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宋代異類婚戀故事研究
作者:楊惠娟
作者(外文):YANG, HUI-CHUAN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顏美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1
主題關鍵詞:宋人小說文言小說話本小說異類婚戀通俗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摘要
    宋小說以其「記實」特性,記載宋人社會、文化、宗教、政治、經濟等發展和變化,取材豐富,展示了宋人的生活面貌,為後世提供了豐富的宋代史料。異類婚戀故事是小說書寫常見的題材,宋人對此題材書寫,在古典小說通俗化的發展上會有如何的影響?是本論文所要探討的重點所在。本文的論述架構共分六章,分述如下:
    第壹章「緒論」,說明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爬梳前人文獻資料,並簡介相關研究成果,界定研究範圍和陳述研究方法,以此彰顯章節架構與研究步驟。
    第貳章「宋前異類婚戀故事及宋代世情概述」,由宋前異類婚戀故事的演變過程,了解宋小說異類婚戀故事的繼承與發展;並針對文學風尚、宗教思想信仰及庶民興起等層面,來探討宋小說異類婚戀故事的興盛原因;並確定以和個體生命息息相關的「宗教、思想信仰」與「人心世態、家庭關係」兩大主軸,來做為接續探討異類婚戀故事題材在思想信仰世俗化及時代流變中,所呈現的當代現象及逐漸走向通俗化的發展軌跡。
    第參章「信仰的世俗功能化」,藉由「天理人欲的角力」、「入世功利化的佛教信仰」、「民間職能化的道教信仰」等為切入角度,探討儒家理學思想信仰及佛道宗教信仰在當時的流佈現象及對人心的影響,以見異類婚戀故事現實觀照的廣度與深度,及異類婚戀題材在信仰世俗化的趨勢下,所呈顯的時代風貌。
   第肆章「人心世態與家庭人際關係」,藉由故事中「異類主動」的婚戀基本模式、及將異類描寫為「理想伴侶」,來照見個人生命的內在真實。並由「家庭的人際關係」,探討宋代家庭親子、妻妾、夫妻之間異類婚戀關係的發生,看見在時代流變中,個人與家庭關係間的真實面貌。
    第伍章「宋小説異類婚戀故事的傳衍與通俗化」將異類婚戀故事的討論重點從作品的文化意涵轉回作品本身,討論宋小說文白並呈的時代特色,從其具有的媒體性與傳播方式,藉由異類婚戀題材訴諸生發的集體意識,經由文言小說及話本小說間的續仿與承衍,看見小說作品從個人主體性的彰顯逐漸隱微,轉向道德教化的社會性功能,而走向通俗化。
    第陸章「結論」藉由以上各章節的研究心得,作一統合性的結論。
    
參考書目
一、古籍文獻(依時代先後順序排列)
〔春秋〕晏嬰著、孫星衍、黃以周校:《晏子春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戰國〕莊周著、〔清〕郭慶藩輯:《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1987年)。
〔漢〕司馬遷: 《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9月)。
〔漢〕劉安撰、張雙棣校釋:《淮南子校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漢〕劉向:《列仙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9月)。
〔漢〕王充: 《論衡》(台北:中華書局,1976年)。
〔漢〕王充著、 黃暉校釋:《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漢〕班昭撰:《女誡》( 〔宋〕陳鑒編:《東漢文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十三經注疏》,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7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十三經注疏》,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7年)。
〔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 《毛詩正義》( 《十三經注疏》,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7年)。
〔漢〕許慎撰、 〔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晉〕張湛注,楊伯峻撰:《列子集釋》(臺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
〔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 《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版)。
〔晉〕干寶撰、汪紹楹校注:《搜神記》(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
〔晉〕干寶撰、曹光甫校點: 《搜神記》( 《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
出版社,1999年)。
〔晉〕慧遠著:《三報論》,收於《弘明集》卷五,(北京:中華書局據守山閣本
校刊,1967年)。
〔晉〕鳩摩羅什(Kumarajiva)譯,張火慶導讀:《觀世音普門品》(台北:金楓
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
〔晉〕陶潛撰、汪紹楹校注:《搜神後記》(中華書局1981年1月)。
〔南朝宋〕劉義慶撰: 《幽明錄》(文化藝術出版社,1988年)。
〔北齊〕魏收:《魏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太上經戒〉,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見《道藏》第十八冊(文物出版社、
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1988年)。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中華書局1977年)。
〈虛皇天尊初真十戒文〉,撰人不詳,約出於唐初,見《道藏》第三冊(文物出
