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刑法親屬間倫常規範的成與變
作者:趙萃文
作者(外文):CHAO HSUEY WEN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指導教授:黃源盛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1
主題關鍵詞:刑法倫常規範法益道德傳統儒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第一章 緒論:傳統中國刑律,禮與刑的關係始終糾葛難分。自1902年晚清變法修律以來,導入歐陸法學理念,將個人權利本位之立法思想引入中國。固有身分倫理思想精神或仍連續,但法制變動之推衍過程,是否讓立論有所撼動?本質上繼承自先秦儒家以來的倫理道德與法律規範間之關係,或更新或深化?台灣自民國99年《刑法》第294條有義務遺棄罪、民國108年第272條殺尊親屬罪、第286條妨礙自然發育罪之修正,都開啟重新調整尊卑親屬間社會地位平權對等之契機。本論文即欲藉此修法機會,探討傳統中國倫常規範之生成演變,及現行刑法中之倫常規範向何處去?
一、中文文獻
(一)專書
1.刁榮華主編,《法律之演進與適用》,台北:漢林出版社,1977年8月。
2.于改之、周長軍主編,《刑法與道德的視界交融-西原春夫刑法理論研討》,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3.王先慎(清),《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4.王健,《溝通兩個世界的法律意義》,中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
5.王立民,《中國法律與社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6.王泰升,《台灣法律史概論》,台北:元照出版社,2009年12月。
7.王泰升,《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台北:聯經出版, 2014年9月,修訂2版。
8.王皇玉,《刑法與社會規訓—台灣刑事制裁新舊思維的衝突與轉變》,台北:元照出版社,2009年4月。
9.王泛森,《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台北:聯經出版,2003年。
10.王國軒、王秀玫編,《呂坤全集》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頁1382。
11.王伯琦,《近代法律思潮與中國固有文化》,台北:法務通訊社,1995年3月。
12.孔慶平,《改造與適應:中西二元景觀中法律的理論之思(1911-1949)》,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7月。
13.尼可拉斯.魯曼著(Niklas Luhmann),李君韜譯,《社會中的法》,台北:五南出版社,2019年2月,3版。
14.古承宗,《刑法的象徵化與規制理性》,台北:元照出版社,2017年2月。
15.甘添貴總主編、林東茂主編,《德國刑法翻譯與解釋》,台北:五南圖書,2018年3月。
16.司法院參事室,《新修正刑法論文集》,台北:司法院出版,2006年12月。
17.朱文溥,《所以然釋法》,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2月。
18.李何林編,《五四運動》,台北:大成出版,1947年12月。
19.李明輝譯,《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2013年6月,增訂版。
20.李銀河,《性的問題;福柯與性》,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年。
21.李學勤編,《孟子注疏》(上),台北:台灣古籍出版公司,2001年。
22.李聖傑,〈刑法第二二二條第一項第一款「二人以上共同犯之」之思考適用〉,政治大學法學院刑事法學中心編,《刑事法學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元照出版,2015年1月。
23.呂秉翰,《刑法構成要件問題研析》,台北:翰蘆圖書,2014年7月。
24.余叔通、謝朝華譯,《法國刑事訴訟法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25.汪衛東,《魯迅─現代轉型的精神維度》,台北:秀威資訊,2015年1月。
26.余秋雨,《君子之道》,台北:天下文化,2019年4月,3版,頁10-14。
27.余家菊,《中國倫理思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12月。
28.沈家本著,張全民點校,《歷代刑法考》,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1985年。
29.沈雲龍主編,《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30.沈瑋瑋、趙曉耕,《中國法制史新論》,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年1月。
31.貝卡里亞,黃風譯,《論犯罪與刑罰》,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版。
32.林立,《波斯納與法律經濟分析—一個批判性的探究》,台北:學林文化,2004年4月。
33.林東茂,《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台北:五南出版社,2007年10月,增訂3版。
34.林東茂,《猶爭造化功-追憶山田師》,台北:一品出版社,2013年11月。
35.林火旺,《倫理學》,台北:五南出版,2015年,第2版。
36.吳豪人,《野蠻的復權》,台北:春山出版,2019年5月。
37.林毓生,《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社會思想論叢》,台北:聯經出版社,1989年。
38.長孫無忌,《唐律疏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0年4月。
39.長谷部恭男著,郭怡情譯,《法律是什麼?法哲學的思辨旅程》,台北:商周出版社,2012年11月。
40.孟德斯鳩著,彭盛編譯,《論法的精神》,台北:華立文化,2003年9月。
41.哈耶克,鄧正來譯,《自由秩序原理上冊》,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年。
42.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8年12月,2版。
