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內線交易禁止規範之爭議及再建構-以司法實務為中心
作者:羅裕翔
作者(外文):Lo, Yu-Hsiang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指導教授:郭土木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2
主題關鍵詞:內線交易重大消息傳遞者責任犯罪所得計算沒收專章修正量刑實證研究insider tradingmaterial informationresponsibility of tippercalculation of proceeds of insider tradingrevision of special chapter on confiscationempirical research on sentenc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內線交易(insider trading,另有稱作內部人交易)是在財經犯罪領域最為常
見之案件,我國在內線交易罪立法設計多援引自美國法,而美國聯邦證券法是建
構在反詐欺(fraud)之之基礎上,其認為公司內部人若知悉重大、未公開消息,
即應揭露該消息,否則戒絕交易,否則有欺詐證券市場及交易相對人,嚴重破壞
證券市場之公平性,多數國家法律則透過立法明文禁止之規範。
由於我國在繼受美國法之時空背景不同,同時我國體制上為大陸法系(成文
法),兩者間逐漸出現解理上之問題,也衍生構成要件上之爭議,包含:重大消息
明確之時點為何、傳遞消息者責任範圍有多廣、知悉說與利用說之爭、司法實務
對於內線交易主觀構成要件有無詳究等爭議,以上均是實務上院、檢、辯護人對
於內線交易案件必定爭論之點。
此外,我國立法者考量國內經濟犯罪規模不斷、牽涉金額大,而多次修正加
重經濟犯罪之刑責,包含內線交易罪之刑責,並獨創我國所特有之『億元條款』,
但是這樣的立法設計真能有所成效,還是有違反刑法罪刑相當性原則、比例原則、
慎刑原則之疑,此亦是是學界不斷討論之爭議處。
對於內線交易犯罪所得如何計算、共犯間如何計算(連帶與不連帶計算說)以
及在刑法沒收專章修正後與內線交易罪間產生扞格效應之處(包含總額說與淨額
說之爭),亦是深值研究之議題。本文則於第六章提出內線交易案件的實證研究,
透過整理、分析近 10 年已確定之案件,審酌判決中的量刑因子、定罪率、併檢討
重刑化立法之缺失之處。
透過前述的實證研究後提出內線交易罪的反省思,重新檢核內線交易罪真正
該被非難、詬病之處為何、與詐欺罪罪質上之差異處、刑責上該不該有所調整、
提出積極作為式詐欺與內線交易行為人不作為式之隱瞞、不公開,兩者是否應須
有所區隔評價而提出本文見解。
本文於第七章結論處,將綜合前述之爭議問題提出相關之見解,並對於構成
要件上提出較具體之判準及修法建議,希透過本論文對於內線交易之爭議問題能
整合以及能達到再建構之功能,並提出制度面、根本上之改革芻議,期能對於司
法偵查、審判、證券監理單位對於內線交易能有所反思及啟發。
Insider trading is the most common case in the field of financial crimes. The
legislative design of the crime of insider trading in my country is mostly based on U.S law, while the U.S.federal securities law is based on anti-fraud . On this basis, it believes that if the insiders of the company know important and undisclosed information, they should disclose the information, otherwise they will refrain from trading, otherwise they will defraud the securities market and the counterparty of the transaction, and seriously damage the fairness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Regulations expressly prohibited by legislation.
Due to the differ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backgrounds of Taiwan's succession to
American law, and Taiwan's system is a civil law system (statutory law), the problem of cleavage between the two has gradually emerged, and disputes on the elements of composition have also arisen, including: The timing of material information is clear Why, how wide the scope of responsibility of the person who transmits the information, the dispute between the knowing possession theory and the use theory, whether the judicial practice has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the subjectiv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insider trading,etc. These are the points that must be debated by the upper court of practice, prosecutors,and defenders in insider trading cases. In addition, considering that the scale of domestic economic crimes is continuous and the amount of money involved is large, Taiwan legislators have repeatedly amended and increased th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of economic crimes, including th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of insider trading crimes, and created the unique "100 million dollars clause" unique to other country. Whether the legislative design can really be effective,there are still doubts about violating the principles of equivalence, proportionality, and prudence of punishment in criminal law.
