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袁枚家園詩研究
作者:洪浚沿
作者(外文):HUNG, CHUN-YEN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廖美玉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3
主題關鍵詞:袁枚隨園家園親情園林Yuan MeiSui GardenHomelandFamily LoveGarde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摘  要
清代詩人袁枚身處乾隆盛世,社會安定、經濟繁榮,自翰林院庶吉士散館後,歷任縣令官職,頗有治績。惟官場文化與其個性不合,最終選擇盛年辭官歸隱,自此轉換身分,投入喜愛的家居生活。袁枚在性格上具有重視家庭親情的特質,思想上則表現出勇於突破傳統的精神。在其辭官後更是任隨性情,以「有我」的精神投入隨園經營,最後更自杭州舉家遷徙,在此奉養母親照顧家庭,以園居之生活為樂。袁枚對家人的親情書寫,涵蓋祖父母的鞠育之恩,對妻妾的恩愛之情,對手足有義,待子女充滿慈愛與珍惜之情,抒發自我的色彩濃厚,展現深摯動人的真情。袁枚的園居生活書寫,更從家人宴聚擴大至同人遊賞,形塑出隨園雅集的面貌,伴隨袁枚日益增長的名氣與聲勢,聚合於園中的文人社交活動,更豐富並活化了園林整體的文化氣息。而詩人也在隨園生活的動靜之間,隨興感悟而以詩文自樂,加上家人、時人的參與唱和,留下彌足珍貴的家園詩,有助於深入探討親情、友情與家庭園林。
Yuan Mei, a poet in the Qing Dynasty, lived in the prosperous Qianlong period, with a stable society and a prosperous economy. Since the disbandment of the Shujishi of the Imperial Academy, he has successively served as county magistrates with considerable achievements. However, the officialdom culture and personality did not match, so he finally chose to resign and go back to seclusion. Since then, he has changed his identity and devoted himself to the life of seclusion that he loves. Yuan Mei has the traits of emphasizing family affection in character, and shows the spirit of breaking through the tradition in thought. After his resignation, he is more resigned and devotes himself to the management of Suiyuan with the spirit of "you have me". The whole family migrates to take care of the mother to take care of the family and enjoy the life of living in the garden. Yuan Mei's writings about family affection cover the kindness of grandparents, the love of wives and concubines, the love between brothers and sisters, and the love and cherishment for their children. In addition, the writing of life in the garden has expanded from family gatherings to friends' outings, shaping the appearance of elegant gatherings in the garden. With Yuan Mei's fame and momentum, the literati, arts and social activities gathered in the garden have enriched and revitalized the garden as a whole.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and the poet is also in the garden, feeling the poetry and writing at his own pleasure.
徵引書目
古籍
〔戰國〕左丘明撰 〔西晉〕杜預集解:《左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漢〕鄭玄注 〔清〕陳談輯:《孝經一卷》,收於《續修四庫全書》15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漢﹞孔安國撰《古文孝經孔氏傳》一卷,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82冊,(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
﹝漢﹞戴德撰﹝北周﹞盧辯註《大戴禮記》,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2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
﹝魏﹞王弼 ﹝晉﹞韓康伯《周易註》,收於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魏〕何晏等注 〔宋〕邢昺等疏:《十三經注疏》,《爾雅疏卷第六》(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1年)。
〔晉〕陶淵明著,楊勇校箋:《陶淵明集校箋》(臺北:正文書局,1976年)。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注 王雲五主編:《後漢書》下冊(臺北:臺灣商務,2010年)。