43.胡雲騰,〈2012年大陸刑事訴訟法修正主要內容概覽〉,載《中國大陸法制研究》,台北:司法院印行,2013年12月。
44.柳立言,《宋元時代的法律、思想和社會》,台北:國立編譯館,2001年1月。
45.哈特著,許家馨、李冠宜譯,《法律的概念》,台北:商周出版,2001年4月1日。
46.徐振雄,《法治視野下的正義理論》,台北:洪葉文化有限公司,2005年2月。
47.孫震,《現代經濟成長與傳統儒學》,台北:三民書局,2011年5月。
48.孫震,《半部論語治天下》,台北:遠見天下文化,2018年4月。
49.高漢成,《大清新刑律立法資料彙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3月。
50.高明士,《唐代身分法制研究─以唐律名例律為中心》,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3年4月。
51.馬森,《繭式文化與文化突破》,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14年11月。
52.馬漢寶,《法律與中國社會之變遷》,台北:自版,1999年10月。
53.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作者自版,1997年,3版。
54.陳新民,《法治國家公法學的理論與實踐》(上、下冊),台北:三民書局總經銷,2011年1月,修正6版。
55.陳新民,《憲法學釋論》,台北:作者自版,2011年9月,修正7版。
56.陳新民,《釋憲餘思錄》(卷一),台北:作者自版,2011年1月。
57.陳朝壁,《羅馬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
58.陳清秀,《法理學》,台北:元照出版社,2018年4月,2版。
59.陳興良,《立法的人性基礎》,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1996年1月。
60.陳壁生,《經學、制度與生活—論語父子相隱章疏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年。
61.郭齊勇主編,《儒家倫理爭鳴集-以『親親互隱』為中心》,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62.張晉藩,《中國法律的傳統與近代轉型》,中國:法律出版社,1999年。
63.張晉藩,《中國近代社會與法制文明》,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
64.張偉仁,《清代法制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76,1983年。
65.張允起,《日本法政思想研究》,台北:元照出版社,2017年2月。
66.張德勝,《儒家倫理與社會秩序-社會學的詮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7.張素貞,《新編韓非子》(下冊),台北:國立編譯館,2001年,頁1356。
68.張彝鼎,《中外人權思想比較研究》,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編印,1981年9月。
69.梁治平,《禮教與法律-法律移植時代的文化衝突》,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7月。
70.許玉秀,《犯罪階層體系及其方法論》,台北:春風煦日論壇,2000年9月。
71.連孟琦編,《德國刑事訴訟法》,台北:元照出版社,2016年9月。
72.黃仁宇,《放寬歷史的視界》,大陸:新知三聯書店,2015年8月。
73.黃舒芃,《民主國家的憲法及其守護者》,台北:元照出版社,2009年8月。
74.黃源盛,《漢唐法制與儒家傳統》,台北:元照出版社,2009年3月。
75.黃源盛纂輯,《晚清民國刑法史料輯注》(上、下冊),台北:元照出版社,2010年7月。
76.黃源盛,《中國法史導論》,台北:犁齋社,2020年10月修訂4版。
77.黃源盛,《晚清民國刑法春秋》,台北:犁齋社,2018年3月。
78.黃榮堅,《靈魂不歸法律管-給現代公民的第一堂法律思辨課》,台北:商周出版,2018年1月。
79.傅偉勳、周陽山,〈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有關中國學術文化重建的問答〉,《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中國大陸:三聯書店,1989年4月。
80.費孝通,《鄉土中國;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81.費孝通,《鄉土中國》,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1月。
82.楊日然,《我國基礎法學之現況與展望,法理學論文集》,台北:月旦出版社,1997年。
83.楊奕華,《問法為何物—人本法學導論》,台北:承法出版社,2013年7月。
84.楊奕華,《法律人本主義—法理學研究詮論》,台北:漢興書局,1997年2月。
85.楊伯峻,《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86.楊鴻烈,《中國法律思想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3月。
87.楊仁壽,《法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2010年5月,2版。
88.楊仁壽,《法學方法論之進展,實踐哲學的復興》,台北:三民書局,2013年4月。
89.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大陸:中華書局,1977年。
90.熊秉元,《法學的經濟思惟》,台北:華藝學術出版社,2013年4月。
91.熊秉元,《罪與罰法之外:經濟學家對法學的20個提問》,台北:遠見天下出版,2018年4月。
92.蔡亦竹,《表裏日本—民俗學者的日本文化掃描》,台北:遠足文化出版,2016年11月。
93.蔡亦竹,《風雲京都》,台北:遠足文化出版,2017年5月。
94.蔡仁厚,《孔孟荀哲學》,台北:學生書局,1984年。
95.蔡樞衡,《中國法理自覺的發展》,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
96.鄧湘全,《外遇森林—律師的婚姻哲學》,台北:斑馬線文庫,2017年9月。
97.劉俊文,《唐律疏議箋解》,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6月。
98.劉清波,《現代法學思潮》,台北:黎明文化,1986年5月。
99.鄭戈,《法律與現代人的命運:馬克斯•韋伯法律思想研究導論》,中國大陸:法律出版社,2006年。
