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兩岸南海爭端期刊文獻之研究-以書目計量與可視化為工具
作者:尹新豪
作者(外文):YIN,HSIN-HAO
校院名稱:國防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系
指導教授:蔡萬助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3
主題關鍵詞:南海爭端書目計量學可視化分析研究熱點CitespaceSouth China Sea DisputesBibliometricsVisualizationResearch HotspotCitespa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南海自從被探勘出蘊藏豐厚的油氣資源之後,周遭國家無不覬覦如此豐富的天然蘊藏,且南海位居東亞、非洲和歐洲的重要航道,為各國所不可或缺的海上交通樞紐,其戰略價值的重要性自然不言可喻;從而引發出區域衝突的事件層出不窮,誘發出兩岸學者競相探討渠等爭端之根由。
本文擬跳脫以往使用的研究方法,運用書目計量學與可視化作為研究的工具,用以探討南海爭端議題,期能在前瞻性的探討下,產出不同於以往的結果與發現,以彰顯出研究價值。其研究結果主要有五:其一,兩地文獻成長近似於「邏輯斯第成長」分布,且重大事件確實影響到文獻數量的變化。其二,期刊、作者、與關鍵詞三者的分布情形,分別近似於書目計量學之布萊德福定律、洛卡定律、齊夫定律。其三,臺海兩地作者合著的情形皆較低,以單一作者獨自著作為主。其四,「南海爭端」、「南海問題」與「南海」為臺海兩地相同的研究熱點。其五,臺海兩地皆以探討「主權爭議」的文獻為主,而美國介入南海在大陸地區期刊文獻中被視為爭端主因。
Ever since rich oil and gas resources were discovere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surrounding countries have all coveted such rich natural resources. More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is located in an important waterway connecting East Asia, Africa and Europe, and also it is an indispensable maritime transportation hub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s a result, incidents of regional conflicts have emerged one after another and Cross-Strait scholars have been trying to explore the root causes of such disputes.
This thesis uses Bibliometrics and Visualization as research tools to explore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s so that we can produce different results and findings under the new methods we adopt so that the value of the research can be demonstrated. There are fiv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s follows: (1) The literature growth rate in the Cross-Strait is similar to the "logistic growth", and some major events affect the change in the volume of literature. (2) The distribution of journals, authors, and keywords is similar to Bradford’s law, Lotka’s law, and Zipf’s law in Bibliometrics. (3) A number of Co-authorship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are relatively low, and single author is the most common. (4) "South China Sea Disputes", "South China Sea Issues" and "South China Sea" are the research hotspots for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5) The literature in both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focuses on the "sovereignty disputes," but the U.S. involvemen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ited as a major cause of disputes in Mainland China’s journal literature.
英文部分
一、專書
Bob Catley, Makmur Keliat. (1997). Spratlys: The Disput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ingapore: Ashgate Publishing.
Borgman, C.L. (1990).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and Bibliometrics.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Bradford, S. C. (1948). Documentation. London: Crosby Lockwood & Son.
Catharina Rehn, Carl Gornitzki, Agne Larsson, Daniel Wadskog. (2014). BIBLIOMETRIC HANDBOOK FOR KAROLINSKA INSTITUTET. Sweden: Karolinska Institute.
Chen C. (2012). Turning points: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Chen C. (2014). The Fitness of Information: Quantitative Assessments of Critical Evidence. John Wiley & Sons.
Chen C. (2016). CiteSpace: A Practical Guide for Mapping Scientific Literature.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Crane, D. (1972). Invisible Colleges: Diffusion of Knowledge in Scientific Communities.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ncaster, F.W. (1977).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library services. Washingt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Price, Derek J. D. S. (1963). Little Science, Big Scienc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Zipf, George Kingsley. (1935). The Psycho-Biology of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Dynamic Philology. Houghton Mifflin, Boston: Riverside Press.
二、期刊
Chen C, Dubin R, Kim M C. (2014). Emerging trends and new development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a scientometric update (2000-2014). Expert opinion on biological therapy, 14(9), 1295-1317.
Chen C, Dubin R, Kim M C. (2014). Orphan drugs and rare diseases: a scientometric review (2000-2014). Expert Opinion on Orphan Drugs, 2(7), 709-724.
Egghe, L. (1994). A theory of continuous rates and applications to the theory growth and obsolescence rat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30(2), 279-292.
Esmond D. Smith, JR. (1994). China's Aspirations in the Spratly Islands.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16(3), 274-294.
Fairthorne, R.A. (1969). Empirical Hyperbolic Distributions (Bradford‐Zipf‐Mandelbrot) for Bibliometric Description and Prediction.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25(4), 319-343.
Gao, Z. (1994). The South China sea: From conflict to cooperation? . Ocean Development & International Law,25(3), 345-359.
