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台灣時空堪輿學創新理論與實踐
作者:謝達輝
作者(外文):HSIEH, TA-HUEI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李豐楙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2
主題關鍵詞:易經三合派三元派玄空羅盤I-Ching,Sanhe SchoolXuankongCompas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自明末先民由大陸移居台灣帶來風水概念和習俗,分三個階段傳入臺灣,第一階段始於明清時期,因地緣關係以三合派為主流;第二階段約自民國初年由大陸來台的楊藏華帶來《三元地理乾坤國寶》,後乾坤國寶派也在台灣佔一席之地;第三階段是民國38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帶來大量人才,其中不乏風水奇才。各種不同派別風水術開枝散葉,百鳥齊鳴,大放異彩。在多重複雜派別中互相衝擊、干擾,台灣遂成堪輿學大熔爐,各種派別、著作林立,甚至於各自開宗創派,百花爭艷。
民國六十年代後堪輿著作更如雨後春筍,堪稱空前。如三合派、乾坤國寶派、玄空大卦派、抽爻換象派、六親爻神派、玄空飛星派、玄空六法派……其中尚有自創派別、魚目混珠,或語不驚人死不休者不在少數。台灣因堪輿學術大鳴大放,在不同派別多重視角下,良莠不齊,正統學術與偽學難分。本研究舉2001至2022年之間陰宅、陽宅、企業、工廠等營建案例,有台灣、美國、中國、越南等筆者主庚規劃之實際案例,並以三合、三元等六家派別兼容並蓄,找出最佳促使財丁兩發之合理風水術,期能以《詮釋學》之「視域融合」提出新的方法與新的理論。
2022案例中乃堪輿大師仙逝之埋藏風水實例,陳大師徒弟有數百之眾,但大多僅專通某一門派,他希望以玄空為主,並兼容各家派別,完成他身後大事。因此,指定筆者主庚,期望不負陳大師所託。
Since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ancestors moved from the mainland to Taiwan and brought the concept and customs of Feng Shui. They were introduced to Taiwan in three stages. The first stage began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Yang Zanghua, who came to Taiwan from the mainland, brought "Three Yuan Geography Qiankun National Treasures", and the post-Qiankun National Treasure School also took a place in Taiwan. Various sects of Feng Shui have spread their branches and leaves, and the birds are singing in unison. With multiple and complex factions colliding and interfering with each other, Taiwan has become a melting pot of academics.
After the 1960s, Kanyu's writings sprang up like bamboo shoots after a rain, which is unprecedented. Such as the Sanhe School, the Qiankun National Treasure School, the Xuankong Dagua School, the Tuyao Changxiang School, the Liuqin Yaoshen School, the Xuankong Feixing School, the Xuankong Six Dharma School... Among them, there are still self-created schools, fish eyes mixed with pearls, or words that do not There are not a few people who are astonishingly dying. Due to the popularity of academics in Taiwa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ifferent factions, the good and the bad are mixed, and it i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between orthodox academic and pseudo-academic. This research cites the construction cases of Yin house, Yang house, enterprises, factories, etc. between 2005 and 2022. There are actual cases planned by the author in Taiwan,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Vietnam, etc., and the six factions such as Sanhe and Sanyuan are inclusive. Find out the best reasonable feng shui technique to promote both wealth and wealth, and hope to put forward new methods and new theorie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horizons" in "Hermeneutics".
The 2022 case is an example of the buried feng shui of Master Kanyu's immortal death. Master Chen has hundreds of apprentices, but most of them only specialize in a certain sect. Therefore, the author is designated as the master Geng, and I hope to live up to the entrustment of Master Chen.
參考文獻
一、總集
《十三經注疏1‧周易尚書》。臺北:藝文印書館印行。
《十三經注疏8‧論語孝經爾雅孟子》。臺北:東昇出版事業公司。
《太平御覽》共8冊,李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共15冊,英國‧李約瑟。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
《四庫全書薈要書前提要》臺北:中華古籍出版社,2008年。
《四庫術數類叢書》共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玉髓真經》共8冊,張子微撰,明劉允中註,嘉靖庚午年版。
《地理統一全書》共4冊,余象斗。臺中:華成書局,1997。
《宋版六經圖》楊甲撰,古籍刻本。
《命卜相全集1-4冊》臺北:希代出版公司,1983年。
《術數藏珍》全套十冊,收入《四庫全書》。臺北:宋林出版社,1994。
《術數藝文論叢》共12冊,張永堂。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10年。
《堪輿全書》上下冊,蔣廷錫等奉敕編。臺北:鼎文書局,壬午年。
《資治通鑑》共20冊,司馬光。臺北:臺灣中華書局,2011年。
《道法海涵》20冊,李豐楙。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14。
《道藏》36冊,正統版。上海:上海書店,1988。
《醫宗金鑑1-4冊》鄂爾泰奉敕撰。臺北:立得出版社,1985年。
《續資治通鑑》共12冊,畢沅。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0。

二、古籍文獻
《入地眼圖說》辜託長老。臺北:武陵出版社,1987。
《八宅四書全集》明‧黃亭州。臺南:大山出版社,1999。
《八宅明鏡》清‧箬冠道人。臺北:武陵出版社,1985。
《八宅明鏡》清‧顧吾盧。臺南:世一書局,1991。
《卜筮正宗》清‧王洪緒。新竹:竹林書局,民國71年。
《三元玄空地理堂奧》臺北:武陵出版社,1986。
《三元玄空靈城精義》南唐‧何溥。臺北:武陵出版社,1985。
《三元秘本地理辨正直解‧附二宅斷驗》清‧章仲山。臺北:集文書局,2002。
《三元通天照水經》明‧韓應庚。臺北:武陵出版社,民國71年。
《三元造葬秘笈》唐‧楊救貧。臺北:文翔圖書有限公司,民國80年。
《三白寶海》幕講禪師,古籍刻本,乾隆庚戌年鐫。
《三命通會》明‧萬民英。臺北:大台北出版社,民國75年。
《三國演義》元‧羅貫中。臺南:世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山法全書》清‧葉九升。臺中:瑞成書局,1993。
《五行大義》隋‧蕭吉。臺北:武陵出版社,2003。
《五行精紀》宋‧廖中。臺北:武陵出版社,1985。
《五星抓脈正變明圖》臺北縣:大方出版社,民國67年。
《天玉經》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唐‧楊筠松。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天機素書》唐‧邱延翰撰,四卷(通行本),收入《四庫全書》。
《心眼指要》足本四卷,清‧章仲山。清道光刻本,1922。
《心眼指要》清‧沈竹礽。香港:心一堂有限公司,2017。
《心眼指要》清‧孫竹田、沈鈞生原著,章仲山輯注。香港:心一堂出版社,2017。
《文史通義》清‧章學誠。臺北:世界書局,1956。
《毛注入地眼全書》辜託長老,毛樹駿注。臺北:希代出版社,1984。
《王公陽宅神斷》清‧王其華,乾隆鐫版。
《占驗天時》明‧張岳篡輯,古籍刻本。臺北:甲富出版社,民國67年。
《史記》漢‧司馬遷。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4。
《史記三家注》漢‧司馬遷著,裴駰、司馬貞、張守節注。臺北:世界書局,2019。
《史記讀本》漢‧司馬遷,秦同培譯。臺南:大孚書局,1995。
《司馬頭陀地鉗》唐‧司馬頭陀。香港:心一堂出版社,2014。
《四庫全書薈要書前提要》臺北:中華古籍出版社,2008。
《平陽全書》清‧葉九升。臺中:瑞成書局,民國62年。
《幼學瓊林》明‧程登吉著,馬自毅注譯。臺北:三民書局。民國88年。
《正三元楊公祖師心法》唐‧楊救貧。臺北:武陵出版社,民國78年。
《正宗梅花易數》邵康節著。臺南:世一出版社,2018。
《永寧通書》清‧王洪緒林屋山人。臺北:武陵出版社,民國72年。
《玄空古義四種通釋》清‧沈瓞民。臺北:集文書局,1986。
《玄空真解》1~3冊,清‧蔣大鴻傳,劉湘樵著。臺北:翔大圖書公司,1995。
《白虎通》漢‧班固。北京:中國書局,2018。
《地理人子須知》明‧徐善繼、徐善述。臺北:武陵出版社,1995。
《地理五訣》清‧趙九峰。臺北:武陵出版社,民國78年。
《地理六經註‧葬書、倒杖、靈城精義、催官、天玉經、青囊奧語》清‧葉九升,古籍刻本。臺中:華城書局,民國62年。
《地理天機會元》明‧徐試可,顧陵岡。臺北:武陵出版社,1987。
《地理水法大成》臺北縣:大方出版社,民國67年。
《地理水法要訣》清‧紀大奎。臺北:信文圖書公司,1982。
《地理四秘全書》清‧尹一勺。臺北:集文書局,1994。
《地理四彈子》南唐‧何令通。臺北:真善美出版社,1985。