100.樊和平,《中國倫理的精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1995年7月。
101.錢穆,《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台北:聯經出版社,2004年3月。
102.蕭郁雯譯,《從機會到選擇:遺傳學與正義》,台北:巨流出版,2004年。
103.謝瑞智譯,《歷代刑法志》,台北:群眾出版社,1988年8月。
104.謝哲勝主編,《法律經濟學》,台北:五南出版,2007年,頁12。
105.戴炎輝,《唐律各論》,台北:作者自版,1988年。
106.戴炎輝,《唐律通論》,台北:元照出版社,2010年1月。
107.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親屬法》,台北:自版,2011年。
108.簡貞貞譯,《丹諾自傳》,台北:商周出版,1999年3月。
109.韓忠謨等著,《法律之演進與適用》,台北:漢林出版社,1977年8月。
110.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
111.顏厥安,《法與實踐理性》,台大法學叢書108,台北:允晨文化公司,2013年10月。
112.鄺芷人,《康德倫理學原理》,台北:文津出版,2004年4月。
113.懷效鋒,《清末法制變革史料(上冊)》,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年。
114.蘇永欽,《司法改革的再改革》,台北:元照出版社,1998年10月。
115.顧忠華,《韋伯學說》,大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16.Alexy著,舒國瀅譯,《法律論證理論-作為法律證立理論的理性路徑理論》,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117.Arthur Kaufmann著,劉幸義等譯,《法律哲學》,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第2版。
118.Claus Roxin著,吳麗琪譯,《德國刑事訴訟法》,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11月。
119.David M. Glantz著,劉宗為、黃煜文譯,《懲罰與現代社會》,台北:商周出版,2006年5月,1版。
120.Edgar Bodenheimer著,鄧正來譯,《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修訂版。
121.H.L.A. Hart著,許家馨、李冠宜譯,《法律的概念》,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年,第2版。
122.Jhering著,鄭永流譯,《為權利而鬥爭》,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23.John Frank Weaver著,鄭志峰譯,《機器人也是人:人工智能時代的法律》,台北:元照出版,2018年9月。
124.Karl Larenz著,陳愛娥譯,《法學方法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6年4月。
125.內藤湖南著,儲元熹、卞鐵堅譯,《日本文化史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12月。
126.亨利-皮耶‧侯歇著,夏宇譯,《夏日之戀》,台北:麥田出版,2014年6月。
127.托克維爾著,董果良譯,《論美國的民主(上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年。
128.阿部照哉等編著,周宗憲譯,《憲法下-基本人權篇》,台北:元照出版社,2001年3月。
129.柏拉圖著,吳獻書譯,《理想國(下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7月,臺1版。
130.康德著,沈叔平譯,《法的形而上學原理—權利的科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
131.富勒著,鄭戈譯,《法律的道德性》,台北:五南出版,2016年11月2版。
(二)期刊論文
1.王安異,〈刑法中的行為無價值與結果無價值〉,台北:《東吳法律學報》,第16卷第1期,2004年8月。
2.王曉丹,〈從法社會的觀點論女性主義立法行動—女性主義法學在臺灣的時間及其法律多元主義的面貌〉,台北:《東吳法律學報》,第19卷第1期,2007年7月。
3.王皇玉,〈論施用毒品行為之犯罪化〉,台北:《臺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6期,2004年11月。
4.王皇玉,〈2012年至2019年刑法修正之回顧-以2019年修法為重心〉,《月旦法學雜誌》,第300期,2020年5月。
5.王寶輝,〈法律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兼談我國法官的法律智慧〉,《法律哲理與制度—基礎法學》,馬漢寶教授八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台北:元照出版社,2006年1月。
6.王慶節,〈親親相隱,正義與儒家倫理中的道德兩難〉,《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51期,2017年9月。
7.石榮顯,〈殺尊親屬罪加重處罰規定之比較研究〉,台北:《刑事法雜誌》,第13卷5期,1969年10月。
8.李玉生、韓業斌,〈論治國方略的創造性轉換─從「德主刑輔」到「法主德輔」〉,收入陳明、朱漢民主編,《原道》,北京:新星出版社,2016年4月,總第29輯。
9.李猛,〈英國法問題:法治國的實質理性與形式理性〉,《韋伯:法律與價值》,上海台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李棟,〈我們需要甚麼樣的法律?—蔡樞衡對中國近代法學之反思〉,《法制史研究》,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第21期,2012年6月。
11.李游,〈西方法文化對中國傳統司法的滲透〉,陳起行等主編,《後繼受時代的東亞法文化》,台北:元照出版社,2012年12月。
12.李念祖,〈民之父母,其無後乎?-論先秦儒家古典憲政思想的進度與限度〉(上、下),台北:《法制史研究》, 第20期,2011年12月、第21期,2012年6月。
13.李茂生,〈風險社會與規範論的世界〉,台北:《月旦法學雜誌》,第173期,2009年10月。
14.李建良,〈民主政治的建構基礎及其難題—以「多元主義」理論為主軸〉,《多元主義》,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1998年3月。
