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場地論剖析實作課程學員學習心理行為之研究-以「Curves-可爾姿女性專用30分鐘環狀運動」為例
作者:柯增宜
作者(外文):KO, TSENG-I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
指導教授:劉嘉茹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1
主題關鍵詞:實作課程環狀運動場地論學習心理行為Hands-on Training CourseCircuit ExerciseField TheoryLearning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本研究根據文獻探討及資料統計分析,以(一)問卷調查及深入訪談的方式對參加課程學員蒐集相關資料。另以(二)深入訪談的方式對授課教練蒐集參加課程學員學習「Curves-可爾姿女性專用30分鐘環狀運動」課程之相關資料,並依照研究架構所提出的研究假設進行研究所得到之實證結果,進行相關性討論,並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提出研究結果如下:(一)參加「Curves-可爾姿女性專用30分鐘環狀運動」實作課程具軍、公、教、上班族及服務業身分學員對場地論函數關係之個人因素與環境因素有顯著性影響。(二)辦理「Curves-可爾姿女性專用30分鐘環狀運動」實作課程應強化衛教與面談方式,培養學員學習態度、激發學員學習動機,有效提升學員之學習成效。(三)善用良好的互動關係,藉由課程與教材的設計激發學員學習興趣,逐漸重新建立自信心,養成堅持不放棄正向心態,提升自我形象與魅力。(四)透過經驗分享獲得成功的學習機會表現,在參與中激發學習動機,進而引導學員在學習的過程探索喜好的課程內容,產生反思而主動發現問題,提高學習效果。(五)綜合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彙整相關結論提出「Curves-可爾姿女性專用30分鐘環狀運動」實作課程學習模組。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statisticalanalysis of data, the researcher uses (1)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in-depth interviewswith students taking training courses to collect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andmakes (2)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coaches of the trainingcourses to collect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the training course of “Curves30-Minute Circuit Exercise for Women.”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findings of the study conducted according tothe research hypotheses developed from the research framework, relevancediscussion was made and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s were drawn. The obtained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ose military personnel, civil servants,teachers, office workers and hospitality workers having taken the hands-ontraining course of “Curves 30-Minute Circuit Exercise for Women” have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person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the functionalrelationship of field theory.  (2) As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hands-on trainingcourse of “Curves 30-Minute Circuit Exercise for Women,” the Fitness Centershould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for students and face-to-face interviewswith them, cul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stimulate their learningmotivation, and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students.  (3) Make good use of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s,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hrough careful design of courses andteaching materials, gradually re-establish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developin students a positive, persistent and never-give-up attitude, and also enhancetheir self-image and charisma. (4) Having successful learning performance fromlearning opportunities after sharing experience, the students have theirlearning motivation stimulated in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tion.  Furthermore, students are guided to exploretheir favorite course content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reflect on theirperformance in order to proactively discover problems, improving their learningeffects. (5) Summing up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theresearcher collates the related conclusions, and then presents a learningmodule of the hands-on training course of “Curves 30-Minute Circuit Exercisefor Women.”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王克先(1993)。學習心理學。臺北市:桂冠。
王豐家(2015)。女性運動市場行銷策略之個案研究-以Curves可爾姿女性環狀運動中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文倩(2015)。電子教科書輔以合作學習對國中七年級學生英文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石又、李芸慧、相子元(2009)。環狀運動與油壓阻力訓練。代步與休閒產業雙月刊,45,1-4。