Jiaqi Tian, Mingshun Song. (2022). Research of Hot Spots and Trend on Governmental Quality Award - Based on Visualization Analysis by CiteSpace. Frontier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3(1), 1-9.
Kamila Widziewicz‐Rzońca, Malwina Tytła. (2020). First systematic review on PM‐bound water: exploring the existing knowledge domain using the CiteSpace software. Scientometrics, 124(3), 1945-2008.
Kim M C, Chen C. (2015). A scientometric review of emerging trends and new developments in recommendation systems. Scientometrics, 1-25.
Kutty Kumar. (2021). Mapping of Research Output in the Indian Veterinary Journal through Google Scholar. DATA SCIENCE AND INFORMETRICS, 1(10), 81-95.
Li-hsiang Lin. (2021). The U.S. Indo-Pacific Strategy and It’s Offshore Balanc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Perspective of Offensive Realism. The Journal of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11), 95-120.
López-Muñoz F., Winston W. Shen, Raquel Moreno, Juan D. Molina, Concha Noriega, Miguel A. Pérez-Nieto, Gabriel Rubio, Cecilio Álamo. (2012).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Productivity on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 Drugs in Taiwan: A Bibliometric Study. Taiwanese Journal of Psychiatry, 26(2), 114-129.
Mar ́ıa Pinto, M. Isabel Escalona, Antonio Pulgar ́ın. Alejandro Uribe-Tirado. (2015). The scientific production of Ibero-American authors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1985–2013). Scientometrics, 102(20), 1555-1576.
Milad Haghani, Pegah Varamini. (2021). Temporal evolution, most influential studies and sleeping beauties of the coronavirus literature. Scientometrics, 126(8), 7005-7050.
Philip Hallinger, Jasna Kovačević. (2019). A Bibliometric Review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cience Mapping the Literature, 1960 to 2018.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9(3), 335-369.
Potter, W. G. (1981). Introduction to Bibliometrics. Library Trends, 30(1), 5-8.
Qicheng Zhang, Xiaobei Yin. (2020).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Status and Trend of Fault Tree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World Scientific Research Journal, 6(12), 180-189.
R. N. Broadus. (1987). Toward a definition of ‘Bibliometrics’. Scientometrics, 12(5/6), 373-379.
Randall, J.E., & Lim, K.K.P. (2000). A checklist of the fishe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Raffles Bulletin of Zoology Supplement, (8), 569-667.
Sengupta, I. N. (1985). Bibliometrics: A bird’s eye view. IASLIC Bulletin, 30(4), 167-174.
Sengupta, I.N. (1992). Bibliometrics, Informetrics, Scientometrics and Librametrics: An Overview. Libri, 42(2), 75-98.
Tahereh Dehdarirad, Anna Villarroya, Maite Barrios. (2015). Research on women in science and higher education: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Scientometrics, 103(3), 795-812.
Truong Thi Thuy Anh, La Thi Bac Ly, Nguyen Thi Thu Nga, Nguyen Thi Thuong Thuong, Tran Thu Giang, Dinh-Hai Luong. (2021). Bibliometric Analysis in the Studies of Speech Disorders of Preschoolers in Education between 1955 and 201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 13(1), 152-162.
