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章學誠女性觀研究
作者:李敏瑋
作者(外文):LEE, MIN-WEI
校院名稱: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蔡信發
陳德昭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1
主題關鍵詞:章學誠女性觀女性列傳婦學列女傳Zhang Xuechengviews on womenbiographies of womenwomen's studiesbiographies of wome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章學誠是乾嘉時代的傑出史學家、思想家,其歷史哲學觀、「六經皆史」、方志理論素為後世所關注,然其曾為〈婦學〉、〈婦學篇書後〉、《永清縣志•列女列傳序例上》、〈答甄秀才論修志第二書〉等文中表明自己的女性觀點。章學誠重視婦德婦道,反對婦女拋頭露面,以為當代女作家只注意詩藝,卻忘了詩才不宜外炫的分寸,然而他卻又主張恢復劉向《列女傳》多元的書寫方式,否定後世以「節烈」為主的〈列女傳〉,並且替生人立傳,也強調女性當獨立為傳主的重要性。由此觀之,章學誠是個保守卻又有所創新的人,本論文希望透過分析其作品,以呈現出其獨特的女性觀點。
本文以北京的文物出版社的《章學誠遺書》為本,依其三十卷、外編、佚篇三大部份,依序試析如下。第貳章針對章學誠記載的女性,按朝代、身分和形象劃分的女性作一論述。
第參章討論章學誠為女性立傳的筆法,從立傳取材的來源、為列女生人立傳、採廣義的列女傳、以女性冠名的稱謂、列傳體例、文末論贊等六大方面作探討。第肆章討論章學誠的婦學思想,包括肯定女子有才、反對因詩敗禮、反對為名求師三大部分作分析。
最後,透過分析章學誠其作品所呈現出其獨特的女性觀點,如肯定女性與男性在傳記中的平等、不因身分貴賤歧視女性、肯定女性在社會上的貢獻、反對女性文采外露。此外,章學誠呈現女性文學通史、敘述女性列傳脈絡、建立女性列傳筆法在女性文化史的貢獻也不可忽略。
Zhang Xuecheng was an outstanding historian and thinker in the Qianjia period. His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view, the six classics are all history, and the local chronicles theory have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later generations. However, he once expressed his views on women in articles such as "Wu Xue", "Wu Xue Pian Shuhou", "Yongqing County Chronicles: Preface to the Biography of Women", "Answer to Zhen Xiucai's Second Book of Revised Chronicles" and other articles. Zhang Xuecheng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women’s morality, and opposes women’s publicity, thinking that contemporary female writers only pay attention to poetic art, but forget that poetry should not show off. However, he advocated the restoration of Liu Xiang’s multiple writing styles in "The Biography of Lie Nv". He denied the Biography of Lie Nv which was based on "Jie Lie" in later generations. sex.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Zhang Xuecheng is a conservative but innovative person. This thesis hopes to present his unique feminine point of view by analyzing his work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Last Letter of Zhang Xuecheng" published by Beijing Cultural Relics Publishing House. According to its three parts, including 30 volumes, external editions, and lost articles, the analysis is as follows in order. Chapter 2 discusses the women recorded by Zhang Xuecheng, divided by dynasty, status and image.
The chapter discusses Zhang Xuecheng’s writing style for women's biographies, from the source of the biographies, the biographies for girls, the broad-based biographies of women, the title of women, the style of biographies, and the commentary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For discussion.
Chapter 4 discusses Zhang Xuecheng's thoughts on women's studies, including the analysis of three major parts: affirming women's talents, opposing failure in poems, and opposing seeking teachers for fame.
Final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Zhang Xuecheng's works, his unique views on women are presented, such as affirming the equality of women and men in biographies, not discriminating against women based on their status, affirming the contribution of women in society, and opposing the exposure of female literary talents. In addition, Zhang Xuecheng's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women's culture by presenting the general history of women's literature, narrating the lines of women's biographies, and establishing the style of women's biographies can not be ignored.
壹、參考書目
一、 經部
大戴禮記 (漢)戴德 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無錫孫氏小淥天藏明嘉趣堂本 收錄於《四部叢刊:初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初版
毛詩 (漢)毛亨傳 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常熟瞿氏所藏宋刊巾箱本 收錄於《四部叢刊:初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初版
孝經 (唐)唐玄宗注 (宋)邢昺疏 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建德周氏藏宋本 收錄於《四部叢刊:初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初版
周易正義 (魏)王弼 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宋刊本 收錄於《四部叢刊:初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初版
周易鄭康成注 鄭康成 上海涵芬樓景印元刊本 收錄於《四部叢刊:三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5年9月初版
周禮鄭注 (漢)鄭玄注 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長沙葉氏藏明翻宋岳氏相臺本 收錄於《四部叢刊:初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初版
孟子 (周)孟子 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清內府藏末刊本 收錄於《四部叢刊:初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初版
尚書 (漢)孔安國傳 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杭州葉氏藏明金李校注本 收錄於《四部叢刊:初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初版
春秋公羊經傳解詁 (漢)何休 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本 收錄於《四部叢刊:初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初版
春秋經傳集解 (晉)杜預 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玉田蔣氏藏宋本 收錄於《四部叢刊:初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初版
春秋穀梁傳 (晉)范寧集解 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長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本 收錄於《四部叢刊:初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初版
儀禮鄭注 (漢)鄭玄注 上海涵芬樓景印汪閬原覆宋刊本 收錄於《四部叢刊:初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初版
論語集解 (魏)何晏 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長沙葉氏藏日本覆刻古卷子本刊本 收錄於《四部叢刊:初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初版
龍魚河圖 (清)黃奭輯 清道光中甘泉黃氏刊光緒19年(1893)印本 收錄於《漢學堂叢書》 國家圖書館館藏善本
韓詩外傳 (漢)韓嬰 明活字本 國家圖書館館藏善本
禮記注疏 (漢)鄭玄注 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宋刊本 收錄於《四部叢刊:初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初版


