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佛教戲曲《歸元鏡》研究
作者:陳月萍
作者(外文):CHEN, YUEH-PING
校院名稱: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汪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3
主題關鍵詞:歸元鏡淨土戲曲念佛Quei Yuan Jingpure Landtheaterchant the name of Buddha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智達是明末清初淨土僧人,其所編寫的《歸元鏡》(全稱《異方便淨土傳燈歸元鏡三祖實錄》),傳揚淨土三祖廬山慧遠、永明延壽與雲棲祩宏,從在家到出家的傳燈事蹟,並撰寫〈戲劇融通〉、〈問答因緣〉與〈客問決疑〉以闡述戲、佛融通之理。
《歸元鏡》在內容上,只以實事入戲,輔以大量佛法、佛號、佛讚與佛境,營造莊嚴、肅穆的風格。在「通俗」上,不談深奧的佛法,而是以簡單易懂的內容,表達只要一心念佛,便可往生西方淨土。在「音律」上,更改部分曲牌名稱為佛教用語;並穿插偈語、咒語、香讚等;反覆宣講淨土樂景。
本論文以《歸元鏡》為研究對象,並旁及有關事項,對全劇進行探討。第一章,主要說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分析、研究方法與架構及研究侷限。第二章,從清末明初佛教的文化語境討論《歸元鏡》作者的撰述背景,並兼論《歸元鏡》的取材來源與版本源流。第三章,以勸人念佛、因果報應的故事內容說明歸元鏡的主題,並兼敘《歸元鏡》之內容。第四章,從戲曲的的角度分析《歸元鏡》的創作形式。第五章為本文之結論,總結《歸元鏡》之影響,並肯定其對於傳揚淨土思想之貢獻。
The Quei Yuan Jing(complete title: Transmission of the Lamp of the Pure Land as an Extraordinary Skillful Means: Mirror of the Return to the Origin, or the Veritable Record of Three Patriarchs), a play written by the seventeenth-century Chinese Buddhist monk Zhida. The Quei Yuan Jing’s storyline centers on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Pure Land Buddhist teachings by recounting the biographies of three masters from different periods in Chinese history: Lushan Huiyuan, Yongming Yanshou, and Yunqi Zhuhong. Zhida also wrote three paratexts, Xiju rongtong (Blending in Harmony with Theater), Kewen jueyi (Dispelling a Guest’s Suspicion) and Wenda yinyuan(Questions and Answers about Causes and Conditions) to explain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ing drama and Buddhism.
In terms of content, Quei Yuan Jing only uses real events in the play, supplemented by a large number of Buddhist dharma, Buddhist names, Buddhist praises and Buddhist scenes, to create a solemn and solemn style. In terms of "popularity", it does not talk about the profound Buddhist teachings, but uses simple and easy-to-understand content to express that as long as you recite the Buddha's name wholeheartedly, you can be reborn in the Western Pure Land. In terms of "melody", the names of some tunes were changed to Buddhist terms; verses, mantras, incense, etc. were interspersed; and the joyful scene of the Pure Land was repeatedly preached.
This treatise takes Quei Yuan J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iscusses the whole play while considering related matters. Chapter 1 mainly explains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and purpose, literature analysis, restearch methods, structure, and research limitations of this paper. Chapter 2 discusses the writing background of the author of Quei Yuan Jing from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Buddhism in the late Qing and early Ming dynasties, and also discusses the source of materials and editions of Quei Yuan Jing. Chapter 3 explains the theme of Quei Yuan Jing with stories about persuading people to recite Buddha's name and retribution of karma, and also narrates the content of Quei Yuan Jing. Chapter 4 analyzes the creative form of Quei Yuan J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pera. Chapter 5 i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dissertation, summarizing the influence of Quei Yuan Jing and affirming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spread of Pure Land thought.