〔南朝宋〕劉義慶撰 〔梁〕劉峻注《世說新語》(臺北:中華書局,1983年)。
〔南朝宋〕劉義慶著:《世說新語》(西安:陝西旅遊出版社,2002年)。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
〔南朝梁〕劉勰著,范文瀾註:《文心雕龍注》(臺北:學海,1981年)。
〔南朝梁〕蕭統選輯 〔唐〕李善注釋:《文選》(臺北:正中書局,1971年)。
〔唐〕孔穎達等正義:《周易正義》(《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2年)。
〔唐〕杜甫著,〔清〕楊倫箋注:《杜詩鏡銓》(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唐〕白居易著:《白香山詩集》(臺北:中華書局,1978年)。
〔宋〕朱熹:《四書集注》(臺北:世界書局,1956年)。
〔宋〕朱熹集註 林松 劉俊田 禹克坤譯註:《四書》(臺北:臺灣古籍,1996年)。
[明]計成原著,陳植注釋:《園冶注釋》(臺北:明文書局,1982年)。
﹝明﹞應檟撰《大明律釋義》,收於《續編四庫全書》86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0年)。
〔清〕王陽明:《明儒學案》(臺北:中華書局,1985年)。
〔清〕姚鼐:《惜抱軒文集》,收於《續修四庫全書》1453冊集部‧別集類(上海古籍出版社,嘉慶三年刻增修本)。
〔清〕李汝珍:《鏡花緣》,收於《續修四庫全書》1795冊,集部‧小說類(上海古籍出版社,道光十二年刻本)。
〔清〕薛雪著 杜維沫校注《一瓢詩話》,收於郭紹虞主編《原詩 一瓢詩話 說詩晬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清〕趙翼撰 曹光甫校點:《趙翼全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
〔清〕趙翼撰 曹光甫校點:《甌北詩鈔》,收於《趙翼全集》第四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臺北:中華書局,1979年)。
〔清〕章學誠:《章氏遺書》(臺北:漢聲出版社,1973年)。
〔清〕袁枚:《小倉山房詩集》,收錄於王英志編《袁枚全集》第一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袁枚:《小倉山房文集》,收錄於王英志編《袁枚全集》第二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袁枚:《隨園詩話》,收錄於王英志編《袁枚全集》第三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袁枚:《子不語》,收錄於王英志編《袁枚全集》第四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袁枚編:《續同人集》,收錄於王英志編《袁枚全集》第六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袁樹著 袁枚編:《紅豆村人詩稿》,收錄於王英志編《袁枚全集》第七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陸建著 袁枚編:《湄君詩集》,收錄於王英志編《袁枚全集》第七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袁棠 袁杼 袁機著 袁枚編:《袁家三妹合稿》,收錄於王英志編《袁枚全集》第七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席佩蘭等著 袁枚編:《隨袁女弟子詩選》,收錄於王英志編《袁枚全集》第七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袁棠:《盈書閣遺稿》,收於《袁枚全集》第七冊《袁家三妹合稿》。
﹝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臺北:漢京文化公司,1983年)。
〔清〕方世舉:《韓昌黎詩及編年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清〕許時庚重校:《國朝先正事略》,收於《袁枚全集》第八冊附錄二(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吳偉業:《吳梅村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清〕李富孫輯:《鶴徵後錄》,收於《袁枚全集》第八冊,附錄二(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葉衍蘭輯:《清代學者像傳》,收於《袁枚全集》第八冊,附錄二(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文獻徵存錄》卷六,咸豐刊本,收於《袁枚全集》第八冊,附錄二(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嚴廷中:《藥欄詩話‧甲集》,收於《袁枚全集》第八冊,附錄三(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吳應和:《浙西六家詩鈔》,收於《袁枚全集》第八冊,附錄三(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蔣敦復:《隨園軼事》,收於《袁枚全集》第八冊,附錄四(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袁祖志:《隨園鎖記》,《隨園五種》(臺北:廣文書局,1982年)。
〔清〕袁枚:《隨園五種‧隨園瑣記》(臺北:廣文書局,1968年)。
〔清〕曹寅編:《全唐詩》,(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
〔清〕趙翼:《甌北集》,收於《趙翼全集》第六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
年)。
〔清〕趙翼:《甌北詩鈔》,收於《趙翼全集》第四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
〔清〕鄭用錫著 劉芳薇校釋:《北郭園詩鈔校釋》(臺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3年)。
專書
丁俊清 楊新平:《中國民居建築叢書‧浙江民居》(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9年)。
