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一個中國」意涵的思辨- 美中台領導人在兩岸關係講詞中的語意分析
作者:蔡芳旻
作者(外文):TSAI,FANG-MIN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系
指導教授:歐陽新宜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3
主題關鍵詞:美中台關係內容分析一個中國政策一個中國原則地緣政治U.S.-China-Taiwan relationsText analysisOne-China PolicyOne-China PrincipleGeopolit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本論文旨在探討「一個中國」意涵變化,作為探討美中台之間國際政治因素對於「一個中國」的語義變化,本論文採用質性研究的紮根理論及社會網絡分析技術來詮釋美中台領導人的講詞,期能藉由各國領袖的演講文本發現其語意上的組成方式與戰略意涵。
對於「一個中國意涵」的文獻討論,本論文歸納為三種類型:第一、「一個中國」是各自表述的概念;第二、「一個中國」是指台灣必須被中國統一;第三、「一個中國」是指兩岸可以和平共處。基於以上三種類型,本論文從相關文獻發現「一個中國」的兩岸論述會因為1.國際經濟因素、2.地緣政治因素,及 3.個人意識形態因素這三種概念影響其內涵的變化。
為釐清上述各自詮釋方式的不同,卻仍然必須環繞在「美中三大建交公報」及「台灣關係法」的核心約束之文獻探討的結果,論文採用2015以美中台三地領導人共計21次會議,總計42篇的發言文本做為語義分析的文本內容,在方法上採用紮根理論、語義分析、社會網絡分析法,透過Nvivo文字分析的自動編碼與人工編碼交互運用,以期發現發言論述中對於「一個中國」論述變化的政策意涵。
本論文的研究結果如下:第一、在不同時間點上,不同領導人對於「一個中國」的論述確實受到地緣政治、國際政治經濟情勢和個人風格的影響,而有不同語意上的組成結構,其中又以地緣政治的情勢關係最為明顯;第二、各領導人講詞中關於「一個中國」內涵的解釋中,仍依循各自過往的立場與態度並無覆性的突破;第三、經由此紮根理論的語意分析方法,本論文發現,在不同領導人與時間交叉的比較變項之下雖仍有不同的語意組成結構,但是在領導人發言關於「一個中國」內涵的變化之中,仍離不開建交公報、上海公報等美中三大公報的解讀與詮釋方式。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changing meaning of the "One China" concept.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factors on the meaning of "One China"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Taiwan, this thesis uses grounded theory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 interpret the speeches of leaders.
This thesis divides the literature on the meaning of "One China" into three categories:"One China" is a matter of interpretation;"One China" means that Taiwan must be unified with China;"One China" means that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can coexist peacefully.
Based on these three categories, this thesis finds that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discourse on "One China" is influenced by three factors:1.International economic factors;2.Geopolitical factors;3.Personal ideological factors.
To clarify the differences in the interpretations of "One China," this thesis uses the speech texts of the lead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Taiwan from 2015 to 2023 to conduct semantic analysis. The thesis uses grounded theory, semantic analysis,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 changes in the "One China" discourse in the speeches.
The results of this thesis are as follows:
First,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the discourse of "One China" by different leaders is indeed affected by geopolitical, international political-economic situation, and personal style, and has different semantic structures, among which the relationship of geopolitical situation is the most obvious.
Second,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aning of "One China" in the speeches of each leader, there is no breakthrough in following their own past positions and attitudes.
Third, through the grounded theory of semantic analysis, this thesis found the interpre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ree major U.S.-China joint communiqués, such as the Shanghai Communiqué, in the change of the meaning of "One China" in the speeches of leaders cannot be separated.