15.李聖傑,〈刑法第190條之1的釋義思考〉,台北:《月旦法學雜誌》,第290期,2019年6月。
16.李震山,〈論憲法未列舉之自由權利之保障—司法院大法官相關解釋之評析〉,劉孔中、陳新民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三)(上冊)》,台北:中央研究院,2002年。
17.李震山,〈憲法意義下的「家庭權」〉,台北:《中正大學法學期刊》,第16期,2004年7月。
18.李擁軍,〈從民族思維模式解析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異〉,中國:《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總第78期)。
19.李擁軍,〈親屬相姦何以為罪?對亂倫罪回歸中國刑法的深層思考〉,甘肅:《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0卷第6期,2012年11月。
20.李擁軍,〈「親親相隱」與「大義滅親」的博弈:親屬豁免權的中國面相〉,北京:中國法學,2014年,第6期。
21.李澤厚,〈漫說西體中用〉,收於《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
22.杜健榮,〈論社會結構對法律秩序的影響〉,《後繼受時代的東亞法文化》,台北:元照出版社,2012年12月。
23.汪習根,〈發展權視角下的法律移植方法新探〉,大陸:《武漢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年,第2期。
24.沈秀華,〈白色恐怖下的你我他—受害家屬的受暴主體性〉,收入《尋找一株未命名的玫瑰—記憶、白色恐怖與酷刑》,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2019年10月。
25.林端〈中西不同法律觀的頡頏:繼受過程中的台灣法治〉,氏著《儒家倫理與法律文化:社會學觀點的探索》。台北:自刊,1994年。
26.林端,〈德國歷史法學派一兼論其與法律解釋學、法律史和法律社會學的關係〉,台北:《台大法學論叢》,第22卷第2期,1993年。
27.林端,〈韋伯法律社會學的兩大面向〉,《儒家倫理與法律火化:社會學觀點的探索》,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版。
28.林東茂,〈法學不是科學〉,《高大法學論叢》,2010年9月,第6卷1期。
29.林三元,〈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權之確認:從加拿大最高法院Tsilhqot’in案出發〉,台北:《臺灣原住民族法學》,第1卷第1期,2016年7月。
30.林正三,〈先秦儒家與法家觀點的比較:以「親親相隱」為討論重點〉,台北:《萬能科技大學通識論叢》,第10期,2010年12月。
31.林咏榮,〈孝在中日兩國法制上之衍進及其問題〉,台北:《東吳法律學報》,第5卷,1987年。
32.林桂榛,〈「父子相隱」與告親的正義性問題〉,武漢:《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年第2期。
33.林桂榛,〈關於「親親相隱」問題的若干辨正〉,北京:《哲學動態》,2008年,第4期。
34.林錦芳,〈妨害性自主罪量刑分析研究〉,台北:《刑事法雜誌》,第55卷第5期,2011年10月。
35.法治斌,〈論出版自由與猥褻出版品之管制〉,氏著,《人權保障與釋憲法制》,台北:月旦出版社,1993年,再版。
36.法治斌,〈定義猥褻出版品:一首變調的樂章?〉,氏著,《法治國家與表意自由》,台北:正典出版文化,2003年6月。
37.周天瑋,《蘇格拉底與孟子的虛擬對話》,台北:天下文化,1998年。
38.周漾沂,〈從實質法概念重新定義法益:以法主體性論述為基礎〉,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012年9月,第41卷第3期。
39.周漾沂,〈反思信賴原則的理論基礎〉,《法學與風範─陳子平教授榮退論文集》,陳子平教授榮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台北:元照出版社,2018年1月。
40.孟憲範,〈家庭:百年來的三次衝擊及我們的選擇〉,北京:《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年3月。
41.范忠信,〈中西法律傳統中的『親親相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第3期。
42.俞榮根,〈儒家法文化—傳承與趨勢〉,《法理學講演錄》,第1卷,北京: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
43.俞懿嫺,〈從文化哲學論現代火化教育的困境〉,但眧偉、蘇永明主編,《文化、多元文化與教育》。台北:五南出版社,2000年。
44.胡錦媛,〈性別/律法/單一正義—欲望街車中的敘事〉,台北:《月旦法學》,第249期,2016年2月。
45.馬斌,〈官僚制保障下的—馬克斯•韋伯法律實證主義思想之建構〉,《後繼受時代的東亞法文化》,台北:元照出版社,2012年12月。
46.馬漢寶,〈個人在中國傳統與現代法律之地位─中國人之價值觀國際研究會論文提要〉,台北:《漢學研究通訊》,第10卷第1期,1991年3月。
47.馬躍中,〈公務員倫理與貪瀆之刑事立法〉,《甘添貴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下冊》,台北:承法數位,2012年4月。
48.馬躍中,〈少子化趨勢之生命決定權─兼論殺母殺嬰罪之存廢〉,收於《余振華教授六秩晉五壽誕祝賀論文集》第二卷,台北:新學林出版,2017年12月。
49.姚中秋,〈給法治以恰當位置-儒家之法治觀〉,收入陳明、朱漢民主編,《原道》,北京:新星出版社,2016年4月。
50.高文琦,〈法與道德—以契約必須遵守為例〉,載於:《第一回法理學研討會暨楊奕華教授榮退研討會會議資料》,台北:東吳大學法學院基礎法研究中心主辦,2018年12月。
51.高明士,〈唐律中的家長責任〉,收於《唐代身分法制研究─以唐律名例律為中心》,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3年4月。
52.孫家紅,〈論唐律「子孫違犯教令」條款與不孝罪的區別和聯繫〉,台北:《法制史研究》,第18期,2010年12月。
53.孫迺翊,〈憲法解釋與社會保險制度之建構—以社會保險相互性關係為中心〉,台北:《台大法學論叢》,第35卷第6期,2006年12月。
54.張文伯,〈法學思想上的幾個問題與層面〉,刁榮華主編,《法律之適用與演進》,台北:漢林出版社,1977年8月。
55.張中秋,〈傳統中國法的道德原理及其價值〉,南京:《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報〉》,2008年,第 1期。