三、網路資源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13). South China Sea. Retrieved February 8, 2023, from https://www.eia.gov/international/content/analysis/regions_of_interest/South_China_Sea/south_china_sea.pdf

中文部分
一、專書
Admiral James Stavridis(2018)。海權爭霸(譚天譯)。新北市:聯經出版。
C. Frankfort-Nachmias, David Nachmias(2003)。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潘明宏、陳志瑋譯)。新北市:韋伯文化。
Janet M. Ruane,(2007)。研究方法概論(王修曉譯)。臺北市:五南圖書。
John W. Creswell(2015)。研究設計-質性、量化及混合方法取向(林正昌等譯)。臺北市:學富文化。
Paul Martin Lester(2003)。視覺傳播(田耐青等譯)。臺北市:雙葉書廊。
古永嘉、楊志清(2018)。統計學:大數據分析-Excel實務應用與操作。臺北市:新陸書局。
朱浤源(1999)。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市:正中書局。
何光國(1994)。文獻計量學導論。臺北市:三民書局。
李杰、陳超美(2017)。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視化(第二版)。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林廷輝(2015)。南海「十」問「實」答。臺北市:松霖彩色印刷。
邱均平等著(2007)。信息計量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邱均平等著(2019)。文獻計量學(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
邱皓政(2019)。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與R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圖書。
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2020)。多元視角下的南海安全。臺北市:五南圖書。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推廣輔導組(1995)。南海資料交換合作座談會:各單位館藏研究報告。臺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許惠祐(2005)。臺灣海洋。臺北:致琦企業有限公司。
陳悅(2014)。引文空間分析原理與應用CiteSpace實用指南。北京:科學出版社。
蔡明月(2003)。資訊計量學與文獻特性。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蕭瑞麟(2020)。不用數字的研究-質性研究的思辯脈絡(第四版)。臺北市:五南圖書。
二、學術研討會資料
何婌嫻(1995)。史編局典藏海南暨南海四沙群島資料概況。南海資料交換合作座談會:各單位館藏研究報告(頁83-95)。臺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張文仁(1995)。外交部所藏有關「海南暨南海四沙群島」檔案概況。南海資料交換合作座談會:各單位館藏研究報告(頁39-44)。臺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三、博碩士論文
何凱(2018)。商業模式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基於CiteSpace的文獻計量分析。山東師範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學位論文,山東。
李家寧(2014)。「女性研究」文獻之書目計量學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臺北市。
周復之(2017)。中國大陸危機管理學術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2006-2015。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臺北市。
周錦昀(2019)。隨機對照試驗2001-2017醫學文獻之書目計量學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臺北市。
林仲訓(2013)。從學術期刊論中共「軍事主題」研究與趨勢。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臺北市。
林曉蔓(2017)。長期照護研究文獻計量與可視化分析。義守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博士學位論文,高雄市。
剛慶嚴(2022)。運算思維研究熱點與前沿之可視化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院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臺北市。
游育馨(2022)。高等教育國際化之文獻計量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臺北市。
黃國鑫(2017)。服務品質研究回顧之補遺:1999-2016年文獻之書目計量學方法。義守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博士學位論文,高雄市。
楊彥緒(2003)。隨機對照試驗醫學文獻之書目計量學研究。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新臺北市。
蔡明施(2021)。組織公民行為研究之文獻計量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院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臺北市。
鄭瑋婷(2020)。教師賦權增能知識基礎與熱點前沿之可視化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臺北市。
賴淑靜(2004)。資訊科學引用文獻與被引用文獻之文獻分布與主題變化現象。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新臺北市。
顧志文(2017)。南海油氣資源共同開發之國際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臺北市。
四、期刊