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 1988年)。
〔唐〕長孫無忌等撰:《唐律疏議》(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唐〕杜佑:《通典》(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唐〕裴鉶、周楞枷輯注:《傳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宋〕薛居正等撰: 《舊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簡體版,2000年)。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
〔宋〕司馬光著、王宗志注: 《溫公家範》(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第七,(《全宋筆記》第一編第七冊,鄭州:大象
出版社,2003年)。
〔宋〕王珪: 《華陽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
〔宋〕程頤: 《二程集》(臺北:漢京文化,1983年)。
〔宋〕袁采:《袁氏世範》(商務印書館,2017年)。
〔宋〕洪興祖注:《楚辭補注》(臺大出版中心,2016年)。
〔宋〕王柏:《魯齋集》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6冊(臺北:商務印書館,
1986年)。
〔宋〕晁公武撰、孫猛校證:《郡齋讀書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
〔宋〕王十朋:《王十朋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宋〕周孚:《蠹齋鉛刀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宋〕高翥:《菊磵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以下依全宋筆記編序排列)
〔宋〕張齊賢: 《洛陽搢紳舊聞記》( 《全宋筆記》第一編第二冊,鄭州:大象出
版社,2003年)。
〔宋〕文瑩:《湘山野錄》 (《全宋筆記》 (第一編第六冊 ,鄭州 :大象出版社,2003
年)。
〔宋〕文瑩: 《玉壺清話》( 《全宋筆記》(第一編第六冊,鄭州:大象出版社,
2003年)。
〔宋〕蘇軾:《東坡志林》(第一編第九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
〔宋〕黃休復: 《茅亭客話》( 《全宋筆記》第二編第一冊,鄭州:大象出版社,
2006年)。
〔宋〕劉斧:《青瑣高議》( 《全宋筆記》第二編第二冊,鄭州 :大象出版社,2006
年)。
〔宋〕沈括:《夢溪筆談》(《全宋筆記》第二編第三冊 ,鄭州 :大象出版社,2006
年)。
〔宋〕朱或:《萍州可談》 (《全宋筆記》第二編第六冊 ,鄭州 :大象出版社,2006
年)。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全宋筆記》第二編第十冊,鄭州:大象出版社,
2006年)。
〔宋〕張邦基: 《墨莊漫錄》( 《全宋筆記》第三編第九冊,鄭州:大象出版社,
2008年)。
〔宋〕廉布:《清尊錄》(《全宋筆記》第四編第三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
年)。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全宋筆記》第五編第一冊,鄭州:大象出版社,
2012年)。
〔宋〕王明清:《投轄錄》( 《全宋筆記》第六編第二冊,鄭州:大象出版社,
2013年)。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 《全宋筆記》第六編第二冊,鄭州:大象出版社,
2013年)。
〔宋〕趙彥衛: 《雲麓漫鈔》( 《全宋筆記》第六編第四冊,鄭州:大象出版社,
2013年)。
〔宋〕陳鵠: 《西塘集耆舊續聞》( 《全宋筆記》第六編第五冊 ,鄭州:大象出版
社,2013年)。
〔宋〕張端義:《貴耳集》(《全宋筆記》第六編第十冊,鄭州:大象出版社,
2013年)。
〔宋〕耐得翁:《都城紀勝》(《全宋筆記》第八編第五冊,鄭州:大象出版社,
2017年)。
〔宋〕徐鉉:《稽神錄》( 《全宋筆記》第八編第七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17
年)。
〔宋〕吳淑:《江淮異人錄》( 《全宋筆記》第八編第七冊,鄭州:大象出版社,
2017年)。
〔宋〕張君房:《麗情集》( 《全宋筆記》第八編第八冊,鄭州 :大象出版社,2017
年)。
〔宋〕張師正:《括異志》( 《全宋筆記》第八編第九冊,鄭州 :大象出版社,2017
年)。
〔宋〕李獻民:《雲齋廣錄》( 《全宋筆記》第九編第一冊,鄭州:大象出版社,
2018年)。
〔宋〕郭彖:《睽車志》( 《全宋筆記》第九編第二冊,鄭州:大象出版社,2018
年)。
〔宋〕沈氏:《鬼董》 (《全宋筆記》第九編第二冊,鄭州 :大象出版社,2018年)。
〔宋〕洪邁:《夷堅志》( 《全宋筆記》第九編第三冊至第七冊,鄭州:大象出版
社,2018年)。
〔宋〕羅燁:《醉翁談錄》 (《全宋筆記》第九編第八冊,鄭州 :大象出版社,2018
年)。
〔宋〕皇都風月主人:《綠窗新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元〕脫脫等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明〕郎瑛:《七修類稿》(北京:中華書局, 1959年)。
〔明〕楊慎:《升庵全集》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明〕晁瑮藏並編:《晁氏寶文堂書目》,林夕主編:《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
明清卷》第七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據明鈔本影印。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集》 (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86冊)(臺北:臺灣