一、古籍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傳〉(臺北:鼎文書局,1977年)。
(宋)陳舜俞,《廬山記》卷二,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元)高明,《琵琶記‧副末開場》,收於(明)毛晉《六十種曲》(一)(臺北:臺灣開明書局,1970 年)
(明)釋祩宏,《蓮池大師全集》(台北:中華佛教文化館印行,1983 年)
(明)王世貞,《曲藻》,載於《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四)(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 年)。
(明)王驥德,《曲律》卷三〈雜論〉第三十九上,收入《歷代詩史長編二輯》第四冊(臺北:鼎文書局,1974 年)。
(明)吳之鯨撰,《武林梵志》。
(明)神宗敕撰,《大明律集解附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0 年)。
(明)張居正,《張太岳文集》卷十八。
(明)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臺北:世界書局,1965 年 4 月)。
(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北京:中華書局,1991 年)。
(清)李漁,《閒情偶寄》,收入《歷代詩史長編二輯》第七冊(臺北:鼎文書局,1974 年)。
(清)谷應泰,《明史記事本末》(北市:三民書局,1985 年 9 月)。
(清)張廷玉等修,《明史》(臺北:藝文印書館,1972 年)。

二、專書
中華民國國立歷史博物館 編,《中國佛教藝術》(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78 年。
方立天,《佛教哲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6 年 7 月。
王安祈,《明代傳奇之劇場及其藝術》(臺北:學生書局),1986 年 6 月。
王邦雄 等,《中國文學新詮釋》(臺北:立緒文化出版社),2006。
王志遠,《中國佛教表現藝術》(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年 11月。
王國維,《宋元戲曲考》(臺北,藝文印書館),1996 年。
王璦玲《明清傳奇名作人物刻畫之藝術性》(臺北:臺灣書店),1997 年。
何九盈,《中國古代語言學史》(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年 4 月。
吳梅,《中國戲曲概論》(嶽麓書社),2010年。
吳震,《明末清初勸善運動思想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
宋珂君,《明代宗教小說中的佛教「修行」觀念》(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年 10 月。
李永匡、王熹,《中國節令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年 12 月初版)。
沈新林,《同源而棄派──中國古代小說戲曲比較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 年 4 月。
沈新林,《同源而異派—中國古代小說戲曲比較研究》(北京,鳳凰出版社),2007 年。
周傳家,《中國古代戲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
屈萬里主編,《大明律集解附例》。
林智莉,《明代宗教戲曲研究》(臺北:國家出版社),2013年。
林智莉,《儀式‧信仰‧文化─明清宗教戲曲景觀》,(臺北:國家出版社,2019)。
姚一葦,《戲劇原理》(臺北:書林出版公司),1997 年。
胡志毅,《神話與儀式:戲劇的原型闡釋》(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 年。
范煙橋,《中國小說史》(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 年 9 月。
孫書磊,《明末清初戲劇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年 8 月。
荒木見悟著,周賢博譯,《近世中國佛教的曙光——雲棲祩宏之研究》(臺北:慧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年。
張庚、郭漢城:《中國戲曲通史》第二冊,(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9 年。
張曼濤 主編,《佛教藝術論集》,《現代佛教學術叢刊》20(臺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 年。
張曼濤 主編,《明清佛教史篇》(中國佛教史專業之六),《現代佛教學術叢刊》15(臺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 年。
張曼濤 主編,《淨土宗史論》,《現代佛教學術叢刊》65(臺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 年 1 月。
望月信亨 著,釋印海 譯,《中國淨土教理史》(臺北:慧日講堂),1974 年。
郭英德,《明清傳奇戲曲文體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年 7 月。
