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唐代女性墓誌研究
作者:張慧蘭
作者(外文):CHANG, HUI-LAN
校院名稱:世新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丁肇琴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3
主題關鍵詞:唐代女性墓誌傳記唐代文學家women in the Tang DynastyepitaphsbiographyTang Dynasty writer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唐代被認為是女性生活開放的朝代,然而能有正式傳記流傳下來的女性,多為宮廷中的后妃、公主,以及德行過人,被認為值得立傳者,然而一般女性的生命歷程卻少有完整記載。隨著唐代墓誌的大量出土發現,為數不少的女性墓誌讓她們的生命樣貌得以呈現在世人面前,同時也使得研究唐代女性傳記得資料豐富了起來。除此之外,亦能藉此研究她們的家庭、家族、墓誌撰寫者,甚至相關的歷史事件。
  然而,由於墓誌本身具有揚美誌主的特質,造成諸多唐代女性在墓誌中皆有著相似的人生,她們絕大多數在家為孝女,出嫁為賢婦,終能為良母。在這些墓誌中,反映出唐代理想中的完美女性人生,這類墓誌在唐代前期屢見不鮮。但隨著時代演進,唐人更重視墓誌內容的真實性,因此親人撰寫墓誌的比例增加,不乏有文情並茂之作。
  本論文透過對現存唐代女性墓誌誌文的閱讀分析,考察撰誌者如何形塑誌主的一生。並藉由整理誌主、撰誌者及其親人的相關事蹟,進而了解當時女性的生活狀態與處境。
  The Tang Dynasty was considered to be a dynasty in which women's life was open, but the women who could have official biographies handed down were mostly empresses, concubines, princesses in the court, and those who were virtuous and considered worthy of biographies. However, the life course of ordinary women is rarely fully documented. With the discovery of a large number of epitaphs in the Tang Dynasty, many female epitaphs have shown their lives to the world,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enriched the research on the biographies of women in the Tang Dynasty. In addition, it can also be used to study their families and even related historical events.
  Since the epitaphs are intended to praise the dead, many women in the Tang Dynasty had similar lives in the epitaphs. Most of them were filial daughters at home, virtuous women when they married, and eventually became good mothers. These epitaphs reflect the perfect female life idealized by the people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such epitaphs were not uncommon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However,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times, people in the Tang Dynasty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content of epitaphs, so the proportion of relatives writing epitaphs increased, and there were many epitaphs with both literary and sentimental qualities.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the author shaped the life of the deceased through the rea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epitaphs of women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by sorting out the deeds of the deceased, the author and their relatives, we can understand the living conditions and situations of women at that time.
一、墓誌彙編及釋文、圖錄相關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陸心源編,《唐文拾遺》,收錄於《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陸心源編,《唐文拾遺續拾》,收錄於《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周紹良、趙超主編,《唐代墓誌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2014年四刷。
周紹良、趙超主編,《唐代墓誌彙編續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吳鋼主編,《全唐文補遺》1-9冊、千唐誌齋新藏專輯,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2007年。
毛漢光,《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1-18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1-1994年。
洛陽市文物工作隊編,《洛陽出土歷代墓誌輯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
洛陽古代藝術館編,陳長安主編,《隋唐五代墓誌匯編(洛陽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偃師杏園唐墓》,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年。
中國文物研究所、陜西省古籍整理辦公室編,《新中國出土墓誌.陜西〔貳〕》,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趙君平編,《邙洛碑誌三百種》,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陝西歷史博物館、禮泉縣昭陵博物館編著,《唐新城長公主墓發掘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年。
王其禕、周曉薇編著,《隋代墓誌銘彙考》1-6冊,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
趙力光主編,《西安碑林博物館新藏墓誌彙編》,北京:線裝書局,2007年。
喬棟、李獻奇、史家珍編著:《洛陽新獲墓誌續編》,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年。
胡元超,《昭陵墓誌通釋》,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年。
西安市長安博物館編,《長安新出墓誌》,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年。
趙君平、趙文成編,《秦晉豫新出墓誌蒐佚》,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2年。