尤一茹,張士軍(2019)。企業家精神研究的時空分布和合作網絡-基於 Citespace 的可視化分析。經濟研究導刊,(24),128-130。
方瑀紳(2016)。1995-2013年科技教育研究文獻:回顧與前瞻。科技博物,20(1),5-31。
毛正氣(2013)。各國於南海地區資源開發(石化資源)、利用情形與我國開發現況。海軍軍官,32(1),38-59。
王明玲、杜立中、曾彩娥(2009)。臺灣出版五四運動文獻之書目計量研究。國家圖書館館刊,(1),93-113。
任恆(2021)。近25年來國內社會智庫研究進展與趨勢-基於Citespace的信息可視化分析。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232-240。
任懷鋒(2009)。論區域外大國介入與南海地區安全格局變動。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5),61-69。
曲波(2012)。海洋法中歷史性權利構成要件探究。當代法學,(4),3-9。
朱少強、邱均平(2005)。文獻計量與內容分析-文獻全中隱含信息的挖掘。圖書情報工作,49(6),19-23。
何志工、安小平(2010)。南海爭端中的美國因素及其影響。當代亞太,(1),132-145。
吳昭彥、梁佳玲、李健平(2019)。大數據研究文獻計量與可視化分析。黃埔學報,(76),75-88。
宋杰(2012)。法律是腳下的「南海爭端」-含義與解決的技術性建設。當代法學,(4),10-16。
宋燕輝(2008)。陳水扁總統登太平島,提「南沙倡議」之政策意涵。海巡雙月刊(32),15-20。
宋燕輝(2016)。「南海仲裁案」各方反應與可能影響。展望與探索,14(8),10-17。
宋燕輝、高聖惕(2016)。評「南海仲裁案」有關太平島法律地位之審議與見解。臺灣國際法季刊,13(4),23-68。
宋燕輝、鞠海龍(2011)。南海問題分析與預測(2010-2011)。東南亞研究,(3),49-54。
宋鎮照(2010)。東協、中國和美國的東亞-新三角競逐關係從東亞高峰會談起。海峽評論,(240),16-21。
李小霞(2005)。近年來國內洛特卡定律研究綜述。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15(13),27-28。
李岩(2015)。中美關系中的「航行自由」問題。現代國際關係,(11),22-28。
李欣鑫(2020)。2000-2018年國內南海問題研究熱點與前沿分析。黑河學刊,(247/1),100-101。
李國強(2012)。南海問題的觀察與分析。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52-56。
李國選(2008)。南海共同開發制度化:內涵、條件與制約因素。南洋問題研究,(1),61-68。
肖明、邱小花、黃界、李國俊、馮召輝(2013)。知識圖譜工具比較研究。圖書館雜誌,(3),61-69。
邢廣梅、汪晉楠(2020)。美國南海「航行自由行動」與軍艦無害通過問題研究。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1),75-86。
阮清香(2021)。越南國家主席阮春福主政後的越「中」南海關係。展望與探索,19(9),95-104。
周江(2013)。也談南海斷續線的法律性質。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5),130-136。
林巧敏(2009)。臺灣地區資訊組織文獻書目計量分析。圖書資訊學刊,7(1/2),101-123。
林巧敏、范蔚敏(2010)。臺灣地區資訊組織文獻書目計量分析。圖書與資訊學刊,2(1),16-38。
林正義(2014)。美中南海政策的角力。戰略安全研析,(114),5-11。
林正義(2016)。歐巴馬政府的南海政策:中國的回應及對臺灣的影響。東吳政治學報,34(1),1-80。
林信成、洪銘禪(2011)。布萊德福與洛卡定律於Wiki網站計量分析之應用。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8(3),325-346。
林若雩(2011)。東協與中國達成《南海行動宣言》的意涵與臺灣的因應之道。新世紀智庫論壇。(55),75-86。
林家茜(2020)。旅遊研究的文獻計量學方法。東方學報,(41),41-52。
林滿紅(2017)。亞太歷史、臺灣與南海-《中日合約》中的「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97),1-43。
林麗香(2019/3)。中國大陸在南海軍事建設的戰略意涵。中共研究,53(2),42-58。
林麗香(2019/9)。中美在南海的軍事角力-以攻勢現實主義觀點分析。國防大學通識教育學報,(9),113-128。
祁懷高(2020)。構建南海非傳統安全多邊合作整體架構研究。國際安全研究,38(6),129-152。
邱均平、馬秀娟(2011)。1998-2009年國內電子商務研究論文的計量分析。情報科學,29(5),641-646。
邱均平、樓雯(2013)。近二十年來我國索引研究論文的作者分析。情報科學,31(3),72-81。
邱延正(2020)。中共經略南海之機遇與挑戰。安全治理學刊,(1),1-13。
胡敏遠(2019)。論中國大陸在南海實踐近海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構想。展望與探索,17(2),44-72。
胡敏遠(2020)。美國「霸權治理」之實踐:以美「中」南海競爭為例。展望與探索,18(1),45-74。
胡敏遠(2021)。對「中」、菲兩國「牛軛焦爭端」之研究。海軍學術雙月刊,55(5),42-55。
唐丹玲、劉旺、隋廣軍、王穎、王素芬(2021)。文獻計量分析南海及其U形海疆線的遙感研究熱點。熱帶海洋學報,40(3),83-95。
孫國祥(2014)。第24屆東協峰會中的南海問題觀察。戰略安全研析,(109),43-50。
孫智超(2016)。文獻計量角度下國內外南海研究比較分析。晉圖學刊,(157/6),69-75。
宮玉濤(2012)。南海問題的合作安全與集體安全之辯。東南亞研究,(6),45-50。
徐嘉徽、張向先、孫笑宇(2015)。我國近十年競爭情報領域文獻計量分析。圖書館學研究,(14),123-128。
秦克霄(2020)。齊夫定律在古漢語文本中的適用性研究-以《夢溪筆談雜誌一》的文獻計量為例。晉圖學刊,(179),52-59。
馬振崑(2009)。中共在南海軍事部署之戰略意涵。海軍學術雙月刊,43(3),4-6。
崔榮一、趙雪(2017)。齊普夫定律對朝鮮語適用性的測定。中文信息學報,31(5),81-91。
張子揚(2008)。美中戰略關係與臺灣安全。亞台研究通訊,(6),107-132。
張育君、陳俊伯(2020)。我國南海策略的大數據與戰略評估分析及其因應作為。憲兵半年刊,(91),1-10。
張孟智、劉育偉、高哲翰、陳錦明(2020)。中共南海策略之探討-以歷史政策、戰略及能源為例。國防大學通識教育學報,(10),21-35。
張家瑍(2018)。從南海仲裁案結果論我國因應作為。海軍學術雙月刊,53(1),100-113。
張家瑍、洪煥棋(2016)。海軍協助海域執法能量之探討。海軍學術雙月刊,50(3),59-79。
