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安樂死-病人自主權利相關法制之研究
作者:呂昭芬
作者(外文):Lu,Chao-Fen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班
指導教授:李炳南
陳友鋒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9
主題關鍵詞:安樂死人性尊嚴病人自主權利法euthanasiahuman dignityPatient Autonomy Rights Ac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2016年1月6日我國正式立法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成為亞洲第一部病人自主權利之專法,本論文以該法案為研究的背景素材,希冀就此研究,能提供國內醫事人員於臨床施行時確切的作為準則,及其後續修法建議,分章架構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包含研究背景與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範圍與限制及文獻檢閱。
第二章探討安樂死立法保障的探討,首先論述安樂死之定義與種類,就人性尊嚴導引出安樂死之基本內涵以展開介紹,並探討生命權的保障意義及範圍,最後對安樂死與生命權之調和進行分析。
第三章則對國外安樂死相關法案進行介紹,為探討安樂死在我國推動之可行性,有必要進行國際趨勢及先進國家相關法規進行比較及歸納,與第二章結論進行考察相互印證並試行提出建議。
第四章係針對前所論及之問題,提出我國有關安樂死合法化的辯證並提出因應之道。
第五章以現從事臨床安寧照護醫事人員及法律專家學者為訪談對象,針對病人自主權利法於實務施行發現之衝突問題進行深度訪談進行分析及檢討。
第六章藉由醫療自主權之反思及安寧療護之實踐,由本土文化視角面對安樂死立法契機,探討安樂死立法未來展望。
經由上述各章節依次介紹及研究討論後,最終獲致第七章之結論,同時提出對於我國病人自主權利法之修法建議。
On January 6, 2016, Taiwan formally passed the "Patient Autonomy Rights Act", which became the first law on patient autonomy in Asia. This thesis uses this bill as the background material for research. It is hoped that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domestic medical personnel guidence if and when it is implemented clinically. It is to be used as a guideline and for follow-up recommendations. The chapter structure is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including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purpose, research method, research scope and limit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protection of euthanasia legislation. First, it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and types of euthanasia, introduces the basic definition of euthanasia in terms of human dignity, introduces the meaning and scope of the right to life, and finally reconciles euthanasia and the right to life.
The third chapter introduces foreign euthanasia-related law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promoting medical autonomy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compare and summarize international trends and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advanced countries. It also makes recommendations on how euthanasia may be implemented a trial basis.
The fourth chapter is based on the issues discussed above, and puts forward the dialectics of euthanasia in Taiwan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he fifth chapter uses in-depth clinical interviews with medical staff, legal experts, and scholars as interviewees to analyze and review in-depth interviews on conflicts found in the practice of the patient's autonomous rights law.