齊運通編,《洛陽新獲七朝墓誌》,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胡戟、榮新江主編,《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墓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毛陽光、徐扶危主編,《洛陽流散唐代墓誌彙編》,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年。
趙君平、趙文成編,《秦晉豫新出墓誌蒐佚續編》,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5年。
齊運通、楊建鋒編,《洛陽新獲墓誌 二〇一五》,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
毛遠明整理,《西南大學新藏墓誌集釋》,南京:鳳凰出版社,2018年。 
陜西考古研究院編,《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
趙超,《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21年。

二、傳統古籍
[春秋]左丘明注,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
[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臺北:廣文書局,1972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臺北:廣文書局,1972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臺北:廣文書局,1972年。
[宋]朱熹集注,《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1994年。
[漢]司馬遷撰,《史記》,臺北:鼎文書局,1985年。
[漢]班固撰,《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6年。
[南朝宋]范曄撰,《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臺北:鼎文書局,1984年。
[南朝梁]沈約撰,《宋書》,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
[南朝梁]蕭子顯撰,《南齊書》,臺北:鼎文書局,1987年。
[北齊]魏收撰,《魏書》,臺北:鼎文書局,1983年。
[唐]姚思廉撰,《梁書》,臺北:鼎文書局,1983年。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
[唐]魏徵等撰,《隋書》,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
[後晉]劉昫等撰,《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宋]司馬光撰,《資治通鑑》,臺北:天工書局,1988年。
[漢]高誘注,《戰國策》,臺北:藝文印書館,2009年。
[漢]劉向撰,[清]王照圓注,《列女傳補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漢]劉歆撰,[晉]葛洪輯,《西京雜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3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題[漢]班固撰,《漢武故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4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漢]王充著,黃暉校釋:《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初版,2009年重印。
題[晉]張華撰,《博物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4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晉]干寶撰、[南朝宋]陶潛撰,李劍國輯校,《新輯搜神記 新輯搜神後記》,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南朝宋]劉義慶撰,徐震堮著,《世說新語校箋》,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南朝梁]劉勰撰,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
[南朝梁]蕭統撰,[唐]李善等註,《增補六臣註文選》,臺北:華正書局,1981年。
[唐]歐陽詢等編,《藝文類聚》,《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8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唐]長孫無忌,《唐律疏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7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唐]慧立撰,釋彥悰箋,《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趙城金藏》第92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
[唐]劉知幾,《史通》,《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8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唐]劉餗撰,程毅中點校,《隋唐嘉話》,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初版二刷。
題[唐]張鷟,《朝野僉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3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唐]崔令欽,《教坊記》,《筆記小說大觀》五編第三冊,臺北:新興書局,1974年。
[唐]李白撰,[清]王琦輯注:《李太白全集》,臺北:華正書局,1991年。
[唐]韋應物著,陶敏、王友勝校注,《韋應物集校注(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唐]權德輿撰,郭廣偉校點,《權德輿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唐]林寶撰,《元和姓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9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唐]柳宗元撰,尹占華、韓文奇校注,《柳宗元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文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唐]白居易原本,[宋]孔傳續撰,《白孔六帖》,《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9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唐]皇甫湜撰,《皇甫持正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7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唐]李翱撰,《李文公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7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唐]元稹撰,冀勤點校,《元稹集(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唐]沈亞之撰,《沈下賢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07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唐]李肇撰,《唐國史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3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唐]李商隱著,[清]馮浩箋注,《玉谿生詩集箋注》,臺北:里仁書局,1980年。
[唐]范攄撰,《雲溪友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3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唐]孟啟撰,《本事詩》,收入[明]毛晉輯:《增補津逮秘書》第7冊,京都市:中文出版社,1980年。
