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儒家思想對公司治理的應用–以孔子為中心
作者:蔡國輝
作者(外文):Kwok-Fai Choi
校院名稱: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學系博士班
指導教授:高 柏 園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3
主題關鍵詞:儒家企業倫理公司治理企業意義社會責任Confucianismbusiness ethicscorporate governancecorporate significancesocial responsibil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現代企業常被社會大眾批評,認為企業為追求利潤而損害社會大眾的利益,加劇了社會的貧富懸殊,造成環境破壞。上市公司更不惜提供虛假財務報表,營造企業的"漂亮"業績,最後在泡沫爆破後,造成投資者嚴重的損失。這些都歸咎於專業經理人為了保護其個人的高額薪酬,不惜制作虛假的業績,以保護其個人的既得利益。從三十年前,美國安隆能源(Enron) 弊案的爆發,使政府與金融監管機構再次加強「公司治理」法例的制訂,要求企業必須滿足這些規範,否則便會受到處罰,甚至停止上市,不可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但是,企業舞弊的情況,並沒有因此而得到改善。
近年,儒家思想常被探討應用在商業或企業管理上。然而,對商業管理學而言,常有無法融通的現象。這情況正如牟宗三所說,儒、道、釋三教,皆不是為了解決特定問題的,即無法解決商業管理中企業績效的提昇,改善組織效率等管理問題。而是為人生定下方向的生命學問。然而,儒家思想是否因此不能對商業世界產生作用?
本論文研究方向,是透過美國管理學大師彼德。杜拉克(Peter Drucker)對企業意義的詮釋; 以引證儒家思想在商業倫理上的意義,互融儒家思想對商業的意義內涵,以解答兩者關連的四個議題,(一)是有關企業「利潤」的意義。(二)如何統一個人與社會大眾的利益。(三)古代官職與現代企業經理人在社會責任的異同。(四)儒家道德倫理在商業倫理上的實踐。
透過倫理與德性的論釋,以儒家「禮」的架構與「公司治理」作比較。發現「公司治理」未能發揮監管的功能,問題即在「公司治理」的制度缺乏如孔子以「仁、義」作為「禮」的真實內涵的實踐架構,也就是專業經理人缺乏道德價值的修養,且與社會所期望的道德價值沒能達到一致,因而產生個人與社會在利益上的衝突。本論文透過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聖外王」的修養工夫,以「仁」統一個人與社會大眾的共同道德價值,消彌兩者的利益衝突,建構一個「正義」的社會架構。並以儒家「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實踐,達到一個真正「永續發展」的和諧社會,為下一代建構一個健康的發展環境。
The public often criticizes modern enterprises the pursuit of profits that harms the public interests, aggravates the social disparity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d causes environmental damage. Listed companies do not hesitate to provide false financial statements to create "brilliant"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y, and finally cause serious losses to investors after the bubble bursts. Professional managers are blamed for protecting their vested interest by producing false performance. Thirty years ago, the Enron scandal in the United States led the government and regulators to formulate "corporate governance" laws. If companies fail to comply with the laws, they will be sanctioned and even suspended from listing for financing in capital market. However, the situation of corporate fraud still has not improved.
In recent years, it always examines the application of Confucianism for enterprise management. However, there is a misfit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As Mou Zongsan (牟宗三)explained, the schools of thought of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cannot solve specific management problems, such as poor corporate performance, organizational inefficiency. Instead, these schools of thought are the philosophy of life for setting the direction for life. Can Confucianism apply in the business world?
This paper bases on the mutu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American management master Peter Drucker's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aning of business and interpretation with Confucianism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Confucianism to business.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four conflicting issues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Business, the first is that the business world generally believes that "maximizing the interests of shareholders"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ofessional managers. The second is about the meaning of "Profit" of an enterprise. The third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nterprise and the society in the sense of "the purpose of the enterprise". Fourth, the difference in social responsibility between ancient official positions and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rs.
