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俄地緣政經戰略之研究:以歐亞國際建制佈局為例
作者:陳柏青
作者(外文):Po-Ching Chen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國際政治研究所
指導教授:蔡東杰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2
主題關鍵詞:地緣政治國際建制上海合作組織集安組織歐亞聯盟帶路倡議GeopoliticsInternational RegimesSCOCSTOEEUBR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俄羅斯與中國大陸於1999年簽訂友好條約,雙方並於2001年共同成立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之時各有盤算,都想運用此一框架平台來謀取各自利益,把國家戰略利益納入最大考量;在俄國方面則係意欲防止美國藉由反恐名義,把軍事武裝力量引入中亞傳統勢力區域當中。另一方面則是極需要與中國大陸強化雙邊關係,除謀取經濟合作之外,更要提升層次共同推動軍事合作。
而中國大陸則是想透過中亞區域(為前蘇聯所管轄具密切關係),經由上合組織內部多邊機制和架構,以共同推動區域多邊政經合作事項,藉以消彌中俄在區域內政經競爭衝突,亦可奠定後續雙方合作的基礎,與開創有利的準同盟態勢。
另為共同因應美國戰略收縮之戰略意圖,兩國均受到戰略封鎖,中國大陸所面臨的是「三層島鏈封鎖戰略」;俄國則是在東歐區域持續受到「北約的壓制與逼迫」。因此兩國在區域政經利益上,必須透過雙、多邊和相互配合,與強化軍事合作,方能共同與美國相抗衡,並藉以擺脫戰略圍堵;而兩國尚有一個共同心照不宣的因素,那就是都想要恢復其偉大傳統,與歷史榮光的願景和包袱。
而未來中國大陸及俄羅斯的合作關係(政治經濟及軍事),是否會因過度激化而爆發衝突,甚至造成相互威脅等情形發生,以及兩國在中亞間,能否有效達到維持對外政策的自主及靈活性,並能兼顧國家經濟與區域安全雙重保障的競合狀況。
After signing the mutual friendship treaty in 1999, Russia and Mainland China jointly established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in 2001 with their own plans to seek national interests and take strategic attentions themselves into the greatest consideration. On the Russian side, it intends to prevent the United States from intervening her traditional influence areas of Central Asia in the name of anti-terrorism. Thus, it is extremely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bilateral relations with Mainland China. In addition to seeking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 Russia,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raise the level of joint military coope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Mainland China aims to promote regional multilater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through the Central Asia region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through the internal multilateral mechanism and structure of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with the help of Russia, so as to eliminate the potential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n the region.
Using SCO as the foundation for subsequent cooperation, Russia and Mainland China could both side create a favorable quasi-alliance situation. In addition, in response to the strategic inten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strategic contraction, both countries are subject to strategic blockade. Mainland China is facing a strategic containment with three-layer island chains and Russia is constantly being suppressed and persecuted by NATO in Eastern Europe. Therefore, in terms of reg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ests, the two countries must use simultaneously the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approach and strengthen mutual military cooperation, so as to jointly compet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t rid of the strategic containment; and they still have a tacit understanding factor, that is, both want to restore their own traditional status with the vision and baggage of historical glory.
