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代江浙閨秀思想研究——以婚姻、性別、美學為範疇
作者:邱子玲
作者(外文):Tzu-Ling Chiu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研究所
指導教授:蔡振念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2
主題關鍵詞:清代閨秀江浙婚姻性別女性美學Female in Qing dynastyJiangzheMarriageGenderFemale Aesthet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明清以降女性文學創作蔚為成風,操觚染翰之閨秀燦若繁星,清代閨秀著作流傳至今者為中國歷代之最,總數多達近四千家,然而考察女性文學之學術論文,諸位前賢多以清代著名女性詩社或學術社群為主,如蕉園詩社、清溪詩社、吳中十子、隨園女弟子、碧城女弟子、抑或清代著名女詩人等為研究對象,因此本文希冀能更全面鉤沉鮮見之清代閨秀,行文方式採用主題式考察,探究閨秀文學與思想之價值。本論文以清代江浙地區為主,考察閨秀思想範疇主要以婚姻、性別、美學等三個面向為研究,第一章緒論論述研究動機、研究方法與文獻回顧;第二章考察清代江浙閨秀之時空背景,主要以地域之人文特色、家族學風之興盛、文人獎掖與閨秀自主求知為考察;第三章以探究閨秀婚姻思想為主,含括傳統婚姻禮教思想、跨越閨門藩籬、閨秀姻契牉合之休咎;第四章閨秀性別意識思想,主要考察傳統禮教之桎梏,再則論閨秀對於性別越界之反思,進而探究閨秀性別自我認同衍進之歷程;第五章清代江浙閨秀情感與美學思想,則以閨秀情緒抒發美學、閨秀行旅美學,閨秀藝術美學三面向為研究;第六章結論總結全文。
透過本論文之研究得知清代江浙閨秀因地域性、家族性以及學術社群蓬勃等因素而造就江浙閨秀燦若繁星之因,然而傳統禮教思想對於閨秀思想之桎梏,而造成于歸閨秀焚稿捐筆墨、終生苦節抑或節烈殉夫之悲悽。反之,突破藩籬、悖於傳統禮教之新潮閨秀,則矢志不字、提出反殉夫、廢纏足、興女學、辦學報等,活出自我意義,將己學貢獻於社會。江浙諸多閨秀得以隨親、隨夫宦遊、與閨友遊歷各地,其創作亦有別傳統皆居於內室之閨秀。閨秀透過詩書畫藝之才能亦得以經濟自立協助家計、藉由題畫贈答與造訪園林,皆為閨秀創作以及與閨友增進情誼之文化媒介,更顯現閨秀之美學素養。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literary creations by female gradually became more prevalent. Many female excelled in writing, especially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A total of nearly 4,000 literary works by female from the Qing dynasty are still in circulation today, outnumbersany dynasty. However, the majority of academic papers that discuss female’s writing focuses on famous female’s poetry societies or academic communities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like the Jiaoyuan Poetry Society, Qingxi Poetry Society, Ten Poets of Wuzhong, Female Disciples of Suiyuan, Female Disciples of Bicheng, or on well-known female poets. Therefore, this paper hopes to perform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female in the Qing dynasty who are seldom discussed. This study will use the thematic survey method to delve into the value of the female’s writings and though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emale writers of the Jiangzhe area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and approaches the analysis of the female’s thoughts from three aspects: marriage, gender, and aesthetics. 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the motive and method of the research and reviews the past academic literature. The second chapter examin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era that the female writerswere living in i.e., the Jiangzhe area during the Qing dynasty–centering on the human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 the growth of family learning, and the reward and promotion of the literati. The third chapter primarily discusses the thoughts that the female had, regarding marriage, the barrier of their boudoirs, and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ir marriages. The fourth chapter explores the female’s thoughts on gender, mainly examining the shackles of traditional customs, as well as their impact on gender transgression, so as to discover the progression of their gender self-identification process. In the fifth chapter, the emotional and aesthetic thoughts of female in the Jiangzhe area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is revealed from the angles of their emotional expression, travel, and art. The six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entire paper.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we get to know that there were a great number of female writers in the Jiangzhe area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due to the location, the families, and the flourishing academic communities. However, traditional customs were like shackles on the female’s thoughts, forcing them to abandon their writing upon marriage, lead overly frugal lives, or commit suicide when their husbands died. Yet, there were young ladies who broke through the barriers and turned their backs on these traditions. They did not give up on writing, campaigned against the practice of wives committing suicide when their husbands died, advocated for the abolishment of foot binding, fought for female education, and wrote journals. These female lived out their lives and used what they had learned to contribute to society. A number of female in Jiangzhe were able to travel to other areas with their relatives, spouses, or friends. The writing of these female differed from those written by female who traditionally stayed indoors. With their talent for writing and painting, female could be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and contribute to their family’s livelihood. Writing poems for paintings, gifting others with poems, and visiting gardens were cultural mediums for the female to create and deepen their friendships. These further exhibited the aesthetical accomplishments of the young ladies.