Through the explanation of ethics and virtue to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ursuit of profit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It Compares the Confucian "ritual"(禮) with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ounds that the problem of fail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o play the role of supervision is that the system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lacks the truth of Confucius's "benevolence(仁) and righteousness"(義) as connotation of "ritual"(禮). The managers lack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 values, and fail to reach the same level with social moral values, thus resulting in conflicts of interests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This paper suggests the implementation "Corporate Governance" through the Confucian virtue of "a sage in the inner sphere, a king in the outer sphere”(內聖外王) by“cultivating the moral self, regulating the family, maintaining the state rightly and making all peaceful”(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This paper also looks at how the Confucian virtue of“benevolence" (仁)provides moral basis for achieving the common moral values of individuals and the public, resolving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s between the two, building a "justice"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practices of “The movement of heaven is full of power,makes oneself strong and untiring”(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 to achieving a tru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armony socity, and building a healthy environment of development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一、古代典籍

1. (東漢)鄭玄著《禮記鄭注》(台北市:學海出版社,1981年9月初版)。
2. (唐)穎達等撰:《春秋左傳正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續修四庫全書》影印
《宋慶元六年年紹興府刻宋元遞修》本)。
3. (宋)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6月北京第七次印刷)。
4. (宋)陸九淵著,(明)王宗沐編,《陸象山全集。陽明傳習錄》(臺北市:世界書局,2017年7月五版十
刷)。
5. (明)王守仁撰,吳光等編校,《王陽明全集-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5月第9次印刷)。
6. (明)王守仁撰,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編校,《王陽明全集(中)》(上海市:上海古藉出版社,
2015年5月第9 次印刷)。
7. (明)許宗魯著/撰者,《荀子二十卷,無求備齋荀子集成(一)》(臺北市 : 成文出版社,1977年)。
8. (清)王先謙著,《荀子集解(三)》(上海:商務印書館,1929年10月初版)
9. (清)王先謙著,《荀子集解》(臺北縣: 藝文印書館,1973年9月三版)。
10. (清)朱彬撰,饒欽農點校,《禮記訓纂-上》(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2月湖北第2次印刷)。
11. (清)李道平撰,潘雨廷點校,《周易集解纂疏》(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3月第一版)。
二、 近人專著(按筆劃排列)
1. 牟宗三著:《生命的學問》(臺北市:三民書局,2018年1月四版四刷)。
2. 牟宗三著,《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涵蘊之問題》(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2015年8
月初版十二刷)。
3. 牟宗三著,《心體與性體-第一冊》(臺北縣新站市:正中書局,2009年10月初版第14次印刷)。
4. 牟宗三著,《政道與治道》(臺北市:臺灣學生,2010年8月增訂新版七刷)。
5. 牟宗三著,《圓善論》(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2010年三月初版三刷)。
6. 牟宗三著,《道德的理想主義》(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78年修訂三版)。
7. 沈介文著,《企業倫理:商業世界的道德省思》(臺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13年元月二版一
刷)。
8. 何順文,高衍璋著,《企業管治:上市公司問題分析》(香港:匯智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3月第二
版)。
9. 杜維明著,《人性與自我修養》(臺北市:聯經,1992年6月初版)。
10. 杜維明著,郭齊勇、鄭文龍編《杜維明文集。第四卷》(武漢市:武漢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11. 林素英著,《禮學思想與運用》(臺北市:萬卷樓圖書,2003年9月初版)。
12. 吳成豐著,《企業倫理的實踐》(台北縣三重市:前程企業管理公司,2002年初版)。
13. 吳松齡著,《企業倫理:開創卓越的永續經營盤石》(臺中市: 滄海書局,2007年5月初版一刷)。