丁俊清:《江南民居》(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年)。
小形研三、高原榮重:《造園藝匠論》(臺北:田園城市文化,1995年)。
王俊義‧黃愛平:《清代學術文化史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王建生:《袁枚的文學批評》(臺北:聖環圖書出版,2000年)。
王建生:《增訂本吳梅村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王建生:《古典詩文研究論稿》(臺北:華藝學術出版社,2014年)。
王英志:《袁枚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王英志:《袁枚暨性靈派詩傳》(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王英志:《袁枚與隨園詩話》(臺北:萬卷樓,1993年)。
王英志注譯:《新譯袁枚詩文選》(臺北:三民書局,2014年)。
王國瓔:《中國山水詩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1986年)。
王雲五編:《周易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古遠清 孫光萱:《詩歌修辭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
台北市立美術館編:《美術論叢 愛與美》(臺北:飛燕印刷,1994年)。
石朝穎:《自我覺醒的卑微種子》(臺北:人本自然文化,2004年)
余培林:《詩經訓詁》(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
余樹勛:《園林美與園林藝術》(臺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1989年)。
沈科 嚴曙編:《隨園與大觀園》(揚州:廣陵書院,2011年)。
吳言生 高磊解評:《袁枚集》(太原:三晉出版社,2008年)。
宋詒瑞:《滿清皇朝》(臺南:西北出版社,2001年)。
李正治:《中國詩的追尋》(臺北:業強出版社,1997年)。
杜順寶:《中國園林》(臺北:淑馨出版社,1988年)。
杜潔祥發行:《中國園林建築研究》(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8年)。
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
明文書局編輯部:《中國建築史論文選輯二》(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侯迺慧:《宋代園林及其生活文化》(臺北:三民書局,2010年)。
侯迺慧:《詩情與幽境-唐代文人的園林生活》(臺北:東大出版社,1991年)。
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清代傳記叢刊》第25冊)。
韋政通:《中國文化概論》(臺北:水牛出版社,1994年)。
唐君毅:《文化意識與道德理性》(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年)
徐苔玲,王志弘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臺北:群學出版社,2006年)。
徐英編著:《論語會箋》(臺北:正中書局,1948年)。
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張伯偉:《禪與詩學》(臺北:揚智文化,1995年)。
張松輝注譯:《杜牧詩文集》(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
張家驥:《園冶全譯:世界最古造園學名著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張耿介 陳文長:《休閒社會學》(臺北:新文京,2004年)。
張健:《袁枚詩新論》(臺北:文津出版社,2012年)。
張淑瓊主編:《唐詩新賞》九(臺北:地球出版社,1989年)。
曹明綱:《人境湖天-中國園林文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曹淑娟:《流變中的書寫-祁彪佳與寓山園林論述》(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郭長海 郭君兮編:《李叔同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郭沫若:《讀隨園詩話札記》(北京:作家出版社,1962年)。
陳文新:《袁枚的人生哲學》(臺北:揚智文化,1995年)。
傅錫壬註譯:《新譯楚辭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
程千帆等著:《唐詩鑑賞辭典》第一冊(臺北:大雁文化事業,2018年)。
程樹德:《論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童寯:《江南園林志》(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4年)。
馮其庸 葉君遠:《吳梅村年譜》(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
黃長美撰述:《園冶》(臺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
楊淑玲:《袁枚贈答詩研究》(臺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6年)。
楊鴻烈著 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94輯:《袁枚評傳》(文海出版社)。
廖美玉:《中古詩人的生命印記》(臺北:里仁書局,2007年)。
熊禮匯選注:《袁中郎小品》(北京:新華書局,1996年)。
劉苑如主編:《生活園林—中國園林書寫與日常生活》(臺北:中研院文哲所,2013年)。
劉寶楠:《論語正義》(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潘家平:《中國傳統園林與堆山疊石》(臺北:田園城市文化,1994年)。
蔡瑜:《陶淵明的人境詩學》(臺北:聯經出版社,2012年)。