56.張偉仁,〈法家前的法思想〉,收入《法治流變及制度構建—孔傑榮教授九秩壽辰祝壽文集》,台北:元照出版社,2020年6月。
57.張偉仁,〈中國傳統的司法和法學〉,重慶:《現代法學》,2006年,第5期。
58.張偉仁,〈天眼與天平—中西司法者的圖像和標誌〉,台北:《法制史研究》,中國法制史學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編,第20期,2011年12月。
59.張崑將,〈日本德川時代神儒兼攝學者對「神道」「儒道」的解釋特色〉,台北:《台大文史哲學報》,第58期,2003年5月。
60.張崑將,〈吉田松陰講孟餘話的詮釋特質與其批判〉,台北:《漢學研究》,第27卷第1期,2009年3月。
61.郭書琴,〈從法律知識的技術性談法律科際研究方法與實例〉,《法律人類學—法律知識與法律技術》,台北:元照出版社,2016年5月。
62.郭齊勇,〈「親親相隱」容隱制及其對當今法治的啟迪—在北京大學的演講〉,大陸:社會科學論壇,2007年,第8期。
63.陳惠馨,〈法律與社會變遷—以台灣性別關係的轉變為例〉,《「後繼受時代的東亞法文化」—第八屆東亞法哲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元照出版社,2012年12月。
64.陳毓雯,〈通姦除罪化之檢討〉,台北:《刑事法雜誌》,1993年12月。
65.梁惠錦,〈民國二十三年婦女爭取男女平等科刑之經驗—以通姦罪為例〉,台北:《國史館館刊》,1997年12月。
66.莊世同,〈法律的生命樂章紀念楊日然老師〉,台北:《東吳法律學報》,第16卷第2期,2004年12月。
67.莊世同,〈法律的概念與法律規範性的來源—省思哈特的接受理論〉,台北:《中研院法學期刊》,第13期,2013年9月。
68.莊世同,〈合法性與德沃金法理論的道德基礎:初步的考察與省思〉,謝世民主編,《以平等為本的自由主義—德沃金法政哲學研究》,台北:開學文化事業,2016年4月。
69.莊耀郎,〈論語論直〉,《教學與研究》,第 17 期,1995 年 6 月。
70.許育典,〈多元文化國下色情管制的憲法正當性—以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動物戀網頁案為例〉,台北:《東吳法律學報》,2005年12月,第17卷第2期。
71.許育典,〈從文化憲法到憲法文化的反思〉,《後繼受時代的東亞法文化》,台北:元照出版社,2012年12月。
72.許玉秀,〈刑罰規範的違憲審查標準〉,《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出版社,2005年。
73.許玉秀,〈除罪:解消類型〉,《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甘添貴教授六秩祝壽論文集第2卷》,台北:學林文化事業,2002年3月。
74.許恒達,〈刑法法益概念的茁生與流變〉,台北:《月旦法學》,第197期,2011年。
75.許恆達,〈舞在耦合結構—訪析李茂生老師的系統論研究時期〉,收入《主體、理性與人權的彼岸—李茂生教授六秩晉五祝壽論文集》,台北:新學林出版, 2020年6月。
76.許絲捷,〈血親性交的可罰性〉,載《軍法專刊》,台北:軍法專刊社,2013年6月,第59卷第3期。
77.許澤天,〈刑法規範的基本權審查—作為刑事立法界限的比例原則〉,收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七)》上冊,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所,2010年。
78.賀衛方、莫少平、虞平,〈法治三人談:四十年滄桑及其未來〉,收於《法治流變及制度構建—孔傑榮教授九秩壽辰祝壽文集》,台北:元照出版社,2020年6月。
79.黃宗旻,〈刑法釋義學之前導論述—以裁判規範論為核心〉,收入《主體、理性與人權的彼岸—李茂生教授六秩晉五祝壽論文集》,台北:新學林出版, 2020年6月。
80.黃宗旻,〈法益論的侷限與困境:無法發展立法論機能的歷史因素解明〉,台北:《臺大法學論叢》,第48卷第1期,2019年3月。
81.黃源盛,〈從法繼受觀點論中國法律文化的傳統與轉折〉,楊日然教授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法理學論叢:紀念楊日然教授》。台北:月旦出版社,1997年。
82.黃源盛,〈刑法的古今絕續—《清史稿・刑法志》舉要與思辨〉,北京:《清華法學》,2019年,第3期。
83.黃榮堅,〈論通姦除罪化〉,氏著《刑罰的極限》,台北:元照出版社,2000年。
84.黃榮堅,〈棄權又越權的大法官釋字第六一七號解釋〉,台北:《台灣本土法學》,第89期,2006年12月。
85.黃維幸,〈法律倫理不等於西洋倫理:建構法律倫理的省思〉,台北:《法令月刊》,第61卷第8期,2010年8月。
86.黃維幸,〈法律解釋所為何事?─傳統解釋方法的批判〉,台北:《月旦法學雜誌》,第249期,2016年2月。
87.黃舒芃,〈人權保障與價值共識之間的衝突:從歐洲人權法院之血親相姦案判決談起〉,載《憲政時代》,台北:憲法學會出版,2013年4月,第38卷第4期。
88.黃舒芃,〈人權保障與價值共識之間的衝突〉,《框架秩序下的國家權力—公法學術論文集》,台北:新學林出版,2013年9月。
89.湯德宗,〈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48號解釋解析〉,收入《法制流變及制度建構-兩岸法律四十年之發展》,台北:元照出版,2020年6月。
90.傅偉勳、周陽山,〈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有關中國學術文化重建的問答〉,台北:《民主與傳統》,1990年,頁119以下。
91.彭文茂譯,〈自由、社會制度與抽象危險犯—經濟刑法的新典範?〉,台北:《檢察新論》,第23期,2018年2月。
92.鈴木賢,〈法與政治之分離在東亞—探討建立法治原則(rule of law)之前提問題〉,《後繼受時代的東亞法文化—第八屆東亞法哲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元照出版社,2012年12月。
93.趙萃文,〈試析刑法親親相隱的歷史軌跡和當代價值〉,台北:《軍法專刊》,第63卷第1期,2017年2月。
94.趙萃文,〈刑法倫常規範的相對性-以對兒童保護為中心〉,台北:《軍法專刊》,第65卷第4期,2019年8月。
95.趙萃文,〈倫常犯罪的變與不變—刑法中倫常精義的再復興〉,台北:《國 會 季 刊》,第48卷3期,2020年 9 月。
96.潘怡宏,〈論個資法第41條1項違法侵害個資罪保護法益〉,收於《甘添貴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下冊,台北:承法數位,2012年4月。
97.劉仁文,〈人工智能體的刑事風險及其歸責〉,收入《法制流變及制度建構-兩岸法律四十年之發展》,台北:元照出版,2020年6月。
98.劉清平,〈父子相隱:君臣相諱與即行報官─儒家親親相隱觀念急議〉,大陸:人文雜誌,2009年第5期。