石又、相子元(2008)。油壓式阻力訓練之出力波形研究。2008年臺灣運動生物力學學會及臺灣生物力學學會聯合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專刊。臺中市:台中教育大學。
朱敬先(1988)。學習心理學。臺北市:千華。
朱敬先(1998)。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臺北市:五南。
朱敬先(1988)。學習心理學。臺北市:千華。
李慧美(2019)。可爾姿女性健身中心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和顧客忠誠度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加盟店為例。萬能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李綿綿、王嘉吉、王錠堯、詹貴惠(2014)。協同環狀運動課程對女性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的影響。大專體育學刊,16(3),333-341。
李艷齡(2011)。學童校園環境空間行為特性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明隆、蘇素美(2020)。發展與適性輔導概論。臺北市:五南。
吳福源(1998)。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氣氛之研究-優良教師與一般教師之比較。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發表,台北市。
吳學偉(2013)。國際教育對高中生英語學習態度及學習成效之影響-以國立虎尾高中海外。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吳怡儒、蔡文榮、李林滄(2012)。彰化縣偏遠地區國中學生數學學習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教育科學期刊,11(1),25-57。
余德慧、陳斐卿(1996)。人緣:中國人舞台生活的秩序。本土心理學研究,5,2-46。
宋孔慨(2019)。新興毒品人口於戒治處遇之學習心理行為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啟新、黃嫈凱(2016)。寵「物」之外:以場域論探討國父紀念館遛狗者社交行為。觀光休閒學報,22(2),151-181。
林怡廷(2017)。Curves 健身中心打造女生運動天堂。天下雜誌,620,44-46。
邱筱瑋(2013)。人格特質和生活型態對體驗行銷和顧客關係之研究-以Curves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美仙(2014)。室內女性健身中心之企業形象、認知價值、服務品質對顧客滿意度及顧客忠誠度之影響 -以Curves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雅純、古志銘、許智强(2014)。女性健身中心休閒阻礙之研究-以臺南市CURVES女性健身中心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3(3),133 - 144。
林正常(2002)。運動科學與訓練:運動教練手册。臺北縣:銀禾文化。
林桓立(2016)。環狀運動於大專體育教學上的建議,真理大學運動知識學報,13,P138-148。
林義雄(1969):勒溫場地說的人格結構。教育研究所集刊,11,185-205。
林甘敏、陳年興、方國定(2005)。結合傳統與網路教學和純網路教學在學習成效與班級氣氛之比較。當代教育研究,13(4),133-166。
林栢裕(2010)。國民中學「自然科」學習成就之研究—以苗栗縣建國國中為例。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佳音、桂田愛、王金國(2016)。日本函館 [未來大學] 的人才培育經驗與啟示~ 以開放式學習空間及專案學習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6), 262-269。
洪蘭(譯)(1997)。心理學。臺北市:遠流。
洪伃佳(2014)。臺北地區女性專用健身中心消費者知覺服務品質與滿意度之研究-以Curves女性專用健身中心為例。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時蓉華(1996)。社會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永明(2012)。健身運動新潮流-環狀運動。運動與健康研究,1(2),13-20。doi:10.6167/TPEC/2001.9.21
張俊興(2020)。認知學徒制應用於汽車技術實作課程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辭典。台北,台灣:東華。
張春興(2000)。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玲雅(2015)。臺南市五條港文化場域意象之懷舊設計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小榕、張志銘、詹正豐(2016)。服務品質與忠誠度的關係-以桃園市Curves健身俱樂部女性會員之運動參與程度為調節變項的探討。屏東大學體育,2,55-67。
陳慧貞(2013)。環狀運動訓練對中老年人功能性體適能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毓茹、黎俊彥,2010,新式漸進融合環狀訓練的健身效益。中華體育季刊,241,163-170。
陳木金(1999)。學校組織變革壓力與抗力對學校行政之啟示。學校行政,2,14-27。
陳金源(1982)。勒溫的場地論及對於學習的啟示。台灣教育輔導月刊,32(3),2-10。
陳素青、詹俊成、鄭志富(2013)。臺北市高中體育教師領導風格與班級氣氛對體育課學習動機之影響。體育學報,46(3),257-272。
陳姿吟(2007)。科技創作學童自我效能與主動學習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樹淵(2001)。運動訓練智略。臺北市:師大書苑。
郭洛伶(2018)。國中生表演藝術課程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生活服務產業系生活應用科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許志仲、藍孝勤(2010)。從健康體適能談環狀運動課程設計。大專體育(109):16-22
黃琇瑩、楊文慧、張佳縈、張雅惠(2017)。女性休閒運動中心關鍵成功因素研究:Curves(可爾姿)。臺北海洋技術學院學報,8(2),1-16。
黃淑華(2020)。Curves閃亮之星加盟主領導之經驗學習歷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黃佳敏、張志銘(2016)。環狀運動參與動機、流暢體驗與休閒效益之關係。休閒事業研究,14(2),48-63頁。
黃子榕、林坤誼(2014)。 職前教師於STEM實作課程的知識整合行為研究。科技與人力教育季刊,1(1),18-39。
黃雅蓉(1997)。國小六年級學生自然科“學習環境”知覺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湯崇廷(2013)。環狀運動訓練對中老年人動態與靜態平衡能力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嘉義縣。
童鳳嬌、林志成(2013)。發展品德教育特色學校的挑戰與創新經營策略。中等教育,64(2),220-239。
楊子嫺、黃娟娟(2015)。12 週環狀訓練對女性身體組成與睡眠品質的影響。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4(2),102-114。
詹明昇、相子元(2012)。不同阻力源重量訓練器材對肌肉活化的影響。第十四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195-199.
