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李商隱與其詩情新探
作者:陳立新
作者(外文):CHEN, LI-XIN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黃啟方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2
主題關鍵詞:李商隱詩知人論世以意逆志悼亡心理行為Li Shangyin's poetryZhenren LunshiYiyi NizhiMourning the Death's Mental Behavio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本文以「知人論世」融合「以意逆志」之方法研究李商隱詩歌。相較過往學者提出「知人論世」之方法,僅止於詩人背景、生平之「論世」,並未深入、通盤地考量各方面之因素與影響,本文擴展「知人論世」之範圍,涵蓋「文本意涵」、「歷史背景」、「仕途薪俸」、「民俗風情」以及「行為心理」。所謂「文本意涵」,除分析文本內涵、字詞意義外,亦深入探究文本內所含故事背後之意義,瞭解典故意涵,以及作者寫作習慣等,超越字面意義之深度面,以真正地瞭解詩作文本之真意。而「歷史背景」及「仕途薪俸」,則涵蓋歷史、經濟與政治面,透過唐代職官制度、幕僚與京官之薪俸差異,瞭解歷史背景與經濟互相關連之內涵。「民俗風情」是瞭解唐朝當時之風俗民情、地理環境。最後,以觀察人性行為之「行為心理學」,融入心理行為層面,參透李商隱詩作思維與詩意。
通過上述之方法,本文論證李商隱一生仕途並非不濟,沒有所謂被排擠、打壓而沈淪幕府令其「身世淒涼」之況。任職幕府,很可能是經濟因素之自願選擇。再,本文經由分析被認定為女冠情愛相關之經典詩作〈聖女祠〉三首,及〈碧城三首〉之詩歌,論證李商隱與女冠並無刻骨銘心之愛情生活。結論出在箋解李商隱之隱晦詩,不應先入為主地認定、附會詩作必然是與李商隱仕途不濟,或與難言之女冠情愛相關,如此方可開始去找出李商隱在詩歌中之「志」。同樣地,本文重新箋解李商隱其他詩歌,有〈錦瑟〉,〈無題二首〉(昨夜星辰、聞道閶門),〈無題二首〉(鳳尾香羅、重幃深下)及〈中元作〉。
This dissertation studies Li Shangyin's poetry with the method of Zhenren Lunshi (understanding or criticizing an author by comprehending the author's background and time) combined with Yiyi Nizhi (applying an author's intention to infer the author's will). Compared with the method proposed by scholars in the past, it is only limited to the poet's background and life. It did not thoroughly and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the factors and influences of various aspects. This dissertation expands the scope of Lunshi (the author's background and time). It covers "textual meaning,"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ficial position and income," "folk customs," and "behavioral psychology ."The so-called "textual meaning" not only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ext and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but also profoundly explores the meaning behind the stories contained in the text, understands the intentional connotation of the allusions, and the author's writing habits, and so on, beyond the depth of the literal meaning, to truly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official positions and income" cover the historic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spects. Through the Tang Dynasty's official system and the incom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aff of shogunates and Central Government officials, we can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he economy. "Folk customs" is to understand the customs, culture,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the Tang Dynasty. Finally, by observing clinical psychology, we can penetrate the thinking and Li Shangyin’s psychological state, thus impacting his poetry.
Through the method mentioned above, this dissertation proves that Li Shangyin's career was typical and that there was no such thing as a "desolate life experience" caused by being excluded and suppressed, thus ending up in the shogunates. Instead, Li's tenures in a series of shogunates were probably his voluntary choice of economic factors. Furthermore, this study thoroughly analyzes the three classic poems Holy Maiden Temple and Three Poems in Bicheng, which many scholars previously and falsely identified as classics of showing Li's love stories with female Taoists.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proves otherwise that Li Shangyin and the female Taoists indeed did not have an extraordinary love life. This dissertation effectively concludes that in interpreting Li Shangyin's obscure poems, it should not be preconceived that the lyrics must be related to Li Shangyin's poor career or unspeakable love for the female Taoist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begin to find Li Shangyin's "true will" in his poetry. Similarly, this study reinterprets Li Shangyin's other poems, including Jinse, Untitled Two Poems (Zouye Xingchen, Wen Dao Changmen), and Untitled Two Poem (Fengwei Xiangluo, Chongwei Shenxia), and A Poems at Zhongyuan Festival.