[唐]孫棨撰,《北里志》,《筆記小說大觀》五編第三冊,臺北:新興書局,1974年。
[唐]康駢撰,《劇談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4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五代]王定保撰,《唐摭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3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宋]王欽若等編,《冊府元龜》,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7年。
[宋]歐陽修、歐陽棐撰,《集古錄跋尾 集古錄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
[宋]宋敏求撰,《長安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8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趙令畤撰,《侯鯖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3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趙明誠撰,《金石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宋]孟元老撰,鄧之誠注,《東京夢華錄注》,臺北縣: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
[宋]鄧名世撰,《古今姓氏書辯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92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洪邁撰,《容齋五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5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洪遵編,《翰苑羣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9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陳振孫撰,《直齋書錄解題》,《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7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元]辛文房撰,周本淳校正,《唐才子傳校正》,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
[元]費著撰,《牋紙譜》,《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9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王行撰,《墓銘舉例》,收錄於[清]朱記榮輯:《金石全例》,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
[清]顧炎武,《金石文字記》,收錄於《石刻史料新編》第1輯第12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9年。
[清]徐松,《唐兩京城坊考》,收錄於《叢書集成新編》第96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清]徐松撰,羅繼祖補遺,《登科記考》,臺北:驚聲文物供應公司,1972年。
[清]覺羅崇恩,《香南精舍金石契》,《石刻史料新編》第2輯第6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9年。
[清]汪鋆,《十二硯齋金石過眼錄》,《石刻史料新編》第1輯第10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2年。
[清]郭慶藩輯,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
[清]葉昌熾,《語石》,收錄於《石刻史料新編》第2輯第16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9年。
[清]端方,《陶齋藏石記》,收錄於《石刻史料新編》第1輯第11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9年。

三、現代專著(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方廣錩、[英]吳芳思主編,《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初版二刷。
王國維,《古史新證》,收錄於謝維揚、房鑫亮主編;章文和、王東分卷主編:《王國維全集》第十一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
王夢鷗,《唐人小說研究二集》,臺北:藝文印書館,2009年初版二刷。
王夢鷗,《唐人小說研究三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王夢鷗校釋,《唐人小說校釋》,臺北:正中書局,1983年。
岑仲勉,《唐史餘瀋》,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杜文玉,《唐宋史研究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15年。
孟憲實,《出土文獻與中古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
姚平,《唐代婦女的生命歷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胡適,《中國古典小說研究》,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
徐天嘯,《神州女子新史》,臺北縣:稻鄉出版社,1993年。
段塔麗,《唐代婦女地位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郁賢皓,《唐刺史考全編》,安徽: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年。
高世瑜,《唐代婦女》,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年。
馬衡,《凡將齋金石叢稿》,臺北:明文書局,1981年。
張菁,《唐代女性形象研究》,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7年。
陳尚君,《貞石詮唐》,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年。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臺八版。
陳弱水,《唐代的婦女文化與家庭生活》,臺北:允晨文化,2007年。
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臺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
陳寅恪,《金明館叢稿二編》,,收錄於《陳寅恪先生文集(二)》,臺北:里仁書局,1982年。
陳麗萍,《賢妃嬖寵:唐代后妃史事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楊向奎,《中國古代墓誌義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
萬軍杰,《唐代女性的生前與卒後──圍繞墓誌資料展開的若干探討》,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
趙超,《中國古代墓誌通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
劉士聖,《中國古代婦女史》,青島:青島出版社,1991年。
羅振玉,《遼居稿》,收錄於羅繼組主編,王同策副主編:《羅振玉學術論著集》第10集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嚴耕望,《唐僕尚丞郎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日]氣賀澤保規,《新編 唐代墓誌所在総合目錄》,東京:汲古書院,2017年。