How to calculate the criminal proceeds of insider trading, how to calculate between accomplices (joint and several calculation theory),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crime of insider trading and insider trading after the revision of the special chapter of criminal law confiscation (including the dispute between the total amount theory and the net amount theory) , is also a subject of in-depth research. This article propos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insider trading cases in Chapter 6. By sort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 cases that have been confirmed in the past 10 years, it examines the sentencing factors and conviction rate in judgments, and reviews the shortcomings of severe punishment legislation.
Through the above-mentioned empirical research, I propose a reflection on the crime of insider trading, re-examine whether the crime of insider trading should really be criticized, what is criticized, the difference in quality from the crime of fraud, whether th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adjusted, This article proposes an opinion on whether the positive deed fraud and the insider trading actor's inaction concealment and nondisclosure should be evaluated separately.
At the conclusion of Chapter 7, this paper will put forward relevant opinions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controversial issues, and put forward more specific criteria and suggestions for amendments to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The function of construction,and put forward some tentative suggestions on system and fundamental reforms, hoping to reflect and enlighten the judicial investigation, trial, and securities supervision units on insider trading.
一、中文文獻
(一)專書(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1. Stephen M.Bainbridge 主編,《內線交易研究指南》,新學林出版,2018 年 11 月。
2. 王志誠、卲慶平、洪秀芬、陳俊仁合著,《實用證券交易法》,新學林出 版,2011 年 10 月。
3. 王國棟,《內線交易量刑的理論與實證》,元照,2021 年 1 月。
4. 江溯,美國《模範刑法典》研究,元照,2021 年 5 月。
5. 余雪明,《證券交易法-比較證券法》,證券暨期貨發展基金會,2016 年 9 月。
6. 李開遠,證券犯罪刑事責任專論,五南出版,2014 年 6 月。
7. 吳光明,《證券交易法論》,三民出版,2013 年 9 月。
8. 吳燦,刑事證據法與救濟程序,元照,初版,2021 年 9 月。
9. 林孟皇,《金融犯罪與刑事審判》,元照,2011 年 9 月。
10. 林山田,《刑法通論》,2008 年 1 月。
11.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元照,2018 年 9 月。