一、傳統文獻
(一)古籍
(唐)李商隱著;(清)馮浩注 《李義山詩文全集》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
(唐)李商隱著;周振甫選注 《李商隱選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年7月
(唐)李商隱著;(清)馮浩注;王步高;劉林輯校匯評 《李商隱全集》 珠海 珠海出版社 2002年1月
(唐)李商隱註;(清)馮浩箋 《玉谿生詩箋注》 臺北 中華書局 1965年
(唐)李商隱著;(清)馮浩箋注;蔣凡點校 《玉谿生詩集箋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2月
(唐)李商隱著;(清)馮浩詳注;錢振倫;錢振常箋注 《樊南文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年4月 
(清)紀昀 《玉溪生詩說》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71年
(唐)李商隱著;(清)朱鶴齡箋注;(清)程夢星刪補 《李義山詩集箋注》 臺北 廣文書局 2014年3月
(清)錢龍惕 《玉谿生詩箋》敘 收於《李商隱詩歌集解》 臺北 洪業出版社 1992年10月
(戰國)呂不韋編;陳奇猷校釋 《吕氏春秋新校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戰國)阮籍著;李志鈞;季昌華;柴玉英;彭大華校點 《阮籍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5月
(戰國)屈原 《楚辭》 臺北 臺灣古籍出版社 1996年11月
(戰國)公羊高著;劉尚慈譯注 《春秋公羊傳譯注》 北京 中華書局 2010年5月 
(漢)司馬遷著;(南朝宋)裴駰集解 《史記》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10年9月
(漢)東方朔 《海內十洲記》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65年
(漢)范勝之 《范勝之書》 鄭州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3~1995年
(漢)班固 《漢書》 北京 中華書局 1962年6月
(漢)班固 《漢武故事》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65年
(漢)郭憲 《漢武帝別國洞冥記》 上海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2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 《孟子注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9年 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本
(漢)劉安編;陳廣忠注 《淮南子釋注》 長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0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 《禮記正義》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9年10月
(西漢)劉向 《新譯列仙傳》 臺北 三民書局 2004年10月
(西漢)劉向著;王叔岷箋 《列仙傳校箋》 北京 中華書局 2007年6月
(西漢)劉向 《說苑》 臺北 臺灣古籍出版社 1996年7月
(魏)王弼注;樓宇烈校釋 《老子道德經校釋》 北京 中華書局 2008年12月
(晉)王嘉 《拾遺記》 臺北 木鐸出版社 1982年2月 
(晉)周處撰 《粟香室叢書‧陽羨風土記》 光緒甲午江陰金氏補校覆刊 
(晉)郭璞 《山海經》 安徽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9年1月
(晉)陶淵明 《陶淵明全集》 臺北 商周出版 2019年8月
(晉)陶淵明著;袁行霈箋注 《陶淵明集箋注》 北京 中華書局 2018年1月
(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陳乃乾校點 《三國志‧蜀書‧關羽傳》 北京 中華書局 1959年
(晉)葛洪著;楊明照校箋 《抱朴子外篇校箋下》 北京 中華書局 1991年12月
(劉宋)范曄著;(唐)李賢注;(梁)劉昭注補 《後漢書》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10年9月
(南朝宋)鮑照著;錢仲聯增補集說校 《鮑參軍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南朝宋)劉敬叔 《異苑》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65年
(南朝宋)劉義慶著;(南朝梁)劉孝、余嘉錫箋疏 《世說新語箋疏.言語第二》 北京 中華書局 1983年8月
(南朝齊)謝朓著;曹融南校註 《謝宣城集校註》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12月
(南朝梁)宗懍著;守屋美都雄譯注;布目潮渢;中村裕一補訂 《荊楚歲時記》 東京 平凡社 1978年
(南朝梁)陶弘景著;趙益點校 《真誥》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年 
(南朝梁)陶弘景 《真誥》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
(南朝梁)劉勰 《文心雕龍》 臺北 世界書局 2009年9月 
