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二十一世紀科技大學國文教材編選之變革研究
作者:邱美珍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張慧美
林香伶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1
主題關鍵詞:大一國文大學國文科技大學國文教材通識教育Freshman Chinese CourseCollege Chinese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General Educ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二十一世紀科技大學國文教材編選之變革研究
摘要
作為大一新生必修課,歷史長達數十年的科技大學國文課程,每隔幾年便會面臨檢討的聲浪與革新的訴求。舉凡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材編選、評量方式等方面都是改革檢討的面向。本論文以「科技大學的國文教材」為研究重點,蒐集2003至2020年間,共計49本科技大學國文教材為主要研究材料,研究目的在於探究作為教師授課與實踐教學目標的主要依據,21世紀臺灣各科技大學國文教材編選樣貌之異同,以及因應教學革新在教材編選方面所做的改變,可提供日後各校編選國文教材之參照。
本論文首先著眼於科技大學國文課程的變革,以見其歷史的轉化現象。其次,再就教材的編輯宗旨、編排方式與體例、取材內容與選文編選原則,予以分析歸納,以統整各校教材編選理念與內容規劃的變革。其三,透過49本教材中的選文,分為文學篇(含古典文學、現代文學)與實用中文篇兩個子題,在第四、五章個別論述,企圖爬梳科技大學國文教材的整體現象,尤著重於其選文在古典與現代、欣賞與實用、作家與作品之間,拈取編輯者取捨的原則,以見科技大學國文教學在文學欣賞、文化傳承與語文能力培養等三大目標側重點之移轉。
本研究經資料的彙整分析及探究後,提出三點建議:一、教材編排方式要有新意;二、紙本教材之外,建立或善用雲端共享資源;三、注重教材選文的典範性,並以學生為主體,以此提供各校編選國文教材之參酌。
關鍵詞:大一國文、大學國文、科技大學、國文教材、通識教育
A Study of the Reform of the Textbook Anthologies and Collections Used in Chinese Education 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for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21st Century
Abstract
In Taiwan, there are regular calls for the revision and innovation of freshman Chinese courses, which have long been compulsory classes for first-year university students. These calls have included requests for changes in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pedagogies, how textbooks are compiled, and how teaching and learning are assessed. This dissertation seeks to provide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in Taiwan with a reference for use when compiling materials for teaching Chinese. This is done through an analysis of 49 textbooks used for freshman Chinese courses that were obtained from a varie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between 2003 and 2020. This study also considers the criteria required for teaching and achieving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compilations used in the textbooks at the different universities for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21st century, and the changes that have occurred in teaching materials in response to teaching reform.
This study begins by introducing the reform to the Chinese curriculum at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in Taiwan by depicting its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The study then continues by analyzing and generalizing the changes in the principles used when compiling textbooks and planning content for Chinese courses based on the editorial purpose of course materials, their layout and style, and the standards for choosing their contents. The essays included in the 49 textbooks were divided into two subcategories: literature (including both classical and modern literature) and practical Chinese usage. This study further analyzes these teaching materials by emphasizing the principles used by editors in selecting either classical or modern texts or considering either literary appreciation or practical use as well their understanding of writers and their works. This study also describes the shifts in teaching Chinese at Taiwanese universities in terms of literary appreciation,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Chinese language skills training
Finally, this study offers three suggestions for the compil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First, the compil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should be innovative. Second, in addition to paper-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there should be the establishment and effective use of cloud-shared resources. Third, editor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exemplary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onsider student needs and interests.
