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民小學校長文化領導指標建構之研究
作者:陳冠英
作者(外文):Chen, Kuan-Ying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指導教授:吳清山
林新發
張國保
丁一顧
李心儀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0
主題關鍵詞:國民小學校長文化領導文化領導指標指標建構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Cultural LeadershipCultural Leadership IndicatorsIndicator Construc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本研究旨在建構符合國內教育現況之國民小學校長文化領導指標,作為校長進行文化領導之參考依據。本研究以熟悉校長學理基礎之學者專家及具備學校領導實務經驗之校長共計十五位做為研究對象。首先依據文獻探討之結果初擬出國民小學校長文化領導指標,再經由模糊德懷術問卷調查建構國民小學校長文化領導指標內容。研究結果得到國民小學文化領導指標之內容,包含文化認同、願景形塑、文化傳遞、文化實踐、文化創新及領導效能等六個向度及三十六項指標。以文化領導的向度為例,各向度依重要性排序,分別為文化實踐、領導效能、文化認同、願景形塑、文化傳遞及文化創新。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提供國民小學校長、教育行政機關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indicators of cultural leadership which comply with the current education situation in Taiwan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to put into practice. 15 experts including scholars familiar with principal leadership and elementary principals with school leading experiences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Following the literature review, indicators of cultural leadership were initially made. Fuzzy Delphi Method was then applied to develop indicator contents. As a result, the indicator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with 6 dimensions and 36 indicators. The importance of each dimension in order is as follows: cultural practice,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cultural identity, vision shaping,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cultural innovation. In the end,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were proposed for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as well as those interested in further studies.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丁文祺(2008)。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社群互動、教師專業實踐與學校 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淑娟(2005)。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文化領導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王博弘、林清達(2006)。臺灣近二十年來校長領導實徵研究與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2,283-306。
江允英(2012)。試論提升文化領導力。教師教育論壇,7,40-42。
田福連(2009)。文化領導創新思維啟發─以高雄市國小校長為例。實踐博雅學報,12,25-57。
江美英(2018)。臺南市公立國民小學校長文化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南臺科技大學,臺南市。
江滿堂(2008)。國民小學校長多元領導、團隊動力、學校組織文化特質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江澈(2007)。私立高級中學校長競值領導、教師專業承諾、組織創新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私立高中有效經營模式之建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宗立、張順發(2003)。學校組織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國民教育研究究集刊,10,91-107。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11)。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明雄(2010)。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吳金香(2000)。學校組織行為與管理。臺北市:五南。
吳春明(2008)。國民小學校長文化領導與教師組織認同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臺北市。
吳秋蓉(2018)。南部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教師知識管理、組織文化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1996)。教育發展與教育改革。臺北市:心理。
吳清山(2002)。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知識管理與教育革新發展研討會,嘉義市:國立中正大學。
吳清山(2004)。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
吳清山、林天祐(2002)。願景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01,130。
吳清山(2005)。學校效能研究的價值。教育研究集刊,57(2),133-139。
吳清山、林天祐(2010)。教育E辭書(第二版)。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璧如(1990)。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朝輝(2011)。校長走向文化領導的困境與策略。中小學教師培訓 ,2011(7),24-27。
李正寅(2015)。提升校長的文化領導力。教師,30,116-118。
李芃葵(2010)。南投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知識領導對教師專業社群互動成長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亞洲大學,臺中市。
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 (譯) (2006) 。Robbins, S. P. 著。組織行為學 (第十一版) (Organization behavior) (11th ed.) 。臺北市:華泰文化。
李勁霆(2012)。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賦權增能與教師心理契約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貞儀(2011)。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教師組織信任、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李健慧(2010)。學校組織創新管理、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縣。
李新鄉(2002)。探索學校組織的運轉手-學校文化的內涵與研究。教育研究月刊, 95,31-42。
李朝輝(2011)。校長走向文化領導的困境與策略。中小學教師培訓, 7,24-27。
邱旭光(2008)。校長文化領導:引領學校走向卓越。教學月刊,4,57-59。
何光輝(2009)。校長文化領導力的意義與提升。中小學校長,4,25-27。
林志成(2000)。多元派典的教育行政領導研究與實務。初等教育學報,7,1-26。
林邦傑、陳美娟(2006)。學校組織與教職人員心理契約量表的建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4),39-68。