《地理末學》清‧紀大奎。臺北:信文圖書公司,1982。
《地理正宗》清‧蔣國宗城氏。古籍刻本。臺中:瑞城書局,民國65年。
《地理正宗大成》清‧蔣國。臺北縣:大方出版社,民國67年。
《地理玉函經》清‧蔣大鴻、楊筠松。臺北:集文書局,2009。
《地理知本金鎖秘》清‧鄧仙卿。臺北:武陵出版社,1987。
《地理金玉寶鑑》臺北:武陵出版社,1984。
《地理青囊經》唐‧楊筠松。臺中:華城書局,民國80年。
《地理秘傳》唐‧楊曾撰,古籍刻本。臺北:武陵出版社,民國75年。
《地理啖蔗錄》清‧袁守定。臺南:正海出版社,2008。
《地理捷訣》清‧傅禹。古籍刻本。臺北:甲富出版社,民國67年。
《地理陰陽簒要》清‧鄧士松。臺北,集文書局,1983。
《地理尋龍點穴辨龍指要》唐‧楊筠松、謝雙湖、管公明、廖禹、李淳風、張子微等著。臺北:幼華出版社,民國73年。
《地理陽宅大全》清‧許明。臺北:集文書局,1990。
《地理鉛彈子》清‧張九儀。臺灣:竹林書局,民國81年。
《地理辨正抉要》清‧沈竹礽。臺北:武陵出版社,2000。
《地理辨正疏》清‧張心言。江蘇:培杏書屋藏板,道光己丑。
《地理辨正疏》清‧蔣大鴻。臺北:武陵出版社,1993。
《地理辨正翼》清‧榮錫勳。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2002。
《地理點穴收水真訣》明‧劉伯溫真蹟本。臺北縣:久鼎出版社,民國95年。
《地理點穴撼龍經》唐‧楊筠松,寇宗注。北京:華齡出版社,2011。
《地理點穴撼龍經》唐‧楊筠松著。清•寇宗注,北京:華齡出版社,2011。
《地理闢徑集》清‧李默齋著,李崇仰重編。臺北:集文書局,1999。
《地盤羅經圖》明‧陳松麗中手錄,古籍版。臺北:武陵出版社,民國72年。
《地學》清‧沈鎬。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2000。
《地學人孝必讀》清‧周梅梁,古籍刻本。清光緒丁丑歲鐫。
《宅法舉隅》清‧朱燿輪。臺北,集文書局,1985。
《老子四種》王弼等著。臺北:大安出版社,2010。
《老子道德經》王弼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
《佐元直指圖解》明‧劉伯溫,古籍刻本,乾隆庚戌年鐫。
《批注地理辨正直解》清‧蔣大鴻著,章仲山直解。香港:心一堂有限公司,2017。
《抄本蔣大鴻地理秘要》清‧蔣大鴻。手抄本。
《沈氏玄空學》上下冊。清‧沈竹礽。臺北:武陵出版社,民國77年。
《沈氏玄空學》清‧沈竹礽著,白鶴鳴加標。香港:聚賢館文化公司,1992。
《沈氏地理辨正抉要‧玄空捷訣》清‧沈竹礽。臺北:集文書局,民國91年。
《周易》,原著不詳。徐子宏譯注。臺北:地球出版社,民國83年。
《周易》王弼註。臺南:中華易道心法文化協會、靝巨書局,2007。
《周易王韓注》臺北:大安出版社,1999。
《周易本義》宋‧朱熹。臺北:大安出版社,2013。
《周易本義、周易兩讀》朱熹。臺北:皇極出版社,民國69年。
《周易正義》唐‧孔顈達。三國魏•王弼《周易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周易易解》原版上下兩冊,清‧沈紹勳。香港:心一堂出版社,2018。
《周易易解》清‧沈竹礽著,曾雪偵標釋。臺北:育林出版社,民國86年。
《周髀算經》唐‧李淳風集釋,趙爽注,《四庫全書薈要‧子部19冊》。
《奇門易經》臺北縣:鐘文出版社,1980。
《奇門鬼吼》明‧喻龍德。臺北:甲富出版社,民國67年。
《奇門遁甲》漢‧張子房。臺北:甲富出版社,民國67年。
《奇門遁甲五總龜元靈經》漢‧諸葛武侯,清‧孟舟月校斟。臺北:集文書局,民國83年。
《奇門遁甲全書》漢‧張子房、諸葛亮。臺灣:竹林書局,民國76年。
《奇門遁甲風角書》明‧張爾岐輯撰。臺北:武陵出版社,民國74年。
《奇門遁甲秘笈大全》明‧劉伯溫。臺北:武陵出版社,1993。
《尚書》原著不詳,錢宗武、江灝譯注。臺北:地球出版社,民國83年。
《尚書大傳》漢‧扶勝、鄭玄、陳壽祺。濟南:濟南出版社,2018。
《尚書讀本》周‧原著不詳,吳璵註譯。臺北:三民書局有限公司,1980。
《易程傳》程頤。臺北縣:泉源出版社,民國80年。
《易傳》程頤,政治大學中文所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76年。
《易經來註圖解》明‧來知德。臺南:大千世界出版社,民國70年。
《易經讀本》臧守虎註。北京:中華書局,2007。
《易緯》漢‧鄭玄注。臺北:老古文化公司,1981。
《易緯通卦驗》漢‧鄭康成注。古籍本。
《易學新論》清‧沈延發。香港:鷺達文化出版公司,2007。
《果老星宗》唐‧張果老。臺北:武陵出版社,1999。
《河洛理數》陳摶著,邵雍述,明朝崇禎鐫刻本。
《河洛精蘊》清‧江慎修。臺北:宏業書局,1991。
《邵子易數》邵雍著,王連通校訂。新北:新潮社文化事業公司,2018。
《青囊序》唐‧曾文辿。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青囊海角經》晉‧郭璞。臺南;大山出版社,2008。
《青囊奧語》唐‧楊筠松。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青囊經》唐‧楊筠松。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青囊寶照天玉訣》唐‧楊筠松。臺北:文翔書局,民國80年。
《星平會海全集》明‧水中龍。臺北:武陵出版社,1986。
《春秋繁露今註今譯》漢‧董仲舒著,賴炎元註譯。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
《珍藏古本堪輿秘笈奇書(地理人天共寶)》明‧劉伯溫等著,古籍刻本。
《皇極經世》邵雍撰,李一忻點校。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皇極經世書》邵雍著。臺北:中華書局,1966。
《皇極經世緒言》邵康節著。臺北:集文書局,民國67年。
《穿山透地真傳》明‧張九儀。臺北:集文書局,民國80年。
《風水玄空九書‧玄空入門要訣、玄空陽宅覺、玄空囫圇語、玄空辨正批論、玄空天元歌批論、玄空歸厚錄、玄空宅法舉隅、玄空元運發微、玄空地理叢談》清‧光緒辛巳版,李克勤整理。香港,樹勳出版社。
《風水講義》古籍刻本。臺南:利大出版社,民國68年。
《挨星秘訣》清‧章仲山。臺北,心一堂,2014。
《挨星闡微》清‧葉九升。臺北:武陵出版社,1992。
《真原天星選擇》明‧陳松麗中手錄。臺北:武陵出版社,民國72年。
《神峰通考》明‧張楠。臺南:文國書局,2013。
《神授法奇門秘笈》漢‧張子房。臺北:育林出版社,1998。
《秘傳水龍經》清‧蔣大鴻輯訂。臺北:武陵出版社,1990。
《秘傳鬼靈精通天竅》唐‧楊救貧、魯文展、劉白頭、范越鳳,甲~癸集,玉川廬正卿藏本。臺北:武陵出版社,民國74年。
《荀子》周‧荀子。臺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
《從師隨筆》清‧姜垚。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5。
《御篡周易折中》上下,清‧李光地。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
《望斗經》明‧歐陽友山,古籍刻本。臺北:甲富出版社,民國66年。
《梅花周易數全集》邵康節著,明‧喻有功輯,鄭同校。北京:華齡出版社,2017。
《梅花易數》邵康節著,郭南山校註。臺北:武陵出版社,2013。
《梅花易數》邵康節著,鄭同著。北京:華齡出版社,2011。
《梅花易數》邵康節著。臺灣新竹:竹林書局,民國92年。
《淮南子》漢‧劉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淵海子平》徐升。臺南:世一書局,1991。
《理氣四訣:永禎訣、無事訣、通氣訣、賴公撥砂訣》清‧葉九升,古籍本。
《莊子》晉‧郭象註。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
《造葬擇日使用全集》,手抄本。
《郭氏元經》晉‧郭璞,古籍刻本,乾隆庚戌年鐫。
《野鶴占卜全書》清‧野鶴老人。臺南:文國書局,2009。
《陰陽五要秘笈》明‧劉伯溫等著,古籍刻本。
《陰陽地理風水全書》古籍本。臺北縣:大方出版社,民國68年。
《陰陽指正》清‧姚承興。九龍:八卦齋圖書公司,1996。
《雪心賦圖解》唐‧卜應天原著,張淵量講解。桃園:三泰出版社,民國87。
《善本易經》古籍刻本。臺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1994。
《堪輿真詮》明‧陳時暘,古籍刻本。臺北:甲富出版社,民國66年。
《堪輿秘笈奇書》明‧劉伯溫等著。臺北:喜年來出版社,民國75年。
《堪輿經》明‧蕭克智,古籍刻本,萬曆39年刊刻,墨潤堂藏板。
《堪輿漫興》明‧劉伯溫。臺北縣:大方出版社,民國67年。
《堪輿漫興》明‧劉基,收入《古今圖書集成》。
《堪輿漫興補註》明‧劉伯溫。臺南:大千世界出版社,1980。
《堪輿總索雜著》李思聰。臺北縣:大方出版社,民國67年。
《欽定協紀辨方書》清‧允祿、梅玨成、何國宗等編。臺北:集文書局,1985。
《欽定羅經透解》清‧王道亨。臺北:武陵出版社,1989。
《焦氏易林》漢‧焦延壽。臺北:藝文印書館有限公司,民國97年。
《發微論》宋‧蔡元定。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陽宅十書》明‧王君榮。北京:華齡出版社,2007。
《陽宅三要‧地理五訣》清‧趙玉材。乾隆丙午年刻本。
《陽宅玉髓真經》劉氏珍藏。臺北:武陵出版社,1983。
《陽宅真訣》明‧陳時暘,古籍刻本。臺北:甲富出版社,民國66年。
《陽宅集成》清‧姚廷鑾。臺北:翔大圖書公司,1995。
《陽明按索圖》明‧陳復心,明崇禎五年,吳氏尚白齋刊本。
《黃金策卜正宗》清‧王洪緒。臺北:宋林出版社,民國85年。
《黃帝內經》黃帝、岐伯著。瀋陽市:萬卷出版社,2008。
《黃帝宅經》明‧周履靖輯刊,嚴一萍選輯。臺北:藝文印書館,1996。
《黃囊經、尋龍記、至寶經、地理元樞、太華經》唐‧曾文辿、許亮等著。臺北:武陵出版社,1988。
《搜神記》晉‧干寶,臺北:三民書局,民國89年。
《新增象吉通書大全》清‧魏明遠纂輯。臺北:武陵岀版社,1987。
《經義秘旨》唐‧楊筠松著,蔣大鴻、程明先註,嘉慶版。臺北:武陵出版社,2004。
《葬法倒杖》《文淵閣四庫全書》唐‧楊筠松。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葬書》晉‧郭璞著,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臺北:鼎文書局,1976。
《葬書》《文淵閣四庫全書》。晉‧郭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葬經》晉‧郭璞,清‧吳元音注之《葬經箋注》。
《葬經宅經》晉‧郭璞撰,清光緒三年。湖北:崇文書局官刻本。
《葬經集要》金‧兀欽仄註考。臺北:武陵出版社,民國74年。
《葬經箋註附圖說》晉‧郭璞。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7。
《圖注心眼指要》清‧章仲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
《圖解奇門遁甲大全》清‧陳夢雷著,唐頤編。新北:西北文化公司,2015。
《圖解梅花易數》邵康節著,湯行易編譯。新北:西北國際出版社,2015。
《圖學心轉天經》明‧鄭汝礪。臺北:甲富出版社,民國67年。
《夢溪筆談》沈括。北京:中華書局,2020。
《廖注撼龍經》唐‧楊筠松,廖平注。臺北:武陵出版社,2004。
《滴天髓輯要、補註》明‧劉伯溫。臺中:瑞成出版社,1996。
《漢書》漢‧班固。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4。
《疑龍經》《文淵閣四庫全書》唐‧楊筠松。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算法統宗》明‧程大位,光緒九年新鐫。臺北:易學出版社,民國75年。
《管子讀本》上下,周‧管仲,湯孝純注譯 臺北:三民書局有限公司,2006。
《管氏地理指蒙》三國‧管輅。臺北:中華書局,1985。
《精校羅經頂門針》明‧徐試可,古籍刻本。臺中:華成書局,民國62年。