Chapter VI discusses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euthanasia legi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cal culture through the reflection of medical autonomy and the practice of palliative care.
After introducing and researching each chapter in turn, the conclusion is reached in Chapter VII. At the same time, suggestions for amending the patient's autonomy law in China were put forward.
一 中文部分(依姓氏筆畫排序)
(一)專書
1.王澤鑑主編,2010。《英美法導論》。臺北:元照有限公司。
2.王澤鑑,2012。《人格權法一法釋義學、比較法、案例研究》。臺北:元照有限公司。
3.余振華,2010。《刑法違法性理論》。臺北: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4.余振華,2011。《刑法總論》。臺北:三民書局。
5.李建良,2000。《基本權利與國家保護義務〉,《憲法理論與實踐(二)》。臺北:中研院社科所。
6.李震山,2007。《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臺北:元照有限公司。
7.李震山,2011。《從憲法觀點論生命權之保障,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臺北:元照有限公司。
8.林山田,2004。《刑法各罪論(上冊)》。臺北:神州圖書。
9.林東茂,2007。《刑法綜覽》(修訂五版)。臺北:一品出版社。
10.林東茂,2012。《刑法綜覽》(修訂七版)。臺北:一品出版社。
11.吳庚,2004。《憲法的解釋與適用》。臺北:自版。
12.法治斌、董保城,2010。《憲法新論》。臺北:元照有限公司。
13.林鈺雄,2002。《從行為觀點談安樂死之基礎類型》。臺北:學林文化出版社。
14.胡幼慧編著,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主義研究實例》。臺北:巨流出版社。
15.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載於胡幼慧編著《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主義研究實例》。臺北:巨流出版社。
16.陳子平,1997。《蔡教授墩銘先生六秩晉五壽誕祝壽論文集》。臺北:國際刑法學會。
17.張平吾,1989。《自殺原因論》。臺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8.許育典,2009。《憲法》。臺北:元照有限公司。
19.許禮安,2015。《生死關懷的100個小故事》。臺北:海鴿出版社。
20.黃仲夫,1999。《刑法精義》。臺北:元照有限公司。
21.曾育裕,2007。《醫護法規》。臺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2.黃政文、蔡宏斌編著,2016。《生命末期腎臟病人安寧緩和醫療評估指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23.黃常仁,2009。《刑法總論邏輯分析與體系論證》。臺北:新學林出版社。
24.楊克平主編,2012。《安寧與緩和療護學:概念與實務》。臺北: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5.趙可式,2000。〈安樂死、自然死與安寧療護〉,戴正德、李文濱編著,《醫學倫理導論》。臺北:教育部。頁109-123。
26.趙可式,2007。《安寧伴行》臺北:天下文化出版。
27.黎瑞山,2011。《一生應該知道的倫理學故事》。臺北: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28.蔡維音,2001。《社會國之法理學基礎》。臺北:正典文化有限公司。
29.謝獻臣,1996。《醫學倫理》。臺北:偉華書局。
30.鍾昌宏,2006。《安寧療護暨緩和醫學-簡要理論與實踐》。臺北:財團法人安寧照顧基金會。

(二)譯著
Kushner Howard I.著,孟汶靜譯,1997。《美國人與自殺》(American suicide:a psychocultural exploration)。臺北:東大出版社。
(三)期刊論文
1.王志堅、林信銘,2010。〈權利或犯罪?從法哲學的觀點論刑法對自殺及其協助行為的評價〉,《生命教育研究》,第2卷第2期,頁1-32。
2.王志嘉、楊奕華、邱泰源、羅慶徽、陳聲平,2003。〈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有關「不施行,以及終止或撤除心肺復甦術」之法律觀點〉,《臺灣家庭醫學雜誌》,第13卷第3期,頁101-108。
3.王妙純,2011。〈傅偉勳《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析評〉,《興大人文學報》,第47期,頁271-288。
4.王皇玉,1996。〈患者之自我決定權與刑法〉,《月旦法學雜誌》,第16期,頁134-142。