二、史部
(一)正史
史記會注考證 (日)瀧川龜太郎 臺北 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1996年10月初版2刷
漢書 (漢)班固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6年8月初版4刷
後漢書集解 (南朝宋)范曄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6年8月初版4刷
三國志集解 (晉)陳壽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6年8月初版4刷
晉書斠注 (唐)唐太宗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6年8月初版4刷
宋書 (南朝梁)沈約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6年8月初版4刷
南齊書 (南朝梁)蕭子顯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6年8月初版4刷
梁書 (唐)姚思廉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6年8月初版4刷
陳書 (唐)姚思廉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6年8月初版4刷
魏書 (南朝齊)魏收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6年8月初版4刷
北齊書 (隋)李百藥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6年8月初版4刷
周書 (唐)令狐德棻等撰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6年8月初版4刷
隋書 (唐)長孫無忌等撰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6年8月初版4刷
南史 (唐)李延壽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6年8月初版4刷
北史 (唐)李延壽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6年8月初版4刷
舊唐書 (後晉)劉昫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6年8月初版4刷
新唐書 (宋)歐陽修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6年8月初版4刷
五代史記注 (宋)歐陽修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6年8月初版4刷
舊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撰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6年8月初版4刷
宋史 (元)脫脫等修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6年8月初版4刷
遼史 (元)脫脫等修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6年8月初版4刷
金史 (元)脫脫等修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6年8月初版4刷
元史 (明)宋濂等修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6年8月初版4刷
新元史 (明)柯劭忞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6年8月初版4刷
明史 (清)張廷玉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6年8月初版4刷