張書豪、樊晉源(2013)。區域創新系統知識前沿與熱點分析。商略學報,5(4),269-281。
張景全、潘玉(2016)。美國「航行自由計劃」與中美在南海的博弈。國際觀察,(2),87-99。
張萍(2019)。國際檔案大會研究現狀及熱點分析-基於Citespace的信息可視化分析。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9(6),91-95。
張磊(2016)。論菲律賓南海仲裁請求中關於權利來源部分的管轄權。政治與法律,(4),97-107。
梁銘華、黃秋菊(2021)。美國南海航行自由的國際法分析。實踐博雅學報,(32),69-86。
莊詩夢、王東波(2018)。深度學習領域研究熱點與前沿分析-基於CiteSpace的信息可視化分析。河北科技圖苑,31(1),73-82。
許昌(2015)。南海「九段線」法律意義淺論。一國兩制研究,(26),131-137。
郭添漢(2015)。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下中國大陸的因應-以南海為例。空軍學術雙月刊,(645),4-20。
陳中平(2014)。國軍維護南海主權史證探討。陸軍學術雙月刊,50(535),108-121。
陳育正、顧志文(2022)。中共對菲律賓於南海主權爭議島礁對峙行動之模式分析。遠景基金會季刊,23(2),57-113。
陳彥彰(2021)。南海島嶼主權歸屬問題與中越兩次海戰之研析。軍事史評論,(8),93-126。
陳荔彤(2016)。我國南海爭端及因應之道。臺灣國際法季刊,13(3),35-105。
陳逸偵(2013)。南非非生物資源探勘開發之潛力、實力與風險(上)。鑛冶:中國鑛冶工程學會會刊,57(3),9-19。
陳鴻瑜(2011)。舊金山合約下西沙和南沙群島之領土歸屬問題。遠景基金會季刊,12(4),1-50。
陳鴻瑜(2016)。中華民國政府繪製南海諸島範圍線之決策過程及其意涵。國史館館刊,(47),91-118。
陶穎、周莉、宋艷輝(2017)。知識域可視化中的共被引與耦合研究綜述。圖書情報工作,61(11),140-148。
游忠諺、謝建成(2017)。電子資源資料之書目計量研究-以癌症研究為例。致理學報,32(1),61-89。
賀鑒、汪翱(2008)。國際海洋法視野中的南海爭端。學術界,(128),254-259。
黃一洲(2017)。基於文獻計量與可視化分析的國內南海問題研究評述。情報探索,(233/3),111-120。
黃一哲(2012)。美「中」在南海海域競逐之研究。國防雜誌,27(1),3-17。
黃紫晗(2019)。基於citespace比較分析中國大陸和美國公共政策研究現狀及趨勢。中國行政評論,25(2),57-78。
黃慕萱、賴麗香(2009)。圖書資訊學門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之書目計量分析。圖書與資訊學刊,1(3),1-16。
楊中楷、林德明、劉佳(2013)。洛特卡定律適用於專利文獻的再驗證。圖書情報工作,57(9),92-95。
楊宇琦(2018)。報復性公正研究知識基礎與研究熱點-基於citespace的信息可視化分析。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1),64-81。
楊宗新(2021)。淺析美國當前的南海政策發展。海軍學術雙月刊,55(3),52-66。
楊燕枝(2010)。以文獻計量法分析臺灣在國際科管期刊的發表現況。科技管理學刊,15(4),61-86。
葉長城(2020)。2020年南海地緣政治情勢、主要國家訴求與其對我國國家安全可能之影響研析。全球政治評論,(72),63-88。
葉秋杏、賴惠玲、劉吉軒(2021)。臺灣客語語料庫建置與客語詞彙使用初探。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8),75-131。
解敏、楊海平(2021)。基於 CSSCI 的南海問題研究文獻共現分析。大學圖書情報學刊,39(5),117-124。
過子庸、金士懿(2016)。兩岸就「南海仲裁案」結果進一步合作之可能性。展望與探索,14(10),97-114。
褚漢生(2013)。從美、菲聯合軍演探討美「中」在南海的戰略競逐。海軍學術雙月刊,47(1),4-17。
趙文志(2020)。中國大陸在衝突預防上的立場、態度與作為:作為第三方與當事國之間的比較。問題與研究,59(3),45-80。
趙國材(2010)。從國際法觀點論海峽兩岸共同合作開發南海油氣資源。軍法專刊,56(5),45-69。
趙國材(2015)。國際法觀點:從南沙群島島礁建設看美國的炮艦外交。軍法專刊,61(6),1-32。
劉中民、滕桂青(2006)。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南海問題研究綜述。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15-19。
劉承宗(2016)。美國軍事圍堵中共的部署與影響。藝見學刊,(12),69-84。
劉婧(2004)。文獻作者分布規律研究-對近十五年來國內洛特卡定律、 普賴斯定律研究成果綜述。情報科學,22(1),123-128。
劉貽新、張光宇、楊詩煒、張玉磊(2017)。國內戰略生態位管理(SNM)研究的知識圖譜:基於CiteSpaceIII的計量分析。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第34(3),59-66。
劉艷峰,邢瑞利(2018)。美國「南海航行自由」問題探析-基於規範擴散的視角。南洋問題研究,(4),29-44。
歐陽子惇、王冠雄(2018)。論歐巴馬政府南海政策執行之變化-航行自由。展望與探索,16(11),75-106。
蔡明月、古育詩(2005)。光觸媒文獻之書目計量學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3(61),153-172。
蔡明月、劉瓊芳(2007)。1992-2005資訊計量學研究及其發展演變。圖書與資訊學刊,(61),42-56。
蔡明月、鄭琚媛(2005)。臺灣地區生命科學國際會議文獻生產力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53),1-17。
蔡欣倫(2020)。運用CiteSpace繪製與探索臺灣期刊資料庫之能源教育與素養知識圖譜。科學與人文研究,7(2),268-281。
蔡緒浩(2013)。從SSCI資料庫探討全球文創產業之研究方向。致理學報,(33),265-292。
蔡鵬鴻(20009)。美國南海政策剖析。現代國際關係,(9),1-8。
鄧中堅(2018)。美國在南海面對中國的理論與政策作為:國際政治與國際法的對話。全球政治鵬論,(61),31-54。
盧能彬(2012)。臺灣部落格空間之網絡變遷分析。資訊社會研究,23,36-65。
盧能彬、黃士瑋(2012)。一個社會性書籤網站之探索分析。圖書與資訊學刊,4(1),76-95。
薛艷肖、徐潤森、侯開宇(2021)。互聯網在線學習行為研究的熱點及趨勢-基於CSSCI和SCI文獻的CiteSpace可視化分析。中國教育信息化,(7),14-19。
鍾永和(2017)。中美南海策略之研究-以戰略利益析論。海軍學術雙月刊,51(5),11-25。