5.王皇玉,2012。〈幫助自殺之幫助方式-四十一年臺上字第一一八號刑事判例〉,《法觀人》,第172期,頁147-150。
6.王維慶、朱怡康、蔡甫昌,2005。〈無效醫療〉,《當代醫學》,第32卷第7期,頁542-549。
7.王麗斐、林淑君,2010。〈國內諮商與心理治療質性研究之研究方法與研究題材之初步性整合分析〉,《教育心理學報》,第41卷第4期,頁799-822。
8. 甘添貴,1998。〈緩和醫療行為之適法性〉,《月旦法學雜誌》,第38期,頁12-13。
9.伍碧雯,2013。〈1920年代德國支持安樂死的論述:以《對於無生存價值生命滅絕的開放:其範圍與方式》為中心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40期,頁101-134。
10.李俊,2009。〈安樂死:一種儒家倫理之考量〉,《中外醫學哲學》,第7卷第1期,頁91-115。
11.李聖傑,2017。〈侵害生命、身體法益之修法芻議〉,《檢察新論》,第22期,頁142-151。
12.李震山,2003。〈基本權各論基礎講座(6)-生命權〉,《法學講座》,第22期,頁1-17。
13.吳育政,2015。〈安寧療護 亞洲第一的真相〉,《醫改季刊》,第61期,頁7。
14.吳俊穎、賴惠蓁、陳榮基,2010。〈不施行心肺復甦術之相關法律議題〉,《臺灣醫學》,第14卷第3期,頁318-323。
15.林更盛,2012。〈「論法律解釋的目標〉,《高大法學論叢》,第7卷第2期,頁20-21。
16.林東茂,2008。〈醫療上病患承諾的違法問題〉,《月旦法學》,第157期,頁45-70。
17.林東茂,2015。〈死亡協助的刑法問題〉,《高大法學論叢》,第10卷第2期,頁93-122。
18.林東茂,2019。〈幫助自殺與積極死亡協助的適度合法化〉,《東吳法律學報》,第31卷第1期,頁81。
19.林芳如、黃勝堅、吳春桂、黃美玲、林亞陵、蘇玲華、蔡紋苓、林宏茂,2010。〈重症生命末期無效醫療之探討〉,《中華民國急救加護醫學會雜誌》,第21期,頁1-8。
20.林欣柔,2013。〈病人決定?醫師決定?健保決定?—論無效醫療之成因、定義及倫理意涵〉,《科技發展與法律規範雙年刊》,頁1-61。
21.林泉洋、朱怡康、蔡甫昌,2005。〈撤除維生醫療〉,《當代醫學》,第32卷第11期,頁893-898。
22.林鈺雄,2004。〈從行為觀點談安樂死之基礎類型〉,《刑事法雜誌》,第42期,頁47-73。
23.林美伶、葉莉莉、陳清惠,2009。〈影響病人參與醫療決策之論述〉,《護理雜誌》,第56卷第3期,頁83-87。
24.林益卿、盧建中、林盈利、徐慧娟、楊佩玉,2011。〈臺日安寧療護發展之比較〉,《安寧療護雜誌》,第16卷第2期,頁133-150。
25.林書楷、林淳宏,2010。〈從法律與醫學倫理的觀點論積極安樂死之合法化〉,《興大法學》,第8期,頁113-156。
26.林遠澤,2016。〈論霍耐特的承認理論與做為社會病理學診斷的批判理論〉,《哲學與文化》第43卷第4期,頁5-32。
27.林艷君、胡文郁,2016。〈社區高齡者預立醫療自主計畫之介入與推展〉,《護理雜誌》,第63卷第4期,頁13-18。
28.林雅萍,2014。〈從Hardwig的「死亡義務」觀點論-家庭與醫療決策〉,《應用倫理評論》,第57期,頁17-40。
29.林雅萍,2016。〈對自主的再思考:關係取向〉,《應用倫理評論》,第61期,頁37-57。
30.周漾沂,2014。〈刑法上作為與不作為之區分〉,《科技法學評論》,第11卷第2期,頁87-129。
31.邱慧洳、鄭夙芬、李雅玲,2014。〈人體器官移植之法律現況〉,《護理雜誌》,第61卷第4期,頁5-9。
32.徐育安,2007。〈刑法第二七五條之法理基礎與改革芻議〉,《月旦法學雜誌》,第144期,頁41-53。
33.徐明儀、江蓮瑩,2014。〈無效醫療議題之探討〉,《護理雜誌》,第61卷第1期,頁99-104。
34.孫效智,1996。〈安樂死的倫理反省〉,《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45期,頁87-113。
35.孫效智,2012。〈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中的末期病患與病人自主權〉,《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41期,頁45-91。
36.時國銘,2002。〈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安樂死在荷蘭〉,《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22期,頁1-12。
37.陳子平,1999。〈醫療上「充分說明與同意」之法理〉,《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12卷第1期,頁47-84。
38.陳子平,2003。〈安樂死〉,《月旦法學教室》,第10期,頁44-47。
39.陳世宜,2016。〈簡談病人自主權利法〉,《臺北市醫師公會會刊》,第60卷第8期,頁45-49。
40.陳秀丹,2011。〈「從「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法看呼吸器的撤除或不給予」〉,《安寧照顧會訊》,第79期,頁6-8。
41.陳明進,2001。〈安樂死問題初探〉,《臺東師院學報》,第12期(上),頁211-241。
42.陳亭儒、胡文郁,2011。〈善終之概念分析〉,《長庚護理》,第22卷第1期,頁45-52。
43.陳信如、盧映潔,2012。〈撤除心肺復甦術與病人生命權保障之爭議〉,《臺灣醫界》,第55卷第3期,頁39-45。
44.陳英淙,2005。〈論長期昏迷且意願未明者之死亡協助-兼釋疑「死亡協助」一詞〉,《月旦法學》,第121期,頁167-182。