Keywords:Freshman Chinese Course, College Chines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General Education
參考書目
一、 大學國文選
(一)科技大學國文教科書(依學校名稱筆畫排列)(本論文主要論述之49本
科大國文教材)
大仁科技大學國文科主編:《大學國文選》,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9月。
大仁科技大學國文科主編林雅鈴等:《文學與生命教育》,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月1日。
大仁科技大學國文科主編陳昱珍等:《新編大學國文選》,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9月23日。
大華科技大學蘇美文等:《文海心鄉讀本》,新北市: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9月1日。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王靖婷等:《人間有愛‧低迴》,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2月1日。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王靖婷等:《打開文學的門窗(上卷)—歲月身世》,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9月。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王靖婷等:《打開文學的門窗(下卷)—島嶼身世》,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2月。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王靖婷等:《遠方有夢‧飛翔》,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9月1日。
中臺科技大學劉智濬等:《大學國文選》,新北市:立誠書局,2003年7月。
元培科技大學朱榮智等:《讀寫生命映象》,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9月11日。
元培科技大學周志川等:《閱讀.樂讀》,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9月1日。
弘光科技大學李文琪等:《大學國文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8月17日
弘光科技大學李文琪等:《中文閱讀與書寫》,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11月。
弘光科技大學蔡君逸主編:《大學國文選》,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9月。
吳鳳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國文領域老師共同編著:《大學文學欣賞》,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9月25日。
明志科技大學編寫團隊:《悅讀:中文鑑賞與表達》,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9月13日。
南臺科技大學王淳美等:《中文閱讀與表達-多元文化的交響》,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9月25日。
南臺科技大學康雲山主編:《科大國文選》,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9月1日。
南臺科技大學陳憶蘇等:《閱讀.生命.書寫》,臺中:滄海書局,2013年9月1日。
南臺科技大學傅榮珂等:《中文閱讀與表達》,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7月1日。
美和科技大學林文華等:《歷代文學選讀》,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9月1日。
修平科技大學廖蒼洲等:《大學國文選》,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7月20日。
高苑科技大學孫永忠主編:《大學國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
年9月15日。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王妙純等:《國文新視野》,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國文教學小組編著:《大學國文選》,高立出版社,2011年9月1日。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周虎林等:《大學文學欣賞》,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9月1日。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柳秀英等:《海洋文學讀本》,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9月1日。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國文教學計劃團隊:《大學國文》,臺中:滄海書局,2015年8月1日。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江亞玉等:《新編大學文選》,臺中:滄海書局,2011年8月1日。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衛琪等:《與文學共舞—國文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7月。