In the future, whether the cooperation (political, economic and military)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will break out due to excessive intensification, or even cause mutual threats, and whether the two countries in Central Asia can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independence of maintaining foreign policies. and flexibility, and can take into account the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of the dual guarantee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regional security.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壹、專書
Ferdinand von Richthofen 著,李岩、王彥會譯(2016),《李希霍芬中國旅行
日記》(China:Ergebnisse eigener Reisen und darauf gerundete Studien),
北京:商務印書館。
丁云寶(2021),《新地緣經濟觀視域下上海合作組織功能的創新發展》。北
京:法律出版社。
丁樹範(2000),《中共軍事思想的發展:1978∼1991》。台北:唐山出版社。
人民日報評論部(2017),《習近平講故事》。北京:人民出版社。
大前研一(2002),《中國,出租中》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
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編(2001),《中共建政五十年》。台北:正中書局。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編(2007),《中亞區域合作機
制研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中華歐亞基金會、改革開放論壇編(1993),《反恐戰後的美中關係與台海局
勢》。台北:大屯出版社。
王文榮(1999),《戰略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王玉民(199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文化公司。
王立(1997),《波瀾起伏—中美關係演變的曲折歷程》。北京:世界知識出
版社。
王仲春、聞中華(2000),《不散的核陰影》。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王保存(1999),《世界新軍事革命》。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王洪模(1989),《改革開放的歷程》。開封:河南人民出版社。
王海運(2015),《上海合作組織與中國》。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
王逸舟(1999),《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王逸舟(1999),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逸舟(2001),《當代國際政治析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樹增(2004),《1901:虎口下的中華帝國(上)》。台北:遠流出版事業。
司徒文、陳牧民主編(2015),《南亞研究新視野-政治發展、國際關係、經
濟社會》。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巨克毅(2010),《全球安全與戰略研究的新思維》。台北:鼎茂圖書出版社。
布里辛斯基,林添貴譯(1999),《大棋盤》。台北:立緒文化出版公司。
成國銀(1996),《毛澤東思想研究》。重慶:四川黨史出版社。
曲星(2000),《中國外交五十年》。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朱峰(2001),《彈道導彈防禦計劃與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朱浤源(200),《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
朱梅生(1997),《軍事思想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吳玉山(2000),《俄羅斯轉型 1992~1999》。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玉山、楊三億主編(2019),《左右逢源還是左右為難?中小型國家在兩強
間的抉擇》。台中:奇果創新國際。
呂亞力(1991),《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李奇著(2021),《新時代的大國競爭》。台北:國防部譯印。
李進峰(2021),《上海合作組織 20 年:成就、挑戰與前景》。北京:社會科
學文獻出版社。
李進峰、吳宏偉、李少捷(2016),《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報告 2016》。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李進峰主編(2020),《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報告 2020》。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社。
李德哈特,張和聲譯(2016),《戰敗者的觀點》。新北市:八旗文化/遠足文
化。
肖斌(2021),《上海合作組織》。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