鞠海龍(2009)。當代南海問題的函數解析-兼論兩岸關係對我國和平解決南海問題的影響。東南亞研究,(6),41-45。
鞠海龍、宋燕輝(2011)。論當前中國和平維護南海權益的國際環境。東南亞研究,(4),45-54。
鞠海龍、葛紅亮(2010)。美國「重返」東南亞對南海安全形勢的影響。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1),87-97。
鞠海龍、葛紅亮(2016)。2015年南海國際輿論、外交與安全形勢回顧。東南亞研究,(2),13-21。
韓炳浩(2018)。油氣資源在爭議海域共同開發的國際實踐梳理及我國的策略選擇。北京石油管理幹部學院學報,(5),22-26。
羅國強(2016)。論「南海仲裁案」仲裁裁決的枉法性。當代法學,2016,(6),148-157。
龐衛東(2019)。南海爭端:階段、特點及成因。史學月刊,(4),133-136。
顧志文(2019)。南海諸島主權權利之爭端解決可能性:以帝汶海合作案為例。全球政治評論,(65),29-56。
顧志文、陳育正(2015)。南海諸島爭端與油氣共同開發。展望與探索,13(8),73-96。
五、網路資源
山東大學法學院,2021年6月30日。學院師資-在職教師-國際法研究所-戴宗翰。山東大學法學院。https://www.law.sdu.edu.cn/info/1062/6311.htm(檢索日期2023年3月13日)。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2021年11月19日。專任研究人員-宋燕輝。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https://www.ea.sinica.edu.tw/people/Yann-Huei-Song.aspx(檢索日期2022年9月7日)。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2023年3月1日。專任研究人員-林正義。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https://www.ea.sinica.edu.tw/people/Cheng-Yi-Lin.aspx(檢索日期2023年3月13日)。
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學系。兼任師資。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學系。https://mp.cpu.edu.tw/p/412-1025-1329.php(檢索日期2022年9月7日)。
中共外交部。「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中共外交部。https://www.mfa.gov.cn/web/ziliao_674904/wjs_674919/2159_674923/200011/t20001107_10250989.shtml(檢索日期2023年2月10日)。
中共教育部,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中共教育部。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43/201709/t20170921_314942.html(檢索日期2022年8月24日)。
中國太平洋學會。學會簡介。中國太平洋學會。https://www.psc.org.cn/profile/(檢索日期2022年8月23日)。
中國知網(a)。太平洋學報數字出版平台。中國知網。http://cnki.sris.com.tw/kns55/oldNavi/n_CNKIPub.aspx?naviid=69&Flg=local&BaseID=TPYX&NaviLink=太平洋学报(檢索日期2022年8月23日)。
中國知網(b)。東南亞研究。中國知網。http://cnki.sris.com.tw/kns55/oldNavi/n_item.aspx?naviid=48&Flg=local&BaseID=DNYY&NaviLink=东南亚研究(檢索日期2022年8月23日)。
中國知網(c)。南洋問題研究。中國知網。http://cnki.sris.com.tw/kns55/oldNavi/n_item.aspx?naviid=48&Flg=local&BaseID=LYWT&NaviLink=南洋问题研究(檢索日期2022年8月24日)。
中國知網(d)。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中國知網。http://cnki.sris.com.tw/kns55/oldNavi/n_item.aspx?naviid=48&Flg=local&BaseID=HNDB&NaviLink=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檢索日期2022年8月23日)。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2020年11月20日。崗位教師-邊疆學系-李國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https://history.ucass.edu.cn/info/1076/1763.htm(檢索日期2023年3月10日)。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年度報告2021。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https://www.cnoocltd.com/module/download/down.jsp?i_ID=15325961&colID=3881(檢索日期2023年2月8日)。
中華民國外交部,2022年12月2日。有關媒體報導,越南外交部發布聲明,指稱我國於本(111)年11月29日在太平島周邊水域進行例行性實彈射擊是「嚴重侵犯」越南主權事,外交部嚴正回應如下。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s://www.mofa.gov.tw/News_Content.aspx?n=95&s=99221(檢索日期2023年1月4日)。
中華民國國防部,2016年7月13日。國軍依政府南海政策堅定捍衛國家領土與主權。中華民國國防部。https://www.mnd.gov.tw/Publish.aspx?p=71459&title=國防消息&SelectStyle=新聞稿(檢索日期2022年2月23日)。
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理監事名錄。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http://www.csil.org.tw/PresidentList.aspx(檢索日期2022年9月7日)。