12. 林鈺雄,《沒收新論》,元照出版社,2020 年 9 月初版。
13. 姚志明,《公司法、證券交易法理論法案例研究》,元照出版,2013 年 10 月。
14. 姚志明,《證券交易法導讀》,三民出版社,2008 年 9 月。
15. 郭土木,《證券交易法論著選輯》,自版,2016 年 7 月。
16. 郭土木,《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理論與實務》,五南,2020 年 8 月。
17. 張永健,《社科民法釋義學》,2020 年 8 月,1 版。
18. 張明楷,《刑法學》,五版,法律出版社,2016 年 7 月。
19. 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2009 年 8 月。
20. 曾宛如,《證券交易法原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 年 9 月。
21. 黃惠婷,《實用刑法總則》,新學林出版,1 版,2019 年 9 月。
22. 鄧又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釋義與司法適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 社,1997 年 4 月。
23. 廖大穎,《證券交易法導論》,三民出版社,2020 年 8 月,修訂 8 版。
24. 劉連煜,《現代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元照出版社,2021 年 9 月,增訂 18 版。
25. 劉連煜,《資本市場與證券法學新思維》,元照出版,2020 年 8 月,初版。
26. 劉連煜,《內線交易構成要件》,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1 年 7 月。
27. 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一)》,作者自版(1997 年 11 月再版)。
28. 賴英照,《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股市遊戲規則》,自版,2020 年 9 月 4 版。
29. 賴英照,《誰怕內線交易》,自版,2017 年 10 月出版。
30. 賴英照,《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四)》,作者自版,1992 年 8 月。
31. 賴英照,《賴英照說法:從內線交易到企業社會責任》,2007 年 1 月。
32. 謝哲勝主編,《內線交易與操縱股價》,元照,2017 年出版。
33. 戴銘昇,《證券交易法物語 (一)》,元照,2016 年 9 月。
34. 嚴軍興、肖勝喜,《新刑法釋義》,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 年 4 月。
(二)期刊(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1. 川口恭弘(著)、蔡英欣(譯),《日本內線交易規範的最新發展》,台灣法 學雜誌,237 期,2013 年 12 月。
2. 王文杰,《嬗變中之中國大陸法制》,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 年 12 月 五版。
3. 王皇玉,《臺大法學論 叢》,45 卷特刊,2016 年 11 月。
4. 王玉全,《月旦裁判時 報》,第 48 期, 2016 年 6 月。
5. 王作富、顧雷,《法學論壇》,第 2 期,2001 年 3 月。
6. 王赫,《蘭州大學學報》(社科 版),第 2 期,1998 年 3 月。
7. 江朝聖,《東吳法律學報》,第三十卷第二期,2018 年 10 月。
8. 江朝聖,《華岡法粹》,第 65 期,2018 年 12 月。
9. 吳彥,《河北法學》,第 21 卷第 6 期, 2003 年 6 月。
10. 李有星、徐鵬炯,,《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 47 卷第 3 期,2017 年 5 月。
11. 李建良,《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 30 卷第 2 期,2018 年 6 月。
12. 李開遠,《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 3 期,2004 年 11 月。
13. 李開遠,《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 17 期,2012 年 6 月。
14. 李開遠,《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 16 期,第 155 至 188 頁,2011 年 12 月。
15. 李開遠,《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 14 期,2010 年 12 月。