99.劉幸義,〈五分鐘法律哲學〉,台北:《中興法學》,1993年3月,第35期。
100.劉靜怡,〈資訊法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台北:《月旦法學》,第300期,2020年5月。
101.劉繼蔚,〈淺評宜蘭地方法院104年度原訴字1號刑事判決:基於民族觀點,就管制正當性的再思考〉,台北:《臺灣原住民族法學》,第3期,原住民族委員會,2017年12月。
102.鄭逸哲,〈德國刑法學者與納粹主義〉,《現代刑事法與刑事責任:蔡教授墩銘先生六秩晉五壽誔祝壽論文集》,台北:國際刑法學會中華民國公會,1997年2月。
103.鄧正來,〈法律和立法的二元觀—哈耶克法律理論的研究〉,北京:《中外法學》,北京大學法學院,2002年,第1期。
104.謝文田,〈如果你遇見我的朋友蘇格拉底〉,台中:《中律會訊雜誌》,法窗閱讀四,108年3月。
105.謝如媛,〈刑法規範下的家庭秩序〉,台北:《台大法學論叢》,第35卷第6期。
106.謝哲勝,〈以經濟分析突破概念法學的困境—兼回應熊秉元教授的幾個觀點〉,收於《法律哲理與制度—基礎法學》。台北:元照出版,2006年1月。
107.謝開平,〈刑法第272條在立法上之檢討〉,《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二)甘添貴教授六秩祝壽論文集》,台北:學林出版,2002年3月。
108.薛智仁,〈正當防衛與比例原則〉,台北:《月旦法學》,第291期,2019年8月。
109.韓政道,〈從刑法釋義界定重症新生兒的治療界限〉,台灣:《高大法學論叢》,2019年3月,第14卷第2期。
110.顏厥安,〈道德、政治與法律—由對現代性法學之觀察反思緊急命令體制〉,台北:《臺大法學論叢》,第30卷第6期,2001年11月。
111.顏厥安、王照宇,〈法的解釋與法律倫理的概念觀〉,台北:《世新法學》,第7卷第1期,2013年12月。
112.魏大喨,〈容許家事事件合併審理之法學方法思辨〉,收於《身分法之回顧與前瞻》,台北:元照出版。
113.蘇永欽,〈台灣的社會變遷與法律學的發展〉,收於《當代法學名家論文集》,台北:法學叢刊雜誌社,1996年,第2期。
114.Bernd Schünemann,何賴傑譯,〈法益保護原則〉,《許迺曼教授祝壽論文集》,台北:新學林經銷,2006年。
115.蔡宜家,〈析論我國兒童虐待犯罪之法務防制對策:以日本刑罰與法務省政策為例〉,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專刊,第21期,2019年6月。
116.黃源盛,〈唐律中的禮教法律思想〉,《政大法學評論》第58期,1997年12月。
117.張國鍵,〈中華法系的源遠流長〉,收於《固有法制與現代法學:戴炎輝先生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台北:成文出版,1978年11月。
118.吳巡龍,〈我國新刑事訴訟法親屬身分拒絕證言權範圍的檢討〉,收於《刑事訴訟與證據法全集》,頁386-390,台北:新學林,2008年。
(三)學位論文
1.李玉璽,《從孝道思想論殺尊親屬罪概念的衍變》,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7月。
2.黃聿斐,《從司法精神醫學觀點論殺直系血親尊親屬罪》,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3.趙萃文,《刑法親親相隱的歷史、現況與比較》,輔仁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2016年7月。
4.鍾宏彬,《法益理論的憲法基礎》,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5.薛化元,《晚清中體西用思想研究(1861-1900)》,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二、日文文獻
(一)專書
1.大日方信春,《憲法II基本權論》,有信堂,2018年3月,2版。
2.大野達司、森元拓、吉永圭,《近代法思想史入門:日本と西洋の交わりから読む》,法律文化社,2016年5月。
3.大塚仁著,《注解刑法》,東京:清林書院,1977年。
4.小泉洋一、倉持孝司等合著,《憲法の基本》,法律文化社,2011年4月,2版。
5.川口由彥,《日本近代法制史》,新世社,2018年10月,2版。
6.川端博,《風俗犯論》,東京:成文堂,2010年1月。
7.川端博,《刑法総論講義》,東京:成文堂,2013年4月,3版。
8.山中敬一,《近代刑法の史的展開》,信山社,2017年9月。
9.仁井田陞,《中國社會の法と倫理—中國法原理》,東京:弘文堂,昭和42年(1967)6月。
10.仁井田陞,《中國法制史研究—刑法》,東京大學出版会,1981年1月。
11.仁井田陞,《中國の法と社會と歷史》,東京:岩波書店,2006年11月。
12.内藤謙,《刑法理論の史的展開》,東京:有斐閣,2008年9月。
13.井田良,《講義刑法学-総論》,東京:有斐閣,2019年6月,2版。
14.井上光貞、席晃、土田直鎮、青木和夫,《日本思想大系新裝版─律令》,東京:岩波書店,1994年4月。
15.戶松秀典、初宿正典編著,《憲法判例》,東京:有斐閣,2018年12月,8版。
16.木下智史、伊藤建,《基本憲法I─基本的人権》,日本評論社,2017年3月。
17.夫馬 進,《中国訴訟社會史の研究》,京都:京都大学学術出版会, 2011年3月。
18.加藤新平,《法哲學概論》,東京:有斐閣,1980年。
19.平野仁彦、亀本洋、服部高宏,《法哲学》,東京:有斐閣,2007年9月。
20.平野武、片山智彥、奧野恒久,《改訂版はじめての憲法》,晃洋書房,2018年5月改定版。
21.田中成明,《法的空間-強制と合意の狹間で》,東京大學出版会,1993年2月。
22.田中成明編訳,《公正としての正義》ジョン・ロ-ルズ著,東京:木鐸社,1995年。
23.田中成明、竹下賢、深田三徳、亀本洋、平野仁彦,《法思想史》,有斐閣Sシリーズ,1997年。
24.田中成明,《現代法理学》,東京:有斐閣,2011年11月。
25.石塚伸ㄧ、大山弘、渡辺修,《刑事法を考える》,東京:法律文化社,2002年7月。
26.出口雄一、神野潔、十川陽一、山本英貴,《概說日本法制史》,東京:弘文堂,2018年3月。
27.西原春夫,《中國刑事法の形成と特色》,東京:成文堂,1997年。
28.西田典之著,橋爪隆補訂,《刑法総論》,東京:弘文堂,2019年3月,3版。
29.西田典之著,橋爪隆補訂,《刑法各論》,東京:弘文堂,2019年4月,7版
30.西英昭,《近代中華民国法制の構築》,九州大學出版会,2018年2月。
31.伊東研祐,《法益概念史研究》,東京:成文堂,1984年6月,1版。
32.寺田浩明,《中国法制史》,東京大學出版会,2018年1月。
33.安西文雄、巻美矢紀 、宍戸常寿,《憲法学読本》,東京:有斐閣,2018年11月,3版。
34.尾崎一郎,《コメント 特集シンポジウム現代中国の裁判における法的効果と社会的效果》,新世代法政策学研究14号,2012年。