參考文獻
一、古籍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尚書正
義》,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3年,《十三經注疏》本第1冊。
〔漢〕毛公傳、鄭元箋〔唐〕孔穎達等正義〔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毛詩
正義》,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3年,《十三經注疏》本第2冊。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注疏、〔清〕阮元校勘:《儀禮注疏》,臺北:新
文豐出版公司,1993年,《十三經注疏》本第4冊。
〔漢〕公羊壽傳、何休解詁、〔唐〕徐彥疏、〔清〕阮元校勘:《春秋公羊傳注
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3年,《十三經注疏》本第7冊。
〔漢〕趙歧注、舊題〔宋〕孫奭疏、〔清〕阮元校勘:《孟子注疏》,臺北:新
文豐出版公司,1993年,《十三經注疏》本第8冊。
〔漢〕戴德撰:《大戴禮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
館,1983年。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
館,1983年。
〔唐〕杜甫著、〔清〕仇兆鱉注:《杜工部集註》,臺北:新文豐出版有限公
司,1979年。
〔唐〕白居易:《新譯白居易詩文選》,臺北:三民書局,2009年。
〔宋〕蘇軾:《蘇東坡全集》,臺北:世界書局,1996年。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
館,1983年。
〔宋〕司馬光:《家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宋〕司馬光:《書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宋〕朱熹:《二程遺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
館,1983年。
〔明〕馮夢龍:《智囊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
〔明〕陶宗儀《說郛》:《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明〕李贄:《焚書》,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
〔清〕衛泳:《悅容編》,高劍華編、沈繼光校閱《紅袖添香室叢書》,上海:
群學社,1931年。
〔清〕張廷玉主編:《明史》,《二十五史》,臺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清〕袁枚著:《隨園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
〔清〕袁枚:《隨園詩話》,收入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第3冊》,南京:江
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葉鐄:《散花庵叢語》,新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清〕俞正燮:《癸巳類稿》,新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清〕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上海:上海書店1987年。
〔清〕施淑儀輯、王英志主編:《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清代閨秀詩話
叢刊第3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12年。
〔清〕沈善寶撰、王英志主編:《名媛詩話》,收入《清代閨秀詩話叢刊第1
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12年。
〔清〕錢大昕:《潛研堂詩集續集》,臺北:商務印書館,1979年。
〔清〕陳維崧著:《婦人集》,收入《清代閨秀詩話叢刊第1冊》,南京:鳳凰
出版社,2012年。

〔清〕袁機:《袁家三妹合稿》,收入《隨園全集第7冊》,南京:江蘇古籍出
版社,1993年。
〔清〕席佩蘭:《長真閣集》,收入《清代閨秀集叢刊第18冊》,北京:北京
圖書館 出版社,2014年。
〔清〕湯瑤卿:《蓬室偶吟》,收入《清代閨秀集叢刊第19冊》,北京:北京
圖書館出版社,2014年。
〔清〕趙棻:《濾月軒》,收入《清代閨秀集叢刊第29冊》,北京:北京圖書
館出版社,2014年。
〔清〕商景蘭:《商景蘭集》,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1冊》,北京:中華
書局,2015年。
〔清〕黃媛介著:《黃媛介集》,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1冊》,北京:中
華書局,2015年。
〔清〕徐燦:《拙政園集》,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1冊》,北京:中華書
局,2015年。
〔清〕王端淑:《映然子吟紅集》,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1冊》,北京:
中華書局,2015年。
〔清〕柳如是:《戊寅草》,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1冊》,北京:中華書
局,2015年。
〔清〕徐昭華著《浣香閣遺稿》,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2冊》,北京:中
華書局,2015年。
〔清〕林以寧著:《墨莊詩鈔》,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2冊》,北京:中
華書局,2015年。
〔清〕駱綺蘭著:《聽秋軒詩集》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3冊》,北京:中
華書局,2015年。

〔清〕方芳佩著《在璞堂集》,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3冊》,北京:中華
書局,2015年。