45.陳祖裕,2003。〈「無效醫療」〉,《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25期,頁54-63。
46.陳朝政,2009。〈死亡權問題初探:倫理層面的分析〉,《高醫通識教育學報》,第4期,頁70-99。
47.陳聰富,2009。〈拒絕醫療與告知後同意〉,《月旦民商法雜誌》,第23期,頁72-84。
48.張麗卿,2016。〈病人自主權利法—善終的抉擇〉,《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50期,頁1-47。
49.許恒達,2008。〈「行為非價」與「結果非價」-論刑事不法概念的實質內涵〉,《政大法學評論》,第114期,頁215-300。
50.許澤天,2016。〈消極死亡協助與病人自主決定權──德國學說、立法與實務的相互影響〉,《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100期,頁179-243。
51.張嘉容、陳瑞貞、張嘉琦,2017。〈運用臨終照護概念提升加護病房末期重症病人之照護品質〉,《臺灣醫學》,第21卷第4期,頁394-398。
52.莊錦秀,2018。〈病人自主權利法之芻議〉,《治未指錄:健康政策與法律論叢》,第6期,頁19-40。
53.梁蕙雯,2016。〈醫病共享決策(SDM)概念〉,《臺灣醫界》,第59卷第10期,頁26-28。
54.游宛珍、蔡美惠,2012。〈以基督教的靈修觀點重新思考安寧療護與安樂死的心靈生活品質問題〉,《通識論叢》,第14期,頁7-21。
55.楊秀儀,2004。〈救到死為止?–從國際間安樂死爭議之發展評析臺灣「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3卷第3期,頁1-43。
56.楊富強,1990。〈安樂死之法律論爭與立法芻議〉,《刑事法雜誌》,第34卷第2期,頁45-81。
57.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第37卷第4期,頁17-23。
58.趙可式,2009。〈臺灣安寧療護的發展與前瞻〉,《護理雜誌》,第56卷第1期,頁5-10。
59.廖建瑜,2017。〈病人自主權利法通過之新變局評析:病人自主權利法對現行制度之影響(上)〉,《月旦醫事法報告》,第3期,頁143-158。
60.劉作揖,2016。〈談安樂死與安寧死〉,《禮儀文化》,第34期,頁31-37。
61.劉幸義,1996。〈由法學方法論角度思考『安樂死』之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7期,頁87-93。
62.劉建宏,2007。〈「吸菸者與非吸菸者之人權保障:「吸菸自由」?-兼論「健康權」之內涵」〉,《臺灣本土法學》,第94期,頁59-67。
63.劉紀蕙,2015。〈勢與形:新自由主義資本邏輯美學化之死亡形式與生命形式〉,《文化研究》,第21期,頁9-36。
64.劉景萍、葉瓊蓺,2016。〈如何打造客製化環境〉,《安寧照顧會訊》,第91期,頁29-30。
65.鄭逸哲、施肇榮,2016。〈沒有「安樂死」之名的「安樂死法」─簡評2016年「病人自主權利法」〉,《軍法專刊》,第62卷第4期,頁18-35。
66.鄭逸哲,2018。〈「無心跳器官移植」應修法而後行〉,《法令月刊》,第69卷第2期,頁23-31。 
67.蔡宏志、周宇光、黃崇濱,2016。〈病人拒絕急救不插氣管內管之倫理法律觀〉,《弘光學報》,第78期,頁25-32。
68.蔡甫昌、劉珈麟、朱怡康,2006。〈醫師協助自殺與安樂死的倫理法律議題〉,《臺灣醫學》,第10卷第5期,頁641-651。
69.蔡甫昌,2006。〈重症加護病患照護之倫理議題〉,《臺灣醫學》,第10卷第1期,頁105-114。
70.蔡甫昌、方震中、陳麗光、王榮德,2012。〈長期呼吸器依賴病患撤除維生治療之倫理法律議題〉,《臺灣醫學》,第16卷第2期,頁156-173。
71.蔡甫昌、郭蕙心,2017。〈病人自主權利法之倫理觀點與實務挑戰〉,《臺灣醫學》,第21卷第1期,頁62-72。
72.蔡佩真、許祖維、張玉仕,2008。〈國際安寧緩和醫療政策發展初探〉,《社區發展季刊》,第123期,頁275。
73.蔡維音,1992。〈德國基本法第一條「人性尊嚴」規定之探討〉,《憲政時代》,第18卷第1期,頁36-48。
74.蔡維音,2009。〈人性尊嚴作為法概念之出路〉,《法律與生命科學》,第3卷第3期,頁11-16。
75.盧美秀,2002。〈人體實驗倫理議題之探討-比較醫護人員、宗教界、法界人士之看法〉,《醫護科技學刊》第4卷第1期,頁75-89。
76.戴正德、林中生,2003。〈從紐倫堡法則談醫學人體試驗的研究倫理〉,《臺灣醫界》,第46 卷第9期,頁41-44。
77.謝榮堂,2009。〈評析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月旦法學雜誌》,第171期,頁138-151。
78.龍睿雲,2016。〈從世界看臺灣 安寧緩和比一比〉,《全民健康保險季刊》,第121期,頁26-31。
79.薛智仁,2017。〈展望未來的刑事立法政策?─評2017年法務部之刑法修正草案(下)〉,《月旦法學教室》,第178期,頁71-72。
80.韓政道,2015。〈末期之醫療決定與刑法評價〉,《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48期,頁251-296。
81.韓政道,2015。〈死體器官摘取行為的刑法評價〉,《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46期,頁229-281。
82.羅秉祥,1998。〈儒家的生死價值與安樂死〉,《中外醫學哲學》,第1卷第1期,頁50-51。
83.顧乃平、李從業,2002。〈預立指示及倫理考量〉,《護理雜誌》,第49卷第6期,頁18-25。
(四)學位論文