杭亭頓,黃裕美譯,(2020),《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出
版公司。
約翰.米爾斯海默,王義桅、唐小松譯(2014)《大國政治的悲劇》,台北:
麥田出版社。
徐雅雯(2015),《上海合作組織貿易投資便利化問題研究》。山東:山東大
學出版社。
納迪吉.羅蘭著(2021),《一帶一路中共的歐亞世紀》。台北:國防部譯印。
張宇燕主編(2020),《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 2020》。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
版社。
理查德.內德.勒博著,陳定定、段嘯林、趙洋譯(2016),《國家為何而戰?
過去與未來的戰爭動機》。上海:上海出版社。
連弘宜(2020),《俄羅斯東向政策下之東亞區域局勢:機遇與挑戰》。台北:
五南圖書。
陳牧民(2016),《解讀印度:不確定的崛起強權》。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陳錫喜(2014),《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
版社。
陸俊元(2005),《地緣政治的本質與規律》。北京:時事出版社。
傅勇(2011 年),〈戰後歐亞地緣格局的演變與重組〉,《後冷戰時期歐亞國
際關係的演進》。北京:時事出版社。
曾向紅(2012),《上海合作組織:實踐與理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社。
湯姆斯.卓翰著(2019),《東亞新戰略》。台北:國防部譯印。
塔米姆.安薩利,鍾鷹翔譯(2018),《無規則遊戲阿富汗屢被中斷的歷史》,
杭州:浙江出版社。
葉自成主編,《地緣政治與中國外交》。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
趙華勝(2012),《上海合作組織評析和展望》。北京:時事出版社。
劉必榮(2014),《看世界的方法國際觀的第一本書》。台北:先覺出版社。
劉雪蓮(2002),《地緣政治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樓耀亮(2002),《地緣政治與中國國防戰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潘光(2014),《穩步前進的上海合作組織》。北京:時事出版社。
蔡明彥(2009),《21 世紀美國東亞戰略與美日中安全關係》。台北:鼎茂圖
書出版社。
蔡明彥(2012),《海洋安全與治理》。台北:鼎茂圖書出版社。
蔡東杰(2009),《全球與亞太區域戰略格局發展》。台中:中興出版社。
蔡東杰(2009),《國際結構變遷與亞洲區域安全》。台北:鼎茂圖書出版社。
蔡東杰(2013),《中國外交戰略:傳統及其變遷》。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蔡東杰(2013),《東亞區域發展的政治經濟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蔡東杰(2017),《遠西掠影:十六世紀以來的歐洲世界》。新北市:暖暖書
屋。
蔡東杰(2017),《蹣跚走來的民主:歐洲歷史中的非主流制度與現代普世價
值》。新北市:暖暖書屋。
蔡東杰(2020),《當代中國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蔡東杰、楊三億主編(2021),《國際關係理論與全球實踐》。台北:五南圖
書出版社。
鄭浩(2021),《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報告 2021 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
公司。
黎蝸藤(2017),《從地圖開疆到人工造島:南海百年紛爭史》。台北:五南
圖書出版社。
閻學通、孫學峰(2001),《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
龐大鵬主編(2021),《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報告 2021》。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社。
貳、期刊論文
于春苓(1998),〈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北方論叢》,第 5 期,頁 24-29。
王文娟(2015),〈中國大陸推動「一帶一路」的經濟戰略意涵〉,《專題報導》,第 284 期,頁 15-16。
王宋級、白水秀(2016),〈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建設進展、問題與對策〉,
《貴州社會科學》,第八期。
王高成(2013),〈歐巴馬政府亞太戰略與區域安全〉,《戰略與評估》,第 4
卷第 1 期,頁 45 -46。
伊卜拉西姆(2014),〈杭廷頓文明衝突理論研究〉,《遼寧大學政治學碩士論
文》,頁 1-4。
刑光遠、汪應洛(2016),〈「一带一路」教科文先行的戰略思考與資金保障〉,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36 卷第 1 期,頁 1-7。
朱琨(2008),〈從霸權主義到新帝國主義-淺析美國對外政策的戰略轉向〉,
《太平洋學報》,第 1 期。
吳征宇(2005),〈重新認識心臟地帶理論及其戰略涵義〉,《北京:現代國際
關係》,第 3 期,頁 57。
吳雪鳳(2019),〈中亞地區在歐亞大陸的地緣政治意涵:以麥金德的地緣政
治理論為核心觀〉,《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20 卷第 4 期,頁 1-11。
李永全(2015),〈歐亞經濟聯盟:理想與現實〉,《歐亞經濟》,第 3 期,頁
5-8。
杜德斌、馬亞華(2015),〈「一帶一路」:中華民族復興的地緣大戰略〉,《地
理研究》,第 34 卷第 6 期,頁 1005。
汪青松、魯明川(2018),〈「共產黨宣言」與中國共產黨使命接力〉,《江淮
論壇》,第 6 期,頁 5-10 頁。