〔清〕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3冊》,北京:中華
書局,2015年。
〔清〕錢孟鈿著:《浣青詩草》,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3冊》,北京:中
華書局,2015年。
〔清〕王采薇著:《長離閣詩詞》,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3冊》,北京:
中華書局,2015年。
〔清〕汪玉軫:《宜秋小院詩鈔》,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4冊》,北京:
中華書局,2015年。
〔清〕鮑之蕙著《清娛閣詩鈔》,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4冊》,北京:中
華書局,2015年。
〔清〕歸懋儀著《歸懋儀集》,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4冊》,北京:中華
書局,2015年。
〔清〕李含章著:《蘩香詩草》,收入《清代女性詩集萃編第4冊》,北京:中
華書局,2015年。
〔清〕陳長生著:《繪聲閣集》,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4冊》,北京:中
華書局,2015年。
〔清〕潘素心:《不櫛吟集》,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5冊》,北京:中華
書局,2015年。
〔清〕屈秉筠:《韞玉樓集》,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5冊》,北京:中華
書局,2015年。
〔清〕王貞儀:《德風亭初集》,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5冊》,北京:中
華書局,2015年。

〔清〕江珠:《江珠集》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5冊》,北京:中華書局,
2015年。
〔清〕金逸:《瘦吟樓詩稿》,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5冊》(北京:中華書
局,2015年。
〔清〕吳瓊仙:《寫韻樓詩集》,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5冊》,北京:中
華書局,2015年。
〔清〕孔璐華:《唐宋舊經樓詩稿》,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6冊》,北
京:中華書局,2015年。
〔清〕袁綬:《瑶華閣集》,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7冊》,北京:中華書
局,2015年。
〔清〕袁機:《素文女子遺稿》,收入《清代閨秀集叢刊第8冊》,北京:中華
書局,2015年。
〔清〕沈善寶:《鴻雪樓詩選初集》,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8冊》,北
京:中華書局,2015年。
〔清〕夏伊蘭:《吟紅閣詩鈔》,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8冊》,北京:中
華書局,2015年。
〔清〕單士釐:《受玆室詩鈔》,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9冊》,北京:中
華書局,2015年。
〔清〕張鑑等撰、黃愛萍點校:《阮元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1
月。
〔清〕吳藻:《喬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
〔清〕陳立:《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秋瑾:《秋瑾詩詞集》,收入《清代閨閣詩集萃編第10冊》(北京:中華
書局,2015年。

〔清〕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清〕章學誠:《丙辰劄記》,新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清〕章學誠、倉修良編:《文史通義新編新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8年。
〔清〕單士釐:《癸卯旅行記》,長沙:新華書店,1981年。
〔清〕陳端生:《再生緣與陳寅恪論再生緣》,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

二、專書

于 民:《中國美學思想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
〔加〕方秀潔、〔美〕魏愛蓮編:《跨越閨門─明清女性作家論》,北京:北京大
學出版社,2014年。
毛文芳:《物‧性別‧觀看─明末清初文化書寫新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001年。
王德威著、宋偉杰譯:《晚清小說新論——被壓抑的現代性》,臺北:麥田出版
社,2003年。
王燦芝編著:《秋瑾女俠遺集》,臺北:中華書局,1976年。
王力堅:《清代才媛文學之文化考察》,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
王純菲:《中國性別理論與女性文學批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年。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編:《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
合山究著、蕭燕婉譯註:《明清時代的女性與文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2016年。
朱傑勤:《龔定盫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李貞德主編:《中國史新論‧性別史分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事業股份
有限公司,2009年。
李 湜:《世代公卿 閨閣獨秀——女畫家陳書與錢氏家族》,臺北:石頭出版股
份有限公司,2009年。
李栩鈺:《不離不棄鴛鴦夢:文學女性與女性文學》,臺北:里仁書局,2007年。