16. 李智仁,《月旦法學》,第 80 期,2010 年 5 月。
17. 李聖傑,《月旦法學教室》,第 160 期,2016 年 2 月。
18. 李聖傑,《月旦法學雜誌》,第 251 期,2016 年 4 月。
19. 李禮仲,《法學叢刊》,第 241 期,2016 年 1 月
20. 邵慶平,《月旦民商法雜誌》,53 期,2016 年 9 月。
21. 何曜琛、戴銘昇,《台灣法學雜誌》,181 期,2011 年 8 月。
22. 吳天雲,《月旦法學雜誌》,第 129 期,2006 年 1 月。
23. 吳天雲,《法學新論》,第 37 期,2012 年 8 月。
24. 吳天雲,《台灣法學雜誌》,第 124 期,2009 年 3 月。
25. 吳耀宗,《刑事法雜誌》,第 45 卷第 3 期,2001 年 6 月。
26. 吳耀宗,《月旦法學雜誌》,第 251 期,2016 年 4 月。
27. 林國全,《政大法學評論》,第 45 期,1992 年 6 月。
28. 林孟皇,《月旦法學雜誌》,184 期,2010 年 9 月。
29. 林孟皇,《萬國法律》,第 185 期, 2012 年 10 月。
30. 林志潔、麻詠真,《月旦裁判時報》,10 期, 2011 年 8 月。
31. 林志潔、張敦威, 《台灣法學雜誌》,第 210 期。
32. 林志潔,《月旦法學雜誌》,2013 年 11 月,222 期。
33. 林志潔、蔡謦伊、蔡心雅、陳夢翔、孫永蔚,《全國律師》,第 21 卷第 11 期,2017 年 11 月。
34. 林鈺雄,《月旦法學教室》,第 163 期,2016 年 5 月。
35. 林鈺雄,《月旦法學雜誌》,第 238 期,2015 年 3 月。
36. 林鈺雄,《月旦法學雜誌》,第 251 期,2016 年 4 月。
37. 林仁光,《月旦法學雜誌》,2014 年 8 月,231 期。
38. 林仁光,《臺大法學論叢》,41 卷特刊,2012 年 11 月。
39. 林建中、李揚,《中正財經法學》,第 22 期,2021 年 1 月。
40. 邱筱雯,《華岡法萃》,第 66 期,2019 年 6 月。
41. 柯耀程,《軍法專刊》,第 57 卷第 5 期,2011 年 10 月。
42. 姚志明,《月旦民商法雜誌》,30 期,2010 年 12 月。
43. 洪令家,《台灣法學 雜誌》,第 196 期,2012 年 3 月。
44. 范耕維,《月旦法學雜誌》,第 301 期,2020 年 6 月。
45. 陳學德,《月旦裁判時報》,2018 年 11 月。
46. 陳茵琦,證交資料,546 期,2007 年 10 月。
47. 陳彥良,《月旦法學雜誌》,第 188 期,2011 年 1 月。
48. 陳重言,《月旦法學雜誌》,第 238 期,2015 年 3 月。
49. 陳重言,《月旦法學雜誌》,第 254 期,2016 年 7 月。
50. 陳宗豪,《軍法專刊》,第 65 卷第 2 期。
51. 陳信安 (2016),林鈺雄 (編),《沒收新制(二):經濟刑法的新紀元》。
52. 陳文貴,《軍法專刊》,第 66 卷第 6 期。
53. 陳潔,<"利用自身資訊交易”作為內幕交易抗辯規則的建構──兼論我國內幕交易安全港規則的基本框架>,《現代法學》,第 43 卷第 5 期,2021 年 9 月。
54. 郭土木,《台灣法學雜誌》,第 278 期。
55. 郭土木,《月旦法學教室》,第 224 期。
56. 郭土木,《台灣法學雜誌》,第 237 期,2013 年 12 月,頁 24-26。
57. 郭土木,《法官協會雜誌》,第 7 卷 2 期。
58. 郭土木,《證券暨期貨管理》,第 18 卷 2 期。
59. 郭土木,《月旦法學雜誌》,第 272 期。
60. 郭土木,公開收購股權與內線交易及操縱法律適用問題之探討,輔仁法學 第 42 期 2011 年 12 月。
61. 郭土木,論禁止內部人員交易-對芝加哥學派之批判(上),證券管理第 6 卷第 9 期,1998 年 9 月。
62. 郭土木,論禁止內部人員交易-對芝加哥學派之批判(下),證券管理第 6 卷第 10 期,1988 年 10 月。
63. 郭大維,《月旦裁判時報》,第 44 期, 2016 年 02 月。
64. 郭大維,《月旦裁判時報》,第 24 期,2013 年 12 月。
65. 徐珮菱,《法規與遵循》,第 2 卷第 1 期, 2017 年 12 月。
66. 連孟琦,《月旦裁判時報》,第 48 期,2016 年 6 月。
67. 張益輔、林振東、江璧岑,《證交資料》,561 期,2009 年 1 月。
68. 張心悌,《月旦裁判時報》,第 25 期,2014 年 2 月。
69. 張心悌,《臺大法學論叢》,37 卷 3 期,2008 年 9 月。
70. 張天一,《檢察新論》,第 21 期,2017 年 1 月。
71. 曾宛如,《臺大法學論叢》,38 卷 1 期,2009 年 3 月。
72. 許絲捷,《司法新聲》,124 期,2017 年 10 月。
73. 許兆慶、蘇琬鈺,黃舒芃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七輯)(上冊)》,2010 年 12 月。