(二)雜史、傳記、史評
中國方志學史 陳光貽撰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8 年9 月
中國古代史學思想史 何根海、汪高鑫編著合肥 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4年
中國史學史 謝保成主編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6 年10 月
中國史學的理論遺產 瞿林東撰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5 年1 月
中國史學思想史 吳懷祺撰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5 年5 月
中國史學發微 錢穆撰 臺北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89 年
中國傳統史學的批評主義——劉知幾與章學誠 林時民撰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2003 年11 月
中國歷史研究法 梁啟超撰 臺北 里仁書局 1984 年10 月
文史通義校注‧校讎通義校注 (清)章學誠撰 葉瑛校注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
文史通義導讀 龔鵬程編著 宜蘭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2004 年4 月
方志學新論 巴兆祥撰 上海 學林出版社 2004 年6 月

史筆與文心——文史通義 臺北 時報文化出版社 1981 年1 月
史學三書新詮——以史學理論為中心的比較研究林時民撰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97 年9 月
史學系編印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 2003 年7 月
史學研究方法要籍三種 翰蘆圖書編輯部編 臺北 翰蘆圖書出版社 2006 年
有限公司 1986 年
批判史學的批判—劉知幾及其史通研究 張三夕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2年
明清史學史 傅玉璋、傅正撰 合肥 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3 年1 月
怎樣讀史書 學海出版社編輯部臺北 學海出版社 1990 年3 月
倪德衛(David Shepherd Nivison)撰臺北 唐山出版社 2003 年12 月
國史史料學 崧高書社編輯部編 臺北 崧高書社股份有限公司 1985 年8 月
國史治要 吳天任撰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0 年2 月
國史要義 柳詒徵撰 臺北 中華書局 1976 年
晚清的經世史學 彭明輝撰 臺北 麥田出版社 2002 年7 月
清代史學與史家 杜維運撰 臺北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84 年8 月
清代乾嘉史學的理論與方法論 羅炳良撰 蘇州 蘇州大學出版社 2004 年12月
章實齋文學理論研究 羅思美撰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76年6 月
章實齋先生年譜 胡適著,姚名達訂補 安徽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章實齋的史學 吳天任撰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9 年4 月
章學誠的生平與思想(The Life and Thought of Chang Hsueh-cheng(1738-1801))
章學誠的知識論——以考證學批判為中心 山口久和(Hisakazu Yamaguchi)撰 王標譯 上海 古籍出版社 2006 年12 月
章學誠的歷史文化哲學 朱敬武撰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6 年10 月
章學誠研究論叢:第4屆中國文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陳仕華主編 臺北 臺灣書局 2005 年2 月
章學誠遺書 (清)章學誠撰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5 年
劉知幾史通之研究 林時民撰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7
劉知幾的實錄史學 許冠三 香港 中文大學出版社 1983
論戴震與章學誠 余英時撰 臺北 世華出版社 1980 年
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 臺北 東大出版社 1996 年11
儒家倫理與中國史學 許凌雲撰 濟南 齊魯書社 2004 年3 月
歷史學的本質 簡後聰撰 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89 年7 月

(三)女性
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 劉詠聰 臺北 臺北商務印書館 1995年1月臺灣版第1次印刷
中國女子教育史 雷良波、陳陽鳳、熊賢君著 武漢 武漢出版社 1993年5月第1次印刷
中國女子教育通史 杜學元 貴陽 貴州教育出版社 1995年8月第1版 1996年1月第1次印刷
中國古代婦女生活 高世瑜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8年12月
中國古代漢族婚喪風俗 李仲祥 張發嶺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6年5月初版2刷
中國婦女生活史 陳東原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7年4月臺1版11刷
中國婦女在法律上之地位.附補篇 趙鳳喈 臺北 食貨出版社 1973年3月臺灣初版
中國婦女活動記 楊績蓀編撰 臺北 正中書局 1964 年11 月
中國婦女通史 劉士聖 劉揚 青島 青島出版社 1999年12月第2版
中國歷代后妃傳 商傳、楊林等編譯 臺北市 臺北 建宏出版社 1993年11月初版1刷
中華五千年藝苑才女 殷偉 臺北 貫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1年11月初版
古典籍中所凸顯的貴族婚姻 劉光義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0年6月初版
近代中國女權論述—國族、翻譯與性別政治 劉人鵬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2000年2月初版
宮禁后妃生活 向斯 臺北 考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5年6月臺灣出版
神州女子新史 徐天嘯 臺北縣 稻鄉出版社 1993年5月初版
影響歷史的女中豪傑 秦漢唐編著 臺北 廣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2年6月1版1刷