李又寧、張玉法編:《中國婦女史論文集第一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
限公司,1992年。
吳辰伯:《江浙藏書家史略》,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
周汛、高春明:《中國服飾五千年》,香港:商務印書館,1998年。
吳燕娜編:《中國婦女與文學論文集第一集》,新北:稻鄉出版社,1999年。
汪文學:《中國古代性別與詩學研究》,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2年。
宋清秀:《清代江南使女性文學史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金 劍:《美學與文學新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林同華:《中國美學史論集》,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6年。
胡 適:《中國章回小說考證》,臺北:雲風書局,1976年。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胡文楷編著、張宏生增訂:《歷代婦女著作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
胡珠生編:《宋恕集》,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胡曉真:《新理想、舊體例與不可思議之社會:清末民初上海「傳統派」文人與
閨秀作家的轉型現象》,臺北: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0年。
胡曉明、彭國忠主編:《江南女性別集三編》合肥:黃山書社,2012年。
亞倫‧強森(Allan G.Johnson)著、成令方等譯:《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臺
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
孟悅、戴錦華合著:《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臺北:時報文
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3年。
段繼紅:《清代閨閣文學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年。
馬清福:《文壇佳秀:婦女作家群》,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7年。
范宜如、朱書萱合著:《風雅淵源—文人生活的美學》,臺北:臺灣書店,1998
年。
〔美〕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蘇:江
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
夏曉虹:《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
徐樹敏、錢岳同選:《眾香詞》,臺北:富之江出版社,1997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臺北:富之江出版社,1997年。
徐雁平:《清代文學世家姻親譜系》,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
張妙清、葉漢明、郭佩蘭合編:《性別學與婦女研究─華人社會的探索》,新北:
稻香出版社,1997年。
張 研:《清代經濟簡史》,臺北:雲龍出版社,2002年。
張宏生編《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張樹棟、龐多益、鄭如斯等著:《中國書院史》,臺北:印刷傳播興才文教基金
會,2005年。
陳慧馨:《多元觀點下清代法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
陳寅恪:《陳寅恪先生文集一》,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陳玉蘭著:《清代嘉道時期江南寒士詩群與閨閣詩侶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
社,2004年。
陳望衡:《中國古典美學二十一講》,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
陳秀端:《文化與性別─趙淑俠的書寫維度》,臺北:致出版,2019年。
陳洪、喬以鋼等著:《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的性別審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
社,2009年。
康正果:《風騷與豔情─中國古典詩詞的女性研究》,臺北:釀出版,2016年。
梁乙真:《清代婦女文學史》,臺北:中華書局,1979年。
曼素恩著、楊雅婷譯:《蘭閨寶錄─晚明至盛清時的中國婦女》,新北:左岸文
化,2005年。
曾祖蔭:《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焦 傑:《性別視角下的《易》、《禮》、《詩》婦女觀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出版社,2011年。
游鑑明主編:《中國婦女史論集第九集》,新北:稻香出版社,2011年。
游鑑明主編:《中國婦女史論集第十集》,新北:稻香出版社,2013年。
游鑑明主編:《中國婦女史論集第十一集》,新北:稻香出版社,2014年。
游鑑明主編:《中國婦女史論集第十二集》,新北:稻香出版社,2017年。
黃士龍:《中國服飾史略》,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
黃儀冠:《晚明至盛清女性題畫詩研究─以閱讀社群及其自我呈現為主》,新北:
花木蘭出版社,2009年。
黃嫣梨:《巾幗何讓鬚眉─中國婦女史研究論集》,香港:中華書局,2011年。
黃嫣梨:《清代四大詞人—轉型中的清代知識女性》,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002年。
葉 朗:《中國美學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趙雪沛:《清中葉浙江女詞人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