14. 陳勁甫、許金田著,《企業倫理 – 內外部管理觀點與個案》,臺北縣三重市: 前程文化事業公司,
2010年初版。
15. 荀子著,嚴靈峰編輯,《無求備齋荀子集成;1》(臺北市:成文出版社,民國66年)。
16. 徐復觀著,《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
17. 徐復觀著,《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9月十刷)。
18. 黃玉順著,《中國正義論的形成》(北京市:東方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
19. 黃光國著,《盡己與天良:破解韋伯的迷陣》(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15年8月初
版)。
20. 郭永清著,《內部控制實務》(臺北市:麥可國際出版,2006年2月初版一刷)。
21. 唐君毅著,《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北市: 臺灣學生書局,1979年2月四版(台三版))。
22. 唐君毅著:《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中國哲學中之"道"之建立及其發展》(臺灣: 學生書局,
2004年十月全集校訂版三刷)。
23. 唐君毅著:《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貳》(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十月全集校訂版三刷)。
24. 馬小紅著,《禮與法:法的歷史連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次版)。
25. 柳肅著,《禮的精神-禮樂文化與中國政治》(吉林省: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8月第一次印刷)。
26. 許成著,〈內部控制〉(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76年1月初版)。
27. 袁少谷註譯,褚博雅校訂,《左傳詳釋》(臺北市:五洲出版社,1975年4月1日出版)。
28. 袁保新著,《孟子三辨之學的歷史省察與現代詮釋》,(臺北市: 文津出版社,1992年初版)。
29. 孫震著:《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選譯今釋》(臺北市: 遠見天下,2018年6月25日,第一版第2次印
行)。
30. 黃默夫著,《法學緒論》(台北市:一品出版社,2009年9月1日)。
31. 葉保強著,《企業理倫》(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2013年10月三版一刷)。
32. 楊鶴皋主編,《中國法律思想史》(臺北市: 漢興書局,1993年10月初版一刷)。
33. 張明輝著,《公司治理趨勢與最佳實務》(台北市:財團法人資誠教育基金會,2013年4月)。
34. 張明輝著,《公司治理策略地圖-提升公司治理評鑑之必備步驟》(台北市:財團法人資誠教育基金
會,2015年11月)。
35. 張銀樹著,《禮記思想叢論》(台北縣:輔仁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初版)。
36. 蔡仁厚著,《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9年3月初版二刷)。
37. 廖勇凱著,《企業倫理學:理論與應用》(臺北市:智勝文化事業,2009年初版)。
38. 謝瑞智著,《法學概論》(臺北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4月增修版一刷)。
39. 《新舊約全書》(香港聖經會印發,1951年)

三、 近人翻譯書藉(按筆劃排列)

1. (希)亞里士多德(Aristotle)著,苗力田譯註,《倫理學》(臺北市:知書房,2001年第一版).
2. (希)亞里士多德(Aristotle)著,高思謙譯,《尼各馬科倫理學》(臺北市:臺灣商務,2006年第二
版),
3. (英)亞當。史密斯(Smith Adam)著,蔣志強譯,《道德情操論》(北京:商務
印書局,2009年7月第一版)。
4. (意)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著,徐學庸譯注,《論義務》(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2014
年3月初版)。
5. (德)康德著,李明輝譯注,《道德底形上學》(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6年6月初版第二
制)。
6. (德)康德(Immanuel Kant)著,李秋零譯注,《實踐理性批判》(臺北市:五南圖書,2019年8月初版)。
7. (德)康德(Immanuel Kant)撰,牟宗三譯註,《康德的道德哲學》(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71年)。
8. (德)伊曼努爾。康德著,苗力田譯,《道德形而上學原理》(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發行中心,2012 年8月第1版)。
9. (英)約翰,斯圖亞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邱振訓譯,《效益主義》(新北市:暖暖書局,2017年7月初版一刷)。
10. (美)約翰。羅爾斯著,黃丘隆譯,《正義論 A Theory of Justice》(台北市: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9年10月15日)。
11. (美)約翰。羅爾斯著,何懷宏、何包鋼、廖申白譯:《正義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3 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12. (美)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著,徐聯恩譯:《企業的概念》(臺北市: 天下遠見,2012年12月,第二版)。
13. (美)彼得。杜拉克著,上田惇生編,齊思賢譯,《杜拉克思想精粹:經營的哲學》(臺北市:商周文化出版,2005年2月初版)。
14. (美)彼得。杜拉克著,李芳齡譯,《管理的使命》(臺灣: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0月10日第一版第七次印行)。
15. (美)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著,周文祥、詹文明、江政達編譯:《管理的實踐》(臺北縣,中天出版社,民國88年1月第1版第1刷)。
16. (美)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著,上田惇生編,齊思賢譯:《經營的哲學》(臺北市: 商周文化事業公司,2005年2月初版)。
17. (美)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著,齊若蘭譯:《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臺北市: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5月12日初版二)。