參考文獻
壹、博碩士論文
卞成章,2019,〈EFP 現場多機作業:應用 NVivo 質性分析2014-2018導播錄製舞台戲曲影像研究〉,崇右影藝科技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碩士論文。
江雅貞,2001,〈比較兩蔣時代一個中國政策之背景分析〉,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芝函,2012,〈《東方主義》:薩依德與西方殖民知識體系的抵抗〉,中山大學碩士班學位論文。
李森永,1999,〈戰後台灣「一個中國」原則轉變之政治經濟分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周書廷,2015,〈從習近平主政後對台政策析論兩岸關係的發展(2012-2014)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孟嘉莉,2006,〈一個中國政策下的菲律賓-台灣關係:演變模式的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文集,1992,〈國民黨在一個中國政策上的爭門〉,國立臺灣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林玉玲,2018,〈習近平對台政策的思維與戰略之研析〉,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林裕皓,2009,〈兩岸關係中台灣戰略價值之研究─以地緣角度分析〉,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姜秉煥,2014,〈一個中國架構下中共對台政策〉,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博士論文。
孫紹奕,2012,〈從美中台三角關係看一中原則〉,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兩岸關係與安全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徐文興,2003,〈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語藝分析─認同與論辯〉,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含博士班)碩士論文。
徐偉鄴,2018,〈從結構現實主義看美國一個中國政策變化:1992-2017〉,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永坤,2000,〈兩岸協商談判之研究:從兩階段談判與協力廠商介入角色探討〉,中正大學碩士論文。
梁升銘,2012,〈從「一個中國」政策看海峽兩岸關係之演進〉,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仁宗,2008,〈兩岸統一政策演變之研究(1991-2006)-以“一個中國”原則為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志嘉,1993,〈「一國兩制」架構下中共對臺政策之研究〉,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陽明,2009,〈1979-2008中美台對「一個中國」政策的論述之演變〉,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嘉晴,2018,〈從新葛蘭西學派解析中共對台文化霸權之建構-以輿論戰效應為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政治研究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志雄,2002,〈1979年以來海峽兩岸對「一個中國」的爭議〉,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志雄,2003,〈1979年以來海峽兩岸對「一個中國」的爭議〉,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麟,2019,〈運用Nvivo質性分析探討私校組織衝突對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康寧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柏源,2010,〈中共對台政策的持續與變遷-以「一個中國原則」為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憶騏,2014,〈「九二共識」與兩岸關係之探討〉,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錫璋,2004,〈「一個中國」與兩岸僵局:台灣民意與政黨政策分析〉,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劉傑立,2002,〈從主權、承認與繼承論述「一個中國」原則〉,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傑立,2003,〈從主權、承認與繼承論述「一個中國」原則〉,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元魁,2002,〈九0年代中共愛國主義下的對台政策與台灣國家認同發展-以「一個中國」問題發展為例〉,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慶祥,1995,〈海峽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之比較分析〉,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貳、期刊
一、中文期刊
尤本立,2007,〈戰略環境變遷下,美中臺三邊關係的競爭與合作〉,《展望與探索》,第5卷第4期,頁54。
方建移 ,2016,〈輿論引導研究的現狀 、問題與走向〉,《浙江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第15卷第3期,頁349。
王高成,2015,〈馬習會的意涵與影響〉,《展望與探索月刊》,第13卷第11期,頁1–5。
王智盛,2017,〈臺灣2016年政黨輪替後兩岸互動雙層賽局分析〉,《發展與前瞻學報》,第16卷,頁1–14。doi:10.6737/JDP.201706_(16).01
王曉波,2017,〈「一個中國原則」與「臺胞國民化」-論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的涉台政策〉,《海峽評論》,第323期,頁2–7。
丘宏達,2001,〈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的法律地位〉,《法令月刊》,第52卷第2期,頁3-10。doi:10.6509/TLM.200102_52(2).0001
包宗和,1992,〈現階段「一個中國」的詮釋〉,《「一個中國政策」學術研討會》,頁21–36。台北:國家建設文教基金會主辦。
巨克毅,2010,〈新思維:全球化下兩岸和平戰略的互動與省思〉,《中國評論雜誌(香港)》,第150期,頁29。
布熱津斯基,1999,〈華盛頓應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海峽評論》,第105期,頁23-24。doi:10.29925/SRM.199909.0007
江和華、林進生,2016,〈美中臺關係:政策觀點與策略之分析途徑〉,《海軍學術雙月刊》,第50卷第3期,頁19–28。 doi:10.6237/NPJ.201606_50(3).0002
何思慎,2021,〈『戰略清晰』與『戰略模糊』間的模糊-評美、日介入台灣問題的言與行〉,《海峽評論》,第366期,頁21–24。
吳玉山,1997,〈兩岸關係的理論詮釋〉,《政治科學論從》,第8期,頁259–280。
吳玉山,2000,〈臺灣總統大選對於兩岸關系産生的影響:選票極大化模式與戰略三角途徑〉,《遠景季刊》,第1卷第3期,頁1–33。 doi:10.7063/PR.200007.0001
吳釗燮,2010,〈主導性霸權的困境九一一後國際局勢與美中台關係演變〉,《東吳政治學報》,第28卷第1期,頁1–32。doi:10.6418/SJPS.201003.0001
吳崇涵,2020,〈美國對臺海危機之立場:戰略模糊或戰略清晰?〉,《戰略安全研析》,第165期,頁19-30。doi:10.30382/SSA.202012_(165).0002.
