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四庫全書總目》儒者評述研究
作者:薛裕民
作者(外文):Yu-Min Syue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研究所
指導教授:楊濟襄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1
主題關鍵詞:儒者《四庫全書總目》帝王之學醇儒篤實ImperialismConfucianismGeneral Catalogue of Siku Quansh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本論文以《四庫全書總目》中對儒者形象或人格的評述為主,透過《總目》對「儒者」這一典範人格的評價,歸納出「儒者」此一詞彙所蘊含的褒貶、意涵,再進而探究《總目》對此一典型人格的闡釋,其背後實有著欲掌握學術界秩序意義之用心。
論文採取先總論、再分論的寫作順序,第二章對《總目》的成書過程、作者及所採取之基本立場作一概念式的說明。第三章為《總目》中的儒者觀,這一章節的重點在從《總目》對儒者的評述話語中歸納出其中足以成為典範的儒者及所批判的儒者,各自具備怎樣的儒者人格特質。並從《總目》對此一人格特質的描繪,逐步建構出《總目》所認為的「儒者」精神樣貌。
第四、五、六章為分論的部分,整理《總目》對歷朝各代的儒者評價,作一各自論述、分別歸納的呈現,從漢儒開始,依次論述魏晉、唐、宋、元、明、清等大儒、醇儒、其他儒者,除了統整出各代儒者之自身特色外,也從中例舉《總目》對朝代個別儒者的述評,透過《總目》對歷朝重要儒者的著作評介,一窺《總目》對其人立身行事之褒貶、形象特質之描繪,其評價有追隨傳統意見者,亦有軼出前人之見解處。
《總目》所代表的是官方立場的作品,爬梳當中的話語脈絡,當可尋覓出蘊藏其中的思路線索,而從「儒者」這一帶有文化傳承者意義的詞彙入手,把握其關竅處,更可透顯出《總目》在大一統思維的國家意識下,所欲建構的學術倫理,乃至社會國家的文化根源。
參考書目:

一、古籍
《重刊宋本十三經註疏附校勘記.尚書》 (臺北:藝文印書館,2011)
《重刊宋本十三經註疏附校勘記.孟子》 (臺北:藝文印書館,2011)
(漢)司馬遷:《史記》 (臺北:鼎文書局,1987)
(漢)班固:《漢書》 (臺北:洪氏出版社,1975)
(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 (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
(曹魏)王弼:《老子註》 (臺北:藝文印書館,1996)
(晉)陳壽:《三國志》 (臺北:鼎文書局,1993)
(劉宋)范曄:《後漢書》 (臺北:洪氏出版社,1975)
(唐)房玄齡等:《晉書》 (臺北:鼎文書局,1992)
(唐)李延壽:《南史》(臺北:鼎文書局,1976)
(唐)韓愈:《韓昌黎集》 (臺北:河洛圖書,1975)
(後晉)劉昫等:《舊唐書》 (臺北:鼎文書局,1985)
(宋)石介:《徂徠集》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影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本
(宋)歐陽修等:《新唐書》 (臺北:鼎文書局,1981)
(宋)朱熹:《四書集注》 (台北:藝文印書館,1996)
(宋)朱震:《漢上易傳》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影印文淵閣四庫
全書本)
(宋)呂中:《宋大事記講義》 (臺北:臺灣商務,1971)
(宋)何去非:《何博士備論》 (北京:中華書局,1985)
(宋)周密:《癸辛雜識》 (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范祖禹:《范太史集》 (臺北:臺灣商務,1986年影印文淵閣《四庫
全書》本),冊1100
(宋)范祖禹:《帝學》 (臺北:臺灣商務,1972)
(宋)葉適:《習學記言》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影印文淵閣四庫
全書本)
(宋)葉適:《水心集》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影印文淵閣四庫全
書本)
(宋)陳普:《石堂先生遺集》 《閩刻珍本叢刊》,集部,第52冊。(北京:人
民出版社,2009)
(宋)歐陽修撰,(宋)徐無黨注:《新五代史》 (臺北:鼎文書局,1985)
(宋)劉敞:《公是先生弟子記》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影印文淵
閣四庫全書本)
(元)托克托等奉敕撰:《宋史》(臺北:鼎文書局,1983)
(元)托克托等奉敕撰:《金史》 (臺北:鼎文書局,1976)
(元)揭傒斯著,李夢生標校:《揭傒斯全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元)趙汸:《東山存稿》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影印文淵閣四庫
全書本)
(元)蘇天爵:《國朝文類》 (合肥:黃山書社,2012,四部叢刊初編本)
(元)蘇天爵:《滋溪文稿》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影印文淵閣四
庫全書本)
(元)熊禾撰:《熊勿軒先生文集》 (北京:中華,1985)
(元)吳當編:《吳文正集》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影印文淵閣四
庫全書本)
(元)敖繼公:《儀禮集說》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文津閣四庫全書
本)
(元)陳櫟:《定宇集》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文津閣四庫全書本)
(元)梁寅:《新喻梁石門先生集》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北京圖
書館古籍珍本叢刊)
(元)胡炳文:《雲峯集》 (臺北:新文豐出版,1985,元人文集珍本叢刊)
(元)胡一桂:《史纂通要》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文津閣四庫全書
本)
(明)宋濂等編:《元史》 (臺北:鼎文書局,1986)
(明)胡廣等撰纂修:《性理大全》 (濟南:山東友誼書社,1989年)
(明)程敏政:《篁墩文集》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欽定文淵閣四
庫全書本)
(明)程敏政:《新安文獻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影印文淵閣
四庫全書本)
(明)朱衡:《道南源委錄》 (台南:莊嚴文化事業,1996)
(明)劉宗周:《人譜類記》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影印文淵閣四
庫全書本)
(清)覺羅勒德洪等修纂:《大清聖祖仁(康熙)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
1964)
(清)覺羅勒德鴻等修纂:《大清世祖章(順治)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
1964)
(清)覺羅勒德鴻等修纂:《大清高宗純(乾隆)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
1964)
(清〕董誥等:《欽定全唐文》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續修四庫全
書本)
(清)黃宗羲:《宋元學案》 (臺北:華世出版社,1987)
(清)黃宗羲:《明儒學案》 (臺北:華世出版社,1987)
(清)王先慎:《韓非子集解》 (臺北:華正書局,1991)
(清)王先謙:《荀子集解》 (臺北:藝文印書館,1994)
(清)朱彝尊《經義考》 (東京:中文,1978)
(清)江藩:《漢學師承記》 (香港:三聯書店,1998)
(清)江藩:《宋學淵源記》 (北京:中華書局,1985)
(清)江永:《古韻標準》 (北京:中華書局,1985)
(清)王引之:《王文簡公文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續修四庫
全書本)
(清)王昶:《春融堂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續修四庫全書
本)
(清)全祖望著,(民國)詹海雲校注:《全祖望《鮚埼亭集》校注》 (臺北:
國立編譯館,2003)
(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 (臺北:世界書局,1961)
(清)李拔等纂修《福寧府志》 (上海:上海書店,2000)
(清)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續修四庫
全書本)
(清)阮元:《揅經室三集》,收錄於上海古籍出版社編:《清代詩文集彙編》,
冊477,(上海:上海古籍,2011)
(清)吳光酉、郭麟、周梁等撰:《陸隴其年譜》 (北京:中華書局,1993)
(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 (北京:學苑,2009)
(清)紀昀:《紀文達公遺集》,收錄於上海古籍出版社編:《清代詩文集彙
編》,冊354,(上海:上海古籍,2011)
(清)戴震撰,張岱年主編:《戴震全書》 (合肥:黃山書社,1995)
(清)唐鑑:《國朝學案小識》 (濟南:山東友誼書社,1990)
(清)徐珂編撰:《清稗類鈔》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清)郭慶藩輯:《莊子集釋》 (臺北:漢京文化事業,1983)
(清)章學誠、王重民:《校讎通義通解》 (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2009)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 (臺北:里仁書局,2000)
(清)張之洞著,陳居淵編:《書目答問二種》 (香港:三聯,1998)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 (臺北:鼎文書局,1982)
(清)陳衍:《石遺室詩話》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
(清)陸隴其:《陸稼書先生問學錄》 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22,
儒家類 (台南縣:莊嚴文化事業,1995)
(清)陸隴其:《三魚堂文集》 (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年影印文淵閣四庫
全書本)
(清)姚際恆:《古今偽書考》 (臺北:華聯出版社,1968)
(清)湯斌:《湯子遺書》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影印文淵閣四庫
全書本)
(清)趙爾巽等撰:《清史稿》 (北京:中華書局,1991)
(清)錢儀吉編:《碑傳集》 (台北:文海,1973)
(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56)
(清)錢大昕:《潛研堂文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續修四庫全
書本)
(清)顧炎武:《亭林文集》收錄於《清代詩文集彙編》 (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2011)
(清)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 《日知錄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清)趙翼撰,杜維運考證 《二十二史劄記》(台北:華世出版社,1977)
(清)皮錫瑞著,周予同注釋:《經學歷史》 (臺北:漢京文化事業,1983)
(民國)章炳麟:《國故論衡》 (臺北:廣文書局,1967)
(民國)章炳麟:《國學概論》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14)
(民國)章炳麟著,徐復注:《訄書詳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刊:《明實錄》 (臺北:中央研究院,1964)