三、子部
(一)雜記
太平御覽 (宋)李昉奉敕撰 明隆慶間(1567—1572)閩人饒氏等活字本 國家圖書館館藏善本
西京雜記 (漢)劉歆 明萬曆間新安吳氏校刊本 收錄於《古今逸史》 國家圖書館館藏善本
西溪叢語 (宋)姚寬 明嘉靖27年(1548)錫山俞氏鴸鳴館刊本
能改齋漫錄 (宋)吳曾 舊鈔本 國家圖書館館藏善本
巢林筆談 (清)龔煒 收錄於《歷代史料筆記叢刊清代史料筆記叢刊》 北京 中華書局 1981年8月第1版 1997年12月湖北第3次印刷
義門讀書記 (清)何焯撰 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166雜家類(第860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7 5年3月初版 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
說苑 (漢)劉向 收錄於《景印摛藻堂4庫全書薈要》子部第2冊儒家類(第247冊) 臺北 世界書局 1988年2月初版
獨斷 (東漢)蔡邕 明弘治14年錫山華珵刊後代修補本 收錄於《百川學海》 臺北 新興書局 1969年初版

(二)女性
女人在上 鍾雅晴 臺北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4月初版 1994年2月20日初版4刷
女人與性愛 安‧霍柏(Ann Hooper)著、林蓼攸譯 臺北 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社 1993年8月第1版1刷
女性心理學 Bernice Lott著 危芷芬、陳瑞雲譯 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996年12月初版1刷
女性心理學 李美枝 臺北 大洋出版社 1984年4月初版
女性心理學 林懷卿 臺北 玉家出版社 1989年出版
女性心理學 島田一男著 水牛編輯部譯 臺北 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80年5月1日初版 1995年3月20日2版1刷
女性主義 王逢振 臺北 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5年2月初版1刷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 顧燕翎編、林芳玫等著 臺北 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0年9月20日再版1刷
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 林麗珊 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01年10月初版1刷
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 Pamela Abbott and Claire Wallance著 俞智敏、陳光達、陳素梅、張君玫譯 臺北 巨流圖書公司 1996年5月1版
女性研究自學讀本 裘伊‧瑪姬西絲(Joy Magezis)著 何穎怡譯 臺北 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0年3月8日初版1刷
不同的語音:心理學理論與女性的發展 Carol Gilligan著 王雅各譯 臺北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9月初版1刷
中國女性的性與愛 李銀河 香港 牛津大學出版社 1996年出版
中國婚姻家庭的嬗變 張樹棟、李秀領 臺北 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1996年8月初版1刷
心理學原理 張春興 臺北 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6月初版
男女心理差異 王米渠、王穎冰 上海 北方文化企業公司 2003年8月
社會心理學 Robert A. Baron & Donn Byrne著、曾華源、劉曉春譯 臺北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0年9月初版1刷
家庭人類學 許美瑞、阮昌銳編著 臺北縣 國立空中大學 2001年8月初版 2001年11月初版2刷
家庭論 Gary S. Becker著 王文娟、李華夏、吳惠林、鄒繼礎譯 臺北 立緒文化事業公司 1997年2月初版1刷
從心理學看女人 劉惠琴 臺北 張老師出版社 1983年6月初版 1984年3月再版
教育心理學 張春興 臺北 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8月修訂版第12次印刷
第一性 Helen Fisher著 莊安祺譯 臺北 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8月初版 2000年9月初版2刷
第二性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著 陶鐵柱譯 臺北 貓頭鷹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0年2月初版5刷
新民說 梁啟超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1936年4月初版 1959年11月臺1版
親職教育—理論與應用 王連生 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988年3月初版1刷 1998年3月初版11刷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 Gerald Corey原著、鄭玄藏等合譯 臺北 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2003年7月初版3刷