鄭幸:《袁枚年譜新編》(上海: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文獻學博士論文,2009年)。
蕭翠霞:《南宋四大家咏花詩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錢仲聯(集釋):《韓昌黎詩繫年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錢鍾書:《舊聞四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鮑國順:《清代學術思想論集》(高雄:高雄復文出版社,2002年)。
龍冠海:《社會與人》(台北:文星書局,1964年)。
戴武軍:《中國古代文人人生方式與詩學特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
簡有儀:《袁枚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
藍鼎元:《女學》,清康熙五十一年刊本
藝術叢書:《中國園林建築研究》(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8年)。
嚴迪昌:《清詩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
(英)蒂姆‧科瑞思威爾(Tim Cresswell)著,徐苔玲,王志弘譯:〈地方的系譜
學〉,(英)Tim Cresswell 著,王志弘、徐苔玲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
(臺北:群學出版社,2006年)。
(日)松浦友久著 孫昌武 鄭天剛譯:《中國詩歌原理》(臺北:紅葉文化,1993年)。
(日)三又一木繪圖 楊宗哲文字:《台灣園林之美-板橋林家花園》(臺北:聯經出版事業,2009年)。
(挪威)諾伯舒茲著,施植明譯:《場所精神-導向建築現象學》(臺北:田園城市,1997年)。
馬塞勒等著,任鷹、沈毅、陳剩勇、董平等譯:《文化與自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期刊論文
王妙純:〈《世說新語》呈現的魏晉園林文化〉,《東海中文學報》24期,2012年7月,頁67-92。
王怡云:〈此心安處即吾鄉—論袁枚詩中的安頓之道〉,《雲漢學刊》,2009年7月,頁93-115。
王英志:〈三分孔孟二分莊-袁枚的思想基礎〉,《齊魯學刊》2期,2002年,頁53-58。
王英志:〈山水的性靈化-論袁枚的山水詩〉,《安徽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頁71-68。
王英志:〈袁枚求學受業考述〉,《西北師大學報》37卷3期,2000年5月,頁39-45。
王英志:〈袁枚於乾嘉詩壇的影響〉,《揚州大學學報》4卷3期,2000年5月,頁20-25。
王詩涵:〈重探韓愈〈示兒〉、〈符讀書城南〉二詩〉,《有鳳初鳴年刊》第10期,2015年10月,頁211-237。
王麗斐:〈袁枚與婦女文學〉,《台南師院學生學刊》,1991年12月,頁212-224。
王鐿容:〈從小眾到大眾:「隨園」的文化圖景〉,國立暨南大學《中極學刊》第二輯,2002年12月,頁149-176。
石玲:〈袁枚與清中葉婦女詩歌創作〉,《婦女學苑》第3期,1999年,頁42-44。
石玲:〈論袁枚古體詩創作〉,《文史哲》第2期,1999年,頁113-117。
朱冬芝:〈寓園於鄉:祁彪佳的園林書寫〉,國立暨南大學《中極學刊》第七輯,2008年6月,頁121-141。
朱衣仙:〈中國文人園林多重三元辯證的空間生產〉,《東海中文學報》第37期,2019年6月,頁129-174。
朱衣仙:〈異質地誌學與明清文人園林場域的相互證發〉,《東海中文學報》第34期,2017年12月,頁1-48。
朱孟庭:〈袁枚論《詩》的文學闡釋〉,《東吳中文學報》第12期,2006年5月,頁265-292。
余群:〈論袁枚對「情」範疇的拓展〉,《上饒師範學院學報》28卷第1期,2008年2月,頁44-49。
吳宏一:〈隨園詩話在袁枚詩學中的地位〉,《幼獅月刊》,1977年12月,頁15-19。
呂允在:〈明代文人讀書志趣的樹立〉,《藝術學報》第84期,2009年,頁311-329。
李德偉:〈論袁枚《隨園女弟子詩選》呈現之詩學觀及其在清代文學史上之意義〉,《東華漢學》第10期,2009年12月,頁187-225。
杜松柏:〈袁枚的詩學理論〉,《中國學術年刊》,1979年6月,頁187-203。
沈玲:〈從隨園看袁枚的園林美學思想〉,《三峽大學學報》第32卷,第3期,2010年5月,頁76-80。
沈玲:〈隨任性情的私語化-論袁枚的詩歌創作風格〉,《雲夢月刊》27卷5期,2006年9月,頁92-94。
周佩芳:〈袁枚詩論美學研究〉,《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集刊》第44期,2000年6月,頁383-511。
林佳蓉:〈談張炎詞中地域的轉移及其家園意識〉,《臺灣師範大學學報》第56期,2014年12月,頁1-34。
施幸汝:〈隨園女弟子之形成背景研究-以袁枚為探討對象〉,《有學集》,2006年6月,頁91-102。
洪浚沿:〈論袁枚親情與愛情詩〉,《大葉大學通識教育學報》第20期,2017年11月,頁55-70。
韋愛萍‧王鳳英:〈論杜甫詩的兄弟情〉,《陝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3月,頁36-39。
張健:〈袁枚論詩要義探究〉,《幼獅學誌》,1988年5月,頁128-186。
陳國維:〈袁枚園林美學思想研究〉,武漢大學《學術論壇理論月刊》第7期,2007年,頁66-80。。
程林輝:〈袁枚詩論三題〉,《中山人文學報》,1998年8月,頁101-112。
黃依妹:〈清乾隆時期江南士大夫的佛教信仰〉,《中興大學歷史學報》創刊號,1991年2月,頁113-131。
黃淑汝:〈從書寫治療論袁枚傷親詩〉,《輔仁國文學報》,2014年4月,頁149-175。
傅及光:〈隨園三妹詩作探析〉,《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12期,101年9月,頁103-120。
愈學才:〈袁枚的造園思想和造園實踐〉,東南大學《華中建築》第26期,2008年,頁197-201。
楊淑玲〈袁枚自挽詩及友人和作之自傳書寫與集體建構〉,《雲漢學刊》,2009年7月,頁73-92。
廖美玉:〈「歸田」意識的形成與虛擬書寫的至樂取向〉,《成大中文學報》第11期,2003年11月,頁37-78。