沈明室(2019),〈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拉美國家的實踐:內涵與展望〉,
《拉丁美洲經貿季刊》,第 36 期,頁 1-17。
林廷輝(2019),〈中國「帶路倡議」形成的債務霸權之路〉,《臺灣研究國際
季刊》,第 15 卷第 2 期夏季號,頁 103-122。
林煉凱譯(2020),〈歐亞經濟聯盟之官僚結構分析〉,《歐亞研究》,第十一
期,頁 13。
林毅夫(2018),〈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一帶一路」倡議〉,《上海對外經貿
大學學報》,第 25 卷第 6 期,頁 9。
武亦文(2018),〈法國媒體對「一帶一路」倡議質疑態度分析〉,《法語國家
與地區研究》,第 4 期,頁 19-26。
柳豐華(2007),〈俄羅斯在中亞:政策的演變〉,《國際政治研究》,第 2 期,
頁 150-155。
韋宗友(2013),〈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調整及其地緣戰略影響〉,《世界經
濟與政治》,第 10 期,頁 141~143。
孫紹勇、王文餘(2017),〈「一帶一路」戰略:超越傳統地緣政治的中國邏
輯〉,《青海社會科學》,第 1 期,頁 22。
秦亞青、魏玲(2018),〈新型全球治理觀與「一帶一路」合作實踐〉,《外交
評論》,第 2 期,頁 1-14。
馬昀(2015),〈「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風險管控問題〉,《政治經濟學評論》,
第 6 卷第 4 期,頁 189-203。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規劃司(2015),〈一代一路戰略成為中國對外新名
片〉,《中國經貿導刊》,第 25 期。
張文賢(2008),〈中印關係中的地緣政治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
全與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15。
張文賢(2008),〈中印關係中的地緣政治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
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論文》,頁 26。
張立偉(2016),〈一代一路戰略背景下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基礎與挑戰〉,《改
革與戰略》,第四期。
盛世良(2015),〈歐亞經濟聯盟:理想與現實〉,《歐亞經濟》,第 3 期,頁
26-28。
陳文玲(2019),〈「一帶一路」將為人類帶來更美好的明天〉,《全球化》,第
12 期,頁 16-40。
陳玉榮(2015),〈歐亞經濟聯盟:理想與現實〉,《歐亞經濟》,第 3 期,頁
16。
傅順洪(2012),〈俄中大賽局-以上海合作組織安全議題為例〉,《青雲科技
大學中亞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3。
黃奕維(2018),〈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倡議阻力與發展〉,《展望與探索》,
第 16 卷第 12 期,頁 87-91。
黃啟臣(2003),〈絲綢之路考釋〉,《文化雜誌》,第 48 期,頁 89-95。
楊恕、王術森(2018),〈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對外功能弱化的原因分
析〉,《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第 2 期,頁 22-33。
粱双陸、粱巧玲(2015),〈一代一路新常態下如何加快夢中印緬經濟走廊建
設〉,《天府新論》,第五期。
董少華(2015),〈為新疆再添發展強勁動力-專家解讀中巴經濟走廊〉,《中
國投資》,第六期。
翟智嵩(2020),〈美國印太戰略對我國軍事安全影響之研析〉,《國立政治大
學碩士論文》,頁 25-26。
趙永祥、吳依正(2015),〈從亞投行與一帶一路看中國海外經濟版圖擴張與
對臺灣經濟發展之影響〉,《全球管理與經濟》,第 11 卷第 2 期,頁
99-112。
劉再起、王蔓莉(2016),〈「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研究-以話
語權和話語體系為視角〉,《學習與實踐》,第 4 期,頁 68-74。
蔡志銓、樊兆善(2015),〈中共推動「一帶一路」的戰略意涵〉,《國防雜誌》,第三十卷第六期,頁 29-58。
蔡東杰、秦偉騰(2018),〈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對中亞之影響:從地緣
政治觀點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六十二期,頁 57-63。
蔣復華(2016),〈從「一帶一路」戰略探討中共地緣政治所面臨的挑戰〉,《海
軍學術雙月刊》,第 50 卷第 5 期,頁 41-44。
盧偉等(2017),〈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的主要任務及推薦策略〉,《經
濟縱橫》,第 2 期。
賴怡忠,〈美國重返亞洲政策與臺灣的戰略價值〉,《2014 美國重返亞洲與亞
太區域安全研討會》,頁 1。
蘇浩(2004),〈地緣重心與世界政治的支點〉,《現代國際關係》,第 4 期,
頁 56。
張瀟(2017),〈「一帶一路」戰略下文化交流實現路徑探微〉,《新西部》,下
旬刊,頁 41-42。
董鎖成、程昊、郭鵬、李富佳、李宇、李澤紅、張曉曉(2016),〈「一帶一
路」交通運輸業格局及對策〉,《中國科學院院刊》,第 6 期,頁 663-670。
盧屏淵(2020),〈檢討中共帶路倡議(2013-2019):守勢新古典現實主義的
觀點〉,《國防大學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論文》,頁5。
鍾實(2017),〈「一帶一路」需要文化共鳴〉,《經濟》,第 16 期,頁 20-21。
刑光遠、汪應洛(2016),〈「一带一路」教科文先行的戰略思考與資金保障〉,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36 卷第 1 期,頁 1-7。