崑山科技大學林永昌等:《大學國文精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9月25日。
景文科技大學吳奕蒼等:《科技大學經典文選:特色篇(電子、資訊、環物等學系適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2月25日。
景文科技大學吳奕蒼等:《科技大學經典文選-基本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8月31日。
朝陽科技大學黃翠芬:大學中文:閱讀與應用》,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9月1日。
僑光科技大學國文編輯委員會:《大學文學漫步》,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9月1日。
僑光科技大學國文編輯委員會:《大學文學遨遊》,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9月1日。
僑光科技大學國文編輯委員會:《大學文學錦囊》,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9月。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鄭建忠等:《中文閱讀與寫作》,新北市:普林斯頓國際有限公司,2015年8月1日。
輔英科技大學陳淑滿等:《中國語文能力(革新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9月21日。
輔英科技大學鄭富春等:《中國語文能力》,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9月17日。
遠東科技大學黃瓊慧等:《穿梭文學探索生命 (下)》,新北市:華立出版社,2017年5月。
遠東科技大學黃瓊慧等:《穿梭文學探索生命(上)》,新北市:華立出版社,2016年12月。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林正三等:《大學閱讀(第二版)》,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6月20日。
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中文組黃文樹等:《閱讀與書寫》,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9月1日。
醒吾科技大學曾德宜等:《點閱菁華:中文閱讀、思維、寫作》新北市:普林斯頓國際有限公司,2016年8月1日。
嶺東科技大學吳宇娟等:《優.閱:中文閱讀與鑑賞》,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8月24日。
嶺東科技大學吳宇娟等《優.閱:中文閱讀與鑑賞》,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9月1日。
環球科技大學文哲課程委員會:《中文鑑賞與應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9月1日。
環球科技大學文哲課程委員會:《中文鑑賞與應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9月10日。
(二)其他大學國文教學相關用書(依作者筆畫順序排列)
中國醫藥大學主編:《文學新視界》,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12月。
王秋香等編著:《語文應用與文學鑑賞》,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
年9月。
王琰玲等:《文學與生活》,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9月。
宋邦珍等:《文學與人生—文學心靈的生命地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8月。
李宗定主編:《揮灑生命的五色筆—走進閱讀與舒寫的世界》,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10月。
林秀蓉主編:《應用國文》,臺北:五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11月。
高雄大學中文教材編輯委員會編撰:《中文大學堂──閱讀、賞析、寫作新視野》,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9月。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編:《走進跨領域和自主學習的通識課》,臺北:五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11月。
教育部:《大學國文選》,國立編譯館出版,南京:正中書局印行,1943年8
月。
教育部:《大學國文選》,國立編譯館出版,南京:正中書局印行,1943年8月。
淡江大學中國語文能力表達研究室:《創意與非創意表達》,臺北:里仁書局,1997 年10 月15日。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編撰:《大學國文魔法書》,臺中:逢甲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 。
逢甲大學國文教材編輯室:《大學國文交響曲》,臺北:聯經出版社,2008 年1月28 日。
逢甲大學國文教材編輯室:《大學國文交響曲》,臺北:聯經出版社,2008 年1月28 日。
逢甲大學國語文教學中心:《大學國文二重奏》,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
司,2019年12月。