李君山,2007,〈一個中國原則之史的考察(1900-1950)-以20世紀中國外交承認之遞變為主線〉,《興大人文學報》,第39期,頁299–328。
李英明,2017,〈習近平思想:新的中國大陸意識形態模式的興起〉,《展望與探索》,第9期,頁8-13。
李哲夫,1999,〈「民主台灣」與「一個中國」不必矛盾〉,《海峽評論》,第107期,頁44-45。doi:10.29925/SRM.199911.0015
李智琦,2016,〈不確定的未來:川普與美中臺關係〉,《戰略安全研析》,第139期,頁17–24。doi:10.30382/SSA.201611_(139).0002
李敬旻、徐斯勤,2008,〈一個中國兩個威脅:美國與日本知識界的文化策略〉東亞研究,第39卷第2期,頁73–110。
李福鐘,2020,〈從威權統治到民主化-七十年的台灣政治變遷〉,《二十一世紀評論》,第177期,頁30–43。
李銘義,2006,〈美中台三邊關係與台海安全〉,《東亞論壇》,第452期,頁19–31。doi:10.29705/EAR.200606.0002
汪濱,2019,〈川普政府「一個中國」政策與中美關係〉,《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創刊號,頁53–77。
沈有忠,2021,〈美國總統大選後的美中台關係展望〉,《全球政治評論》,第73期,頁7–11。
初國華及張昌吉,2009,〈美國的兩岸政策是否改變:從馬英九新政府的觀察指標〉,《東亞論壇》,第465期,頁79-93。doi:10.29705/EAR.200909.0007
初國華及張昌吉,2013,〈柯林敦與小布希時期的美國台海政策:戰略模糊、戰略清晰與台灣的新安全觀〉,《美和學報》,第32卷第1期,頁55-69。
林巾力,2018,〈冷戰意識形態與現代主義的文化想像以戰後台灣與中國的現代詩論述為觀察中心〉,《中外文學》,第46卷第2期,頁119-160。doi:10.6637/CWLQ.2017.46(2)
林文程,2021,〈聯大2758決議對台灣國際地位與參與的影響〉,《新世紀智庫論壇》,第96期,頁42–54。
林正義,2007,〈『戰略模糊』、『戰略明確』或『雙重明確』:美國預防臺海危機的政策辯論〉,《遠景基金會季刊》,第8卷第1期,頁1-51。doi: 10.7063/PQ.200701.0001
林正義,2023,〈川普總統簽署涉臺法律及其政策意涵〉,《歐美研究》,第53卷第2期,頁159-223。doi:10.7015/JEAS.202306_53(2).0001
林春淵,2017,〈國際關係理論與兩岸和平發展研究〉,《展望與探索月刊》,第15卷第6期,頁71–101。
林淳宏,2018,〈美國「一個中國」政策轉變與內涵(1972-2011):回顧美中關係正常化歷史並台灣所受之影響〉,《弘光學報》,第81期,頁47–63。
林頌堅,2010,〈以詞語共現網絡分析探勘資訊傳播學領域的研究主題與關係〉,《圖書資訊學研究》,第4卷第2期,頁123–48。
林顯明,2015,〈當前美中台關係之發展:美中競合下臺灣的機會與挑戰〉,《新社會政策》,第39期,頁77–81。
邵宗海,1992,〈「一個中國」政策的發展與評估〉,《「一個中國政策」學術研討會》,頁104–143。台北:國家建設文教基金會主辦。
邵宗海,2004,〈美國對海峽兩岸政策之分析〉,《當代中國研究》,第3期,頁24。
邵軒磊,2019,〈機器學「習」:以文字探勘法探索習近平時期之大外宣戰略,《中國大陸研究》,第62卷第4期,頁133-157。doi: 10.30389/MCS.201912_62(4).0005
邵軒磊、曾元顯,2018,〈文字探勘技術輔助主題分析:以「中國大陸研究」期刊為例〉,《問題與研究》,第57卷第1期,頁29-62。
姜新立,2021,〈拜登新政府也撼不動一中原則-在「庚子」與「辛丑」之間的台海兩岸關係〉,《海峽評論》,第362期,頁32–35。 doi:10.30390/ISC.200201_41(1).0002
相德寶、曹春曉,2022,〈交換、信息與權力︰美國「中國通」社交媒體社會網絡研究〉,《傳播與社會學刊》,第59期,頁119–146。
紀舜傑,2022,〈拜登的第一年-變與不變〉,《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8卷第1期,頁43-63。
范世平,2022,〈從蔡英文連任到拜登上臺前的美中台互動〉,《全球政治評論》,第77期,頁65–90。
姬朝遠,2013,〈試論「一國兩制」下的港澳意識形態建構〉,《「一國兩制」研究》,第18期,頁23-29。
張子麟、歐陽新宜,2022,〈中國大陸脫貧的政策宣示與執行成果:以三農政策為例〉,《遠景基金會季刊》,第23卷第1期,頁95-143。
張弘遠,2010,〈「讓利」說之意涵與其對ECFA之影響〉,《展望與探索月刊》,第8卷第4期,頁7-11。
張佐成、陳瑜敏,2011,〈多模態話語分析三大理論方法述評〉,《中國英語教育》,第31期,頁1-7。