四、集部
中國古代女子教育 曹大為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 1996年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
中國歷代婚姻與家庭 顧鑒塘 顧鳴塘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5年初版
妝臺與妝臺以外––中國婦女史研究論集 黃嫣梨 香港 牛津大學出版社 1999年1刷
袁枚研究 簡有儀撰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8 年
經世思想與文學經世——明末清初經世文論研究 林保淳撰 臺北 文津出版
8 月初版4刷
中國婦女美談 盧壽籛編 臺北 華世出版社 1974年10月臺1版
中國婦女史論文集第一輯 李又寧 張玉法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1年7月
歷代婦女著作考 胡文楷 臺北 鼎文書局 1985年12月
中國婦女史論文集第2輯 李又寧 張玉法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8年5月初版
漢詩選譯 張永鑫、劉秋桂譯注 四川 巴蜀出版社 1991 年1 月
中國五千年藝苑才女 殷偉 臺北 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1年11月
社 1991 年12 月
中國婦女史論集第一輯 李又寧、張玉法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1年7月初版第1次印刷 1992年10月初版第2次印刷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梁啟超撰 臺北 里仁書局 1993 年2 月初版 2005 年
中國婦女史論集第3集 鮑家麟編 臺北縣 稻鄉出版社 1993年3月
中國古代禮俗 王煒民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5年5月初版2刷
中國古代禮儀制度 朱筱新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5年5月初版2刷
婚姻家庭與社會 陳其南 臺北 允晨文化出版 1995年6月初版5刷
中國古代性文化 劉達臨 臺北縣 新雨出版社 1995年8月
中國婦女史論集4集 鮑家麟編 臺北縣 稻鄉出版社 1995年10月
女性與文學—女性主義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鄭振偉編 香港 嶺南學院現代中文文學研究中心 1996年11月香港第1版第1次印刷
中國民間禁忌 任聘 臺北縣 漢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6年 11月2刷
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 東海大學中文系審訂 鍾慧玲主編 臺北 里仁書局 1997年4月30日初版
中國古代家庭教育 畢誠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7年9月
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 劉詠聰 臺北 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6月
中國古代宗族與祠堂 馮爾康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8年9月
中國古代婚姻 任寅虎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8年9月
中國古代祭祀 鄭曄原 鄭惠堅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8年9月
中國古代平民服裝 高春明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8年11月
中國婦女史論集 鮑家麟編 臺北縣 稻鄉出版社 1979年4月初版 1999年5月再版
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 鮑家麟編 臺北縣 稻鄉出版社 1991年4月初版 1999年5月再版
中國婦女與文學論集第一集 吳燕娜編、魏綸助編 臺北 稻鄉出版社 1999年5月初版
中國女性文學的傳統 嚴明 樊琪 臺北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9年6月
中國、生育、性巫術 宋兆麟 臺北 雲龍出版社 1999年8月
中國古代房中文化探祕 樊雄 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99年8月
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99年9月初版
多妻制度––中國古代社會和家庭結構 張廓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9年9月1版1刷
古代文學中人物形象論稿 聶石樵主編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年3月第1版
中國婦女與文學論集第2集 吳燕娜編、魏綸助編 臺北 稻鄉出版社 2001年6月初版
中國婦女史論集5集 鮑家麟編 臺北縣 稻鄉出版社 2001年7月初版
中國女性文化 荒林、王紅旗編 北京 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1年9月第1版第1刷
女性主義經典 顧燕翎、鄭至慧主編 臺北 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2年3月26日初版4刷
中國歷代婦女生活掠影 趙東玉、李建勝編著 瀋陽 瀋陽出版社 2003年6月第1版第1刷