《精義秘旨評註》清‧蔣大鴻傳駱士鵬、程明先原註,劉賁評註。臺北:進源書局,2012。
《說文解字注》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臺北:頂淵文化公司,2003。
《增校羅經解》明‧吳天洪、熊汝嶽。臺北:大元書局,2010。
《增釋地理冰海》清‧高文俊。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88。
《增釋地理琢玉斧巒頭哥括》上下,明‧徐試可之鏌著,張九儀增釋,清刻原本。香港:心一堂有限公司,2015。
《標點地理原真》清‧四明山人徹瑩。臺北:武陵出版社,1993。
《標點撼龍經疑龍經》唐‧楊筠松。臺北:育林出版社,2011。
《蔣大鴻三元奧秘手抄本》清‧何覺庵遺傳。臺北:翔大圖書公司,1995。
《論衡》漢‧王充。臺北: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1。
《憾龍經》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唐‧楊筠松。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憾龍經‧疑龍經‧山法備收全集》唐‧楊筠松。臺北:集文書局,1991。
《撼龍經疑龍經批注校補》唐‧楊筠松。臺北:武陵出版社,1995。
《橫渠易說》張載。臺北縣中和:廣文書局,民國63年。
《禮記集解》上下,清‧孫希旦撰。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79年。
《繪圖陽宅十書集成》明‧王惠泉篡輯,古籍本。上海:校經山房印行。
《羅經秘傳》清‧傅禹。古籍刻本。臺北:甲富出版社,民國66年。
《羅經解定》明‧胡國楨。臺南:大山書店,1981。
《羅經撥霧集》清‧葉九升,古籍刻本。臺中:華成書局,民國62年。
《釋名》漢‧劉熙。北京:中華書局,2020。
《鑒水極玄經-秘授水法合刊》唐‧司馬頭陀,清‧鮑湘襟。北京,心一堂出版社,2014。
《靈城精義》南唐‧何令通。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
《靈城精義箋》清‧沈竹礽。香港:心一堂有限公司,2010。

三、近代專書
一丁、雨露、洪涌編著,《中國風水與建築選址》臺北:藝術家出版社,1999。
一善居士,《一善地理真訣》臺北:益群書店,民國85年。
一善居士,《地理羅盤應用訣》臺北:益群書店,民國87年。
一善居士,《陰陽宅斷訣》臺北:益群書店,民國83年。
一德居士,《重編地理乾坤國寶》臺北縣:大冠出版社,2002。
丁芮樸,《風水袪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二間瀨敏史著,劉麗鳳譯,《圖解時間簡史》臺北縣:世茂出版社,1997。
于東暉,《蔣氏玄空學探真》臺北:進源書局,1997。
凡夫子,《風水地理的奧秘‧陽宅羅經圖》臺北:笙易有限公司,2000。
不著撰人,《中國歷史紀年表》臺北:華世出版社,1978。
不著撰人,《中醫診斷學》臺北:南天書局,1988。
不著撰人,《陰陽五行臟象學說》臺南:王家出版社,1995。
不著撰人,《解剖生理學》臺北:中醫特考叢書。
中國五術風水命理學會編,《地理師實證秘訣》臺北:益群書店,民國87年。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所編,《中國古建築》,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分店聯合出版,1982。
互子著,《易道中互‧易經體系》廣州:花城出版社,2009。
亢羽,《易學堪輿與建築》北京:中國書店,1999。
天星居士,《三元三合簡易羅經圖解使用法》臺北:進源書局,1995。
天津大學建築系編著,《景觀、建築、風水》臺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社,1992。
孔日昌,《正宗地理新解》臺南:西北出版社,2006。
孔日昌,《地理秘笈》臺南:西北出版社,民國65年。
孔日昌,《羅經應用方法》臺北:文翔圖書有限公司,民國83年。
孔昭蘇,《孔氏玄空寶鑑》臺北:集文書局,1991。
孔昭蘇,《孔氏易盤易解》臺北:集文書局,民國78年。
孔昭蘇,《陽宅秘旨、選擇秘要、天元烏兔經直解》臺北:集文書局,民國78年。
尤惜陰,《二宅實驗》臺北:集文書局,1977。
尤惜陰,《宅運新案》第二集。臺北:集文書局,民國81年。
尤惜陰,《宅運新案‧二宅實驗》第三集。臺北:集文書局,民國81年。
尤雪行,《人間天眼指南》香港:東西文化事業公司,1997。
方東美,《中國人生哲學》臺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民國71年。
方紫雲,《天文觀察手冊》臺北:牛頓出版社,1985。
方詩銘,《中國歷史紀年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毛暢然,《堪輿紀實》臺北:希代出版社,1985。
王友龍,《金字塔原理》臺北:城邦文化事業公司,2008。
王玉德,《陽宅風水圖說》臺北:新智出版社,民國88年。
王先慎,《韓非子集解》臺北:華正書局,1975。
王宏斌,《中國帝王術─韓非子與中國文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5。
王邦雄,《中國哲學論集》臺北:台灣學生書局,2004。
王邦雄,《韓非子的哲學》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3。
王其亨主編,《風水理論研究》二冊。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2。
王叔和,《圖註難經脈解》臺南:華文鼎文化公司,2016。
王居恭,《周易旁通》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1年。
王居恭,《周易漫談》北京:中國書店,1997。
王居恭,《風水羅盤》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13。
王明鐘,《玄空七八九運》臺中:如意堂書店,2002。
王松寒,《王氏陽宅學》臺北:武陵出版社,1997。
王松寒,《王派風水學—巒頭精義》臺北:武陵出版社,1992。
王松寒,《名墓點穴立向秘訣圖說》臺北:武陵出版社,2000。
王松寒,《地靈奇譚》臺北:武陵出版社,1996。
王松寒,《我看風水的心得》臺北:武陵出版社,1986。
王亭之,《中州派玄空學》上中下三冊。香港:紫微文化出版社,1990。
王亭之,《中洲派風水年鑑》香港:博益出版公司,1995-1998。
王亭之,《心眼指要真解》二冊。香港:紫微文化出版社,1990。
王亭之,《風水平談》香港:博益出版公司,1996。
王建元,《現象詮釋學與中西雄渾觀》臺北:東大圖書公司,民77年。
王建東,《奇龍怪穴記》臺北:宏業書局,民國80年。
王財貴,《易經》臺北縣:讀經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100年。
王健龍,《正統風水地理秘解》臺南:西北出版社,2006。
王健龍,《玄空真理無人得》臺南:西北出版社,2006。
王健龍,《找回玄空地理失去的真訣》臺南:正海出版社,2002。
王健龍,《楊公傳人青囊客》臺中:瑞成書局,2010。
王健龍,《劈破玄空真訣》臺北:大山出版社,2003。
王唯工,《河圖洛書前傳》臺北:商周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
王啟燊,《地靈人傑》上下冊。臺北:集文書局,民國84年。
王祥安,《陽宅鬥煞真訣》臺北:武陵出版社,2001。
王超玄,《德和居開山立向宜忌表》上下手抄本。臺北:王超玄,民國66年。
王夢鷗註譯,《禮記今註今譯》上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9年。
王劍平,《玄空撥霧集》香港,香港中華易學文化出版社,2003。
王德薰,《山水發微》臺北:文武出版社,1968。
王德薰,《穴之裁剪培補》臺北:文武出版社,1968。
王學理,《咸陽帝都記》西安:三秦出版社,1999。
王曉波、張純,《韓非思想的歷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1983。
王靜芝,《韓非子思想體系》臺北:輔大文學院叢書,1979。
王覺興,《趨吉避兇方位學--奇門遁甲》臺北縣: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4年。
王讚源,《中國法家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9。
加達默爾,《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的基本特徵》上下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
司馬維陀,《羅盤分層圖解》新北市:經史子集出版社,2001。
左秀靈、廖惠美,《中國歷史人物辭典》臺北:名山出版社,民國78年。
甘政弘,《羅盤手冊》臺南:大千世界出版社,1985。
生和法師,《閭山派符簶指印秘傳》手抄本。臺北:生和法師,1991。
白玉石撰,《上山下水不必怕》香港:東西文化公司。
白鶴鳴,《玄空紫白訣精解》香港:聚賢館文化公司,1994。
白鶴鳴,《玄機賦飛星賦精解》香港:聚賢文化有限公司,1995。
白鶴鳴,《完全風水佈局手冊》香港:聚賢文化有限公司,1997。
白鶴鳴,《旺宅化煞22法》香港:聚賢文化有限公司,1992。
白鶴鳴,《風水羅盤逐層詳解》香港:聚賢館文化,1994。
白鶴鳴,《圖解風水100例》香港:聚賢文化有限公司,1992。
白鶴鳴,《圖解雪心賦》香港;聚賢館文化,1995。
石偉坤主編,《周易大全》上下卷。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1。
匡亞明,《邵雍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宇克承,《解易法則》臺南:靝巨書局,民國81年。
成中英,《C理論-易經管理哲學》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民國84年。
朱伯崑,《易經哲學史》四冊。臺北:藍燈出版社,民國80年。
朱伯崑,《易學漫步》臺北:學生書局,1999。
朱伯崑,《國際易學研究》第五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1。
朱啟新,《中國著名古墓發掘記》臺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85年。
朱勝麒,《洪潮和長、二、三房嫁娶撮要》桃園:九龍潭,2000。
朱越利,《道藏分類解題》上下。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
朱雲山,《正統三元玄空堪輿寶鑑》臺北:武陵出版社,1985。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臺灣學生出版社,1983。
牟宗三等著,劉福增、項維新主編,《中國哲學思想論集》臺北:牧童出版社,民國66年。
自在居士,《命理秘訣》臺北:武陵出版社,1999。
艾定增,《風水鉤沉──中國建築人類學發源》臺北:田園城市文化,1998。
艾蘭、汪濤、范毓周,《中國古代思維模式與陰陽五行說探源》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何宗陽,《地理珠璣集》臺北:武陵出版社,1990。
何昭劻,《完全風水自救手冊》香港:聚賢文化有限公司,1996。
何曉昕,《風水探源》臺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1995。
何曉昕,羅雋,《風水史》臺北:華成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
何聰明,《新註雪心賦》臺北:武陵出版社,1998。