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無名氏撰:《清平山堂話本》(臺北:河洛圖書,1980年)。與《雨窗集》、
《欹枕集》、《熊龍峯小說四種》合刊。
〔明〕洪楩輯、程毅中校注:《清平山堂話本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
年)。
〔明〕馮夢龍編撰、徐文助校注、繆天華校閱:《醒世恆言》(臺北:三民書局,
2011年)。
〔明〕馮夢龍編撰、徐文助校注、繆天華校閱:《警世通言》(臺北:三民書局,
2012年)。
〔明〕馮夢龍編撰、徐文助校注、繆天華校閱:《喻世明言》(臺北:三民書局,
2013年)。
〔明〕桃源居士編: 《五朝小說》(台北:新興書局,1981年, 《筆記小說大觀》
第38編第2冊)。
〔清〕錢曾藏並編:《也是園藏書目》,林夕主編:《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
明清卷》第十六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據民國七略盦抄本(國
家圖書館藏)影印。
〔清〕錢遵王:《述古堂藏書目錄》,林夕主編:《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明
清卷》第十六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據民國七略盦抄本(國
家圖書館藏)影印。
〔清〕聖祖御製:《全唐詩》(臺北宏業書局,1982年)。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清〕嚴可均校輯 :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 :中華書局,1991年) 。
〔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北京:中華書局,1957)。
〔清〕梁恭辰:《北東園筆錄初編》(《筆記小說大觀》一編第八冊卷六,上海
古籍出社,2007年)。
〔清〕丁傳靖輯:《宋人軼事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日)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輯:《緯書集成》 (北京: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12
月)。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1年)。
二、今人著作(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王夢鷗:〈唐人小說校釋〉(上冊〈前言〉)(台北:正中書局,1983年)。
王小盾:《神話‧話神》(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2年5月)。
王國良:〈六朝志怪小說中的幽冥姻緣〉,收入《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
會論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年)。
王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緒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王增永:《神話學概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王福鑫:《宋代旅遊研究》(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王德威:《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臺北,麥田出版,2011年)。
石育良:《怪異世界的建構》(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李豐楙著:《六朝隋唐仙道類小說研究》(臺北:學生書局,1986年)。
李劍國:《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1993年)。
李劍國:《宋代志怪傳奇敘錄》(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 年)。
李劍國:《宋代傳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 年)。
李劍國輯釋: 《唐前志怪小說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
李國鈞:《中國書院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李麗丹: 《18-20世紀中國異類婚戀故事的敘事學研究》(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
年)。
吳志達:《中國文言小說史》(濟南:齊魯書社,1994年)。
邢鐵:《宋代家庭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車錫倫、孫叔瀛等編:《中國精怪故事》(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
林辰:《神怪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金榮華:《中國民間故事與故事分類》(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3年)。
俞汝捷:《幻想和寄託的國度—志怪傳奇新論》(臺北:淑馨出版社,1991年)。
范鳳書:《中國私家藏書史》(鄭州:大象出版社,2001年)。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
袁珂:《中國神話通論》(成都:巴蜀書社,1998年)。
袁珂:《山海經校注》(臺北:里仁書局,2004年)。
袁行霈、侯忠義:《中國文言小說書目》(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年)。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上下冊(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3年)。