五、期刊論文
(一)章學誠
章氏遺書與實齋年譜 錢婉約 武漢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6年第5期(12月)
章學誠「經」、「史」觀念意涵之探究 張歐旭撰 中正歷史學刊第 6 期 2004年1月
章學誠的史學成就 曾光正撰 海軍軍官學校學報第 8 期 1998 年10 月
章學誠與浙東學派 楊志遠撰 吳鳳學報第 10 期 2002 年5 月
論章實齋之學術起源說及其學術史觀之構成戴景賢撰 台大中文學報第24期 2006 年6 月
論章實齋的歷史哲學 陳瑞撰 哲學與文化第 32 卷第2 期 2005 年2 月
論戴東原章實齋認識論立場之差異及其所形塑學術性格之不同 戴景賢撰 文與哲第10期 2007年6月

(二)女性
「女」旁字和中國女性文化地位的沉落 譚學純 民間文學論壇 1998年第4期
「女子無才便是德」之原初語境、後代詮釋及其歷史意義試探 曾令愉 中國文學研究 第35期 2013年1月
5 月
女性主義觀點看夫妻衝突與影響歷程 劉惠琴 婦女與兩性學刊第10期 1999年4月
女性與中國古代政治 張春燕 中國文化月刊第242期 2000年5月
中國古代妻妾之制述略 王萍 三峽學刊(四川三峽學院社會科學學報)第13卷 1997年第4期
中國古代的貞節:並非僅對女性的規範 郭玉峰、王貞 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總第164期 2002年第5期
中國古代婚姻制度之變遷 傅榮珂 嘉義農專學報第47期 1996年8月
中國史傳中的女性出生異象探析 蔡淑錚撰 國文天地 22 卷6 期 2006 年11月
中國歷史教材中傑出的女性及其特點 武承明 甘肅教育 1994年第12期

史家筆下遼金元女性節烈觀綜探 陳素貞撰 東海中文學報第 13 期 2001 年7
司馬光的家訓內涵及其對宋代家族教育的影響 周愚文撰 師大學報:教育類 50 卷2 期 2005 年10 月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 施之勉 大陸雜誌第7 5卷第5期 1987年11月
由「儀禮.士昏禮」與「禮記.昏義」試論傳統婦女角色之地位 林翠芬 國立虎尾技術學院學報第4期 2001年3月
由禮記論儒家之禮教﹣和夫婦 (上) 李毓善 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第20期 1991年6月
由禮記論儒家之禮教﹣和夫婦 (下 ) 李毓善 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第21期 1992年6月
在宗法制度下由婚姻關係觀察婦女的地位 李惠勇 史苑第7期 1966年5月
烈女‧才女‧織女——女性生活的文化圖像 馬孟晶撰 故宮文物月刊 21 卷2 期 2003 年
從《說文‧女部》看儒家的婦女觀 張金蓮 社會科學論壇 2002年第12期
從「說文解字」「女」部之字看中國文化中的女性觀 吳碧貞 哲學與文化29卷第4期 2002年4月
從中國傳統婚姻禮法看女性地位的演變 張豐隆 建中學報第6期 2000年12月6日
從姓名看時代與我國古代婦女地位的演變 謝茂權 中國文化月刊第215期 1998年2月
從婦女的守節與再嫁看魏晉南北朝的貞潔觀 張欣怡撰 中正歷史學刊第7期 2004 年12 月
清代節烈女子的精神世界 顧真撰 歷史月刊 135 期 1999 年4 月
第3輯 2003 年12 月
陳俊杰〈明清士人階層女子守節現象〉,《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995年2月號,總第27期,葉98~107
惡女傳—劉向《列女傳‧孽嬖傳》的書寫策略與書寫意識 李麗華撰 漢學論壇
虞初小說回目考釋 顧頡剛 收錄於《顧頡剛古史論文集》第2冊 中華書局 1988年11月第1次印刷
解構「婦女」:舊詞新論 牟正蘊 近代中國婦女史第6期 1998年8月
試論禮教中女性的地位問題 劉弋濤、趙樹貴 江西社會科學 1994年第9期
談《救風塵》中的女性情誼 王文娟撰 劇說戲言第 3 期 1998 年6 月
論中國封建社會的后妃干政 朱子彥 上海大學學報(社科版) 1994年第1期
論歸有光的張貞女敘述 黃明理撰 國文學報第3 5期 2004年6月
歷史的重讀與再現——古代經典《列女傳》的通識意涵 劉靜貞撰 通識教育季刊第4 卷第3 期 1997 年9 月