逢甲大學國語文教學中心:《大學國文好好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8月。
彭雅玲等主編:《古典與現代的對話—手繪本大學國文選》(第二版),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4年9月。
普義南主編:《中國語文能力表達》(第四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8月。
普義南主編:《中國語文能力表達》—多媒表達,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
公司,2017年2月。
普義南主編:《中國語文能力表達》—寫作表達(第二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8月。
黃志民等:《大學國文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8月。
蔡忠道主編:《大學國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8月。
閱讀書寫課程教材編寫團隊主編:《文學與生命的五重奏》,臺北:萬卷樓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月。
閱讀書寫課程教材編寫團隊主編:《文學與生命的交響樂章》,臺北:萬卷樓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9月。
蕭水順等編著:《大學國文e點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9月。
謝大寧:《傾聽語文-大學國文新教室》,臺北:里仁書局,2005 年10 月1日。
二、應用文教學用書(依作者筆畫順序排列)
吳進安等著:《應用中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9月。
李慕如:《實用應用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7月。
汪中文主編:《實務應用文》,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9月。
周春芳:《職場文書與文案企劃:用文字力UP職場軟實力》,臺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11月。
明道大學中國文學系學系主編:《職場應用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9月。
金清海等著:《實用中文》,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8月。
徐秀菁等:《南瓜變馬車──應用文故事指導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9月。
康世統編著:《中文應用文》,臺南:復文書局,2002年7月。
張仁青:《應用文》,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年11月。
張高評:《中文實用寫作二十講》,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16年4月1日。
張高評:《實用中文寫作學(三編)》,臺北:里仁書局,2009年11月30日。
張高評:《實用中文寫作學(五編)》,臺北:里仁書局,2015年10月20日。
張高評:《實用中文寫作學(四編)》,臺北:里仁書局,2011年12月30日。
張高評:《實用中文寫作學(續編)》,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12月10日。
張高評:《實用中文寫作學》,臺北:里仁書局,2004年12月10日。
張高評:《實用中文講義(上)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8年6月1日。
張高評:《實用中文講義(下) 》,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9月1日。
黃翠芬:《簡易上手 職場文書寫作》,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9月。
應用中文編著委員會:《應用中文》,高雄市: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9月。
三、其他專書(依作者筆畫順序排列)
王更生:《國文教學新論》,臺北:明文書局,1982年4月。
王基倫:《國語文教學現場的省思》,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15年7月。
王慧茹:《國文教材教法及閱讀指導》,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14年3月。
竺家寧:《語言風格之旅:文學欣賞的新途徑》,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9月。
許育健:《高效閱讀》,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06月。
逢甲大學、王嘉弘等:《文白之爭:語文、教育、國族的百年戰場》,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8月。
黃俊傑:《二十一世紀的大學教育的新挑戰》,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7月。
黃俊傑:《二十一世紀的大學教育的新展望》,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7月。
黃俊傑:《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臺北: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1999年。