廖美玉:〈記憶蘇小-由袁枚詩看情欲理的攙合與肆行〉,收入中國文哲專刊37《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情、理、欲-文學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9年12月,頁309-359。
廖美玉:〈唐代閩詩所映現的邊陲視域與黎園家園〉,《文與哲》第21期,2012年12月),頁205-244。
廖美玉:〈正時與賦物—唐代時令賦的物候感知與國家論述〉,《漢學研究》第35卷,第1期,2017年3月,頁33-66。
廖美玉:〈後世變的詩人述作空間-同榜異軌的沈德潛與袁枚〉,《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第53卷,2012年7月,頁33-64。
廖美玉:〈感春之意:從『詩人在場』談唐代物候詩學的建構〉,《西南大學學報》第43卷,第5期,2017年9月,頁120-130。
劉振琪:〈論隨園女弟子的創作取向與袁枚之關係—以《隨園女弟子詩選》為分析對象〉,《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2009年11月,頁33-55。
劉曉丹:〈傳統家訓家規中優秀家教方法透視〉,《科教縱橫》第4期,2010年,頁300。
鄧曦澤:〈親情:家庭責任制成功的關鍵及其啟示〉,《哲學與文化》第37卷第3期,2010年3月,頁155-172。
鄭文惠:〈明代園林山水題畫詩-以文人園林為主〉,《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69期,1994年9月,頁17-45。
鄭伯壎:〈權威家長的領導行為〉,收於楊國樞 余安邦編:《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理念及方法篇》(臺北:桂冠出版社,1993年)。
鍾慧玲:〈期待、家族傳承與自我呈現-清代女作家課訓詩的探討〉,《東海中文學報》第15期,2003年7月,頁177-204。
簡文志:〈析袁枚《隨園詩話》的詩論趣向與侷限〉,《真理大學人文學報》第10期,2011年4月,頁19-36。
學位論文
孔旭仁:《袁枚隨園研究》,浙江大學,2016年。
孔燕妮:《袁枚詩歌理論與實踐研究》,復旦大學,2011年。
王建生:《袁枚的文學批評》,東海大學碩士論文,1973年。
王怡云:《安居隨園-袁枚詩中所映現的生命向度》,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7年。
王紘久:《袁枚詩論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6年。
王鴻泰:《流動與互動-由明清城市生活的特性探測公眾場域的開展》,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王鐿容:《傳播‧聲譽‧性別—以袁枚《隨園詩話》為中心的文化研究》,暨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03年。
冉金靈:《袁枚與張問陶詩論比較研究》,四川師範大學,2017年。
吳玉惠:《袁枚《子不語》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9年。
吳燕珠:《唐代親子詩研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宋燕:《袁枚兩性關係觀與女性觀研究》,首都師範大學,2007年。
李志桓:《袁枚性靈詩說詮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7年。
李杭:《袁枚閑適詩研究》,安徽師範大學,2018年。
沈玲:《袁枚詩學思想述論》,揚州大學,2005年。
周佩芳《袁枚詩論美學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1999年。
林容榆:《袁枚隨園詩話中的女性群像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2010年。
林純禎:《袁枚詩中「趣」的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4年。
封萬超:《春墨寫性靈-袁枚的人生與詩學》,山東大學,2004年。
洪浚沿:《趙翼與《甌北詩話》研究》,東海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
孫紅梅:《論袁枚的山水詩》,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高月英:《袁枚詩論研究》,青海師範大學,2007年。
高歌:《試論袁枚的婦女觀及其女子教育實踐》,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許翠蘭:《袁枚科舉文學考論》,雲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6年。
郭家燕:《袁枚詩論之實踐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10年。
陳冠垣:《性靈的追求:袁枚的隨園與詩論》,國立中正大學史學研究所論文,2019年。
陳家琳:《袁枚的婦女觀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2008年。
陳琳:《論袁枚的園林文學》,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
陳靜慧:《袁枚《隨園食單》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2008年。
游勝輝:《家園‧遺民‧田家苦—錢澄之田園詩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
楊玉如:《袁枚詩研究—以社會關懷、品藝題畫及生命關照詩作為主》,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13年。
楊佩螢:《六朝詩「傷春」的連類譬喻》,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14年。
萬寧寧:《隨園流芳-以袁枚為中心的書畫圈交游生態研究》,揚州大學,2017年。
賈海靜:《袁枚詩歌創作與性靈說的離與合》,湖南師範大學,2014年。
鄭幸:《袁枚年譜新編》,復旦大學,2009年。
蘇宗毅:《袁枚中歲以降居遊與行遊之書寫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