1.王小星,2012。《從臨終末期病患生命權與自主權觀點探討不予或撤,止維生醫療之法律爭議》。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2.王志嘉,2006。《死亡協助與刑事責任》。臺北: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法律專業組碩士論文。
3.王志嘉,2013。《病人自主的刑法效應》。臺北: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博士班博士論文。
4.王耘潔,2002。《自願主動安樂死的出路-從死亡權的角度分析》。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何彥霆,2016。《由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之立法重新檢視刑法上生命法益處分權之概念》。新北: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6.李筱苓,2018。《論病人自主權利與醫師之責任》。臺北: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科技法律組碩士論文。
7.李劉瀅瀅,2009。《探討晚期癌症病人及家屬對疾病之不確定成與希望狀態的預測因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8.林伯樺,2014。《責任與量刑關係之研究-由刑法與刑罰目的之重新考察》。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9.吳淑美,2011。《論安寧緩和醫療之自主權》。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
10.邱鐘垣,2013。《從法律規範論末期病人的安樂死訴求》。臺南:南臺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11.施至遠,2012。《長期使用呼吸器癌症患者之發生率、平均餘命與存活相關因子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12.柯政昌,2012。《不能放棄的生命?─以Joel Feinberg柔性法律家長主義反思加工自殺罪》。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13.張文郁,2018。《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之研究》。新北: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14.張恩瑋,2018。《臺灣加工自殺的犯罪學研究》。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15.張馨文,2006。《辛格論醫助自殺》。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6.陳安芝,2014。《末期病人臨終侵入性處置與DNR》。臺中: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莊依婷,2014。《安樂死除罪化可能性之探討》,新北: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18.許睿穎,2011。《主要照護家屬讓末期病人接受安寧緩和醫療之決策過程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社會暨公共行政學系社會學碩士論文。
19.黃瓊慧,2008。《論拒絕醫療之正當性-臺灣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之評析》。新北: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20.游思豪,2017。《我國病人自主法制之問題探討》。高雄: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21.楊玉隆,2016。《從自主決定權觀點論病患之拒絕醫療-以我國與日本法比較為中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
22.楊廷尉,2012。《論自殺行為在刑法上的評價》。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23.楊承燁,2015。《論國家之基本權保護義務-以德國憲法法學之發展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24.楊淑蓉,2016。《生命權與病人自主權衝突之研究》。臺中:嶺東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25.楊雅君,2011。《醫助自殺合法化的倫理反思》。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6.趙白玫,2007。《成人加護單位護理人員對疾病末期老人執行「不施予心肺復甦術」相關因素之探討》。臺北:國立臺北護理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7.廖廣輝,2004。《從生死學看安樂死之未來》。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未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8.鄭雨青,2015。《非末期病人拒絕維生醫療之權利》。