黃俊傑:《全球化時代大學通識教育的新挑戰》高雄: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2004年。
黃政傑等:《大學課程與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月。
黃國珍:《閱讀素養:黃國珍的閱讀理解課,從訊息到意義,帶你讀出深度思考力》,臺北:親子天下,2019年3月。
黃錦鋐:《國文教學法》,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潘麗珠:《閱讀的策略》,臺北:商周出版,2008年12月。臺北:親子天下,2019年3月。
蔡清田:《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12月。
蔡清田:《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臺北:高等教育,2014年。
鄭圓鈴:《有效閱讀:閱讀理解,如何學?怎麼教?》,臺北:親子天下,2013年8月。
三、期刊論文(依作者筆畫順序排列)
元 之:〈商學院大一國文擬目〉,《國文天地》第2卷3期,1986年。
方德隆:〈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實施現況相關研究之後設分析〉,《課程研究》第5卷2期,2010年9月。
王 云:〈教育轉型視域下的「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探究與實踐〉,《教育教學論壇》第2期,2020年1月。
王小滕:〈由古典情詩思考愛情的本質──通識課程「古典情詩選讀」的抉發〉,《高醫通識教育學報》第7期,2012年。
王文顏:〈大一國文的加減問題〉,《國文天地》第4卷7期,1988年。
王妙純:〈親愛的,我把〈蘭亭集序〉變成「生命教育」了!!〉,《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4卷5期,2004年2月。
王秀珊:〈「輔仁大學國文課程推動與革新計畫」之個人教學實踐與分析──試以100學年度上學期「大一國文」課程為例〉,《全人教育學報》第11期,2013年5月。
王秀槐:〈大學教學的新趨勢:教學學術研究(SOTL)的應用〉,《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4卷第10期,2015年10月。
王前龍:〈從九年一貫到十二年國教課程總綱:學科取向的政策轉向與學生取向的理念出路〉,《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4卷5期,2015年,。
王郁雯:〈從九年一貫到十二年基本國教教師專業認同變化〉,《課程研究》第12卷2期,2017年9月。
王靖婷:〈大一國文多元智能取向教學策略-以《詩經》〈關雎〉與〈蒹葭〉為例〉,《華醫社會人文學報》第15期,2007年6月。
王靖婷:〈大一國文多元智能取向教學策略-以古典詩歌爲例〉,《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第1卷2期,2007年1月。
王靖婷:〈大學國文教學面面觀:相關研究之回顧與展望〉,《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 》1卷4期,2009 年1月。
王靖婷:〈從「心」出發— 人本化、通識化國文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第34期,2010年3月。
王靖婷:〈電影在主題式國文課程之運用:以〈金法尤物〉、〈活著〉、〈濃情巧克力〉為例〉,《關渡通識學刊》第6期,2010年6月。
王靖婷:〈鮮活的課堂:大學國文課程分組活動設計之理論與實務〉,《華醫學報》第46期,2017年6月。
王熙元:〈國文教學的三個層面〉,《教學與研究》第5期,1983年 6月。
江右瑜:〈「協同學習」運用於大學國文教學之研究〉,《高醫通識教育學報》第15期,2020 年。
衣若芬:〈「革新大一國文」座談會〉,《國文天地》第4卷7期,1988年。
何寄澎:〈當前大學國文教學改進之觀察與省思:以清華大學、政治大學、台灣大學為例〉,《教育資料集刊》第15期,1990年。
余光中:〈詩緣歌魄不解緣〉,《聯合文學》第82期,1991年8月。
吳冠宏:〈大學國文何去何從――語文生命化與專業通識化的分流與交合〉,《通識在線》第75期,2018年3月。
吳新欽:〈媽祖故事結合大學國文教學之課程設計──以ASSURE模式為例〉,《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第10期,2011年6月。
吳靖國、林騰佼:〈台灣高等技職教育發展的理論性反思〉,《教育資料集刊》,第47輯,2010年。
吳懷晨:〈通識化國文課程的教學理念與實施──以「國文:花東文學地景」為例〉,《臺東大學人文學報》第1卷第2期。
呂秀蓮:〈新課綱教材的編製與使用之新路徑:S2 素養課程的學習內容〉,《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9卷第3期,2020年3月。
李 揚:〈對大學語文教學理念的反思 〉,石家莊:《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第8期,2010年。
李文富:〈從大學的發展趨勢探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普通高中階段的課程改革〉,《課程研究》8卷2期,2013年9月,。
李玲珠:〈大學國文內涵的反思與建構〉,《高醫通識教育學報》第11期,2016年。
李玲珠:〈大學國文教育的人文精神與實踐的省思〉,《中山通識教育學報》第3期。
李玲珠:〈大學國文通識化舉隅──以愛情文學為主題的課程建構〉,《高醫通識教育學報》第3期,2008年。
李玲珠:〈從傳統文人的喪葬書寫反思現代生死教育〉,《高醫通識教育學報》第4期,2009年。
李玲珠:〈經典教育通識化的理念與實務──以文化經典為範疇〉,《高醫通識教育學報》第10期,2015年。
李虹叡等:〈古典文本中生命與品格教育的多元思考一以《論語》資材為例〉,《高醫通識教育學報》第7期,2012年。