張執中,2002,〈兩岸對政治談判的評估及因應策略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1期,頁25–50。doi:10.30390/ISC.200201_41(1).0002
張登及,2017,〈蔡川通話到習川通話:臺美「中」險中求穩〉,《展望與探索月刊》,第15卷第3期,頁9–14。
梁肅戎,2001,〈美國必須調整戰略模糊政策以促進中國和平統一-戰略模糊政策將誤導台灣走向帶來災難〉,《海峽評論》,第121期,頁16-18。doi: 10.29925/SRM.200101.0005.
許川,2015,〈「一個中國」表述的三種樣式〉,《九鼎》,第93期,頁47–51。
陳一新,1992,〈「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創造性的模糊〉,《「一個中國政策」學術研討會》,頁144–164。台北:國家建設文教基金會主辦。
陳一新,2017,〈從川普就職看美「中」臺關係〉,《展望與探索月刊》,第15卷第2期,頁16–22。
陳世榮,2015,〈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文字探勘應用:以文意為基礎的文件分類及其問題〉,《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27卷第4期,頁683-718。
陳世榮、李河清,2011,〈中國燃料電池研發及其環境溝通〉,《中國大陸研究》,第54卷第3期,頁33-70。
陳志成、歐陽新宜,2020,〈中國網路安全法規戰略之探討〉,《遠景基金會季刊》,第21卷第3期,頁1-40。
陳宗巖、符瑋玲、林雅婷,2019,〈印太戰略下的美中台關係〉,《亞洲政經與和平研究》,創刊號,頁15–21。
陳偉華,2021,〈新瓶裝舊酒?美國印太戰略敘事下『灰色地帶衝突』的再檢視〉,《安全治理學刊》,第2期,頁1-20。doi:10.6952/JSG.202107_(2).0001.
童振源,2001,〈「一個中國」原則的戰略性思考〉,《遠景基金會季刊》,第2卷第1期,頁127-140。
童振源、陳碩廷,2004,〈九二共識的形成、實踐與瓦解〉,《展望與探索月刊》,第2卷第12期,頁33–46。
華成韶,2003,〈回歸一個中國,重振台獨能動性〉,《海峽評論》,第150期,頁37-38。doi:10.29925/SRM.200306.0014
節大磊,2018,〈蔡英文上臺以後的兩岸關係〉,《中國國際戰略評論2018(下)》,頁61–72。
葉明德,1992,〈略論「一個中國」政策〉,《「一個中國政策」學術研討會》,頁37–52。台北:國家建設文教基金會主辦。
熊玠,1992,〈從國際戰略新形勢看美國對「一個中國」之立場〉,《海峽評論》第18期,頁6-8。doi:10.29925/SRM.199206.0003
劉子夜,2017,〈2017 年中美關係將動盪不定〉,《國際政治科學》,第2卷第1期,頁156–159。
劉世閔,2018,〈NVivo 11 Plus 的社交網絡分析在個案研究之運用:以七次國編版國語教科書的負面人物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7卷第1期,頁317-335。
劉世閔,2021,〈NVivo R. 1.4.1代碼簿在整合型質性研究之運用〉,《台灣教育研究期刊》,第2卷第4期,頁331-353。
劉振安,2004,〈小布希時期美中軍事交流之研究〉,《展望與探索月刊》,第2卷第5期,頁23-43。
劉智年,2023,〈通權達變:美「中」戰略競逐下國際社會「一個中國政策」之觀察〉,《展望與探索月刊》,第21卷第9期,頁68-85。
蔡明宏,2012,〈創業家創造力對經營模式運作影響之文獻研究:文本基礎認知圖分析技術之應用〉,《創業管理研究》,第7卷第2期,頁105-138。doi:10.30132/JER.201206.0005
蔡東杰,2012,〈亞洲崛起:歷史的觀點〉,《海基會交流雜誌》,第124期,頁9。
蔡東杰,2016,〈一個中國的反思:舊歷史與新世界〉,《全球政治評論》,特集003,頁37–52。
蔡政修,2013,〈「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的國際空間:以民進黨政府參與聯合國的策略為例(2000-2008)〉,《全球政治評論》第41期,頁45-76。
蔡瑋,1995,〈由李登輝出訪看一個中國〉,《海峽評論》,第55期,頁13-13。doi:10.29925/SRM.199507.0005
蔡榮祥,2019,〈川普總統時期美中臺三角關係的結構和變遷〉,《全球政治評論》,第68期,頁1–6。
衛民,2011,〈「一中原則」與大陸台商國家認同之芻探〉,《聯大學報》,第8卷第1期,頁25–49。doi:10.29847/JNUU.201106.0002
黎寶文,2019,〈美中對抗的新常態下的美中台三角關係〉,《全球政治評論》,第68期,頁21–29。
蕭衡鍾,2021,〈台灣在當代美國對外戰略部署中的定位:夥伴或棋子〉,《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7卷第3期,頁121–39。