二、現代書籍(依出版年順序排列)
梁啟超:《古書真偽及其年代》 (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56)
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 (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
吳哲夫:《四庫全書薈要纂修考》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6)
陳寅恪:《陳寅恪先生全集》 (臺北:九思出版公司,1977)
陳榮捷:《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3)
王重民:《中國目錄學史論叢》 (北京:中華書局,1984)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 (臺北:里仁書局,1984)
郭沫若:《十批判書》 (臺北:古楓出版社,1986)
林其賢:《李卓吾事蹟繫年》 (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吳哲夫:《四庫全書纂修之研究》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0)
馬泰來等:《中國圖書文史論集》 (臺北:正中書局,1991)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 (上海:上海書局,1992)
漢語大詞典編纂委員會編:《漢語大詞典》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
周積明:《紀昀評傳》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1994)
林慶彰主編:《乾嘉學術研究論著目錄(1900-1993)》 (臺北:中央研究
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5)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臺北:里仁書局,1995)
呂妙芬:《胡居仁與陳獻章》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
周予同:《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1996)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纂修四庫全書檔案》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97)
杜維明主編:《儒學發展的宏觀透視:新加坡一九八八年儒學群英會紀實》 (臺
北市:正中書局,1997)
陳俊民校編:《朱子文集》(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2000)
周積明:《文化視野下的四庫全書總目》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
張麗珠:《清代新義理學》 (臺北:里仁書局,2003)
余嘉錫:《四庫總目辨證》 (昆明:雲南人民,2004)
朱鴻林:《中國近世儒學實質的思辨與習學》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 (臺北:台灣古籍出版,2005)
張傳峰:《《四庫全書總目》學術思想研究》 (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
魏小虎編撰:《四庫全書總目彙訂》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黃俊傑:《儒家思想與中國歷史思維》 (臺北:臺灣大學出版,2014)
趙濤:《『四庫全書總目』學術思想與方法論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2016)

三、學位論文(依出版年順序排列)
莊清輝:《〈四庫全書總目〉經部研究》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1987)
曾聖益:《〈四庫總目.經部類敘〉疏證及相關問題之研究》 (臺北:國立政治
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施輝煌:《王安石與北宋孟子學》 (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9)
楊曉雲:《〈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分類之研究》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龔詩堯:《〈四庫全書總目〉之文學批評研究》 (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
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
涂謝權:《崇實黜虛:經世氤氳籠罩下〈四庫總目〉的學術批評》,(湖南師範大
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2)
李威侃:《〈四庫全書總目.經部.易類〉研究》 (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
學系碩士論文,2004)
曾紀剛:《〈四庫全書〉之纂修與清初崇實思潮之關係研究—以經史二部為主的
觀察》(台北:花木蘭文化,2005)
薛建發:《〈四庫全書總目〉文學鑑賞研究》 (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
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盧盈君:《〈四庫全書總目〉詞曲觀研究》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
論文,2008)
董家興:《〈四庫全書總目.經部〉對明代作者及其著作之評價研究》 (高雄: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李天賜:《〈四庫全書總目〉音韻史觀研究》(臺北:國立臺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2010)
郭勝男:《個體性與公共性之間:〈四庫全書總目〉闡釋思想之精神》 (湖南:
湖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碩士論文,2010)
李蕙如:《許衡對朱子學的傳承與發展》 (臺北:東吳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
2012)
楊雅筑:《〈四庫全書總目〉詩話提要述評》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
系博士論文,2013)
許逢仁:《〈四庫全書總目〉中的明代臺閣體派述評研究》 (臺北:國立政治大
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
陳潔琳:《胡玉縉的目錄學—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為中心》(臺北:國立
臺北大學,古典文獻與民族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謝山:《唐代佛教興衰研究》 (河南:河南大學博士論文,2014)
曾令愉:《〈四庫全書總目〉「公論」視野下的明代詩文》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
李淑卿:《王安石〈周官新義〉財賦思想與變法關係之研究》 (高雄: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毛偉林:《〈四庫全書總目〉的佛教佛學觀研究》 (蘭州:蘭州大學中國史碩士
論文,2017)
蔡智力:《審視、批判與重構——〈四庫全書總目〉文人觀研究》 (臺北:輔
仁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2017)
邱碧瑩:《〈四庫全書總目〉對明末(1573-1644)經、史學術評價研究》(臺
北: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8)

四、單篇論文(依出版年順序排列)
劉兆祐:〈民國以來之四庫學〉,《漢學研究通訊》第2卷第3期(1983年7
月)
昌彼得:〈影印《四庫全書》的意義〉,收錄於《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弁言》(臺
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冊一。
劉家駒:〈經筵日講--康熙皇帝所受四書五經的教育〉,《故宮文物月刊》120期
(1993年3月)
楊晉龍:〈「四庫學」研究的反思〉,《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4期(1994年3
月)
楊晉龍:〈從《四庫全書總目》對明代經學的評價析論其評價內涵的意義〉,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6期,(2000年3月)
鍾彩鈞〈楊慈湖心學概述〉,《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十七期(2000年9月)
王鵬凱:〈紀昀撰《四庫全書總目》說之論析〉《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97期,
(2009年10月)
何威萱:〈《墨子》兵學思想的特色及其意義〉,《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55期
(2012年7月)
陳垣:〈編纂四庫全書始末〉,收錄於《陳垣四庫學論著》 (北京:商務印書
館,2012年)
夏長樸:〈《四庫全書總目》「浙本出於殿本」說的再檢討〉,《臺大中文學報》第
40期(2013年3月)。

五、網路資源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所。
網址: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hanji.htm。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網址: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CSwywr/login?jstimes=2&loadingjs=1&o=dwebmge&ssoauth=1&cache=158066950369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