李揚:〈對大學語文教學理念的反思 〉,石家庄:《河北師範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第8期,2010年。
李智平:〈合作學習法的教案設計與教師角色定位-以大學國文課程為例〉,《全人教育學報》第12期,2014年2月。
卓素絹:〈PBL 教學法在企畫寫作教學的運用〉,《高醫通識教育學報》第13期,2018年。
周曉芬:〈大學語文的困境與高等教育的社會責任〉,福州:《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第10期,2010年。
林于弘:〈2004~2009年學科能力測驗國文「非選擇題」分析研究〉,《育達科大學報》第22期,2010年3月。
林保淳:〈超越「大一國文」——淡江大學「文學與藝術欣賞」及「中國語文能力表達」之規劃與示例〉,《通識教育季刊》第4卷4期,1997年。
林崇熙:〈技職體系通識教育的新大道〉,《通識在線》第65期,2016年7月。
林淑雲、汪文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教材教法」課程之實務分享〉,《中等教育》第64卷第3期,2013年12月。
林新發、林寬豪:〈前瞻高教的變革與治理—大專生應具備之關鍵素養〉,《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10卷第1期,2021年1月。
林慧峰:〈「問題重重的大學國文」座談會〉,《國文天地》第2卷3期,1986年。
林麗紅、楊淑雯:〈以實作精神融入技職校院國文教學---從動手作閱讀談起〉,2018中文閱讀書寫課程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林麗紅、楊淑雯:〈行動閱讀教學之設計與實施——以大一國文為例 〉,《2018中文閱讀書寫課程小型教學論文發表會研習手冊》,2018年11月。
邱惠芬:〈成「人」之學的大一國文〉,《通識在線》第76期,2018年5月。
施宜煌:〈人文精神對大學通識教育的啟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第41卷第2期,2010年。
洪如薇:〈由割捨到回歸──從教學策略的調整談大學國文教學理念及其實踐之可能〉,《聯大學報》第12卷1期,2015年6月1月。
洪惟助:〈音樂學院大一國文擬目〉,《國文天地》第2卷3期,1986年。
范信賢:核心素養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導讀《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第5期,2016年3月。
唐淑華:〈眾聲喧嘩?跨界思維?──論「教學轉化」的意涵及其在文史科目教學上的應用〉,《教科書研究》第4卷第2期,2011年12月。
孫貴珠:〈大學國文通識化教學目標之重新審視〉,2012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2012年4月。
孫貴珠:〈大學國文通識化課程定位與能力養成之關聯探討〉,2015通識教育理念與實務學術研討會,2015年1月。
孫貴珠:〈大學國文通識化課程規劃與教材取向之商榷反思〉,《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第2卷2期,2013年6月。
涂盈盈:〈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武漢:《文學教育》第 10期,2010年10月。
康靜宜:〈人生智慧的教學引導與策略──以中國古典短篇小說教材為例〉,《高醫通識教育學報》第12期,2017年。
張火慶:〈救一救大一國文〉,《國文天地》第1卷10期,1986年。
張世聰:〈資訊融入國文教學舉隅〉,《國文天地》第17卷11期,2002年。
張雙英:〈近四十年來我國專科學校國文科教材教法的檢討〉,《教育資料集刊》(國語文教育專輯)第15輯,1990年6月。
張雙英:〈論今日「大一國文」的必要性〉,《國文天地》第4卷7期,1988年。
梅家玲:〈大學國文教育的回顧與前瞻〉,《通識在線》第76期,2018年5月。
梅家玲:〈臺灣大學的大一國文教學現況概述〉,《通識教育季刊》第1卷第4期,1994年12月。
許錟輝:〈技職體系下的國文教育〉,《國文天地》第17卷第14期,2001年。
陳杏枝、游家政:〈核心課程?還是分類選修?某私立綜合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架構改革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第61輯第1期,2015年3月。
陳明柔:〈淺談以「敘事力」為載體的跨領域教學實踐及知識產出〉,《通識在線》第79期,2018年11月。
陳欣欣:〈技職體系下的國文教育〉,《國文天地》第17卷第4期,2001年9月。
陳秋虹、李秋霞:〈非同步網路輔助教學在科技大學國文課之運用—以中國神怪故事教學為例〉,《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第11期,2006 年12月。
陳秋虹、張世娟:〈互動式教學在科技大學國文課之運用---以正修科技大學四技大一國文教學為例〉,《正修通識教育學報》第3期,2006年6月。
陳秋虹:〈故事教學在國文課程中的運用〉,《正修通識教育學報》第1期,2004年6月。
陳秋虹:〈國文多元教學規劃與技職學生對教學法適應性之研究〉,《正修學報》第19期,2006年12月。
陳秋虹:〈創作性戲劇教學法在國文教學上的運用-以道德教育主題之「孝道篇章」為例〉,《正修學報》第17期,2004年12月。
陳秋虹:〈運用《西遊記》進行文創主題教學設計〉,《正修學報》第26期 ,2013年10月。
陳秋虹:〈論「中國古典小說」教學活動之設計與評估-兼談國文電腦輔助教學之應用〉,《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第8期,2004 年6月。
陳淑滿:〈人文與科學跨科際之教學設計與實踐:以「中國語文能力」課程為例〉,《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第7卷2期,2019年10月。