何麗野,《八字易象與哲學思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余培林注譯,《新譯老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
余敦康,《魏晉玄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吳永猛,林俊寬,《易經與風水》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7。
吳再得,《中華脈理學集解》臺北:鴻名出版事業公司,2004。
吳步江註,《青囊經‧天玉經‧寶照經譯解》臺北:武陵出版社,1991。
吳佳錡,《廿四山山川氣磁哲學講義》臺北:武陵出版社,1992。
吳明光,《地靈探原》臺北縣:千華出版社,民國80年。
吳明修,《三合式羅經用法正解》臺北:武陵出版社,1986。
吳明修,《地理龍水四大局原理》臺北:武陵出版社,民國73年。
吳明修,《周天易盤羅經用法正解》臺北:武陵出版社,民國78年。
吳明修,《易經三元地理闡微》臺北:武陵出版社,1984。
吳明修,《擇日學精義》臺北:武陵出版社,民國72年。
吳炳文注譯,《周易全解檢索》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2。
吳相益、謝明道,《三元地理抽爻換象》臺北:武陵出版社,1987。
吳胤辰,《易學‧人生羅盤》臺中:易學國際顧問公司,2014。
吳師青,《地學鐵骨秘》臺北:宏業書局,1986。
吳師青,《如何應用日景羅經》臺北:鼎文出版有限公司,2001。
吳師青,《樓宇寶鑑》臺中:瑞成書局,1964。
吳師青,《憾龍經真義》臺北:宏業書局,1992。
吳慶洲,《中國古代城市防洪研究》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5。
吳懷雲,《四柱推命學函授講義》1-5冊。屏東:至德門,1985-1995。
吳懷雲,《戊辰年命學授學筆記》屏東:至德門,1988。
吳懷雲,《甲子年命學授學筆記》屏東:至德門,1985。
吳懷雲,《命理點睛》臺北:希代書版公司,1993。
吳懷雲,《命學問答錄》屏東:至德門,1988。
呂思勉,《中國簡史》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2。
呂思勉,《先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呂思勉,《先秦學術概論》上海:上海書店,1992。
李人奎,《李人奎談風水》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2。
李子源,《台灣龍穴》上下冊。臺北:益群書店,1994。
李子源,《富貴風水圖記》臺北:益群書店,2002。
李子源,《富貴陽宅》臺北:益群書店,2007。
李文標,《韓非思想體系》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4。
李亨利等,《中國神秘造命開運法》臺北:國際道家學術基金會,民國92年。
李宗駒,《玄空薪傳六法解密》臺北:育林出版社,2009。
李定信,《中國羅盤四十九層詳解》上下冊,香港:聚賢館文化公司,1993。
李定信,《四庫全書堪輿類典籍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李泗達,《玄空風水心得一》香港:心一堂有限公司,2015。
李泗達,《玄空風水心得二》香港:心一堂有限公司,2016。
李科儒,《梅花易數真訣》臺北:武陵出版社,2006。
李科儒,《梅花易數體用大全》臺北:武陵出版社,2016。
李胡山,《後天陽宅必應》臺北:李胡山,2001。
李致玟,《玄空本義》臺北:武陵出版社,2005。
李哲明,《玄空大卦羅經詳解》臺北:育林出版社,2005。
李虚中,《李虛中命書》臺北:行卯出版社,1976。
李銘城,《駱氏玄空秘訣‧巒頭風水尋真》臺北:益群書店,民國92年。
李魁斗,《地理祖師楊筠松》上下冊。彰化:國稜五術出版社,2010。
李魁斗,《李仔仙地理傳奇》彰化:國稜五術出版社,2009。
李潤海,《中國天文史話》臺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
李錦全、肖萐父,《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李豐楙,《山海經:神話的故鄉》臺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2。
李豐楙,《山海經圖鑑》臺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
李豐楙,《丹道實踐-近代人文與科技相遇的養生文化》臺北:政大出版社,2013。
李豐楙,《六朝隋唐仙道類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7。
李豐楙,《文學、文化與世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
李豐楙,《宗教與生命禮俗》臺北:財團法人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1994。
李豐楙,《抱朴子》上下冊。臺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87。
李豐楙,《東港東隆宮醮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8。
李豐楙,《東港迎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8。
李豐楙,《從聖教到道教:馬華社會的節俗、信仰與文化》臺北:臺灣大學出版社,2018。
李豐楙,《許遜與薩守堅》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7。
李豐楙,《誤入與謫降》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
李豐楙,《憂與遊:六朝隋唐遊仙詩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
李豐楙,陳國寧《道與藝合:道教與民間文學藝術展》臺北:新文豐,2020。
李豐楙、朱榮貴主編,《儀式、廟會與社區─道教、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7。
李鏡池,《周易探源》北京:中華書局,1978。
李獻堂,《玄空摘秘》臺中:瑞成書局,1978。
李獻堂,《玄空摘秘下集‧樓宅真機》臺中:瑞成書局,1978。
杏林叟,《中醫脈學指南》臺北:泰華堂出版社,1989。
汪容駿,《風水羅盤門逕》臺北:集文書局,民國77年。
汪學群,《清代中期易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沈柏春,《梅花易數預測學》河南:中洲古籍出版社,1994。
沈朝合、謝翎,《易經,風水母法》臺北:進源書局,2013。
邢文,《帛書周易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阮忠,《韓非子的人生哲學:權術人生》臺北:揚智文化出版社,1996。
周大明,《遠古圖符與周易溯源》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周山,《易經新論》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
周文王原著,龔言點評,《我在北大讀周易》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8。
周長山,《漢代城市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周建男,《陽宅格局選》臺北:臺灣省陽宅教育學會,1997。
周振甫譯注,《周易譯注》臺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8年。
周泰毅,《九鼎堪輿寶典》臺北:紫宸社文化事業公司,民國97年。
周紹賢、劉貴傑,《魏晉哲學》臺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5年。
周進諒,《陰宅風水訣學》新北市:大元出版社,2013。
杭辛齋,《杭氏易學七種》上下冊。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松林山人,《陽宅改運diy要訣》臺北:進源書局,2000。
林文欽,《周易時義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民國91年。
林先知著,楊筠松手撰《風水寶典秘笈五星詳解》臺中:文林出版社,1996。
林舟團,《陰陽日曆星期對照經典》高雄:豐甲企業行,1987。
林志縈,《玄空六法秘訣圖解》臺北:育林出版社,2011。
林志縈,《玄空風水玄機飛星賦評註》臺北:育林出版社,2007。
林志縈,《乾坤國寶龍門八局圖解》臺北:育林出版社,2006。
林其山,《三元堪輿秘笈》臺北:文翔圖書公司,民國84年。
林其山,《地理秘笈選擇要旨》臺北:文翔圖書公司,民國79年。
林明峪,《臺灣民間禁忌》臺灣:東門岀版社,1989。
林明德,《天書註解第一冊》1至5冊。臺中:瑞成書局,1992-996。
林明德,《玄空八字姓名學》臺中:瑞成書局,2013。
林明德,《明易道‧周易與地球磁場》臺中:瑞成書局,1993。
林明德,《高級陰陽宅天書總複習》臺中:瑞成書局,1989。
林俊寬,《台灣風水景觀之旅》臺北:國際道家學會,2003。
林俊寬,《易經與風水》臺北:空中大學,2006。
林俊寬,《風水造命一百分》臺北:國際道家學會,1997。
林信銘,《八宅明鏡白話註解》臺北:大冠岀版社,2005。
林益勝,《易經與生活》臺北:空中大學,2003。
林國雄,《玄空飛星風水》香港:聚賢館文化公司,1995。
林琮學,《羅經分層使經典》臺北:進源書局,1998。
林縱,《乾坤國寶•總斷黃金策合訂》高雄:龍山出版社,1988。
林麗真著,傅偉勳、韋政通主編,《王弼》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8。
法馨居士,《秘傳三元陽宅大成》臺北:集文書局,民國67年。
邱三源,《現代陽宅實錄圖解》桃園:邱三源,民國83年。
邱于展,《易經三元羅經透解》臺北:武陵出版社,1987。
邵磻溪,《開門放水經》臺中:文林出版社,1992。
金子樵,《命學指南》臺北:金子樵,1951。
金志安編,《金氏地學粹編‧玄空揭秘》四冊。臺北:翔大圖書公司,1993。
侯松江,《三元秘笈劈破荊山‧總斷黃金策合訂》高雄,林縱出版社,1995。
南懷瑾,《易經雜說》臺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1994。
南懷瑾,《易經繫傳別講》上下兩冊。臺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1991。
姚蒸民,《法家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
姜威國,《現代風水巒頭總論》上下冊。臺北:益群書店,1997。
姜威國,《實用風水學理氣探討》上下冊。臺北:益群書店,1998。
姜健賢,《地理尋龍點穴法訣》臺北:進源書局,1997。
姜健賢,《風水‧墓相學》臺北:武陵出版社,1992。
姜健賢,《假日尋龍記》臺北:武陵出版社,1993。
姜健賢,《陰宅墓相學與環境地質應用》臺北:進源書局,1994。
姜健賢,《新三元法─堪輿驗證實例》臺北:進源書局,2001。
施榮章,《羅經使用透解》新竹:竹林書局,2000。
施維主編,《周易八卦圖解》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10。
星雲山人,《政餘參論八字用神精義》臺北:三義出版社,1984。
星雲山人,《楊公地理真訣》臺北:太文堂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
柄澤照覺,《龍潭虎穴》臺北:眾文圖書公司,1987。
柳泉名鉁篡輯,《三元總錄‧宅元婚元塋元》新竹:竹林書局,民國80年。
洪富連主編,《陰陽宅地理實證寶典》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7。