18. (美)彼德。杜魯克(Peter F. Drucker)著,陳鳴譯:《現代管理入門-細說管理實務》,(臺北:志文出版社,1986年9月初版)。
19. (美)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著 上田惇生編,齊思賢譯:《經營的哲學》(臺北市 : 商周文化,2005年2月初版)。
20. 美國COSO委員會著,王心怡等編譯,《COSO內部控制-整合架構(Internal control: integrated framework)》(臺北市:內部稽核協會,2013年10月初版)。
21. (美) 凱洛Archie B. Carroll,布希霍茲Ann K.Buchholtz著,莊立民譯,《企業倫理》(臺北市:湯姆生,2006年9月初版一刷)
22. (德)馬克斯。韋伯著,于曉、陳維綱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新北市:谷風出版社,1988年9月)。
23. (美)理查。T。喬治(Richard T.De George)著,李布譯著,《經濟倫理學(第五版)》(台北縣:輔仁大學出版社,1994年七月初版)。
24. (美)費瑞爾(Ferrel, O. C.),佛瑞德里奇 (Fraedrich, John),費瑞爾 (Ferrell, Linda)著,楊政學編譯,柯進祥譯,《企業倫理 – 倫理決策訂定與案例》(臺北市 : 新加坡商聖智學習亞洲私人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2016年5月,第二版)。
25. (澳)J.J.C.斯馬特,(英)B.Williams威廉斯著,《功利主義:贊成與反對》(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7月第一次印刷)。
26. (美)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樂為良譯,《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臺北市:雅言文化,2011年3月)。

四、外文專著(按字母排列)

1. (美)Anthony Tarantino, Governance, Risk, AND ComplianceHandbook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Inc.,2008).
2. (德)Christian A. Conrad, Business Ethics - A Philosophical and Behavioral Approach, (Switzerland: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AG, 2018)
3. (美)Hoffman; W. Michael, Business Ethics-Reading and Cases In Corporate Morality,3r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1995).
4. (英)Johnson, Craig E. (Craig Edward),Organizational ethics : a practical approach,2nd ed., (USA: Thousand Oaks, Calif. : Sage Publications, 2012).
5. (美)Lynford Graham, Complying with Sarbanes-Oxley Section 404,( New Jersey:John Wiley & Sons, Inc.,.2010).
6. (美)Robert R. Moeller, Executive’s Guide to COSO Internal Controls Understand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New Framew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Hoboken, New Jersey., 2014).
7. (美)Stephen M. Byars, Kurt Stanberry, Business Ethics, (Houston, Texas: OpenStax, Rice University,2018).
8. (美)Tricker,Gretchen, author, Business ethics : stakeholder, governance, and risk approach (Milton Park, Abingdon, Oxon : Routledge, 2014 )
五、期刊論文
1. 宋光宇:〈儒家心性之學與廿一世紀的企業治理〉,《生命學報》第 2期(2007
年 12 月),頁 75-98。
2. 陳麗貞:〈應用儒家消費思維探討當代零售商之經營策略〉,《國立臺灣科技
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第 8卷,第 3期(2012 年 9 月),頁 217-231。
3. 詹紹文;楊婷婷:〈儒商誠信精神與企業信用建設的關系探討〉,《經濟研究
  導刊》第12期(2022 年5 月),頁 122-126。
4. 王小章:〈商的正當性與儒的新出路:余英時對韋伯論題的回應〉,《浙江工商
大學學報》第4期(2022 年9 月),頁 142-150。
六、學位論文

1. 丁秀儀:《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經營績效與機構投資人投資行為關聯性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2004年6月)
2. 王育偉:《公司治理與非法內線交易和資本支出效率性關連性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年1月)
3. 李其樺: 《從商業倫理探討台灣食品安全問題-以頂新案為例》(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文學院哲學系博士論文,2017年1月)。
4. 徐忠誠:《公司治理機制對公司價值之影響-以經營效率為中介變數》(彰化縣:大葉大學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2月)。
5. 徐正冠:《臺灣上市櫃公司揭露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之決定因素》(新北市:天主教輔仁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年1月)。
6. 楊珍珍:《公司治理評鑑優的股票值得投資嗎?》(臺中:逢甲大學金融博士學位學博士論文,2020年1月)。
7. 劉政淮:《公司治理之價值攸關性研究》(台北: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2005年7月)。

七、電子資料

1. CSR@天下,〈台積電大方分享ESG心法 永續模範生如何做?〉,(https://csr.cw.com.tw/article/42286)(2022.12.3)