高明強:《神祕的圖騰》(江蘇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
孫昌武:《中國文學中的維摩與觀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年)。
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外兩種)(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徐志銳:《周易大傳新注》(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
凌郁之:《走向世俗─宋代文言小說的變遷》(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唐富齡 : 《文言小說高峰的回歸一《聊齋誌異》縱橫硏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
社,1990年)。
許倬雲:《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許建崑:《情感、想像與詮釋:古典小說論集》(臺北:萬卷樓,2010年)。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臺北:久大文化出版社,1990年)。
陳榮捷:〈中國的哲學和宗教〉,收錄於 (英)湯恩比 (Arnold Toynbee)編 ,梅寅
生譯:《半個世界―中日歷史與文化》 (臺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2)。
陳文新:《中國傳奇小說史話》(臺北:正中書局,1995年)。 陳文新:《文言小說審美發展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
陳鵬翔:〈主題學研究與中國文學〉,《主題學理論與實踐》(台北:萬卷樓圖書
有限公司,2001年)。
陳登武:《從人間到幽冥界:唐代的法制、社會與國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年版)。
梅啟波:〈文本〉,胡亞敏主編,《西方文論關鍵詞與當代中國》(北京:中國社會
科學出版社,2015年)。
康來新: 《發跡變泰—宋人小說學論稿》(臺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
康正果:《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典文學》(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
康韻梅:《唐代小說承衍的敘事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
梅新林:《仙話—神人之間的魔幻世界》(上海,三聯書店,1995年)。
張兵:《宋遼金元小說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程毅中:《古體小說鈔》(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程毅中:《宋元小說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
程毅中:《宋代傳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程毅中:《唐代小說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5月)。
程毅中:《程毅中文存》(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程國賦:《唐代小說與中古文化》(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程國賦:《明代書坊與小說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葛兆光: 《道教與中國文化》(臺北:東華書局,1988年)。
葛兆光:《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年)。
楊義:《中國歷朝小說與文化》(臺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
楊義:《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楊義:《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楊泉 :〈宋代閨怨詩所暗示的男性視角〉,收錄於袁明宏編, 《中國文學中的婦女》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
劉守華:《中國民間故事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劉勇強:《中國古代小說史敘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劉勇強:《話本小說敘論 :文本詮釋與歷史構建》(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年)。
劉苑如 : 《身體 ‧性別 ‧階級 :六朝志怪的常異論述與小說美學》 (臺北:中研院
中國文哲研究 所2002年12月)。
劉大明:《宋代新聞傳播與政治文化史稿》(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7) 。
趙明政:《文言小說:文士的釋懷與寫心》(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
趙毅衡:《禮教下延之後:中國文化批判諸問題》(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 。
趙章超:《宋代文言小說研究》(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年)。
寧稼雨:《中國古代文言小說總目提要》(濟南:齊魯書社,1998年)。
魯迅:《古小說鉤沉》(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1年)。