林長賦(2015)。完全中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工作投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奕成(2018)。高級中等學校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貴芬(2017)。國民小學校長真誠領導、教師心理資本、學校信任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曜聖(2007)。故事領導在國民小學行政情境之應用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凃仁雄(2013)。南投縣國民小學校長文化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中市。
凃棟隆(2018)。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家長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柳敦仁、李茂能、吳培源(2006)。雲嘉南五縣市國小初任校長行政表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嘉義大學通識學報,4,75-139。
洪幼齡(2018)。國中校長課程領導對學校效能之影響-以教師領導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洪英雄(2018)。臺灣原住民地區國民小學校長真誠領導、教師幸福感、組織健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梁東民(2019)。校長以願景領導帶領學校邁向優質學校之歷程研究-以資源統整為例。台灣教育,716,103–113。
胡蘭沁、黃建皓(2007)。校長領導、組織文化、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研究文獻的回顧。學校行政,50,145-166。
范慶鐘(2011)。國民小學校長多元架構領導、學校組織健康、教師專業承諾與 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范熾文(2011)。 校長文化領導的角色與實踐策略。台灣教育, 667, 38-43。
范熾文(2010)。培育優質師資生的專業精神。師友月刊,517,51-56
范熾文(2002)。國小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秦夢群(1999)。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黃敏榮(2016)。高級中等學校分布式領導、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 關係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39(2),1-25
宮珂(2018)。核心素養視角下校長文化領導角色的反思與重構。中小學教師培訓,4,26-29。
袁小平、黃月勝(2018)。湖南小學校長核心領導力現狀調查分析。現代中小學教育,6,90-95。
袁小平(2014) 。中小學校長文化領導力的意蘊、結構與提升。教學與管理,2,40-42。
馬健生(2014)。學校文化建設即校長文化領導的過程。教育科學研究,5,10-11。
徐欽祥(2008)。從文化精熟談學校文化領導者的知與行。學校行政, 53,33-45。
徐志勇、張東嬌(2011) 。學校文化認同、組織文化氛圍與教師滿意度對學校效能的影響效應:基於結構方程模型(SEM)的實證研究。教育學報,7(5),字體不對,缺頁碼。
張坤宏(2016)。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公共關係、組織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張奕華、張敏章(2010)。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學校行政,66,30-50。
張國保(2003)。私立大學董事會組織運作與職權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惠治(2011)。文化領導之理念與實踐—以一位獲得校長領導卓越獎之國小校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桃園縣。
張德銳(1995)。教育行政研究。臺北市:五南。
張慶勳(1996)。學校組織行為。臺北市:五南。
張慶勳 (2004)。策略與執行力-學校組織文化的核心。學校行政, 29,3-16。
張慶勳 (2001a)。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高雄市:復文。
張慶勳(2001b)。學習型學校組織文化與領導。學校行政,14,29-41。張慶勳(2006)。學校組織文化與領導。臺北市:五南。
張慶勳(2011)。校長的角色、理念與實踐-文化領導的思維 。學校行政, 16,51-67。
高建京、李浩然(2012)。校長文化領導力的意義與提升。課程教育研究,7,120-120。
孫立樵(2013)。文化領導力初探。領導科學論壇,7,41-43。
許德便(2012)。國民中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教學創新、社群互動與學校效能 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怡潔(2019)。國民中學校長文化領導、教師心理契約、教師社群互動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 121,53-89。
陳慧芬、 劉芯廷(2015)。國民小學校長文化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31,63-94。
陳千玉(譯)(2000)。組織文化與領導。臺北市:五南。
陳勇助(2018)。國民小學校長創新領導、權力運用策略、 教師社群互動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陳清濱(2016)。中部地區國民中學校長文化領導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陳慧芬、劉芯廷(2015)。國民小學校長文化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31,63-94。
曾若玫(2017)。高級中等學校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學術樂觀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游進年 (1990)。國民中學學校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所集刊, 33,227-245。
黃文三、黃馨德、沈碩彬(2019)。高雄公立高中職校長服務領導、教師工作投入與學校效能之徑路模式探析。人文社會科學研究,13(1),49-74。
黃秀霞(2013)。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社群互動、學校創新氣氛與學校 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坤謨(2008)。國民小學校長多元智能領導、教師工作投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明裕(2017)。國小教師知覺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幸福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秋鑾(2008)。臺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啟峯(2014)。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人格特質、課程領導、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黃淑芬(2018)。南部地區國小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教師心理資本、學校翻轉教學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高雄市。
黃淑真(1996)。轉型領導和文化發展對臺北縣開放教育的應用與啟示。教育實習輔導,2(1),54-61。
黃瓈慧(2008)。組織變革、領導型態、組織文化與工作績效之研究-以臺灣南部三所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葉志勝(2002)。教改對學校文化的衝擊。教育研究月刊,95,11-16。
葉佳文(2005)。有效能的學校經營─成功的校長領導。學校行政雙月刊,40,30-46。
景盛(2015)。校園文化建設與校長文化意識。教育,10,50-50。
馮曉敏(2016)。校長文化領導與優質學校建設。現代教育管理,1,50-53。
詹孟傑(2018)。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希望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廖文川、楊振昇(2014)。中部地區國民中學校長文化領導與學校組織變革關係之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 30,149-181。
廖文川、楊振昇(2014)。中部地區國民中學校長文化領導與學校組織變革關係之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30,149-181。