陳文玲(2019),〈「一帶一路」將為人類帶來更美好的明天〉,《全球化》,第
12 期,頁 16-40。
張鵬飛(2018),《「一帶一路」沿線亞洲國家基礎設施先行研究-基于區域公
共產品供給理論》,上海:上海社會科學研究生博士論文集,頁 133-140。
孫力(2020),《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合作高質量發展》,〈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報
告 2020〉,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 73。
朱曉中(2017),〈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應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示範區〉,
《「一帶一路」藍皮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 142-154。
盧信吉(2018),〈美國亞太戰略轉型:印太戰略之下一步〉,《歐亞研究》,
第 4 期,頁 111-119。
游智偉(2020),〈帶路倡議下的中國戰略布局:國企投資種類與地理分佈〉,
《歐亞研究》,第 13 期,頁 43-52。
孫國祥(2018),〈中俄戰略協作之發展與未來展望〉,《歐亞研究》,第 4 期,
頁 99-109。
郭武平(2018),〈中國大陸「一帶一路」面臨接二連三的挑戰〉,《展望與探
索》,第 18 卷第 7 期,頁 1-8。
張亞中(2002),〈中共的強權之路:地緣政治與全球化的挑戰〉,《遠景季刊》,第 3 卷第 2 期,頁 1-40。
陳育正(2019),〈當前中俄關係發展與觀察〉,《戰略安全研析》,第 158 期,頁 16-27。
董慧明(2019),〈從第二屆「一帶一路」峰會探析中美兩強的國家戰略較勁〉,
《戰略安全研析》,第 158 期,頁 59-69。
陳文彬(2019),〈美國印太戰略在區域整合中的機遇與挑戰〉,《戰略安全研
析》,第 158 期,頁 28-37。
蘇宥寧(2019),〈中共運作「中國-東協博覽會」的戰略意涵〉,《戰略安全
研析》,第 158 期,頁 79-90。
郁瑞麟(2019),〈美中南海爭雄:一場規則制定者與修正主義者之爭〉,《戰
略安全研析》,第 158 期,頁 38-49。
李瓊莉(2019),〈東協對印太戰略的回應〉,《戰略安全研析》,第 158 期,
頁 7-15。
張心怡(2019),〈2019 年 G20 大阪高峰會前後美中貿易戰發展的觀察〉,《戰
略安全研析》,第 158 期,頁 70-78。
楊三億(2017),〈歐洲中小型國家安全政策:策略選擇與轉型〉,《問題與研
究》,第 56 卷第 2 期,頁 31-58。
参、網路、報紙資料
〈「一帶一路」境外經貿合作區 4/20 巴基斯坦海爾•魯巴經濟區〉,《香港中
華出入口商會》(2021/12/10 瀏覽),https://www.hkciea.org.hk/?p=17959.
〈一帶一路中國的跨洲經濟版圖現在走到哪了?〉,《公視新聞專題》
(2022/3/28 瀏覽),https://news.pts.org.tw/curation/43.
〈一帶一路再踢鐵板?大馬新總理:中資鐵路重談〉,《自由時報新聞網》
(2022/4/18 瀏覽),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439015.
〈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亮相,張高麗王滬寧汪洋等與會〉,《澎湃新聞》
(2022/4/10 瀏覽),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00040.
〈一帶一路頻受阻如何殺出重圍?〉,《世界日報》(2022/4/6 瀏覽),
https://www.pressreader.com/usa/world-journal-new-york/20180717/28592
4568343626.
〈又有一位中國人當上了國際組織高官〉,《中國新聞網》(2022/4/16 瀏覽),
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17/06-10/8247054.shtml.
〈上合組織成員國主管機關舉行「帕比-反恐-2021」聯合反恐演習中方反恐
執法力量首次實警實槍實彈出境參加演習〉,《人民網》(2022/3/21 瀏
覽),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21/1005/c64387-32245755.html.
〈上海合作組織中國俄羅斯聯手抗衡美國重要機制的歷史和現狀〉,《BBC
中文網》(2022/3/21 瀏覽),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8596692.
〈中企承建斯里蘭卡機楊跑道變擴建項目開工〉,《人民網》(2019/3/5 瀏覽)
http://ccnews.people.com.cn/BIG5/n1/2017/0109/c141677-29008528.html.
〈中俄簽署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21 年 10 月
22 日瀏覽),
https://www.mfa.gov.cn/web/ziliao_674904/tytj_674911/tyfg_674913/.
〈中俄關係大事回顧〉,《新華網》(2022/3/21 瀏覽),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5-05/08/c_1115225783.htm.
〈中國-中南半島國際經濟走廊將普惠沿線國家〉,《國際日報》(2022/1/14
瀏覽),http://www.chinesetoday.com/big/article/1042980.
〈中國的非洲戰略〉,《香港貿易發展局經貿研究》(2022/1/25 瀏覽),
https://research.hktdc.com/tc/article/NDY0OTEwNTU4.
〈中國連續 12 年穩居俄羅斯第一大交易夥伴國-中俄經貿合作成果豐碩〉,
《新浪財經網》(2022/3/18 瀏覽),
https://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22-02-09/doc-ikyakumy4916614.s
html.