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29.鄭雲鵬,2007。《由倫理與法律的角度探討安樂死的議題》。新北: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30.謝明翰,2006。《刑法上得被害人承諾法理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1.鍾春枝,2001。《臨床醫學倫理議題之判斷與處理方式的探討-比較醫護人員、宗教界與法界人士的看法》。臺北:臺北醫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2.謝璧朱,2011。《安寧緩和照護之醫護倫理與刑事法律責任的探討》。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3.韓宇軒,2015。《醫療糾紛的因果與歸責》。臺北: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法律專業組碩士論文。
34.韓政道,2012。《人體器官移植及其刑法評價》。臺中: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5.韓裕,2017。《病人生命自決權之立法評析及展望》。臺北:世新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


(五)研討會論文
1.許禮安,2010/3/28。〈本土化的安寧療護與基本人性關懷〉,「99年春季志工安寧生死關懷」研討會。高雄: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
2.許禮安,2011/8/26。〈安寧療護〉,「安寧生死關懷」研討會。澎湖:行政院衛生署澎湖醫院。
3.賈紫平,2006/11/27-29。〈情繫華人心 傳愛無國界〉,「第一屆華人全球乳癌組織聯盟大會」研討會。臺中:臺灣臺中市開懷協會。
4.趙可式,2012/9/1。〈人生處方簽〉,「安寧療護傳愛種子初階培訓班」研討會。臺北:康泰基金會。
(六)政府出版品
1.立法院,2015/5/28。《第8屆第7會期第13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155號,委員提案第1169號,頁109。
2.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2009/12。《2007-2008年國家人權報告》,頁93。
3.李茂生,2011。〈從自我決定權與生命權力技術看安樂死的刑法問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頁3。
4.李茂生,2018/7/5。〈安樂死到底是讓誰得到了安樂〉,《中央選舉委員會「開放安樂死」全國性公民投票案聽證會相關書面資料》,頁16。
5.法務部新聞稿,法務部檢察司,2018。編號:005,頁3。
6.卓育璇,2010。〈法學研究報告合輯(第四輯)司法官49期〉,《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頁2268。
7.邱智鈴,2011。〈美國長期照護的發展與英國人性化安寧療護之新趨勢〉,《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出國報告研究》,頁33。
8.黃勝堅、翁林仲、田麗珠、葉依琳、田恩慈、黃少甫,2016。〈104年度委託辦理建構預立醫療照顧計畫實務運作模式研究計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頁1。
9.楊哲銘,1996。〈探討病人自主權國際趨勢與我國立法可行性--重要先進國家對於病人自主權與生命權及「預立醫療自主計畫」相關資料及文獻探討〉,《衛生福利部104年度科技研究計畫》,頁5。
10.楊蕙芬,2009。〈法學研究報告合輯(第四輯)司法官47期〉,《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頁640。
11.廖崑富、吳秀玲、陳昭蓉,2018/12/7。〈參與國際健康照護品質協會第35屆年會會議〉,《衛生福利部出國報告研究》,頁25-26。
12.衛生署,2012。《不予及撤除終止維生醫療指引》,頁25。
13.衛生福利部,2016。《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106~115年)》,頁1。
14.衛生福利部,2018/8。《107年版衛生福利年報》,頁61。
(七)網際網路
1.王子欣,2019/9/12。〈為失智婦執行安樂死 荷蘭法院判醫師無罪〉,《公視新聞網》,
2.中央健康保險署,2016/03/09。〈健保卡註記DNR了沒?〉,《衛生福利部》,
3.加西網,2017/3/21。〈26醫助死亡病人捐贈器官 倫理學家憂影響安樂死抉擇〉,《明報》,
4.加國新聞,2018/1/6。〈安樂死或增器官捐贈活動〉,《加拿大商報》,
5.全國法規資料庫,2019/12/15。〈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法務部》,
<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L0020024 >。
6.全國法規資料庫,2019/12/15。〈病人自主權利法〉,《法務部》,
<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L0020189 >。
7.全國法規資料庫,2019/12/15。〈病人自主權利法施行細則〉,《法務部》,
<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L0020199 >。