(南朝梁)劉勰著;詹鍈編 《文心雕龍義證》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8月
(南朝梁)蕭統著;周啟成等注譯 《新譯昭明文選》 臺北 三民書局 2007年11月
(南朝陳)徐陵編;(清)吳兆宜注;程琰刪補 《玉臺新詠箋注》 北京 中華書局 1985年6月 
(朝鮮)金萬重 《九雲夢》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年3月 
(唐)王績著;金榮華 校注 《王績詩文集校注》 臺北 新文豐出版 1998年6月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箋校 《白居易集箋校》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12月
(唐)白居易 《白香山詩集》 臺北 中華印行 1965年
(唐)杜甫著;(清)仇兆鰲注 《杜詩詳注》 北京 中華書局 2015年5月
(唐)杜佑撰 《通典》 北京 中華書局 1988年
(唐)杜牧著;(清)紀昀纂 《樊川集》 臺北 世界書局 1986年 收於《四庫全書薈要》
(唐)杜牧著;吳在慶校注 《杜牧集繫年校注》 北京 中華書局 2008年10月 
(唐)李林甫 《唐六典》 北京 中華書局 1992年
(唐)李益著;王亦軍、裴豫敏編注 《李益集注》 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 1989年
(唐)宋之問;(唐)王績;(唐)皇甫冉 《東皐子集》 臺北 臺北商務印書館 1966年
(唐)柳宗元 《柳宗元集》 北京 中華書局 1979年10月 卷29
(唐)柳宗元 《柳河東集》 臺北 河洛圖書出版社 1974年
(唐)長孫無忌等撰;劉俊文箋解 《唐律疏議箋解》 北京 中華書局 1996年6月
(唐)封演著;趙貞信校注 《封氏聞見記校注》 北京 中華書局 2012年
(唐)段成式著;方南生校點 《酉陽雜俎》 北京 中華書局 1931年
(唐)韋應物 《韋蘇州集》 臺北 臺北商務印書館 1970年
(唐)高適著;阮廷瑜校 《高常侍詩校注》 臺北 臺灣書店 1965年
(唐)孫思邈 《銀海精微》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4年
(唐)歐陽詹 〈泉州二公亭記〉 收錄於《唐文粹》 長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年10月
(唐)歐陽詢 《藝文類聚》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5月
(唐)劉禹錫著;瞿蛻園箋證 《劉禹錫集箋證》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年8月
(唐)韓愈 《韓愈全集校注》 成都 四川大學出版社 1996年7月
(唐)戴叔倫著;蔣寅注 《戴叔倫詩集校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
(唐)馮贄 《雲仙雜記》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65年
(後晉)劉昫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 臺北 中華書局 1966年 
(後晉)劉昫等著 《舊唐書》 北京 中華書局 2012年8月
(後晉)劉昫 《舊唐書》 臺北 啟明書局 1962年
(五代)王定保著;陽羨生校點 《唐摭言》 北京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年8月
(五代)王定保著;姜漢椿校注 《唐摭言》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年
(宋)王安石 《王臨川集》 臺北 世界書局 1960年
(宋)王溥撰 《唐會要》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12月 
(宋)司馬光著;(宋)史炤釋文 《資治通鑑》 臺北 商務印書館 影印宋刊本 
(宋)司馬光 《資治通鑑》 北京 大眾文藝出版社 2007年5月
(宋)朱熹 《家禮》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0年3月
(宋)朱熹著;陳俊民校訂 《朱子文集》 臺北 德富文教基金會 2000年
(宋)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 北京 中華書局 1983 年 
(宋)朱熹 《四書集注》 臺南 大孚書局 2007年1月
(宋)朱熹 《朱子語類》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6年3月
(宋)李昉等編 《太平廣記》 北京 中華書局 1961年
(宋)李昉等編 《太平御覽》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年 收錄於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宋元版漢籍選刊 
(宋)吳坰 《五總志》 鄭州 大象出版社 2012年1月
(宋)邢昺 《論語註疏》 臺北 臺灣古籍出版社 2002年1月
(宋)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9年
(宋)郭茂倩 《樂府詩集》 臺北 世界書局 1961年11月
(宋)程頤 《周易傳》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11年
(宋)張君寶纂輯;蔣力生等校注 《雲笈七籤.道教本始部》 北京 華夏出版社 1996年