洪漢鼎,《當代哲學詮釋學導論》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8。
洪潮和,《廿四山會解正宗》臺中:文林出版社,民國80年。
胡小池,《葬儀大全》臺北:武陵出版社,1984。
胡道靜、戚文著,《周易十日談》臺北:林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
胡肇台,《2020陽宅風水指南》臺中:瑞成書局,2019。
胡劍北,《中醫時間醫學》臺北:華聯出版社,1986。
范宜賓,《乾坤法竅》臺北:武陵出版社,1987。
衍易女史,《風水經典》上下冊。臺北:聯經出版社,2012。
韋文,《玄空風水綱領談‧形法篇》香港:海獅出版公司,2003。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上下冊。臺北:水牛圖書出版公司,2005。
韋政通,《中國哲學辭典》臺北:水牛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5年。
韋政通,《先秦七大哲學家》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凌德修,《陰陽宅杖眼法》臺北:武陵出版社,2002。
唐正一,《風水的研究》臺北:集文書局,民國71年。
唐湘清,《難經今釋》臺北:國立編譯館,1983。
唐華,《中國易經哲學思想原理》臺北:大中國圖書公司,民國69年。
唐嘉弘,《先秦史新探》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88。
唐端正,《先秦諸子論叢》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
唐頤,《易經智慧寶典》新北市:華威國際事業有限公司,2011。
夏曾估,《中國古代史》臺北:商務印書館,1968。
孫映逵,楊亦鳴,《六十四卦中的人生哲理與謀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
孫振聲,《白話易經》臺北:星光出版社,2000。
徐中舒,《先秦史論稿》成都:巴蜀書社,1992。
徐宇辳,《風水要義》臺北:宋林出版社,民國80年。
徐宇辳,《陽宅要詣》臺北:宋林出版社,民國81年。
徐志銳,《周易大傳新注》臺北:里仁書局,民國92年。
徐芹庭,《中國堪輿學》1至5冊。臺北縣:中華民國普賢王如來佛教會,民國81年。
徐芹庭,《周易口訣義疏證》北京:中國書店,2009。
徐芹庭,《易經集註》四冊。臺北:龍泉出版社,民國58年。
徐芹庭,《細說易經六十四卦》上下冊。北京:中國書店,2009。
徐芹庭,《陽宅風水》臺北:孚嘉書局,1997。
徐芹庭,《魏晉南北朝四十三家易學》北京:中國書店,2011。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75。
徐福全,《臺灣民間傳統喪葬儀節研究》臺北:徐福全自行出版,1999。
徐樂吾,《古今名人命鑑》臺北:洪氏出版社,1982。
殷儒童,《陽宅氣運吉凶秘斷集成》臺北:集文書局,民國91年。
祖行編,《圖解易經》臺北縣:華威國際事業有限公司,2009。
秦瑞生,《三元玄空理論與實證》臺北:武陵出版社,2001。
秦鴻章,《三元地理分解秘訣》臺北:文翔圖書公司,民國83年。
耿鉦洲,《天玉經內傳要訣》新北市:九鼎出版社,2012。
袁樹珊,《中國歷代卜人傳》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8。
袁樹珊,《命理探原》臺北:青春出版社,1987。
袁樹珊,《命譜》臺北:五洲出版社,1958。
袁樹珊,《述卜筮星相學》臺北:武陵出版社,1987。
馬明,錢德勝著《周易與中國風水文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馬斯洛著,呂明等譯,《第三思潮:馬斯洛心理學》臺北:師大書苑,1992。
馬繼興,《中醫文獻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高友謙,《中國風水》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92。
高安澤,《邵雍經世易圖觀物詩說集解》新北市:育賢出版社,民國100年。
高柏園,《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
高柏園,《韓非哲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
高隱仙藏本,《正三元地理錦囊》臺北:武陵出版社,1986。
高瀏池,《青玉入門》臺北:武陵出版社,1992。
高瞻,《增訂兩青囊經加註語議》臺中:瑞城書局,民國70年。
高懷民,《邵子先天易哲學》臺北:高懷民,民國86年。
堃元編,萬曆陸位編校,《果老星宗》卷一至五。臺南:王家出版社,1985。
張玉正,《風水祖師楊救貧堪輿實證》臺北:民國97年。
張玉正,《細說帝陵風水》臺北:聖環圖書公司,2008年。
張玉正,《羅盤操作與企業陽宅規劃》臺北:益群書店,2006。
張成春,《玄空本義談養吾全集》臺北:育林出版社,2001。
張育維,《陽宅實用圖解》臺灣雲林:信發堂出版社,2019。
張其成,《全解周易》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
張其成,《易經感悟》廣西: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張其成,《易經應用大百科》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4。
張其成,《易學大辭典》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
張其成,《易學與中醫》北京:中國書局,2007。
張其成,《象數易學》臺北:志遠書局,民國92年。
張延生,《易理數理‧象數易學數學及其應用》北京;團結出版社,2010。
張建民,《地理心法尋地五要捷訣導讀》臺北:武陵出版社,2001。
張建民,《遨遊五術天地間》臺北:武陵出版社,1993。
張建民,《巒頭風水大破譯》臺北:武陵出版社,2000。
張春興,《心理學原理》臺北:東華書局,1991。
張哲鳴,《大三元玄空地靈秘笈斷訣》臺北:武陵出版社,2020。
張哲鳴,《大玄空挨星天心水法真訣》臺北:武陵出版社,1990。
張哲鳴,《玄空陽宅闡微》臺北:石室出版公司。
張素貞,《韓非子思想體系》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5。
張啟鈞,吳怡,《中國哲學史話》臺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78年。
張崇俊,《中國歷代五術人名略傳》臺北:武陵出版社,1989。
張崇俊,《羅經實用透解》臺北:武陵出版社,1994。
張淵理,《羅經使用正解》臺北:武陵出版社,1993。
張淵量,《易經白話句解》臺北:張淵量,民國73年。
張淵量,《葬經圖解》臺灣中壢:龍在田雜誌社,三泰出版社,民國74年。
張惠民,《中國風水應用學》北京:人民中國出版社,1993。
張榮明,《方術與中國傳統文化》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
張儁,《羅經白話解說》臺北縣:經史子集出版社,2001。
張糧鑛,《三元易經地理交媾法訣秘笈》臺北:文翔圖書公司,民國75年。
張糧鑛,《風水活穴建造真訣》臺北:武陵出版社,民國75年。
張覺明,《中國名城風水》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張覺明,《中國名墓風水》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張覺明,《江南的風水流派》臺北:牧村圖書有限公司,2006年。
張覺明,《陽宅化煞》臺北:牧村圖書有限公司,2001。
張覺明,《陽宅文昌》臺北:探索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
張覺明,《陽宅聚財》臺北:牧村圖書有限公司,2001。
梁友銘,《吉祥閣羅經盤用法》臺北:文翔圖書公司,民國80年。
梁啟超,《古史辨‧陰陽五行說之來歷》第五冊。臺北:藍燈文化出版事業公司,1987。
梁啟超等,《中國哲學思想論集‧先秦篇》臺北:牧童出版社,1977。
梁湘潤,《紫白飛宮三元陽宅》臺北:行卯出版社,1993。
梁貴博,《山水真崇》臺北:武陵出版社,1994。
梁貴博,《風水的研究》臺北:武陵出版社,2012。
梁貴博,《風水透視》臺北:武陵出版社,1994。
梁超,《玄空風水學講義》九龍:中國哲學文化協進會,1997。
梁劍豪,《玄空風水攻防戰》香港,聚賢文化有限公司,1997。
梁獻文,《中國堪輿秘笈》臺南:梁獻文,民國79年。
混元禪師張益瑞,《風水學的奧秘》臺北:臺灣新生報出版部,民國86年。
混元禪師張益瑞,《清靜人間佛世界-陽宅風水學的奧秘》臺灣:禪機山仙佛寺‧天明出版社,1993。
莊文壽,《三元地理觀水點地法》臺北:武陵出版社,1993。
莊文壽,《三元堪輿黃金斷》臺北:武陵出版社,1994。
莊宏誼、鄭素春合著,《氣學與養生》臺北:廣學印刷公司,2015。
莊萬壽註譯,《列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民國74年。
莊耀嘉譯,《馬斯洛》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7。
許紹龍,《羅經的使用方法》臺北:隆泉書局,1993。
許瑞東,《科學風水學》臺北:中華堪輿研究學會,2004。
許瓊月,《鎮宅、防煞與避邪》臺北:禪門出版社,民國85年。
郭育衡主編,《中國古代文學簡史》北京:北京師範學院,1992。
郭宗翰,《陽宅第一》臺北:逸群圖書有限公司,民國74年。
郭忠民編,林鎮仙撰《林半仙秘傳地理法》臺中:如意堂書店,1998。
郭芬鈴,《探巒頭之奧》臺北:瑞成書局,2007。
郭芬鈴,《堪輿透視》臺中:瑞成書局,1988。
郭芬鈴,《論理氣之樞》臺中:瑞成書局,民國78年。
郭建勳,《易經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17。
郭懿云編,《邵子易數講義》臺北:易學研究雜誌社,民國74年。
陳力鼎,《政治易學》臺北:華泰書局,民國85年。
陳久金、楊怡《中國古代的天文與曆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
陳元德,《中國古代哲學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57。
陳文土,《玄空心法寶鑑》臺北:進源書局,1988。
陳文德,《數位易經》臺北: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2。
陳仕賢,《臺灣的古墓》臺北:遠足文化公司,2007。
陳永泰編輯部,《九運飛星圖錄》九龍:陳永泰書局,1997。
陳立夫、周鼎衍編,《易學應用之研究第一輯》臺北:中華書局,民國64年。
陳怡誠,林文松《九星法地理秘旨全書》臺北:武陵出版社,民國77年。
陳怡誠,林文松《三元六十四卦用爻法》臺北:武陵出版社,1992。
陳怡誠,林文松《三元地理六十四卦運用》臺北:武陵出版社,1991。
陳怡誠,林文松《三元地理明師盤線秘旨》臺北:武陵出版社,1991。
陳怡誠,林文松《三元地理連山歸藏》臺北:武陵出版社,1991。
陳怡誠,林文松《玄空九星地理學》臺北:武陵出版社,1995。
陳怡誠,林文松《玄空學運用》臺北:武陵出版社,民國78年。
陳怡誠、林文松《高級擇日全書》臺北:武陵出版社,1989。
陳怡誠、林文松《實用三元擇日萬年曆》上中下。臺北:武陵出版社,1990。
陳易庵,《名人命詮》臺北:臺灣書局,1958。
陳河舟,《乾坤國寶八龍門法秘訣》臺北:河洛易學研習社,1987。
陳建利,《三元九宮紫白陽宅入神秘旨全書》臺北:進源書局,1992。
陳建利,《大三元順子局逆子局秘本全書》臺北:進源書局,1986。
陳建利,《六十仙命廿四山安葬擇日入神秘旨全書》臺北:進源書局,1994。
陳建利,《正宗九星法廿四山至寶全書》上下冊。臺北:進源書局,1991。
陳建利,《正宗三元法廿四山至寶全書》臺北:進源書局,1993。