郭英德編著,《明清傳奇綜錄》(中國: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年。
陳亞先,《戲曲編劇淺談》(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 年)。
陳宗樞,《佛教與戲劇藝術》(中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年 12 月。
陳垣,《釋氏疑年錄》(台北:彌勒出版社),1982 年。
陳洪,《佛教與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年 1 月。
陳捷先,《明清史》,(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6月。
傅樂成,《中國通史》(臺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72 年。
傅謹,《戲曲美學》(臺北:文津出版有限公司,1995 年 7 月。
曾永義,《中國古典戲劇的認識與欣賞》(臺北:正中書局),1991 年 11 月。
曾永義,《明雜劇概論》(臺北:國家出版社),2015年。
曾永義,《論說戲曲‧明代帝王與戲曲》(臺北:聯經出版社),1997 年。
曾永義:《中國古典戲劇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 年。
游國恩主編,《中國文學史》下冊,(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5 年。
黃仕忠,《戲曲文獻研究叢稿》(臺北:國家出版社),2006 年 6 月。
黃仕忠編,《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卷156,2009年。
黃仕忠等編,《日本所藏稀見中國戲曲文獻叢刊》第 1 輯第 4 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2年。
葉長海,《中國戲劇學史稿》(臺北:駱駝出版社,1987)。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台灣:學生書局),1987 年 8 月。
董康 等編,《曲海總目提要》(臺北:正光書局),1969 年。
廖閱鵬,《淨土三系之研究》(高雄:佛光出版社),1989 年 7 月。
趙杏根,《佛教與文學的交會》(臺北:學生書局),2004 年 11 月。
劉有恆 編訂,《中國古典戲劇曲譜叢刊(一)》(台灣:學生書局)經銷,1990年。
蔡毅 編,《中國古典戲曲序跋滙編‧二》(濟南:齊魯書社),1989 年。
賴炎元 註譯《春秋繁露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 年)。
錢伯城,《袁宏道集箋校》卷10〈雲棲〉(上海古籍社1981.6)。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臺北:里仁書局,1982年)。
藍吉富 主編,《中國佛教史料續編》,現代佛學大系 13(臺北:彌勒出版社),1983 年 7 月。
藍吉富主編,《大藏經補編》第18冊(台北華宇1985年)。
鎌田茂雄 著,關世謙譯,《中國佛教史》(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7 年 1 月。
(清)釋智達 著,《異方便淨土傳燈歸元鏡三祖實錄》
(清)智達法師 作/依淳法師 編,《異方便淨土傳燈:歸元鏡》,(佛光出版社,2020年)
釋聖嚴,《明末中國佛教之研究》(台灣:學生書局),1988 年 11 月。
釋聖嚴,《明末佛教研究》(臺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釋見曄,《明末佛教發展之研究──以晚明四大師為中心》,《中華佛學研究所論叢》45(臺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 年 1 月。
龔鵬程,《晚明思潮》,(臺北: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出版,2001 年 10 月)。

三、佛經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
《那先比丘經》
《阿彌陀經》
《阿彌陀經疏鈔》
《首楞嚴經》
《高僧傳》
《梵網經菩薩戒初津》
《無量壽經》
《補續高僧傳》
《觀無量壽佛經疏》
《雲棲法彙》

四、期刊論文
元鵬飛,〈明清傳奇開場考源〉《中華戲曲》,第三十三輯,2005年,頁162-183。
王猛〈略論中國古代小說和戲曲中的因果報應觀念〉《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1 年第3 期,頁57-60。
王萌筱,〈佛教戲曲《歸元鏡》版本源流考〉《圖書館雜誌》,2021,40(9):145-154
王萌筱,〈高僧與俗文學─作為劇評家、戲中人與「曲作者」的雲棲袾宏〉《中華佛學研究》 第二十一期,2020年,頁1-35。
王萌筱,〈遊藝與修行:淨土劇《歸元鏡》的刊印、閱讀與搬演〉《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2020年,頁136-145。
王璦玲,〈明清傳奇名作中主題意識之深化與其結構設計〉《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七期,1995年,頁245-393。
朱俐,〈中國戲劇起源與宗教祭祀儀典的關係研究〉《藝術學報》64期,1999 年,頁53-76。