四、期刊論文(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工作隊,〈東漢洛陽城南郊的刑徒墓地〉,《考古》,1972年第4期,頁2-19。
卞孝萱,〈《霍小玉傳》是早期「牛李黨爭」的產物〉,《社會科學戰線》,1986年第2期,頁266-271。
仇鹿鳴,〈新見《姬揔持墓誌》考釋──兼論貞觀元年李孝常某反的政治背景〉,收錄於榮新江主編,《唐研究》第17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頁221-249。
王炳文,〈燕政權的嬗變與河北藩鎮格局起源〉,《史學月刊》2019年第4期,頁14-25。
王澤軍、李喜萍,〈晚唐宮女「顆娘」墓志〉,《文物》,2003年第2期,頁8。
王麗梅,〈唐內學士宋若昭墓誌銘考釋〉,《唐史論叢》第20輯,2015年2月,頁31-40。
毛漢光,〈唐代婦女家庭角色的幾個重要時段:以墓誌銘為例〉,《中國婦女史論集 四集》,臺北縣:稻鄉出版社,1995年,頁145-165。
衣若蘭,〈革命、女權與史學:《神州女子新史》論析〉,《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7期,2009年12月,頁175 - 221。
何新所,〈新出李益夫婦墓誌相關問題研究〉,《河南社會科學》2010年第6期,頁162-165。
李明,〈論唐代的「毀墓」──以唐昭容上官氏墓為例〉,《考古與文物》2015年第3期,頁97-102。
李明,〈太平公主與駙馬薛紹──唐駙馬都尉薛紹墓的考古發現〉,《大自然探索》,2020年第6期,頁10-19。
始皇陵秦俑坑考古發掘隊:〈秦始皇陵西側趙背戶村秦刑徒墓〉,《文物》,1982年第3期,頁1-11。
吳麗娛、陳麗萍,〈從太后改姓看晚唐后妃的結構演變與帝位繼承〉,《唐研究》第17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頁357-398。
林玉彬,〈永泰公主死因淺探──兼與閻文斗先生商榷〉,《內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1期,頁93-95。
武伯綸,〈唐永泰公主墓誌銘〉,《文物》,1963年第1期,頁59-62。
洪越撰,劉倩譯,〈中晚唐墓誌中的浪漫書寫〉,《文學研究》2019年第2期,頁100-111。
耿慧玲,〈從神龍宮女墓誌看其在政變中之作用〉,《唐研究》第3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頁231-258。
馬格俠、王永春,〈唐代火葬的流行及其原因〉,《唐山師範學院學報》2016年第4期,頁95-99。
曹汛,〈北魏劉賢墓志〉,《考古》,1984年第7期,頁615-621。
高世瑜,〈宋氏姊妹與《女論語》論析──兼及古代女教的平民化趨勢〉,收錄於鄧小南主編,《唐宋女性與社會》,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8月,頁127-157。
張慧蘭,〈唐玄宗的內官改制及其「三妃」考〉,世新中文研究集刊第10期,2014年9月,頁261-288。
陳尚君,〈唐女詩人甄辨〉,《淡江中文學報》第23期,2010年12月,頁1-25。
陳松柏,〈柳宗元永州婚戀考辨〉,《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2年第2期。
陳琴,〈唐民間習俗的興盛及其與國家禮制的沖突──以火葬為例〉,《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年第4期,頁34-37。
陳麗萍,〈唐《內人蘭英墓誌》釋讀──兼論唐代后妃的收養現象〉,《碑林集刊》第十六輯,2010年,頁48-56。
陳麗萍,〈亡宮八品柳誌銘并序》發微〉,《北大史學》第19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頁51-70。
陳麗萍,〈新見唐代后妃墓誌舉隅〉,收入雷聞主編《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第八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頁264-280。
陶敏,〈韋應物生平新考〉,《湘潭師範學院學報》1998年第1期,頁15-19。
郭海文,〈《唐故宜都公主墓誌銘》考述──兼論公主晚婚之原因〉,《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20年第1期,頁80-87。
郭海文、遠陽,〈《大唐房陵大長公主墓誌銘并序》考釋──兼論房陵公主早婚之謎〉,《陜西歷史博物館論叢》第27輯,2020年,頁183-189。
郭海文、潘鈺華,〈唐高宗乳母盧氏的生命歷程──新出《大唐故燕國夫人盧氏墓誌銘并序》考釋〉,《唐史論叢》第30輯,2020年,頁265-282。
彭文峰,〈大燕馬凌虛墓誌考釋〉,《保定學院學報》2012年第1期,頁66-68。
程章燦,〈從《有唐武威段夫人墓誌銘》看元稹為人〉,《中國典籍與文化》1995年第3期,頁67-70。
程章燦,〈「填寫」出來的人生──由《亡宮墓志》談唐代宮女的命運〉,《中國典籍與文化》,1996年第1期,頁87-90。
黃展岳,〈早期墓志的一些問題〉,《文物》,1995年第12期,頁51-58。
楊向奎,〈唐代奉敕撰寫墓誌的制度化及其影響〉,《中國文學研究》,2016年第2期,頁57-61。
葉國良,〈失姓碑誌之考證方法及其相關問題〉,收錄於葉國良、鄭吉雄、徐富昌編:《出土文獻研究方法論文集初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廖彩梁,〈《大唐故永泰公主誌銘》新釋及永泰公主之死〉,《文博》,1984年第3期。
趙力光,〈唐柳公權撰《柳愔愔墓誌》考〉,《文博》2003年第3期,頁65-72。
趙力光、王慶衛,〈新見唐代內學士尚宮宋若昭墓誌考釋〉,《考古與文物》2014年第5期,頁102-108。
鄭雅如,〈唐代士族女兒與家族光榮──從天寶四年〈陳照墓誌〉談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7本第1分,2016年3月,頁1-65。
魯才全,〈《千唐志.孫瑝妻李夫人墓志》圖版說明辨證〉,《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15輯,1997年,頁147-151。
閻文斗,〈千古懸案──永泰公主死之謎〉,原載《視野》,1981年第5期,收錄於拜根興、樊英峰著《永泰公主與永泰公主墓》,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頁304-307。
駱正軍,〈柳宗元與「妓」〉,《遠城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頁10-13。
盧建榮,〈從在室女墓誌看唐宋性別意識的演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25期,1997年6月,頁15-42。
[日]山崎純一,〈關於唐代兩部女訓書《女論語》、《女孝經》的基礎研究〉,《唐宋女性與社會》,頁158-187。

五、學位論文(依畢業時間排序)
李昭鴻,《孟棨《本事詩》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郭雅鈴,《女冠、女仙與唐代社會》,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楊春芳,《從墓志看唐代宮女的等級》,西北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陳文和,《《女論語》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
江波,《唐代墓誌撰書人及相關文化問題研究》,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10年。
凃宗呈,《神魂、屍骸與塚墓──唐代兩京的死亡場景與喪葬文化》,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12年。
胡娜,《唐人家庭中在室女研究──以墓誌資料為中心》,陜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
張艷,《唐代女性墓誌的書寫研究──以《唐代墓誌彙編》和《唐代墓誌彙編續集》為中心》,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劉家華,《石刻唐書研究──以唐亡宮墓誌為考察對象》,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9年。

六、報紙專文
李陽波,〈薛紹墓現陝西 葬式越制明顯〉,《香港文匯報》2019年12月18日,A20版。

七、網路資源
浙江大學圖書館古籍碑帖研究與保護中心 中國歷代墓誌數據庫
http://csid.zju.edu.cn/tomb/stone。
(檢索日期:2022年12月22日)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