陳建利,《正宗三合法廿四山至寶全書》臺北:進源書局,1993。
陳建利,《正宗風水巒頭理氣至寶全書》臺北:進源書局,1993。
陳柏瑜,《玄空陽宅學》臺北:益群書店,2003。
陳炳元,《易鑰》臺北:天龍出版社,1983。
陳美燕註譯,《詩經讀本》臺南:文國書局。1998。
陳郁夫,《邵康節學記》臺北:天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68年。
陳倍生,《地理辨證疏秘訣》臺北:文翔圖書,1991。
陳倍生,《妙派玄空大卦羅盤使用方法》臺北:九鼎出版社,民國90年。
陳倍生,《妙派名人風水實例》臺北:九鼎出版社,民國94年。
陳倍生,《尋龍點穴秘訣》臺北:文翔圖書,1992。
陳倍生,《陽宅風水秘訣》臺北:文翔圖書,1990。
陳啟天,《中國政治哲學槪論》臺北:華國書局,1951。
陳啟詮,《地理乾坤國寶評註》臺北:武陵出版社,1993。
陳啟銓,《一代名師林半仙風水傳奇》臺北:武陵出版社,2005。
陳啟銓,《風水采風錄》臺北:武陵出版社,1993。
陳雪濤,《不可為什麼》臺北:武陵出版社,2004。
陳雪濤,《易學述義》臺北:武陵出版社,2004。
陳雪濤,《胸中水鏡錄》臺北:武陵出版社,2002。
陳雪濤,《陽宅心要》臺北:武陵出版社,2003。
陳森甫,《韓非之政治思想研究》臺北:臺灣大成書局,1962。
陳雄吉,《贛州正三元地理秘法》臺北:陳亮珍藏版,民國75年。
陳夢國,《中國絕學‧第11集》臺北:金陵文化公司,1993。
陳榮華,《高達美詮釋學:真理與方法》臺北:三民書局,2011。
陳榮華,《葛達瑪詮釋學與中國哲學的詮釋》臺北:國立編譯館,1998。
陳漢聲,《陽宅擇日寶鑑》臺北;松霖印刷,1986。
陳福濱,《易經》臺北:輔仁大學哲學系,民國103年。
陳德生,《針灸臨床取穴圖解》臺北:文光圖書公司,1993。
陳澤真,《八宅明鏡詳解》臺北:武陵出版社,2003。
陳澧謀,《八運陽宅吉凶推斷》臺北:進源書局,2006。
陳澧謀,《八運陽宅論財運》臺北:進源書局,2007。
陳澧謀,《玄空風水問答》臺北:進源書局,2005。
陳澧謀,《玄空風水探究》臺北:武陵出版社,2005。
陳澧謀,《玄空風水導讀》臺北:武陵出版社,2001。
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臺北:明文書局,1998。
陳繁夫,《王德薰地理真傳》臺北:武陵出版社,1994。
陳繁夫,《陽宅挨星真訣》臺北:武陵出版社,1998。
陳鴻鈞,《命運之探索》臺北:陳鴻鈞,1984。
陶華汜,《易簡河洛綜合盤精解》臺北:益群書店,2003。
陸致極,《中國命理學簡史及推演方法》香港:萬里書店,2015。
麥爾荀伯格、庫基耶,林俊宏譯,《大數據》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014。
傅武光,《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
傅雲龍,柴尚金,《易學的思維》瀋陽:瀋陽出版社,1997。
勞大剛,《風水照妖鏡》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4。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共四冊。臺北:三民書局,2001。
彭紹周,《臺灣道廟誌第二輯》臺北:中華道教文化服務社,1987。
彭紹周,《臺灣道廟誌第三輯》臺北:中華道教文化服務社,1989。
彭暐榮口述,謝省民等編輯,《易經羅經盤儒家易典經》臺灣:雲林科技大學,民國100年。
智慧山人,《靈書地宅學》臺北:開朗出版社,民國73年。
曾子南,《三元地理名墓考驗成果》臺北:中國堪輿協會,1967。
曾子南,《三元地理函授講義》臺北:中國堪輿學會,1966。
曾子南,《三元地理擇日講義》臺北:中國堪輿學會,1966。
曾子南,《三元奇門遁甲講義》三冊。臺北:中國堪輿學會,1971。
曾子南,《三元陽宅氣數旺衰吉凶禍福講義》臺北:中國堪輿學會,民國84。
曾子南,《水龍經》臺中:瑞成書局,1987。
曾子南,《堪輿學術教授資料》上中下冊。臺北:中國堪輿學會。民國75年。
曾子南,《尋龍點穴傳妙訣》臺北:中國堪輿協會,民國81年。
曾子南,《憾龍救世經》臺北:中國堪輿學會,民國84年。
曾仕強,《易經的奧秘》臺北:奇異果子廣告行銷有限公司,2010。
曾春海,《易經的哲學原理》臺北:文津出版社,2004。
程本彰,《玄空秘旨寶鑑》臺北:集文書局,2003。
程建軍,《中國風水羅盤》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程建軍、孫尚樸,《風水與建築》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尤惜陰,《宅運新案》第一集。臺北:集文書局,民國79年。
鈕則誠,《生死學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
鈕則誠,《殯葬倫理學》臺北:威仕曼文化,2008。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下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
馮家金編,《周易繫辭傳》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
馮巖筑,《天下第一地理書》臺北:武陵出版社,1998。
馮巖筑,《地理師陽宅玄空判例》臺北:武陵出版社,1997。
黃文和,《生產工廠造福大法》臺北縣:易中仙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
黃本英,《易經堪輿與羅經》臺北:集文書局,民國72年。
黃正建,《敦煌占卜文書與唐五代占卜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
黃俊傑,《東亞儒學:經典與詮釋的辯證》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7。
黃奎光,《山川哲學水法救貧》臺北:黃奎光,民國71年。
黃恆育、李羽宸,《學會各派風水羅經》臺北:知青頻道出版公司,2015。
黃恆育、李羽宸,《學會乾坤國寶這本最容易》臺北:知青頻道出版公司,2014。
黃炳章,《萬古通書三元地理》臺中:瑞成書局,民國72年。
黃家騁,《洪範易知》臺北:皇極出版社,民國69年。
黃培鈺,《易經生活美學應用》臺南:浩興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2。
黃連池,《陰宅造葬實務‧墓碑斷法大公開》臺北:進源書局,2013。
黃連池,《陽宅實務》臺北:進源書局,2013。
黃富源、鄭乾坤,《風理奇要》臺北:萬人出版社,民國79年。
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黃榮泰,《撼龍經 疑龍經發揮》臺北:進源書局,2001。
黃錦鋐,《新譯莊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民國85年。
黃寶瑜,《中國建築史》臺北:正中書局,1973。
愛新覺羅毓鋆,林世奇筆記《毓老師講易經‧卷一‧乾坤繫說序》臺北:中華奉元學會,2016。
楊炯山,《婚喪禮儀手冊》新竹:新竹社教館,1990。
楊炯山,《臺灣民間祭祀禮儀》新竹:新竹社教館,1990。
楊炯山,《殯葬禮儀精解》臺北:竹林印書局,2012。
楊述帆,《周易符號思維模型論》香港:玲光出版社,1997。
楊倩描,《王安石易學研究》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2006。
楊堯門,《河洛理氣象數圖說》臺北:集文書局,民國88年。
楊媛婷,《道士教授的奇幻旅程—李豐楙津津樂「道」》自由時報2017.8.20。
楊景磐,《皇極經世演繹》北京,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2006。
楊椗光,《風水撥亂反正》香港,玲光出版社,2000。
楊椗光,《極品玄空大廈論》1~3冊。香港,玲光出版社,1997。
楊劍宇,《中國歷代帝王錄》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1。
楊慶忠,《周易與人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楊藏華,《乾坤國寶》臺北:武陵出版社,1984。
稜淩,《玄空平階》臺北:武陵出版社,2005。
葉勁君,《現代圖解梅花易數》臺北:渤海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
葛雷易克著,林和譯《蝴蝶效應》臺北:天下文化公司。1997。
董作賓,《中國年曆簡譜》臺北縣,藝文印書館,民國80年。
董德彰,《董公擇日要訣》臺中:如意堂書店,2001。
詹石窗,《易學與道教符號揭秘》臺北:大展出版社,2008。
詹石窗,《道教風水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
鄒文耀,《子平命學考證》臺中:瑞成書局,1982。
鄒文耀,《命學真源考證》臺北:人生性命學研究社,1968。
鄒文耀,《命學尋真》臺北:集文書局,1982。
鄒明揚,《陽宅天數富貴興旺法》臺北:凱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2。
鄔昆如,《哲學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0年。
靳士英、金完成,《中華針灸經絡穴位圖》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
廖名春,《周易經傳十五講》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7。
廖宜方,《圖解台灣史》臺北:易博士文化公司,2012。
廖茂志,《中國萬年曆》臺灣雲林:信發堂出版社,2014。
漢寶德,《風水與環境》臺北:大塊文化公司,2006年。
熊十力,《乾坤衍》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65年。
熊禮匯譯,《新譯淮南子》臺北:三民書局,1997。
趙子澤,《北斗七星打劫》香港:聚賢館文化有限公司,2010。
趙子澤,《地理點穴撼龍經》香港:聚賢館文化有限公司,2010。
趙子澤,《奇門天書煙波釣叟賦詳解》香港:聚賢館文化有限公司,2006。
趙子澤,《楊筠松理氣經典彙編》香港:聚賢館文化有限公司,2009。
趙子澤,《楊筠松巒頭經典彙編》香港:聚賢館文化有限公司,2009。
趙明主編,《先秦大文學史》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
趙景義,《天元五歌‧陽宅篇註解》臺北:進源書局,1996。
趙載,《剋擇璇璣經》古籍刻本,乾隆庚戌年鐫。
趙魯源,《地理玄龍經》新竹:竹林書局,民國74年。
劉亦發,《中國風水寶典》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
劉沛林,《風水-中國人的環境觀》上海:三聯書店,1995。
劉坦,《中國古代之星歲紀年》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
劉奇俊,《中國古建築》臺北:藝術家出版社,1987。
劉知幾著‧錢安琪等譯注,《史通》臺北:錦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2。
劉長林,《中國系統思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劉長林,《內經的哲學和中醫學的方法》北京:科學出版社,1985。
劉俊佑、張語辰,《專訪道士教授李豐楙》臺灣中央研究院,2017.6.14。
劉昭民,《中華氣象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
劉訓昇,《正統陰陽學》臺北:志遠書局,民國84年。
劉訓昇,《陰陽學》臺北:志遠書局,1966。
劉訓昇,《傳統陰陽學》臺北:志遠書局,民國84年。
劉啟治,《三元地理講義》香港,聚賢館文化公司,1998。