劉人鵬:《近代中國女權論述》,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2月。
劉思謙、屈雅君等著:《性別研究:理論背景與文學文化闡釋》,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0年。
劉又瑄:《一位近代女性啟蒙者的身影:單士釐(1858-1945)作品研究》,新北:花
木蘭文化出版社,2011年。
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與清初四朝關於女性才與德之比論〉,香港:東方文
化,1988年。
劉詠聰:《德才色權─中國古代女性‧清代前期關於女性應否有「才」之討論》,
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劉詠聰主編:《中國婦女傳記辭典:清代卷》,雪梨:悉尼大學出版社,2010年
鄧洪波:《中國書院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新北:稻香出版社,1979年。
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新北:稻香出版社,1991年。
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第三集》,新北:稻香出版社,1993年。
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第四集》,新北:稻香出版社,1995年。
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第五集》,新北:稻香出版社,2001年。
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第六集》,新北:稻香出版社,2004年。
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第七集》,新北:稻香出版社,2006年。
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第八集》,新北:稻香出版社,2008年。
錢念生等撰:《湘繭合藳》,收入《哈佛燕京圖書館文獻叢刊第四種美國哈佛大
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明清婦女著述彙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9年。
蕭亞男主編:《清代閨秀集叢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年。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0年。
薛海燕:《近代女性文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顏崑陽:《詮釋的多向視域─中國古典美學與文學新論批評系論》,臺北:臺灣學
生書局有限公司,2016年。
羅中峯:《中國傳統文人審美生活方式之研究》,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
羅秀美:《從秋瑾到蔡珠兒-近現代知識女性的文學表現》,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
限公司,2010年。

三、期刊論文
毛文芳:〈一個清代閨閣的視角--顧太清(1799-1877)畫像題詠析論〉,《文與
哲》第8期,2006年6月,頁417-474。
毛文芳:〈書寫才女-清初煙水散人《女才子書》探論〉,《漢學研究》第25
卷2期 ,2007年12月,頁211-244。
王愛榮:〈論《詞選》編撰者「毗陵二張」詞風之異〉,《山西師大學報》(社會
科學版),第38卷,第5期,2011年9月,頁99-102。
朱胡彬夏:〈基礎之基礎〉,收入《婦女雜誌》,第2卷,第8號(期),1916
年,頁10。
李祥林:〈男權語境中的女權意識——戲曲中的「女扮男裝」題材透視〉,《四
川戲劇》第3期,1997年5月,頁9-12。
胡曉真:〈「皇清盛世」與名媛閫道-評介Susan Mann: Precious Records: Women in China''s Long Eighteenth Century〉,《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 6期,1998年8月,頁247 - 258。
胡曉真:〈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杏壇與文壇-清末民初女性在傳統與現代抉擇情
境下的教育與文學志業〉,《近代婦女史研究》第15期,2007年10
月,頁35-75。
高彥頤:〈論明末清初婦女的生活空間〉,《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3期
1995年8月,頁21-50。
高禎臨:〈從閨房、書齋,走進歷史:吳藻《喬影》的空間隱喻、物質象徵與行
為意義〉,《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第43 期,2018 年 12
月,頁93-94。
段繼紅、高劍華:〈清代才女結社拜師風氣及女性意識的覺醒〉,《天津師範大
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8年5月,頁35-38。
孫康宜:〈性別的困惑-從傳統讀者閱讀情詩的偏見說起〉,《近代中國婦女史
研究》第6期,1998年8月,頁109-118。
孫康宜:〈明清文人的經典論和女性觀〉,《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2月,
頁206-211。
馬 昕:〈清代女性詩人的歷史歌詠與性別意識〉,《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
學版)》第2期,2019年3月,頁138-146。
陳 節:〈從女扮男裝故事看傳統性別意識對作家的影響〉,《福建師範大學學
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4年7月,頁65-69。
程 杰:〈蘇州鄧尉「香雪海」研究─中國古代梅花名勝叢考之一〉,《蘇州大
學學報》第3期,2006年5月,頁97-104。
黃 惲:〈消失的虎丘:塔影園〉,《蘇州雜志》,2017年3月,頁65-66。
蔡祝青:〈「明清文人的性別觀─紅顏篇「紅顏」與「薄命」之間的父權論
述〉,《婦女與性別研究通訊》第62期,2002年3月,頁23-26。
彭婉蕙:〈從《名媛詩話》論沈善寶之「家國關懷」與「閨閣情懷」〉,《中極