(宋)歐陽脩、宋祁等著 《新唐書》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10年9月 
(宋)歐陽脩 《集古錄跋尾》 臺北 新文豐出版社 1982年
(宋)郭茂倩 《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五》 北京 中華書局 1979年
(宋)劉攽 《中山詩話》,收於(清)何文煥輯 《歷代詩話》 北京 中華書局 1982年
(宋)蘇軾著;(清)馮應榴輯注 《蘇軾集合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6月
(南宋)張栻 《孟子說》 臺北 世界書局 1986年 影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第 70冊
(南宋)楊萬里 《楊萬里詩文集》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6年
(南宋)翁卷 《西巖集》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9年
(南宋)洪邁 《容齋續筆》 臺北 新文豐書局 1996年
(南宋)洪邁 《容齋五筆》 臺北 新文豐書局 1996年
(南宋)洪邁 《夷堅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金)元好問 〈論詩三十首〉 北京 中華書局 2018年9月 收於狄寶心《元好問詩編年校注》
(金)王若虛 《滹南詩話》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65年
(元)陳澔注;萬久富整理 《禮記集說》 南京 鳳凰出版社 2010年1月
(明)于謙 《忠肅集》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明)王夫之 《讀通鑑論》 臺北 廣文書局 2018年9月
(明)何景明 《大復集》 臺北 世界書局 1986年 收於《四庫全書薈要》 
(明)胡應麟 《詩藪》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明)陶宗儀 《說郛》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清)王先謙 《荀子集解.勸學》 北京 中華書局 1988年9月
(清)方東樹 《昭昧詹言》 臺北 廣文書局 1962年
(清)朱鶴齡 《愚庵小集》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0年6月
(清)阮元 《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7年8月
(清)吳淇 《六朝選詩定論》 濟南 齊魯書社 2001 年 
(清)吳淇著;汪俊、黃進德點校 《六朝選詩定論》 揚州 廣陵書社 2009年8月
(清)吳喬 《圍爐詩話》 臺北 廣文書局 2020年7月 
(清)紀昀纂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7年
(清)馬瑞辰著;陳金生點校 《毛詩傳箋通釋》 北京 中華書局 1989年3月
(清)郭慶藩著;王孝魚校點 《莊子集釋》 北京 中華書局 1961年7月
(清)曹雪芹 《紅樓夢》 臺北 時報文化出版 2016年7月
(清)曹寅 《全唐詩》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
(清)黃宗羲 《孟子師說》 上海 上海書店 1994年 收錄《叢書集成續編》
(清)彭定求 《全唐詩》 北京 中華書局 2013年4月
(清)張廷玉 《明史》 西安 中華書局 1974年
(清)董誥 《全唐文》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12月
(清)趙翼著;華夫主編 《趙翼詩編年全集》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6年11月
(清)劉鶚 《老殘遊記》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0年7月 
(清)劉熙載 《藝概》 臺北 金楓出版社 1986年
(清)蘅塘退士編選;方青羽編著 《唐詩三百首彩圖館》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6年3月
(清)龔自珍 《龔自珍全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9月 
二、近人編著
(一)專書(外籍文獻列於後,依字母排序)
于海娣等 《唐詩鑒賞大全集》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0年
王攸欣《朱光潛傳》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1年9月 
王泗原 《楚辭校釋.遠遊》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年2月
王貽樑;陳建敏 《穆天子傳匯校集釋》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4年4月
王雲五編 《朱子語類》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6年
王瑤 《陶淵明集》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6年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 《全宋詩》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12月