〈中緬國際大通道大理至臨滄鐵路建成通車〉,《人民網》(2020/3/18 瀏覽),
http://yn.people.com.cn/BIG5/n2/2020/1230/c378439-34503945.html.
〈王赫:「一帶一路」難逃失敗的命運〉,《大紀元》(2022/4/18 瀏覽),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1/2/26/n12776415.htm.
〈地緣政治學重返國際舞台,向新地緣政治學發展〉,《每日頭條》(2021/10/12
日瀏覽),https://kknews.cc/zh-tw/other/zp26ee3.html.
〈地緣政治學重返國際舞台,向新地緣政治學發展〉,《每日頭條》(2021/10/12
瀏覽),https://kknews.cc/zh-tw/other/zp26ee3.html.
〈地緣學說之-麥金德的陸權論〉,《每日頭條》(2021 年 10 月 22 日瀏覽),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33yy443.html.
〈李希光:如何理解「一帶一路」?〉《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瀏覽日
期 2022/1/21),
https://www.foundation.citic/icms/null/null/ns:LHQ6LGY6LGM6MmM5N
DkzOWQ1MTYxNzZlZDAxNTIxMDgyNTE4ODAxYTYscDosYTosbTo
=/show.vsml.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俄反擊歐美金融制裁,天然氣出口改用盧布結算有何
影響〉,《BBC 中文網》(2022/3/24 瀏覽),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business-60860487.
〈海權和陸權,哪個更重要?〉,《每日頭條》(2021/12/12 日瀏覽),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onnaen6.html.
〈國防部:「和平使命-2021」聯演亮點紛呈〉,《人民網》(2022/3/21 瀏覽),
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n1/2021/0930/c1011-32243948.html.
〈專訪盧鋒:世界須要中國引領的「全球化」〉,《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
(2021/12/18 瀏覽),
https://www.bimba.pku.edu.cn/wm/xwzx/jsasd/lf/427831.htm.
〈推動構建更加緊密的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習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
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解讀〉,《新華每日電訊》
(2022/2/18 瀏覽),
http://www.news.cn/mrdx/2021-09/18/c_1310195924.htm.
〈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人民網》(檢
索日期 2022/3/3),
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19/0426/c64094-31052479.html.
〈萊希:上合組織啟動接收伊朗為成員國的程序是伊「外交成就」〉,《人民
網》(2022/1/14),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1/0920/c1002-32231963.html.
〈超 1400 億美元!中俄貿易曬出最佳年度成績單〉,《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
院新聞辦公室》(2022/3/2 瀏覽)
http://www.scio.gov.cn/m/31773/35507/35510/Document/1719007/171900
7.htm.
〈想要富,先修路〉,《人民網》(瀏覽日期 2022/1/17)
http://rmfp.people.com.cn/BIG5/n1/2020/1224/c406725-31977545.html.
〈瑞麥地產: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工程正式開工,前往馬來更方便了〉,《每
日頭條》(2020/3/18 瀏覽),https://kknews.cc/zh-tw/house/eaz928z.html.
〈當絲綢之路經濟帶遇到歐亞經濟聯盟〉,《新華財金社》(2022/3/11 瀏覽),
https://beltandroad.hktdc.com/tc/insights/dangsichouzhilujingjidaiyudaoouy
ajingjilianmeng.
〈躲在樹後的大象再也藏不住了〉,《新浪新聞中心》(2022/3/6 瀏覽),
https://news.sina.cn/sa/2013-03-04/detail-ikmxzfmk1847471.d.html.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國家教育研究院》(2021/11/08 瀏覽),
https://www.naer.edu.tw/PageMenu?fid=45.
〈蒙內鐵路:通向美好未來(一帶一路 5 年)〉,《人民網》(2021/11/30 瀏覽),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8/0813/c1002-30223878.html.
〈數說上合組織安全合作起步上合反恐合作成果突出〉,《央視網》(2022/3/21
瀏覽),
https://news.cctv.com/2021/06/15/ARTIhqi6hF8JD33IafBLqB0Z210615.sh
tml.
〈總理訪印: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值得期待〉,《新京報電子報》(2020/2/10 瀏
覽),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3-05/21/content_434148.htm?div=-1.