劉國忠,《五行大義研究》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
劉國忠,《唐宋時期命理文獻初探》中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9。
劉國師,《劉國師地理真傳》臺北:武陵出版社,1995。
劉連朋、顧寶田注譯《新譯黃庭經‧陰符經》臺北:三民書局,2013年。
劉敦楨主編,《中國古代建築史》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4。
劉賁,《玄空大卦透析》上下冊。臺北:進源書局,2010。
劉賁,《卦爻理用透析》三冊。臺北:進源書局,2011。
劉賁,《乾坤國寶透析》臺北:進源書局,2008。
劉賁,《陽宅形家透析》臺北:進源書局,2015。
劉賁,《陽宅形家透析—內巒頭》臺北:進源書局,2013。
劉道超、周榮益,《神秘的擇吉─傳統求吉心理及習俗研究》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
劉瀚平,《揭開風水神秘面紗—陰陽宅》臺北:文笙書局,民國82年。
潘雨廷,《周易表解》臺北:建宏出版社,1997。
潘德榮,《詮釋學導論》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2。
潘養和,《易與天文地理學》臺北:皇極出版社,1978。
蔡少豪,《易經地理風水考證講義》臺北:地理風水考證學會,民國81年。
蔡宗能,《玄空大卦抽爻換象審運知發福》,達善堂蔡文齡,2009。
蔡岷山,《地理辨正求真》臺北:武陵出版社,民國78年。
蔡明翰,《風水指南》臺北:益群書店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4年。
蔡思朗,《四大家族風水》臺中: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10。
蔡章獻,《天文年鑑》臺北:臺北市立天文臺,1988-2017。
蔡朝枝,《天地寶鏡圖》臺中:創進出版社,1987。
蔡朝枝,《羅盤定針秘訣》臺中:創進出版社,1988。
蔡達峰,《歷史上的風水術》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4。
蔡麟士,《巒頭心法圖解》臺北:武陵出版社,民國71年。
談若樨,《中洲學派風水常識》香港:圓方出版社,2011。
談養吾,《三元秘本辨正談氏新解附六法綱要》臺北:集文書局,1985。
談養吾,《玄空六法》臺北:育林出版社,2007。
談養吾,《玄空真傳‧地理辨正白話註釋》臺北:集文書局,民國69年。
談養吾,《談氏三元地理大玄空路透》臺北:育林出版社,1993。
談養吾,《談氏三元地理大玄空實驗》臺北:育林出版社,1993。
鄭天杰,《曆法叢談》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77。
鄭成海,《王弼注易用老子疏證》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民國97年。
鄭良樹,《韓非之著述及思想》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
鄭素春,《道教信仰、神仙與儀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2。
鄭乾養,《陰陽宅山巒寫頁集》臺北:萬人出版社,民國78年。
鄭康成,《易緯是類謀、易緯乾坤鑿度》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6年。
鄭連富,《七運陰陽宅圖解》臺中:瑞成書局,1994。
鄭連富,《三元玄機真宗》高雄:藝苑圖書有限公司,1978。
鄭連富,《三元星運天機》彰化:三光垣出版社,1978。
鄭連富,《陰陽寶鑑》高雄:藝苑圖書有限公司,1978。
鄭連富,《堪輿初集》高雄:藝苑圖書有限公司,1978。
鄭鴻,《老子思想》,NJ, USA:八方文化企業公司,2000。
魯衛賓,《易經的人生64個感悟》臺北:廣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
盧央,《易學與天文學》臺北: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
盧清和,《六十仙命天盤吉凶》臺北:武陵出版社,1983。
盧樸,《元運發微》臺北:集文書局,1985。
賴文俊,《催官篇》臺北:武陵出版社,1982。
賴炎元、傅武光註譯,《韓非子》臺北:三民書局,民國86年。
賴裕元,《洩露天機》臺北:武陵出版社,2008。
錢士青、賴布衣等著,《地理辨正參解、手抄名師鈐記合編》臺北:集文書局,民國74年。
錢基博,《周易解題及其讀法》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錢穆,《中國思想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77年。
閻東,《探秘曹操墓》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
戴璉璋,《易傳之形成及其思想》臺北:文津出版社,1989。
謝天詮,《獸形風水學》香港:香港出版集團有限公司,1995。
謝文藝,《易經地理考證》四冊。臺北:河洛易學研習社,1977。
謝冰瑩等編譯,《四書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12。
謝明瑞,《影響臺灣的100位名人風水實證》六冊。臺北:新潮社,2001。
謝松齡,《天人象:陰陽五行學說史導論》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1991。
謝武藤,《風水的玄機》臺北:武陵出版社,2001。
謝復心,《謝氏地理書》臺北:信文圖書公司,1982。
謝達輝,《三元玄空陽宅學》臺北:中國命相卜顧問協會,2001。
謝達輝,《三個銅錢卜吉凶》臺北:中國命相卜顧問協會,2002。
謝達輝,《五術期刊1~12期》臺北:中國命相卜顧問協會,2001~2012。
謝達輝,《玄空姓名學》1-3冊。臺北:中國命相卜顧問協會,2004。
謝達輝,《玄空擇日學》臺北:中國命相卜顧問協會,2016。
謝達輝,《企業選才招募觀人術》臺北:中華人事主管協會,2002。
謝達輝,《梅花易數創新》臺北:中國文化大學,2007。
謝達輝,《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臺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1995。
鍾卓光編著,《天玉經諸家注》香港:聚賢館文化公司,1996。
鍾進添,《正統三合羅經用法》臺中:創譯出版社,民國74年。
韓可宗,《景觀風水理論基礎》臺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
韓雨墨,《台灣風水集錦》臺北:武陵出版社,1993。
韓雨墨,《地氣》臺北:雨墨文化公司,2005。
藍元陽,《古今名人風水求證》臺北:育林出版社,2002。
鄺芷人,《陰陽五行及其體系》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
顏兆鴻,《命理傳燈錄》上集,下集,臺北:大元書局, 2010。
魏崇周,《邵雍文學思想研究》鄭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魏億凱,《風水第一書》北京:中國國際人文出版社,2011。
懷陽明,《現代家庭風水學》臺北:希代書版有限公司。民國73年。
羅桂成,《唐宋陰陽五行論集》臺北:台灣文源書局有限公司,1983。
羅添友,《三元玄空大卦擇日祕法辯證》廣東,羅添友風水擇日館,2014。
羅瑞生,《羅經玄機》宜蘭,羅瑞生,2014。
羅榮縣,《標點羅經解定》臺北:武陵出版社,1988。
譚君強譯,《敘述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繼成堂三房洪堂燕編印,《剋擇講義》臺北:瑞成書局,1987。
蘇立民,《地理黃金策》臺北:武陵出版社,1999。
蘇立民,《陰陽宅真傳》臺北:武陵出版社,1971。
蘇祥吉,《堪輿玄空真機》臺北:翔大圖書公司,2005。
蘇德昌,《漢書‧五行志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2016。
釋迦華智、華湛恩《人間天眼指南‧天心正運合編》臺北:集文書局,1999。
鐘義明,《中國堪輿大事年表》臺北:武陵出版社,1995。
鐘義明,《中國堪輿名人小傳記》臺北:武陵出版社,1996。
鐘義明,《天星擇日實務》臺北:武陵出版社,1994。
鐘義明,《玄空大卦秘訣破譯》臺北:武陵出版社,2004。
鐘義明,《玄空地理考驗註解》臺北:武陵出版社,2019。
鐘義明,《玄空地理秘中秘》臺北:武陵出版社,2005。
鐘義明,《玄空地理逸篇新解》臺北:武陵出版社,1992。
鐘義明,《玄空地理叢譚》一至六輯。臺北:武陵出版社,1996。
鐘義明,《玄空地理斷訣彙解》臺北:武陵出版社,2011。
鐘義明,《玄空星相地理學》臺北:武陵出版社,1996。
鐘義明,《玄空現代住宅學》臺北:武陵出版社,1993。
鐘義明,《地理明師授徒訣竅》臺北:武陵出版社,2004。
鐘義明,《地理實用集》臺北:武陵出版社,1992。
鐘義明,《地理巒頭實務》上中下冊。臺北:武陵出版社,1997。
鐘義明,《增訂臺灣地理圖記》臺北:武陵出版社,1996。
靈(土蘭),《沈氏玄空學批謬》臺北:華正書局,民國71年。
四、外文
Earl Babbie著,林秀雲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13。
Evelyn Lip, “Chinese Geomancy a Layman’s Guide.” Malaysia, 1996.Published by Times Books International.
Hung Hin Cheong, “Xuan Kong Purple White Script”, Malaysia, JY Books Sdn. Bhd., 2009.
James Gleick, “Chaos: Making a New Science.” Penguin Books. CPI Bookmarque, Croydon, UK. 2008.
Joey Yap, “Feng Shui for Homebuyers-Exterior”, Malaysia, JY Books Sdn. Bhd., 2006.
Joey Yap, “The Art of Date Selection: Feng Shui Date Selection” Malaysia, JY Books Sdn. Bhd. 2008.
Joey Yap, “Xuan Kong Flying Stars Feng Shui” Malaysia, JY Books Sdn. Bhd. 2009.
Joey Yap, “Xuan Kong Flying Stars: Advanced Techniques” Malaysia, JY Books Sdn. Bhd. 2009.
Joey Yap, “Xuan Kong Flying Stars: Structures and Combinations” Malaysia, JY Books Sdn. Bhd. 2008.
Larry Sang, “The principle Feng Shui”. Malaysia: A publishing Division of S. Abdul Majeed & Co. 1996.
Lillian Too, “Lillian Too’s smart feng shui for the home” Element Books Limited. 2001.
Rossbach Sarah,李煥明譯,《風水:中國人的方位藝術》臺北:明文書局, 1988。
Stephen Hawking, “The Grand Design.” 臺北:大塊文化公司,2011.
Stephen Hawking, “The illustrated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臺北:大塊文化公司,2012.