向思鑫;黃濤 《無題詩本事 李商隱;王氏婚戀之謎》 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5年9月
宇文所安著;賈晉華譯 《晚唐──九世紀中葉的中國詩歌(827~860)》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4年3月
朱光潛 《談美.文藝心理學》 北京 北京中華書局 2014年9 月 
朱自清 《詩言志辨.興義淵源》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3年
何寧 《淮南子集釋》 北京 中華書局 1998年10月
吳振華 《李商隱詩歌藝術學研究》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9年7月
吳慧 《李商隱詩集要注新箋》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0年5月
吳調公 《李商隱研究》 北京 中華書局 2010年4月 
李榮慶;馬敏注譯 《山海經》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3年10月
周建國編 《李商隱集》 南京 鳳凰出版社 2014年10月
周振甫 《李商隱選集》 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5年11月
屈復 《玉溪生詩意》 臺北 正大印書館 1974年
林雪鈴 《唐詩中的女冠》 臺北 文津出版社 2002年9月
姜炳璋選釋;郝世峰輯 《選玉溪生詩補說》 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 1985年
唐圭璋 《全宋詞》 北京 中華書局 1999年1月
唐圭璋 《全金元詞》 北京 中華書局 1992年5月
馬縞集 《中華古今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1966年
張可禮;宿美麗 《曹操曹丕植集》 南京 鳯凰出版社 2014年10月
張采田 《玉谿生年譜會箋》 上海 古籍出版社 1983年
張采田 《玉谿生年譜會箋》 北京 北京圖書館 1999年
張淑香 《李義山詩析論》 臺北 藝文出版社 1987年3月
張榮翼;李松 《文學理論新視野》 臺北 新銳文創 2012年11月
張燕瑾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年
曹雪芹著;侯捶新譯 《紅樓夢》 臺北 上好出版社 2016年5月 
梁乙真 《中國婦女文學史綱》 上海 上海書局 1990年
梁啓超著;林志鈞編 《飲冰室文集.中國韻文內所表現的情感》 臺北 萬象出版社 1962年1月 
陳永正選注 《李商隱詩選》 臺北 木鐸出版社 1987年7月 
陳寅恪 〈元白詩中俸料錢問題〉 《金明館叢稿二編》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1年11月 
陳貽焮 《陳貽焮文選》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年10月
陳夢雷 《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臺北 中華書局 1934年 
陳尚君 《全唐詩補編》 北京 中華書局 1992年10月
陸昆曾 《李義山詩集》 上海 上海書店 1985年
彭定求等 《全唐詩》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
程俊英;蔣見元 《詩經注析》 北京 中華書局 1991年10月
程樹德 《論語集釋》 北京 中華書局 2014年5月
費振剛等編 《全漢賦》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3年
項念東 《20世紀詩學考據學之研究 以岑仲勉;陳寅恪為中心》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4年8月 
黃世中 《李商隱詩選》 北京 中華書局 2009年8月 
黃世中注疏 《類纂李商隱詩箋注疏解》 合肥 黃山書社 2009年9月
楊伯峻 《列子集釋》 北京 中華書局 1979年10月
楊伯峻編 《春秋左傳注》 北京 中華書局 1981年3月
楊慧傑 《天人關係論》 臺北 水牛出版社 1994年 
葉嘉瑩 《迦陵論詩叢稿》 臺北 大塊文化出版社 2012年12月
葉蔥奇 《李商隱詩集疏注》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3年
董乃斌 《李商隱的心靈世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年11月
董乃斌 《李商隱傳》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年11月
董乃斌 《李商隱詩》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2年
董乃斌 《錦瑟哀弦 李商隱傳》 北京 作家出版社 2015年5月
鄒志方 《會稽掇英總集點校》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年
鄒德文;李永芳注解 《爾雅》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3年1月
漢語大辭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上海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89年3月
趙睿才 《唐詩與民俗關係研究》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11月 
劉逸生 《唐詩小札》 香港 中華書局 1989年3月 