中華民國教育部,2017年9月。中華民國學科標準分類(第5次修正)。中華民國教育部統計處。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cp.aspx?n=283412AE33AC4D71(檢索日期2022年2月23日)。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專任師資-蔡明彥。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https://gioip.nchu.edu.tw/Front/Faculty/Full-Time/Members.aspx?id=IXkBZ6GdMlI=&PID=0000000006(檢索日期2023年3月13日)。
太平洋學報。期刊介紹。太平洋學報。http://www.pacificjournal.com.cn/CN/column/column35.shtml(檢索日期2022年8月23日)。
王崇德,2022年3月29日。文獻計量學Bibliometrics。中國大百科全書。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134122&Type=bkzyb&SubID=104418(檢索日期:2022年3月30日)。
四川大學國際關係學院,2018年3月13日。師資隊伍-副教授/副研究員-鄭凡。四川大學國際關係學院。https://sis.scu.edu.cn/news.html?newsId=1738(檢索日期2023年3月14日)。
玄奘大學,2023年2月24日。法律學系/研究所-專任師資-劉育偉助理教授。玄奘大學。https://www.hcu.edu.tw/law/law/zh-tw/FED08633FB5340C8B5206631513F810D/2C6714750978436D9063B0290FD7DDAA/CD5DE170A8F54C79BB134B11C5F9F4E7/?sh=(檢索日期2023年3月10日)。
自然資源部。專家介紹-賈宇。自然資源部。http://www.cimamnr.org.cn/node/51(檢索日期2023年3月13日)。
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0年9月10日。教學科研系列-副教授-曾勇。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http://marxism.swu.edu.cn/info/1069/1641.htm(檢索日期2022年9月6日)。
東南亞研究。期刊簡介。東南亞研究。http://www.dnyyj.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1(檢索日期2022年8月23日)。
武漢大學國際法治研究院。專職研究人員-高聖惕教授。武漢大學國際法治研究院。http://gjf.whu.edu.cn/info/1043/1304.htm(檢索日期2023年3月13日)。
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專職研究人員。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http://translaw.whu.edu.cn/index.php/index-detail-aid-6-tid-4.html(檢索日期2022年9月6日)。
祁懷高、薛松、Jolene H.Y. Liew(劉蕙雲)、Evi Fitriani、Ngeow Chow Bing (饒兆斌)、Aaron Jed Rabena、Bui Thi Thu Hien(裴氏秋賢)、洪農,2019 年 5 月 27 日。南海共同開發六國學者共同研究報告。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https://iis.fudan.edu.cn/_upload/article/files/9f/21/992faf20465fae26c23ccce1ecc6/182e8776-45a6-4117-9906-b9797198a881.pdf(檢索日期2023年2月10日)。
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2016年2月26日。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簡介。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https://cssrac.nju.edu.cn/cpzx/zwshkxywsy/sjkjj/20191231/i63997.html(檢索日期2022年7月26日)。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師資力量-全職教師-國際政治系。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https://sis.nju.edu.cn/llq/main.htm(檢索日期2023年3月13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21年7月5日。師資隊伍-形勢與政策課教研中心-講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https://nhmy.nuaa.edu.cn/2021/0705/c15432a256897/page.htm(檢索日期2023年3月14日)。
南洋問題研究。期刊介紹。南洋問題研究。https://lywt.cbpt.cnki.net/WKC/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navigationContentID=db922688-adf9-430b-94cd-def1f4845b4d&mid=lywt(檢索日期2022年8月24日)。
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a)。專任師資。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https://iab3.nhu.edu.tw/Web/Pages?mid=6904&n=專任師資(檢索日期2022年9月7日)。
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b)。學術成果。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https://iab3.nhu.edu.tw/Web/UserDetail?id=100495&unitid=5041&n=學術成果(檢索日期2022年9月7日)。
政府出版品資訊網(a)。空軍學術雙月刊。政府出版品資訊網。https://gpi.culture.tw/books/2004400004(檢索日期2022年8月25日)。
政府出版品資訊網(b)。海軍學術雙月刊。政府出版品資訊網。https://gpi.culture.tw/books/2005600040(檢索日期2022年8月25日)。