日‧井上聰,《先秦陰陽五行》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日‧今泉久雄,《易經之謎》臺北:武陵出版社,民國79年。
日‧犬山龍叟,《八門遁甲陰陽發秘》臺北:武陵出版社,民國78年。
日‧岡本光生著,黃碧君譯,《墨子思想圖解》臺北:城邦文化公司,2005。
日‧高島吞象,《高島易斷》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日‧渡邊欣雄,《 風水思想と東ァジァ》京都:人文書院,1 990。
日‧渡邊欣雄,《 風水-氣の景觀地理學》京都:人文書院,1995。
日‧渡邊欣雄著,索秋勁譯,《風水-氣的景觀地理學》臺北:地景出版社,2000。
日‧渡邊欣雄著,楊昭譯,《東方社會之風水思想》臺北:地景出版社,1999。
日‧增田真介,《奇門遁甲實占》臺北:武陵出版社,民國79年。
日‧堀込憲二,《風水思想と都市の構造-思想」日本:岩波書店,1990。
五、期刊與研究報告
韓國‧尹弘基著,沙露茵譯,〈論中國古代風水的起源和發展〉,《自然科學史研究》第8卷第1期,1989年。
Joseph Needham,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Vol. IV:1。臺北:新月圖書公司,1969年。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馬工作站,〈侯馬呈王路建築群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87年第12期。
中華傳統術數文化編委員會編,《中華傳統術數文化》1~10期,新北:中華傳統術數文化編委會。
王夢鷗,〈陰陽五行家與星曆及占筮〉,收錄於《中國上古史待定稿,第四本,兩周篇之二思想與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5年7月。
王爾敏,〈先秦兩漢之自然生態保育思想〉,《漢學研究》第十卷第二期,1992年12月。
石璋如,〈傳說中周都的實地考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二十本下冊,1949年。
江達智,〈由《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論中國古代風水術的形成〉,《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第二十三號,1997年12月。
江達智,〈喪葬禁忌與東周時期楚地之鎮墓獸〉,《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第二十二號,1996年12月。
李自智,〈東周列國都城的城郭形態〉,《考古與文物》1997年第3期。
李豐楙,《山海經靈異動物之研究》:《中華學苑》24/25期,頁1-25,1981.9。
李豐楙,《不死的探求--從變化神話到神仙變化傳說》:《中外文學》15卷5 期,頁 36-57,1986年10月。
李豐楙,《西王母五女傳說形成及其演變--西王母研究之一》 :《東方宗教研究》,1期,頁67-88,1987年9月。
李豐楙,《東港王船和瘟與送王習俗之研究》:《東方宗教研究》,新3期,頁 229-265,1993年10月。
李豐楙,《迎王與送王:頭人與社民的儀式表演—以屏東東港、臺南西港為主的考察》: 民俗曲藝》,129期,頁1-42,2001年1月。
李豐楙,《洞淵神咒經的神魔觀及其剋治說:東方宗教》,新2期。頁133-155,1991年10月。
李豐楙,《經脈與人脈:道教在教義與實踐中的宗教威信》:《臺灣宗教研究》(林美容主編),4卷,2期,頁11-55,2005年9月。
李豐楙,《道藏所收早期道書的瘟疫觀--以女青鬼律及洞淵神咒經系為主》:《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期,頁417-454,1993年3月。
李豐楙,《鎮瀾宮建醮科儀之探討》:《民俗曲藝》,58期,頁23-45,1989.3。
李豐楙,《魏晉老子神話與神仙道教之關係》:《中華學苑》21期,頁183-204,1978年6月。
李豐楙、劉苑如,《天元玉曆祥異賦》。臺北:大塊出版社。2020。
李豐楙主編,《華人宗教研究》1-7期。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13-2016。
李豐楙演講,《代巡與送瘟:從道教到儒家的兩種觀點》臺灣: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歷史與當代地方道教研究」系列講座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mjhrXSiMJA 2018.4.20
周志川,〈朱子與地理風水思想〉《乾元雜誌》第十三期,2000年,頁40-51。
林開世,〈風水作篇一種空間的實踐,一個人類學的反思〉,《臺灣人類學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7。
河南省博物館、鄭州市博物館,〈鄭州商代城遺址發掘報告〉,《文物資料叢刊》第一輯,北京:文物出版社,1977年。
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考古學報》1972年第1期。
邱博舜,〈風水羅盤之知識體系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6.10。
段鵬琦,〈偃師商城的初步勘探與發掘〉,《考古》1984年第6期。
張文瑞,〈陽宅風水流派之分類與分析〉,《第三屆建築學報研究發表會論文集》,中華民國建築學會,1990。
張志源、邱尚嘉,《台灣陽宅風水研究現況與發展之分析》,雲科大設計所。2005。
黃蘭翔,〈風水中的宗族脈絡與其對生活環境經理的影響〉《台灣史研究》第4 卷第2期,1997年6月,頁57-頁88。
葉春榮,〈風水與報應:一個台灣農村的例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000年6月,頁233-頁257。
張文瑞,〈陽宅風水研究之背景分析與展望〉,《第三屆建築學報研究發表會論文集》,中華民國建築學會,1990。
張毅民,《李豐楙「常S非常」之整理與對基督宗教適應台灣民間宗教文化之初探》,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中心,2014年5月。
郭鴻玲,《走進現代道教研究》,復旦大學「中華文化與中國宗教暑期研修班」2015年。
陳倖嫚,《台灣「道士教授」李豐楙香港大學教書》臺灣:大紀元2004.12.21。
陳啟鐘,〈風生水起-論風水對明清時期閩南宗族發展的影響〉《輔仁宗教研究》18卷第3期。臺北:輔仁大學,2007。
陳喜波,〈「法天象地」原則與古城規劃〉,《文博》2000年第4期。
葉春榮,〈風水與報應:一個台灣農村的例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000年6月,頁233-頁257。
詹鄞鑫,〈古代相地術〉,《文史知識》1988年第3期。
漢寶德,〈風水──中國人的環境觀念架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第二卷第一期,1983年6月。
漢寶德,〈風水宅法中禁忌的研究〉,《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第三卷第一期)。臺北:臺灣大學,1969,頁5~55。
劉紹豐、曾純純,《臺灣美濃地區家塚的分佈與形制》,屏東科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16。
蕭美豐,《朱熹風水堪輿說初探》,齊魯學刊217期。2010。
謝達輝,《宋代邵雍《梅花易數》探究與創新》,馬來西亞:拉曼大學,2019年12月。
謝達輝,《玄空八字取喜用神五大法》,河南:安陽周易學院,2015年。
謝達輝,《奇門遁甲與天地人鬼神五位一體研究》,新北:輔仁大學‧中華傳統術數文化,2018年3月。
謝達輝,《閭山派煮油淨宅研究:以三重埔生和堂為例》,新北:輔仁大學宗教系,2019年6月。
瞿海源,<術數、巫術與宗教行為的變遷與變異>,《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Part C)》第3卷第2期,1993.7,頁125-143。
瞿海源,<術數流行與社會變遷>,《臺灣社會學刊》,1999,No.22。
關華山,〈台灣傳統民宅所表現的空間觀念〉,《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49期。臺北,1970,頁175~215。
嚴文明,〈中國新石器時代聚落形態的考察〉,收錄於《慶祝蘇秉琦先生考古五十五年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8月。

六、學位論文
Kim. Sung-Kyun, Winding River Village: Poetics of A Korean Landscape. doctoral dissertation, Pennsylvania University.1988.
Lee, Sang-Hae. Feng Shui: It's Context and Mean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 Cornell Uriversity.1986.
Wilson, T.E. A content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basal textbook. 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 The Pennsylvania University.1980.
Xu, Ping. Feng Shui: A Model for Landscape Analysis, doctoral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1990.
王程充,《建築與室內設計結合堪輿理論之研究—以三元理氣為例》,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環境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02。
江達智,《先秦兩漢的擇居文化與風水術之形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吳惠娟,《風水學原則融入建築設計課程及其學習成效之研究》彰師大工業教育系博士論文。2016。
李文孝,《形家風水知識及操作體系之研究-以《雪心賦》為例》。東海大學建築所碩士論文,1997。
李豐楙,《翁方綱及其詩論》,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4。
李豐楙,《魏晉南北朝文士與道教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78。
沈銀成,《道教乾坤國寶風水理論傳衍與實踐對生命關懷之初探-以臺北地區為例》,輔仁大學宗教所碩士論文,2020。
谷帥臻,《三元玄空羅經的創新與實踐》臺灣: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8。
阮怡凱,《整合案例式推演及風水理論建構預售住宅客製化系統》,台科大建築系博士論文。2006。
周宏達,《從《雪心賦》中論龍穴砂水風水思想》,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1。
林明璽,《傳統陽宅風水術中有關『理氣』理論之比較研究,以紫白飛星及八宅法為例》,佛光大學生命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06。
林峻德,《三元玄空風水研究》,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在職班碩士論文,2009。
林惟翔,《楊筠松堪輿理論研究》,文化大學史學系博士論文,2019.06。
邱碧蓮,《從風水學說探討空間場域設計規劃之評估準則》,雲林科技大學設計系博士論文。2016.7。
洪幼芹,《臺灣當代居家風水操作體系之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01月。
洪健榮,《清代臺灣社會的風水習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胡肇台,《中國風水在建築選址定向之應用》高雄:國立高雄第一科大營建工程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唐蕙韻,《中國風水故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
徐福全,《臺灣民間傳統喪葬儀節》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4。
張文瑞,《陽宅風水與建築相關技術的研究》,私立文化大學實業計劃研究所工學組博士論文。臺北:1991。
陳全榮,《基於地方感理論之廣州遠郊村永續發展研究》,中原大學設計系博士論文,2020。
陳健瑜,《風水羅盤操作模式研究—以明代徐試可《羅經頂門針》為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0.08。
陳進國,《事生事死:風水與福建社會文化變遷》,廈門大學博士論文,2002。
陳學賢,《中國堪輿的哲學探討以三合派為例》,南華大學哲學所碩士論文。2005。
陳燕釗,〈臺灣地區納骨堂塔選址及地理景觀構成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
黃仲淇,《風水場域之意象性研究—以三元理氣為例》,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碩士論文,2004.07。
曾晨安,《巒頭派風水典籍《撼龍經》之研究》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楊國柱,《台灣殯葬用地區位之研究---土地使用競租模型的新制度觀點》,政大地政系博士論文。
廖倫光,《臺灣客家納骨葬法與墳墓體系》,中原大學設計系博士論文,2008年。
葉大松,《漢代長安與洛陽都城宮室規制之探討~以兩都二京賦為主軸》玄奘大學博士論文。2008。
劉政猷,《三元玄空之替卦研究》,輔仁大學宗教所碩士論文,2017。
蔡濬廷,《從經典詮釋到實踐:南宋士人喪葬禮儀研究》,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20。
鄭全雄,《論易經風水思想與傳統建築及景觀環境規劃關連性之探討》臺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盧圓華,《中國民居建築知識論》,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謝達輝,《玄空八字六神十星計分秘法之理論與實踐》,輔仁大學宗教系碩士論文,2016。
謝耀德,《道教風水理論與實踐,《黃帝宅經》探究》,輔仁大學宗教系碩士論文,200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期刊論文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