劉學鍇 《李商隱傳論 增訂本》 合肥 黃山書社 2013年6月
劉學鍇 《李商隱傳論》 合肥 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2年
劉學鍇 《李商隱傳論》 合肥 黃山書社 2013年6月
劉學鍇 《李商隱詩歌接受史》 合肥 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4年1月
劉學鍇 《唐音淺嘗集》 蕪湖 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4年12月
劉學鍇 《匯評本李商隱詩》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2年
劉學鍇;余恕誠 《李商隱文編年校著》 北京 中華書局 2002年3月
劉學鍇;余恕誠 《李商隱詩歌集解》 臺北 洪葉文化發行 1992年10月
劉學鍇;余恕誠 《李商隱詩選》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1年10月
劉學鍇;余恕誠 《李商隱編年校注》 北京 中華書局 2010年7月7
滕學欽 《李商隱情詩解讀》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15年11月
鄧小軍 《詩史釋證》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年
鄧安生等 《王維詩選譯》 成都 巴蜀書社 1990年
魯迅著;阿袁箋證 《魯迅詩編年箋證》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1年
魯迅著;張健編 《魯迅全集》 臺北 谷風出版社 1989年
蕭滌非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年
賴瑞和 《唐代中層文官》 臺北 聯經出版公司  2011年9月 
賴瑞和 《唐代高層文官》 臺北 聯經出版公司 2916年5月
賴瑞和 《唐代基層文官》 臺北 聯經出版公司 2005年1月 
錢鍾書 《談藝錄》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  2008年6月 
繆鉞 《杜牧年譜》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年12月 
鍾來茵 《李商隱愛情詩解》 上海 學林出版社 1997年7月
顏崑陽  《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中國古典詮釋學例說》 臺北 里仁書局 2015年11月 
蘇雪林 《玉溪詩謎》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1969年
顧翊群 《李商隱評論》 臺北 中華詩苑 1958 年9月
Kübler-Ross, Elisabeth, and David Kessler, On Grief and Grieving: Finding the Meaning of Grief Through the Five Stages of Loss, New York; Toronto  Scribner, 2005
Will Jennings/Eric Clapton, Tears In Heaven, Tears In Heaven lyrics © Blue Sky Rider Songs, E C Music Ltd, 1992.
Zisook, Sidney, Biopsychosocial Aspects of Bereavement,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 1987
(二)期刊論文
王志清 〈李商隱寄令狐綯詩諗考論〉 《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29卷第5期 2014年9月
王蒙 〈一篇〈錦瑟〉解人難〉 《讀書》 1990年7期
向思鑫 〈《海客》辨疑—李商隱傾向李德裕黨之一證〉《武漢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2年06期
呂愼華 〈唐代任官籍貫迴避制度初步研究〉《中興史學》卷5 臺北 中興大學出版 1999年
易明珍;鄒婷 〈論李商隱的女冠詩〉《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卷38第6期 2007年 11月
林維杰 〈知人論世與以意逆志〉《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2期 2008年3月
張桂興;嚴學東;楊佛新;藍新月 〈靈芝的功效及其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安徽農業科學》27期 2013年
葛兆光 〈道教與唐詩〉 《文學遺產》 1985年第4期
蘇寄萍 〈客家農村喪偶老人心理調適之個案研究〉《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報告第24號》 1993年
龔鵬程 〈無題詩論究〉《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7期 1989年6月
(三)學位論文
于波 《宋代李商隱詩歌接受研究》 揚州大學碩士論文 2021年6月
王英俊 《清代李商隱詩學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004年
米彥青 《清代李商隱詩歌接受史稿》 蘇州大學博士論文 2006年
吳光興 《試論徐复觀的李商隱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碩士論文 2014年