魯迅: 《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
魯迅:《唐宋傳奇集》(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18 年)
樂蘅軍:《宋代話本研究》(臺北:臺灣大學文學院,1969年)。
樂蘅軍:《意志與命運─中國古典小說世界觀綜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
樂蘅軍: 《古典小說散論》(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
鄭振鐸:《鄭振鐸古典文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鄭振鐸:《中國文學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歐陽代發:《話本小說史》(武漢:武漢出版社,1994年)。
錢鍾書:《管錐編》第二冊(中華書局,1979年8月),頁796 。
錢中文編 ,巴赫金 : 〈小說的話語〉,收入《小說理論》(河北 :河北教育出版社 ,
1998年)。
臧國仁:《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媒介框架與真實建構之論述》(台北三民書局,
1999年)。
蕭相愷:《宋元小說簡史》(瀋陽:遼寧教育,1992年)。
蕭相愷:《宋元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
蕭登福:《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顏慧琪:《六朝志怪小說異類姻緣故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5月)。
譚正璧:《三言二拍源流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嚴耀中:《江南佛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蘇紅主編: 《多重視角下的社會性別觀》(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4)。
三、今人譯著(依作者國別筆畫排列)
(日)小川環樹著、張桐生譯:〈中國魏晉以後(三世紀)以降的仙鄉故事〉,收
錄於王孝廉編譯:《哲學 ‧文學 ‧藝術—日本漢學研究論集》(台北,時報
文化,1986年)。
(法)賈克‧謝和耐(Jacques Gernet ) 、馬德程譯:《南宋社會生活史》:(中國文化
大學出版部,1982年)。
(英)杜希德(D.C. Twitchett) :〈銅器時代至滿清期間的中國的政治與社會〉。收錄
於 〔英〕湯恩 比 (Arnold Toynbee)編 ,梅寅生譯:《半個世界―中日歷史
與文化》(臺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2)。
(美)韓南(Patrick Hanan)著,王青平、曾虹譯:《中國短篇小說》(臺北:國
立編譯館,1997年)。
(美)韓南 (Patrick Hanan)著,王秋桂等譯:《韓南中國小說論集》(北京:北京
大學,2008年)。
(美)伊沛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著、胡志宏譯:《內闈:宋代的婚姻和婦
女生活》(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年)
(美)黃衛總(Martin W. Huang)著,張蘊爽譯:《中華帝國晚期的欲望與小說
敘述》(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
(美)斯蒂夫‧卡普曼(Stephen Karpman)《人間無遊戲》(北京:世界圖書出版
公司,2017年)。
(奧)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楊庸一譯:《圖騰與禁忌》
(臺北:志文出版社,1992年)。
(德)路德維希‧費爾巴哈(Ludwig Feuerbach) 著、榮震華譯:《基督教的本質》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1月)。
四、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丁峰山 :〈宋代小說在中國小說史上歷史地位的重新估價〉 ( 《福建師範大學學報》 ,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6期)。
王鳳春、王浩:〈試論感生神話源於生殖崇拜〉(《松遼學刊》,1994年第4期)。
王巧玲:〈宋傳奇的特點及原因分析〉 (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2006年第6期) 。
王慶華、杜慧敏:〈《青瑣高議》、《綠窗新話》等標題形式並非仿話本:略論宋代
小說七言標目形式的發生〉《蘭州學刊》,2010年第7期)。
王慶華:〈古代小說學中「傳奇」之內涵和指稱辨析〉(《文藝理論研究》,2014年,
第2期)。
王鋒鈞:〈中國古代銅鏡隨葬的意義〉( 《故宮文物月刊》,第19卷第8期,2001
年11月)。
王凱:〈試論〈王子高芙蓉城傳〉隱含的歷史真相及其影響〉(《中華文化論壇》,
2017年第10期)。
毛淑敏:〈宋傳奇的市民化特徵〉 ( 《河南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
年第31卷第4期)。
石昌渝:〈宋元小說研究的新篇章〉( 《文學遺產》,1999年第6期)。
田雷 :〈宋代傳播藝術及媒介特徵:從「邸報」、「小報」、書院說起〉 ( 《黑龍江社
會科學》2008年第1期)。
左福生:〈宋人寺院讀書習尚的歷史考查〉(《北京社會科學》期刊,2018年,第
7期)。
余小沅: 《神話發生‧思維芻論》( 《浙江學刊》,1992年第2期)。
余丹:〈20世紀以來宋代文言小說研究綜述〉 ( 《廣西社會科學》 ,2007年第2期) 。
余丹:〈宋代文言小說的雅俗分流〉(合肥:《巢湖學院學報》,2009年第11卷第
5期)。
汪龍麟:〈《搜神記》異類婚戀故事文化心理透視〉,收入《山西大學學報》(哲社
版)(太原:山西大學出版社,1993 年)。
吳素萍:〈從傳播學角度看宋代的俗文學:以話本和南戲為例〉( 《太原師範學院
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卷第4期,2007年7月)。