蕭衡鍾,2022,〈台灣在美中戰略競爭下的地緣角色與策略選擇〉,《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8卷第1期,頁107-129。
賴至慧,2022,〈社會網絡分析於傳播科技領域的應用與發展〉,《資訊社會研究》,第43卷,頁19–24。
賴怡忠,2012,〈美中台經貿三角結構—對台灣作為以及美中台三邊政治互動的影響〉,《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8卷第3期,頁119–140。doi:10.29800/TLSQ.201209.0006
賴銘洲,2012,〈論析兩岸追求臺海長久和平之困境〉,《展望與探索月刊》,第10卷第11期,頁 37–38。
錢其琛,1998,〈「一個中國」原則與「一國兩制」-談中國主權完整及兩岸維持現狀〉,《海峽評論》,第87期,頁11-14。doi:10.29925/SRM.199803.0003
閻亢宗,2017,〈中共對臺輿論戰與我對應策略〉,《康大學報》,第7期,頁1–15。
戴東清,2001,〈一個中國內外有別對台灣之適用性的探討〉,《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6期,頁41–51。doi: 10.30389/MCS.200106_44(6).0003
謝賢璟,2019,〈川普政府「一個中國政策」變化因素之分析〉,《國會季刊》,第47卷第2期,頁83-111。
二、英文期刊
Bautista-Valarezo, E., Duque, V., Sanchez, A. E. V., Davalos-Batallas, V., Michels, N. R. M., Hendrickx, K., & Verhoeven, V., 2020.“Towards an indigenous definition of health: an explorative study to understand the indigenous Ecuadorian people's health and illness concepts.”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quity in Health, Vol.19, No.1. pp.1-8. doi:10.1186/s12939-020-1142-8
Chen, Titus C., and Hsu, Chia-hao. 2018.“Double-Speaking Human Rights: Analyzing Human Rights Conception in Chinese Politic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27, No.112. pp.1-15.
Cheng, Tun-jen. 1993.“On Taiwan-Mainland Dyad.”Issues and Studies, vol.29, no.2. pp.36-55.
Clark, Cal. 2006.“ The U.S. Balancing Role in Cross-Strait Relation: The Irony of Muddling Through.”Isssue & Studies, Vol.42, No.3. pp.129-163. doi: 10.7033/ISE.200609_42(3).0004
Clinton, Hillary. 2011.“America’s Pacific Century.”Foreign Policy. Vol.189. pp.56-63.
Cottica, A., Hassoun, A., Manca, M., Vallet, J., & Melancon, G., 2020.“Semantic Social Networks: A Mixed Methods Approach to Digital Ethnography.”Field Methods, Vol.32, No.3. pp.274–290. doi:10.1177/1525822X20908236
David, Shambaugh. 1995.“The United State and China: A New Cold War.” Current History, Vol.94, No.593. p.243.
Di Gregorio, S. 2000. “Using Nvivo for your literature review”, paper presented at Strategie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Issues and Results from Analysis using QSR NVivo and NUD*IST, conference at th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ondon.