8.江浙在線,2018/5/13。〈不少荷蘭人開始擔心安樂死遭濫用〉,《壹讀》,
9.朱冠諭,2018/6/10。〈「到最後一刻還在為臺灣社會發聲」傅達仁安樂離世-兒子臉書發文:很榮耀有這樣的父親〉,《風傳媒》,
10.朱為民,2018/7/12。〈醫療委任代理人,如何選擇?〉,《康健雜誌》,
11.伍碧雯,2011/1。〈「解放悲慘的生命—德國威瑪共和時期支持安樂死的論述分析」〉,《臺北市立中山女高歷史學科中心電子報》,
12.每日頭條,2015/8/17。〈瑞士診所17年幫助近2000人安樂死 德國人最多〉,《海外網》,
13.李中邦,2017/10/14。〈由「731部隊」審視日本真面目〉,《苦勞網》,
14.李郁強,2018/10/12。〈病人自主權利法中極重度失智病人醫療決定之研析〉,《立法院議題研析》,
15.李蕙璇,〈安樂死=自殺 可拒賠?保險界:視契約判定理賠金額〉,《ETtoday新聞雲》,2018年6月14日,
16.吳建昌,2011/4/20。〈無效醫療…誰來認定、如何認定?〉,《聯合報》,
17.吳建昌,《預立醫療指示之倫理問題》,
18.社論,2013/1/17。〈植物人與打工族:看不見的健保拔河〉,《聯合報》,
< http://city.udn.com/62960/4915146 >。
19.兒玉真美,2017/10/29。〈像這樣的人,就不值得活下去嗎?〉,《天下雜誌》,
20.邱舒恬,2019/8/28。〈荷蘭首例!忘記曾簽署安樂死聲明……失智老婦臨死抵抗施打藥劑,醫師「因未充分理解意願」遭到起訴〉,《風傳媒》,
< https://www.storm.mg/article/1640168>。
21.林怡廷,2018/6/5。〈病人自主權利法明年上路,最大絆腳石是什麼?〉,《天下雜誌》,
22.林惠琴,2016/3/9。〈健保卡註記放棄急救近5年暴增近25萬人〉,《自由時報》,

23.林萍章,2005/10/15。〈醫師之說明係阻卻違法:再評九十四臺上二六七六號刑事判決〉,《臺灣法律網》,
24.胡文郁,2011/7/5。〈末期病情告知與預立醫療照護計畫〉,《臺灣臨床倫理網絡》,
25.韋岱思,2017/5/6。〈「安樂死」讓我們荷蘭人看清楚死亡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上報》,
26.唐高駿、藍祚運,2014/11/11。〈臨終前無效醫療研究報告書〉,《參玖參公民平臺》,頁6-7,
27.孫效智,2019/1/12。〈《最美的姿態說再見》:將病人與病方一視同仁,現行法規未充分保障病人自主權〉,《關鍵評論》,
28.孫偉倫,2016/12/24。〈生命終止與延續課題(上):荷蘭安樂死的現況〉,《荷事生非》,
29.葉國吏,2019/6/12。〈仿西班牙推「器捐默許制」醫界網友批:根本強制道德強姦〉,《ETtoday健康雲》, <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468384>。
30.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臺灣)安寧照顧基金會,2018/6/8。〈安寧療護不是只有嗎啡的「折騰死」-從傅達仁安樂死看善終〉,《愛長照》,
31.陳子平,2011/10/23。〈安樂死與尊嚴死在刑法上的效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講座》,
32.梁秀眉,2018/5/1。〈正視死亡,是生命的指南針─尊重「善終權」〉,《綠生活》,
33.許建立,2018/1/5。〈【醫病平臺】再談「安樂死」〉,《民報》,
34.悠遊,2006/7/28。〈基於信仰 醫生或可拒絕醫治病患〉,《大紀元》,
35.陳雨鑫,2019/6/15。〈器捐受贈、捐贈人數落差懸殊 衛福部有意採「默許」制〉,《聯合新聞網》,
<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873807?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
36.陳澄瑾,2010。〈做為人權理念核心的人性尊嚴〉,《2010年世界公民人權高峰會》,
37.黃曉峰,2014。〈安寧Q & A〉,《榮民體系安寧緩和全程照護網絡中區資源中心》,
38.國際快訊,2018/3/12。〈安樂死疑似遭濫用 荷蘭檢方將著手調查〉,《自由時報》,
39.張方瑀,2019/8/27。〈荷蘭首例!失智婦女「忘簽過」安樂死聲明 醫生咖啡加鎮靜劑執行遭起訴〉,《ETtoday新聞雲》,
40.張冠群,2019/3/15。〈觀念平臺-安樂死的保險思考〉,《工商時報》,
41.曾欣怡,2015/10/15。〈研議《病人自主權利法草案》後續因應方案會議紀錄〉,《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42.彭致翎,〈透析政策執行的變遷與脈絡發展〉,《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2013年6月15日,
43.楊志良,2019/7/25。〈推動「超高齡社會發展法」迫在眉睫〉,《聯合報》,
44.楊佳穎,2015/12/19。〈《病人自主權利法》三讀 柯P贊同:對醫界衝擊滿大的〉, 《ETtoday新聞雲》,
45.愛長照編輯團隊,2018/1/25。〈死亡很強大,但愛,能夠更強大」以德國為鏡,離別到的時候,要怎麼優雅轉身?《告別的勇氣》〉,《愛長照》,
46.新聞,2014/8/22。〈人有決定死亡的權力?瑞士自殺旅遊人數倍增〉,《關鍵評論》,
47.趙翊妏,2018/6/7。〈【安樂死行動紀念元年】臺灣史上第一起請求案例是中山女高王曉民〉,《上報》,
48.臺北榮民總醫院移植外科,2014~2019。〈器官捐贈Q&A〉,《臺北榮民總醫院器官捐贈小組》,
49.臺灣安寧照顧協會,2018/11/5。〈臺灣安寧照護服務網絡〉,《臺灣安寧照顧協會》,