李麗丹:〈三言異類婚故事研究〉(北京:《民俗研究》,2006年第4期)。
杜文玉:〈唐宋任官回避制度初探〉(陜西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5月,第42卷
第3期)。
周絢隆:〈從文言到白話:古典敘事的演變—論《三言》對神道小說的改編〉(《山
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1997年)。
唐代劍:〈宋代道教發展研究〉(《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4
期)。
翁銀陶〈人神婚戀故事與人的自主意識〉,( 《廣西社會科學》,2003年第1期)。
凌郁之 :〈關於宋代小說變遷的幾個問題〉 ( 《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24卷第4期,2007年11月)。
張祝平:《論宋代小說的「由虛入實」之原因》(《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
科學版,2003年第2期)。
郭國昌:〈論中國現代文學大眾化思潮的總體特徵〉(《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2年11月)。
崔小敬、許外方:〈紫姑信仰考〉(《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第2期)。
莊宏誼:〈立志為帝王師-寇謙之的宗教理想與實踐〉( 《輔仁宗教研究》第二十
一期,2010年)
張蕊青 :〈 《碾玉觀音》對中國古代小說的開拓與創新〉 (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
科學版)》第27卷第6期,2004年11月)。
張成全:〈人鬼情中的鬼文化:《樊生》的另一種解讀〉(北京:《文史知識》,2006
年第12期)。
黃麗月、徐憲宏:〈宋元「說話」、「話本小說」的「商品經濟」特色〉(台南:《遠
東學報》第19期,2001年9月)。
黃景春 : 〈人與異類婚戀故事的情節結構分析一兼談人仙戀與人妖戀情節之異同〉 ,
(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4卷第4期)。
程民生:〈宋代僧道數量考察〉《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第3期)。
馮勤:〈《青瑣高議》的藝術形式及其在小說文體變革中的價值〉(《四川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6期)。
游彪:〈宋朝的邸報與時政〉(北京: 《中州學刊》2004年11月第6期)。
智宇暉 : 〈宋傳奇幻化女性形象中愛與欲的寄託〉 (漳州師範學院學報,第22卷,
第3期,2008年)。
楊婕:〈「莫為炎涼輕變遷」:探析《楊思溫燕山逢故人》對《太原意娘》的別樣
書寫〉(河北:《散文百家(理論)》,2019年第10期)。
廖玉蕙 : 〈《夷堅支志》中異類婚戀故事中的幾點觀察—兼論與唐代異類婚戀故事
的比較〉( 《東吳中文學報》,第3期,1997年5月 )。
廖玉蕙: 〈從生眷屬到死冤家─談宋話本中的人鬼婚戀故事〉( 《聯合文學.文學
中的鬼形象》,2000年第16卷第10期)。
趙章超:〈宋代志怪傳奇小說研究百年綜述〉 ( 《社會科學研究》 ,2002年第5期) 。
劉雪真:〈筆記小說中狐妻故事的婚姻内涵與理想女性形象〉 ( 《本土心理學研究》
(1995年第3期)。
劉相雨:〈《 搜神記》和宋代話本小說中女神、女鬼、女妖形象的文化解讀〉,( 《江
西師範大學 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4卷第2期,2001年5月)。
劉大明:《宋代新聞傳播與政治文化史稿》(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7)。
澎湃:〈兩宋時代的傳奇小說〉(《中華文藝》,1979年第10卷第2期)。
賴芳伶:〈話本小說緒論〉收入(《中國文學講話:兩宋文學》,臺北:巨流圖書
公司,1986年)。
謝明勳:〈六朝志怪冥婚故事研究—以《搜神記》為中心考察〉(《東華漢學》第
5期)。
謝真元 : 〈人妖戀模式及其文化意蘊〉 ( 《重慶師院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1期) 。
關冰 : 〈從《夷堅志》中的婚戀故事看兩宋婚戀意識形態〉 (宜春學院學報,第3
期,2007年)。
羅玲誼 : 〈宋元話本中女妖的形象特徵及形成原因〉 ,(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
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2004年。)
〔美〕艾朗諾 (Ronald Egan) : 〈《夷堅志》中不公正的蒼天和軟弱的神仙〉(《人文
中國學報》第19期,2013年)。
五、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王年雙:《洪邁生平及其夷堅志之研究》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8
年6月)。
王怡斐 : 《宋代文言小說中女性群像之探究》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年)。
余定中 :《宋代小說中的困境情節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1年)。
李燕惠:《魏晉南北朝鬼神故事研究》(輔大中研所碩士論文,1990年5月)。
李世玫:《青瑣高議果報觀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2008年) 。
林麗美:《三言二拍中的女性研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1994年)。
林珊妏 : 《宋元話本小說的時間觀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 年)。
林岱瑩 : 《唐代異類婚戀小說之研究》 (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年)。
林芯妍:《宋傳奇娼妓之研究》(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林溫芳:《宋傳奇人鬼戀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年) 。