Dittmer , Lowell. 1981.“The Strategic Triangle: An Elementary Game-Theoretical Analysis.” World Politics, Vol.33, No.4. pp.485-515. doi:10.2307/2010133
Hengel, V. D. 1994.“Paul Ricoeur’s oneself as another and practical theology. ”Theological Studies, Vol.55, No.3. pp.458-480.
Huffman, B. M., Hafferty, F. W., Bhagra, A., Leasure, E. L., Santivasi, W. L., & Sawatsky, A. P., 2020.“Resident impression management within feedback conversations: A qualitative study.”Medical Education, Vol.54. pp.1-9. doi:10.1111/medu.14360
Moseley, L. E., Ford, C. R., & Wilkins, E. B. 2020.“Using Focus Groups to Explore Evolving Perceptions of Student Pharmacists' Curricular Experiences.”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Vol.84, No.1. pp.83-94. doi: 10.5688/ajpe7122
Nathan, Andrew J. 2000. “What’s Wrong with American Taiwan Policy.”The Washington Quarterly,Vol.23, No.2.pp.93-106. doi:10.1162/016366000560980
Newman, M. E. J. 2003.“Mixing patterns in networks.”Physical Review E, Vol.67, No.2.
Smith, C., and Short, P. M. 2001.“Integrating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 note on methods.”Qualitative Sociology, Vol.24, No.3, pp.401-407.
Webb, C. 1999.“Analysing qualitative data: Computerized and other approaches. ”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Vol.29, No.2. pp.323-330. doi: 10.1046/j.1365-2648.1999.00892.x
Womack, Brantly and Wu, Yu-Shan. 2010. “ Asymmetric Triangles and the Washington-Beijing-Taipei Relationship,”World Scientific Press. pp.381-382. doi:10.1142/9789814295284_0016
Wu, Yu-Shan. 1995.“Taiwan in 1994:Managing a Critical Relationship.”A Survey of Asia,Vol.35, No.1. pp. 61-69. doi:10.2307/2645131
Wu, Yu-Shan. 1995.“Theorizing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An Analogy with Russia and Its Neighbors, ”Issues and Studies,vol.31, no.9. pp.1-18.
Zagoria, Donald. 2004.“The Taiwan Challenge.”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26. pp.193-198.doi:10.1080/10803920490472272
參、專書資料
一、中文專書
卜睿哲,2021,《艱難的抉擇:台灣對安全與美好生活的追求》,台北:天下文化。
包宗和,1999,〈戰略三角角色轉變與類型變化分析 — 以美國和台海兩岸三角互動為例〉,載於包宗和、吳玉山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第8章,頁337-364,臺北:五南出版社。
地緣政治編輯部,2023,《地緣政治Vol.1:島鏈風雲 地理×戰略×大局,在強權競逐中換位思考,秒懂地圖上的叢林法則》,台北:明白文化。
吳釗燮,2009,〈美國在兩岸關係中的平衡者角色:以民進黨執政時期為例〉,載於林碧炤、林正義編,《美中臺關係總體檢:臺灣關係法30年》,頁71,臺北:巨流。
吳崑茂,1997,《誰與爭鋒》。台北:傳文文化。
宋曜廷、吳昭容、劉子鍵、廖遠光、洪煌堯、吳心楷、籃玉如、周倩、廖楷民、辛靜婷、潘佩妤,2011,《數位學習研究方法》,臺北市:高等教育。
施連忠譯,1994,《意識型態》,譯自David McLellan,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馬克思、恩格斯,1995,〈德意志意識形態〉,載於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頁89,北京:人民出版社。
張淑雅,1994,〈臺海危機前美國對外島的政策(1953-1954) 〉,載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所集刊(第廿三期下冊)》,頁293-330,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陳世榮譯,2013,《社會網絡分析方法:UCINET的應用》,譯自Robert A. Hanneman、Mark Riddle,台北:巨流。
陳志奇,1998,《美台海兩岸關係實錄1979-1997》,頁394-399,國家建設文敎基金會台海兩岸關係硏究中心。
童振源,2011,〈中國對台政策的演變、特徵與變數〉,載於《台灣的中國戰略:從扈從到平衡》第貳章,台北:新銳文創。
福田圓,2021,《中國外交與台灣:「一個中國」原則的起源》,臺北:五南。
劉世閔、曾世豐、鍾明倫,2017,《NVivo 11 與網路質性研究方法論》,台北:五南圖書。
劉軍寧譯,2022,《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譯自Samuel Huntington,台北:五南。
蔡東杰譯,2002,《美國霸權的矛盾與未來》,譯自Joseph Samuel Nye,台北:左岸文化。
黎鳴、李書祟譯, 2011,《意識形態與烏托邦》,譯自Karl Mannheim,上海:三聯書店。
戴東清,2022,《2025-2027台海一戰?》,台北:致出版。
二、英文專書
Allison, Graham. 2018. 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 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Publishing Company.