(三)章學誠與女性
也談章學誠的婦女觀 徐適端撰 史學史研究第 118 期 2005 年第2 期
再論章學誠對於袁枚的批判———以女性觀為中心 龐雯予 貴州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第32卷第6期 2014年11月
重讀章學誠《文史通義.婦學》 林心欣 漢學研究集刊 第6期 2008年06月
從《文史通義》看章學誠的婦女觀 古瑋瑋 文教資料 2007年第10期
淺談章學誠的女才觀 鐘軍 黑龍江史志 2010年第13期(總第230期) 史志鑒研究
清代學者的婦女觀探析 王明芳 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 2006年第一期
清中期女性的群體危機與解救之道——章學誠的女性傳記、女性觀和女性史 黃曉丹 婦女研究論叢第6期(總第108期) 2011年11月
從《章氏遺書》看章學誠對其時婦女德藝的評價 魚小輝 章學誠研究論叢:第四屆中國文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陳仕華、林惠珍編 臺灣學生書局 2005年
試析章學誠婦女觀及對其史學觀的影響 謝貴安撰 湖北行政學院學報第 9 期2003 年第3 期
試談章學誠的婦女觀 段曉娥.朱愛華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年第22卷第三期
試論章學誠的婦女觀及其內在矛盾 龐雯予 婦女研究論叢 第6期總第108期 2011年11月
試論章學誠的婦學思想 郝潤華.段海蓉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4年
論章學誠對袁枚的學術評價 申屠爐明 煙臺師范學院學報 2000年第三期

六、學位論文
(一)章學誠(碩士論文)
文史通義中的文史關係 林效良 蔡信發教授指導 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010年
近代學制興革中的史學意識:以章學誠「六經皆史說」為核心 賴惠中 林正珍教授指導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所碩士論文 2007年
清章實齋六經皆史說研究 林釧誠 周虎林教授指導 臺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1985年
章實齋之方志學說 洪金進 周虎林教授指導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1978年
章實齋文學理論研究 羅思美 胡自逢教授指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74年
章實齋史學思想之研究 楊志遠 杜維運教授指導 東海大學史研所碩士論文 1992年
章實齋的知識理論 張光前 黃俊傑教授指導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1992 年
章實齋對乾嘉學術的批評與修正研究 林勝彩 鍾彩鈞教授指導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年
章學誠「六經皆史」說之理論與實踐——以方志編纂為考察重點 蔡琳堂 周彥文教授指導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1 年
章學誠文學理論研究 簡瓊瑩 古國順教授指導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年
章學誠方志學研究 王依婷 鄭吉雄教授指導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8年
章學誠方志學研究 呂敏慧 葉國良教授指導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1995年
章學誠的歷史構想與比較研究 宋家復 錢新祖教授指導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1992 年
章學誠撰寫傳記之研究 許晉溢 蔣義斌教授指導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年
劉知幾與章學誠之比較研究——透過雙向詮釋闡明其理想著述論 張歐旭 雷家驥教授指導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2006 年6 月
論氣化宇宙觀與清代史學化思想的新趨勢──以王夫之、戴震、章學誠的思想為中心 袁偉杰 吳展良教授指導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4年
論章學誠的方志理論與方志學 宋天瀚 宋晞教授指導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所碩士論文 1997 年