陳淑滿:〈析論網路文學的發展與閱讀〉,《正修通識教育學報》第11期,2014年6月。
陳淑滿:〈通識理念下的現代詩教學設計――以輔英科大教學為例〉,《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第4卷2期,2016年10月。
陳淑滿:〈輔英學生網路文學閱讀行為之研究─以現代詩網站為範疇〉,《正修通識教育學報》第10期,2013年6月。
陳勝崑:〈醫學院大一國文擬目〉,《國文天地》第2卷3期,1986年。
陳義棟:〈第四片土司麵包-訪社會人士談大一國文〉,《國文天地》第2卷 3期,1986年。
陳萬益:〈解除緊箍咒-給國文教學一條活路〉,《國文天地》第8卷1期,1992年。
陳麗華、葉韋伶:〈學習者中心取向教材設計之規準與案例分析──以美國社會教科書為例〉,《教科書研究》第11卷第1期,2018年4月。
喬衍琯:〈大一國文教材芻議〉,《國文天地》第4卷5期,1988年。
喬衍琯:〈是大一國文還是高四國文〉,《國文天地》第1卷5期,1985年。
單文經:〈杜威教材通論評析〉,《教科書研究》第8卷第1期,2015年4月。
彭易璟:〈運用發現式學習、協同學習提升學生敘寫能力──轉化技法與「物」的情意表達〉,《高醫通識教育學報》第11期,2016年。
彭善友:〈大學語文目標定位及教學策略〉,武漢:《科教導刊(中旬刊)》第6期,2010年。
曾忠華:〈談大一國文教材教法〉,《國文天地》第8卷6期,1992年。
黃俊傑:〈台灣各大學院校通識教育實施現況:對於評鑑報告的初步觀察〉,《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第1卷1期,2006年7月。
黃俊傑:〈農學院大一國文擬目〉,《國文天地》第2卷3期,1986年。
黃俊儒:〈通識教學—期盼以研究反思為基礎的未來20年〉,《通識在線》第53期,2014年7月。
黃淑苓:〈杜威教材通論評析〉,《教科書研究》第2卷第2期,2009年12月。
楊振良:〈豐容倩飾話教學-從表情上更新大一國文的教法〉,《國文天地》第2卷5期,1986年。
楊淑雯、葉淳媛:〈國文通識課程的設計、實施與教學成效之分享——以「自然文學」為例〉,《崑山科技大學學報》第6期,2009年 4 月。
楊棠秋:〈由統測國文到技職科大的國文課程與教學〉,《國文天地》第30卷第2期,2014年7月。
葉國良:〈從理論與實際看所謂大學國文通識化〉,《通識教育》第3 期,1994 年 9 月。
葛芳譚:〈「講光抄」落伍了:談雙向溝通的國文教學〉,《國文天地》第6卷 10 期,1990年。
董曉玲:〈大學語文教材的發展趨勢及其特點研究〉,曲阜:《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第8期,2010年。
詹千惠:〈大學國文單元教學設計芻議〉,《全人教育學報》第5期,2009年6月,。
詹海雲:〈大學國文教學的回顧與前瞻〉,《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5卷 3期,1994年。
廖玉蕙:〈文學裡的生活思考-談技職體系裡的中國文學教育〉,《通識教育季刊》,第8卷4期,2001年。
廖玉蕙:〈學習是為了讓生活更容易-談國文教學中的情意開發〉,《國文天地》第12 卷 2 期,1996年。
蓋綺紓:〈生命美感與文學讀解―大一國文課程的教學設計〉,《高醫通識教育學報》第5期,2010年。
趙建成:〈關於大學語文教育的若干反思〉,哈爾濱:《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 評估)》第11期,2010年。
劉君王告:〈專家外衣戲劇教育模式在大一國文課程的應用〉,《語文教育學報》第4期,2018 年 12 月 1日。
劉君燦:〈理工學院大一國文擬目,《國文天地》第2卷3期,1986年。
劉承慧:〈何以「大學國文」是一門獨立的課程〉,《通識在線》第75期,2018年3月。
劉源俊:〈高等教育之改革,路漫漫其長遠〉,《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10卷第1期,2021年1月。
劉學倫:〈臺灣地區「大學語文」課程規劃及特色研究〉,《牡丹江教育學院學
報》第1期(總第184期),2018年1月。
歐秀慧:〈以生命回應生命─〈重耳出亡記〉情意教學活動〉,《語文教育學報》第4期,2018 年12月1日。
編輯部:〈國文教育診斷書-誰來根治十大疑難雜症〉,《國文天地》第2卷 3期,1986年。
蔡宗陽:〈國文教學面面觀〉,《教學與研究》第14期,1992年6月5日。
蔡蕙如:〈電影於大一國文教學上之應用──當屈原遇上勝元〉,《高醫通識教育
學報》第3期,2008年。
蔡錦昌:〈法學院大一國文擬目〉,《國文天地》第2卷3期,1986年。
蔡錦昌:〈觀今察古,兼容並蓄-理想教材的預擬〉,《國文天地》第2卷3期,1986年。
鄭志明:〈大學國文教學範例-墨子經說下篇的光學知識〉,《國文天地》第2卷 3 期,1986年。
鄭博真、王靖婷:〈大學通識課程之創新教學與評量:以多元智能理論爲基礎〉,《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第1卷3期,2008年1月。
蕭麗華:〈為國文教學走出一條活路〉,《國文天地》第2卷1期,1986年。
賴光真:〈教科書內容與目標關聯性盲測法之設計與試用〉,《教科書研究》,第6卷第2期,2013年12月。
戴碧燕:〈「析論學生對死亡議題的反思-以劉梓潔〈父後七日〉為例〉,《高醫
通識教育學報》第14期,2019年。
謝明彧:〈未來大學預想圖〉,《遠見雜誌》網路版,2020年6月29日https://reurl.cc/eEGLmL (2020年10月20日查閱)
簡光明:〈莊子「庖丁解牛」寓言析論―兼談其在大學國文教學中的運用〉,《屏東教育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第33期,2009年。
簡光明:〈勸諫的技巧〉,《國文天地》第11卷10期,1996年3月。
簡宗梧:〈革新大一國文教學之我見〉,《國文天地》第4卷7期,國語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88年,12月。
簡宗梧:〈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之興革措施及其檢討〉,第一屆國語文教學學術研討會,1992年。