政治大學法學院。專任及合聘教授-副教授-陳貞如。政治大學法學院。https://www.law.nccu.edu.tw/zh_tw/Faculty/teachers/Associate_Professor/陳貞如-68315306(檢索日期2023年3月13日)。
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師資人員-陳鴻瑜。政治大學歷史學系。https://history.nccu.edu.tw/PageStaffing/Detail?fid=3431&id=1911(檢索日期2022年9月7日)。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a)。中共研究。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https://sticnet.stpi.narl.org.tw/unicatc/unicatq?@2^1099318978^107^^^1^1@@1702022939(檢索日期2022年8月25日)。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b)。空軍學術雙月刊。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https://sticnet.stpi.narl.org.tw/unicatc/unicatq?@26^1878684258^107^^^1^1@@1702022939(檢索日期2022年8月25日)。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c)。戰略安全研析。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https://sticnet.stpi.narl.org.tw/unicatc/unicatq?@@740759355(檢索日期2022年8月25日)。
海南大學。海南大學學報編輯部。海南大學。https://xb.hainanu.edu.cn(檢索日期2022年8月24日)。
海南大學法學院,2006年12月31日。在職教師-教授-鄒立綱。海南大學法學院。https://hd.hainanu.edu.cn/law/info/1073/1466.htm(檢索日期2023年3月14日)。
海南大學法學院,2010年12月15日。在職教師-教授-張麗娜。海南大學法學院。https://hd.hainanu.edu.cn/law/info/1073/1480.htm(檢索日期2023年3月10日)。
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期刊介紹。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https://hndb.cbpt.cnki.net/WKH/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navigationContentID=db922688-adf9-430b-94cd-def1f4845b4d&mid=hndb(檢索日期2022年8月23日)。
海洋出版社。期刊出版。海洋出版社。http://www.oceanpress.com.cn/front/content/news/journalpublish(檢索日期2022年8月23日)。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專任教師-胡敏遠。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https://war.ndu.edu.tw/p/412-1001-674.php?Lang=zh-tw(檢索日期2022年9月7日)。
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關於本站。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aboutSite(檢索日期2022年7月26日)。
教育部國家海洋局,2018年4月28日。鞠海龍。教育部國家海洋局。https://aoc.ouc.edu.cn/2018/0507/c9849a189974/pagem.htm(檢索日期2022年9月7日)。
彭慰,1995年12月。書目計量法Bibliometrics。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681681/(檢索日期:2022年3月30日)。
華藝線上圖書館(a)。《戰略安全研析》註釋與參考文獻體例。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jnltitledo/P20131120002-n.pdf(檢索日期2022年8月25日)。
華藝線上圖書館(b)。海軍學術雙月刊。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PublicationJournal?PublicationID=P20180919001&type=P001(檢索日期2022年8月25日)。
廈門大學。文科期刊中心。廈門大學。https://journals.xmu.edu.cn(檢索日期2022年8月24日)。
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2007年3月23日。南洋研究院教師簡介。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https://nanyang.xmu.edu.cn/info/1018/1021.htm(檢索日期2022年9月6日)。
暨南大學。國家級平臺機構。暨南大學。https://www.jnu.edu.cn/2582/list.htm(檢索日期2022年8月23日)。
暨南大學文學院。師資隊伍-教職員工-正高職-郭淵。暨南大學文學院。https://wxy.jnu.edu.cn/2019/0426/c24345a496255/page.htm(檢索日期2022年9月6日)。
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研究員-鞠海龍。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https://sis-aocs.jnu.edu.cn/2016/1113/c2973a76488/page.htm(檢索日期2022年9月6日)。
銘傳大學法律學院。學院成員-專任教師。http://web.lawschool.mcu.edu.tw/zh-hant/content/專任教師(檢索日期2023年3月13日)。
蕭國鑫,2017年11月27日。南海海域對能源運輸的重要性_2016年全球40%的LNG貿易量及每天約1,500萬桶原油運輸通過南中國海。能源知識庫。https://km.twenergy.org.tw/Data/db_more?id=1450(檢索日期2022年2月23日)。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