(二)章學誠(博士論文)
西方漢學家研究《文史通義》的商兌 白安理 何佑森教授指導 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 1982年
章實齋及其文論研究 王義良 羅宗濤教授指導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2 年
章實齋經世思想研究 賴哲信 王金凌教授指導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9 年
章學誠《校讎通義》之經典校讎學 蔡琳琳 李威熊教授指導 逢甲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2013年
章學誠歷史文化哲學研究 朱敬武 李振英教授指導 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5 年

(三)女性(碩士論文)
丫鬟與小姐之互動關係研究——以《紅樓夢》為主的論述 彭毓淇撰 胡萬川教授指導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3 年
女四書研究 黃麗玲撰 康世昌教授指導 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 年12 月
女論語研究 陳文和撰 李威熊教授指導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6 年6 月
女論語研究 鄭雅文撰 杜明德教授指導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4 年3月
六朝小說之女性形象研究 王湘雯 羅賢淑先生指導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年6月
句曲女史駱綺蘭研究 于麗艷 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2005年
吳中十子與《吳中女士詩鈔》研究 婁美華 瀋陽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0年
宋代女子教育 馬莉撰 河南大學碩士論文 2003 年5 月
汪端詠史詩研究 蘇鴻彬 卓清芬教授指導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10年
周代婦女生活 耿慧玲 黎東方教授指導 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0年
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 王慧瑜 吳振漢教授指導 中央大學歷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花間集的女性形象研究 賴珮如 鍾慧玲指導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1997年5月
柳永詞女性形象之研究 施惠娟 徐照華教授指導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2年
唐人以漢代婦女為主題詩歌之研究 黃美玉 謝海平教授指導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8年
唐代小說中他界女性形象之虛構意義研究 陳玉萍 廖美玉教授指導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1998年
唐詩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李孟君 包根弟先生指導 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1992年6月
席佩蘭《長真閣集》研究 彭貴琳 鍾慧玲教授指導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 年
席佩蘭的生平事蹟與詩歌創作 劉姝 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年
席佩蘭詩作及其性靈的表現 王琇瑩 卓清芬教授指導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10年
袁枚性靈詩說詮釋 李志桓 謝大寧教授指導 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8年
袁枚與性靈詩論研究 張簡坤明 汪中教授指導 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5年
袁枚隨園詩話中的女性群像研究 林容榆 鍾慧玲教授指導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0 年
乾嘉吳中女性詩人研究 韓丹丹 蘇州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9年
從隨園詩話看乾隆時期的江南詩壇 忻凌辰 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8年
晚明至盛清女性題畫詩研究---以閱讀社群及其自我呈現為主 黃儀冠 鄭文惠教授指導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 年
晚清小說中婦女地位的研究——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 曾淑貞撰 席涵靜教授指導 中國文化碩士論文 2002 年5 月
傳播、聲譽、性別:以袁枚隨園詩話為中心的文化研究 王鐿容 楊昌年教授指導 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02 年
綴白裘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張家禎 林鶴宜博士指導 國立臺灣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年1月
隨園女弟子及其創作探論 由亞萍 福建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7年
駱綺蘭及其作品研究 林妤秦 鍾慧玲教授指導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0 年

(四)女性(博士論文)
中國古代女性倫理觀—以先秦兩漢為中心 宋昌基 王夢鷗、高明教授指導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77年
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建構 衣若蘭撰 林麗月教授指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3 年6 月
先秦到兩漢之際女性特質的建構與事實 郭秋馨撰 王健文教授指導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1年6月
兩漢隋唐婦女閨怨詩研究 陳瑞芬 金榮華教授指導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8年
性靈詩論研究 朴承圭 簡明勇教授指導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9年
清代女詩人研究 鍾慧玲 王夢鷗教授指導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81 年
清代吳江詩歌研究 周雪根 蘇州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10年

(五)章學誠與女性(學士論文、碩士論文)
章學誠女性史觀研究 許惠玲 丁亞傑教授指導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7年
章學誠文史通義婦學觀的要旨與背景探析 袁淑嫻 拉曼大學中文系榮譽學位畢業論文 2019年
章學誠婦女觀研究 王方媛 湘潭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 2020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