吳榮富 《李商隱詩用典析疑》 國立成功大學博士論文 2002年
宋雪偉 《李商隱無題詩研究》 南京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2021年
李宜學 《李商隱詩接受史重探》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論文 2009年
李宜學 《李商隱詩與花間集詞關係之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000年。
李藝璇 《明代李商隱詩歌批評研究》 燕山大學碩士論文 2021年
杜可可 《李商隱_無題詩_的語言學視角》 華中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2010年12月
杜松梅 《李商隱交游詩研究》 山東大學碩士論文 2016年
易秀萍 《李商隱文學思想略論》 深圳大學碩士論文 2017年
林佩誼 《杜牧李商隱詠史七絕之比較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8年
林欣怡 《宋詩話對李商隱詩評論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6年
林美玲 《「漢字詩歌」對設計創造力之影響研究--以晚唐詩人「李商隱」作品為例》 長庚大學碩士論文 2006年
胡怡晴 《莎士比亞_十四行詩_和李商隱_無題_詩的比較研究》 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10年
倪宇航 《李商隱女冠詩研究》 廣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21年6月
馬絨絨 《李商隱詩歌隱喻認知研究》 廣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16年
張之璿 《李商隱詩歌修辭探析》 東海大學碩士論文 2014年
張富翔 《李商隱詩的季節意象研究》 銘傳大學碩士論文 2016年
張麗琴 《李商隱牡丹詩之研究》 玄奘大學碩士論文 2006年
曹晶晶 《論李商隱詩歌的意境創造》 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14年
莊世明 《《唐詩三百首》中杜甫、李商隱七律「情景」研究》 佛光大學碩士論文 2009年
郭強 《李商隱詩的認知詩學研究_概念隱喻_概念轉喻與象似性視角》 湖南大學碩士論 2010年
陳淑媛 《杜牧李商隱詠史七絕用典之比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15年
陳樺蓁 《李商隱詩的象徵藝術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9年
黃怡雯 《李商隱哀悼文學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2018年
黃勝雄 《李商隱與令狐氏關係考─兼論相關詩文及史事》 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2005年
楊儀君 《論牛李黨爭與李商隱政治詩的關係》 華梵大學碩士論文 2005年
葉宇千 《李商隱詩的色彩意象研究》 國立臺北大學碩士論文 2021年
葛穩罡 《李商隱詩歌意象研究》 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7年
董晨 《韓國詩話中李商隱詩歌接受研究》 山西大學碩士論文 2020年
廖敏惠 《李商隱、杜牧詩中夢的意象之研究》 東海大學碩士論文 2007年
趙亞騏 《論清代閨閣詩人對李商隱詩歌的接受》 黑龍江大學碩士論文 2017年
趙路得 《李賀與李商隱詩歌中的通感表現手法研究》 東吳大學碩士論文 2006年
劉文芳 《李商隱七言愛情詩語言風格研究─以音韻和詞彙為研究範圍》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2011年
劉盟潭 《李商隱李商隱十八首無題詩詮釋策略之研究》 臺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2004年
蔡宇蕙 《李賀、李商隱「設色穠麗」的詩歌色彩析論》 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004年
賴宜欣 《李商隱五言律詩詞彙風格研究》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2012年
(四)論文集論文
劉若愚 〈李商隱詩評析〉,張仁青編《李商隱研究論文集》 臺北 天工書局 1995年9月 
陳永正 〈李商隱〈藥轉〉詩與唐代煉丹術〉,王蒙、劉學鍇編《李商隱研究論集(1949~1997)》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8年1月
周建國 〈談李商隱愛情詩及其歷史文化背〉,余恕誠編《中國詩學研究第2輯.李商隱研究專輯》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12月

(五)電子資源
1.引自網頁
國家教育研究院,臺北院區語文教育及編譯研究中心,1995年12月(https://terms. near.edu.tw/detail/1682562/)
顏崑陽,〈顏老師講解李商隱的碧城三首詩〉(https://familyyen. pixnet.net/blog/post/168337554)
Kübler-Ross, Elisabeth, and David Kessler, the Five Stages of Loss, (https://grief.com/the-five-stages-of-grie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