35.我妻栄,《法律における理窟と人情》,日本評論社,1987年9月。
36.足立昌勝,《啓蒙主義刑法理論と近代刑事立法》,東京:白順社,2000年3月。
37.佐久間修 、橋本正博、上嶌一高,《刑法基本講義─総論各論》,東京:有斐閣,2019年5月,3版。
38.林信夫、新田一郎,《法が生まれるとき》,東京:創文社,2008年。
39.松尾浩也,《刑法の平易化》,東京:有斐閣,1995版。
40.芦部信喜著,高橋和之補訂,《憲法》,岩波書店,2019年3月,7版。
41.金澤文雄,《新版法と道德》,東京:成文堂,平成5年。
42.金沢文雄,《刑法とモラル》,一粒社,1989年4月。
43.長谷部恭男編,《人權の射程》,京都:法律文化社,2010年。
44.明石一紀,《大宝律令と親等法—服紀条‧五等親条の意義》,日本史研究,第2期,1984年。
45.星野英一、田中成明編,《法哲學と實定法學の對話》,東京:有斐閣,1989年11月。
46.前田雅英,《刑法各論講義》,東京大學出版會,2015年9月6版。
47.高橋和之,《立憲主義と日本国憲法》,東京:有斐閣,2010年,2版。
48.高橋治俊、小谷二郎共編,松尾浩也增補解題,《增補刑法沿革綜覽,新律綱領‧人命律上》,1990年3月。
49.高橋直哉,《刑法基礎理論の可能性》,東京:成文堂,2018年5月
50.渋谷秀樹,《憲法》,東京:有斐閣,2017年4月,3版。
51.島田正郎,《清末における近代法典の編纂》,東京,創文社,昭和55年10月。
52.原田保,《刑法における超個人的法益の保護》,東京:成文堂,1991年1月,1版。
53.堀毅,《秦漢法制史論考》,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年8月版。
54.植松正、日高義博,《平成 7 年改正刑法:その意義と今後の課題》,東京:自由國民社,1995年。
55.塩尻公明、木村健康訳,《自由論》,岩波文庫,昭和46年。
56.橋本正博,《刑法各論》,新世社,2017年2月1版。
57.龍岡資九,《刑法における倫理の思想》,東京:布井出版,昭和56年4月。
58.櫻井智章,《判例で読む憲法》,北樹出版,2016年10月,1版。
59.藤永幸治、河上和雄、中山善房編,《大コンメンタ-ル刑事訴訟法》,東京:青林書院,1994年10月。
60.Albin Eser著,甲斐克則譯,《「侵害原理」と法益論における被害者の役割》,東京:信山社,2014年3月,1版。
61.中澤巷一編,《法と國制の史的考察》,東京:信山社,1995年10月。
(二)日文期刊
1.三枝有〈児童虐待における刑事法の在り方〉『中亰法學』第37巻3・4,中京大学,2003年3月。
2.山中敬一,〈日本における最近の刑法改正について〉,《高大法學論叢》第 8卷第 2期,2013年3月。
3.川口浩一(1993),〈環境刑法の基礎理論(一)〉,《奈良法学会雑誌》,6巻2号。
4.川島武宜,〈遵法精神の精神的および社會的構造〉,法協64卷9,10合併號。
5.小野和子,〈清末の刑法典論爭〉,《五四時期家族論の背景》,京都:同通朋社,1992年1月。
6.小野和子,〈清末の新刑律暫行章程の原案について〉,《中国の傳統社會と家族》,東京:汲古書院,1993年。
7.小林好信,〈岡田朝太郎の刑法理論〉,《刑法理論史の总合的研究》,日本評論社,1994年3月。
8.日沖憲郎,〈法益論〉,《刑法講座第一卷》,東京:有斐閣,1955年8月。
9.内藤謙(2007),《刑法理論の史的展開》,東京:有斐閣。
10.内田博文,〈「超個人的法益」に対する罪の一考察〉,《西原春夫先生古稀祝賀論文集第3巻》,東京:成文堂,1998年5月。
11.井上正治,〈法益の侵害〉,《犯罪と刑罰(上):佐伯千仭博士還暦祝賀》,東京:有斐閣,1968年10月。
12.井田良(2003),〈刑事立法の活性化とそのゆくえ〉,《法律時報》,75巻2号。
13.井田良(2007),《変革の時代における理論刑法学》,東京: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
14.井田良(2008),〈最近の刑事立法をめぐる方法論的諸問題〉,《ジュリスト》,1369号。
15.中村悠人(2012),〈刑罰の正当化根拠に関する一考察(1)──日本とドイツにおける刑罰理論の展開〉,《立命館法学》,341号。
16.生田勝義(2002),〈序論:世紀転換期の刑法現象と刑事違法論の課題〉,《行為原理と刑事違法論》,東京:信山社。
17.甲斐克則,〈クヌート‧アメルク著「法益保護と社会の保護」(一)〉,《九大法学》,45号,東京:九大法学会,1983年6月。
18.甲斐克則,〈法益論の基本的視座〉,《海事法の諸問題:伊藤寧先生退職紀念論集》,東京:中央法規,1985年6月。
19.甲斐克則(2003),〈刑事立法と法益概念の機能〉,《法律時報》,75巻2号。
20.北野通世(2006),〈法益論の現代的課題(1)〉,《山形大学法政論叢》,35号。
21.北野通世(2014),〈抽象的危険犯における法益の危殆化構造〉,《山形大学法政論叢》,60・61合併号。
22.平野龍一,〈現代における刑法の機能〉,《現代法と刑罰》,東京:岩波書店,1965年11月1版。
23.伊東研祐(1984),《法益概念史研究》,東京:成文堂。
24.団藤重光,〈刑法における封建性の驅遂-刑法の一部改正にっぃての批判〉,《刑法の近代的展開》,東京:弘文堂,1947年11月。
25.向井健,〈民法典の編纂〉,收於福島正夫編《日本近代法體制の形成下卷》,東京:日本評論社,1982年。
26.明石一紀,〈大宝律令と親等法—服紀条‧五等親条の意義〉,日本史研究,第2期,1984年。
27.奈良俊夫(1976),〈目的的行為論と法益概念〉,《刑法雑誌》,21巻3号。
28.青木健一,〈生物学と行動科学の接点から-ヒトはなぜ近親相姦をするのか(特集:行動科学とは何か)〉,《学鐙》,第98期,2001年10月。
29.金尚均(1994),〈現代刑法における法益保護の早期化について(1)─近年のドイツの議論をもとにして〉,《立命館法学》,233号。
30.金尚均(1994),〈現代刑法における法益保護の早期化について(2)─近年のドイツの議論をもとにして〉,《立命館法学》,235号。
31.金尚均(1995),〈抽象的危険犯の現代的展開とその問題性(1)─近年のドイツの議論を参考にしながら〉,《立命館法学》,239号。
32.金尚均(1995),〈抽象的危険犯の現代的展開とその問題性(2)─近年のドイツの議論を参考にしながら〉,《立命館法学》,240号。
33.金尚均(1995),〈抽象的危険犯の現代的展開とその問題性(3)─近年のドイツの議論を参考にしながら〉,《立命館法学》,241号。
34.金尚均(2001),《危険社会と刑法:現代社会における刑法の機能と限界》,東京:成文堂。
35.松井芳郎,〈條約改正〉,收於福島正夫編《日本近代法體制の形成下卷》,東京:日本評論社,1982年。
36.宮城榮昌,〈大化前後における中国律令の继受〉,日本東洋學術研究,第9卷第1期,1967年5月。
37.高橋則夫(2003),〈刑法的保護の早期化と刑法の限界〉,《法律時報》,75巻2号。