吳疆,〈試論雍正帝的禪學及其相關著作〉,李天鳴主編,《為君難—雍正其人其事及其時代》(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0),頁189-203。
李豔麗,〈論「天」信仰與《竇娥冤》的二重審判〉,《四川戲劇》,2005 年第5 期,頁46-47。
肖平、楊金萍,〈華嚴字母的形成及其數字意蘊〉,《社會科學戰線》,2009年,12期 (174期),頁13-18。
林智莉,〈明末清初淨土思想對戲曲的影響──以《歸元鏡》為探討〉,《戲劇學刊》16 期,2012,頁89-117。
林智莉,〈熱鬧場中度化有緣:從明末清初佛教中人戲曲創作觀點 看戲佛融通的可能性及其創作規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學報第五十二期,2012年12月,頁145-176。
周華斌,〈戲曲腳色行當形成的規律〉,《戲曲學報》第三期,2008年,頁73-88。
施德玉,〈集曲體式初探〉,戲曲學報 ; 2期 (2007 / 12 / 01),頁125-150。
柯凡,〈中晚明戲曲中僧尼世俗化現象論析〉《戲曲藝術》2004年第1期,頁32-37。
徐子方,〈明中葉後社會發展與文化轉型-明雜劇社會文化背景探源之三〉,《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卷第4期,2006年12月,頁44-49。
徐子方,〈明雜劇社會背景探源〉,《東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1 卷第 1 期,1999 年 2 月,頁115-120。
陳永革,〈禪教歸淨與晚明佛教的普世性〉,《宗教學研究》第二期,1999年,頁59-68。
馮晟乾,〈談孔子與老子之天人合一思想〉《孔孟月刊》第11 卷第10 期,1973 年,頁2-5。
楊驥,〈翻悲為喜是耶非──《金鎖記》略論〉,《閱讀與寫作》,2006 年第11 期,頁17-18。
韓曉,〈論關漢卿的公案戲對天人關係的思考〉《湖北大學學報》第26 卷第6 期,1999 年,頁56-58。
釋妙為,〈《歸元鏡》的現代意義〉,人間佛教學報第二十六期,2020年,頁118-133。
釋聖嚴,〈蓮池大師的淨土思想〉,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65期,1980年,頁319-330。
顧頡剛,〈《六月雪》故事的演變〉,《民間文學論壇》,1983年第1期。

五、學位論文
李興源,《晚明心學思潮與世風變異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論文,2006 年 7 月。
柯香君,《明代宗教雜劇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徐筱婷,《中國戲曲搬演習俗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9年。
高詩婷,《明代改編劇研究》,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8 年。
劉凱玲,《中國佛教文學與近現代的知識啟蒙暨歷史書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9年。
蔣小平,《晚明傳奇中女性形象研究》,蘇州大學博士論文,2006 年。
蕭慧媛,《明代官員的乞休致仕──官場困局下求退告歸的時代現象》,中國文化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2004年。
賴慧玲,《明傳奇中宗教角色研究》,東海大學博士論文,1998 年。
釋妙為,《道藝一體的可能性──以《歸元鏡》為研究對象》,佛光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六、工具書
王沛綸編著,《戲曲辭典》(台北:中華書局,2015年)

七、網路資源
《一行佛學辭典》,http://www.muni-buddha.com.tw/buddhism/dictionary-google.html
《中國古代佛教版畫史綜論》,第八章,由盛及衰的清代佛教版畫https://read01.com/BnyRge3.html#.Y5wYo3ZByUk
中山大學古文獻研究所,http://www.ioc.u-tokyo.ac.jp/~hidemi/ajideji/6.html
王萌筱:遊藝與修行:淨土劇《歸元鏡》的刊印、閱讀與搬演https://newmediamax.com.tw/article/1iium6wk4094o.html
王馨:佛教傳奇《歸元鏡》曲譜及舞台搬演考略https://kknews.cc/fo/4b4epmx.html
佛光大辭典線上查詢系統,https://www.fgs.org.tw/fgs_book/fgs_drser.aspx
淨土宗網站,https://plb.tw/tc/library_6_in.aspx?id=624&chk=b9818993-26da-4aa8-9898-70df5b1ffdd1。
陳劍鍠,〈近代確立蓮宗十三位祖師的過程及其釋疑〉,http://www.confucius2000.com/scholar/chenjh2.htm
華雨集第五冊-八、『曇鸞與道綽』閱後https://yinshun-edu.org.tw/zh-hant/Master_yinshun/y29_08
歸元鏡(崑曲劇目)https://www.newton.com.tw/wiki/%E6%AD%B8%E5%85%83%E9%8F%A1/2460656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