林玫芳 :《宋傳奇中女仙與女鬼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
論文,2013年)。
金明求 : 《虛實空間的移轉與流動—宋元話本小說的空間探討》(國立師範大學國
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邱芳津:《宋代果報小說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年
12月)。
姜素芬 : 《中國傳統短篇小說中仙妻故事研究》 (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1998 年)。
唐瑛:《宋 代文言小說異類姻緣研究》(四川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
秦開鳳:《宋代文化消費研究》(西安:陝西師範大學中國經濟史專業博士論文,
2009年)。
高穎:《市井文學領風騷:宋元小說家話本研究》,(蘇州:蘇州大學古代文學專
業碩士論文,2004年)。
陳美偵:《青瑣高議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陳國香 : 《根據三言二拍一型見證傳統的女性生活》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
文,1998年)。
陳美玲: 《夷堅志之民間故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
陳映潔 : 《三言兩拍的女性生活空間探究》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6 年)。
陳玨如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婚戀故事之兩性關係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回流
中文碩士班,2006年)。
郭志強:《中國古代通俗小說傳播研究》(揚州:揚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
論文,2007年)。
張玄: 《宋傳奇的敘事模式研究》(四川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張盈婕:《雲齋廣錄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國文教學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11年)。
游秀雲:《宋代傳奇小說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游秀雲 : 《元明短篇傳奇小說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
年)。
黃大宏:《唐代小說重寫研究》(陝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03年
)。
許珮玲: 《通俗文化表演下的鬼魅魍魎:分析宋元煙粉靈怪類話本與現代香港鬼
怪電影》(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曾尹嬋:《宋傳奇異類婚戀故事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年)。
智宇暉: 《宋傳奇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漳州師範學院碩士論文,2008年)。
黃群玲:《夷堅志僧道故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傅含章:《太平廣記唐人定命類故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2012年6月)。
楊泉:《宋筆記史料中人物形象操作研究》(上海:復旦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博
士論文,2016年6月)。
趙修霈:《宋代傳奇小說傳奇手法研究》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
年)。
劉恆興 : 《話本小說敘事技巧析論》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劉瑋婷 :《宋元話本小說中的異類故事研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3年)。
廖文君 : 《宋元話本 中的愛情故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年)。
蔣宜芳 : 《傳統短篇小說中鬼妻故事之研究》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5 年)。
蔡其蓉 : 《異類婚戀故事類型與性別文化研究》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7年)。
樊慶彥:《古代小說與娛樂文化》(濟南:山東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論文,
2008)。
鄧鳳美 : 《唐代人鬼戀故事研究》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
鄧郁生 :《宋代文言小說之紹唐與新變》(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5
年)。
六、電子資源
《大正新脩大藏經》網址:http://tripitaka.cbeta.org/T
《佛光大辭典》網址:https://www.fgs.org.tw/fgs_book/fgs_drser.aspx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影像資料),網址:
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11607951?tocOpened=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