藍順德:〈二十年來國內博碩士論文教科書研究之分析〉,《國立編譯館館刊》第32 卷第4期,2004年。
羅寶鳳:〈翻轉高等教育的教與學:從教學的挑戰到教學的研究〉,《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10卷第1期,2021年1月。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筆畫順序排列)
江宗瑾:《SQ3R 教學策略融入網路讀書會對提昇國小學童閱讀素養成效之研究》,  臺東: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學科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年。
林美芳:《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中現代散文內容分析之研究》,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言教育學系國民小學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6年8月。
胡薇倫:《臺灣高中國文選文典範之遞嬗現象探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高敬堯:《大學應用文讀寫結合模式教學成效研究》,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博士論文,2013年6月。
陳毓欣:《大學生寫作能力調查之研究:以國內三所大學為樣本》,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16年。
五、計劃案研究報告(依作者筆畫順序排列)
游適宏:「大學國文兼具 FYE(First Year Experience大一學習體驗成效之教學實踐」,2019年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https://tpr.moe.edu.tw/displays/downloads/4b1141f26c172603016c181c7b8f0578(2020年6月10日查詢)
謝大寧:「國內各大學院校大一國文教材與國語文能力培養之關係」研究報告,2003年,,http ://www. ccunix. ecu. edu.twkchltnh/news/newsmain.htm (2017年12月10日查詢)
六、網站資料(依網站名稱筆劃排序)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學會網頁:http://www.aci-taiwan.org.tw/main21.htm (2020年9月10日查閱)
中國知網:CNKI:http://140.128.103.17:2068/kns55/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大一國文教學研究中心網頁:http://140.115.90.50/gradeone/new/(2016年4月30日查閱)
國家教育研究院網站:http://www.naer.edu.tw
通識在線雜誌社網頁:http://www.chinesege.org.tw/geonline/html/main.php (2020年9月10日查閱)
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140.128.103.17:2054/
臺灣通識教育策略聯盟暨品質策進會網頁:http://www.nwgest.org.tw/wSite/np?ctNode=13936&mp=nwgest&idPath=13800_13847_13936 (2020年9月10日查閱)
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中文能力檢定網頁:http://web.ac.mcu.edu.tw/zh-hant/node/3328(2016年4月30日查閱)
大考中心網頁 http://www.ceec.edu.tw(2015年12月30日查閱)
教育部國教署 http://www.k12ea.gov.tw/ap/index.aspx (2015年12月30日查閱)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網站:http://12basic.edu.tw/index.php
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網站:http://www.csal.fcu.edu.tw/edu/program_start.aspx
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網址:http://pisa.nutn.edu.tw/(2015年12月30日查閱)
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網頁:http://www.hec.fju.edu.tw/basic.html(2016年4月30日查閱)
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網頁:https://sites.google.com/site/cagetw/home (2020年9月10日查閱)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網頁:https://tpr.moe.edu.tw/index (2020年9月10日查閱)
臺灣通識網網頁:http://get.aca.ntu.edu.tw/getcdb/(2020年9月10日查閱)
余光中數位文學館 : https://reurl.cc/W3AGYZ(2021年6月20日查閱)
劉克襄數位主題館:http://liukashiang.campus-studio.com/(2021年6月30日查閱)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