Geoff de Freitas,〈受惠「一帶一路」巨額投資斯里蘭卡邁向新紀元〉,《香港
貿易發展局》(2021/11/31 瀏覽),
https://beltandroad.hktdc.com/sc/insights/sri-lanka-hails-dawn-new-chapter
-wake-huge-bri-investment.
Mr. Zeng Ren,〈老撾人民的憧憬:中老鐵路帶走貧窮〉,《中國建設新聞網》
(2019/3/5 瀏覽),http://www.chinajsb.cn/html/201812/17/827.html.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
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2021/12/12
日瀏覽),http://www.gov.cn/zhengce/index.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外交部、商務部,〈推動共建絲綢之
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國政府網》
(2021/2/4 瀏覽),http://www.gov.cn/zhengce/index.htm.
朱加樟,〈日媒:中日或在泰國合作鋪設鐵路 成首個兩國「一帶一路」項目〉,
《即時中國》(2022/4/25 瀏覽),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4%B8%AD%E5%9
C%8B/213602/%E6%97%A5%E5%AA%92-%E4%B8%AD%E6%97%A5
%E6%88%96%E5%9C%A8%E6%B3%B0%E5%9C%8B%E5%90%88%
E4%BD%9C%E9%8B%AA%E8%A8%AD%E9%90%B5%E8%B7%AF-
%E6%88%90%E9%A6%96%E5%80%8B%E5%85%A9%E5%9C%8B-%
E4%B8%80%E5%B8%B6%E4%B8%80%E8%B7%AF-%E9%A0%85%E
7%9B%AE.
吳仁傑,〈中共中央新一屆領導小組及委員會近期會議情形觀察〉,《中共雜
誌社》(2022/4/25 瀏覽),
https://ws.mac.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Mjk1L2
NrZmlsZS8xMjhkNzFhMC0yMjgzLTRjNDktOTQ0Yy1iYTNkNzQ2ZTU
zYWQucGRm&n=5LiA44CB5Lit5YWx5Lit5aSu5paw5LiA5bGG6aCY5b
CO5bCP57WE5Y%2BK5aeU5ZOh5pyD6L%2BR5pyf5pyD6K2w5oOF5b
2i6KeA5a%2BfLnBkZg%3D%3D.
宋志輝,〈共建一帶一路的典範: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成果豐碩〉,《中國軍網》
(2022/4/10 瀏覽),
http://www.81.cn/big5/ss/2022-03/21/content_10142097.htm.
李沐陽,〈中共蠶食國際組織試圖改變規則〉,《大紀元》(2022/4/10 瀏覽),
https://www.epochtimes.com/b5/18/11/21/n10866682.htm.
候永志、劉培林、何建武,〈與中東歐國家「一帶一路」合作的挑戰、潛力
及政策建議〉,《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2022/4/18 瀏覽),
https://www.drc.gov.cn/DocView.aspx?chnid=386&leafid=1339&docid=28
95259.
袁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人民網》(2021/10/5 瀏覽),
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21/1211/c64094-32305295.html.
張燕玲,〈「一帶一路」、「五通」目標的實理策略〉,《人民網》(2021/10/9 瀏覽),
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1/2017/0818/c83859-29478887.html.
梁東屏,〈馬來西亞重啟東海岸鐵路計畫〉,《方格子》(2020/3/18 瀏覽),
https://vocus.cc/article/5cbd10fcfd89780001dc6083.
曾依璿,〈中國人領導多個國際組織法媒分析戰略意圖〉,《中央社》(2022/4/10瀏覽),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6280288.aspx.
黃以樂,〈大馬新政檢視「一帶一路」旗艦工程:東海岸鐵路〉,《南洋誌》
(2019/3/4 日瀏覽),
https://aseanplusjournal.com/2018/05/30/asean20180530/.
溫芳宜,〈中國大陸「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對我國經貿之影響與因應〉,《中
華經濟研究院》(2020/3/18 日瀏覽)
https://www.cier.edu.tw/publish/projects/detail/3229.
廖漢原,〈印尼一帶一路指標雅萬高鐵投資徵地牛步〉,《中央通訊社》
(2019/10/17 瀏覽),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1807070218.aspx.
劉中華、李志偉、裴廣江、王云松、吕强,〈中肯攜手創造東非鐵路「新時
速行走一帶一路」〉,《人民網》(2019/3/4 瀏覽),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8/0606/c1002-30037637.html.