74. 許澤天,<刑法規範的基本權審查──作為刑事立法界限的比例原則>,黃舒芃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七輯)(上冊)》,2010 年12月。
75. 莊永丞,《東吳法律學報》,第 23 卷第 1 期,2011 年 7 月。
76. 黃彥翔,《台灣法學雜誌》,第 313 期,2017 年 2 月。
77. 劉連煜,《月旦法學教室》,第 102 期,2011 年 4 月。
78. 劉連煜,《月旦法學教室》,第 50 期, 345 2006 年 12 月。
79. 劉連煜,《月旦法學雜誌》,第 72 期, 2001 年 5 月。
80. 劉連煜,《月旦裁判時報創刊號》,2010 年 2 月。
81. 劉連煜,《月旦法學教室》,110 期,2011 年 12 月。
82. 劉連煜,《台灣法學雜誌》,114 期,2008 年 10 月。
83. 劉連煜,《法令月刊》,第 67 期, 2016 年 11 月。
84. 劉連煜,《月旦裁判時報》,第 108 期,2021 年 6 月。
85. 鄭淑燕,《財金法學研究》,第 1 卷第 3 期,2018 年 12 月,頁 404-405。
86. 賴英照,《高大法學論叢》,3 卷 1 期,2007 年 12 月。
87. 賴英照,《中原財經法學》,35 期,2016 年 6 月。
88. 賴英照,《中原財經法學》,第 36 期,2016 年 6 月。
89. 賴英照,《中正大學法學集刊》,2016 年 10 月,第 53 期。
90. 賴英照,《中原財經法學》,2013 年 12 月。
91. 賴英照,《法令月刊》,第 68 卷第 1 期,2017 年 1 月。
92. 賴英照,《財金法學研究》,第 2 卷第 4 期,2019 年 12 月。
93. 賴英照,《證劵暨期貨月刊》,第 39 卷 7 期,2021 年 7 月。
94. 賴源河、郭土木,《月旦法學雜誌》,第 244 期,2015 年 9 月。
95. 賴源河、郭土木,《中正法學》,第 4 期,2012 年 1 月。
96. 盧小毛,《學海》,第 2 期,1996 年 4 月。
97. 薛智仁,《政大法學評論》,第 129 期,2012 年 12 月。
98. 薛智仁,《台灣法學雜誌》,第 224 期,2013 年 5 月。
99. 薛智仁,《台大法學論叢》,第 47 卷第 3 期,2018 年 9 月。
100.薛智仁,《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 98 期,2007 年 9 月。
101.薛智仁,收錄於《最高法院 105 年度第 1 次刑事學術研討會 - 刑法沒收實體及程序法制之研討》,最高法院,1 版, 2017 年 6 月。
102.薛智仁,《月旦法學教室》,第 150 期,2015 年 4 月。
103.戴銘昇,《月旦法學教室》,第 213 期,2020 年 7 月。
104.戴銘昇,收錄於:戴銘昇,《證券交易法物語 (一)》,元照,2016 年 9 月。
105.謝煜偉(2018),陳子平教授榮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法學與風範:陳子平教授榮退論文集》,元照出版社。
106.蘇凱平,《台灣法學雜誌》,第 393 期,2020 年 6 月。
107.蘇凱平,《月旦裁判時報》,第 98 期,2020 年 8 月。
108.顧立雄、陳一銘,《萬國法律》,第 161 期,2008 年 10 月。
109.顧海鴻、劉憲權、金澤剛、吳美滿、邵志才,《人民檢察》,第 8 期,2017 年 4 月。
(三)專書論文(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1. Alexandre Padilla 著,收錄於《內線交易研究指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8 年 11 月。
2. 石宜琳,收錄於《正當法律程序與辯護》,新學林出版,2017 年 1 月。
3. 江朝聖,收錄於:《賴源和教授八秩華誕論文集》,2018 年 12 月。
4. 林琬珊,收錄於《經濟刑法的在地實踐》,吳俊毅、薛智仁主編,新學林出版,2021 年 12 月。
5. 武永生,收錄於《當前公司與證券法制新趨勢》,元照出版,2016 年 8 月。
6. 林國全、張凱傑、談虎、吳永梁,收錄於《證券交易與操縱市場規範之比較研究》,新學林出版,2022 年 6 月。
7. 陳信安、王玉全(2016),林鈺雄(編),《沒收新制(二):經濟 348 刑法的新紀元》。
8. 陳重言,收錄於《沒收新制(三)不法利得的剝奪》,元照出版,2019 年 3 月。
9. 陳彥良,《二十一世紀財經法潮流-林國全教授榮退祝賀論文集》,2020 年 11 月。
10. 郭大維,《法學的實踐與創新-陳猷龍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上冊)》,2013 年 7 月 31 日。
11. 惲純良,《經濟刑法問題學思筆記(一)》,元照,2020 年 5 月。
12. 黃朝琮,收錄於《公司法論文集 II 特殊交易型態與資訊揭露》,新學林,2017 年 11 月。