2. 林淑芸、金旻珊著:〈美國COSO內部控制相關報告之介紹〉,《證券暨期貨月刊》,(臺北市:證券暨期貨管理雜誌社,201506 (33:6期)),(www.fsc.gov.tw)(2021.10.18)
3. 陳怡臻:〈「選擇困難」嚴心鏞打造幸福企業〉,引自網站社企流(https://www.seinsights.asia/news/131/2015) 本文原刊於聯合報,(2014年4月13日)(2022.3.13)
4. 陳竫詒:〈老闆薪水比你多多少?〉,天下雜誌網站(www.cw.com.tw/article/5093619),2019年1月10日發表,(2021.10.18)
5. 劉光瑩:〈一滴水用三次 缺水也不怕〉,天下雜誌網站(https://www.cw.com.tw/article/5082185)。本文原刊於《天下雜誌》,621 期,2017年4月26日發表(2021.5.3)
6. 稻荷,104人力銀行, (https://www.104.com.tw/company/1a2x6bkf7o?jobsource=cs_n104bank2)。(2022.3.13)
7. 公司治理,台灣積體電路有限公司,(https://investor.tsmc.com/chinese/corporate-governance-officer)(2022.3.14)
8. 內部稽核,台灣積電路有限公司,(https://investor.tsmc.com/chinese/internal-audit)(2022.4.14)
9. 台灣積2020年年報,(https://investor.tsmc.com/chinese/annual-reports)(2022.3.1)
10.〈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法規資訊,證卷暨期貨法法令判解查詢系統,(http://www.selaw.com.tw)(2021.10.1)
11.〈可持續發展目標進展報告〉,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 (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zh/progress-report/)(2022.3.1)
12.〈Sustainable investing faces the beginnings of a backlash〉,Business Newspaper,(https://businessnewspress.com/2021/09/02/sustainable-investing-faces-the-beginnings-of-a-backlash/)(2022.3.1)
13.〈Investing-faces-the-beginnings-of-a-backlash〉,Economist, Sep 4th 2021 edition,(https://www.economist.com/finance-and-economics/2021/09/04/sustainable-)(2022.3.1)
14.〈The truth about dirty assets〉,Economist,Feb 12th 2022 edition,(https://www.economist.com/leaders/2022/02/12/the-truth-about-dirty-assets) (2022.3.1)
15.〈Five ways that ESG creates value〉, Mckinsey Quarterly November 4,2019,(https://www.mckinsey.com/business-unctions/strategy-and-corporate-finance)(2022.3.1)
16.B lab Taiwan,(http://blab.tw/what-is-b-corp)(2022.3.13)
17.〈COSO Internal Control —Integrated Framework Principles〉,Coso, (https://www.coso.org/Documents/COSO-ICIF-11x17-Cube-Graphic.pdf)(2021.10.1)
18.〈How to realize the full potential of ESG+〉,Ernst&Young,
(https://www.ey.com/en_sy/sustainability/realize-potential-esg-plus)( 2022.4.3)
19.〈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https://www.iisd.org/about-iisd/sustainable-development)(2022.3.1).
20.〈OECD Corporate Governance Factbook 2021〉,OECD, (https://www.oecd.org/corporate/Corporate-Governance-Factbook-Chapter-2.pdf)(2021.10.1)
21.〈G20/OECD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OECD, (https://www.oecd-ilibrary.org)(2021.10.01)
22.〈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Congress.Gov, (https://www.congress.gov)(2021.4.21)
23.〈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 Govinfo,(www.govinfo.gov), (2022.2.15)
24.〈Ethical Decision Making〉,Markkula Center For Applied Ethics, Santa Clara University, (https://www.scu.edu/ethics/ethics-resources/ethical-decision-making/a-framework-for-ethical-decision-making/)( 2021.10.18)
25.〈What a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United Nation Development Program,UNDP,(https://www.undp.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2002.3.1)
26.〈Sustainable Development〉,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https://en.unesco.org/themes/education-sustainable-development/what-is-esd/sd)(2022.3.1)
27.〈Report of the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Our CommonFuture,1987〉Untied N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ttps://sustainabledevelopment.un.org/content/documents/5987our-common-future)(2022.3.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