劉得倉,〈一帶一路泰國卡關 泰中鐵路進度緩〉,《中央社》(2019/4/25 瀏覽),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1807150096.aspx.
戴冠春,〈「一帶一路」海外投資項目中的問題及應對〉,《中國法學網》,第
2 期,2016 年,(2020/02/18 瀏覽),https://cebbank.pkulaw.com/qikan/9e2c61aa3a9aba26f8b604bb1a362a27bd
fb.html.
王彩娜,〈新亞歐大陸橋共享通道經濟〉,《中國經濟時報》,2017 年 4 月 26
日,第 7 版。
習近平,〈弘揚絲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在中華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及會議開
幕式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 年 6 月 5 日,版 2。
〈習近平和拉赫蒙總統共同出席中塔電力和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合作項目
開工儀式〉,《人民日報》,2014 年 9 月 14 日,版 1。
〈美中較勁 白俄總統:下一個「劃分世界」戰場在這裡!〉,《自由時報》
(2022/7/6 日瀏覽),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982301.
英文部分
壹、專書論文
Cohen Saul Bernard(2009), Geopolitics: the Geograph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New York: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press.
Grygie Jakub J.(2006), Great Powers and Geographical Change .Maryland: The John Hopkins Press.
Kennedy Paul(1987),The Rise and Fall of Great Power.New York:Random
House.
Macedo, Straw(1990), Liberal Virtue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Matznetter Josef(1977),Politische Geographi. Germany: 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
Saul Cohen(1973), Geography and Politics in a World Divid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Young Oran R.(1982), Regime Dynamics: The Rise and Fall of International
Regimes.Published By: The MIT Press.
貳、期刊論文
Cecilia Joy-Pérez, Derek Scissors“Be Wary of Spending on the Belt and
Road,”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November 2018 ,pp.1-6.
Chan Sarah,“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mplications for China and East Asian Economies,” The Copenhagen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 35,No
2,2017,pp.66-67.
Gill Bates, Chin-hao Huang, “Assessing China’s Growing Influence in Africa ,”China Security , Vol. 3 No. 3,Summer 2007,p12.
goodman Matthew P.,“Predatory economics and the china challenge,”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11,No 6,November 11 2017,pp.1-2.
John Hurley, Scott Morris, Gailyn Portelance,“Examining the Debt Implication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rom a Policy Perspective,” CGD Policy
Paper, March 2018,pp.6-11。
Larry Diamond, “Facing Up to the Democratic Recession,”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 26, No. 1, January 2015, pp.141-155.
Pu Xiaoyu,“ One Belt, One Road: Visions and Challenges of China’s
Geoeconomic Strategy,” Mainland China Sstudies, Vol 59,No 3, September
2016,p.125.
Tekdal Veysel,“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t the crossroads of challenges
and ambitions,” The Pacific Review, Vol. 31,No. 3, October 2017,
pp.373-390.
參、官方文件
The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2019.“Levels & Trends in Child Mortality
Report 2019,”pp. 1-50.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2011/03.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miss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9,”pp. 1-77.
U.S.Department of Deffnse, 2019/06/01“Indo-Pacific Strategy Report,”p.1-55.
United Nations,2019.“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19,” p1-3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9. “World Health Statistics Overview
2019,”p.1-16.
肆、網路資料
Daniel Kliman, Rush Doshi, Kristine Lee, Zack Cooper,“Grading China's Belt
and Road,”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 April 08, 2019,(2022/4/1),
https://www.cnas.org/publications/reports/beltandroad.
Jonathan E. Hillman ,“China's Belt and Road Is Full Of Holes,”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September 04, 2018,(2022/1/19),
https://www.csis.org/analysis/chinas-belt-and-road-full-holes.
Kliman Daniel, Abigail Grace,“Power Play Addressing China's Belt and Road
Strategy,” 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 September 20, 2018,
(2022/2/18),https://s3.amazonaws.com/files.cnas.org/documents/CNASReport-Power-Play-Addressing-Chinas-Belt-and-Road-Strategy.pdf?mtime=20180920093003.
Parker Sam, Gabrielle Chefitz,“China’s Debt book Diplomacy: How China is
Turning Bad Loans into Strategic Investments,”The Diplomat, May 30 2018,
(2022/03/10),https://thediplomat.com/2018/06/chinas-debtbook-diplomacy-how-china-is-turning-bad-loans-into-strategic-investments/.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