Bernstein, Richard and Ross Munro. 1997. 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Brzezinski, Zbigniew. 1993. Out of Control:Global Turmoil on the Eve of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New York:Macmillian.
Corbin, J. M., and Strauss, A. L. 2008.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 (3rd ed.). Thousand Oaks: Sage.
Denzin, N. and Lincoln,Y. S. 2000.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London: Thousand Oaks, CA: Sage.
Donald J. Trump. 2015. Great Again:How to Fix our Crippled America. NY:Simon& Schuster, Inc.
Glaser, B. G., and Strauss, A. L. 1967.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Chicago: 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
Hickey, Dennis. 1997. Taiwan Security in the Changing International System. Boulder, C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Miles, M. and Huberman, M. 1994.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n expanded sourcebook (2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Peng, Yuan. 2004. The Taiwan Issue in the Context of New Sino–U.S. Strategic Cooperation.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Rosaldo, R. 1992. Culture and truth: Remaking of social analysis. Boston: Beacon Press.
Strauss, A. and Corbin, J. 1998.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 (2 ed.).Thousand Oaks, CA: Sage.
Tucker, Nancy Bernkopf. 2008. Dangerous Strait:The US-Taiwan-China Crisis.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Vayrynen, Raimo. 1991. New Directions in Conflict Theory:Conflict Resolution and Conflict Transformation. London:Sage.
肆、網絡資料
一、中文資料
人大新聞網,2008,〈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載於2009年1月1日《人民日報》第2版,2008年12月31日,網址: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1016044259/https://news.ruc.edu.cn/archives/218068。檢索日期:2023年03月15日。
人民網,1983,〈鄧小平:中國大陸和臺灣和平統一設想〉,載於《鄧小平文選》,1983年6月26日,網址: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218131512/http://tw.people.com.cn/GB/26741/42246/42248/3066368.html。檢索日期:2023年03月15日。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9,〈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2019年1月2日,網址: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19/0102/c64094-30499664.html。檢索日期:2023年03月1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0,〈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2000年11月07日,網址: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816220449/https://archive.ph/20211010174008/https://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zt_674979/ywzt_675099/wzzt_675579/2311_675829/t10736.shtml#selection-467.0-467.10。檢索日期:2023年03月1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1993,〈1993年臺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2000年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2022年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載於《台灣問題白皮書》,1993年9月1日,網址:http://www.gwytb.gov.cn/zt/zylszl/baipishu/。檢索日期:2023年03月15日。
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1992,《國家統一綱領》,1992年2月23日,網址: https://www.mac.gov.tw/News_Content.aspx?n=AD6908DFDDB62656&sms=161DEBC9EACEA333&s=E843129F8763C0DD。檢索日期:2023年03月15日。
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1993,〈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1993年8月01日,網址: https://www.mac.gov.tw/News_Content.aspx?n=AD6908DFDDB62656&sms=161DEBC9EACEA333&s=9E19C5DBAADFC848。檢索日期:2023年03月15日。
民主進步黨,1999,〈臺灣前途決議文〉,載於《黨綱》頁31-32,1999年5月8日,網址:https://www.dpp.org.tw/download。檢索日期:2023年03月15日。
李登輝基金會,2022,〈歷史上的今天 李六條回應江八點〉,2022年4月8日,網址: https://presidentlee.tw/2022%E5%B9%B44%E6%9C%888%E6%97%A5-%E6%AD%B7%E5%8F%B2%E4%B8%8A%E7%9A%84%E4%BB%8A%E5%A4%A9-%E6%9D%8E%E5%85%AD%E6%A2%9D%E5%9B%9E%E6%87%89%E6%B1%9F%E5%85%AB%E9%BB%9E/。檢索日期:2023年03月15日。
美國在臺協會,1972,《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1972》,1972年2月28日,網址: https://web-archive-2017.ait.org.tw/zh/us-joint-communique-1972.html。檢索日期:2023年03月15日。