13. 戴銘昇,收錄於《證券交易法物語(一)》, 元照,2016 年 9 月。
14. 戴銘昇,收錄於《證券交易法物語(一)》,元照,2016 年 9 月。
15. 戴銘昇,收錄於《證券交易法物語(二)》, 元照,2018 年 1 月。
16. 蘇凱平,收錄於證據法論叢(二)數位科技與證據法則,元照,2022 年 3 月。
17. 蘇凱平,收錄於證據法論叢(二)數位科技與證據法則,元照,2022 年 3 月。
(四)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1. 何建寬,《內線交易理論與實務之研究》,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2009 年 1 月。
2. 陳宗豪,《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2020 年 8 月。
3. 謝伊婷,《論內線交易之犯罪所得計算》,台北大學碩士論文,2012 年 7 月。
4. 陳夢翔,《內線交易案件犯罪所得之計算-兼論專家證人制度》,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 年 11 月。
5. 吳元曜,《證券詐欺刑事責任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 究所博士論文,2007 年 6 月。
6. 吳天雲,《沒收犯罪所得的課題與展望》,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 2011 年 6 月。
7. 莊嘉蕙,《內線交易之實證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科技 法律組碩士論文,2009 年 7 月。
8. 何松穎,《論內線交易責任規範之再建構─以引進行政制裁為中心》,國立臺 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6 年 8 月。
9. 何佳蓉,《從比較法觀點論內線交易豁免規定之可能性》,國立台灣大學法律 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年 2 月。
10. 周菁,《內線交易行政制裁制度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 文,2016 年 6 月。
11. 陳永群,《我國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刑罰規定之適當性─以強化行政罰可能 性之觀點》,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 年 7 月。
12. 鍾郡,《金融犯罪加重處罰條款立法模式妥適性初探-以證券交易法第 171 條為中心》,2020 年 8 月。
(五)研討會論文
1. 李禮仲主持,李傑青、呂秋遠協同主持,《證券交易法第 171 條第 2 項犯罪 所得之研究》,98 年法務部委託研究,2000 年 10 月。
2. 李禮仲,《台灣法學雜誌》,第 156 期,2010 年 7 月。
3. 林書楷,《東吳大學法學院暨法律學系 2020 財經法學術研討會書面報告資料》,東吳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辦,2020 年 6 月 17 日。
4. 陳彥良,證券交易法第 171 條犯罪所得之學術研討會系列二(第一場)陳彥良發言,《台灣本土法學雜 誌》,第 156 期,2010 年 7 月。
5. 薛智仁,中興大學法律學系暨刑法研究中心舉辦,2011 年證券犯罪研討會會議手冊, 2011 年 12 月。
二、外國專書、期刊
1. 山下友信、神田秀樹(編),《金融商品取引法概說》,有斐閣,2010 年 6 月。
2. 岸田雅雄,《金融商品取引法》,新世社,2010 年 3 月。
3. 中曾根玲子、田中襄一、菅原貴与志、松鳩隆弘,《金融商品取引法実務 ハンドブック》,財経詳報社,平成 21 年。
4. 河本一郎、大武泰南、川口恭弘,《新金融商品取引法》, 2014 年 12 月。
5. 城下裕二,消極的責任主義の帰趨──わが国における近時の量刑理論の批 判的検討,川端博、山口厚、井田良、浅田和茂編,理論刑法学の探究 2, 2009 年。
6. Garner,B.A.,& Black,H.C.(2009), Black’s law dictionary,9th ed.
7. DALE A.OESTERLE,MERGERS AND ACQUISITIONS,(2005).
8. Dennis W. Carlton and Daniel R.Fischel,The Regulation of Insider Trading, Stanford Law Review (1983).
9. Donald C. Langevoort,Insider Trading: Regulation,Enforcement,and Prevention ,Vols.18 and 18A,Securities Law Series,(2008).
