。延平王國的性質及其在國史上的地位。歷史月刊,173,37-44。
王紅珍(2005)。鄭成功死因考。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6(4),101-103。
吳柏軒、林曉雲(2020年7月24日)。正名瑪里居禮 課本不再稱夫人。自由時報A20版。
吳嘉琪(2008)。國中歷史教科書中鄭成功形象的書寫(1952-2001年)。歷史教育,13,23-50。
李娜(2007)。居里夫人在中文傳記中的形象演變。創新科技,11,40-41。
杜維運(1984)。傳記的特質和撰寫方法。傳記文學,45(5),39-43。
林道生(1996)。鄭成功治台期的原住民政策。山海文化雙月刊,11,87-89。
林慶元(1994)。關於鄭成功評價問題的歷史回顧(1683-1875)。歷史教學,12,12-15。
施懿琳(2003)。假面英雄鄭成功--從鄭清往來書信談起。島語,3,4-18。
翁佳音(2008)。東寧王國。新活水,16,40-47。
袁明光(1996)。一個“自我實現的人” --評傳記文學《從海武田飛出的歌》的唐楚三形象。南方文壇,3,46-49+23。
高致華(2002)。日本文學作品中鄭成功之形象與魅力。臺灣歷史學會會訊,13,24-32。
高致華(2006)。鄭成功信仰在台灣--異文化之各自表述。東吳外語學報,22,1-37。
張桓忠、文謙益、林郁廷、李本燿(2012)。《臺灣外記》中鄭成功歷史形象之研究。中臺學報人文社會卷,23(4),47-69。
張博宇(2012)。臺灣鄭成功廟祠群集之地域特色與建立源起類型歸納。海洋文化學刊,3,專論頁47-74。
陳三井(1990)。赤手擎天,柱撐半壁河山--淺談臺灣對鄭成功的看法和評價。國文天地,5(11),40-44。
陳春生(1987)。鄭成功在臺灣史上的地位。臺北文獻,82,69-80。
陳捷先(2002)。鄭成功的抗清及其成敗得失。歷史月刊,173,13-21。
黃秀政(2012)。鄭成功的事功及其歷史地位。臺北文獻,180,245-257。
楊淑芬(2012)。波瀾壯闊的鄭成功歷史風雲--鄭成功文化節重現海洋精神。新活水,41,12-15。
楊碧玉、鄭仰峻(2009)。從新聞傳播看鄭成功的形象。復興崗學報,94,179-200。
廖卓成(2010)。論兒童傳記資料的剪裁--以居禮夫人的緋聞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17,195-233。
廖卓成(2012)。論台灣兒童版林肯傳記。中國現代文學,22,189-214。
廖漢臣(1948)。荷人來華據臺考(上)。臺灣省通志館館刊,1(3),23-24。
廖漢臣(1961)。延平王東征始末。臺灣文獻,12(2),57-84。
廖漢臣(1964)。延平王北征考評。臺灣文獻,15(2),47-74。
劉振魯(1983)。由復臺的艱危論鄭延平的果決堅毅。臺灣文獻,34(1),1-14。
鄭仰峻(2006)。鄭成功死因考。高苑學報,12,211-228。
鄭雪文(1979)。由鄭成功部將降清的原因看成功的個性。史苑,32,1-7。
蕭敏如(2006)論民間傳說中鄭成功形象的塑成:以臺灣與福建地區之傳布與發展為中心。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學報,7(2),203+205-227+229。
顏章炮(1990)。大陸學者如何評價鄭成功,國文天地,5(11),45-48。
顧敏耀(2010)。海國英雄形象衍異與文學符碼重層解讀--臺灣清領時期古典詩中的鄭成功。明道通識論叢,9,53-80。
龔顯宗(1999)。從「臺灣外記」看三鄭的海國英雄形象。歷史月刊,135,84-93。

(三)網路資源
形象(1994)。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A7%CE%B6H&pieceLen=50&fld=1&cat=&ukey=-219133584&serial=1&recNo=2&op=f&imgFont=1

(四)本研究對象的八本兒童版鄭成功傳記
心岱(1984)。鄭成功 反清復明的民族英雄。台北市:光復。
牛慶福(2008)。鄭成功。台北市:聯經。
李倩萍(2002)。國姓爺鄭成功。台北市:聯經。
林樹嶺(1999)。鄭成功。台南市:光田。
姜天陸(2007)。黑水溝的領航者 鄭成功。台北市:三民。
陳浴沂(1969)。民族英雄 鄭成功。台北市:東方。(1988年重出新版)
廖漢臣(1974)。鄭成功傳。台北市:益群。(1985年重出新版)
潘昭銘(1962)。鄭成功。台北市:華國。

二、英文部分
(一) Books
Ashcroft, B., Griffiths, G., & Tiffin, H., (2000). Post-colonial studies: The key concept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oit, M. L. (1968). Leader of the people: Andrew Jackson. New York: Fawcett Publications Inc.
Croizier, R. C. (1977). Koxinga and Chinese nationalism: History, myth and the hero. Mass: 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 Harvard University.
Freedman, R. (1987). Lincoln: A photobiography. New York: ‎Clarion Books.
Hamilton, N. (2008). How to do biography: A primer.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uck, C. S., Hepler, S., Hickman, J., & Kiefer, B. Z. (1997).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6th ed.). Madison: Brown & Benchmark.
Latrobe, K. H., Brodie, C. S., & White , M. (2002).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dictionary: Definitions resources,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New York: Neal-Schuman Publishers.
Lisitzky, G. (1967). Thomas Jefferson: A man who changed the world. New York: Pyramid Books.
Lukens, R. J. (2003). A critical handbook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7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Macey, D. (2000). 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CRITICAL THEORY. London: Penguin Books.
McLeod, J. (2000). Beginning postcolonialism. Manchester and New Yor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earsall, J. (Ed.). (2001). 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otevi, J. (Ed.). (2006). A dictionary of continental philosophy.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Wisker, G. (2007). Key concepts in postcolonial literature.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二) Electronic Resources
Image (2013). In Oxfords Dictionaries. Retrieved from http://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english/image?q=image


三、日文部分
(一) 図書
寺尾善雄(1986)。明末の風雲児 鄭成功。東京都:東方書店。
伴野朗(1991)。南海の風雲児.鄭成功。東京都:講談社。
長崎鄭成功と同時代史研究会(編)(1994)。鄭成功と同時代史研究:鄭成功生誕370年記念:目録・解説・展望。長崎市:鄭成功と同時代史研究會。
勝尾金弥(1988)。伝記。載於日本児童文学学会(編),児童文学事典(頁499)。東京都:東京書籍。

(二) ジャーナル
好永邦夫(2005)。伝記の現状とこれから。日本児童文学,51(4),16-21。
高致華(2008)。国姓爺イメージと日本信仰文化。景女學報,8,123-139。

(三)電子リソース
小倉孝誠(2013)。伝記。載於日本大百科全書。取自http://www.jkn21.com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