詹俊成、陳素青(2011)。臺北市高中職學生體育課班級氣氛與學習動機對學習滿意度之影響。體育學報,44(3),437-458。
遠見雜誌(2016)。廣開女性運動風氣─可爾姿CurvesAmaze Yourself。遠見雜誌,362,232-233。
葉怡矜(2017)。女性健身運動新藍海:臺灣可爾姿之發展、策略與挑戰。大專體育學報,142,13-22。
廖娸閔(2014)。女性健身中心會員參與動機、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以Curves為例。南台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廖俊順(2009)。影響社群成員實際使用微網誌社群因素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賓孟晨、梁淯傑、洪彰岑、甘能斌、何健章、謝錦城 (2017)。環狀運動對老年人下肢功能性體適能與步態穩定性之影響。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24,1-10。
衛中梅(2017)。女性健身中心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和顧客忠誠度之間的關係 ―以Curves女性30分鐘環狀運動中心台中市某加盟店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劉素倫、林清文(2007)。國中教師班級經營與學生學習動機之研究。輔導與諮商學報,29(1),1-24。
歐承鑫(2020)。警察教育培訓課程於警察學員之學習心理行為研究-以「偵訊與筆錄製作實務」課程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簡春娥(2012)。以場地論探討憂鬱症患者的智謀能力。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簡菲莉(2019)。十二年國教課綱高中自主學習建制化之實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二、英文文獻

Ballor, D. L.,Becque, M. D., & Katch, V. L.(1987). Metabolic responses during hydraulic resistanceexercise.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and Exercise, 19(4), 363-367.
Bandura, A.(1977),“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Vol.84, No. 2, pp. 191-215.
Bandura, A.,& Schunk, D. H.(1981). Cultivating competence, self-efficacy, andintrinsic interest through proximal self-motiv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1, 586-589.
Bandura, A.(1986),“Fearful expectations and avoidant actions as coeffects ofperceived self-inefficacy,”AmericanPsychologist, Vol. 41, No. 12,pp. 1389-1391.
Bandura, A.(1986). Social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Burnes, B.(2020). The origins of Lewin’s three-step model of change. Th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56(1), 32-59.
Chak, A.(2002). Understanding children’s curiosity and exploration through the lenses of Lewin’s Field Theory: on developing an appraisalframework.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Care, 172(1), 77-87.
Cohen, L., &Manion, L.(1994). ResearchMethodsin Education(4th ed.). London,UK: Routledge.
Dolezal, B. A.,& Potteiger, J. A.(1998). Concurrent resistance and endurancetraining influence basal metabolic rate in nondieting individual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85(2), 695-700.
Gabriel, D. A.(1991). Fatigue patterns for accommodating hydraulic resistanceexercise.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Science Research, 5, 6-20.
Hobman, E. V.,& Walker, I.(2015). Stasis and change: Social psychologicalinsights into social-ecological resilience. Ecologyand Society, 20(1), 39-52.
Hermann, K.(2015). Field theory and working with group dynamics in debriefing. Simulation & Gaming, 46(2), 209-220.
Kaiser(1974),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ka, Vol.39, No. 1, 31–36.
Katch, F. I.,Freedson, P. S., & Jones, C. A.(1985). Evaluation of acute cardiorespiratory responses tohydraulic resistance exercise. Medicine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17(1), 168-173.
Klika, Brett B.S., Jordan, & Chris M.S.(2013).High-IntensityCircuit Training Using Body
Klika, Brett B.S., Jordan, & Chris M.S.(2013).High-Intensity Circuit Training Using Body Weight:Maximum Results With Minimal Investment . ACSM'SHealth & Fitness Journal, 17(3),p8-13.