10. Henry G. Manne,Insider Trading and the Stock Market (The Free Press 1966).
11. Jonathan R. Macey,“Insider Trading: Economics, Politics, and Policy”,(1991). 12. Louis Loss & Joel Seligman, FUNDAMENTAL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The Wolters Kluwer 2004).
13. Thomas Lee Hazen, The Law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2009).
14. Cohen, David T., Old Rule, New Theory: Revising the Personal Benefit Requirement for Tipper/Tippee Liability under the Misappropriation Theory of Insider Trading, 47 B.C.L. REV. 547 (2006)
15. Coles, Kathleen, The Dilemma of the Remote Tippee, 41 GONZ. L. REV. 181 (2006)
16. Macey, Jonathan R., The Genius of the Personal Benefit Test, 69 STAN. L. ONLINE 64 (2016).
17. Nagy, Donna M., Beyond Dirks: Gratuitous Tipping and Insider Trading, 42 J. CORP. L. 1,19 (2016)
18. Palk, Laura, Ignorance Is Bliss: Should Lack of Personal Benefit Knowledge Immunize Insider Trading? 13 BERKELEY BUS. L.J.101 (2016).
19. Seiferth, Shannon, No More Quid Pro Quo: Abandoning the Personal Benefit Requirement in Insider Trading Law, 50 U.MICH. J.L. REFORM 175 (2016).
20. Colombo, Ronald J., Tipping the Scales against Insider Trading: Adopting a Presumption of Personal Benefit to Clarify Dirks, 45 HOFSTRA L. REV. 117 (2016).
21. Valeriya Vitalyevna Posylnaya,Essays on insider trading,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August 2018。
22. Alan Jagolinzer, SEC Rule 10b5-1 and Insiders' Strategic Trade, 55 Magt. Sci. 2,(Feb. 2009).
三、網路資料
1. 立法院法律系統:http://lis.ly.gov.tw/lglawc/lglawkm
2.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3.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http://www.fsc.gov.tw/ch/index.jsp
4. 行政院公報資訊網:http://gazette.nat.gov.tw/egFront/index.jsp
5. 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網站: http://www.sfipc.org.tw/MainWeb/Index.aspx?L=1
6. 台灣證券交易所網站:http://www.twse.com.tw/ch/
7. 司法院量刑趨勢建議系統:量刑趨勢建議系統 (judicial.gov.tw)
8. 美 國 聯 邦 量 刑 準 則 2018 年 1 月 修 正 版 本 , https://www.ussc.gov/guidelines/2018-guidelines-manual-annotated
9.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規, http://www.csrc.gov.cn/pub/newsite/flb/flfg/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內幕交易、洩露內幕資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理解與適用,http://www.court.gov.cn/shenpan-xiangqing-4709.html
11. COVID-19 全球即時疫情地圖 | COVID-19 Global Dashboard by Taiwan | 最新台灣疫情關鍵報告 (nchc.org.tw) https://covid-19.nchc.org.tw/。
12. 台股 2 年漲逾 1 倍,卻不該存股?貝佐斯、馬斯克只做不說的股市祕密-風 傳媒精選|商周 (businessweekly.com.tw)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usiness/blog/3008759.
13. 台灣東洋疑內線交易案總經理施俊良等 17 人交保 | 社會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10160045.aspx
14. 高端遭查內線交易 金融時報:台灣金融監督不周|東森新聞 (ebc.net.tw) https://news.ebc.net.tw/news/business/268119
15. 敦南併購案爆內線交易 光寶創辦人宋恭源、女密友各 3 千萬交保 - 自由財經 (ltn.com.tw)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460501
16. 文曄併購宣昶爆內線交易疑雲 併購案要角全獲不起訴 - 社會 - 自由時報 電子報 (ltn.com.tw)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761499
17. 投保中心專訪》小心!你與內線交易的距離 - 工商時報 (ctee.com.tw) https://ctee.com.tw/people/interview/467355.html 353
18. 浩鼎內線交易案 5 高層無罪定讞 - 自由財經 (ltn.com.tw)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33562
19. 誰會天真期待內線交易疑雲可以水落石出?-風傳媒 (storm.mg) https://www.storm.mg/article/320085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