廖裕月(1998)。國小校長轉化領導型式與領導效能之研究:以北部四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趙志揚 (2002)。學校效能研究。載於張銀富(主編),學校行政─理論與應用(頁281-323)。臺北市:五南。
潘玳玉(2001)。學校文化領導之研究--以一所教會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蔡宗興、曾瑞譙(2008)。雲嘉南地區國民中學教育人員知覺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57,110-146。
蔡炳坤(2007)。高中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語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蔡琇韶(2017)。高級中等學校校長正向領導、教師正向心理資本、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惠淑(2017)。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行為、學校創新、組織溝通與學校效能徑路模式之建構與驗證(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進雄(2000)。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臺北市: 師大書苑。
蔡進雄(2003)。學校領導的新思維:建立教師學習社群。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78,42-46。
蔡進雄(2005)。超越轉型領導:國民中小學校長新轉型領導影響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3,37–63。
鄭彩鳳(1998)。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
鄭燕祥(2001)。學校效能及校本管理:發展的機制。臺北市:心理。
賴連功(2018)。國小校長學習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簡妙娟(2018)。國民小學校長微觀政治領導、組織信任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鄺執中(1998)。文化領導-塑造組織生命力的新型領導法。教育資料文摘,41(6),170-182。
鐘巧如(2016)。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教師社群學生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貳、西文部分
Beyer,J.M.&Browning,L.D. (1999). Transforming an industry in crisis: Charisma,routinization,and supportive cultural leadership. Leadership Quarterly,10(3), 483-521.
Botha, R. J. (2016). Improving south African school effectiveness through distributed leadership: A study of gender. Gender & Behaviour, 142, 6804-6813.
Brown, B.D.; Horn, R. S.& King, G(2018).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labam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 53-59.
Brown,J.(1993).Leadership for school improvement. Emergency Librarian, 20(3), 8-20.
Brown, B.D.; Horn, R. S.& King, G(2018).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labam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 53-59.
Bryman, A. (1992). Charisma and leadershipin organization. London: Sage.
Cameron, K. S. (1978). Measur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3(4), 604-632.
Herrera, R. (2010). Principal leadership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Perspectives from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estern Michigan, Michigan. (AAT 3410406, Pro-Quest Dissertation Abstract).
Glanz, J.(2006). What every principal should know about cultural leadership.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Hill,D.B.(1981). Attitude Generalization and the measurement of trust in American leadership. Political Behavior, 3(3), 257-270.
Karakose, T.(2008). The perceptions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on principal cultural leadership behaviors. Educational Sciences: Theory & Practice, 8(2) , 569-579.
Lane, B.A.(1992). Cultural leaders in effective schools: The builders And brokers of excellence. NASSP Bulletin, 76(541), 85-96.
McDonald, D. J., & Makin, P. J. (2000).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 job satisfaction of temporary staff.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 21(1), 84-91.
Mortimore, P. and MacBeath, J. (2003).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improvement. In M. Preedy, R. Glatter and C. Wise(Eds.). Strategic Leadership and educational improvement. London: Paul Chapman.
Schein, E.H.(1992).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2rd ed.).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Schein, E.H.(2004).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3rd ed.).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Schein, E.H.(2010).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4rd ed.).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Sergiovanni, T. J. (1987).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ultural leadership. In L. T. Sheive & M. B. Schoenheit (Eds.), Leadership: Examining the elusive (pp.116-129). Alexandria, VA: ASCD.
Sergiovanni, T. J. (1995). The principalship: A reflective practice perspective(3r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Simpson, G.. W. (1990). Keeping it alive: Elements of school culture that sustain innovatio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7(8), 34-37.
Trice, H. M., & Beyer, J. M. (1991). Cultural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al. Organizational Science, 2(2), 149-169.
Welch, D. E. (2003). Globalisation of Staff Movements: Beyond Cultural. Adjustment.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43( 2), 15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