Kuller, R.(1980),“Architecture andemotions,”In Mikellides, B.(Ed.), Architecture for Pelple, Studio Vista,London, UK.
Kurt Lewin(1936). The DynamicTheory of Personality. NY: McGrew-Hill .
Kurt Lewin(1951). Field Theory inSocial Science. New York:Harper & Row.
Lewin, K.(1951/1997). Resolving SocialConflicts and 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Maiorana, A.,O'Driscoll, G., Cheetham, C., Collis, J., Goodman, C.,Rankin, S., et al(2000). Combined aerobic and resistance exercise trainingimproves functional capacity and strength in CHF.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 88(5), 1565-1570. 
Monteiro, A. G.,Alveno, D. A., Prado, M., Monteiro, G. A.,Ugrinowitsch, C., & Aoki, et al.(2008). Acut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different circuittraining protocols. Journal of Sports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 48(4), 438-442.
Mosher, P. E.,Nash, M. S., Perry, A. C., LaPerriere,A. R., & Goldberg, R. B. (1998). Aerobic circuit exercise training: Effect onadolescents with wellcontrolled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Rehabilitation,79(6), 652-657.
Roşca, V. I.(2020). Implications of Lewin’s Field Theory on Social Change. 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Business Excellence ,14(1), 617-625
Seiger, L. H. ,& Hesson, J.(1994). WalkingFor Fitness. Kerper Boulevard, Dubuque:Wm. C. Brown Publishers.
Stemberger, G(2019). Some Remarks onthe Field Concept in Gestalt psychology. Gestalt Theory, 41, 1.
Takeshima, N.,Rogers, M. E., Islam, M. M., Yamauchi, T., Watanabe, E.,& Okada, A.(2004). Effect of concurrent aerobic and resistance circuitexercise training on fitness in older adults.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93(1-2), 173-182.
Takeshima, N.,Rogers, M. E., Islam, M. M., Yamauchi, T., Watanabe, E., & Okada,A.(2004). Effect of concurrent aerobic and resistabce circuitexercise training onfitness in older adults.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93(1-2),173-182. doi: 10.1007/s00421-004-1193-3。
Weight: MaximumResults With Minimal Investment . ACSM'SHealth & Fitness Journal, 17(3),p8-13. doi: 10.1097/00135124-200409000-00005。
Weltman, A.,Janney, C., Rians, C. B., Strand, K., Berg, B.,Tippitt, S.,Wise, J., Cahill, B.R., & Katch, F. I.(1986). The effects of hydraulic resistancestrength training in pre-pubertal males.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18(6), 629-638.


三、網路及新聞部分

丁振豐(2000年12月)。柴嘉尼效應【國家教育研究院】。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8434/
李丁讚(2017)。「實作」怎麼「做」?。國立清華大學清華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https://hdl.handle.net/11296/49khvt.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詞條名稱:認知場地論 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8%AA%8D%E7%9F%A5%E5%A0%B4%E5%9C%B0%E8%AB%96
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大辭書(2000),詞條名稱:實作本位教學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3077/
詹昭能(2000年12月)。場地論【國家教育研究院】。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1119/
鉅亨周刊(2018)。Curves翻轉奇蹟 打造女性的健康與美麗。鉅亨理財周刊939期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188392
衛生署健康九九網站健康宣導資訊彙集(2008)。取自
    https://health99.hpa.gov.tw/media/public/pdf/21577.pdf
衛生署康九九網站國民健康局年報(2012)。取自
    http://health99.hpa.gov.tw/educZone/edu_detail.aspx?CatId=21728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肥胖防治網(2015)。取自
    http://obesity.hpa.gov.tw/TC/weight.aspx
劉威德(2000年12月)。認知場地論【國家教育研究院】。取自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8%AA%8D%E7%9F%A5%E5%A0%B4%E5%9C%B0%E8%AB%96
劉馥瑜(2013),「可爾絲營業額3年暴增6倍」,中時電子報2月21日。http://www.chinatimes.com
劉馥瑜(2013),「微型創業一林宏遠打造女性健身中心王國」中時電子報3月6日。
    http://www.chinatimes.com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