美國在臺協會,1978,《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1978年12月15日,網址: https://web-archive-2017.ait.org.tw/zh/us-joint-communique-1979.html。檢索日期:2023年03月15日。
美國在臺協會,1979,《臺灣關係法》,1979年1月1日,網址:https://web-archive-2017.ait.org.tw/zh/taiwan-relations-act.html。檢索日期:2023年03月15日。
美國在臺協會,1982,《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1982年8月17日,網址:https://web-archive-2017.ait.org.tw/zh/us-joint-communique-1982.html。檢索日期:2023年03月15日。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1979,《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1979年1月1日,網址: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91%8A%E5%8F%B0%E6%B9%BE%E5%90%8C%E8%83%9E%E4%B9%A6。檢索日期:2023年03月15日。
習近平系列講話數據庫,網址:http://jhsjk.people.cn/。檢索日期:2023年03月15日。
新國會政策研究中心,1996,〈江八點與李六條對照表〉,1996年04月10日,網址: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1117015735/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47407&ctNode=5841&mp=4。檢索日期:2023年03月15日。
新華社,2007,《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1972年2月28日上海公報」》,2007年5月24日,網址: http://www.gov.cn/ztzl/zmdh/content_624341.htm。檢索日期:2023年03月15日。
維基文庫,1950,《臺灣民主自治同盟「告臺灣同胞書」》,1950年2月28日,網址: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8F%B0%E6%B9%BE%E6%B0%91%E4%B8%BB%E8%87%AA%E6%B2%BB%E5%90%8C%E7%9B%9F%E5%91%8A%E5%8F%B0%E6%B9%BE%E5%90%8C%E8%83%9E%E4%B9%A6。檢索日期:2023年03月15日。
維基百科,1995,《「李六條」的中、英文內容》,1995年4月8日,網址: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1117015735/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47407&ctNode=5841&mp=4。檢索日期:2023年03月15日。
維基百科,1995,《江八點》,1995年1月30日,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B1%9F%E5%85%AB%E7%82%B9。檢索日期:2023/03/15。
趙春山,2022,〈中共「廿大」系列三〈對台政策篇〉:從「反獨」到「促統」的戰略轉移〉,2022年11月3日,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E4%B8%AD%E5%85%B1%E3%80%8C%E5%BB%BF%E5%A4%A7%E3%80%8D%E7%B3%BB%E5%88%97%E4%B8%89%E3%80%8A%E5%B0%8D%E5%8F%B0%E6%94%BF%E7%AD%96%E7%AF%87%E3%80%8B%EF%BC%9A%E5%BE%9E%E3%80%8C%E5%8F%8D%E7%8D%A8%E3%80%8D%E5%88%B0%E3%80%8C%E4%BF%83%E7%B5%B1%E3%80%8D%E7%9A%84%E6%88%B0%E7%95%A5%E8%BD%89%E7%A7%BB-230025594.html。檢索日期:2023年03月31日。
二、英文資料
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1972. “JOINT COMMUNIQU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72.” 1972/2/28. Source:https://web-archive-2017.ait.org.tw/en/us-joint-communique-1972.html. Retrieved Mar. 15, 2023.
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1978. “JOINT COMMUNIQU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79.” 1978/12/15. Source:https://web-archive-2017.ait.org.tw/en/us-joint-communique-1979.html. Retrieved Mar. 15, 2023.
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1979. “Taiwan Relations Act.” 1979/1/1. Source:https://web-archive-2017.ait.org.tw/en/taiwan-relations-act.html. Retrieved Mar. 15, 2023.
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1982. “JOINT COMMUNIQU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82.” 1982/8/17. Source:https://web-archive-2017.ait.org.tw/en/us-joint-communique-1982.html . Retrieved Mar. 15, 2023.
DeLisle, Jacques. 2009. “China Policy under Obama.” 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2009/2/1. Source:https://www.fpri.org/article/2009/02/china-policy-under-obama/. Retrieved Dec. 25, 2022.
Nye, Joseph. 1998. “A Taiwan Deal.” Washington Post. 1998/3/8. Source: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archive/opinions/1998/03/08/a-taiwan-deal/f94662ae-e649-425f-9495-2de6751d26a4/. Retrieved Dec. 25, 2022.
QSR International. 2018. “About NVivo .” Nvivo. Source:https:// www.qsrinternational.com/nvivo-qualitative-data-analysis-software/about/nvivo. Retrieved Mar. 15, 2023.
The White House. Source:https://www.whitehouse.gov/. Retrieved Mar. 15, 2023.
Trump White House. Source:https://trumpwhitehouse.archives.gov/. Retrieved Mar. 15, 202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