50.鄭子薇、杜思誠、彭治鏐,2016/11/5。〈從醫療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談同志醫療權利的現況與問題〉,《社團法人臺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51.劉燕玉,2018/6/8。〈自殺的權利,還是自殺的義務-我們是否有「尊嚴地活」的選項?〉,《上報》,
52.蓮菜夾,2016/12/15。〈儒家思想中的死亡觀和生命態度〉,《每日頭條》,
53.蔡甫昌,2018/2/27。〈【醫病平臺】我們為何需要病人自主權利法?〉,《民報》,
54.蔡怡真,2018/6/7。〈〈這不是安樂死2〉未來你可以選擇不插鼻胃管-病人自主法將上路〉,《壹週刊》,
55.鍾玉玨,2014/8/21。〈瑞士「自殺觀光」 人數5年來倍增〉,《中時電子報》,
56.臨終關懷,2009。〈安樂死〉,《臺灣殯葬資訊網》,
57.醫事司,2015/12/18。〈保障病人自主,病人自主權利法三讀通過!〉,《衛生福利部》,< https://www.mohw.gov.tw/cp-2651-19687-1.html >。
58.關愛惟士,2017/8/25。〈從荷蘭痴呆症老人安樂合法化-帶給其他國家的警惕與啟示〉,《壹讀》,
59.瓊瑤,2017/3/12。《臉書》,
60.AMBRE,2017/11/3。〈死亡自決權:安樂死賦予的是權利,還是義務〉,《新聞回帶》,
61.Sibilla Bondolfi,2019/3/26。〈瑞士為什麼不願規範協助自殺?〉,《SWI SWISSINFO.CH》,< https://www.swissinfo.ch/chi/swiss/44851098>。
二 外文部分(依字母順序排列)
(一)專書
Rob Houtepen,1998.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Euthanasia and Medical Ethics in the Netherland.Bioethics and Society: constructing the Ethical Enterprise,ed. Raymond DeVries and Janardan Subedi.
(二)期刊論文
1. Garrard E & Wilkinson S,2005.“Passive euthanasia” J MED
ETHICS,Vol.31,No.4,pp.64-65.
2. Heidemarie Kremer,Gail Ironson,Neil Schneiderman & Martin Hautzinger,2007.“It's My Body:Does patient involvement in deci sion making reduce decisional conflict? ”Medical Decision Making,Vol.27, pp.522.
3. Hurst SA,2003.“Assisted suicide and euthanasia in Switzerland: allowing a role for non-physicians” BMJ,Vol.326 (7383), pp.271-273.
4. Julie Allard & Marie-Chantal Fortin,2017.“Organ donation after medical assistance in dying or cessation of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requested by conscious patients:the Canadian context”Journal of Medical Ethics,Vol.43,No.9,pp.601.
5. Doering Ole,2001.“Address at the International Bioethics Conference on The Ethics of Letting Die”Formosan journal of medical humanities,Vol.2,No.2,pp.48-66.
(三)網際網路
1.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2013/4/5.“Assisted Suicide & Death with Dignity: Past, Present & Future – Part III”. Patients Rights Council, .
2.SWI swissinfo.ch,2018.“Dignitas boss found not guilty of profiteering”, https://www.swissinfo.ch/eng/assisted-suicide-_dignitas-founder-found-not-guilty-of-profiteering/44160762.
3.The Guardian,2019/9/25.“Assisting a suicide is not always a crime, rules Italian court”,https://www.theguardian.com/society/2019/sep/25/assisting-a-suicide-is-not-
always-a-rules-italian-court
4.Toby Sterling,2016/10/12.“Dutch may allow assisted suicide for those who feel life is over”Reuters,.
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2. “WHO definition of palliative car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