學刊》,2005年12月,頁43-61。
劉明坤:〈清代雲南晉寧州李因培科舉家族詩歌研究〉,《文山學院學報》,第
28卷第2期,2015年4月,頁74-78。
鮑震培:〈真實與想像——中國古代易裝文化的嬗變與文學表現〉,《南開學
報》第2期,2001年4月,頁68-80。
鍾慧玲:〈吳藻作品中的自我形象〉,《東海學報》第37:1期,1996年7
月,頁107-128。
鍾慧玲:〈陳文述與碧城仙館女弟子的文學活動〉,《東海中文學報》,2001
年7月,頁151-182。
鍾慧玲:〈期待、家族傳承與自我呈現-清代女作家課訓詩的探討〉,《東海中
文學報》第15期,2003年7月,頁177 - 204。
鍾慧玲:〈清代女作家沈善寶年譜前篇〉,收入《東海中文學報》,2007年7
月,頁195-238。
鍾慧玲:〈《西泠閨詠》中的女性群像〉,《東海中文學報》第 17期 ,2005
年7月,頁61–91。
羅秀美:〈流動的風景與凝視的文本-談單士釐(1856-1943)的旅行散文以及她對
女性文學的傳播與接受〉,《淡江中文學報》第15期,2006年12
月, 頁41-94。
羅秀美:〈游移的身體•重層的鏡像-由秋瑾的藝文生命觀看其身分認同問
題〉,《興大中文學報》第26期,2009年12月,頁133–161。
羅秀美:〈自我、空間與文化主體的流動/認同-以女詞人呂碧城(1883-1943)
的散文為範圍〉,《興大中文學報》第32期, 2012年12 月,頁163 -
210。

四、網路資源:

明清婦女著作資料庫 https://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chinese/index.php

五、學位論文
丁小明:《清代江南藝文家族研究》(蘇州:蘇州大學文學院博士論文,2010
年)。
王酈玉:《明清女性的文學批評》(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論文,
2015年)。
王怡云:《女性作為作者:從詩歌史的角度重看清代女詩人》(臺南:國立成功大
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3年) 。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5年) 。
呂佩珊:《梁蘭漪及其《畹香樓詩稿》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
士論文,2016年) 。
吳智琪:《徐燦及其作品研究》(臺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
年) 。
吳麗真:《徐媛《絡緯吟》研究》(臺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8年) 。
吳 瓊:《明末清初的文學嬗變》(上海: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博士論
文,2012年)。
吳宇娟:《從閨閣才女到救國女傑─晚清三部女作家小說研究》(臺中:私立東海
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6年) 。
李雅婷:《家學建構與傳承對清代才女文學的影響—— 以錢塘袁氏女性文學為中
心探討》(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李佩蓉:《吾家有女─明清「女兒」書寫及其展衍》(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
學系博士論文,2018年)。
李凱旋:《《再生緣》系列閨閣彈詞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論
文,2014年)。
林小涵:《吳中女詩人的詩情與詩學──清溪吟社研究》(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
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
林妤秦:《駱綺蘭及其作品研究》(臺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10年) 。
林 琳:《明末清初女性傳統規訓藩籬中的反叛—以《紅樓夢》女性敘事為藍本
的研究》(桃園:私立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9年)。
林容榆:《袁枚隨園詩話中的女性群像研究》(臺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
士論文,2010年) 。
高月娟:《柳如是及其《戊寅草》研究》(臺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
文,2001年) 。
高雅婷:《明末清初女遺民詩人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
文,2011年) 。
施幸汝:《隨園女弟子研究―清代女詩人群體的初步探討》(臺北:淡江大學中國
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
徐燕婷:《清代錢塘閨閣詞人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
文,2007年)。
張元懷:《清乾嘉閨閣社群詩作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
論文,2009年) 。
張思揚:《《再生緣》思想研究》(濟南: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14
年)。
黃儀冠:《晚明至盛清女性題畫詩研究-以閱讀社群及其自我呈現為主》(國立政
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 。
賈 慧:《清代杭州女詩人研究─以《國朝杭郡詩輯》系列為中心》(杭州:浙江
大學人文學院碩士論文2011年)。
彭貴琳:《席佩蘭《長真閣集》研究》(臺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
文,2004年) 。
簡誌宏:《孫雲鳳及其《湘筠館遺稾》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
士論文,2016年) 。
劉軍華:《明清女性作家戲曲創作研究》(西安: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論文,
2007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