38.常本照樹,〈先住民族の文化と知的財產権の国際的保障〉,《知的財產法政策研究》,第8卷,2005年。
39.曽根威彦,〈現代刑法と法益論の変容〉,《刑事法学の現代的課題:阿部純二先生古稀祝賀論文集》,東京:第一法規,2004年3月。
40.曽根威彦,〈現代の刑事立法と刑法理論〉,《刑事法ジャーナル》第1 期,2005年。
41.麻生光洋、井上宏、三浦透、園部典生,〈刑法の一部を改正する法律について―表記の平以下等のための刑法改正―〉,《ジュリスト》,1067 期,1995年。
42.梅﨑進哉,〈個人の保護と社会法益の構造〉,《刑法雑誌》,35卷2号,東京:日本刑法学会,1996年3月。
43.森岡清美〈近代日本における祖先教の登場–とくに1910年前後を中心として–〉,中央學術研究所紀要第五號,1976年。
44.滋賀秀三,〈中國法文化の考察—訴訟の方通〉,《東西法文化》,日本法哲學會編,1986年。
45.新谷一幸,〈刑事立法學の課題〉,《修道法学》,第6卷2号,1982年12月,頁148。
46.新谷一幸(1989),〈法益保護の早期化傾向について:ヤコブスの所説に関して〉,《修道法学》,11巻1号。
47.新谷一幸(1998),〈法益保護構想の再構成〉,《修道法学》,20巻2号。
48.福島正夫,〈法の繼受と社會-經濟近代化(一)〉,《比較法學》,4卷1期,1967年2月。
49.福島正夫,〈法の繼受と社會-經濟近代化(三)〉,《比較法學》,6卷1期,1970年3月。
50.嘉門優(2007),〈法益論の現代的意義(特集 法益論の意義と限界)〉,《刑法雑誌》,47巻1号。
51.奧平康弘,〈司法審查の日本的特殊性〉,收於《現代日本社會第五卷:構造》,東京大學出版会,1994年3月。
52.嘉門優,〈法益論の現代的展開:法益論と犯罪構造論〉,《國學院法學》,44卷4号,東京:国学院大学法学会,2007年12月。
53.嘉門優(2009),〈行為原理と法益論〉,《立命館法学》,327.328合併号。
54.嘉門優(2011),〈法益論の現代的意義〉,《刑法雑誌》,50巻2号。
55.Hans Welzel(著),福田平(譯)(1967),〈目的的行為論の哲学的基礎〉,福田平,《目的的行為論の基礎》,東京:有斐閣。
56.Hans Welzel(著),福田平、大塚仁(譯)(1962),《目的的行為論序説:刑法体系の新様相》,東京:有斐閣。
57.Hans Welzel(著),金沢文雄(譯)(1967),〈刑法と哲学〉,福田平,《目的的行為論の基礎》,東京:有斐閣。
58.Knut Amelung(著),日高義博(譯)(1982),〈ドイツ刑法学における法益保護理論の現状〉,《ジュリスト》,770 号。
59.Paul Johann Anselm Ritter von Feuerbach(著),西村克彦、保倉和彦(譯)(1998),〈フォイエルバハ「ドイツ普通刑法綱要」〉,西村克彦(編),《近代刑法の遺産中-L.フォイエルバハ、A.フォイエルバハ、ミッターマイヤー、スチュベール》,東京:信山社。
三、外文文獻
1.Bernard Williams, Ethics and the Limits of Philosoph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2.Dan Fenno Henderson,Law and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in Japan,ed. Robert E.Ward(Princeton,NJ,1968).
3.Foot, Philippa. Virtues and Vices, and Other Essays in Moral Philosoph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78.
4.George H.Kerr,Formosa,Licensed and the Home Rule Movement,1895-1945(Honolulu,1974).
5.H.L.A. Hart, The Concept of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e, first Published 1961, reprinted with corrections, 1972).
6.John Owen Haley,Authority without Power, (New York,1991).
7.Ken Mukai and Nobuyoshi Toshitani,The Progress and Problems of Compiling the civil code in the early Meiji Era,trans.Dan Fenno Henderson,Law in Japan,v.1(1967).
8.Kenzo Takayanagi,A Century of Innovation: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Law 1868-1961,in Law in Japan,Arthur Taylor von Mehren(Cambridge,Mass,1963).
9.Lon Fuller,THE MORALITY OF LAW,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Revised Edition(1969).
10.Max Weber,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trans, by Talcott Parsons, Routledge, 1992.
11.Naomi Mezey, Law As Culture, 13 Yale J. L. & Human. 2001.
12.Peter Stemmer, normativität-Eine ontologische Untersuchung,2008.
13.Ronald Dworkin,Law's Empire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14.Ryosuke Ishii,ed,Japanese Legislation in the Meiji Era,trans.William Chambliss(Tokyo,1958).
15.Robert Charles Epp,Threat to Tradition: The Reaction to Japan’s Civil Code(Ph.D,Harvard University,1964).
16.Saburo Kuroki,Modernization on the Law,Hikaku Hogaku(March 1971).
17.Yosiyuki Noda,Introduction to Japanese Law,trans,Anthony Angelo(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